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兒園室內玩沙區和室外玩沙區的比較
沙既是固體,又是流體,它變化無常又易被掌握,它那無窮盡的形態和用之不盡的玩法從本質上滿足和發展了兒童內心的需求和操作中的創造性。心理學家認為,玩沙不僅是游戲,更重要的是對寶寶的成長有太多的好處:一、發展感知覺
嬰幼兒的早期發育主要是感知運動的發展,沙子可以提供特殊的感知覺。在玩沙的過程中,他們會接觸到不同質地的沙子,如濕沙、干沙、顆粒粗細不同的沙子等。沙子有流動性,踩上去會下陷,特別是當抓起一把沙時,指縫中沙粒流動會給幼兒一種特殊的感受,發展了寶寶的感知覺。
二、練習手的協調性、促進手部肌肉發展
在玩沙的時候,寶寶用力拍打沙子或用鏟子將沙子鏟起,這個動作可以發展孩子的手腕精細動作,熟練肢體協調,也可以控制手部肌肉的動作。不僅促進身體的發展,也促進了大腦的發展。
三、玩沙可以發展創造力
四、獲得情緒上的滿足
玩沙游戲給予寶寶極大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寶寶在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地玩沙時,心情自然開朗。寶寶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玩,感受到自我控制的樂趣,他們的心情會很愉快。對於那些缺乏自信心或者比較退縮內向的寶寶來說,更有滿足感和成就感。
五、增加空間關系的認識能力
用沙子做「裝入倒出」的游戲,更給他增添樂趣。寶寶通過鏟沙子,對小桶(容器)與沙子(內容物)之間的關系有了初步理解,尤其是把裝滿沙子的容器倒扣過來,出現一個個造型時,更會進一步發展寶寶對空間關系的認識能力。
六、加深親子之間的感情
玩沙是兒童與大自然最親密的接觸,他們會沉浸其中,流連忘返……
Ⅱ 幼兒園室外玩沙區跟室內玩沙區有什麼區別1000字論文。急!!!
這個主要區別就是,室外的空氣要比室內好,室外的空氣流通程度要比室內好得多的多。建議在室外做比較好。
Ⅲ 幼兒小班玩沙屬於什麼結構的游戲
玩沙屬於健康領域。
體能、戶外活動、散步、遠足、玩沙玩水等都是屬於健康領域。
玩沙區就是給兒童玩沙的地方,跟田徑場上的沙坑差不多樣子,多了些玩沙設施:挖土機玩具、小沙鏟等等。
Ⅳ 小班單元主題活動好玩的沙,違背了哪些原則
活動設計背景
玩沙是幼兒非常喜愛的活動,他們通過用沙修路搭橋、造房子、做蛋糕,並且還利用上了沙池旁邊的樹葉花枝,在玩沙中體驗著快樂。但卻對沙的特性認識不夠,為此,我設計了《好玩的沙子》,結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以游戲的形式開展本次活動。讓幼兒通過嘗試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沙的特性。小精靈兒童資訊站出品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在玩沙的過程中,感知沙子的特性。培養幼兒科學探索的精神。
2、幼兒能積極的參與活動,並獲得其中的樂趣。
3、引導幼兒初步理解沙與人類的關系,發現沙的用處,培養幼兒愛護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
感知沙子的特性。體驗玩沙的快樂,
活動難點:
對沙子特性的感知
活動准備
戲沙池、玩沙工具、攪拌棒、水、塑料篩、小盆沙(用報紙遮住)。
活動過程
http://www.ahsrst.cn
一、開始部分:
1、 教師出示一小盆,讓幼兒猜猜盆里裝的是什麼?我請一個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來看。
2、 教師:小朋友都很愛玩河沙,那麼你平時是怎樣玩沙的呢?還想不想玩沙?
