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拍膠皮為什麼貼不一樣
Ⅰ 乒乓球的球拍為什麼有兩面都有膠的,為什麼有一面膠一面膠粒的有什麼區別
一)正膠海綿拍。正膠就是膠皮顆粒向上、高度與直徑相等的膠皮。這是中國 選手最傳統的球拍。過去庄則棟、李富榮、江嘉良、謝賽克等一批批世界冠軍都采 用正膠海拙掃,26屆亞特蘭大奧運會冠軍劉國梁也是用正膠海綿拍擊退了各路好 手。它的特點是彈性好,擊球穩且速度快,適合近台快攻型的球員使用。正膠海綿 拍不容易吃各種旋轉,正是由於粘性小也不容易製造強烈的旋轉,所以正膠球拍雖 然拉不出強有力的弧圈球,但是在處理台內旋轉球和正手抽殺方面卻可以大佔便宜。 劉國梁對羅茨科普夫一戰最能說明問題。相持球上劉國梁明顯處於劣勢,但劉國梁 在台內擺短時總能先對手一步搶攻,贏得主動,而且由於正膠球速非常快,一般一 板就可打死而避免形成相持。如果你覺得自己手腕動作靈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 夠,那最好選擇以速度制勝的正膠球拍。
(二)生膠海綿拍。生膠就是顆粒向上、直徑大於高度的膠皮。其特點是擊球有下沉,搓球旋轉弱,適合近台選手使用。我們熟悉的王濤,他的反手用的就是生膠, 由於生膠有減轉的作用,因此特別容易控制球。尤其是反手撥打台內短球時更是得心 應手,所以像陳靜、耿麗娟等都採用反手生膠的打法,以便擺短時求得主動,同時又 能節省體力。王濤的反手彈打如今已成世界一絕,而南朝鮮以玄靜和、朴境愛代表的 一批女選手採用直拍生膠的打法更是獨樹一幟,快速和搶先上手威脅較大。
(三)反膠海綿拍,反膠就是粘貼時向下、粘性較大的光面向上的一種膠皮,這 是現在最常見的球拍,幾乎100的歐洲選手均採用此種膠皮,亞洲選手也有近80%使用。 反膠打球的旋轉力特強,所以打法以旋轉為主的球員(如弧圈球、削球)必諳此道。 瓦爾德內爾、佩爾森、塞弗、馬文革等弧圈結合快攻打法、蓋亭、王濤、孔令輝等快 攻結合弧圈打法的選手們是清一色的反膠。當然,反膠容易製造旋轉,也容易吃轉兒,掌握有一定難度。
(四)防守型海綿拍。防守型技術一般以削球為主,也屬於旋轉型打法,故而橫拍削球手正於多以反膠為主,反手則花祥繁多。像丁松,他反手用正膠,削出的球介乎轉與不轉之間,而且隨來球旋轉強弱產生變化,令對手判斷經常失誤。而陳新華反手則採用長膠,這是一種顆粒向上、直徑小於高度的膠皮,旋轉變化相當大,對方拉過來的球越轉,削回去的越轉,而且擊球下沉,對方不容易借力發力。進攻型球員也經常採用防守型海綿拍以彌補其反手的不足,像蔡振華,他反手使用防守型海綿拍,類似反膠而且無粘性,擊球力量減弱,下沉飄忽,令對手難以按常規判斷,對弧圈閱球尤為奏效,故而被稱為"防弧圈型膠皮"。 對於初學者來說,一般以你最崇拜的運動員的球拍做為自己初學的樣板,並且隨 著球技的長進,結合自身特點相應變化。這是選擇球拍的常用方法。
之四:
現代乒乓球運動,講求快速、准確、兇狠、變化和旋轉等。這些因素的大小或強弱,雖然主要取決於技術水平的高低,但與工具也有密切關系。乒乓球運動的發展歷史證明,球拍的改進直接促進了技術的變化和發展。簡單來說,球拍是由以下三個部份組成
:
1.木拍:會因木質的不同而產生軟硬度不一的質量。木質稍硬的適合快攻型球手使用,稍軟的適合弧圈球及削球手使用。
2.膠皮:分正貼及反貼兩種(長膠屬正貼的一種)。
3.海綿:有厚薄及軟硬之分。厚海棉的速度會較薄海棉快。由於各人的手感不同,在選擇海棉的軟硬度時,得視乎個人的感覺而定。一般來說,太硬的海棉使用者較少,而青少年球手則較適合使用稍軟的海棉,因這樣可以提高擊球時手上的感覺。
