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熬葯為什麼便宜

熬葯為什麼便宜

發布時間: 2022-11-03 14:12:44

① 為什麼要用砂鍋熬中葯

湯劑是中葯最古老也最常用的一種服法。古人對煎葯的器具、火候、方法等,早就有了論述。如《醫學源流論》中就說道:「煎葯之法,最宜深講,葯之效不效,全在乎此。」用中葯治病無論是用單味葯,還是用多味葯配成的方劑,都需要進行一定的煎制,加水、酒或其他葯液做成湯劑後,才能服用,因此湯劑的煎法是很有講究的,它對葯物的療效有很大的決定作用。
煎湯葯的程序雖然簡單,但其中包含的學問可大了,那麼,怎麼樣煎才能有效的發揮葯物的作用呢?我們先從煎葯的容器說起吧。很多人都知道煎中葯要用砂鍋,而不能用銅、鋁、鐵等金屬做的鍋,這是為什麼呢?
用陶瓷砂鍋煎葯是因為它的性質穩定,不容易與葯物起化學反應,另外,它傳熱慢、受熱勻,不容易糊鍋,而且價格便宜,所以選用陶瓷製的砂鍋、瓦罐是最方便實用的。如果沒有砂鍋和瓦罐,也可以用不銹鋼、搪瓷製品或玻璃器皿代替。但是不能用銅、鋁、鐵等金屬容器,因為金屬容器的化學性質不穩定,容易發生化學發應,影響葯效甚至產生毒副作用。患者服用後有可能出現惡心、嘔吐等現象,加重病情。
水是煎中葯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通常只要是干凈的水就行,井水、自來水都可以。但加水的量就很重要,不同葯劑的加水量是不大一樣的,水少了,可能不足以煎煮出葯物中的有效成分,而如果水多了,不但耽誤時間,還會使湯液的濃度降低,同樣會影響療效,那麼一劑湯葯在煎制前加多少水才最好呢?
煎煮中葯的水量是根據葯物的性能、具體服用要求、葯物的大小以及葯味的多少來定的。首先,在煎葯前要用冷水充分浸泡20~30分鍾,使葯物完全被水滲透,便於有效成分的溶解,然後再加水煎煮。加水量通常為葯物的5~10倍。或者加到高出葯面2~3厘米左右就可以了。如果醫生有具體的要求,應遵醫囑。
煮湯葯的時候長短也會直接影響葯物的質量,那麼一劑湯葯一般要煮多長時間最好?由於葯物的質地不同,煎葯的方法、程序也各有不同,比如說有些葯要先煎後下,有些要另煎等等,這樣做起來雖然是很講究,但比較繁瑣,如果不這樣做會不會影響葯物質量和它的治療效果呢?
煎葯時間要根據葯物的性質來定。通常頭遍煎時,應在中葯煮開後再熬20分鍾左右為好,二遍煎的時間可以稍微短一些。但也要視具體葯物不同而有所差異。比如一些解表葯的煎煮時間就應該短一些,因為解表葯大部分用的是植物的莖和葉的部分,質地疏鬆,吸水量大,所以煎的時間可以短一些。芳香類的葯物象藿香、佩蘭、薄荷和一些鮮用的葯物,由於揮發性較大,質地柔軟,久煎容易喪失過多的有效成分,所以煎煮時間也要短,通常在其他葯物快要煎好時再下,聞到葯香味就可以了。而一些礦物類、貝殼類或動物類的葯物,象生石膏,磁石,還有象生牡蠣、生石決明這些葯,由於質地比較堅硬,就需要先煎20分鍾左右,再下其他的葯物同煎。另外,還有一些需要包煎的葯物,比如種子類體積較小的、粉末狀的、粘性的、容易燒焦的葯物,或帶毛刺,容易刺激嗓子或消化道的葯物等,就應該用紗布包好之後再煎煮。
湯葯的頭煎和二煎是什麼意思呢?
中葯的有效成分的溶出是治病的關鍵,所以人們都認為中葯還是煎兩遍好,頭一遍就叫「頭煎」,第二遍叫「二煎」。這樣可以使葯物之間充分作用,有效成分溶出徹底,增強療效。通常把這兩次煎出的葯湯混在一起服用,總量大約300~500毫升,對於服中葯困難的患者,可以少量多次的分服,或者是濃縮給葯。但是有些葯,象解表類的就不能濃縮給葯,而應煎多少服多少。
煎中葯的火力按大小有文火、武火之分,文火就是小火,武火就是大火、旺火,那麼什麼時候用文火,什麼時候用武火呢?
武火的火焰大,力道猛烈,可以使溫度急速的上升,使葯液很快的沸騰,但也容易燒焦;而文火的火焰較小,力道比較溫和。所以煎葯時,通常先用武火將葯液燒開,再用文火慢慢的煎。
把中葯煎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看了以上的介紹之後對您是不是有一點幫助呢。最後讓我們一起來做一下總結吧。
煎煮中葯應注意:
1.禁用銅、鐵、鋁等金屬容器,以免影響葯效。
2.加水量要適當,煎之前要浸泡,時間視具體情況而定。
3.注意特殊中葯的煎煮方法,保證療效。
4.變質或煎糊的中葯切勿再服,以免中毒。
5.一般來說,沙鍋、瓦罐,陶瓷都可以實在不行不銹鋼鍋或銅鍋也可以,但 一定不可以用鐵鍋和鋁鍋.
6.沙鍋、瓦罐,陶瓷比較好,搪瓷盆、不銹鋼鍋次之。但一定不可以用鐵鍋和鋁鍋。銅鍋最好也不要用。
7.注意服葯時間和方法,謹遵醫囑。

