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色為什麼會引起人的聯想
A. 顏色給人的心理感覺
色彩心理是客觀世界的主觀反映。不同波長的光作用於人的視覺器官而產生色感時,必然導致人產生某種帶有情感的心理活動。事實上,色彩生理和色彩心理過程是同時交叉進行的,它們之間既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在有一定的生理變化時,就會產生一定的心理活動;在有一定的心理活動時,也會產生一定的生理變化。比如,紅色能使人生理上脈搏加快,血壓升高,心理上具有溫暖的感覺。長時間紅光的刺激,會使人心理上產生煩躁不安,在生理上欲求相應的綠色來補充平衡。因此色彩的美感與生理上的滿足和心理上的快感有關。
1.色彩心理與年齡有關 根據實驗心理學的研究,人隨著年齡上的變化,生理結構也發生變化,色彩所產生的心理影響隨之有別。有人作過統計:兒童大多喜愛極鮮艷的顏色。嬰兒喜愛紅色和黃色,4~9歲兒童最喜愛紅色,9歲的兒童又喜愛綠色,7~15歲的小學生中男生的色彩愛好次序是綠、紅、青、黃、白、黑;女生的愛好次序是綠、紅、白、青、黃、黑。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的色彩喜好逐漸向復色過渡,向黑色靠近。也就是說,年齡愈近成熟,所喜愛色彩愈傾向成熟。這是因為兒童剛走入這個大千世界,腦子思維一片空白,什麼都是新鮮的,需要簡單的、新鮮的、強烈刺激的色彩,他們神經細胞產生得快,補充得快,對一切都有新鮮感。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也增長,腦神經記憶庫已經被其他刺激佔去了許多,色彩感覺相應就成熟和柔和些。
2.色彩心理與職業有關 體力勞動者喜愛鮮艷色彩,腦力勞動者喜愛調和色彩;農牧區喜愛極鮮艷的,成補色關系的色彩;高級知識分子則喜愛復色、淡雅色、黑色等較成熟的色彩。
3.色彩心理與社會心理有關 由於不同時代在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人們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感受也不同。古典時代認為不和諧的配色在現代卻被認為是新穎的美的配色。所謂反傳統的配色在裝飾色彩史上的例子是舉不勝舉的。一個時期的色彩的審美心理受社會心理的影響很大,所謂「流行色」就是社會心理的一種產物,時代的潮流,現代科技的新成果,新的藝術流派的產生,甚至自然界某種異常現象所引起的社會心理都可能對色彩心理發生作用。當一些色彩被賦予時代精神的象徵意義,符合了人們的認識、理想、興趣、愛好、慾望時,那麼這些具有特殊感染力的色彩會流行開來。比如,60年代初,宇宙飛船的上天,給人類開拓了進入新的宇宙空間的新紀元,這個標志著新的科學時代的重大事件曾轟動過世界,各國人民都期待著宇航員從太空中帶回新的趣聞。色彩研究家抓住了人們的心理,發布了所謂「流行宇宙色」,結果在一個時期內流行於全世界。這種宇宙色的特點是淺淡明快的高短調,抽象,無復色。不到一年,又開始流行低長調、成熟色,暗中透亮,幾何形的格子花布。但一年後,又開始流行低短調,復色抽象,形象模糊,似是而非的時代色。這就是動態平衡的審美欣賞的循環。現代世界上,由於工業的高速發展,產生了空氣環境的污染等問題,生態平衡遭到破壞。科學研究上的生態學理論興起。以此為背景,許多國家利用人們要保持生態平衡的心理,提出將流行自然色調的理論。後來由於霸權主義的威脅,經濟蕭條,政治局勢不定,社會上又產生恐懼戰爭心理,國際流行色協會又發布了卡其色(即軍裝綠)的流行色。這段時間中國正處在「文化大革命」時代,毛主席號召「全國學習解放軍」,使得人人都想得到一件軍裝上衣、藍褲子和一頂軍帽,這成了當時的流行色。