在選擇乒乓球拍的時候,各人需根據自己的打法特點來決定哪一種球拍適合自己,尤其重要的是膠皮的選擇,以下為大家簡略介紹三種不同性能膠皮的特點:
1. 正貼海綿膠:以速度為主的球手會較多使用此類球拍,尤其是以中國式直板抉攻最有代表性。此類球拍發力打出的球會略帶下旋,但在拉球及製造旋轉方面不及反貼膠皮強。
2. 反貼海綿膠:由於反貼膠皮本身帶有較大的粘性,兼摩擦力強,容易製造旋轉,故以弧圈型選手使用者較多;但也有部份使用反貼打快攻,主要是加強在發球、搓球方面的旋轉質量。
3. 長膠:在一般情況下,這種膠皮不易主動製造旋轉,主要是依靠來球的不同旋轉而產生相反旋轉,使用者以打法多變的球手為主。他們通常會轉換不同性能的膠皮來擊球,以增加在旋轉、速度方面的變化。
Ⅱ 乒乓球球拍兩面的膠皮有什麼區別
膠粒朝向不同。正膠是乒乓球拍覆蓋物,膠粒向外,也叫短顆粒膠皮,反膠是指膠粒朝下,表面光滑的膠皮;兩面膠皮的特點不同。正膠特點是彈性好、擊球穩,容易發揮海綿及底板的作用,有利於提高擊球的速度和力量。
反膠額特點是擊球旋轉力強、擊球穩定、易控制。這種膠皮由於膠體表面很柔軟,粘性大,來球與膠面接觸時不易滑動,因而有利於增大球的旋轉。
乒乓球球拍兩面膠皮適用的對象也不同。正膠是直板快攻型選手最常用的膠皮類型之一,庄則棟、李富榮、江嘉良、謝賽克等世界冠軍都採用正膠海綿直拍。適合快攻型打法;由於擊球穩定,控制球好,因此也是初學者首選的類型。
反膠適合弧圈型或弧圈結合快攻型打法。由於擊球穩定,控制球好,因此也是初學者首選的類型。反膠海綿膠皮是直、橫拍選手目前最常用的膠皮,因為這種膠皮比較好地兼顧了速度與旋轉的要求。
膠皮是一種粘在乒乓球拍底板上的一種膠,現在通常所說的膠皮並不是直接粘在底板上的,而是覆蓋於海綿上面,膠皮和海綿統稱為套膠。
Ⅲ 為什麼乒乓球拍海綿上的膠皮有的正貼,有的是反貼
正膠
也叫短顆粒膠皮,特點是彈性好、速度快、擊球穩、不吃轉,適合近台快攻,尤其是左推右攻型打法,是直板快攻型選手最常用的膠皮類型之一。過去庄則棟、李富榮、江嘉良、謝賽克等一大批世界冠軍都採用正膠海綿直拍。世界冠軍劉國梁也是採用這種類型的膠皮。
反膠
其特點是擊球旋轉力強、擊球穩定、易控制,適合弧圈型或弧圈結合快攻型打法。由於擊球穩定,控制球好,因此也是初學者首選的類型。對於專業選手而言,又有多種不同性能的反膠海綿拍供選擇,如膠皮粘性強、配套的海綿軟而厚,因而有很好的「咬」球及「裹」球特性。反膠海綿膠皮是直、橫拍選手目前最常用的膠皮,幾乎所有的歐洲選手均採用此種膠皮,亞洲選手也有近80%使用。因為這種膠皮比較好地兼顧了速度與旋轉的要求。目前國際超一流選手中,絕大部份都使用反膠膠皮。如弧圈結合快攻打法的瓦爾德內爾、王楠等,快攻結合弧圈打法的孔令輝、鄧亞萍等,直握拍的馬琳等,他們都是清一色的正面或二面均為反膠膠皮。
生膠
就是顆粒向上、直徑大於高度的膠皮。其特點是擊球下沉,搓球旋轉弱。由於生膠有減轉的作用,因此特別容易控制球。世界冠軍王濤等都採用反手生膠的打法,韓國及朝鮮女選手對這種搭配方法更是情有獨鍾。
防弧膠皮
專門對付弧圈球的還有一種叫「防弧膠皮」的反膠海綿膠皮,這種膠皮拍面無粘性,表面較光滑且輕微發澀,擊出球運行速度較慢、弧線較短,著台後下沉飄忽,令對手難以按常規判斷,對付弧圈球尤為奏效。如當年蔡振華所用的球拍反面貼的就是這種膠皮。
Ⅳ 乒乓球拍為什麼有正反膠面
網上查的答案:
乒乓球拍是黑紅兩面(至於哪一面是黑、哪一面是紅這沒有規定)是國際乒聯規定的。
原因如下:
1、為了保證比賽公平性,能讓對手以及觀眾知道你在用什麼膠打球,保證了比賽的「透明」~
2、增加比賽觀賞性,一會兒黑,一會兒紅,既能提高人的注意力,不至於疲倦,同樣也起到迷惑對方的作用!讓對方不適應~
3、「紅」「黑」兩面更醒目,且與燈光的顏色相反,否則如果出現白色膠皮,就會反光!