② 現在的中葯為什麼不用自己熬了買袋裝的安全嗎

不用自己熬中葯的原因有三點:省事,沒有器具,熬不好。而買袋狀的中葯是否安全則要因情況而議。

第三則是因為他們可能熬不好中葯,畢竟現代人不像是古代那樣,大家都習慣了西醫治療,有些需要特別調養的病才會選擇選擇吃中葯調理,而從來沒有接觸過熬葯這種事的人,一開始熬的時候可能就熬不好,而且一副中葯也很貴,萬一熬壞了那損失的是自己的錢,尤其是一些年輕人,現在很多年輕人連做飯都不會更好,何況是熬葯這種技術活兒。而如果讓醫院或者葯店的人幫忙加工,那麼人家的技術是有水準的,最起碼能確保中葯沒熬壞。

而對於買袋裝的中葯,那麼就要看你買這家葯店或醫院的產品是否質量有保證, 一般情況下袋裝的中葯應該是沒有太大問題的畢竟,裝葯的袋子都是符合國家標準的 ,但是如果你貪小便宜,可能就無法保證了 。

③ 葯房代煎葯和家裡煮的葯湯的效果相比如何

不一樣,葯房代煎的看起來要比家裡熬得稀一些,為了達到效果,最好事先跟醫師說明,稍微加大葯量。
自家煎葯,往往先浸透(特別是草葯多的話,浸個兩小時),然後熬個兩三個小時,比起葯房代煎(一般是煎40分鍾)時間長得多,葯的成分熬出來得也多,顏色明顯比葯房的要深一些。
一般建議:對於休息在家的人士,還是自家煎比較好,可以弄得比較仔細,缺點是有點費能源。
如果是上班一族,還是葯房搞吧,每天煎一次,每次搞那麼久,你熬不起。

④ 熬中葯的時候為什麼要用砂鍋而不用鐵鍋之類的

砂鍋的材質穩定不會與葯物成分發生化學反應,其傳熱均勻緩和。所以這就是為什麼砂鍋能從古代沿用至今的原因之一。

並不是任何一個鍋就可以的,鐵鍋、銅鍋的化學性質不穩定,特別容易被氧化。平時人們在做菜的時候用的鐵鍋,如果鍋裡面有水,等兩天鍋就生銹了。

鐵鍋、銅鍋在煎煮葯時能與中葯所含的化學成分發生反應,如與鞣質類的成分可生成鞣酸鐵,使葯液的顏色加深。

砂鍋的主要成分是硅酸鹽,化學性質穩定,受熱均勻,傳熱緩慢,煎葯時水分不容易蒸發,是煎葯的首選。需要注意的是,沙鍋驟然受熱或受冷會形成裂紋。因此,剛煎過葯的砂鍋不要立即用涼水清洗,可在干木片或架子上放涼後再把葯垢清洗干凈;沙鍋上的油污不能用洗潔精浸泡,以防污水滲入細孔中,可用喝剩的茶葉渣擦拭,也可用淘米水浸泡烘熱,再用刷子刷洗。

