黑裙魚為什麼顏色變淺
1. 黑裙魚的飼養
黑裙魚原產地區(國家) 亞馬遜河上游、玻利維亞境內。
體形和習性 體高、側扁,最長可達8厘米。前半身銀灰色,有2條黑長斑,後半身黑色,背鰭高而短在背鰭上中部。背鰭、脂鰭、臀鰭均黑色,尾鰭深叉形透明無色。臀部與腹部一樣寬大,臀鰭也特別寬大延長直至尾柄,構成了奇特的形體,游動尤如搖滾舞。黑裙魚對水質要求不苛刻,水溫20~24℃。較喜動物性餌料,但人工飼料、干飼料也攝食。黑裙魚性格溫順,活潑愛動,宜和其他好動的魚混養。
繁殖特點 黑裙魚8~10月齡性成熟,當雌魚腹部膨大時,選雄魚配對入缸。要求水溫25℃以上,比原飼養水溫高1~2℃,pH6.8~7,硬度4度。放入魚巢後,可見雄魚追逐雌魚,反復多次後,完成產卵排精,撈出親魚,以免親魚吞卵,受精卵不畏光,一天後可以孵出魚苗
2. 熱帶魚的品種有哪些
熱帶淡水觀賞魚較著名的品種有三大類別。一是燈類品種,如紅綠燈、頭尾燈、藍三角、紅蓮燈、黑蓮燈等,它們小巧玲瓏、美妙俏麗、若隱若現,非常受歡迎;二是神仙魚系列,如紅七彩、藍七彩、條紋藍綠七彩、黑神仙、芝麻神仙、鴛鴦神仙、紅眼鑽石神仙等,它們瀟灑飄逸,溫文爾雅,非常美麗;三是龍魚系列,如銀龍、紅龍、金龍、黑龍魚等,它們素有「活化石」美稱,名貴非凡。
熱帶海水觀賞魚由三十幾科組成,常見的品種有雀鯛科、蝶魚科、棘蝶魚科、粗皮鯛科等,其著名品種有女王神仙、皇後神仙、皇帝神仙、月光蝶、月眉蝶、人字蝶、海馬、紅小丑、藍魔鬼等。熱帶海水觀賞魚顏色特別鮮艷、體表花紋豐富。許多品種都有自我保護的本性,有些體表生有假眼,有的尾柄生有利刃,有的棘條堅硬有毒,有的體內分泌毒汁,有的體色可任意變化,有的體形善於模仿。千奇百怪,充分展現出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一)金絲魚
金絲魚又名白雲金絲魚、紅尾魚、唐魚,屬鯉科魚類,原產地為中國廣州市郊白雲山。魚體呈長梭形,體長3~4厘米,主體色為深咖啡色,一條金線從眼部一直貫穿直到尾鰭,背鰭、腹鰭、臀鰭、尾鰭均呈靦紅色,且附有金邊。金絲魚喜好在中上層的水中游動,游動時身體保持平直,游動均勻迅速。特別是在光線較暗時,金絲魚在水中可以閃閃發光,十分引人注目。金絲魚性情比較溫和,可與其他小型魚類混養。金絲魚對水質要求不高,只需在15℃的清潔水中即可生活良好。
(二)斑馬魚
斑馬魚又名花條魚,屬鯉科魚類,原產地在印度、孟加拉國。斑馬魚體呈紡錘形,尾部側扁,尾鰭分叉,體長可達到6厘米甚至更長,整個魚體的基色為黃色,但背部為橄欖色,身上間雜有多條藍白相問的條紋,與身體並行直達尾部,狀似斑馬,故稱斑馬魚。斑馬魚有十幾個品種,它們主要的區別在於魚體上的斑紋多少、寬窄程度及體色、鰭形的變化。斑馬魚性情溫和、活潑、好結群。該魚對水質無特殊要求,在弱酸、弱鹼和中性水中生活良好,適宜水溫為25℃。
(三)虎皮魚
虎皮魚又名四間魚,為鯉科魚類的一種。原產地在馬來西亞。魚體呈紡錘形,體長5~6厘米,體色淺黃。成魚腹鰭、背鰭、尾鰭邊緣呈亮麗的紅色,頭、胸、尾部有4條縱向的深黑色條紋,看起來斑斕似虎皮所以稱其為虎皮魚。虎皮魚性情柔順,可與多數其他熱帶魚進行混養,但神仙魚除外,因為虎皮魚天生有個怪癖,喜追咬神仙魚的胸棘。虎皮魚對水質的要求不高,在弱酸、弱鹼以及中性的水環境中都能生長良好,適宜水溫為22~26℃。
(四)紅尾黑鱉
紅尾黑鱉屬鯉科,原產地為泰國。紅尾黑鱉的體形與我國淡水魚類中的青魚、草魚非常相似,其體長可以達到10厘米,體色除尾鰭呈金紅色外全身一片烏黑,色彩對比十分明顯。在魚的背部有弧度而腹部平坦,體形曲線非常優美。家庭飼養時需要的水體必須要大,且光線不強,最好是生長環境中植有闊葉水草、有礫石等隱蔽物的環境。紅尾黑鱉的最適水溫為24℃。紅尾黑鱉性情暴躁,通常會對小型魚類進行騷擾,但也不會造成過分的傷害,可以與大多數熱帶魚類進行混養。
(五)黑裙魚