附:
國際乒聯(ITTF)技術手冊規定:套膠的厚度不得超過4.0mm,膠皮的顏色只能為紅色和黑色,並且規定如果球拍的一面膠皮為紅色,則另一面必須為黑色。
至於正面和反面的膠皮一不一樣,這也沒有規定,你可以自己選。可以兩面一種膠皮(例如都是反膠,)或者兩面貼不同的膠皮!
Ⅳ 乒乓球拍為什麼兩面不一樣,有什麼不一樣的用途呢(不要長篇的)
乒乓球拍上黏貼的膠皮是有顆粒的。如果正貼(顆粒在外)就適合快攻型選手,而反貼(顆粒在內)適合拉弧線球胡和削球。運動員使用一面正貼、一面反貼的球拍,在比賽時,就能不斷變化,使擊出的球更難以捉摸。而國際上規定,球拍兩面正貼和反貼的膠皮,需要用不同顏色。
Ⅵ 乒乓球拍為什麼膠皮顏色不一樣呢
因為國際乒聯(ITTF)技術手冊規定:膠皮的顏色只能為紅色和黑色,並且規定如果球拍的一面膠皮為紅色,則另一面必須為黑色。
這是為了比賽的公平性而定的,我們知道球拍的膠面分為正膠(有凸點)和反膠(光滑)兩種,這兩種膠面打出來的球是不一樣的,為了防止運動員在比賽的過程中突然換(球拍)面。
這一制度的制定當初也是為了對付中國選手的.當時中國出現了一批轉拍打法的選手,代表人物就是蔡振華,蔡振華橫板雙面一正膠一反膠,在打球時通過不斷的翻轉球拍使對手不能准確分辨來球的特性,由於這一招使的中國更加強大,故國際乒聯就制定了一個雙面不同色的規定,蔡振華也是因為這條規則的出台而由賽場選手轉為教練的。
至於有人說看到過黃色的,原因是我們常見的膠皮實際上分兩層,和底版基礎的是黃色的海綿,海綿上面的一層就是膠皮,膠皮的顏色才是我們看比賽時見到的顏色,有橫板單面打發的人,有一面膠皮是不粘的,但為了握拍舒服,倒是粘了一層海綿,就是這么回事。
------網路知道
Ⅶ 剛在網上買回來的乒乓球拍為什麼膠皮為什麼不一致黑的短,紅的長
你指的是膠皮本身的長度還是膠皮上顆粒的長度?
直拍的兩面膠皮有很多都不一樣長,正面會留出大約一指寬的空隙,反面則粘滿。
如果是顆粒不一樣長的話說明膠皮類型不同,正膠、生膠的顆粒較短,長膠的顆粒較長,他們分別具有不同的特性。
Ⅷ 為什麼乒乓球拍兩面膠皮不選同一款套膠
也是可以選同一款套膠的。當然比較少見。比如王楠,二面都是狂三。
選擇不同款的套膠,是利用不同套膠擊球時的性能差異,造成對手的不適應,從而控制對手,贏得比賽。
最典型的是倒板打法,倒板就是正反手顛倒, 球手在擊球過程中,會利用正反二面不同膠皮的不同性能進行倒板,從而達到製造出不同的旋轉、迷惑對手、為進攻創造機會的目的。比如,黃建疆和國家二隊的周昕彤就是倒板打法。
因此,為了比賽公平,國際乒聯規定,膠皮的顏色只能為紅色和黑色,並且規定如果球拍的一面膠皮為紅色,則另一面必須為黑色。從而使比賽雙方通過顏色,識別對手擊球時使用的套膠,然後以合適的技術回球。
Ⅸ 乒乓球拍為什麼要貼海綿和膠皮,而且二面顏色不一樣
膠皮是一種粘在乒乓球拍底板上的一種膠,現在通常所說的膠皮並不是直接粘在底板上的,而是覆蓋於海綿上面,膠皮和海綿統稱為套膠。膠短齒膠皮拍拍底板上貼一塊膠皮,顆粒向外,顆粒高度在1.5毫米之內。
