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的百元店便宜
① 為什麼都是正品但是網上的價格就是要便宜點
現實生活中的店面:
要繳納品牌加盟費——好幾十萬呢
要養著員工——工資,三險,午餐、交通費、...
要給顧客——裝修、空調、...
要給房東——房租、衛生費、暖氣費、物業管理費....
要給稅務局——稅款..
要給工商局——年檢...
虛擬商店,這些都沒有。所以它就便宜,但是,在淘寶購物你要看商家信譽指數,也有好多東西是假的,如果真的想敗回家,一定要看準了
祝你好於啊
② 為什麼日本大創的化妝品都很便宜呢
大創是日本有名的百元店,相當於國內的兩元店,大創的東西多是東南亞國家生產,貼個大創的牌子,我記得淘寶上一家專賣大創的店是說大創雖然是日本的品牌,但是生產地是遍布亞洲其他國家的,有中國的,也有韓國的
這很正常,現在不管衣服還是化妝品很多都是這樣的,因為中國制的人工費比較便宜啊,但是質量也不會有問題的
③ 在星巴克要買大杯咖啡的作品目錄
序言 同物不同價與價同物不同
第1章 應該在小型便利店還是超市購買瓶裝茶飲料?
同物不同價的根本原因在於是「交易成本」
假如沒有交易成本,套現與價格就會相當
彼此競爭的店家選擇住宅區的什麼位置開設分店?
彼此競爭的店家的拳頭商品或者兩大政黨的政見緣何會趨同?
選擇什麼樣的商店購物?
由物流體系支撐的小型便利店的方便性
第2章 電視機或數碼相機的價格為何越來越便宜?
平板電視機的降價
漸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促使企業將目光轉投開拓海外市場
規模經濟效率在銷售環節的作用
一機多能可節約消費者交易成本
第3章 非常熱銷的電影DVD光碟為何會漸漸降價?
對消費能力層次不同的顧客採取分而「治」之的不同銷售策略
根據企業的平均成本和消費者的估價確定產品價格
對於僅具基本功能的產品,企業宜讓利給消費者
以獨有的附加功能為武器實行價格差別
第4章 手機費用為何定價隨意?
針對不同類型的消費群體,實施相的收費計劃
沒有其他選擇的消費者只能承受高價收費
被收費程序復雜性逼迫就範的消費者最終成為差別價格的犧牲品
第5章 在星巴克應消費哪款杯子的咖啡?
價格差異恆定不變,僅為100日元
咖啡經營者的成本計算
W款杯子對店家、顧客均有利
IT渠道是節約交易成本的關鍵環節
第6章 百元店如此便宜的秘密何在?
將蔬菜汁的價格分解到附加價值中
百元店商品便宜的秘密
中國的義烏市是世界日用百貨的供貨基地
有時追加成本比平均成本更重要
在百元店關注商品成本的消費者,其實並不明智
第7章 現實生活中人們之間的經濟差距為什麼難以消除?
第8章 兒童免費醫療真的有助於養育子女嗎?
最終章 對身邊話題的分析研究
後記 與他人相同的好處是什麼?與他人不同的好處又是什麼?