黑裙魚又名黑牡丹、半身魚,原產地為拉丁美洲的巴西、巴拉圭、玻利維亞。體呈卵圓形,側扁,體長可達8厘米,背鰭、臀鰭、腹鰭均呈黑色,前半身銀灰色,有3條黑色橫紋,一條通過眼睛,一條通過鰓蓋,一條從背鰭起直至胸鰭基部。黑裙魚的體色隨年齡增長逐漸由黑色變成灰色。臀鰭寬大,游動時很像一條飄動的裙子,故名黑裙魚。由於魚體前半身較寬大,後半身突然變得細小,好像少了半身,又名半身魚。黑裙魚搶食迅速,在與其他品種混養時應注意黑裙魚的比例不要太大。
(六)紅綠燈魚
紅綠燈魚又名霓虹燈魚、紅蓮燈魚,屬脂鯉科,原產地秘魯、巴西、哥倫比亞。紅綠燈魚體形嬌小,體長3~4厘米。其背鰭位於背部中央,臀鰭延長至尾柄後方,尾鰭叉形,其尾柄上有一個小小的脂鰭;其背部栗紅色,腹部銀白色,各鰭均透明。紅綠燈魚最主要的特徵是身體兩側側線上方有一條霓紅縱帶,從眼部直至尾柄,在光線折射下既綠又藍,尾柄處鮮紅色,游動時紅綠閃爍。紅綠燈魚宜群養,少養不易被發現,失去觀賞價值。群魚嬉戲於水草碎石之間,魚體紅綠閃爍,非常美麗。紅綠燈魚的幼魚不宜與大型魚混養,以免被大魚誤食。紅綠燈魚的成魚可與溫和性的大型魚混養。紅綠燈魚喜弱酸性的軟水。適宜水溫22~24℃。
(七)鉛筆魚
鉛筆魚又名紅尾鉛筆魚,屬脂鯉科,原產地為巴西、哥倫比亞。魚體呈梭形,體長可達7厘米,背部呈褐色,腹部銀白色,側線下方有一黑色條紋從頭部一直貫穿到尾柄,尾部下葉有一條紅色不規則的斑點,其他各鰭均呈淺黃色不透明。鉛筆魚在水中靜止不動時,像一支橫放著的鉛筆,故名鉛筆魚。鉛筆魚游動時,身體常呈45°角上傾。鉛筆魚喜歡打鬥,最好與中型溫和性魚混養,不宜與小型魚飼養。鉛筆魚喜弱酸性軟水,最適水溫24~28℃。
(八)孔雀魚
孔雀魚又名彩虹魚、百萬魚、庫比魚,屬花鱂科。孔雀魚因體形修長,有著美麗的花尾巴而得名。雄魚體長可達3厘米,尾長占體長的2/3左右;雌魚體長可達5厘米,尾長占體長的1/2以上。雄魚體色鮮艷,有紅、橙、黃、綠、青、藍、紫等色,尾鰭有1~3行大小一致、排列整齊的黑色圓斑點或有一個彩色大圓斑,好似孔雀尾毛上的圓斑。尾鰭形狀有10餘種,有圓尾、三角尾、旗尾、火炬尾、琴尾、齒尾、燕尾、上劍尾、下劍尾、裙尾等。雌魚體色比較單調,除尾鰭呈鮮艷的藍、黃、綠、淡藍色,有大小不等的黑斑點外,其他鰭條一般。經過幾代雜交的選擇,孔雀魚的體色花紋出現千變萬化,有的滿身銀光閃閃,有的像蛇皮斑紋,有的尾鰭紅似火,有的全身淡紫,有的半身全紅、半身全黑,有的分段為綠、紅、黑色。孔雀魚雖小,但體色豐富多彩,可群養或與其他溫和性品種混養。
(九)珍珠瑪琍魚
珍珠瑪琍魚原產地是墨西哥。珍珠瑪琍魚體長可達12厘米,體色呈橄欖綠,到腹部逐漸變成淺藍色,從背部到腹部有10條排列整齊的褐紅色條紋,其眼虹膜呈蔚藍色。珍珠瑪琍魚的背鰭與其他魚不同,又高又寬,聳立如帆,上面綴滿珍珠般的斑點和圖案,背鰭邊緣鑲有一條整齊的紅色花邊,由於其他各鰭均透明無色,更加突出了其帆鰭的美麗。珍珠瑪琍魚喜弱鹼性硬水,要求pH值范圍7.4~7.6,硬度2度,適宜水溫24~27℃。
(十)黑瑪刑
黑瑪琍屬花鏘科,原產地是美國和墨西哥。黑瑪琍體呈紡錘形,全身包括眼睛和魚鰭在內烏黑發亮,體長5~6厘米。在黑瑪五琍的基礎上經過長期的雜交和選育,又培育出了許多珍貴品種,如帆翅黑瑪琍、琴尾黑瑪琍、帆翅琴尾黑瑪剝等。黑瑪琍適宜在弱鹼性的硬水中生活,要求pH值范圍為7.4~7.6,硬度12度,適宜水溫22~24℃。黑瑪琍性情溫和,可以與部分熱帶魚混養,如劍尾魚。
(十一)紅劍魚
紅劍魚又名紅劍尾魚,屬花鱂科,原產地也是墨西哥,還有瓜地馬拉。紅劍魚是劍尾魚與月光魚雜交經人工培育的一個品種。紅劍魚體形與劍尾魚相似,但比劍尾魚粗壯,鰭形也不同。紅劍魚體長5~8厘米,體色呈紅色或橙紅色,側線以下紫紅色,眼睛黑色。根據魚體色彩、背鰭形狀、尾鰭是否分叉、尾鰭延長的尾劍是否鑲有黑邊,紅劍魚可分為多個不同品種。有的紅劍魚,全身包括眼睛和各鰭在內均為紅色,像紅絲絨一般美麗。這種紅劍魚無論在弱光或逆光處觀賞。都能見到鮮艷的紅色。當它在有水草的水族箱中游動時,十分耀眼奪目,可以稱得上是紅劍魚中的珍品。紅劍魚性情溫和,易與其他熱帶魚混養。如有意進行雜交培育新品種時,可與月光魚混養,否則會出現許多退化品種。紅劍魚喜跳躍,飼養時箱口宜加蓋,以防紅劍魚躍出箱外,造成傷亡。