後來西方又流行「歷史主義時代」的理論。1982~1983年國際流行色協會發布的沙漠色象徵著古絲綢之路。中國絲綢協會提出流行「敦煌色」也曾受到重視和歡迎。法國提出1983年春季女裝流行「巴洛克」或「洛可可」風格色佔有主要地位。60年代中期,抽象派的「光效應美術」在西方國家的美術界曾成為最有影響的藝術流派之一,這個流派於1965年春在紐約市現代藝術館舉行「感應視力」展覽會引起觀眾們的重視,此後這種藝術形式立即在美國、歐洲、日本的實用美術領域產生了很大影響,在紡織圖案設計、時裝設計、商業美術設計、裝潢設計以及城市規劃、建築設計等領域都十分流行。
流行色一般的流行規律是,長期流行紅藍色調以後,人們會想往綠橙色調;長期流行淺淡色調以後,人們會想往中深色調;長期流行鮮明色調以後,人們會追求沉著色;長期流行暖色調以後,人們會想往冷色調。大概這就是人們的生理需求所形成的欣賞需求的生理生態平衡吧。
過去我國男子是不穿紅著花的,尤其是「文革」時期,人們稱中國是藍色海洋。紅色是革命色彩,十分神聖。號召向解放軍學習,人們開始熱愛草綠色軍裝。80年代開放政策實施後,國外的東西傳入中國,我國青年人開始穿紅著花,喜愛對比色,鮮艷色,高純度色彩。不過,如同流行歌曲一樣,流行色只是在青年人中間流行,他們成為社會色彩流行的代表者。
4.共同的色彩感情 雖然色彩引起的復雜感情是因人而異的,但由於人類生理構造和生活環境等方面存在著共性,因此對大多數人來說,無論是單一色,或者是幾色的混合色,在色彩的心理方面,也存在著共同的感情。根據實驗心理學家的研究,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
(1)色彩的冷暖:紅、橙、黃色常常使人聯想到旭日東升和燃燒的火焰,因此有溫暖的感覺;藍青色常常使人聯想到大海、晴空、陰影,因此有寒冷的感覺;凡是帶紅、橙、黃的色調都帶暖感;凡是帶藍、青的色調都帶冷感。色彩的冷暖與明度、純度也有關。高明度的色一般有冷感,低明度的色一般有暖感。高純度的色一般有暖感,低純度的色一般有冷感。無彩色系中白色有冷感,黑色有暖感,灰色屬中。
(2)色彩的輕重感:色彩的輕重感一般由明度決定。高明度具有輕感,低明度具有重感;白色最輕,黑色最重;低明度基調的配色具有重感,高明度基調的配色具有輕感。
(3)色彩的軟硬感:色彩軟硬感與明度、純度有關。凡明度較高的含灰色系具有軟感,凡明度較低的含灰色系具有硬感;純度越高越具有硬感,純度越低越具有軟感;強對比色調具有硬感,弱對比色調具有軟感。
(4)色彩的強弱感:高純度色有強感,低純度色有弱感;有彩色系比無彩色系有強感,有彩色系以紅色為最強;對比度大的具有強感,對比度低的有弱感。即地深圖亮則強,地亮圖暗也強;地深圖不亮和地亮圖不暗則有弱感。
(5)色彩的明快感與憂郁感:色彩明快感與憂郁感與純度有關,明度高而鮮艷的色具有明快感,深暗而混濁的色具有憂郁感;低明基調的配色易產生憂郁感,高明基調的配色易產生明快感;強對比色調有明快感,弱對比色調具有憂郁感。
(6)色彩的興奮感與沉靜感:這與色相、明度、純度都有關,其中純度的作用最為明顯。在色相方面,凡是偏紅、橙的暖色系具有興奮感,凡屬藍、青的冷色系具有沉靜感;在明度方面,明度高的色具有興奮感,明度低的色具有沉靜感;在純度方面,純度高的色具有興奮感,純度低的色具有沉靜感。因此,暖色系中明度最高純度也最高的色興奮感覺強,冷色系中明度低而純度低的色最有沉靜感。強對比的色調具有興奮感,弱對比的色調具有沉靜感。
(7)色彩的華麗感與樸素感:這與純度關系最大,其次是與明度有關。凡是鮮艷而明亮的色具有華麗感,凡是渾濁而深暗的色具有樸素感。有彩色系具有華麗感,無彩色系具有樸素感。運用色相對比的配色具有華麗感。其中補色最為華麗。強對比色調具有華麗感,弱對比色調具有樸素感。
