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為什麼古畫這么便宜

為什麼古畫這么便宜

發布時間: 2022-07-15 09:30:46

⑴ 拼多多直播平台賣的古字畫那麼便宜是真的嗎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04

⑵ 老人開價800萬出售古畫,專家鑒定完只給1萬,後來呢

「中國人是富於美感的民族。」

蔡元培的一席話無疑給中華民族定下了懂藝術這個性格,但是這句話有著一定的道理,中國從古至今擁有著大量的藝術,涵蓋各個方面,但是我們往往對於這些藝術作品疏於鑒賞。這些藝術作品是我們民族文化自信的一個重要來源,所以我們應該重視這些藝術作品,提高藝術鑒賞力,同時提高民族自信。

中國在藝術方面也是源遠流長,有著很長的發展歷史。

我們民族所創造的中華文明擁有著燦爛的歷史,中國作為四大名文明古國之一,在黃河流域產生了璀璨的文明。華夏民族產生的華夏文化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並且是唯一綿延不斷一直傳遞到如今的一種文化,四大文明古國的文化都在歷史發展中逐漸消弭,只有中國能夠延續了下來,距今已經幾千年的歷史了。這一切都值得我們自豪。

拍賣會

在競拍過程中,很多藝術品收藏家都看出來了這幅畫的價值,所以不停出價,競爭一時之間非常激烈,人人都想得到這幅畫,這場拍賣會的現場也有很多的國外收藏家來參加,他們對於這幅中國的水墨畫非常感興趣,頻頻出價想要拍下來。

國家故宮博物院也派出了代表參加這一次拍賣會,那就是梁金生先生,當時梁金生先生聽說了這件事以後,十分激動地就參加了此次的拍賣會,向組織表示自己一定會帶著這幅畫回到故宮博物院。

面對資金實力雄厚的國外收藏家,梁金生先生絲毫不畏懼,甚至沒有參與前面的角逐只有在最後舉了一次牌,這一次舉牌就結束了這場拍賣,這次舉牌代表的價格就是1980萬。這個價格在當時會場已經沒有人能夠競爭了,所以梁金生先生成功拿下了這幅畫。這個價格也出乎老人的意料,比起曾經他只想要的800萬,足足多了一倍,所以老人欣然出售了。

結語

那一場拍賣當時轟動了很多人,因為在那個時期,1980萬是很多人都沒有見過的數字,事後記者專門去采訪了梁金生先生,對於這場拍賣這個高價有什麼想法,梁金生先生聽完以後爽朗大笑,對於這個問題只說了兩個字,那就是「值得」。因為這是我們國家的文物,是珍貴的藝術品,流淌在我們民族血液里的就是文化的繼承,1980萬並不只是買來了一幅畫,更是為了國家維護了文物,這事關國家的尊嚴,所以這更是維護了民族尊嚴!我們都要感謝這些文物工作者的付出。

中華民族是一個悠久歷史和文化底蘊的民族,我們要以此為豪,首先就要做到自覺地去維護我們民族的文物,這是重要的外在表現形式。

⑶ 「騙畫專家」劉岩,17萬買河南農民古畫,8700萬轉手,後來怎樣

功名利祿雖重要,但重不過個人品行,季布、侯嬴在古時之所以受百姓尊敬,是因為他們都是一諾千金,重信重義的人物,相比金錢利益,更看重自身的德行。

自古以來,誠信始終是評判一個人道德品行的標准,"曾子殺豬"的故事是小學課本人人皆知的,"韓信報恩"也是廣為流傳的佳話,偉大人格的基本素質便是誠與信。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會擁有這份良好的品德,即使在當下的法治社會,大家的言行舉止要受法律制約的情況下,仍有不安好心的人利用別人對自己的信任鑽空子,只為謀財謀利。

在文玩風盛行,鑒寶節目火爆時,有個叫劉岩的"鑒寶專家",便是利用了不懂古董鑒別常識的普通百姓對自己的信任,僅用17萬便"哄騙"買來一副名畫,最終卻轉手賣了8700萬,賺了個盆滿缽滿。