④ 日本百元店的中國製造
日本物價和人力資源成本高,大多數百元店都把商品訂單拋向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在日本本土生產的商品只佔40%左右),由於訂貨規模巨大,每樣商品動輒上千萬件,所以哪怕每件商品只賺1日元,這些國家的廠家也樂意接受訂單。正是充分利用了中國及東南亞地區廉價的勞動力,日本百元店才能保持價低而質優,從而獲得強大的市場競爭力。由於利潤有限,薄利多銷是特點,所以連鎖店也非常之多。
⑤ 網上那些便宜的名牌衣服是不是真的
前國內服裝市場上外貿服裝十分火爆,大家搶著買外貿服裝,小妹我在外貿服裝業混跡多年,見證了我國的外貿服裝業從衰微到迅速壯大的過程,可以說是外貿服裝行業的老油條了。小妹認為,真正好的外貿服裝,可以用「墮入凡間的天使,微服出巡的帝王」來形容,能買到一件真正的品牌外貿服裝,可以給購物狂們帶來無與倫比的成就感。但小妹發現,很多買外貿服裝的消費者,對於外貿服裝只是一知半解,道聽途說,往往良莠不分、真假不分,只要看著便宜就一窩蜂地上去買了再說,結果買到假貨,只穿了一次就丟在一旁,從此對外貿服裝不屑一顧。鑒於這種情況,小妹決定憑著多年從事外貿服裝業的經驗和眼光,為大家正本清源,說說到底外貿服裝是什麼?為什麼大家都爭著買外貿服裝?我們要怎樣去分辨真假外貿服裝,從而淘到真正的好寶貝?小妹將在本文中將給您一一解答以上問題。
一、什麼是外貿服裝
首先我們來了解什麼是外貿服裝,所謂外貿服裝簡單來說就是國外的服裝品牌公司向國內服裝工廠下訂單所生產出來的用於出口的服裝。中國因為其人工成本的廉價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外貿服裝服裝貼牌加工基地。許多外國的知名品牌都在我國下單,所以也成就了我國繁榮的外貿服裝業。那麼這里有人就要問了,既然是用於出口的服裝,怎麼會在國內出售呢?我們來看看出現在我國市場上的外貿服裝的幾種類型。
第一種是原單貨,也叫做尾單或者余單,就是工廠生產出貨後多出來的那些衣服。那麼這些原單貨是哪裡來的呢?我們知道,一件服裝最關鍵的是版型和面料,版型和面料決定了一件衣服的好壞,因此版型和面料都是由國外品牌服裝公司直接提供給工廠生產,而為了保證服裝的品質,提供的面料和輔料一般會超過訂單。比如一萬件服裝的訂單,這些面料和輔料能生產出一萬一千件衣服,國外品牌服裝公司把那些紐扣釘歪或者線頭多的衣服挑出來,代工廠家自己也會留一些,這樣在訂單交貨後就會有一些剩餘,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尾單。這種尾單或許會有一些線頭或者紐扣有些歪等等一些小瑕疵,但是,這都不影響穿著,原版的面料和版形,決定了它優秀的品質。另外還有一種原單,又叫做爆單貨,這種貨一般是由於船期延誤或者國家限制出口或者顏色與國外品牌公司要求不符等等許多原因,國外品牌公司拒絕收貨,無法出口就只好轉內銷了,這種爆單貨沒有任何瑕疵且吊牌包裝齊全,堪稱外貿服裝極品中的極品。遇上絕對要掃上幾件,絕不能手下留情。
第二種是跟單貨,跟單貨是由於品牌外貿商提供的輔料用完了,但面料還有貨,就由工廠自己采購一批國內輔料做出原來的款式。跟單貨雖然做工馬虎點,細節差點,但畢竟與正品有一樣的版型和面料,最關鍵的兩點具備了,自然不會差到哪裡去,穿上身的感覺也是很好的。
第三種是追單貨,外商提供的面料和輔料用完了,但衣服賣得很好,外商急著要貨而面料又沒那麼快送到,怎麼辦呢?好在版型還在手上,就由工廠在國內采購一批類似的面料頂住,這樣的貨雖然面料不是外商提供,但由於品牌因素,外商都是要求盡量采購類似的面料,因此比原裝面料也差不到哪裡去,再加上版型在那裡擺著,因此這種貨跟原裝正品也差不到哪裡去,也是非常棒的。
以上三種可以統稱為外貿服裝原廠三兄弟,因為他們都是國外品牌經銷商訂的貨,質量和版型都很好,我們要買的也就是以上三種貨。現在來說說第四種,第四種叫做仿單貨,或者乾脆叫做假貨、冒牌貨,這種貨是質量最差的一種,也是目前市場上最泛濫的一種。眼看著原廠三兄弟風生水起,做得火熱,小工廠看得眼熱,也伸只腳進來摻和一把。他們也不管什麼版型面料,只要是個牌子他都能仿,很多「仿單」大戶只要瞄一眼雜志廣告上的成衣照片,就能仿出來,這種貨只求形狀相似,其他是不管的,還有很多憑空就造出一件,貼個名牌的標,也叫外貿服裝,這些衣服只有一個特點,就是價格夠便宜,質量夠差勁。為了考察我國目前仿單已經泛濫到了何種地步,小妹前幾天專門去深圳最有名的華強北嘉華外貿服裝市場逛了一圈,看到的現象實在是令小妹咂舌,在這個號稱深圳市最大的外貿服裝市場里,竟然有95%以上的店鋪賣的都是仿單,真正做外貿正品原單的寥寥無幾,有若大海撈針,由此可見仿品已經泛濫到了何種地步。
二、為什麼外貿服裝如此火爆
為什麼外貿服裝會如此火爆,大家都爭著去買呢?其實靠的就是四個字「物美價廉」!!!
