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眼觀萬物 » 貓頭鷹眼睛為什麼是長在前面

貓頭鷹眼睛為什麼是長在前面

發布時間: 2023-04-06 15:48:58

A. 為什麼禽類的眼睛在兩邊而哺乳動物的眼睛在前面

不是所有的禽類眼睛都在兩邊,也不是所有的哺乳動物的眼睛都在頭部的前面。看進化的需求吧。

大多數禽類的眼睛在頭部兩側,如雀類、雞鴨等;但也有一些禽類的眼睛在頭部的前面,如鷹類和貓頭鷹等。

眼睛長在頭部兩側的動物,一般是植食性動物,特點是兩眼視覺范圍不重合,不具有立體視覺,但具有幾乎360度的視野,能夠快速發現各個方向的捕食者。但它們不需要關注於正前方。

從雜食性動物開始,動物就開始有立體視覺了,就是它們的雙眼向頭部正前方移動,視野在正前方有了重疊的部分,具備了立體視覺。這在獵食性動物身上表現得更加明顯。這是為了關注正前方的獵物,更好地判斷獵物的方位和距離。

禽類中的涉禽如鶴類、鸛類、鷹類(包括貓頭鷹)都具有立體視覺。

哺乳動物的眼睛也不都是長在頭部正前方的。只能說大部分哺乳動物具有立體視覺。

比如,馬等食草動物的眼睛就長在頭部兩側,在它們頭部正前方有一個視覺盲區。馬的額頭正面和口鼻下面也是盲區。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果你突然摸馬的前額,馬會驚慌的閃開;如果你直接用手給馬喂零食,馬也很可能咬到你的手指而不是零食,因為他依靠嗅覺只聞到零食的味道而看不到你的手。

馬的視覺范圍

B. 為什麼貓頭鷹的眼睛在前面而其他鳥類的眼睛長在頭的兩側呢

貓頭鷹頭大,面額較寬,如果眼睛長在兩側前面會有很大范圍的盲區,在快速飛行時很容易發生碰撞

C. 為什麼食草動物的眼睛在兩邊,食肉動物的眼睛在前面

長在兩邊的眼睛被稱為單眼視覺,如兔子,長在前面的眼睛則是雙眼視覺,如貓頭鷹。

圖示:單雙眼視覺各有優越性

單眼視覺有利於獲得更開闊的視野,兩隻眼睛差不多是獨立行事的,每時每刻它都在看兩張不同的圖片。這意味著你想從後面接近兔子是件很困難的事情,因為它稍稍轉轉脖子就能掃射360度。

圖示:兩隻眼睛長在兩側的動物,白色的盲區是很小的。

而眼睛長在前面的動物,則擁有雙眼視覺,兩隻眼睛通常不能獨立行事,每時每刻都在看差不多同一張圖片,只不過是從左右兩邊去看,人類就是眼睛長在前面的動物,你可以試試兩隻眼睛分別看兩個物體,你會發現這很難受,而且啥也看不清楚了。我們能看清楚的是兩隻眼睛交匯區的事物,而州磨行剩下的部分,則被稱為眼角的餘光,能知道個大概尤其對移動敏感,但看不太清楚。 雙眼視覺通過雙眼聚焦,雖然降低了視野的范圍,但是卻增加了對空間深度的感知能力 。而左右兩眼同時看同一個物體,正是製造3D電影的關鍵。

圖示:最早的3D電影是紅藍3D,通過讓左右眼分別接受兩張來自左右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這是通過紅藍濾光片來實現,製造出視覺上的3D場景。這種3D電影看起來不舒服,現在的3D電影則使用偏振光,但原理一樣,都是從左右兩個視覺去拍攝同一場景,把它們疊加到一起投影的屏幕上,讓左邊拍攝的圖像進入左眼,右邊拍攝的圖像進入右眼。

所以,動物的眼睛長在哪裡,主要與動物是更需要開闊的視野,還是更需要更精確的空間感知能力來決定的。 許多食草動物眼睛長在了兩邊,那是因為視野開闊對這些動物的生存更加有利,方便它們發現潛伏到附近的食肉動物,而許多食肉動物將眼睛長到前面放棄了更開闊的視野,是因為如果獵物很多,那生存的關鍵冊嘩就不在於發現獵物,而是如何更有效地抓住獵物,這需要力量、敏捷、速度和精確的配合,而精確就包括空間定位的精確。

掌握了這個原理,就知道並非所有的食草動物都更依賴開闊的視野,比如在沒有天敵的生存環境中,比如在更需要空間視覺能力的生存環境中,這些地方的食草動物的眼睛,就可能長在前面,而不是兩側,反之對於需要更積極搜尋獵物的食肉動物,就可能需要更開闊的視野,比如一些食蟲的小型食肉動物。