他雖然逃過了法律的懲戒,但卻被大眾釘在了失信的"恥辱柱"上,受人唾棄。

早年文玩古董風盛行之時,各衛視都會開辦一檔以鑒寶為主題的欄目,其中在河南電視台,有個名叫《華豫之門》的鑒寶節目頗具影響力。

節目會邀請在業內具有一定資質的文玩鑒別專家坐鎮,各地的文玩愛好者或是古董收藏者可以參加節目,參與鑒寶。

何為鑒寶?顧名思義,便是對一件文玩的真偽,以及歷史價值進行評估。

參與鑒寶的古物,有價值連城的書畫真跡,但也有難辨優劣的瓷瓶贗品,當時有不少參與者拿著家傳的寶物上節目,希望專家能給估個價。

在河南鄭州有個叫朱雲的普通農民,偶然間看到了這檔節目,想起家中有副傳承多代的古畫,便萌生了參加節目的想法。

因為對古玩並不了解,他完全不知手中這幅名叫《嵩陽漢柏圖》的古畫的價值幾何,據家中長輩所說,該畫是經過乾隆帝所鑒賞過的,若是真跡,那便是價值連城。

但這只是家中人的說法,其實這幅古畫究竟是否是真跡,朱雲並不確定,也沒有證明,於是帶著這份疑惑,他來到了《華豫之門》,希望專家能給出一個明確的答案。

當時劉岩便是這個節目中,頗受觀眾信賴的一位鑒寶大師,在拿到了朱雲的《嵩陽漢柏圖》後,他經過了仔細的鑒別與分析,最終頗為遺憾的告訴朱雲,這只是一副贗品。

因為當時劉岩的名號在業內流傳甚廣,沒有人懷疑他的鑒寶能力,朱雲雖然失望,但也別無他法,只能收拾行李,准備回家。

可就在這時,劉岩表示自己可以找人買下他的這幅贗品古畫,雖然不似真跡那般價值連城,但仿造的手法高超,也具有一定的收藏性。

朱雲當時本就沮喪,聽到有人願意花錢買這幅贗品,自是喜不勝收的,最終在劉岩的介紹下,朱雲以17萬的價格將古畫轉賣了出去。

17萬,對於一戶普通的務農家庭來說,並不是一個小的數目了,當時朱雲自以為撿了個大便宜,對劉岩也是十分感激,但沒想到,之後發生的事情,讓他後悔難當。

在將古畫賣出去1年後,朱雲偶然在報紙上見到了這樣一篇新聞,當初他的那副被鑒定為贗品的《嵩陽漢柏圖》,以8700萬的天價拍出。

自己只得到了17萬,但是實際上這幅古畫價值8700萬,幾百倍的差價,讓人震撼,而這樣一則消息,對於朱雲來說,簡直是晴天霹靂,他當下便覺得自己是上當受騙了。

出於對劉岩的信任,自己當初在得知家傳寶物是贗品時,沒有絲毫的懷疑,甚至還為劉岩的牽線搭橋而倍感幸運和感激,沒成想,自己的老實卻成為了被人利用的籌碼,任誰也無法忍受這種欺騙。

