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昆蟲不好吃
⑴ 蟲子具有很高的營養為什麼人討厭吃蟲子
首先這是一個先入為主的心理問題。很多人都會用蝦和蟲子做對比。我們之所以吃蝦而不吃蟲子,對我來說,蝦從最開始就是作為食物出現的,是已經加工好了的,而且在我還沒見過活蝦之前就已經吃過很多了。我在吃蝦時腦海中不會浮現活蝦的樣子,我也許根本沒把蝦當作一種動物來看待;而蟲子更多地是在電視節目里,或是牆上地上樹上,更有甚者是在床上見到的。每次見到的蟲子大多數是活的,能飛的,偶爾還往人身上爬的,反正不是烹飪過的。小時候家裡也很少用蟲子做菜的。(我們這有吃螞蚱的習俗但我家從來不吃)因此我們把蟲子定位成一種異物而不是食物,這種先入為主的烙印很難動搖,當長大後遇到蟲子做成的菜時,即便你知道它不會動也不會威脅到你,即便它經過烹調後顏色已經不那麼惡心,即便周圍有一大幫朋友都吹捧它的美味並且鼓勵你嘗試,你還是很難鼓起勇氣克服這個心理障礙。這一切都是因為你從小就沒把它當食物。當然,對於那些從小就吃蟲子的朋友來說,他們已經把蟲子定位成食物了,就像蝦,蟹,和各種奇形怪狀的海鮮一樣。
有時候大家會把蝦和蟲子對比來看,這樣會產生兩種結果:一是不敢吃蟲子的人變得敢吃了,二是本來吃蝦吃的好好的人也開始覺得蝦很惡心了。這是因為你開始考慮蝦作為活物的一面,你開始考慮它的外形和質地,某些地方確實很像蟲子。這些是你以前吃蝦時從沒想過的。實際上蟲子的蛋白很好這一點大家都同意,只不過大部分人不能跨越心理的障礙。我覺得有兩種方法可以提高食蟲者的比例:一是把蟲體加工成粉,做成其他形態的食物,比如餅干。畢竟看不到原形態的話,人們的厭惡感就少一些,相比於直接油炸的吃法肯定更容易被接受;二是讓我們的孩子提早接觸作為食物的蟲子,在他們沒有還建立對蟲子的厭惡感之前就開始吃,這樣就不再有心理障礙的問題了。
⑵ 你認為為什麼人討厭吃蟲子
1.馴化成本,在農業社會打敗狩獵社會的那一天,就註定了昆蟲及其他小型節肢動物不可能成為食物的主流。在全球通史里,有提到過對現存原始狩獵採集社會的研究。其中有對其食物的統計。無論是非洲的幾十人小部落,還是澳洲沙漠的毛利人,食物種類都遠遠超過現代人,基本100+,其中就包括了各種昆蟲及其他節肢動物。在狩獵社會中蟲子(廣義)占據了很高的比例(種類上)。但是對於農業社會來說,把蟲子作為重要食物來源是無法原諒的。蟲子並不具備大規模養殖的條件,它們像植物一樣受節氣,氣候影響巨大,但是產品和繁殖體(屍體和卵)卻不具備便易的儲存條件。(1.這種條件現代也很難做到的;2.因為蟲子們可憐的壽命,使得無法像家畜一樣保持生命而用以儲存)所以它們被農業社會無情地拋棄。
而在第一次農業革命之後,農耕社會以人海戰術卑劣地打敗了狩獵-採集社會,成為了世界的主流(第二次農業革命之前,農民們的勞動負擔遠比狩獵-採集社會的原始人要繁重,高密度的聚集及其帶來的衛生問題又使得生病幾率的暴漲,農耕社會的平均身高是要低於狩獵-採集社會的,而生活技能的不同更加大了戰鬥力差距……但是,我們人多啊!)。直接結果就是,現在的世界文化主流仍然是農耕社會那一套的修改版,對蟲子的食用也就不那麼常見。
2.社會文化。事實上,對蟲子的厭惡雖然有本能的原因,但是有很大一部分是社會文化造成的。
⑶ 為什麼部分動物慣於食用昆蟲,但常人須經後天訓練克服不適才能食用昆蟲
正相反,我覺得人類是經過後天訓練產生了惡心感,才會不吃昆蟲的。
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直到21世紀初,人類已知的昆蟲有100餘萬種,但仍有許多種類尚待發現。昆蟲是節肢動物中最多的一類動物,最常見的有蝗蟲、蝴蝶、蜜蜂、蜻蜓、蒼蠅、草蜢.、蟑螂.等。昆蟲不但種類多,而且同種的個體數量也十分驚人。昆蟲的分布面之廣,沒有其他綱的動物可以與之相比,幾乎遍及整個地球。分有不同的種類。多數昆蟲可以做標本和珍貴的葯材,是人類可以利用的好資源
昆蟲的構造有異於脊椎動物,它們的身體並沒有內骨骼的支持,外裹一層由幾丁質(英文 Chitin)構成的殼。這層殼會分節以利於運動,猶如騎士的甲胄。在分類學上屬於昆蟲綱(學名Insecta),是世界上最繁盛的動物,已發現80多萬種,比所有別種動物加起來都多。
昆蟲在生物圈中扮演著很重要的角色。蟲媒花需要得到昆蟲的幫助,才能傳播花粉。而蜜蜂採集的蜂蜜,也是人們喜歡的食品之一。在東南亞和南美的一些地方,昆蟲本身就是當地人的食品。
但昆蟲也可能對人類產生威脅,如蝗蟲和白蟻。而有一些昆蟲,例如蚊子,還是疾病的傳播者。
有一些昆蟲能夠藉由毒液或是叮咬會對人類造成傷害,例如虎頭蜂在有人入侵地盤時會以螫針注入毒液等。
⑷ 昆蟲不能吃的根本原因是
昆蟲不能吃,
是以為我奶奶的乃乃的奶奶,...
流傳下來的原因,
你想知道,
你死後去問問你的祖先吧,
⑸ 昆蟲為什麼會挑食
一種說法是,一種昆蟲長期與一種植物展開攻防戰,漸漸的這兩種生物取得了平衡,昆蟲也得到了這種植物毒素的抗性,這樣這兩種生物就建立了一種聯系…具體還真不好理解
⑹ 蟲子能吃嗎
可以吃,比如油炸蠶蛹。實際上昆蟲的蛋白質含量很高,牛肉、雞肉的蛋白質含量為21%—22%,蚱蜢的蛋白質含量則超過40%。將昆蟲變成食物也許可以解決糧食危機。
⑺ 為什麼人一般都不敢吃昆蟲
環境這么惡劣,昆蟲是以什麼為生的啊?農葯,病菌,腐爛的其他動植物啊,哎!想想廚師又是如何清潔製作它們的,這一整套過程下來,你還吃的下去嗎?就算是找你們飼養的昆蟲,那咱又不是青蛙,又不是鳥,幹嘛非要吃蟲呢,非得破壞食物鏈啊?人可吃的東西夠多啦,又會創造新菜餚,不要考慮吃蟲子了。除非某些人,為了某種疾病,為了治療,不得已而為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