⑤ 按著中成葯里的配方名字來買各個中葯來熬葯是不是比中成葯便宜實惠

一般情況下是這樣。但同時要考慮某些中草葯的特殊製法。

⑥ 用中葯煎煮機熬葯一次收費得多少

如果不是自己煮葯,那就不要選擇中醫治療。我剛畢業那會兒在一個葯店,就是用自動煎葯機給病人煎葯,真是罪過!!
煮葯放多少水完全靠個人經驗,我剛用煎葯機時,把握不好水的用量。老師傅告訴我,多加水就是了。因為10包葯煎出來15包,你可以偷偷丟掉5包,客人都是早上買葯下午過來拿,或者是第二天來拿,丟掉的5包他不知道。如果水放少了,10包葯只煮出來8包,就沒法跟客人交代。
即便是老師傅,也不一定就能把握得很准確,就像那個老師傅,幹了3年了,每次還是要多放水。樹根、果實、礦石類的葯不怎麼吸水,放的水就少;草、樹葉類的葯吸水性很強,水就要放的多。每一付葯都是由很多味葯組成的,總之很難准確地把握加多少水。
還有,煮葯之前要先浸泡,直接煮的話很多成分會糊化,溶解不出來。葯店生意少的時候會給客人泡,如果有很多客人排隊等著煮葯,葯店會怎麼做就可想而知了。
如果不能找到可以信任的煮葯途徑,就不要考慮中醫治療。免得浪費金錢、延誤病情,最後還怪中醫不行。

⑦ 中葯掀起漲價潮,價格戰會持續多久

中葯掀起漲價潮,關於中葯很多人都不怎麼了解,因為中葯這個東西在大家的心目中一些缺點是難以規避的,比如說熬葯很費力,中葯材本身也不便宜,很少能找到非常合適的中醫的醫生,這都是問題。但是盡管如此,仍然有很多中葯類型的生產企業,是與中葯的葯材價格上漲與下跌息息相關的。

因為中葯本身就是帶有著一系列的難題的自帶問題,就比如說很多葯材,它的葯效發揮出來就必須得在一定的熬煮條件之下,比如說達到多久的熬煮時間,然後趁熱喝這個葯效才能保證。那通過現代的手段把它壓縮壓縮成葯丸,那就不好使了呀,所以這類的中葯材價格沒有受到太大的變化,主要就是一線生產企業現在廣泛應用的中成葯本身的葯材這些價格會上漲,並且短期內不太可能下跌。

⑧ 醫院代熬葯 的價錢

北京的價格 每付3元 也就是一般醫院給病人每天一副葯 他們煎成2袋
分兩次服用

⑨ 中葯熬的便宜還是現成的便宜

用葯首先選品質好的,其次是價格。中葯是熬的便宜,最好是自己熬,葯店用高壓鍋熬的效果不好,自己煎葯注意別煎糊了。現成的含量都有可能不準,又是加工,又有包裝,價格當然要高。

⑩ 為什麼現在找中醫看病中葯都特別貴了

對這個問題我自己也是深有體會。

六月初帶母親去找一個老中醫看病,第一次開了14劑葯,花了1600多塊錢,除了醫保報銷的部分,自己花了900多塊錢。之後我媽媽的醫保額度就用完了,以後再看病拿葯全是自費。

七月八月,我都帶母親去看病,每次的葯費都在800-1600之間,雖然覺得有壓力,但為了母親早日康復,還是堅持帶她去看病、拿葯。

八月最後一次拿了14劑葯後,後來因為 自己的原因不方便去醫院看病了,所以就按醫生上次的葯方繼續給母親買了10劑葯。上次在醫院拿的葯還算便宜的,14劑葯是的868,平均一劑葯是62元。

這次自己買葯,我也沒有去實體店,而是選擇了網購,在網上找到一家中葯店,然後把葯方發過去了讓店家算下價格,結果他們的報價讓我吃了一驚,一劑葯只要15元,比在醫院拿的葯便宜了三倍多,我於是又買了10劑,才花了150元,幾天之後就收到了一包包密封好的中葯。

作為一個外行,我不知道為什麼醫院的葯會比網上葯店的葯貴那麼多。但我知道的是,網上葯店的價格已經包含利潤了,由此可以判斷,中葯材的價格本身沒有多貴,可能是在運輸的過程中增加了成本,也可能是在轉手的過程中增加了成本。