為了給自己討回公道,朱雲當下便決心狀告劉岩,一方面希望能制裁這個黑心的專家,另一方面,他也想盡快追回自己的損失。

結語:大海或許可以乾枯,山嶽或許可以倒塌,但說出的話,許下的承諾不能做不到,人若失去了誠信,就等同於失去了做人的基本素養。

正如劉岩一般,雖然僥幸逃脫制裁,但為人品行有失,又有誰會願意繼續相信他呢,沒了誠信,做人做事都不會一帆風順。

希望我們每個人都可以了解"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道理,成為一個重信重義之人。

⑷ 經濟學分析,為何古畫那麼貴(畢加索,齊白石等)炒高價格的來由

畫家簡介齊白石(1864-1957),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紀中國畫藝術大師,二十世紀十大書法家,畫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畫家生平齊白石1864年元旦(清同治二年癸亥十一月二十二日)出生於湘潭縣白石鋪杏子塢,1957年9月16日(丁酉年八月二十三日)病逝於北京,終年九十四歲。宗族派名純芝,小名阿芝,名璜,字渭清,號蘭亭、瀕生,別號白石山人,遂以齊白石名行世;並有齊大、木人、木居士、紅豆生、星塘老屋後人、借山翁、借山吟館主者、寄園、萍翁、寄萍堂主人、龍山社長、三百石印富翁、百樹梨花主人等大量筆名與自號。齊白石家道貧寒,少時讀書一年,牧牛砍柴之餘讀書習畫。1877年做木匠學徒,次年改學雕花木工,曾習摹《芥子園畫傳》並據以作雕花新樣。1888年起始學畫,曾任龍山詩社社長。1890年二十六歲時轉從蕭薌陔、文少可學畫像,二十七歲始從胡沁園、陳少蕃習詩文書畫。三十七歲拜碩儒王闓運為師,並先後與王仲言、黎松庵、楊度等結為師友。齊白石在家鄉先後居出生地星斗塘、梅公祠借山吟館、茹家沖寄萍堂。自四十歲起,離鄉出遊,五齣五歸,遍歷陝、豫、京、冀、鄂、贛、滬、蘇及兩廣等地,飽覽名山大川,廣結當世名人,樊樊山、夏午詒、郭葆蓀等皆為摯友。畫風由工轉寫,書法由何紹基體轉學魏碑,篆刻由丁、黃一路改學趙之謙體。五十五歲避亂北上,兩年後定居北京。時與陳師曾、徐悲鴻、羅癭公、林風眠等相過從。1926年,齊白石任國立北平藝術專科學校名譽教授、北平美術作家協會名譽會長、中央美術學院名譽教授、中央文史館研究館員、中國人民對外文化協會理事、中國畫院名譽院長、北京中國畫研究會主席、全國美術家協會主席;1949年7月、1953年9月兩次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連續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1954年8月當選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與毛澤東主席交誼甚深並受到過接見;1953年1月文化部授予其榮譽獎狀及「人民藝術家」稱號;1955年12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國藝術科學院授予其通訊院士榮譽狀;1956年4月世界和平理事會授予其1955年度國際和平獎金,9月舉行授獎儀式;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會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抗日戰爭期間,表示「畫不賣與官家」。1946年重操賣畫治印生涯,同年赴南京、上海舉個展,並任北平藝專名譽教授。著有《借山吟館詩草》、《白石詩草》、《白石印草》、《白石老人自傳》等。出版有《齊白石全集》等各種畫集近百種。七十四歲游蜀,與黃賓虹、金松岑相見。藝術風格與主張齊白石主張藝術「妙在似與不似之間」;衰年變法,繪畫師法徐渭、朱耷、石濤、吳昌碩等,形成獨特的大寫意國畫風格,開紅花墨葉一派,尤以瓜果菜蔬花鳥蟲魚為工絕,兼及人物、山水,名重一時,與吳昌碩共享「南吳北齊」之譽;以其純朴的民間藝術風格與傳統的文人畫風相融合,達到了中國現代花鳥畫最高峰。篆刻初學丁敬、黃小松,後仿趙撝叔,並取法漢印;見《祀三公山碑》、《天發神讖碑》,篆法一變再變,印風雄奇恣肆,為近現代印風嬗變期代表人物。其書法廣臨碑帖,歷宗何紹基、李北海、金冬心、鄭板橋諸家,尤以篆、行書見長。詩不求工,無意唐宋,師法自然,書寫性靈,別具一格。其畫印書詩人稱四絕。一生勤奮,硯耕不輟,自食其力,品行高潔,尤具民族氣節。留下畫作三萬余幅、詩詞三千餘首、自述及其他文稿並手跡多卷。其作品以多種形式一再印製行世。齊白石作品的藝術特色齊白石在繪畫藝術上受陳師曾影響甚大,他同時吸取吳昌碩之長。他專長花鳥,筆酣墨飽,力健有鋒。但畫蟲則一絲不苟,極為精細。他還推崇徐渭、朱耷、石濤、金農。尤工蝦蟹、蟬、蝶、魚、鳥、水墨淋漓,洋溢著自然界生氣勃勃的氣息。山水構圖奇異不落舊蹊,極富創造精神,篆刻獨出手眼,書法卓然不群,蔚為大家。齊白石的畫,反對不切實際的空想,他經常注意花、鳥、蟲、魚的特點,揣摩它們的精神。他曾說:為萬蟲寫照,為百鳥張神,要自己畫出自己的面目。他的題句非常詼諧巧妙,他畫的兩只小雞爭奪一條小蟲,題曰;「他日相呼」。一幅《棉花圖》題曰:「花開天下暖,花落天下寒」。《不倒翁圖》題「秋扇搖搖兩面白,官袍楚楚通身黑。」齊白石作品的市場行情齊白石一生創作勤奮,作畫極多,一天不畫畫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癢,創作多得驚人,好得出奇,僅1953年一年,大小作品就有600多幅。