為什麼「物美」,我們說一件好的服裝,最根本的兩點就是版型和面料,外貿服裝是國外服裝品牌在國內下單定做的服裝,一般能夠跨國下訂單的品牌,都是比較有實力的,多為國外的比較熱門品牌,或許他們在國內沒什麼名氣,但在國外卻是聲名遠揚,同時還有很多國際大牌子也在國內下單生產,如耐克、阿迪達斯、背靠背等等都有在國內下單生產。這些品牌公司的面料一般都是專供的,質量十分棒,而且版型也有其獨到之處,這也是品牌之所以為品牌的核心價值所在,面料和版型都一級棒的服裝,其質量自然也是一級棒的,這就是是「物美」了。那為什麼「價廉」呢,實際上,一件品牌服裝,它價格的百分之九十是來自於它本身的品牌價值,成本可以說是十分低廉,而制衣工廠已經在訂單中賺取了足夠的利潤,而且面料版型都是國外品牌公司提供,他出的只是人工,在這種情況下,多出來的尾貨實際上相當於無本生意,同時這些尾貨很多都因為沒有包裝吊牌或者有一些小瑕疵,因此制衣工廠會以極其低廉的價格批發出去,而不論其品牌,從而最終以很低的價格到了我們手裡,雖然價低,但面料做工絕不含糊,都是與原版品牌服裝一模一樣的,只是剔除掉了百分之九十的品牌因素,從而「價廉」。這就是外貿服裝為什麼物美價廉的由來。
那她與專賣店賣的品牌服裝有什麼區別呢?首先看相同之處:(1)品牌相同,都是同一個品牌公司出品,都是正品;(2)面料相同,都是品牌公司提供的面料,所以其面料是一模一樣的;(3)版型相同,同上,版型也是品牌公司提供的,與專賣店款也是一樣的。我們再來看有什麼不同之處:(1)價格不同,其價格往往只是專賣店價格的二到三折,有時甚至低至一折以下;(2)做工有稍微不同,外貿服裝的做工更專賣店還是有細微區別的,比如有些線頭或者扣子訂歪了等小瑕疵,畢竟最好的都送專賣店了J;(3)包裝吊牌的區別,很多品牌外貿服裝為了避免沖擊到專賣店渠道,包裝吊牌都被廠家去掉了。以上就是外貿服裝與專賣店服裝的一些區別,可以說除了一些不影響穿著的不同外,其它都是與專賣店賣的一模一樣的,而更重要的是價格極其之低廉。而且並不是所有品牌外貿服裝都有瑕疵,如果是爆單貨那所有東西都是與專賣店一模一樣的,所以說爆單是外貿服裝中的極品。
如此物美價廉的東西當然受到大家的喜歡,因此外貿服裝市場也火爆起來了。但是隨著外貿服裝的興起,假貨仿品也紛紛打著外貿服裝的牌子出來興風作浪,導致了今天外貿服裝市場里的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小妹我長期在外貿服裝行業廝混,對於其中的種種內情和做法知之甚深,這就引出了第三個問題,如何分辨真假外貿服裝?