正膠也叫短顆粒膠皮,特點是彈性好、速度快、擊球穩、不吃轉,適合近台快攻,尤其是左推右攻型打法,是直板快攻型選手最常用的膠皮類型之一,過去庄則棟、李富榮、江嘉良、謝賽克等一大批世界冠軍都採用正膠海綿直拍。當今世界冠軍劉國梁也是採用這種類型膠皮。如果你覺得自己手腕動作靈活,而大臂和腰腹力量不夠,那最好正面選擇以速度制勝的正膠球拍。
反膠其特點是擊球旋轉力強、擊球穩定、易控制,適合弧圈型或弧圈結合快攻型打法。由於擊球穩定,控制球好,因此也是初學者首選的類型。對於專業選手而言,又有多種不同性能的反膠海綿拍供選擇,如膠皮粘性強、配套的海綿軟而厚,因而有很好的「咬」球及「裹」球特性。反膠海綿膠皮是直、橫拍選手目前最常用的膠皮,幾乎100%的歐洲選手均採用此種膠皮,亞洲選手也有近80%選手使用。因為這種膠皮比較好地兼顧了速度與旋轉的要求。
生膠就是顆粒向上、直徑大於高度的膠皮。其特點是擊球下沉,搓球旋轉弱。由於生膠有減轉的作用,因此特別容易控制球。目前一批橫拍兩面攻選手,為求得擊球的變化,採用了正手反膠(拉弧圈)和反手生膠(快撥及擺短)的搭配方法。當今世界冠軍王濤及著名選手陳靜、耿麗娟等都採用反手生膠的打法,韓國及朝鮮女選手對這種搭配方法更是情有獨鍾。這種性能的膠皮可作為直拍反打反面貼膠的一種選擇。這種膠皮壓根兒就不怕,回過去都是不旋球,而且飄忽,讓對手使不上勁。它被人稱作「魔性膠皮」(生膠)。
長膠是一種膠粘細而長的膠皮覆蓋在一薄海綿上面的膠皮海綿,是我國在六十年代發明的。當年張燮林用這種膠皮削出變幻莫測的球,被稱為乒壇魔術師。這是因為這種膠皮球在拍面會產生反常的旋轉現象,典型的變化是:對方搓來的下旋球,己方用長膠對搓時,將以上旋飛回;對方攻來的上旋球,己方用長膠推擋後以下旋飛回;用削球回擊對方拉來的弧圈球時球會更旋,而回削一般拉球時回球則不旋。這些反常的變化常令對方失誤或回出高球,對付不熟悉長膠性能的人打這種球常可輕易取勝。
防弧膠皮是專門對付弧圈球的還有一種叫「防弧膠皮」的反膠海綿膠皮,這種膠皮拍面無粘性,表面較光滑且輕微發澀,擊出球運行牲速度較慢、弧線較短,著台後下沉飄忽,令對手難以按常規判斷,對付弧圈球尤為奏效。如前述當年蔡振華反面貼的就是這種膠皮。
Ⅹ 乒乓球拍的兩面為什麼不同分別被叫作什麼
乒乓球的兩面不同顏色是國際乒聯的規定:必須為紅色與黑色;
當初的時候國際乒聯對膠皮的顏色沒有嚴格的限制,以至於比賽的時候運動員器材使用很混亂,當時有種打法叫「倒拍」打法,國家隊總教練就是這種打法,倒拍就是兩面貼性能不同但顏色相同的膠皮,在打球過程中倒來倒去,讓對方判斷不好來球性能而失誤;
這種打法現在看來有失「公平競賽」的運動宗旨,故此,國際乒聯對器材進行了限制:
乒乓球拍兩面必須為紅、黑兩種顏色,便於運動員通過顏色判斷對方膠皮類型,從而判斷來球性質。且球拍表面附著物光澤度在規定的范圍,防止在比賽過程中影響對方視覺;總體看來國際乒聯的大多數變革及相關規則調整都是為了將乒乓比賽更加公平,更加有競爭性。(個別針對某一國家限制型的規定除外) ;
當初由於膠皮、海綿製造工藝的限制,膠皮的顏色一般為紅色、黑色、藍色等,可能是出於對運動員打球過程中視覺效果的保護(紅、黑兩色對視覺不刺激且比較明顯),故此在規定中就將膠皮(拍面)的顏色固定為「紅色」,「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