1922年,陳師曾把齊白石的畫介紹到東京,參加中日聯合會繪畫展覽會,結果大受歡迎。全部以高價賣出,但當時在國內他的畫作價卻很低。20年代,齊白石得到徐悲鴻的提攜,作品逐漸被收藏家所認識,價格穩步提高。現在,國內一級市場已難見到齊白石作品進行公開出售,書畫商店見到他的真跡自會以高價收購,而標價出售則極少能見到。在香港和紐約市場,每年固定拍賣齊白石作品,他是作品被拍賣最多的現代畫家。在香港市場,他的最新價格大約是30-100萬港元,較高價格是1989年創造的,達120萬港元。國內拍賣市場中,齊白石的價格最高,最高記錄是嘉德拍賣公司拍賣的一件《山水》冊頁,為517萬元。後來嘉德公司又搞了一次齊白石作品專場拍賣,效果雖然較好,但此後齊白石作品的價格一直處於較低狀態。生活中的兩三事抗日戰爭時期,北平偽警司令、大特務頭子宣鐵吾過生日,硬邀請國畫大師齊白石(1863一1957年)赴宴作畫。齊白石來到宴會上,環顧了一下滿堂賓客,略為思索,鋪紙揮灑。轉眼之間,一隻水墨螃蟹躍然紙上。眾人贊不絕口,宣鐵吾喜形於色。不料,齊白石筆鋒輕輕一揮,在畫上題了一行字--「橫行到幾時」,後書「鐵吾將軍」,然後仰頭拂袖而去。一個漢奸求畫,齊白石畫了一個塗著白鼻子,頭戴烏紗帽的不倒翁,還題了一首詩:烏紗白扇儼然官,不倒原來泥半團,將妝忽然來打破,渾身何處有心肝.?1937年,日本侵略軍佔領了北平。齊白石為了不受敵人利用,堅持閉門不出,並在門口貼出告示,上書:「中外官長要買白石之畫者,用代表人可矣,不必親駕到門,從來官不入民家,官入民家,主人不利,謹此告知,恕不接見。」齊白石還嫌不夠,又畫了一幅畫來表明自己的心跡。畫面很特殊,一般人畫悲翠時,都讓它站在石頭或荷徑上,窺伺著水面上的魚兒;齊白石卻一反常態,不去畫水面上的鱘魚,而畫深水中的蝦,並在畫上題字:「從來畫悲翠者必畫魚,余獨畫蝦,蝦不浮,悲翠奈何?」齊白石閉門謝客,自喻為蝦,並把作官的漢奸與日中人比作裴翠,意義深藏,發人深思。齊白石70多歲的時候,對人說:我才知道,自己不會畫畫。人們齊聲稱贊老人的謙遜。老畫家說,我真的不會畫。人們越發稱贊,當然沒有人相信他說的話。齊白石老人的教學觀魯譯元白石老人有一條重要的繪畫理論:「作畫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太似為媚俗,不似為欺世。」但白石老人對子女、對弟子、學生風格各異、嚴寬有別的教學方法,我們卻缺乏一定的了解與認識。今年9月16日,是白石老人逝世50周年,本文就老人對子女、對弟子、學生的不同教學方法談一點膚淺的認識,與大家共勉。白石老人一生教過許多學生。既有社會名流,也有普通的百姓兒女。他一生帶過多少弟子、學生,恐怕誰也說不準確。在中國近、現代書畫史上,大凡一些有成就的書畫名家,多與白石老人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系。學習藝術門類,是很重視師承關系的。無論是哪一門學科,能遇到一位好老師,可謂三生有幸。畫畫也一樣,需要名師扶持、引導、指點。當然,學者在掌握基本功的基礎上更要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凡事離不開個人的努力,天道酬勤就是這個道理。白石老人很懂得心理學、倫理學和社會學,很會調動學者的積極性。人都有好奇心、虛榮心,如果沒有好奇心、虛榮心,就不會有上進心。白石老人對弟子、學生們的教學與作品點評中,大多都是寬慰、激勵的語言。畫畫,生活,做人……老人常將弟子、學生與自己相提並論,無不透著老人的一種慈祥與大度、寬容與平等的高貴情操。這種朋友式、兄弟般的師生情,是老人像父愛那樣對弟子、學生們的一種責任,一種期盼。然而,白石老人在對待子女的繪畫學習上,卻採取與弟子、學生們截然不同的方法。我們從白石老人給子女們的一些作品評語中,卻很難看到贊揚、誇獎的語言。一句「要得」、「有能學之能」,就算是最高的評分。就是老人在給子女們的篆刻印章中,也大多是一些名章或者「白石後人」、「白石第幾子」、「大匠之門」等這樣的印章。對這個問題,我曾專門向齊良遲老師作過討教。他說:「我父親覺得弟子、學生畢竟是家裡的客人,來一趟不容易。所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慾望,增強他們的繪畫興趣是十分重要的。他們有了學習的動力,就可以受益終生。而子女畢竟是家裡人,與父母朝夕相處,學習條件要好得多。同樣一件事,因時間、地點、對象不同,要達到好效果,就應該採取不同的方法。」我聯想起齊良遲請他父親白石老人給他題齋名的事。那時,齊良遲老師在北京輔仁大學早已畢業,並在詩、書、畫、印方面嶄露頭角。有一天,他央求白石老人給他題個齋名,說:「爸爸,您叫『寄萍堂』,我叫什麼堂號好啊?」白石老人看了看良遲四子,笑道:「那好,給你也題一個,題什麼字呢?」白石老人想了想然後說:「你呀,就叫『補讀齋』吧。你書念得太少,還得補讀啊!」良遲老師當時聽後很失望。心想幹嘛起這么個堂號呢?我已經讀了不少書了,怎麼還要「補讀」呢,看到白石老人給他剛剛寫的「補讀齋」條幅,嘴裡不說什麼,接過來放回自己的屋裡,始終沒有掛,覺得太丟面子。到了良遲老師七十歲後,他把這件認為「丟臉」的事當做笑話來講。他說:「人到了這個年齡,愈來愈感到『補讀』的渴求,也愈來愈感到我父親白石老人當年的良苦用心……」白石老人在對待子女與對弟子、學生的育才方式上雖然有所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就是盼望晚輩早日成才,展翅高飛……