(十二)珍珠魚
珍珠魚又名珍珠馬甲,屬攀鱸科,原產地在馬來西亞。魚體呈紡錘形,體長10厘米,基色為銀灰和紅色,背部深而腹部淺。其臀鰭異常發達,有2條觸須。全身包括背鰭、臀鰭、尾鰭遍布銀色珠點,猶如珍珠一般,故名珍珠魚。珍珠魚對水質要求不高,在弱酸、弱鹼和中性水環境中均能生活良好。珍珠魚性情溫和,可與其他品種的熱帶魚一起混養。
(十三)接吻魚
接吻魚屬攀鱸科,又名吻魚、吻嘴魚,原產地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體形圓形、側扁,體長可達20厘米;口大且口唇厚並前伸,有鋸齒;各鰭均透明;體色淡紅色或乳白色,口與眼紅色,頭部有黑色垂直條紋,尾柄亦有黑色條紋,但不明顯。有時人們會發現一對接吻魚在一起接吻或一邊游動一邊接吻,其實這不是異性間的接吻,而是保衛各自領土的一種爭斗。接吻魚有啃食缸壁上的青苔或藻類的習慣,有「魚缸清潔工」之稱。接吻魚在啃食缸壁上的青苔時,頭下尾上呈倒立姿勢,十分逗人喜歡。接吻魚喜弱酸軟水,適宜水溫21~28℃。接吻魚性情溫順好動,可以與其他品種混養,但不宜與易受驚的品種混養,以免喜安靜的魚類因接吻魚經常快速游動而影響進食和休息。
(十四)泰國斗魚
泰國斗魚又名羅斗魚、斗魚、搏魚,屬攀鱸科,原產地泰國。泰國斗魚體形呈紡錘形,稍側扁,體長可達8厘米,雄魚體形較小。其背鰭、臀鰭、尾鰭都特別寬大,尤以雄魚更為突出,尾鰭呈火炬形,各鰭均為藍色,眼睛黑色,雌魚顏色較淺。泰國斗魚是經過雜交和人工培育而來,體色較為鮮艷,有鮮紅、紫紅、草綠、艷藍、墨黑、雜色等。泰國斗魚以好鬥著名,但搏鬥只在成熟的雄魚之間進行。雄魚不與雌魚或其他品種的熱帶魚相鬥,雌魚間也不相鬥,兩雄相遇必進行搏鬥,會出現滿身傷痕,鰭條殘缺不全,甚至被咬死的結局,因此不能將成年的雄魚放在一起飼養,而應與其他的熱帶魚混養。泰國斗魚具有輔助呼吸器官——褶鰓,當水中缺氧時,它可以游到水面吞咽空氣中的氧氣,所以一般不會發生因缺氧而窒息死亡的事情。泰國斗魚對水質無特別要求,在弱酸、弱鹼和中性水中都能良好生活,對水的硬度亦要求不苛刻,適宜水溫22~26℃。
(十五)神仙魚
神仙魚又名天使魚、燕兒魚,原產地在南美洲的亞馬遜河。神仙魚體側扁,體長12厘米,體高為15厘米,全身基色為銀白色帶黃,腹部顏色較淺,背部顏色較深。背鰭、臀鰭上有幾根鰭條很長,兩側的鰭條則較短,腹鰭呈長絲狀,尾鰭上下端之間的距離較長,中間平直。神仙魚在水中游動時,宛如一隻燕子在空中飛翔,故又名燕兒魚。該魚魚體兩側各有4條垂直的條紋,眼睛為黑色。虹膜呈鮮紅色。神仙魚喜歡棲息在植有闊葉水草的大水體中,要求保持水質清潔,pH值為6.5~7.4,適宜水溫26℃,不宜與其他魚類一起混養。神仙魚的變異品種較多,從形體上可分為短尾、中長尾和長尾,從色彩上可分為紅眼燕兒、銀燕兒、黑白燕兒、斑馬燕兒、鑽石燕兒、灰墨燕兒、金頭燕兒等,其中以紅眼燕兒和鑽石燕兒最為珍貴,墨燕兒是其中最難飼養的一種。
(十六)五彩神仙
五彩神仙又名奶子魚,屬麗魚科,原產地在亞馬遜河。該魚魚體側扁、圓盤狀,體長可達15厘米,背鰭、臀鰭基部均很長,背鰭從頭後背部起直達尾鰭基部。臀鰭從腹鰭後部直達尾鰭基部。魚體全身為茶褐色,兩側有條藍黑色的垂直條紋,在其頭部、軀幹部及背鰭、臀鰭、腹鰭上遍布紅藍色扭曲狀條紋。這些條紋隨光線強弱的變化而變化,可以說是色彩斑斕,兼此魚游姿優雅,更使人倍加喜愛。五彩神仙喜清潔的軟水,pH值為6.2~6.8,適宜水溫為25~28℃,水體中最好植有闊葉水草,不宜群飼。
(十七)七彩神仙