三、如何分辨真假外貿服裝
早幾年,外貿服裝剛剛興起時,真貨還是比較多的,那時候可以說是外貿服裝的黃金時代,真是遍地黃金啊,現在,隨著外貿服裝越來越火爆,無數的假貨蜂擁而出,外貿服裝進入了破銅爛鐵時代,小妹不忍看到那麼多的朋友買到假貨卻以為是買到了真正的外貿原單沾沾自喜,而奸商們卻在一旁竊笑,特在此奉獻出自己從事外貿服裝行業多年所取得的一些分辨真假外貿服裝的經驗,希望朋友們能從中學習到一些有用的東西,那就是小妹莫大的滿足了。下面講課正式開始,請同學們注意:
1、品牌
有的看官要說了,你不是要講如何分辨真假嗎?怎麼跑了個品牌出來了,這跟真假有什麼關系,呵呵,且等小妹慢慢道來。為什麼要把品牌作為第一個關鍵列出來呢,因為在國外有很多二三線的牌子在其本國很有名,就好像我們的李寧、安踏、七匹狼,在國內賣得火爆,但在國外人家根本不知道是什麼品牌。同理也是這樣,很多在國外賣的很火爆的牌子,因為沒有在國內做推廣,大家根本不知道,但是其版型和面料都是很好的。像這些在國內不是很有名的牌子,那些假冒工廠根本不屑一顧,因為市場決定一切,這些牌子沒人知道,造假劃不來也賣不出去,還不如做多幾件耐克和阿迪呢。而正所謂槍打出頭鳥,那些在國內賣得火爆的牌子,如耐克、阿迪達斯、背靠背之類的,據小妹統計,目前95%以上的仿單都是那些在國內賣得火爆的牌子,而像那些在國內不知名的外國品牌,仿冒的就很少,這也就決定了我們可以從一些國內不出名的品牌中挑到好貨,如CANTERBURY這個紐西蘭的服裝品牌,它的標志是三個紐西蘭國鳥嘰維鳥組合成的LOGO,屬於橄欖球世界的頂級品牌,在南半球和英語國家,老外們趨之若騖,在亞洲的日本香港都人氣非凡,在專賣店價錢賣的也很貴,一件都要六七百元,但由於在國內沒什麼知名度,因此也不會去做他的仿單,這樣的貨假的可能性就極小,而且它的做工和面料確實很棒,可以說是難得的好貨。當然,也並不是說所有的大牌子都是假貨,如果是練到小妹這種境界,還是能大浪淘沙找出真金的,嘻嘻。
2、面料
真正定奪一件外貿服裝品質的關鍵,說到底還要看面料。就說去年滿街都是的那件BCBG黑色皺褶吊帶衫吧。專賣店掛著的那件3150元的,衣料輕薄軟透,掂在手上,彷彿握住一片雲彩。外貿市場里款式相同、也用真絲做成的那件,開價只要135元,乍一摸也算柔軟趁手,但和真貨一比,就有點喬其紗的味道了。好面料,就是要柔軟舒適,卻不失筋骨。比如,支數高的純棉質地厚,多洗幾次也不容易變形;好的大衣面料,隱約有一層光澤,揉搓幾次不會起球;羽絨衣要觸手柔軟,摸不到羽毛梗,還有防鑽絨的隔層;又如,運動服裝中的各種吸汗技術,好像阿迪達斯的ClimaLite技術,貼近皮膚表面的輕巧、透氣面料,能夠將熱量和汗水帶離身體,讓您即便在最熱的條件下也能保持涼爽和乾燥。還提供UV 防曬功能,過濾掉陽光中的有害成分。這樣的面料科技含量高,仿品是做不出來的,正品面料總是很柔軟堅韌,質地很細致。但這種感覺其實是很難形容的,有機會感覺一下就知道了。還有一些運動服是防水面料,水淋上去,全部都變成小水珠滾走,一點痕跡都沒有在衣服上留下,這就是面料的強大之處了,也是品牌之所以為品牌的原因,像這樣高科技的面料是絕對無法仿冒的。
3、品牌LOGO刺綉
品牌外貿服裝LOGO的刺綉是最顯功夫的,也是很多仿冒小廠粗糙的手工無法做到的,一般真品的品牌LOGO刺綉都相當精緻、飽滿,無雜亂感,如耐克的那一勾,看起來好像很簡單,但是實際上這個LOGO的刺綉不是那麼容易的,需要嚴格控制針數和比例,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仿的貨大多數刺綉出來的LOGO會讓人感覺不對勁,覺得那一勾勾得很不爽。而真正原單貨的刺綉會非常的舒暢,有如行雲流水一般,一氣呵成。又好像KAPPA的LOGO,兩個背靠背的男女,這是比較復雜的。裡面有許多的細節,首先看女的胸部是否突出,還要看女的臀部比男的要大些,而且形狀是不同的,還有女的高度比男的高度要低些,而且這個標整體是一種顏色綉上去的或印下去的,紋路清晰,整齊,精細。