研究由色彩引起的共同感情,對於裝飾色彩的設計和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恰當地使用色彩裝飾在工作上能減輕疲勞,提高工作效率,減少事故;在生活上能夠創造舒適的環境,增加生活的樂趣;甚至在醫學上也能用於治病(如眼科醫生總用綠色配合治療眼病)。工廠車間、機關辦公室冬天的朝北房間,使用暖色能增加溫暖感;鍋爐房、煉鋼車間採用冷色能加強涼爽感。紅與綠,黃與藍,黑與白等強烈的配色容易引起注目,用於交通信號、安全標志,可以避免發生事故;用於商品廣告可以引人注意,達到宣傳效果。貨物箱子用淺色粉刷,可以減輕搬運工人的心理上的重量負擔。住宅採用明快的配色,能給人以寬敞、舒適的感覺。娛樂場所採用華麗、興奮的色彩能增強歡樂、愉快、熱烈的氣氛。學校、醫院採用明潔的配色能為學生、病員創造安靜、清潔、衛生、幽靜的環境。夏天服色採用冷色,冬天服色採用暖色,可以調節冷暖感覺。兒童服色採用強烈、跳躍、閃爍、明快的配色更能表現兒童的活潑感,以逗人喜愛。美麗嬌艷的眼飾色調可使婦女顯得年輕、奔放、活潑、富有朝氣。樸素、大方、沉靜的服飾色調可以襯托青年男子穩重、自信、成熟的性格。倘若是大紅大綠的花哨衣著被青年男子穿著就能使人產生輕佻、不穩重的感覺。因為把精力全部投入事業的人是沒精力放在尋求色彩刺激上的。在醫學上,淡藍色能夠使人退燒,血壓降低;赭石色能使病人血壓升高,增強新陳代謝;藍色有利於外傷病人克制沖動和煩躁;利用藍色熒光燈照射患有黃疸病的嬰兒有一定治療效果,綠色有利於病人休息,紅、橙色可以增強食慾,紫色可以使孕婦安定,減輕分娩的痛苦等。
B. 色彩為什麼會影響人的情緒
只要你的視覺還在,顏色肯定影響心情。
第一,視覺是人類對付自然界的一種遺傳進化。是為了保證物種,在危險的環境中得以遺傳。所有有眼睛的生物,都會依靠光線和色彩,對外界環境,做一個危險還是平安的判斷。視覺在不斷的進化過程中,產生了區分顏色和感受,你在大腦里進行歸納總結。
比如黑夜代表著更多的危險和警惕,所以人的視覺一碰上黑色的時候,心情就會特別的嚴肅緊張。這也就是在當代社會里,仍舊會用黑色代表鄭重,警告,絕望,危險與未知。
顏色影響人的心情,其實是大自然給人類進化的一個禮物。越有分辨的能力,就越會從復雜的世界找出自己所需要的安全感。
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幫到你!謝謝你的閱讀。
C. 誰知道顏色的象徵與聯想
紅色象徵熱烈、溫暖、喜悅、勇敢,多用於喜慶歡樂的場面;它常常與血、火相聯系,救火車、滅火器多用紅色;在公路、鐵路上的信號燈中的某些警告燈採用紅燈; 橙色是一種較為明亮的顏色。它象徵著光輝、溫暖與歡樂,多用於表現富裕、健康與華麗等。 黃色是所有色別中明度最高的顏色,是光明、輝煌、希望的象徵。中黃和金黃多用於表現財富、高貴和輝煌,如宮殿裝飾和帝王的龍袍多用這些顏色;淺黃色具有輕柔、飄逸的美感。 綠色被人們用來比喻生命、希望,是自然界中最具活力的色彩。綠色使人們感到、平靜、心情舒暢;嫩綠色給人以希望,具有生命的活力;深綠色則給人以茂盛、欣欣向榮之感。 青色象徵著寧靜、悠遠、寒冷和悲哀,青色適於表現深沉、朴實的情感。 藍色的象徵意義取決於它的明度:明度高的藍色象徵清新與寧靜;明度低的藍色象徵莊重與崇高;明度極低的藍色象往著孤獨與悲傷。藍色產生有寒冷、消極與肅穆的心理聯想。 紫色象徵著華貴、嫻靜、優雅。紫色的心理聯想取決於它不同的明度和純度,如明度和純度高的紫色,具有威嚴和豪華之感;淡紫色具有一種纏綿徘惻、思念之感;暗紫色具有一種憂傷感。 白色象徵著清凈、純潔、素雅、明朗和高遠。白色具有最大的明度,有向外擴展的視覺感受。 黑色象徵著庄嚴、神聖、悲哀、深沉、憂傷、肅穆。純黑色在攝影作品中很重要,無論畫面是高調還是低調,是冷調還是暖調,純黑色都是不可缺少的。
D. 各種顏色給人帶來的聯想分別是什麼