我也聽說過,許多醫院都實行了葯品的集中采購,因為一次性購買的多,價格應該便宜才是,但醫院的葯價為什麼還是那麼高呢,真不知道其中的具體原因。

我記得八九十年代的時候,去醫院開幾劑中葯,花不了多少錢,一劑葯也就十幾塊錢。2009年因為我爸爸得了癌症,有一次給他取葯的時候,才發現一個月的中葯要3000多元,那次也打破了我對中葯的認識,原來中葯也可以那麼貴呀。那次沒有帶夠現金,醫院又不能刷卡,最後只好找醫生改成了半個月的葯量才拿到了葯。

後來才意識到,現在看中醫真不像以前那樣便宜了,也真的有點看不起了。

不過這次在網上發現可以抓葯之後,我又看到了一絲希望,以後如果醫保用完了,就可以在醫院少開些葯,其餘的自己在網上解決,這樣也可以省下不少錢,起碼不會因為有病又沒錢拿葯而延誤了病情。

中醫不吃飯嗎?嫌貴去找西醫。拍個ct,核磁,1000,貴也老老實實的掏,你連個屁都不敢放一個。有本事別生病,才是你的王道。

我想就這個問題說五點:1.現在中葯全線漲價,普葯漲價約24%,抗疫葯翻倍,醫院只能跟著漲;金銀花230元/公斤,最好的蒼術已到300元/公斤,茯苓45元/公斤,酸棗仁328元/公斤、野生蚤休1100/公斤還時常買不到貨。國家應該對葯材源頭實行限價管理!2.「名醫葯貴」,在大城市有些名氣的地方,一副葯四百多非常普遍,例如:北京;並且不願及時調方,讓患者用麻袋往回背葯,很是 搞笑 !3.現在中醫收到的是疑難病居多,長時間得不到及時治療,患者氣血、臟腑、經絡、氣機升降都有嚴重問題,例如:大便難:就涉及肝脾失和、脾腎陽氣不足、脾胃腸氣化失常、濕淤沉積四大問題;而腫瘤、類風濕、心衰、癌前病變都更加復雜,正所謂「亂世必用重典」,所以每劑已突破21味葯,合計起來價格就可想而知啦!4.中醫的治療理念也是不可迴避的因素。中醫提倡治病必求於本,辯證、辯病、辨體質、辯時節是一個完美的體系,設計出來的處方是高水準的和疾病吻合;開頂葯的方法中醫很少去用,所以它脫胎於民間的簡方,例:老鸛草30—50克內服外用治風濕,而臨床上是要辯證的。5.物價、人工、土地成本都在漲,中葯能不漲嗎?葯農總和種油料作物比較,種大豆、芝麻、花生等,中葯材起步價就和油料作物拉齊了;不然你就很難收全大宗葯材。總之,中葯漲價、偏貴是事實,其中客觀的、人為的因素都在裡面,管理、疏導是必要的,讓中醫葯 健康 地發展是我們每個人不可推卸的責任!

中醫是中國的傳統醫學,博大精深值得發揚光大!

但是現在有很多醫術不高的人失去了醫德,利用中醫來獲取利益。

前一段時間我胃不舒服,去找一個有中草葯的診所,想用中葯調理一下,接診的是一個大概70歲的老中醫,他給我開了5服中葯,花了300多元,他說,吃完了記得再來一趟,再繼續給你調理。

回家煎葯後喝起來有一股特別難聞的尿騷味,可能是葯箱子里進老鼠了,喝了3服,沒有一點效果,剩餘的兩服直接扔掉了,也沒有再去找他。

雖然如此,我相信這只是個例,我還是相信中醫的。

不能脫離大環境孤立的看這個現象,我們把目光轉向其它行業,什麼不漲價吧。例如,從前一元錢五個饅頭,後來四個、三個,及至現在的二個甚至一個。中醫葯行業,主要原料從前野生居多,現在幾乎全是農業種植,加之後期的釆摘、運輸、儲存、加工,最後所有費用,都得轉移到葯價上。

