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魚為什麼眼睛會掉了
Ⅰ 我家養的魚眼睛掉下來了,是什麼病呀
水質不好了,換換水,在去上水族館買點消毒的葯。最重要的是不要讓他的鱗片脫落,魚那條快要死的抓緊拿出來不要放在一起。。
Ⅱ 為什麼金魚掉了眼睛
可能是一種腐爛病,到花鳥市場買一點殺菌劑試試。如果來不及可以先在魚缸里撒一小勺鹽消毒。還有魚缸要經常刷,有條件最好能換三分之一的水。我一個星期就刷一次呢。水泵只能增氧,不能殺菌,晚上魚要睡覺水泵可以關掉。
養殖注意問題
(一)魚瘟。魚瘟是金魚春季的一種疾病,常因金魚冬伏少動,光照不足等因素引起金魚體質衰弱,精神不振等症狀。到黃梅季節,其發病症狀表現為呼吸困難,嚴重的可導致金魚死亡。
防治方法:魚瘟病目前尚無特效葯物治療,只有做好預防工作。每年開春季節,要經常給金魚曬太陽以增強其體質。若金魚發生魚瘟應盡快將其隔離或淘汰掉。
(二)白雲病。是由寄生在魚體上的口絲蟲或鞭毛蟲、斜管蟲引起的一種疾病。其體表各處附有一層白色的薄霧狀物質,這是寄生蟲迅速繁殖、刺激寄生處的上皮細胞所引起的皮膚分泌物增多的結果。
防治方法:用1∶50000的高錳酸鉀液浸浴病魚,每次10--30分鍾。當水溫較低誘發白雲病時,可用2%--2.5%食鹽水浸洗病魚15分鍾後,再放回清水中,反復進行。嚴重病例可用1%食鹽水浸洗1小時。
(三)腐皮病。這是金魚的常見疾病,主要流行於夏秋季。金魚患部紅腫,表皮腐爛,象打上的紅印記,多出現在金魚腹部兩側,一般是魚體受傷後被細菌感染所致。
治療方法:用毛筆蘸消毒葯水(如紅汞或高濃度高錳酸鉀溶液)擦洗或塗抹患部,隔日1次,3--4次即可治癒。
(四)爛尾病。該病是由粘球菌感染引起,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病魚尾鰭掃帚狀腐爛。
治療方法:用1%孔雀石綠擦洗患處,隔日1次,3--4次即可治癒。在治療食用魚時,禁止使用孔雀石綠。
(五)白點病(又稱小爪蟲病)。該病是由小爪蟲寄生在魚體上所造成。小爪蟲的繁殖溫度為3--25℃,適宜繁殖溫度是14--17℃。發病時,病魚體表、鰓絲出現白點狀囊泡,傳染很快;多發生在春季秋季,病魚表現極不活潑,經常滯留在水面上。
治療方法:把病魚放入0.5×10(的負6次方)的醫用甲基藍溶液中,在21--26℃水溫下長時間浸浴,或用0.5%--1%的小蘇打水浸浴10--15分鍾。由於幼魚對葯液的抵抗力比成魚弱,浸浴時間應適當縮短。病情嚴重時每日浸浴1--2次。
(六)水霉病(又名膚霉病、白毛病)。該病的發生主要是飼養過程中和在撈魚時碰傷魚體,或由寄生蟲破壞魚皮膚,使水黴菌侵入傷口寄生。一年四季均可發病,尤其在梅雨季節多見。水黴菌侵入傷口後,初期症狀不明顯;當肉眼能看到時,菌絲已向外大量繁殖,病魚體表可見白色絨狀的菌絲(白毛)。金魚染上此病後,焦燥不安,游動失常,行動緩慢,食慾減退,皮膚粘液增多。嚴重時,魚體長滿白毛,以致死亡。
防治方法:魚體應常有陽光照曬,換水時投入適量的食鹽進行殺菌消毒。撈魚時應避免擦傷魚體。治療病魚可用1%食鹽水每次浸浴30分鍾。在發病季節,每周用1∶10000的食鹽水潑灑池中可起到預防作用。
(七)豎鱗病(即松鱗病)。該病是由於水質惡化魚體傷口感染一種水型點狀極毛桿菌所致。病魚鱗片局部或全身向外張開豎起,游動遲緩,有時腹部水腫,嚴重時2--3天便死亡。