紅色聯想到紅旗、太陽、鮮血。黃色聯想到秋天、豐收、玉米。藍色聯想到天空、大海。綠色聯想到春天、希望。
色彩是能引起我們共同的審美愉悅的、最為敏感的形式要素。色彩是最有表現力的要素之一,因為它的性質直接影響人們的感情。
豐富多樣的顏色可以分成兩個大類無彩色系和有彩色系,有彩色系的顏色具有三個基本特性:色相、純度、明度。在色彩學上也稱為色彩的三大要素或色彩的三屬性。飽和度為0的顏色為無彩色系。
在再現藝術中,色彩真實再現對象,創造幻覺空間的效果。色彩研究以科學事實為基礎,要求精準和明晰的系統性,人們將考察色彩關系的這些基本特徵,看看它們怎樣才能幫助藝術作品的題材創造形式和意義。
豐富多樣的顏色可以分成兩個大類無彩色系和有彩色系:
色彩無彩色系
黑白灰
無彩色系是指白色、黑色和由白色黑色調合形成的各種深淺不同的灰色。無彩色按照一定的變化規律,可以排成一個系列,由白色漸變到淺灰、中灰、深灰到黑色,色度學上稱此為黑白系列。
有彩色系
有彩色
彩色是指紅、橙、黃、綠、青、藍、紫等顏色。不同明度和純度的紅橙黃綠青藍紫色調都屬於有彩色系。有彩色是由光的頻率和振幅決定的,頻率決定色相,振幅決定光強。
E. 不同顏色能給人帶來什麼樣的感覺
內容如下:
1.紅色
視覺刺激強,讓人覺得活躍、熱烈,有朝氣。在人們的觀念中,紅色往往與吉樣、好運、喜慶相聯系,它便自然成為一種節日、慶祝活動的常用色。同時紅色又易聯想到血液和火炮,有一種生命感、跳動感,還有危險、恐怖的血腥氣味的聯想。滅火器、消防車都是紅顏色的。
2.黃色
明亮和嬌美的顏色,有很強的光明感,使人感到明快和純潔。幼嫩的植物往往呈淡黃色,又有新生、單純、天真的聯想,還可以讓人想起極富營養的蛋黃、奶油及其他食品。黃色又與病弱有關,植物的衰敗、枯萎也與黃色相關聯。因此,黃色又使人感到空虛、貧乏和不健康。
3.橙色
兼有紅與黃的優點,明度柔和,使人感到溫暖又明快。一些成熟的果實往往呈現橙色,富於營養的食品(麵包、糕點)也多是橙色。因此,橙色又易引起營養、香甜的聯想,是易於被人們所接受的顏色。在特定的國家和地區,橙色又與欺詐、嫉妒有聯系。
4.藍色
極端的冷色,具有沉靜和理智的特性,恰好與紅色相對應。藍色易產生清徹、超脫、遠離世俗的感覺。深藍色會滋生低沉、郁悶和神密的感覺,也會產生陌生感、孤獨感。而不為冷色極端的天藍色會讓人感到輕松。
5.綠色
具有藍色的沉靜和黃色的明朗,又與大自然的生命相一致相吻合,因此,它具有平衡人類心境的作用,是易於被接受的色彩。綠色又與某些尚未成熟的果實的顏色一致,因而會引起酸與苦澀的味覺。深綠易產生低沉消極、冷漠感。
6.紫色
具合優美高雅、雍容華貴的氣度。含紅的個性,又有藍的特徵。暗紫色會引起低沉、煩悶、神秘的感覺。
F. 不同的顏色帶給人怎樣的心理反應
紅色:紅色是一種刺激性特強,引人興奮且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色彩。由於紅色對人的視覺刺激強,同時容易使人聯想到血和火焰,所以紅色代表生命、熱情和活力,使人感覺富於朝氣,有種蓬勃向上的誘導力。在我們傳統觀念中,紅色往往與吉祥、好運、喜慶相聯,紅色便成為一種節日和其他慶祝活動中的常用色。然而在某種情況下,紅色又讓人產生恐怖、危險甚至騷動不安的感覺。
橙色:橙色是黃色與紅色的混合色,也是屬於激奮色彩之一,代表溫馨、活潑、熱鬧,給人以明快感。橙色時色彩中最溫暖的顏色,易於被人所接受,一些成熟的果實和富於營養的食品多呈橙色,因此,這種色彩又易引起營養、香甜的聯想,並易引起食慾。
黃色:黃色是一種快樂且帶有少許興奮性質的色彩,它代表明亮、輝煌、醒目和高貴,使人感覺到愉快,是非常明亮和嬌艷的顏色,有很強的光感,具有極強的視覺效果。抽象聯想為華麗、輕快、鮮明、高貴、燦爛、光明、愉快、希望等。
綠色:綠色是介於黃藍之間的色彩,既有黃色的的明朗,又有藍色的沉靜,亮著柔和,使綠色在寧靜、平和之中有富於活力。綠色是大自然的色彩,具有平人類心理的作用。綠色的應用領域非常廣闊,可以借各種色彩對比,表現不同形象。
