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話為什麼和漢中話不一樣
『壹』 漢中市洋縣方言為什麼和漢中其他縣不一樣
你得好好了解一下歷史了.
漢中共10縣一區,除洋縣外10縣區,都系南方方言,唯洋縣北方方言主導.在唐中後期以來,每當關中大亂之時,關中的皇室及富豪便由洋縣(古儻駱道)入蜀,有部分人定居在洋縣.如今,洋縣許多大姓皆是當年由關中遷來.故洋縣受關中文化影響最深.<<漢中府志>>中有記載說,漢中"語言雜秦蜀,風氣兼南北".其中秦表現在洋縣
『貳』 屬於陝西的漢中為啥操著四川口音古代漢中屬於哪個省份
現在的漢中市陝西省的一個地級市,漢中的方言卻有點像四川話,所以漢中人經常被人笑稱是說著四川話的陝西人,那麼古代的漢中到底是屬於哪個省份,講道理其實這並不容易分,雖然漢中從源頭來說,屬於陝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因為也曾被四川管理超過一千年,這個歸屬權還真不好分。
元朝鐵蹄席捲,這個游牧民族很快便攻佔了全國,建立了政權,元朝開始創立了沿用至今的行省制,本來四川和陝西只是單單的一個省,但是考慮到這個省實在是過於龐大,就將這個行省分家了。四川歷代總是最容易產生諸侯割據勢力的省份,便有大臣提議,將四川與關中的連鎖之地漢中分給陝西,就這樣漢中重回了陝西管理,但是由於和陝西分開的時間實在是太長了,彼此認同的歸屬感不是朝夕就可形成的。
『叄』 誰會漢中話
漢中語言很很復雜的每個縣都有點不同,漢中話屬北方方言體系中的西南官話成渝片、中原官話陝南片以及中原官話、西南官話、少量關中話的融合而成的自成一派的方言。
漢中十縣一區大范圍來講,漢中話可以大體這樣分: 西南官話群:漢中東關、南關、鋪鎮、南鄭(縣城以北部及沿漢江南岸除外)、寧強大部分地區、留壩,佛坪、鎮巴、西鄉、城固南部; 中原官話群:勉縣、漢中除東關南關鋪鎮外; 類關中話(注意不是關中話):洋縣;
另外,因為城固毗鄰洋縣,其中北大部分地區受到洋縣話的影響最大,屬於其他方言與洋縣話的混合過度區。 南鄭北部漢江南岸一帶北鄰勉縣、漢中故屬於西南官話和中原官話的混合區,在語氣語調、詞彙上受西南官話的影響很大。 在漢中各地人講話中,洋縣人講話無疑是最特殊、最「另類」的,特點太明顯了,很多人咋一聽還不甚明白。而鎮巴人講話是最接近重慶。佛坪話中保留了大量的湖北湖南西南官話群詞彙。
『肆』 陝西漢中,和陝西西安口音一樣嗎
當然是不一樣了,漢中幾個縣區除了佛坪和洋縣講話有點帶西安的關中腔外,其它幾個縣區都有點帶四川話的味道。
『伍』 陝西漢中當地人為什麼說話有「四川腔」有何淵源
漢中人的飲食,文化,習俗和四川很像,和陝西大相徑庭。不過漢中話只是接近四川話而已,你來漢台區聽聽。漢中人說話沒有四川方言那麼誇張的音調,都是很低調的。另外,也不會把句尾那個字的音拖的老長。但不習慣陝西的飲食,還是四川的吃著順口。
『陸』 漢中話既和西安話又和四川話不同
漢中話還是被分在西南官話里的,元朝時把漢中從四川割到陝西的,所以漢中有些縣的方言受關中方言影響嚴重,像洋縣,漢江以南的口音很多和四川話相同,市區的話屬於官話。
『柒』 為什麼洋縣人說話和漢中有那麼大的區別
洋縣人原本古代就不是漢中本土著居民,80%都不是,是戰亂時留下來的外地人,經過與本地居民幾佰上千年的融合,形成了與漢中其他西域不同的語音風格
『捌』 為什麼洋縣人說話和漢中有那麼大的區別
有同感。洋縣和漢中只隔了一個城固。為啥方言差異那麼大啊。漢中話偏四川口音,洋縣話有有點像關中話。可能是地域和傳統文化上的差異吧
『玖』 武林外傳中佟掌櫃說的怎麼可能是陝西漢中方言
是呀,我也覺得這樣說不妥。要麼就說佟掌櫃是關中人,自然就說關中話。要麼既然說她是漢中人,就應該說漢中話。
我覺得陝西的宣傳本身就有誤,這么好一個地方,明明既有高原又有平原又有山地,為什麼總說自己是黃土高原。那關中和陝南算什麼?明明漢中有自己的方言,為什麼還要一概而論說關中話,這豈不是把自己的特點給抹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