治療方法:把病魚放入等量的2%食鹽與3%碳酸氫鈉混合水溶液中浸浴10分鍾,每日2次連續2--3日。或在50升水中加入搗爛的蒜頭250克,給病魚浸浴數次,也可治病。
(八)氣泡病(又名焦尾病)。該病是由於水中溶解氣體過多而引起的,主要危害幼魚。魚鰭吸附許多大小不同的小氣泡並使該部位發紅、糜爛,影響魚游泳及魚體平衡。
防治方法:立即將病魚移入稍涼的清水中飼養一段時間,即可使其恢復正常。
(九)魚虱病。由肉眼可見的形似臭蟲的魚虱侵入金魚魚體和鰓寄生引起的。一年四季均可發生,每年6--8月最為流行。魚虱利用口刺和大顎刺傷和撕破魚體組織,吸食魚血,使魚體消瘦並集群在水面或養魚容器的邊角處,逐漸死亡。有的病魚由於魚虱用口剌吸血時分泌的毒液的刺激,使病魚極度不安、狂游、跳躍。該病可以引起金魚死亡。
防治方法:放養魚苗前要用生石灰帶水清塘殺滅水中魚虱成蟲、幼蟲和卵塊。養魚池或其他容器用水應經過過濾,防止魚虱和其幼蟲隨水流入魚池或養魚容器。發現有魚虱寄生後,應用2.5%敵百蟲每立方米水體用葯1克全池潑灑。
值得提醒大家的是:冬春是金魚魚病的高發季節,特點是發病率高,病程長、治癒較困難等,若治療不及時,會造成嚴重後果。所以做好入缸前的消毒工作的同時,以下防病措施也要注意:
1、防止溫差過大,室溫最好保持2~10℃之間,水溫的升降應有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使魚體逐漸適應,否則易患感冒,魚鰾失調症,受熱病等。
2、合理調控水質,適時排出底部污水,兌入水溫相同的干凈新水,一般情況下換水不超過總水量的1/3,配有氣泵的要適時開機增氧,使金魚保持良好的生存環境,增強抗病力。
3、適當投餌,水溫6℃左右金魚就開始攝食,以投喂魚蟲干或人工配合飼料為好,投餌應掌握「寧少勿多,餌不過夜」的原則,適當投餌有利於金魚增強體質,提高抗病力。
4、及時消毒水體
可用食鹽、漂白粉等消毒。食鹽的用量是每50kg水中放5g食鹽,魚體消毒用2%~3%的食鹽水或10×10-6的高錳酸鉀浸泡10分鍾,正常情況下每半月一次,可結合撈魚、換水時進行
Ⅲ 觀賞魚眼爛掉是什麼病頭天魚的眼睛還好好的,第二天魚的眼睛沒了。是怎麼了
魚體內有寄生蟲,一般都是水質問題導致的 建議你買點黃粉放里邊 一個星期後換水 換完薪水放點鹽粒 就應該沒事了 以前我家魚就是這么被搞定的1
Ⅳ 金魚的眼睛為什麼突然沒了,眼睛沒了還能活嗎
金魚的眼睛突然沒了可能是被其它的魚兒吃掉了,當金魚生病以後,其它的魚兒就會攻擊它們。再加上它們此時的體質和體力較弱,很難抵抗其它魚兒的攻擊。還有可能是寄生蟲感染導致的眼球脫落,金魚的眼睛比較脆弱,受傷以後很容易被寄生蟲感染。如果飼養者沒有及時治療的話,就會出現眼球脫落的情況。一、金魚的眼睛為什麼突然沒了
金魚的眼睛突然沒了有可能是被其它的魚兒給吃掉了,金魚雖然有抗病害的能力,但是生病以後,它們的體質和體力也會出現變差的情況。所以生病以後,它們很難抵禦其它魚兒的攻擊,就會被其它的魚兒吃掉。也有可能是寄生蟲感染導致的眼球脫落,金魚的眼睛很脆弱,很容易就會被寄生蟲感染到。如果它們感染寄生蟲以後沒有及時治療,那麼它們的眼睛就會越來越嚴重,後期就會出現脫落的情況。
二、金魚眼睛沒了還能活嗎