藍色:藍色屬冷色,它沉靜、清澈,往往具有理智的特性。代表寧靜、清爽、冰涼、理智等,使人產生高遠、空靈、靜默清高、遠離世俗、清凈超脫的感覺。
紫色:紫色是一種很難使用的色彩,代表神秘、高貴、尊嚴,給人以優雅、雍容華貴之感。提高紫色的明度,可產生嫵媚、幽雅的效果,而降低紫色的明度則容易失去其光彩。
白色:白色是給人以純潔印象的色彩,代表和平、純潔。這種色彩具有顯示魅力的作用。
黑色:黑色在視覺上是一種消極性的色彩。一方面,黑色象徵著悲哀肅穆、死亡、絕望;另一方面,則給人以深沉、莊重、堅毅之感。黑色與其他顏色的搭配,可以使空間獲得生動且及有分量的效果,能形成幾大的視覺沖擊力。
G. 影響色彩聯想的主要因素
一、生理因素
人在接受色彩的的過程中,由於眼睛的作用,客觀的色彩在知覺判斷中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偏離。現代科學家通過實驗證明,當視網膜上某一部位發生光刺激反應時,會引起鄰近部位的對立反應:同時,視覺中的色彩補償現象證明,人的視覺對色彩永遠需求一種生理的平衡,即人眼看到任何一種顏色時,總是需要它的相對補色,如果客觀上這種補色沒有出現,眼睛就會自動調節,在視覺中製造對這種顏色的補償。分為3個特點。
1、明度適應
當眼睛由暗處突然進入亮處或從亮處突然進入暗處時,眼睛需要對明度變化進行適應。進行多媒體畫面藝術創作時,應注意不要使相鄰兩幅畫面的明度差距太大,
2、色幻覺
色幻覺俗稱殘相,是指當眼睛較長時間凝視某一形狀的色光後,若將視線快速移到白色(或淺色)物體上,視覺會出現形狀相同,色彩呈現原色光補色的現象(這是眼睛為了調節視疲勞而產生的一種視覺平衡現象)
3、補色現象
在對比條件下,通過一種色彩而獲得該色彩的補色印象,即補色現象。人看到某一顏色時,便會本能地尋找其補色,客觀上沒有時,視覺上會去創造該「補色」;補色現象的存在,使得對比色的對比效果更加強烈,還會出現視覺混色現象(看紅色再看其他顏色,會顯得發綠)。
二、心理因素
認識色彩除了客觀方面還有主觀的方面,以查閱有關色彩的視覺心理基礎理論。不同波長色彩的光信息作用於人的視覺器官,通過視覺神經傳入大腦後,經過思維與以往的記憶及經驗產生聯想,從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應。
1、共同感受色覺心理
(1)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並無冷暖的溫度差別,是視覺引起人們對冷暖感覺的心理聯想,如右圖所示。
暖色:人們見到紅、紅橙、橙、黃橙、紅紫等顏色後,馬上聯想到太陽、火焰、熱血等景象,產生溫暖、熱烈、危險等感覺。
冷色:見到藍、藍紫、藍綠等顏色後,則很容易聯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像,產生寒冷、理智、平靜等感覺。
色彩的冷暖感覺,不僅表現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較中還會顯示其相對的傾向性。如同樣表現天空的霞光,用玫瑰紅色畫早霞那種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覺很恰當,而描繪晚霞則需要暖感強的大紅。但如與橙色對比,前面兩色又都加強了寒感傾向。
人們往往用不同的詞彙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覺,表達暖色的有陽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強性的、乾的、感情的、方角的、直線型、擴大、穩定、熱烈、活潑、開放等;表達冷色的有陰影、透明、鎮靜的、稀薄的、淡的、遠的、輕的、女性的、微弱的、濕的、理智的、圓滑、曲線型、縮小、流動、冷靜、文雅、保守等。