然後再說中醫的培養,如今讀醫學院、後期培訓,開一個中醫診所後,國家徵收的費稅。所有一切,都需要靠診費、葯費掙出來呀。

總之,它只不過是物價上漲的一個縮影而宜,今天,再回憶昨天的某種美好,只是給自己尋煩惱啦,與時俱進吧。

我說說我的看法,我是結腸炎患者,剛開始在三甲醫院住院服的是西葯,吃上效果不好,三個月後嚴重了,去市裡面的中醫院住院治療,住院期間一天的口服中醫要40多元,也就15味草葯,12天就中葯花了差不多500元,你算算一個月得多少,說實話療效很好。出院的時候我去找那個主治醫生,他給我把這個方子給我了,讓我去外面葯店抓他說外面便宜,我在外面葯店一副下來才20多一點,我抓了8副才160-170。再後來我在我縣城抓,最便宜的葯店才16不到,相差如此之大啊。到底醫生的草葯為什麼這么貴?後來我聽人說醫院貴很正常,這么多醫生養活全在葯上面,人門也想醫院的葯沒有假可靠,期實這些都是心裡作用,就像西葯進口美沙拉嗪醫院一盒250多,在網上才220多就能拿下。醫院要一大匹人要生存,葯貴也就不奇怪了。

主要是原材料成本太高了。

原來,不管是平原還是山區,漫天別野的野菜都是草葯,可現在呢?

因為土地污染,空氣污染,農業污染,別說野菜少了,就是看見了,誰敢采來用呀!而優質的野生葯材就只有大山深處有了,采葯成本就高了。

被逼之下,人們只好人工種植草葯,同樣的道理,如果不對土地、空氣、農葯和溫度、濕度進行改造,也種不出好葯材。如果改造,自然增加了不少的成本。

中葯種植的少了,以前的中葯都是上山採的,成本低,價格低。現在種植成本高,價格自然就高。

因為國外都知道中醫葯的好,所以導致很多中葯原材料,被國外從事中醫行業的人或相關行業(也有漢醫與韓醫)高價購買!

尤其是新冠疫情證明中葯更有效的情況下,導致野生葯材被高價販賣到國外,普通的種植品卻也隨著國內市場需求而逐步上漲!

所以別老在幻想讓中醫走向世界,如果中醫真走向世界了,那國內的普通老百姓估計連種植品都吃不上咯!

這個怎麼說?在正規醫院看中醫,少了兩三百,你是出不了院門的,具體收費標准不太清楚,但一副葯下來跟看西醫的價格也走不了多少,一個是鹽水,一個是湯水,一個傷身多一點,但效果也會快一點。

但是到小一點的中醫診所,收費又是另一個行情了,比正規大醫院少了不止一點點,而且這種診所,一般靠的都是口碑。

我們這里有個不錯的中醫,周邊鎮上的人大多都知道,一副葯也就三四十塊,一般看一回不到100元,效果也還行,我家小朋友有段時間咳嗽老不好,去那裡抓了兩副,症狀就減輕了好多,去了兩回就好了。

中醫熬葯費事,火的大小,水的配比,熬的時間長短,都會對葯有一定的影響,這是我的經驗之談,所以若非必要,我還是比較傾向於西醫,雖然簡單粗暴了一點,但療效快。

中醫貴,也要看你在什麼地方看?運氣差,遇道醫德不好的醫生,那真的是無上限。有的病人為了治病,苦與無奈,對於高額的費用,也不得不接受,特別是那些賣偏方的黑中醫,一副葯可以是大上好幾千,關鍵還有人去買。

熱點內容
為什麼你會大眼睛干記 發布:2025-07-03 21:15:20 瀏覽:921
為什麼拿東西消耗能量不動 發布:2025-07-03 21:13:13 瀏覽:68
為什麼拼多多比京東上便宜 發布:2025-07-03 20:37:35 瀏覽:803
為什麼淘寶某些店鋪比官網貴 發布:2025-07-03 20:37:26 瀏覽:173
小米手機充值為什麼老閃退 發布:2025-07-03 20:36:28 瀏覽:873
蘋果為什麼攝像頭開不了 發布:2025-07-03 20:22:09 瀏覽:216
raft為什麼突然海上沒東西了 發布:2025-07-03 20:15:14 瀏覽:14
為什麼回憶時眼睛往左看 發布:2025-07-03 20:15:13 瀏覽:233
為什麼淘寶網的包包那麼便宜 發布:2025-07-03 20:14:06 瀏覽:828
男生為什麼喜歡用女生照片做壁紙 發布:2025-07-03 20:11:16 瀏覽: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