七彩神仙又名鐵餅、七彩燕兒,屬麗魚科,原產地在亞馬遜河。七彩神仙是五彩神仙的變種,其體形與五彩神仙非常像,從遠處看,酷似鐵餅,故又稱鐵餅。其體長可達20厘米,魚體基色有艷藍色、深綠色、棕褐色等。魚體上有8條間距相等的棕紅色橫條紋,在魚的頭部、軀幹部、背鰭、臀鰭遍布不規則波浪狀的縱向條紋,其色彩隨光線而變幻,又兼其泳姿高雅、體形圓滿,深受熱帶魚愛好者的喜愛,因此被冠以熱帶魚之帝的稱號。七彩神仙變異品種也很多,在體色上有紅七彩、綠七彩、藍七彩、藍綠七彩之分;在體形上有寬鰭、高身、高身寬鰭之分;在花紋上有松石與非松石之分。七彩神仙喜歡在高溫高氧的軟水中生活,要求pH值在6左右,適宜水溫26~30℃。七彩神仙喜靜怕驚,最好在大的水族箱內飼養,且有闊葉水草和礫石之類的東西以供隱身。七彩神仙可與小型文靜的中上層魚類進行混養。
(1)黑格爾七彩神仙:該魚是1840年維也納自然博物館的約翰·賈可巴·黑格爾在南美探險時發現的,這是最古老的七彩神仙魚。其最顯著的特徵是在體側的中央有五條又黑又粗的暗色縱帶,品種是根據黑格爾暗帶來區分的,眼睛大多是暗褐色和暗橙紅色。其中第五條又黑又粗的暗色縱帶就是聞名於世的「黑格爾條紋」。
(2)綠七彩:它與藍七彩很難區分,但是對有經驗的專業人士就不難區分了,它的水波紋不會超過臀鰭的脊端,臀鰭的紋路會表現為碎裂,其眼睛特徵是具有強烈的紅色色調,體色是具有黃色調較重韻棕色並鑲嵌綠色色調的細長水波紋。
(3)藍七彩:具有紅色調和棕底的體色,眼睛是橙紅色和橙黃色,頭部到背鰭水波紋基部周圍,有一些美麗的藍色條紋,其中有完整條紋的就是皇室藍七彩。
(4)棕七彩:這是最普通又很常見的,也是最容易飼養和進行繁殖的品種。體征是條紋特別少,主要集中在頭部和魚鰭上,基底顏色有淺黃色、土褐色、紅棕色、紅色等不同的顏色。
(十八)地圖魚
地圖魚又名豬仔魚,屬麗魚科,原產地為南美洲亞馬遜河上游、巴拉圭河等。地圖魚是一種大型魚,其體長可以達到35厘米甚至更長。該魚魚體魁梧,頭大且嘴闊,背鰭基部很長,自胸鰭上方背部直達尾柄。鰭條尾部是鋸齒狀硬鰭棘,腹鰭腹位,尾鰭後緣呈圓形。魚體全身為烏黑色或黑褐色,其軀干夾雜著不規則的橙黃色斑塊,其間鑲有紅色條紋,就像游動著的地圖一樣,故名為地圖魚。地圖魚雖然體態粗笨,但游泳十分迅速、反應敏捷、捕食准確,飽食後常懶洋洋地躺在池底側卧休息,就像豬休息時一樣,故也名豬仔魚。體形碩大的地圖魚可以食用,且肉質鮮美,是名貴的葯物之一。地圖魚對水質無特別要求,在偏鹼、偏酸以及中性的水中均能生活良好,適宜水溫為21~26℃。地圖魚對光線比較敏感,經不斷選育,目前已培育出白地圖魚、紅地圖魚、黃地圖魚、紅花地圖魚等多個品種。地圖魚食性兇猛,不能與其他小型魚一起混養。
(十九)三間鼠
三間鼠又名皇冠泥鰍,屬鰍科,原產地印度尼西亞。三間鼠體呈扁圓形,體長10~30厘米,體色為杏黃色,頭部和軀幹部有3條黑色橫紋,胸鰭、尾鰭為紅色。頭吻尖小,觸須粗短,眼下有棘,在受驚時可彈出,可作為自衛器官。三間鼠喜弱酸性、高溶氧的水質,適宜水溫為23~28℃。三間鼠性情溫和、膽小好靜,不宜與兇猛或好動的魚類一起混養。
(二十)血紅鸚鵡
血紅鸚鵡原產地中國台灣,它是紅魔鬼雛魚的變態體。血紅鸚鵡體形圓滾、豐盈,模樣滑稽,具鸚鵡樣的嘴,通體呈玫瑰紅,其雛體呈灰色,但隨時間推移體色逐漸由灰變白、由白變粉,最後變成血紅。血紅鸚鵡喜弱酸性新水、陽光,性情溫順,可與多數除大型兇猛性魚類外的熱帶魚進行混養。
(二十一)黑魔鬼
黑魔鬼又稱魔鬼刀。原產地在巴西中部、蓋亞那河流域。黑魔鬼形體怪異。體長45~50厘米,全身烏黑但無光澤。其腹鰭較發達,無背鰭,背部有一條黃線。頭部呈流線型,胸部寬,愈往後愈細,尾部呈黑白相間的棍棒狀。魚的眼睛退化,幾乎完全看不到東西,全憑體內發出微波來捕食和躲避障礙物。黑魔鬼泳姿很美,而且變化多端,時而正游,時而倒游,時而仰游,時而豎游。黑魔鬼喜弱酸性軟水,要求水域中有水草、沉木以及礫石等物以供隱身。黑魔鬼一般白天平躺在水底,喜歡夜間出來活動。
(二十二)象鼻魚