介於暖色與冷色的我們稱為中性色,如綠色和紫色是中性色。黃綠、藍、藍綠等色,使人聯想到草、樹等植物,產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覺。紫、藍紫等色使人聯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貴物品,故易產生高貴、神秘感覺。至於黃色,一般被認為是暖色,因為它使人聯想起陽光、光明等,但也有人視它為中性色,當然,同屬黃色相,檸檬黃顯然偏冷,而中黃則感覺偏暖。
(2)色彩的輕重感
這主要與色彩的明度有關。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聯想到藍天、白雲、彩霞及許多花卉,還有棉花、羊毛等,產生輕柔、飄浮、上升、敏捷、靈活等感覺;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聯想鋼鐵,大理石等物品,產生沉重、穩定、降落等感覺,如下圖所示。
(3)色彩的軟硬感
其感覺主要也來自色彩的明度,但與純度亦有一定的關系。明度越高感覺越軟,明度越低則感覺越硬,但純白的顏色反而使柔軟的感覺較弱。明度高、純度低的色彩有軟感,中純度的色彩也呈柔感,因為它們易使人聯想起駱駝、狐狸、貓、狗等好多動物的皮毛,還有毛呢、絨織物等;高純度和低純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們明度又低則硬感更明顯,如下圖所示。色相與色彩的軟、硬感幾乎無關。
(4)色彩的前後感
由於各種不同波長的色彩在人眼視網膜上的成像有前後,紅、橙等光波長的顏色在視網膜後面成像,因此感覺比較逼近,而藍、紫等光波短的顏色在外I!II:(II,在同樣距離內感覺靠後。實際上這是視錯覺的一種現象,一般暖色、純色、高明度色、強烈對比色、大面積色、集中色等有前進感;相反,冷色、濁色、低明度色、弱對比色、小面積色、分散色等有後退感覺。
(5)色彩的大小感
由於色彩有前後的感覺,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擴大、膨脹感,冷色、低明度色等有縮小、收縮感。
(6)色彩的華麗與質朴感
色彩的三要素對華麗及質朴感都有影響,其中純度關系最大。明度高、純度高的色彩豐富、對比強,感覺華麗、輝煌;明度低、純度低的色彩單純;對比弱的色彩感覺質朴、古雅。但無論何種色彩。如果帶上光澤,都能獲得華麗的效果,如下圖所示。
(7)色彩的活潑與莊重感
暖色、高純度色、豐富多彩色、強對比色給人跳躍、活潑有朝氣的感覺,冷色、低純度色、低明度色給人莊重、嚴肅的感覺。
(8)色彩的興奮與沉靜感
其影響最明顯的是色相,紅、橙、黃等鮮艷而明亮的色彩給人以興奮感;藍、藍綠、藍紫等顏色使人感到沉著、平靜,而綠和紫為中性色,沒有這種感覺。純度對於色彩的影響也很大,高純度色興奮,低純度色沉靜。最後是明度,暖色及中高明度、高純度的色彩呈興奮感,低明度、低純度的色彩呈沉靜感。
2、色彩的心理聯想
色彩的聯想帶有情緒性的表現,受到觀察者年齡、性別、性格、文化、修養、職業、民族、宗教、生活環境、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色彩的聯想有具象和抽象兩種。
(1)具象聯想
人們看到某種色彩後,會聯想到自然界、生活中某些相關的事物,如下圖所示。
(2)抽象聯想
人們看到某種色彩後,會聯想到理智、高貴等某些抽象概念。一般來說,兒童多具象聯想,成三人較多抽象聯想。如紅色可聯想到熱情、危險、活力,綠色可聯想到和平、安全、生長、新鮮;三色可聯想到平靜、悠久、理智、深遠,黑色可聯想到嚴肅、恐怖、死亡,白色可聯想到純潔、神聖、清凈、光明等。如下圖所示,粉紅色的暖色調讓人聯想起溫馨的家居生活。