讓我們看幾個例子吧。

首先,讓我舉一個食草動物,但同時眼睛卻沒有長在兩邊卻長在前面的例子,來論證上面說的道理是真是假,能否經受得起檢驗。這種動物其實大夥兒應該不算陌生,也算曾經的網紅動物,知名的萌物喔。不,不是大熊貓而是樹袋熊,雖然吃竹葉的大熊貓的眼睛也的確長在前面而不是兩邊。

圖示:樹袋熊,澳大利亞知名萌物,也是澳大利亞的象徵和國寶。

樹袋熊又名 考拉 是生活在樹上的食葉動物,它們只吃桉樹的葉子,也是唯一吃桉樹葉子的動物,因為桉樹葉子有毒,別的食草動物如果吃了是消受不起的。這讓樹袋熊和我們的大熊貓有相似之處,大熊貓吃的竹葉雖然無毒,但也是別的食草動物基本不吃的。不過和大熊貓不同,樹袋熊不是熊,它屬於 袋鼠目 ,和熊沒有啥關系,它是專性吃素的動物 ,不像大熊貓曾經還是吃肉的,現在也偶爾吃肉,在動物分類上 大熊貓屬於食肉目中的熊科 。考拉的眼睛長在前面和它的樹棲生活很有關系,生遊行活在樹上可能需要更多空間感,而它又生活在沒有天敵的澳大利亞,不太需要關心視野開闊及時發現捕獵者。

圖示:大熊貓現在雖然改成吃素了,但它的祖先是吃肉的熊。

除樹袋熊外,我在說一個更具有代表性的例子——猴子。猴子不是吃肉的動物,雖然某些猴子也機會性的吃點肉,但它們主要還是以水果樹葉為生,猴子屬於靈長目,它們的眼睛也同樣不在兩邊而是在前面,而原因自然是因為猴子需要在樹上跳躍,如果空間感不夠好,大概就會直接摔死了。人類為啥眼睛也長在前面,因為這是生活在樹上的老祖先的遺傳,人類下地後,這個遺傳也沒發生太大改變,因為並沒有專門吃人的動物,人類成群結對,在自我防禦能力上並不低。

圖示:中國特色種,金絲猴。

說了食素的動物,那也舉一個吃肉的動物的例子,小型吃肉動物樹鼩,它的雙眼則呆在腦袋的兩側。與大多數食肉動物不同。這是因為它需要更擅長發現它的獵物,那些隱蔽的昆蟲,至於如何抓住它們反倒不是什麼大問題。

圖示:樹鼩

眼睛長在兩邊的優點是視野廣闊,不需要怎麼扭轉脖子,就能獲得近乎360度無死角的視野,但是其缺點則是眼睛不在同一個平面上,會缺少縱深感,在形成空間視覺時的能力會變弱,就像廣角鏡頭。

圖示:普通鏡頭和廣角鏡頭的對比,可以發現視野明顯變寬,能看到更多東西,但是遠方的物體則變形了,這將影響空間感的判斷。

而眼睛長在前面或同一個平面上,則能讓動物獲得具有縱深感的空間視覺,就像那些擁有大光學變焦的鏡頭,可以通過操縱景深拍攝出背景虛化的照片。

圖示:光學變焦鏡頭的魅力之一就是可以通過輕松調整聚焦拍攝出背景虛化的照片,主角突出。這和我們的雙眼聚焦有相似之處,我的眼中只有你!

大自然的物種多種多樣,如果非要逐一劃分的話,那麼總的來說就是食草動物以及肉食動物,食草動物眼睛往往都是長在兩邊的,比如說牛和馬,而食肉動物往往都是眼睛長在前面的,比如說老虎獅子。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生理特徵呢?

從生理特徵上來分析,長在兩邊的眼睛的動物擁有這單眼視覺而長在前面的眼睛的動物則擁有雙眼視覺,那麼到底什麼是單眼視覺和雙眼視覺呢?首先我們需要知道是兩種視覺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短處。

所以食肉動物眼睛在頭前方,比較容易聚焦,判斷距離,同時觀察同一事物,以得到立體圖象,在捕獵過程中精確定位目標方位,速度,距離等;而食草動物眼睛通常在頭的兩側,還能雙眼同時觀察非正前方的東西,這樣的好處是觀察面大,方便尋找食物及逃避天敵。

食草動物眼睛往往都是長在兩邊的,比如斑馬,而食肉動物往往都是眼睛長在前面的,比如豹子,這是什麼樣的生理特徵?因為什麼變成這樣的呢?