一般假的,女的胸部不太突出,很多細節也做不出來。總之仿的刺綉給人感覺就是一種別扭的感覺,看得多了大家都會有這種感覺。
4、輔料
什麼是輔料,就是紐扣、拉鏈等配件,從這些細節方面來確認外貿服裝的真假。好像紐扣,在上面刻上品牌標志,這種成本是比較大的,開一個模都要幾萬元,所以一般仿冒者是不會去花這些錢的,所以看一個品牌的紐扣可以分辨真假。還有拉鏈,大家看看拉鏈的的做工,精細程度,也能看出一些情況來,像NIKE、ADIDAS等大品牌用的都是YKK的拉鏈。YKK的拉鏈價格高昂,一般假貨是不會用的。但是大品牌因為恐懼「盜版」,會嚴格控制原材料進出。下單後,他們按照生產數量向廠家提供衣服的面料以及鈕扣、拉鏈等輔料。考慮到生產報廢率,廠家一定能得到比預計多一點的面料,但配套的輔料就沒那麼多了。做完訂單後,制衣廠通常面料有剩,扣子用光。這時,就有廠家「廢物利用」,用多餘的那批面料,再隨便找點扣子做一批衣服。這批衣服盡管細節粗糙,但主料挺括,也是外貿貨中不可多得的「極品」。因此有時候,大品牌的衣服扣子「貨不對版」,也是「好貨」標志之一,所以也不能絕對化,還是要結合多方面來分辨真假。
5、小細節、小配件
很多真品外貿服裝,往往可以一些小細節、小配件來進行分辨。如彩條衫、大花面料的裙子,最考驗外貿制衣廠的做工。手工精緻的衣服,彩條走向、花樣排布,事先都會有安排。衣服肩膀、袖口、腰身介面處,左右兩邊相同顏色的條子正好對牢,走向相同;花朵的每一片花瓣都嵌得「天衣無縫」,拼出一朵完整的花。這樣的做法,不僅要事先設計周全,而且極浪費面料。有些高級成衣面料,1米之內都不會有重復的花樣,拼出一朵花,要浪費多少料子就可想而知了。還有很多真品服裝有著令你意想不到,假貨也絕不會有的小配件。小妹看過的一件出口的賣場版KAPPA上面縫著一個超市用的仿盜條我們國內超市一般都是放個大釘子,只有國外超市才會在服裝中裝這么一根,仿品是決不會裝這東西的。又如小妹看過的一條quicksilver(國外專業沖浪品牌)沖浪沙灘褲,袋子里都裝著一個鋸齒狀塑料牌,這是什麼呢?原來是所有專業沙灘褲都有的一個小玩意,是在遇到危險時應急用的。假貨的話我看連是什麼都不知道,更不要說仿冒了。
6、標簽
真品的標簽包括主標,洗表和其他的標。有著很多的講究,很多防偽措施也主要應用在標簽上,如ADIDAS和NIKE的一樣,大部分功能面料的衣服都是採用膠印的主標,仔細觀察主標的平整度和清晰度即可。如果是指定地區的版本,只會在上面標出指定地區的尺寸。如果是多國版本,則會標八國尺寸。又如ADIDAS的國旗標,只要看八國國旗的印刷質量就能分辨出真假。正品色彩很鮮艷,假的或者顏色很暗淡、條紋模糊,或者沒有八國國旗。又如標上adidas 中的 i 字母上的點與其上部的三條杠標志是否連在一起,真的是連在一起的,而假的是全部分離的!
還有些品牌是有防偽標的,直接看防偽標就可以確定真假,如銳步和FILA在標簽上都有金屬防偽條也是假貨不可能仿製的。
7、瑕疵
有人淘外貿衣服,最喜歡一把撈起衣服,仔細檢查衣服線腳;又或者把針織衫對著日光燈左照右照,尋覓抽絲和漏針的痕跡。一旦挑到「毛病」,就說老闆用「次貨」糊弄她們。其實不然。有些漏洞百出的「次貨」,偏偏可能是專賣店裡那件衣衫的「孿生兄弟」。一般來說,在國內加工的針織衫成品運到國外後,先要被老外驗貨。檢驗員挑出有問題的衣服,在瑕疵旁貼一個小紅箭頭,打包「遣送回國」。這樣的外貿退貨,雖然有時有色差、漏針和抽絲,但用的卻是最優質的面料、配料,做工頂級,一穿上身,就能體會到「貨真價實」4個字。要是碰上的不過是脫線、掉鈕扣這類小問題,那真的是「額骨頭碰到天花板」啦!