象鼻魚屬象鼻魚科,原產地剛果、喀麥隆。象鼻魚體形怪異,體長在20厘米左右,除背鰭、臀鰭、尾鰭邊緣及背鰭、臀鰭之間軀幹部有少量白紋外,通體呈黑色。象鼻魚下頜前伸延長呈管形,其下頜能活動並用來探尋食物,故名象鼻魚。象鼻魚背部與腹部平直,胸鰭較長,腹鰭則較短,背鰭與臀鰭上下對稱且形狀相似,尾鰭呈叉形。尾部肌肉能發出微弱電流,用來自衛。象鼻魚喜弱酸性或中性軟水,適宜水溫為22~28℃。其成魚好鬥,需要在水族箱中種植水草、置沉木礫石以供隱身,並在外加罩以防夜間象鼻魚躍出箱外。
(二十三)反游貓魚
反游貓魚又名向天鼠,屬鰍科,原產地剛果河。體形呈紡錘形,體長6~7厘米,體色呈棕藍色,腹部較淺。背鰭較大而呈尖形,有脂鰭,尾鰭叉形。有3對觸須,為觸覺器官,能協助眼睛發現食物或探知周圍的動靜。其視覺比較敏銳,能在黑暗的環境中分辨物體。其軀幹部有許多棕色或紫紅色斑。反游貓魚泳姿十分奇特,平常腹部朝上、背部朝下慢慢游動,逃避敵害或捕食時迅速翻身,背部朝上、腹部朝下快速游動,這是反游貓魚一種獨特的習性。
(二十四)七星刀魚
七星刀魚又名東洋刀、弓背魚,屬駝背魚科,原產地泰國、緬甸、印度。該魚魚體側扁,呈弓背形,體長可達90厘米,體色銀灰色或灰黑色。其前半身較高,自背鰭之後逐漸變矮,至尾鰭處呈尖刀形,背鰭、腹鰭較長,並與尾鰭相連,鰭邊緣薄似刀刃。在魚體的兩側各有多個鑲白邊的黑色圓斑。七星刀魚對水質的要求不高,能在弱酸、弱鹼和中性水中生活良好,適宜水溫在24℃以上。七星刀魚為肉食性魚類。不能與小型魚混養,可與大型魚混養。
(二十五)銀龍
銀龍又名龍吐珠、銀帶等,屬骨舌魚科,原產地亞馬遜河。銀龍體側扁呈長帶形,體長可達1米,體色銀白。在光線的映照下呈淡粉紅色。其背鰭、臀鰭呈帶狀,沿背腹部直達尾鰭基部,尾鰭圓扇形。口上位、口裂大而下斜,長有一對短須。體兩側各有5排大圓鱗片。銀龍要求水體較大(不少於1.5米長的大水箱),水質也要求清潔。適宜水溫為24~28℃。水族箱要加蓋網罩,以防銀龍躍出箱外。銀龍是龍魚的代表,此外還有金龍、紅龍、青龍、黑龍等。
3. 接吻魚,紅綠燈,黑裙魚
1.接吻魚一般樣兩條就可以了
2.紅綠燈養個20多條吧~這個魚樣多少都可以的 只要魚缸里不養大魚就可以 不然會把紅綠燈都吃完的!! 紅綠燈是熱帶魚類中較著名的觀賞魚類。體長4厘米。體嬌小。全身籠罩著青綠色光彩,從頭部到尾部有一條明亮的藍綠色帶,體後半部藍綠色帶下方還有一條紅色帶,腹部藍白色,紅色帶和藍色帶貫穿全身,光彩奪目。在不同的光線下或不同的環境中,其色帶的顏色時深時淺。
性情溫和,易飼料,喜在水族箱的中下層成群不停地游動,可與其他品種魚混養。飼養水溫22~24攝氏度,水質微酸性軟水,水色要求清澈透明。餌料以小型活食為主。其喜在光線暗淡的水族箱中生活,禁止在強光下照射。日常飼養的水質以舊水為主,不宜過多地加入新水;否則易患白點病。
3. 黑裙魚,又名半身黑、黑蝴蝶魚,原產地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屬擬鯉科。體長6-8cm,扁圓盤形。體色銀灰色,臀鰭寬大,顏色漆黑,特別醒目,故名黑裙。更換新水或遇到驚嚇時,黑裙顏色灰暫時性變淡,但一旦安靜下後,顏色又會變黑。飼養水溫20-26攝氏度,水質喜弱酸性軟水,餌料以魚蟲為主。繁殖水溫27-28攝氏度,親魚性成熟年齡6個月,雌魚體色較深個體較小,雌魚色淡體形較大,屬水草卵石生魚類,雌魚每次產卵300-500粒。同類中還有紅裙。
PH:7.0 H:10 T:23c L:8cm v:75L
喜歡活食,卵生,喜歡水草密植的水族箱,適合於小型魚混養。
4. 這是什麼魚
從你的圖片上看,這個是彩裙魚
又名燈火魚,是黑裙魚的人工激光品種,體長6厘米左右,魚體前半部較寬,後半部突然變窄,體呈半透明狀,雄魚體小色艷,雌魚體大色淡,繁殖期腹部明顯肥大。彩裙魚性情溫和,愛群游於下層水域,怕驚嚇。
如果環境長期嘈雜則體色變淺。水溫長期低於20度時,則體色變淡、甚至消失。