二、基本部分:小精靈兒童資訊站出品
1、教師:今天老師准備了一些玩沙工具,請小朋友自己選擇玩沙工具,玩沙的時候請小朋友記住以下幾點:
(1)不能把沙子拿來扔,避免沙子飛到眼睛裡。
(2)不能摘樹葉、花枝來玩沙,因為它們是我們的好朋友,幫我們把校園打扮的漂漂亮亮的,還讓我們呼吸了新鮮的空氣。
(3)玩了以後,整理好工具。
2、現在開始玩沙,一會兒請小朋友告訴老師你是怎麼玩沙的,你發現了什麼?
3、讓幼兒自由分組玩沙,玩後讓幼兒說出自己的發現。
(1)、引導幼兒通過摸一摸、捏一捏、搓一搓、篩一篩等方式,運用各種感官感知沙的特性,發現沙是細小的、鬆散的、一粒一粒的。
(2)、讓幼兒將沙放進水杯,用攪拌棒攪一攪,發現沙不溶於水。
(3)、讓幼兒分別用干沙和濕沙進行造型,發現濕沙更利於造型。
4、教師小結:幫助幼兒初步了解沙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http://www.ahsrst.cn
三、結束部分:
1、教師評價幼兒在活動中的變現。
2、整理玩沙工具。
四、延伸活動:
幼兒用沙自製玩具沙包、沙錘等,進一步擴大幼兒對沙的認識。
教學反思
這節活動課,效果還不錯,不僅調動了每個幼兒的積極性,而且師幼配合的非常好,在游戲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嘗試操作活動,進一步感知沙的特性。通過這次活動,使幼兒在情感、態度、能力、知識方面得到了全面、自主的發展。達到了預期目標。
Ⅳ 室內玩沙區的優點缺點及改正措施 室外玩沙區的優點缺點及改正措施
室內玩沙區的優點缺點及改正措施,室內玩沙區的優點缺點及改正措施,我覺得室內玩沙有他的優點也有他的缺點,優點是在室內可以不受天氣氣候的影響隨意的玩,缺點是地方要小魚外面視野不開闊,所以總的來說還是不錯的。
Ⅵ 幼兒園小班區角游戲觀察記錄表(沙池、建構區)
目標:
1、通過鏟沙,拍沙等動作,促進幼兒上肢動作的發展。
2、培養幼兒初步的環保意識。
3、在玩沙中讓幼兒自由結伴,培養幼兒合作游戲的能力。
准備:l、幼兒每人一頂帽子,一雙拖鞋。
2、玩沙工具(鏟子、小桶)
3、每人自製插塑小樹若干。
過程:
(一)引題
1、師講故事:小鳥住在樹木林里很快活……,後來樹林被人砍光
了。
2、提問:樹被砍完了,小鳥能生活在樹林里嗎?
3、激發幼兒再造樹林的願望。
(二)交待玩沙要求
1、使用鏟子要小心,顧前又顧後,鏟子別舉太高,以免沙子揚起,
落到小朋友身上。
2、沙子若丟入眼睛中,不要用手揉,要請老師幫忙。
3、玩好以後要清理身上沾上的沙子,才能出沙池。
(三)幼兒玩沙,教師 指導
1、鼓勵幼兒自由結伴,用不同的工具玩。
2、想出各種堆沙山的辦法,如鏟沙,用手捧沙,用手兜沙,再把
沙拍得緊緊的,不會塌下來。
3、在造好的山上種樹木,變成樹林。
(四)結柬部分
1、表揚幼兒的造樹林行為,體驗為小鳥做好事的自豪情感。
2、整理衣著回教室。
Ⅶ 淺談在玩沙活動中如何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力
大量生活事實和眾多的科學研究證實幼兒具有創造力。幼兒的創造力是通過具體的創造活動表現出來的,它與幼兒的游戲密不可分。玩沙是我們能提供給幼兒的最自由、最美好的活動之一。在玩沙活動中,我們常常看到幼兒挖河、做蛋糕等。只要我們仔細認真分析一下,不難發現,他們確實具有新穎、獨特性,是幼兒創造力的表現。因此,我們有目的、有系統地教小班幼兒玩沙,並在玩沙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力。