8、剪標
有些外貿服裝會被剪去領標才出售,剪標服飾一般都是品牌服飾的過季產品拿來處理而產生的,其服飾的面料、手工、質地和真正的品牌服飾沒有任何區別,只是因為款式是上了季度或再上個季度的,而拿出來清倉處理的。但目前小妹發現存在這樣一種情況,有些服裝店老闆,在衣服標牌上不痛不癢打個小洞、剪個小角的,就說是「剪標貨」,其實這都是哄外行人的「噱頭」。剪了一個角的「剪標貨」,實際上就是假貨。一般廠家為了保證當季產品的銷售價格不受到影響,都會把商標完全去除後才拿出來處理,所以真正被迫銷毀的「剪標貨」,一剪刀下去決不會留情。要麼是剪個月牙形,把商標上的字全摳掉;要麼就是把商標「連根拔」,只剩下兩道商標縫線依稀可見。反正不能讓你認出來。當然並不是所有外貿服裝都要剪標,很多品牌國內與國外分屬不同的公司,如KAPPA品牌在國內和國外是分屬不同的公司的。國外公司並不需要考慮你國內的銷售,自然不會去剪標。
四、如何買到貨真價實的外貿服裝
上述只是分辨真假外貿服裝的一些方法,有時候並不是只靠一個方面就可以分辨的,還需要綜合多個方面來分析判斷。希望能夠幫助不知如何分辨真假的朋友們能正確識別真正的正品外貿時裝,買到物美價廉的好貨。但正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小小的外貿服裝也蘊含著很多的東西,也有很多跟單的東西並不是很容易分辨出來的,而現在的淘寶上,所謂的外貿服裝泛濫成災,但真正地正品外貿服裝卻寥寥無幾,小妹從事外貿行業多年,決定憑著自己的經驗為大家挑選出真正物美價廉的外貿品牌服裝,遂在淘寶開一小店,命名為「白龍魚服」!!!「白龍魚服」,意思是白龍化為魚在淵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隱藏身分,改裝出行。出自漢•劉向《說苑•正諫》:「昔日龍下清冷之淵,化為魚,漁者豫且射中其目。」正符合外貿服裝如墮落天使,微服王者一樣高貴的品質,而取這個店名的寓意就是為了在魚龍混雜的外貿服裝市場,開辟出一片清流,從眾多的雜魚中挑選出真正高貴的白龍,幫助大家免受假冒偽劣服裝的困擾,是為「白龍魚服」。小妹注重細節,店裡的服裝均以大量細節圖進行展示,大家也可以結合上述方法進行分辨,自然知道真假了。
⑥ 在星巴克要買大杯咖啡的新版
作者:吉本佳生(作者), 朱悅瑋(譯者)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9月12日)
平裝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508629452
條形碼: 9787508629452 《在星巴克要買大杯咖啡》主要內容:去星巴克,你會點大杯咖啡還是小杯咖啡?去電影院,你會買大桶爆米花還是買小桶爆米花?買瓶裝茶飲料,你會去離家遠的超市還是去離家近的便利店?
這些問題在你看來或許太過雞毛蒜皮,但作者通過「斤斤計較」的日常生活案例分析,告訴我們:除了會賺錢,聰明消費方為應對通貨膨脹的第一絕招。
讀完本書,你就會明白:為什麼買大杯星巴克咖啡比較劃算,讓買賣雙方雙贏的定價策略是什麼?為什麼便宜不一定省錢,手機資費計劃中暗藏著哪些玄機?為什麼百元店的東西那麼便宜,它低價經營的秘訣是什麼?為什麼電視機和數碼相機的價格一降再降,規模成本效應和范圍經濟效應會在哪些行業發揮作用?為什麼同一商品售價不同,而競爭對手的主打產品相似度卻很高?為什麼資產差距比收入差距問題更嚴重,找工作你的比較優勢在哪裡?等等。
《在星巴克要買大杯咖啡》書從頭至尾都貫穿著一個核心概念:交易成本。在價格構成中,佔比最高的往往不是商品或服務本身的價值,而是無所不在的交易成本。從物流、人力成本到租金,從消費者的時間成本、信息成本到交通成本,都屬於交易成本。因此,省錢要從學會計算交易成本開始,唯有這樣,才能成為聰明購物的消費者。 作者:(日本)吉本佳生 譯者:朱悅瑋(中)
吉本佳生:為你著想,替你省錢的「平民經濟學家」。1963年生,日本名古屋市立大學經濟學系畢業,曾在日本住友銀行工作。曾教授生活經濟學、國際金融、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金融學等多門學科。因金融學方面的研究聞名日本。後因本書出版成為享譽日本的「平民經濟學家」。
在寫作本書時,他曾經前往世界各地調查星巴克、麥當勞等全球餐飲業連鎖店,追蹤其中的價格秘密。他也因揭露價格背後的秘密而被稱為「企業防不勝防的敵人,消費者夢寐以求的導師」。 引 言 新通貨膨脹時代的省錢經濟學
第一章 應該在超市還是便利店購買瓶裝茶飲料?