⑸ 「騙畫專家」劉岩,17萬買河南農民古畫,8700萬轉手,後來怎樣了

這時他才知道,這個劉岩也有真材實料,但是跟那個行家比起來,還差得遠呢。但是因為這兩個名字,他們一直被誤認為他才是真正的寶藏大師,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假」大師,也成為了業內的「真正的專家」 ,有很多支持者。更憤怒的是,他找到了欺騙他的劉燕,起訴了他。但是劉岩對這些指控並不擔心,即使是面無表情的,他明確表示這是雙方自願的,在法庭上沒有什麼好羞愧的。看到劉岩沒有內疚,也不需要仁慈,他很快就把他的藏品交給了當地政府,但最終還是被認為毫無根據地解僱了。因為這筆交易是合法的,合法的,而且是簽了合同的,劉燕沒有被騙走他的17萬1千美元的股份。

然後劉岩自己解釋了為什麼這幅畫能賣到8700萬美元。這是中國香港拍賣行的慣例。事實上,這幅畫不值這個價錢,最後很可能是被委託拍賣商歸還的。劉岩的解釋,以及一項調查,發現宋陽漢博圖的確被委託人收回,從而使案件正式化,劉岩沒有從中受益,因此不能對他的行為作出判斷。這就是這部戲的結局,也是對劉岩的一個教訓,盡管他不守紀律,卻在業內失去了很多聲譽。大海可能會乾涸,山脈可能會倒塌,但是說出的話,做出的承諾是做不到的,如果人們失去了誠信,就等於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質量。就像劉岩,如果他能逃脫懲罰,他也會繼續相信他,但是不正直的人做事不容易。我希望大家都能明白「人無信,不知也能」的道理,成為一個誠實的人。

⑹ 如何鑒別古畫

內容很多,看你願不願意看了:

古字畫的鑒別

紙絹鑒別
書畫所用的材料絹和紙對於書畫的斷代起著一定的作用。絹和紙的鑒別是鑒定書畫又一途徑。根據和國學者目前的研究,晚周帛畫和戰國楚墓帛畫以及稍晚時候的馬王礁漢墓帛畫,均是畫在較細密的單絲織成的,至今為止未見用雙絲絹的(即經線是雙絲,緯線是單絲織成絹)。五代到南宋時期的絹,較前代有了發展和變化。從表面來看,除了單絲絹外,還出現了雙絲絹的形式。這種雙絲絹的經線是每兩根絲為一組,每兩組之間約有一根絲的空隙,緯線是單絲。元代的絹總的說來比宋絹顯得粗了一些,不如宋絹細密潔白,並且還呈現出稀鬆的狀態。明代的絹總的看來也是比較粗糙。明代早中期有一種質量較低較稀薄的絹,由於這種絹太稀薄不易落墨,所以書畫家往往先將其托上紙然後再進行書畫創作。紙的質料是判斷書畫年代的又一標准。漢、晉古紙,所見都是用麻料,較多的是用麻布、麻袋、麻鞋、魚網等廢料的再生物,也有用生麻--北方用大麻、南方用薴麻。它的特點是纖維較粗,所以也難以作得精細,它無光、無毛、纖維束成圓形,有時見木素。隋、唐、五代書畫大都用麻紙,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唐摹《蘭亭序》、杜牧書《張好好詩》,以及敦煌出洞的大批唐代經卷,無不如此。北宋以後則急劇減少,但北方遼金的經紙還用麻料。以後用麻紙作書畫的則幾乎沒有。隋、唐間,開始看到有用樹皮造的紙,大都用楮或檀樹皮,它們的特點是纖維較細,同時又隨著手工業發展進步而產生的精細的佳作。此種質料亦發暗無光,僅比麻紙稍亮一些,纖維束成扁片形,微有紙毛。還有用桑樹皮造的紙,其特點是纖維更細,發亮,紙面容易起長毛,纖維束為扁片形。北宋一開始,在書法墨跡中就出現大量的樹皮造紙。以後,樹皮紙產於全國。竹料的造紙用於書畫始於北宋。竹料堅硬,最難制漿,前人無法處理它,所以不採用。竹料造紙其纖維最細,光亮無毛,纖維束或硬刺形,轉角外也見稜角。北宋中期後,造書畫紙的原料已無不具備,因而從此就不易以紙質來區別時代的前後了。
裝潢鑒別
各個時代書畫裝潢有各自特色,可作為鑒別斷代的輔助依據。如南宋宮廷收藏的書畫有規定的裝裱格式--紹興御府裝潢式,對不同等級的書畫採用什麼材料來裝裱,都有嚴格的規定,如手卷用什麼包首、什麼綾子、什麼軸心;立軸的用料的顏色、尺寸、軸頭等都有一定的格式。元代宮廷藏畫選擇專人裝裱。大德四年,"命裱工五芝以古玉象牙為軸,以鸞鵲木錦天碧綾為裝裱,並精製漆匣藏於秘書庫,計有畫幅六百四十六件。"明代書畫的裝潢形式有進一步發展,書畫卷增加了引首,並且有的被寫上了字,有仿宣和裝窄邊的,也有用綾或絹挖廂寬邊的;立軸則有寬邊、窄邊之分,有的還加了詩堂。清代宮廷收畫的裝裱,有其特殊的風格面貌。唐熙、乾隆時期,裝裱的用料和技術、形式各方面都比較好,卷、軸的天頭綾多為淡青色,副隔水多為牙色綾,臨近畫心那一部分多為米色綾(或絹),立軸有的有詩堂,有的則沒有,但一般都有兩條綬帶。立軸天桿上的圓曲是定製的,與非宮廷有顯著不同。嘉慶以後,宮廷裝裱的質量逐漸低落,立軸的天桿逐漸變粗(晚期成為方形)一部分軸頭不再用紫檀、紅木了,而且顯得比較笨拙。手卷比康乾時期也顯得粗些。
印章鑒別
印章的時代特徵與氣息也是鑒別書畫的佐證。印章的時代氣息可從其形狀、篆文、刻法、質地、印色等方面出來。宋代的書畫作品,鈐蓋上書畫家本人的印章為數很少,大多數書畫家在作品上並不鈐蓋本人的印章。宋代印章銅、玉居多,少量是其它質料的。印色有蜜印和水印之分(南宋未期出現了極少數油印),蜜印顏色紅而厚,水印顏色淡而薄。元代印章的篆文、刻法都有變化,出現了圓朱文印。質料有木、象牙、銅、玉等,印色大都採用油印和水印。自元代王冕開始採用石料刻印以後,採用石料刻印的人逐漸多起來。明代初期,各種石料的印章已相當普遍,篆文刻法也有新的變化,篆文每個字的停筆處,都比原筆畫略粗一點,但顯得較淡,並略呈黃色,同元代的印色就有些不同了。明代中後期印章以石質居多,其它如水晶、瑪瑙、銅、玉等均有。字體有古文篆體等到各種形式。這一時期印色大多是油制的,顏色也有濃淡之分,也還有少數畫家使用水印。清初,書畫家印章甩用的篆文變化並不大,但印章形狀、字體字形都有多樣化的趨勢。清代中後期的印章,篆文刻法有各種各樣的規格,如浙派、皖派和其它各種流派,大都以《說文解字》為主體。印色從為油質,水印已不見使用。
題跋鑒別
題跋可分三類:作者的題跋,同時代人的題跋,後人的題跋。某件書畫的題跋雖然也有對這件作品加以否定的,但是少數。最多的是為了說明這件作品的創作過程,收藏關系,又或考證它的真、表揚它的美,於是人所共知的。但書畫既有偽作,題跋方面也同樣有多種的作偽情況,因此書畫鑒定不能不注意它的" 張變幻"。真古畫而配以別人的偽跋,或偽古畫而配以別人的真跋,都是常見之事。畫上如有作者同時人的題跋,應當弄清楚他和作者之間的關系。這方面的情況從書畫本身並不見得能知道,而須從一些題跋中去探索。後人的題跋對書畫鑒定能起多大作用,更要根據具體情況來進行分析。作偽在宋代已很盛行,米芾《書史》便記載他臨寫的王獻之《鵝群帖》及虞世南書,被王晉卿染成古色,加上從別處移來的題跋,裝在一起,還請當時的公卿來題這些字卷。如果傳到現在,宋人題跋雖真,帖本身卻是米芾臨的。題跋對書畫的鑒定是否可信還要看題跋者的水平。弘歷收藏至富,題跋也很多,但鑒別能力都差,往往弄假成真。黃子久的《富春山居圖》,他先得了贗本,嘆為曠世無雙。後來對真本他反說是假的。文徵明的題跋就較為可信,因他工書善畫,鑒別能力高。鑒別的人除了眼力有高低之分,還須看他對作品的負責態度如何。董其昌經眼過很多書畫明跡,但在評真上極不嚴肅,因此不能對他的題跋完全相信。總的說來,前代的鑒賞家去古較近,見到的東西多,有比我們佔便宜的地方。他們的題跋雖不克盡信,還是值得我們研究思考的。 其它一些證據
別字:歷來把寫別字看得很嚴重,書畫作者等都不至於有此等錯誤。如書畫上或題跋上,尤其是書畫的題款等等出現了這種情況,都被認為是作偽者所露出的馬腳。 避諱:在封建帝王時代,行文要避諱,就是當寫到與本朝皇帝的名字相同的字,都要少寫一筆,這就叫避諱,通稱為缺筆。在書畫上面,看到缺筆的字,是避的哪代皇帝的諱,就可以斷定書畫的創作時期,不能早於避諱的那代皇帝的時期,否則就是作偽的漏洞。這一問題,一向作為無可置疑的鐵證。