H. 色彩的感覺和色彩的具體聯想是什麼
(1)色彩聯想 研究者們常從感覺、經驗與聯想來理解人的心理復雜性,認為心理響工最初來自感覺經驗產生的觀念的合成,觀念合成的結果又取決於聯想,而聯想則又來自其二方面積累的感覺經驗。經驗論者便從聯想原理來理解色彩激發情感的能力,這是色彩審美為一種最大眾化的,也是最淺近的解釋。
(2)人對色彩的好惡與偏愛 研究者和一些藝術家都對人對色彩的厭惡與偏愛作過許多抽樣調查,調查進行的方式很簡單,准備一些作為評價目標的色樣,然後再要求被測試者按他對色彩的好惡程度的優先順序選取色樣,即先選取他最偏愛的,再選偏愛程度次一點的,將最不喜歡的色放在最後。
在日本和其他國家的調查發現,這些國家的國民都偏愛高飽和度的紅色和藍色,而對橙色和黃色持反感態度。從世界各國國旗色彩的選用也能反映出這種傾向,紅色和藍色在國旗上使用得最多。這種好惡傾向到了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才有所改變,最主要表現在人們對黃色的態度轉變上,人們開始偏離傳統而大量使用起明亮的黃色了。
性格型色彩審美者對色彩的態度已轉向於生動的移情,與客觀型大異其趣;與聯想型表面上相似,然而是一種轉向抽象的聯想;與心理型相似,但更為廣泛而不純粹以自身的機體效應作判據。
一些學者認為,這些色彩審美的類型可以構成一個層次階梯:心理型是色彩審美的初階,聯想型居第二,客觀型雖然將注意力提升到色彩本身及特徵上,但過於批評型的態度成了審美直覺的障礙,無法接近色彩美的最高價值,性格型是色彩審美的最高層次,因為它超越了自身的機能性響應,又將聯想綜合進了精神文化的領域,而且又保持了直覺的敏銳。
I. 為什麼不同的顏色會使我們有不同的冷暖感覺
色彩視覺心理
不同波長色彩的光信息作用於人的視覺器管,通過視覺神經傳入大腦後,經過思維,與以往的記憶及經
驗產生聯想,從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應。
1.共同感受色覺 心理
(1)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並無冷暖的溫度差別,是視覺 色彩引起人們對冷暖感覺的心理聯想。
暖色:人們見到紅、紅橙、橙、黃橙、紅紫等色後,馬上聯想到太陽、火焰、熱血等物像,產生溫暖、熱烈
、危險等感覺。
冷色:見到藍、藍紫、藍綠等色後,則很易聯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像,產生寒冷、理智、平靜等感覺
。
色彩的冷暖感覺,不僅表現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較中還會顯示其相對的傾向性。如同樣表現天空的霞
光,用玫紅畫早霞那種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覺很恰當,而描繪晚霞則需要暖感強的大紅了。但如與橙色對
比,前面兩色又都加強了寒感傾向。(這個示意圖在最後貼。)
人們往往用不同的詞彙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覺,暖色——陽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
性的、強性的、乾的、感情的、方角的、直線型、擴大、穩定、熱烈、活潑、開放等。冷色——陰影、透明
、鎮靜的、稀薄的、淡的、遠的、輕的、女性的、微弱的、濕的、理智的、圓滑、曲線型、縮小、流動、冷
靜、文雅、保守等。
中性色:綠色和紫色是中性色。黃綠、藍、藍綠等色,使人聯想到草、樹等植物,產生青春、生命、和平等