金魚眼睛沒有了是可以存活的,只是它們的眼睛沒有了以後,就不會再生長出來了。因為眼睛對金魚的正常生活沒有太大的作用,雖然它們可以看到東西,也只能看到一個模糊的輪廓,所以沒有眼睛,對它們的正常活動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也是可以正常存活的。人工養殖的時候,如果發現金魚的眼睛掉了,最好先用消炎葯塗抹眼周,或者是使用抗生素給它們葯浴。只要它們眼睛周圍受傷的情況恢復以後,就不會再出現生命危險。
Ⅳ 觀賞魚的管理及飼養羅漢魚的眼睛掉出來是什麼原因
1.觀賞魚的基本飼養和管理吧
1 困水: 如果住樓房有水箱,困3天就行了,沒水箱的就要困一周左右,困水期間過濾一定要打開,讓水流動,否則水面易生白膜。水要加熱到30度以上再回到28度左右。可用水盆在火爐上加熱,與缸中水摻和,這樣省電也方便。不過加熱的盆一定要干凈無油。
2 買魚 除了品種顏色外,買魚看眼睛和身材比例,身上有無病變,鰭是否張開等這些別人講過。我補充幾點:買魚時把手在缸前晃一晃,魚過來,有反應,找食吃,不亂竄,愛游動,表明魚無病,其碼當時健康。撈魚時,撈那不好逮的。跑得快說明健康,千萬別因為不好逮就放棄。另外別一見到好魚就不考慮前邊的因素馬上買,如果魚漂亮但不符合前邊說的因素,就先別買,過兩天再去看有無變化,去兩趟,魚仍好好的,再買。也許別人捷足先登,也不要遺憾,好過買了病魚更遺憾。不管離家遠近一定要充氧,大型魚每袋裝魚不超四條。最好每袋兩條。外袋遮光,可保魚不受驚嚇。托著袋比拎著袋要安全。有些塑料袋質量不好。我就干過這種傻事。再找魚老闆大家不好意思,只有自認倒霉。
3 過水: 魚買回後連袋一起泡在缸里1小時,其間每十分鍾加一點缸里的水進袋,從袋中抽一點水倒掉,直到袋裡的水幾乎被缸里的水替代為止。最後把魚小心撈進缸里。有人認為連袋一起沉入缸里不傷魚,但袋裡的水免不了剩有原來的水,帶進病菌更不好。撈時小心,用手或大點的網就行了。沉袋無非是怕傷魚。 如果買回的魚是病魚,用什麼方法過水都沒用,過水只是讓健康的魚適應新環境新水質。
4 檢疫:新買的魚要不要檢疫,要看魚的來源,其實所謂檢疫無非是隔離和加葯。對隔離我是最贊成的,至於加葯就不必那麼著急,不知什麼病,怎麼加?加什麼葯?是葯三分毒。新買的魚,如果對原產地是否帶病無把握,最好先分缸養。(入缸前做好過水工作) 不放心,放點鹽,亞甲藍或呋楠希林,這些葯是沒大負作用的,這也許就是簡單的檢疫。聽說高錳酸甲破壞魚的生殖系統,不知是否可信,還是少用為佳。除非魚病了,檢疫時最好不用。過三兩個星期甚至更長些,無問題再讓其與你的魚放在一起,放時別忘了兩缸水溫要一樣。在隔離期間水溫保持30-32度,也就是比正常稍高一點。2-3天內別喂。如一周後魚吃食,正常,就不必下葯,否則,說明此魚來前就有病,再對症治療也不遲。
有人問,魚要定期檢疫嗎,我說大可不必。這一點,也許見仁見智,看法不同。已養熟的魚,沒病檢疫它干嗎?給魚添麻煩也給自己添麻煩。魚和人同理,人沒病老吃葯,真到病時就不管事兒了,抗葯性就產生了。不常吃葯的人有點小病頂過去,魚的是自身免疫力,實在頂不住了,吃點小葯就好了。關鍵是平時環鏡和飲食,鍛煉。魚也一樣。有人說,把魚撈來撈去不也是鍛煉嗎?不,折騰它不是鍛煉,而是驚嚇。人一天到晚生活在恐懼中,壽命能長嗎?
魚有病多數是新魚買回前就有病。已養熟的魚,一般不會因水質和水溫生病的,除非長時間停電或操作時失誤。養熟的魚生病,多數與食物有關,另外就是老撈來撈去折騰它們。讓魚安安靜靜,自在一些,注意食物潔凈,魚病的機會並不大。那麼,定期檢疫不就多此一舉了嗎?