5. 養熱帶魚需要什麼、注意什麼
熱帶魚飼養要點
1、室內水族箱要避免為陽光長時間直接照射,否則在水草莖葉上、水族箱壁上、底質上都要孳生毛茸茸的藍綠色或藍黑色低等著生藻類,把一箱魚糟踏得索然無味,甚至只能造成骯臟的感覺。為避免這種不愉快現象的發生,天晴時應拉上窗幔,或用綠色透明紙擋住射向水族箱的陽光。一般說來,在潔凈的及養魚較少的水族箱中,這類藻類都不多。
2、熱帶魚生活的水溫一般在20~30℃為宜。但不同種類的熱帶魚對水溫要求也有差異。如孔雀魚、紅劍魚、黑瑪麗等魚種可以忍耐10℃左右的水溫而不死亡,而燕魚、虎皮魚等水溫低於18℃時就會死亡。絕大多數熱帶魚對水溫及其敏感,水溫變化±2℃與就會得感冒,水溫長期上下波動不穩定,魚就會患各種疾病,因此,要盡量地保持水溫的恆定。
3、熱帶魚的照明設備以日光燈為主,此外還有鹵素燈、水銀燈等。單一水族箱的照明,有時也可採用水下彩光燈,它是一種玻璃質全封閉小型燈管,可直接放在水下吸附在玻璃缸壁上,其燈管可發出不同的色彩,如紅色、藍色、綠色、白色燈,造景效果較好。
4、熱帶魚的餌料有魚蟲、水蚯 蚓、纖蟲、黃粉蟲、小活魚、顆粒飼料等。熱帶魚品種繁多,大小懸殊,因此不同品種熱帶魚的餌料選擇也不同。熱帶魚多數以動物性餌料為主,小型品種也可馴化為以顆粒飼料為主,而以植物性餌料為主的魚類很少。
5、熱帶魚的投餌量應根據魚體大小和數量多少來決定。家庭飼養熱帶魚,一般每天只需投餌 1—2次,其投餌量以5—10分鍾內吃完為宜。大批量飼養熱帶魚時,每天需要投餌2—3次。
6、換水是改變水質的最簡單有效的方法,但換水的工作量較大,尤其是水族箱小有景物時,工序復雜繁瑣。換水前,將水族箱小所有電器的電源切斷,將魚和景物全部取出,放去水。水族箱沖洗干凈後,將景物全部放好,放入新水備用。
(5)黑裙魚為什麼顏色變淺擴展閱讀:
常見熱帶魚種類
1、玻璃貓:原產地泰國、爪哇、蘇門答臘、馬來西亞、婆羅洲及印尼一帶。又叫貓頭水晶魚,非常好看,最大的特點就是魚體是透明的,骨骼清晰看見,內臟只佔全身的5%不到。
2、接吻魚:又叫親嘴魚、吻魚、桃花魚、吻嘴魚、香吻魚、接吻斗魚等,在分類學上隸屬於鱸形目、吻鱸科、釘嘴魚屬,以魚喜相互「接吻」而聞名。接吻魚的體長一般為20~30厘米。身體呈長圓形。頭大,嘴大,尤其是嘴唇又厚又大,並有細的鋸齒。
3、孔雀魚:又名彩虹魚、百萬魚。原地產委內瑞拉、蓋亞那、西印度群島等地。孔雀魚體形修長,有著極為美麗的花尾巴,故名孔雀魚。雄魚體長4厘米左右,尾部(包括尾柄及尾鰭)長佔全長的2/3左右;雌魚體長達5-6厘米,尾長佔全長的1/2以上。
4、斑馬魚:又名藍條魚、花條魚。原產地印度和孟加拉。斑馬魚體里梭形,長5厘米左右,胸腹部較圓,尾部側扁。全身基調黃色,背部橄欖色,從背部至腹部、臀鰭,有多條深藍色縱條紋直達尾鰭,滿身條紋似斑馬而得名。
5、珍珠馬甲:原產地亞洲的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珍珠馬甲也許是斗魚科熱帶魚中最美麗,也是最受水族愛好者歡迎的魚類。銀褐色的身體,乃至鰭邊均布滿了珍珠狀的斑點,顯得格外雍容華貴,這也是它名字的由來。
6、黑蓮燈:又名黑霓紅燈魚,黑燈魚。原產地巴西。體形與紅蓮燈魚相似。體色偏暗。體側有三條縱向條紋,最上條呈黃綠色,中間一條為白色,下面一條為較寬的黑色帶。鰭均為透明。
7、虎皮魚:又名四間魚、四間鯽魚。原產地馬來西亞,印尼蘇門答臘島、加里曼丹島等內陸水域。虎皮魚體高,似棱形,側扁,長5?/FONT>6厘米。體色基調淺黃,布有紅色斑紋和小點,從頭至尾有4條垂直的黑色條紋,斑讕似虎皮。
8、電光美人:又名小彩虹,原產地澳洲,屬虹銀漢魚科。體長5-6cm ,紡錐形。背鰭分為前後兩個,背鰭、臀鰭上下對稱,鰭條低矮等寬似帶狀。體色淡黃綠色,體側有數條點狀粉紅色縱線。鰓蓋上有一個紅色圓斑,背鰭、臀鰭鮮紅色,尾鰭但紅色。魚體周邊鑲著紅邊,在光線照射下猶如一個泛著紅光的藍色幽靈,非常美麗。