年月:書畫上或題跋上所題的年月或作者的年齡、生卒不符,或與事實有出入,也將被認為是作偽的佐征。如張大千藏《湘江風雨圖》與卷,曾影印於《大風堂名跡》第一集中。紙本,長幅。畫墨筆水石風雨竹。自識;風林顧有終,志行昆季,求予寫《湘江風雨》已三年矣,而予倥傯未能酬之。今年予上京師,與友攜酒追而送別於鹿城之南,乘興一揮而就,但愧用筆不精而情誼則藹然也,時正統丙寅歲(十一年,1446年)秋七月望後一日,東吳夏昶仲昭識。鈐朱文"東吳夏昶仲照圖書印"、"太常卿圖書"等印。另北京文物研究所存一卷,畫法款題印記,和張氏藏本完全一樣。畫在生紙,而末尾題識處紙色拖漿煮熟。細看兩卷畫筆均欠沉著,款字略有文微明法派,完全是一手之作。再拿夏畫真跡中題記印親校勘,乃知正統十一年丙寅(1446年)夏氏還在吏部考功習,而他官太常卿,則要到天順至成化五年已丑(約1457年--1469年)間,所以不可能正統中已用"太常卿圖書"的印章,因此肯定這兩卷多是明代中期人憑空仿造的偽本。