——套利與交易成本對價格差值的影響
商品一樣卻售價不同是因為存在「交易成本」
如果交易成本不存在,套利會使同種商品的價格相同
同類店鋪應該開在住宅區的什麼位置?
競爭對手的主打商品為何會如此相似?
在哪類店鋪購買日用品最劃算?
物流系統助力便利店的生存發展
第二章 電視機和數碼相機為什麼越來越便宜?
——規模經濟效應助推家電產品價格下降
平板電視機的價格一降再降
激烈的國內市場競爭與海外市場佔有率的提升
規模經濟效應在銷售環節中的作用
一機多用大大節約了消費者的交易成本
第三章 賣座電影的DVD光碟售價為何因人而異?
——消費能力的差別與價格歧視策略
肯出高價的顧客就高價賣給他,只買便宜貨的就便宜賣給他
根據平均成本和消費者願意支付的價格給商品定價
基本款汽車比高級配置款汽車的利潤率低得多
設計獨有的附加功能以實行差別定價策略
第四章 為什麼手機的計費方式格外復雜?
——通信公司利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區分手機用戶
針對不同類型的手機用戶推出不同的資費計劃
沒有其他選擇的手機用戶只能承受高額話費
害怕麻煩的手機用戶會成為差別定價的犧牲品
第五章 去星巴克應該買多大杯號的咖啡?
——節約交易成本對商家和消費者都有好處
不管什麼咖啡,小杯與大杯的價格差都一樣
咖啡店經營成本的分項計算
買大杯咖啡是雙贏的選擇
通過互聯網節約交易成本
第六章 百元店價格低廉的奧秘是什麼?
——你不能不知道的十大低價策略
將蔬菜汁的價格分解成附加價值
百元店商品便宜的秘訣
中國義烏是全世界日用百貨的生產基地
有時附加成本比平均成本更重要
在百元店對成本斤斤計較的消費者是不理性的
第七章 為什麼現實中的貧富差距難以消除?
——資產差距遠比收入差距嚴重
資產差距問題從根本上很難解決
找准自己的比較優勢,才會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時刻監督員工工作是很難做到的
外貌和資格證書不是獲取高薪的充分必要條件
第八章 政府為兒童提供免費醫療真的有助於減輕父母的負擔嗎?
——過度依賴政府的補貼,難免造成公共資源的浪費
徹底忘記沉沒成本的存在,及時止損
效果適得其反的兒童免費醫療政策
第九章 日常生活中的價格與經濟學
——學會從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商品的價格
石油資源稀缺的日本,為什麼石油產品出口卻增加了?
想吃烤肉,你會選擇去西餐廳還是去烤肉店?
組裝好的傢具與回家自己組裝的傢具,買哪種更實惠?
真正了解顧客需求的商家更受歡迎
復雜的手機資費計劃
禁止進口廉價的音樂CD,對著作權人有利還是不利?