9、燕子美人:原產地愛爾蘭西部及昆士蘭水域,屬擬鯉科,是來自澳洲的燈魚類。體長3CM體呈尖梭形。體色淺黃綠色, 背鰭一分為二,第二背鰭和臀鰭末端向後延伸似針狀,鰭條尖長而飄逸,似燕尾。背鰭粉紅色,臀鰭前端黑色,尾鰭上下葉有粉紅色邊緣。
10、黑裙魚:又名半身黑、黑蝴蝶魚,原產地巴西、巴拉圭、阿根廷等,屬擬鯉科。體長6-8cm,扁圓盤形。體色銀灰色,臀鰭寬大,顏色漆黑,特別醒目,故名黑裙。更換新水或遇到驚嚇時,黑裙顏色灰暫時性變淡,但一旦安靜下後,顏色又會變黑。
6. 三湖慈鯛為什麼顏色越來越淡是不是燈光的原因
關注養魚老道,關注更多觀賞魚實踐知識,讓我們簡單養水、輕松養魚!
今天養魚老道發表了一篇七彩神仙魚在於池子里和魚缸里不同狀態的文章,很多新魚友就看出來了問題,原來這個東西還會隨著環境變色啊。
事實上很多的熱帶觀賞魚大部分都會有此表現的,這也是它們在自然界里躲避敵害的重要方式,不過這些七彩的體色變暗,還會與其心裡因素有絕對性的關系。
觀賞魚黑體一定是病嗎?
有很多的飼養七彩神仙魚的魚友會把七彩的黑體視為疾病,特別是我們初期入缸的七彩神仙魚,極有可能在前一兩天狀態很好,但是很快的就會發生黑體的現象。
這種情況大多數是因為部分七彩剛入缸可能有一個亢奮期,然後等它們緩過神來,就會越來越害怕,繼而體色就會黯淡。
有些時候這並不能就是說明七彩神仙魚一定就是得病了,至少不一定是身體上的疾病,比如什麼內寄之類的疾病,大多數都是心理上的疾病。我們一定要從多個方面去綜合衡量,不見到實症就堅決不去下葯,這才是正確的做法。
哪些疾病算是觀賞魚的實症?
比如說腸炎,我們至少要看到魚兒拒食、結合白便,甚至於身體瘦弱等症狀,其他的也是一樣,白點、水霉、蒙眼之類的都會有相應的症狀出現。
如果是經驗老到的魚友,是可以通過觀賞魚初期的各種表現來精確判斷的,但是對於新手來說,與其盲目下葯,還不如等我們見到各種實症在去治療也不遲。
在顏色較暗的魚缸里,大多數觀賞魚都會顏色發暗
最為明顯的應該是野生黑魚和清道夫了,野生黑魚之所以被稱為黑魚,那是因為它們在顏色較深的淤泥里,基本上全身都是黑色的,所以才被稱之為黑魚。
而當它們到了比較明亮的魚缸里,它們的體色就會變淺,在很短的時間內轉變為淺黃色了,這個例子是相當明顯的。
再就是我們經常看到的清道夫,我們把它們放置在有陶粒的魚缸里,它們的體色的就會變得相當深,而到了裸缸或者超白缸里飼養,清道夫的顏色也會瞬間發生轉變。
背景、燈光、魚缸的底色都有觀賞魚的體色有關
所以說在我們飼養觀賞魚中,根據不同的觀賞魚品種我們要配置不同的背景、燈光甚至於缸底的顏色,都會對於觀賞魚的發色有很大的影響。
我們比如說普通的三湖魚,大多數都是在魚缸里鋪設有白色的底沙,迷你鸚鵡魚在有陶粒或者水草泥的底沙魚缸里,它們的藍色花紋就會格外的明顯,而到了裸缸里飼養,它們的體色就會變淺。
如果我們長期的把七彩神仙魚飼養在缸底是黑色的魚缸里,七彩神仙魚就會顯得格外的壓抑,甚至於逐漸生病,這個在老鄒大叔的魚缸里已經有所體現。
他的一米二的組缸,以前是我用來飼養羅漢的,所以缸底也是鋪上了黑色的塑膠紙,而這個魚缸里的七彩魚苗一直都是黑不溜秋的,並且狀態和水質上都會出現問題。
因為魚兒過度壓抑,體表分泌粘液就多,在水質上我們就不好管理,一旦水質控制不到位,七彩的各種疾病就快來了,所以最後這個魚缸就變成了困水缸了,從此不再養魚。
太過明亮的燈光也會導致觀賞魚體色變淺
同樣的如果我們魚缸里的燈光太過明亮,觀賞魚也是會產生壓抑,我們如果盯著日光看太陽,眼睛也是受不了的,觀賞魚也是同樣的道理,它們並不喜歡太過明亮的燈光,其中也包括了金魚。
很多魚友為了培養青苔水,用一個鹵素燈在魚缸里有魚的情況下,一天24小時的照射,這個金魚也是會體色變淺的。
而金魚往往是在顏色較深的魚缸里,它們的發色才能夠達到最佳,這個和熱帶魚幾乎是完全相反的,雖然說金魚中的大部分喜歡淺水位飼養,但是過去在水缸里一缸綠水的深水位飼養,金魚的發色反而更好。