⑺ 古畫《百獸圖》值多少錢

原畫500萬 仿的很便宜

⑻ 古代書畫和現代書畫的市場價格主要有什麼區別呢

古代的屬於文物,同時極少,極為珍貴,一般不允許賣出國;再則,市場上的古代書畫有很多是贗品,很難把握。現代的較易得到,價格也較低。同時不管古代還是現代,但凡藝術品價格高低都得市場說了算,有的買高檔的,有的買低檔的。另外相同與不相同的字畫在不同的人眼裡價格都是不一樣的,但是無論誰的書畫都有好差,都有值錢與不值錢的,有貴的和相對便宜一點的,所以不能籠統用平方尺來論,只能說某一張是多少錢一平方尺。潤格也沒有什麼准頭,只是一種參考,主要還是靠自己的判斷和對他的書畫的了解,以及當時的市場的炒作情況而定。一幅字畫,在不同地點、不同時刻、不同的拍賣人手裡,價格都會不一樣。比如,同一個人的書畫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萬、幾萬平尺······;而且換另一個拍賣商、中介又是別一種情況······所以是很難判斷的,更不是絕對的一個價格。任何個人的評價都只是片面的、個人的觀點。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別喜歡的買家想要,這些都可能使得價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為某個人現在有職務,或者純粹是炒作才使得書畫價格高;那麼等他退了,或者沒有人炒作了,價格很快會降下來,甚至不值錢。其他任何藝術品均如此。只要是還好,都有收藏價值。這里特別提出的是——潤格是不靠譜的一種參考,主要還是看市場,還有自己對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說的。不好意思,主意還是要自己拿,別人說的都只能作為參考。一己之見,說得不對請原諒

⑼ 今天在古玩市場花了10萬塊買了一幅古畫,大家都來look一 look

絕對真的,而且是孤品,值得珍藏,當自行車能成為文物時絕對值錢。2990年再賣!!!

⑽ 古代字畫瓷器就那麼值錢么

我們如何去認為為什麼有的古代的東西很貴,有的卻很便宜?其實不是說老的東西就一定很貴,關鍵是看這件古代的東西在當時是不是屬於一種珍貴物品。如果這件藝術品在當時就很稀有,很珍貴了,放置今天它的價值就更高了。

比如距今幾千年的夏商周時期的青銅器,青銅在當時是人類一種文明進步的象徵,人們已經開始把青銅用來做生活使用的器具等等,青銅對於那個社會來說是相當稀少的,只有貴族才能使用的物品,一般老百姓只用使用陶器為主等等。所以導致今天的青銅器的價格非常昂貴。且目前國家為了保護我們的文化遺產也限制了我們的青銅器買賣。

再說說距今只有幾百年的乾隆時期官窯,乾隆時期很多觀賞器都是由督窯官監督製成送往皇宮里的專門御用品。通過絲綢之路的開辟,使我們有很多製作的原料都是進口的,當時也屬稀有品,而且也證實了乾隆時期的盛世狀況,我們去欣賞一件藝術品的價值不但要看其當時的工藝水平在當時的境界,我們還要看到人類的文明思想。結合了中華五千年儒家文化思想等等因素。有很多幾千年的陶器都不如一件乾隆官窯珍貴就是這個道理。

再拿我們今天的勞力士手錶來說,勞力士手錶在今天的價值就相當不菲,而且其發行的數量也是有限的,我們可以看到有很多第一版,第二版的名表在拍賣會上都賣出了百萬以上的價值。或者說珍貴的鑽石也一樣。

判斷年代可以有兩種手段,一種是專家的學術研究經驗,一種是科學數據化驗。一般是根據歷史時期一個工藝發展製作過程以及經歷了多年歷史變化一個規律來判定的,就像我們今天的物理反應一樣,每件事物的發展都是有個過程的,比如最新的研究是根據老的器物上的微生物細胞的辨別及其自然生長過程,新的東西上面是不可能擁有的,我們要用古人的審美觀去看待它,不能用我們現代人的眼光去看它,結果很重要,但不能忽視過程。現代的科學檢測也不是全面的,也會有自身的一定誤差,我們不能避免誤差的存在,但可以減少。

熱點內容
為什麼陌陌不刷新時間 發布:2025-05-19 19:48:16 瀏覽:229
一年級讀書為什麼找不到 發布:2025-05-19 19:43:07 瀏覽:175
為什麼紅綠燈有四個顏色 發布:2025-05-19 19:43:06 瀏覽:731
為什麼設置到一半電腦白屏了 發布:2025-05-19 19:41:32 瀏覽:687
美甲為什麼兩個手顏色不一樣 發布:2025-05-19 19:36:14 瀏覽:714
為什麼女人的嘴唇顏色淡 發布:2025-05-19 19:31:55 瀏覽:679
為什麼微信掃描二維碼老是彈出來 發布:2025-05-19 19:28:34 瀏覽:584
為什麼originos找不到主題了 發布:2025-05-19 18:55:10 瀏覽:58
晚上睡了口乾喉嚨干不知道為什麼 發布:2025-05-19 18:52:43 瀏覽:29
咸鴨蛋為什麼顏色很深 發布:2025-05-19 18:42:47 瀏覽: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