從生理特徵上來分析,長在兩邊的眼睛的動物擁有單眼視覺;長在前面的眼睛的動物則擁有雙眼視覺。這兩種視覺各有各的長處,各有各的短處。

顧名思義,單眼視覺畫面,就是一隻眼睛看到一幅畫面,另一隻眼看到另一幅畫面;雙眼視覺畫面,就是雙眼看到同一畫面。

至於因為什麼變成這樣的呢?

根據進化論,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食草動物,作為食物鏈較底端,它除了安心吃草以外還要躲避天敵,可能一開始的食草動物是雙眼視覺呢!但隨著進化,單眼視覺動物躲避天敵更及時,那麼雙眼視覺食草動物漸漸減少,導致目前食草動物主要是單眼視覺。

同理,單眼視覺的動物要是抓獵物,眼神聚焦,那麼相隔兩邊,就要以斗雞眼的形式聚焦,大家都知道,斗雞眼雖然使眼珠距離更近,但是其實看不到什麼東西,隨著進化,食肉動物就擁有雙眼視覺了。

拿人來舉例子,當我們的一隻眼睛固定不動,在水平方向上注視前方的時候,在正前方一定角度范圍內的物體是可以看清的,這個范圍叫做單眼舒適視域,大概是60°的范圍。再往兩側范圍延伸,用餘光也能看到一定范圍內的物體,但是看不清,這部分叫做誘導視野,人的單眼視野最大能到156°左右。

我們判斷一件物體的距離,觀察物體的細節,就依靠著雙眼視野重合產生的立體視覺,雙眼的重合視野范圍,大概是124°。

立體視覺在生活中是非常重要的,不信的話你把手機放在前方某個地方,然後捂起一隻眼睛,只用另一隻眼睛判斷手機距離,然後伸手去拿,十有八九會跑偏拿不到。

如果它們的雙眼像食草動物那樣長在頭部兩側,就意味著幾乎沒有重合的視域,在捕獵的時候就很難准確判斷獵物的距離。

想像一個畫面……獅子小心翼翼接近羚羊,奮力往前一撲,結果撲在了羚羊身前50公分處???

這就需要它們時刻提高警惕,能夠及時發現身邊的危險,然後撒丫子跑。

危險可能來自四面八方,所以食草動物要想生存,必須要有非常寬廣的視野,最好是兩隻眼睛加起來能看360°那種。如果像食肉動物那樣,眼睛都長在頭的正前方是不行的,食肉動物獲得立體視覺的代價是失去了背後的視野,有了視覺盲區。

對於食草動物來說,這是致命的,如果捕獵者從背後悄悄偷襲,那基本上就是等著被吃。

所以食草動物的眼睛都長在頭部兩側,這樣他們每隻眼睛都有著非常寬廣的視野,不用轉頭就幾乎能做到眼觀六路。雖然這樣的眼睛分布使它們的重合視域很小很小,身前身後大約各只有10°,但是對於他們來說,物體的立體感遠不如活命重要。

食草動物的瞳孔大部分是水平橫向的,但是食肉動物的瞳孔則是垂直的,或者是圓形的。

大概看了一下,其實瞳孔形狀不同也會影響到視野。瞳孔是水平長條形的食草動物,眼睛左右兩邊的視野會更清晰一些,更有利於發現危險。

垂直的瞳孔呢,會更有助於食肉動物捕獵,因為這能夠增加它們的立體視覺~不過這個研究有些爭議,因為不是每種動物的瞳孔形狀都契合上面的規律。

幾乎所有的動物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視力,對大多數生物來說,這是感知周圍世界的主要方式之一。所有動物的眼睛 都 是一種收集和聚焦光線的器官,用來區分不同的波長和強度,並把信息轉換成電脈沖發送到大腦。 進化非常善於進化出適應每一種動物生活方式的特徵,並確保其生存,眼睛也一樣,被安置在為自身生活方式提供最好視覺的位置。

人類和大多數食肉和雜食性動物,兩隻眼睛都位於 頭部前部, 朝向前方,這使它們具有雙目或立體三維視覺,使食肉動物能夠判斷 距離 和 深度 ,從而使捕食者能夠高效跟蹤和追逐獵物 。例如猴子只有判斷好深度和距離,才能成功地從一棵樹盪到另一棵樹,在高樹梢上時,無法判斷距離和深度意味著猴子很容易掉到地上摔死。