不要總把觀賞魚的體色問題當成疾病來治
還是那句話,任何觀賞魚在我們開燈初期,遭遇到嚴重驚嚇之後,都會出現體色變暗的問題,這本來是個很正常的現象。
再別如魚缸里的弱勢品種受到其他觀賞魚的欺負,極有可能也會出現體色變暗或者變淺的情況,這些我們都要去根據魚兒不同的反應去慢慢觀察,並不是一定說觀賞魚體色變暗就是疾病。
還有很多魚友一直糾結於自己的鸚鵡魚為什麼長大之後就不紅了,明明是打鬥現象明顯加重,怎麼體色越來越白呢?養魚老道早就說過了,這是鸚鵡魚發情的表現,我們不必再去糾結這個問題,非要當做疾病來治療了。
大家可以看看七彩神仙魚的前後體色對比,在狀態上也是天差地差,原因就是因為害怕加上背景或者環境的變化,如果我們貿然去下葯的話,根本就是在做無用功,即使把魚毒死了,它們的體色也不會改變。
這些東西其實如果是我們細心去觀察,都是很簡單的現象,可以說從我們飼養紅綠燈魚或者黑裙魚的那天開始就應該注意到的,並不是什麼難解之謎。
現在這對七彩已經完全的恢復了體色和狀態,只是由於剛入魚缸我沒有開魚缸燈而已,明天大家就會看到它們在水池裡由於驚嚇被劃得遍體鱗傷,但是沒有問題,它們的體質很好,基本可以很快自行恢復。
我是養魚老道,更多觀賞魚敬請關注,謝謝!
7. 這是什麼魚
黑裙魚和彩裙魚
又名燈火魚,是黑裙魚的人工激光品種,體長6厘米左右,魚體前半部較寬,後半部突然變窄,體呈半透明狀,雄魚體小色艷,雌魚體大色淡,繁殖期腹部明顯肥大。彩裙魚性情溫和,愛群游於下層水域,怕驚嚇。如果環境長期嘈雜則體色變淺。水溫長期低於20度時,則體色變淡、消失。
中文學名
彩裙魚
別稱
燈火魚
界
動物界
門
脊索動物門
亞門
脊椎動物亞門
綱
魚綱
種
彩裙魚
分布區域
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
1生存環境編輯
此魚喜生活在水溫23---26度,PH值6.5---6.8、硬度為5.0的弱酸性水中,水中要植水草,水體四周要安靜。此魚對餌料不挑食,喜食魚蟲,人工配合飼料也可。
8. 這是什麼魚以前身上的顏色很濃,現在怎麼這么淡了怎麼補救
這些是彩裙魚,但是體色是激光打的,所以慢慢是會褪色的,沒有什麼關系,好好養吧。彩裙魚又名燈火魚,是黑裙魚的人工激光品種,體長6厘米左右,魚體前半部較寬,後半部突然變窄,體呈半透明狀,雄魚體小色艷,雌魚體大色淡,繁殖期腹部明顯肥大。彩裙魚性情溫和,愛群游於下層水域,怕驚嚇。如果環境長期嘈雜則體色變淺。水溫長期低於20度時,則體色變淡、消失。
9. 十大養不死的淡水魚
1、金魚
珍珠鱗金魚是一種非常漂亮的冷水觀賞魚,它們有著肥胖渾圓的身材,身體上就像鑲滿了珍珠,是最受人們歡迎的觀賞魚之一,也是十大養不死的觀賞魚冷水魚之一。
10. 彩裙魚的飼養方法
彩裙魚對溫度的要求很寬泛,水溫控制在15℃-30℃之內都可以存活,水溫處於23℃-26℃時最適宜其生長,低水溫時間不宜過長,否則魚身色彩渾濁或者變淡;對水的酸鹼度要求為弱酸性,pH值為6.5-7,硬度5-6左右。
要保持水流的循環,定期清除水中的毒素,為彩裙提供良好的生長環境。彩裙對食物不挑剔,活食和人工飼料都可以,但是比較偏愛吃。彩裙嘴小,適合細小的飼料,它們進食很快,在20秒內吃完。
彩裙的胃口比較小,一天可餵食1-2次,一般能挨餓20天左右,但是最好不要長期讓魚餓肚子,否則負會生病或者畸形。餵食之後水面會產生油膜,用吸水紙在水面上拖動就可以清除。
(10)黑裙魚為什麼顏色變淺擴展閱讀:
彩裙魚對容器大小要求不苛刻。飼養的時候可以在缸底鋪小型鵝卵石或者底沙來過濾水質,保持水質的清澈度,也可以適當種一些水草。
每周大約換兩指寬的水,換水的時候用軟管通過虹吸來清除缸底的污物。如使用自來水,要先把自來水放置一天以上,去掉其中的氯氣方可使用。
可以混養,混養的品種最好選擇燈魚或者黑裙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