5 用葯: 有效的管理就是要省時,省事,省錢,魚是供觀賞的,不能今天下葯明天倒缸,魚反而受不了,有些小病,魚自己就會治好,野生的誰給葯?關鍵是別破壞魚的生活規律。要順應它,少折騰它。防病勝過治,實在不行了,也就是死馬當活馬治的時侯,再考虜抗生素,高錳酸甲等葯,而且要隔離後單下葯。平時,魚有些擦缸,厭食,在缸里,不必撈出,下點亞甲基藍或夫楠西林(別同時下)既無副作用又保魚兒平安,一般魚有些不舒服也就過去了,另外,病了先停食,餓倆天(人也一樣,《紅樓夢》中有此描述),魚往往不葯自愈。
6 過濾:從困水時開始過濾器24小時開著。有人說缸里的水愛混,其實是過濾器不合適。關於物理生化過濾,從理論上講有道理。但*作起來最重要的還是過濾器的馬力一定要夠大。不管什麼樣的過濾器,馬力不夠,有了硝化菌也會因為水循環不充分而使其不能戰勝混濁的東東。即:加速水流量才能把混濁的東西擋在濾材的外面。根據缸的大小決定過濾器的瓦數。比魚店介紹的大一號為好。如一米二的缸,魚店會建義你用30瓦的。你就用36瓦左右的。過濾器好,就能保持水清。我認為沒必要天天換水。三天一換沒問題。水蒸發掉一些,抽出一些,新加的水別超四分之一。換水太勤,魚太累。雖然加的新水不多,但魚仍要適應。俗話說老水養好魚。只要別讓老水變綠水就行了。什麼叫綠水?水不流動,又沉澱了,雖然是清水,但變質了。有良好的過濾器水是不會那末快變質的。
7 喂養:魚入缸後2天內不要喂。別老開燈。讓魚適應。餵食數量和次數不要太多,我們是玩魚,不是販魚,長太快沒勁。
我非常贊成四定原則,定時,定量,定質,定位。我理解,這四定就是給魚建立條
件反射,讓其規律進食。
定時:一天一次魚長得也挺快,魚有飢餓感才有活力。早晨喂比晚上喂好,喂一次
比喂多次好。養魚是為了觀賞,不是為經營,一天一次足可以使魚良好生長。次數多,水質不易保證,比較起來水質出問題的麻煩大過魚有些飢餓感。每天一次定時的話,魚吃食勇躍,並有一天的時間去游動和消化食物,讓魚在一天中有一段時間有飢餓感才能使它健壯。飢餓了,游動就增加,為了尋找食物,就是一種運動,自然界里,魚經常吃不飽,但活得好好的,就是這個道理 ,養魚和養豬,養添鴨的區別大概就在於此。
定量,比較難掌握,但有幾次就習慣了。一般講,10-15分鍾吃完為好,其實魚一旦飽了想讓它吃,它都不吃。初次定量的辦法是先少喂一點,很快吃完,再少給一點,------,直到有的魚吞吞吐吐,那就是飽了。在不增加或減少魚兒數量的情況下,每次就掌握這個量或略少於此量即可。一旦魚在正常時間內吃不完,就表明部分或全部魚有病了,要停食,觀察,甚至治療。
定質問題比較復雜,血蟲(江米蟲)之外的食物在此暫不加分析,主要談江米蟲,買回後要消毒,即:先用水沖凈後泡10-15分鍾,然後放一點高錳酸甲(水呈淡紫色),泡10-15分鍾再沖凈,漓干水用潮毛巾裹住放在保鮮合內放到冰箱保鮮層。用時取夠吃的量,再用水沖凈後喂,一般保鮮7-10天沒問題,拿出沖時,江米蟲在水裡還有活的在游動。證明保鮮成功。一旦發現蟲兒用手捏發粘,放在水裡都白了或黑了就不要留了。
定位也很重要。這也是為了建立魚的條件反射。我的魚每天同一時間在缸的同一位置餵食,到時,只要一開燈,魚兒就都聚在餵食的位置。那場面真叫人喜從心底生,對愛魚的自毫與滿足感溢於言表。
2.眼睛掉下來,應該得了突眼病
Ⅵ 魚缸里的魚怎麼眼睛沒有了
是蒙眼病造成的。
Ⅶ 觀賞魚養的過成中為什麼眼睛會瞎或者眼睛會掉了
水污染了,水裡已經不幹凈了,不要瞎放葯水,水溫保持很穩,一但魚兒生病,老三樣。
Ⅷ 魚為什麼會掉眼睛
蒙眼造成的.