一、激發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探究事物和從事活動的一種認識傾向。一個人對某事物感興趣時就會對它產生特別的注意,對該事物觀察敏銳、記憶牢固、思維活躍。興趣可以使人沉醉,甚至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興趣可以引導人發覺自身潛力,甚至超越能力極限。這種興趣促使幼兒去積極探索新事物,並從中得到心理滿足。
其次,為幼兒創設良好的精神環境,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愉快寬松的班內氣氛。如果在玩沙活動中,氣候適宜,我們可讓幼兒光腳在沙地里玩,這樣幼兒就不必擔心沙子在鞋子里不舒服,從而激發了幼兒玩沙的興趣,讓他們能身心放鬆,充分表現自己。
最後,我們讓幼兒在玩沙活動中自然的表現自己的情感,不壓抑自己的願望。教師不以成人的功利性觀點看待幼兒玩沙,而是讓幼兒以愉快的情緒玩沙。正如有的研究者所描述的幼兒把一種熱烈的情感帶進了游戲之中,他們好象是小小研究家,正在從事自己所熱愛的工作。
二、創造條件
創造良好的游戲環境是幼兒玩沙活動的基礎。玩沙雖是一種幼兒自主資源的活動,但是如果沒有適宜於幼兒自主活動和自我表現的環境,幼兒就難以在游戲中獲得充分的發展。因此,做好玩沙前的准備工作,是順利開展游戲的前提。
1、知識准備。玩沙活動的內容與幼兒有關生活越接近、有關的經驗越豐富,幼兒的表現就越積極、越主動。因此教師應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強化幼兒的有關生活經驗,有意識的引導幼兒觀察他們熟悉的環境,為幼兒提供街道、公園、動物園等各種圖片,增加幼兒的感性認識,以使幼兒能在活動中去發揮、想像、交流、探索。
2、物質准備。在保證幼兒充裕時間去活動的同時,還要為幼兒提供充分的玩沙材料。除了提供一些玩沙的工具,如鏟子、小桶、小推車等外,還要為幼兒准備充足的輔助材料,如小樹枝、水板、塑料空瓶、插塑、小動物玩具、小木偶、小汽車等等。另外,我們認為在玩沙時,水也是最好的輔助材料。通過適當的輔助材料的提供,激發幼兒的建造興趣,豐富主題情節,並引導幼兒玩出更高水平,而不是干擾幼兒的活動。我們觀察幼兒的玩沙活動,追蹤幼兒在一個星期里的玩沙,會看到小班幼兒每次玩沙並不是同一游戲的多次重復。有時是由於環境的刺激,有時是由於自身認知水平的發展,幼兒的玩沙內容不斷發生變化。正如有人所說:游戲的連續出現,正是孩子的能力不斷趨於成熟的表現,孩子的游戲就是一種不斷的進步。
三、掌握方法
在玩沙活動中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並以幼兒的主體性的發揮為出發點和歸宿,來指導幼兒玩沙;要運用各種指導方法,使幼兒有發揮自己積極性、主動性的機會。
1、激發聯想。小班幼兒在玩沙前往往說不出要做什麼,他們將沙倒出來又裝過去,偶爾堆積在一起就非常驚訝或者突然有所發現的喊:哈!山!我做了座山!但也有個別幼兒在活動中處於茫然狀態,於是就需要教師給予協助,可以問:你能告訴我你做的是什麼嗎?或者教師參與活動製作成品後,要求幼兒起名字,這種方式對於幼兒在游戲中的明白有所幫助,由此會增加幼兒的興趣。
2、參與游戲。幼兒最初的創造力始於模仿。幼兒通過模仿學習了一些知識經驗,形成了一定的知識背景,就能進行簡單創造活動了。因此教師在玩沙時可與幼兒平行游戲,在幼兒能看到的地方與幼兒使用同樣的工具堆高、築堤、挖河、掏洞、修路、種樹等,使幼兒得以觀察、模仿。由於幼兒在教師周圍他們會主動觀察教師的行為,並進行反復模仿。教師在玩沙活動中不僅是一個組織者,而且是一個參與者。教師的參與本身就能夠提高幼兒的興趣。