感覺。紫、藍紫等色使人聯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貴物品,故易產生高貴、神秘感感覺。至於黃色,一般被認
為是暖色,因為它使人聯想起陽光、光明等,但也有人視它為中性色,當然,同屬黃色相,檸檬黃顯然偏冷
,而中黃則感覺偏暖。
(2)色彩的輕、重感 這主要與色彩的明度有關。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聯想到藍天、白雲、彩霞及許多花卉還
有棉花,羊毛等。產生輕柔、飄浮、上升、敏捷、靈活等感覺。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聯想鋼鐵,大理石等物
品,產生沉重、穩定、降落等感覺。
(3)色彩的軟、硬感 其感覺主要也來自色彩的明度,但與純度亦有一定的關系。明度越高感覺越軟,明度
越低則感覺越硬,但白色反而軟感略改。明度高、純底低的色彩有軟感,中純度的色也呈柔感,因為它們易
使人聯想起駱駝、狐狸、貓、狗等好多動物的皮毛,還有毛呢,絨織物等。高純度和低純度的色彩都呈硬感
,如它們明度又低則硬感更明顯。色相與色彩的軟、硬感幾乎無關。
(4)色彩的前、後感 由各種不同波長的色彩在人眼視網膜上的成像有前後,紅、橙等光波長的色在後面成
像,感覺比較迫近,藍、紫等光波短的色則在外側成像,在同樣距離內感覺就比較後退。實際上這是視錯覺
的一種現象,一般暖色、純色、高明度色、強烈對比色、大面積色、集中色等有前進感覺,相反,冷色、濁
色、低明度色、弱對比色、小面積色、分散色等有後退感覺。
(5)色彩的大、小感 由於色彩有前後的感覺,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擴大、膨脹感,冷色、低明度色等
有顯小、收縮感。
(6)色彩的華麗、質朴感 色彩的三要素對華麗及質朴感都有影響,其中純度關系最大。明度高、純度高的
色彩,豐富、強對比 色彩感覺華麗、輝煌。明度低、純度低的色彩,單純、弱對比的色彩感覺質朴、古雅
。但無化何種色彩,如果帶上光澤,都能獲得華麗的效果。
(7)色彩的活潑、莊重感 暖色、高純度色、豐富多彩色、強對比色感覺跳躍、活潑有朝氣,冷色、低純度
色、低明度色感覺莊重、嚴肅。
(8)色彩的興奮與沉靜感 其影響最明顯的是色相,紅、橙、黃等鮮艷而明亮 的色彩給人以興奮感,藍、
藍綠、藍紫等色使人感到沉著、平靜。綠和紫為中性色,沒有這種感覺。純度的關系也很大,高純度色興奮
感,低純度色沉靜感。最後是明度,暖以系中高明度、高純度的色彩呈興奮感,低明度、低純度的色彩呈沉
靜感。
2.色彩的心理聯想
色彩的聯想帶有情緒性的表現。受到觀察者年齡、性別、性格、文化、教養、職業、民族、宗教、生活環境
、時代背景、生活經歷等各方面因素的影響,。色彩的聯想有具象和抽象兩種:
(1)具象聯想 人們看到某種色彩後,會聯想到自然界、生活中某些相關的事物。(這個示意圖在最後貼)
(2)抽象聯想 人們看到某種色彩後,會聯想到理智、高貴等某些抽象概念。(這個示意圖在在前面的網址
里有詳細介紹。後面就不貼了。)
一般來說,兒童多具有具像 聯想,成年人較多抽象聯想。
J. 顏色對人的心理有什麼影響為何會產生這些影響
人們的衣,食,住,行也無時無刻不體現著對色彩的應用,比如穿上夏天的湖藍色衣服會讓人覺得清涼,紅色的衣服會讓人有溫暖的感覺。其實每一個顏色是可以既暖又冷的,紅色是一種冷酷地燃燒著的激情,存在於自身中的一種結實的力量。色彩心理學家認為,不同顏色對人的情緒和心理有不同的影響。
最後,我們要利用好顏色對人心理的影響,合理的使用不得顏色來調配人的心情。最後祝願大家都可以開開心心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