當然,眼睛朝前也有缺點,即有很大的盲點和非常有限的周邊視覺,這意味著其他動物很容易在其不知情的情況下走到它們身後。當動物是頂級掠食者 比如老虎或獅子 時,這都不是問題,因為不會被其他動物捕食,但對其他動物來說可能是個缺點,猴子有向前的眼睛,經常被黑猩猩、蛇、豹子、鱷魚和其他動物捕食。

對食草動物來說,首要的視覺要求是發現正在逼近的捕食者, 所以它們需要在幾乎沒有盲點的情況下全景地觀察地面 ; 第二個關鍵需求是一旦發現了捕食者,它們就需要知道自己在哪裡,它們必須把周邊環境地形看得足夠清楚,才能避開障礙物跑得足夠快 。因此 食草動物或者被捕食的動物 的眼睛通常是在頭部兩側, 頭部兩側的眼睛使其有更好的周邊視覺,即便是 在吃草的時候都能夠觀察周圍, 發現靠近的捕食者。

有時候,動物的眼睛長在頭頂上,這使得它們能夠在觀察和跟蹤獵物的同時保持在水下和隱蔽的狀態,如 鱷魚。

你說的是鯨魚、鯊魚、比目魚、金魚?還是熊貓、猩猩、猴子、老鼠?

該問題本身就是個偽命題。

最多隻能說食草動物的眼睛通常都長在腦袋的兩邊,比如我們熟悉的牛、馬、羊;食肉動物的眼睛都長在腦袋的前面,比如獅子、老虎、狼、熊等。

這些,都是因為找吃或逃命的需要。前者為了逃命,長在兩邊視野寬廣,後者為了精確捕獲,長在前面立體定位。

還是貓頭鷹,為了捕獵,它的可自由旋轉240—270度……目的也是為了找吃的。

武術或體操專業人員,為何不斷拉筋壓腿?目的還不是為了應用起來方便?

食草動物在食物鏈的底層,一般是被捕食的一方,為了避免被捕食在漫長的進化歲月里,眼睛被「設置」在了兩側,這樣的好處是視線更廣,可以在很大范圍內就可以發現天敵,從而生存下來,獲得繁殖的機會,基因得到保留。

而食肉動物是捕食的一方,為了更好的盯住目標,眼睛「設置」在前方,這樣額好處是更好的聚焦,而且雙眼產生的明暗差凸顯出立體效果,可以很精確的計算出目標的位置,距離等信息,達到更好的捕獵效果。

可以自己嘗試著轉動眼球,我們很難讓自己的眼球持續的轉動效果,但是如果盯著一個移動的目標卻很容易使眼球持續轉動,這就是千百萬年祖先們在狩獵中進化出來的結果。

因為草食動物在自然界里是被捕食者,需要時刻警惕天敵的侵犯,所以必須要做到眼觀八方,長在兩側的眼睛可以獲得360°視覺,可以隨時觀察到周圍的情況,掠食者要是從後方與側面來襲可以及時發現並迅速逃跑。

而肉食動物需要緊緊盯著獵物的位置,眼睛長在前方可以三維立體視覺。根據光延直線傳播道理能夠更好地對焦,同時根據兩條直線相交於一個點的原理從而確定目標的位置與距離,方便追擊並殺死獵物。因為長在兩側的眼睛是很難確定距離與位置的,跑著跑著很容易撞,所以有時候「守株待兔」的故事並非不可能。

說白了就是生存的需要各有好處。

食草動物的眼睛通常都長在腦袋的兩邊,比如我們熟悉的牛、馬、羊;與之不同的是,食肉動物的眼睛都長在腦袋的前面,比如獅子、老虎、狼、熊等。

為什麼食草動物與食肉動物的眼睛在頭部的位置上會有如此明顯的不同呢? 原因就是生存( 我們僅在哺乳動物范圍內討論這個問題 )

食草動物 平時要躲避食肉動物的攻擊,所以它們需要 更廣闊的視野 能夠同時觀察 更大的范圍 ,這樣就有更大的幾率發現食肉動物,然後食草動物就能夠及時做出反應。可以說,食草動物需要將視力平鋪到一個面上。

與食草動物不同, 食肉動物 不需要觀察更大范圍,它們只需要將視力集中到一個點,這個點就是獵物。將雙目集中於一個點不僅僅是為了看得更清楚,同時還能夠獲得三維立體的深度視覺,如此才能夠准確估算獵物距離自己的距離,然後在最佳距離上發起攻擊。我們人類同樣具有雙目立體視覺,所以我們能夠伸手准確拿到面前桌子上的東西,如果你只睜著一隻眼,那麼伸手拿東西的時候很容易偏離甚至是抓空。