3、引發目的。小班幼兒喜歡玩沙,卻不知如何去玩,教師如果不了解幼兒的水平,聽任幼兒去玩,就會造成活動的盲目性,活動的水平也不高。因此,教師觀察幼兒的游戲,從中了解每個幼兒的積極性和興趣,尋找每個幼兒的生長點和教育契機。尤其當幼兒有求援的需要或有危險性和攻擊性行為時,教師應立即從隱性指導走向顯形指導。在教師的指導下,幼兒的建造目的性增強了,建造的內容也就越來越豐富了。
4、鼓勵為主。在玩沙游戲中,幼兒也會暴露自己的弱點。有的幼兒在壘牆時,壘不好就氣餒了,還有的幼兒想做湖卻做成了小洞。教師要積極引導,從幼兒的年齡和每個幼兒的實際出發,把幼兒的今天和昨天比較,這樣就能看到幼兒在不斷的進步,從而對他們加以表揚,最大限度的發揮幼兒的潛力。幼兒受到了鼓勵,看到了由於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結果,自信心增強了,積極性也提高了。這時教師再給他們提出進一步的要求,他們就樂意接受了,並且勇於嘗試以獲得新的成功。玩沙活動中教師對幼兒鼓勵,不僅用語言表示,而且可用滿意信任的目光、親切喜悅的笑臉,使幼兒知道做對了。
此外,玩沙活動中培養小班幼兒的創造力時,不應只看重幼兒的創造結果,更不能從成人的角度和標准來評價孩子的作品,而應更多地去關注幼兒在創造過程中所具備的一些品質:是否有濃厚的興趣和自信、大膽的想像、獨立的思考,並加以積極的引導和鼓勵。
總之,幼兒在玩沙活動中創造力的培養特別需要一種民主、寬松的氛圍,教師和家長要允許幼兒標新立異和異想天開,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尊重幼兒的天性和心理需求,使幼兒敢於創造,樂於創造。我國的創造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幼兒在玩沙活動中的創造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的,我們要成為幼兒創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隨時為幼兒打開創造之門。(作者:薛妙香 福建省福安市溪柄中心幼兒園 編輯:ls)
Ⅷ 幼兒園3至6歲玩沙區的意義何在
利用「沙」來讓幼兒積累多方面的經驗,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
讓幼兒在玩中感知沙的柔軟與鬆散等特徵,體驗玩沙的樂趣。
探索干沙、濕沙、粗沙、細沙的多種玩法。利用工具和一些材料與同伴合作玩沙,嘗試在沙池裡創造性地表現各種造型,如築長城、建城堡、挖地洞、建公園……,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製作沙畫,指導幼兒用顏料染各色沙,在底板上按圖案抹漿糊或膠水,灑上相應的色沙製作成沙畫,體驗創造的樂趣。
製作漏沙瓶,在瓶蓋鑽大小不同的孔。比較兩個大小一樣、瓶蓋開已不一樣大的漏沙瓶,同時流沙,哪瓶中的沙礫先流完。感知孔的多少、大小與沙礫流出的快慢關系。
Ⅸ 室內玩沙區和室外玩沙區的優缺點是什麼
室內玩沙區的優缺點:
優點:沒有風吹雨淋,比較舒適。缺點:無日照,曬太陽好處多多。建議製造可移動門窗,可以曬到太陽的那種。
室外的玩沙區。有利有弊。
有利的是,地區廣闊,玩的人多。也就熱鬧一點。特別是在海邊。而室內的玩沙區。就沒有這種感覺了。但是它安全。小孩也不容易丟失。

室內玩沙區的改進措施
為了增加游戲的可玩性,在沙池和水池中間各設計了一個高1.8m,長4.5m的橫桿。沙池的橫桿用來玩滑輪、爬繩、篩沙與沙漏;水池的橫桿則用來做水簾。
中間的水源,設計成氈帽的樣子。氈帽頂上的水巢蓄滿水後,再溢出,沿著帽子四周緩緩流下,匯聚成孩子們的清洗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