蒙眼大多是因為水質差引起的,污濁的水中各種有害細菌滋生嚴重,在這樣的水中生長,即使身強體壯的觀賞魚品種也會被有害細菌入侵患上蒙眼、爛鰭、爛肉、水霉等疾病,而且污濁的水質也不適宜觀賞熱帶魚。 所以最好換水,以後要保持水的干凈。
蒙眼病可以這樣治療;
A、用1%的食鹽水浸泡魚體。
B、市售的治療葯品有愛斯拉奇眼病特效葯,皇牌特效葯。
(1)加鹽,第二天換水1/2。
(2)加抗菌素。
(3)加黃粉。
(4)加殺菌水。
Ⅸ 我養的錦鯉眼珠掉了是什麼病好著急,幫幫忙忙
應該不會是什麼病。可能是錦鯉的眼部有傷口或是寄生真菌,感染了,之後要麼會自然脫落,要麼會別別的魚當食物咬掉。最根本的辦法是徹底清理魚缸,魚缸里的裝飾要拿去陽光下暴曬,另外檢查下魚缸里包括裝飾物上是否有尖銳的部分,有的話立刻取出,或是用銼子銼平。
Ⅹ 魚眼睛為什麼會瞎掉
看到關於魚眼睛瞎了的文章,於是想關於這個問題做一個分享。其實,魚瞎眼的情況並不少見。分析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1.最常見的應該是復口吸蟲病,也就是常說的白內障或雙穴吸蟲病。吸蟲的發育可大致分成幾個階段:毛蚴,胞蚴,尾蚴,囊蚴,成蟲。毛蚴寄生在螺的體內,經過胞蚴的階段變成許多尾蚴,尾蚴離開螺,進入水中,有合適的機會就進入魚體內寄生。常見的有湖北雙穴吸蟲,倪氏雙穴吸蟲,匙形雙血吸蟲。它們的尾蚴分別為湖北尾蚴,倪氏尾蚴,匙形尾蚴。湖北尾蚴和匙形尾蚴經血液循環進入眼球,倪氏尾蚴經神經系統進入眼球。然後,尾蚴在眼的水晶體內經過一個月,發育為囊蚴。如果鳥吃了魚,囊蚴就會在鳥的腸內發育成成蟲。對魚危害最大的就是尾蚴和囊蚴兩個階段。
尾蚴在魚體內移動的過程中,會對魚造成傷害,可以使小的魚死亡。通過神經系統進入眼的尾蚴,會使神經系統甚至中樞神經受到傷害,使魚出現機能上的障礙,失去平衡性,在水裡亂游,甚至彎體。
如果魚沒死,尾蚴在魚眼內發育成囊蚴,就會出現水晶體混濁,變成乳白色,成為白內障。有些的水晶體甚至脫落。一旦發現魚得了這種白內障,基本上是沒辦法了。
在水族箱里,預防這種病最關鍵的就是要消滅缸里的螺!!!開缸時搞好水的消毒。作到這兩點,應該就不會有白內障了。裸缸比較好解決,特別是草缸的朋友要多注意!!!
2.維生素B2(核黃素)缺乏,會引起單側或雙側的眼的水晶體混濁.錳元素和鈷元素的缺乏,同樣引起白內障.
3.其他的原蟲,蠕蟲等的寄生引起的瞎眼。其他的寄生蟲的體外寄生,如果過於嚴重,同樣可以引起瞎眼。比如小瓜蟲,莖雙血吸蟲病(又稱黑點病)大量寄生都可能引起瞎眼。我曾經見過被小瓜蟲大量寄生的紅劍,眼角膜上也寄生了大量的小瓜蟲,瞎了一隻眼。黑點病可以在魚身上形成許多黑色的結節,包括眼角膜,可以引起瞎眼。
4.柱狀曲撓桿菌,有些人稱為柱狀纖維粘桿菌或魚害黏球菌。它是引起魚的細菌性爛鰓病,白頭白嘴病,穿孔病(有些認為是氣單胞菌引起),白皮病(有些認為是假單胞菌引起)等的病原體。我認為,柱狀曲撓桿菌可能會引起魚的「蒙眼」,久不治癒可能會引起瞎眼。這是個人觀點!!!
對於後兩種原因引起的瞎眼,只要發現得早,採用合理的方法,應該是可以避免瞎眼的。對症,採用治療寄生蟲病或細菌性病的方法。
對缺乏某種營養物質引起的白內障,應該在平時注意,多喂營養豐富的飼料,增加飼料的種類.復口吸蟲引起的瞎眼,無法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