我們哺乳動物在 侏羅紀時期 的祖先,比如 侏羅獸 ,眼睛就是長在腦袋兩邊的,因為它要及時發現危險的食肉恐龍。早期的哺乳動物都是眼睛長在腦袋兩邊的,因為此時眼睛的首要任務是發現危險,而不是尋找獵物。當進入新生代,哺乳動物崛起之後,食肉目哺乳動物才演化出了兩只朝前看的眼睛。

食草動物眼睛長在兩邊,食肉動物眼睛長在前面,這個規律適用於大部分哺乳動物,不過也有例外,比如包括我們人類在內的靈長類動物。所有的靈長類動物,不論是猴子還是猩猩,眼睛也是長在前面的,但是它們都是吃水果樹葉的。靈長類具有朝前的雙眼是因為靈長類的祖先都是生活在樹上的,而且非常善於攀援。抓著樹枝在樹上移動需要很好的立體視覺,如果哪一隻手沒有抓住樹枝,結局就是掉下去摔死,所以靈長類才擁有了長在腦袋前面的雙眼。其實不僅僅是靈長類,在樹上活動的鼯鼠、樹袋熊、樹懶也都有長在前面的雙眼哦。

最後總結一下,眼睛長在兩邊還是長在前面其實不是因食性而定,是生存的需要來決定的。

好問題。顯然食肉動物如老虎,獅子眼睛都長在前面,食草動物如牛,羊等眼睛分布在兩側。

用生物進化論可以完美解決這個問題。

食肉動物,尤其是天敵比較少的生物需要的是專注,不太需要警惕其他動物的攻擊,雙目朝前,更容易聚焦在獵物身上。

食草動物,除天災外,食物不需要靠體力去追逐,更需要的能力是防止自己被捕食,這就要求要無時無刻注意周圍的環境,視野范圍越大越好。因而食草動物眼睛長在兩邊。

D. 貓頭鷹為什麼能360度旋轉頭部

貓頭鷹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較長的頸椎。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頸椎只有7個,而貓頭鷹的頸椎數則有更多。另外,貓頭鷹的頸椎結構也較為特殊,頸椎兩側的韌帶非常發達,發達的頸椎,使得貓頭鷹向任一方向轉動頭部,就可以輕松地發現背後的敵人或者獵物。
貓頭鷹的奇特之處還在於,它在背對著你的時候,不用轉身,就可以把頭旋轉180°,從背後直接看你。如此怪異的動作,常常令初次見識的人感到驚訝。確實,如此高難度的扭頭動作在其他鳥類中很少見到,我們人類更不可能。那麼,貓頭鷹是怎麼做到的呢?

我們知道,多數鳥類的眼睛長在頭部的兩側,視域可達300°以上。而貓頭鷹因為有著面盤,眼睛都長在頭部的正面,雙眼疊加的視場范圍只有150°,與我們人類接近,這給它的觀察和捕獵帶來了不利的影響。為了彌補這一不足,貓頭鷹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形成了較長的頸椎。人和其他哺乳動物的頸椎只有7個,而貓頭鷹的頸椎數則有更多,如領角鴞的頸椎就有14個。另外,貓頭鷹的頸椎結構也較為特殊,頸椎兩側的韌帶非常發達,使得貓頭鷹的頭部向兩側都可以轉到270°的范圍。

發達的頸椎,使得貓頭鷹向任一方向轉動頭部,就可以輕松地發現背後的敵人或者獵物。雖然貓頭鷹的眼睛長在前面,然而它靈活旋轉頭部,確保了它比起那些視野開闊的同類毫不遜色,也沒有什麼可遺憾的。

熱點內容
為什麼微信備注名處有頭像 發布:2025-05-17 01:43:26 瀏覽:158
男人為什麼喜歡安靜的摩羯女 發布:2025-05-17 01:17:25 瀏覽:158
為什麼一累晚上就低燒 發布:2025-05-17 01:05:26 瀏覽:982
聯系男人為什麼他會皺著眉頭 發布:2025-05-17 01:00:33 瀏覽:587
眼睛變成棕色是為什麼啊 發布:2025-05-17 01:00:24 瀏覽:368
為什麼有錢沒錢晚上睡不著覺 發布:2025-05-17 00:56:18 瀏覽:445
為什麼我學習很努力但是成績不好 發布:2025-05-17 00:46:33 瀏覽:722
為什麼想女人秘密 發布:2025-05-17 00:25:37 瀏覽:499
為什麼平板上突然有幾個軟體沒有了 發布:2025-05-17 00:18:09 瀏覽:887
為什麼一晚上不能喝茶 發布:2025-05-17 00:18:00 瀏覽: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