後記 聰明消費,享受美好生活
⑦ 為什麼街頭賣的烤鴨這么便宜,才18元一隻
近年,南京出現了一些路邊烤鴨店。這種小店多數沒有什麼裝潢,有的甚至沒有門頭,支起一個烤爐就可以現烤現賣,顧客可以清楚看見爐子里旋轉的烤鴨。這些烤鴨店"9元半隻,18元一隻"的標語,也讓人覺得非常劃算。揚子晚報記者在南京迎賓菜場的一家烤鴨店看到,這里生意頗為火爆,門前站了不少顧客。店主表示,"我們價格是18元一隻,8.5元半隻不帶頭頸。這些鴨子跟菜場上賣的生鮮鴨不同,相對要瘦一些,而且能烤得很入味,不需要蘸醬料就能吃,也沒有南京烤鴨的那種湯汁。"店主還透露,鴨子的品種是一種小麻鴨,價格便宜是因為有統一供貨商。在龍江小區附近的宜家烤鴨店,店員告訴記者:"鴨子都是從總部直接拿的,門店並不做,所以貨源地我們也不清楚。"
近來市場上銷售的活鴨或冷鮮鴨,價格都在20元/斤左右。以一隻鴨子兩斤多來計算,生鮮鴨比街邊烤鴨每斤價格貴了1倍還多。
1.原材料便宜;為什麼這么說,這里所用的鴨子並不是市場上直接出售的鴨子。很多去過菜市場的都知道市場上賣的一般是活鴨,分為兩類。一類是人們俗稱的「菜鴨」,一斤售價10餘元,每隻凈重三四斤,整隻鴨子的售價大概在50元左右;第二類是人們俗稱的「番鴨」,每斤售價在二三十元區間,一隻三四斤重的鴨子零售價可能近百元;而烤鴨店所用的鴨子則是冷凍白條鴨,價格極其便宜,一般整箱銷售,單只售價在10元左右。很多人可能會問了,為什麼同是鴨子,為什麼價格差距這么大,是不是死鴨或者病鴨?白條鴨的生長周期往往在一個月左右,而其他種類的有的則需要一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所以白條鴨的成本極低,但是也是有安全保障的,一般都是要經過食品檢疫局的檢驗合格才能出售,一般不用擔心安全問題,但是並不建議長期食用,偶爾食用是可以的。
2.店面,人工成本也低;往往出售這種烤鴨的店面都在小巷子里,更有的沒有店面,只有一個烤爐,所以房租的成本很低,有的幾乎沒有,通常烤鴨洗干凈後直接放進烤爐里烤制,過程中,除了偶爾刷點油,幾乎不需要人參與,人工成本也很低。
一;培育的速生肉鴨品種,飼料轉化率高,養殖成本低廉。以櫻桃谷肉鴨為例;飼料轉化率可以達到2.2;1,而普通鴨子大概在3;1.。35日齡體重可以達到2,5公斤。普通鴨子三個月差不多。二;這些肉鴨一般為公司加農戶的方式,農戶出人工和養殖場土地,鴨雛、疫苗、飼料、葯物都有公司負責,同時負責技術指導,最後公司收購成品鴨。這樣可以充分利用農村閑散勞力和土地,進一步降低成本。三;規模養殖產生規模效益,因為養殖量大,生長周期短,每隻鴨子賺兩元錢養殖戶就滿意了。四;規模養殖能夠充分利用資源,單鴨絨一項,完全可以抵消整個養殖過程中人工和場地的費用,因為公司加農戶的模式,公司每隻鴨子實際付給農戶的勞動力和場地成本不足兩塊錢。此外鴨胗、鴨心、鴨肝等內臟等副產品在規模化養殖中也是一筆不小的收入。五;銷售環節成本也很低,大多賣十幾元一隻的都是路邊或門店外擺一個烤爐,店面佔用的很少,另外在烘烤過程中會產生另一種副產品鴨油,仔細觀察一下你就會看到,烤爐的底部有一個承油盤,接滴下來的鴨油。
一隻白條鴨價格成本我沒有細算過,不過通過前邊的分析,大家也有了個基本概念,這些速生肉鴨的養殖成本和綜合利用率,與散養一年或兩三年的鴨子根本不是一個量級,沒有可比性。十幾元一隻一點都不奇怪。有人喜歡又便宜又香的烤鴨,有人則不惜高價購買100多元的土雞鴨,市場上多層次的需求決定了經營業態的多樣化。「冰凍鴨生長周期短,肉質自然不及飼養時間較長的鴨子。」業內人士稱,客觀條件下,這類冰凍鴨便只能採用腌制或者烤制,用香料及醬料來提升食用口感,其實在歐美等發達國家,食用此類肉製品的大有人在。
什麼是「速成鴨」?「速成鴨」吃的飼料里大多摻有激素,且鴨子每三天就要打一次激素針,這樣養成的鴨子怕自然光、怕水。而速成的鴨子,從出生到被賣掉的一個月里,從來沒有下過水,挪過窩,40天就能長到2―3斤,長大後就長成了街頭巷尾的烤鴨原料!不過,也有國內學者指出,給速成鴨打激素的說法是「以訛傳訛」。目前中國每年的肉鴨出欄量已經超過40億只,按照每三天打一支激素針的演算法,每年要消耗幾百億支針,再加上打針的人工費用,這個成本可能遠遠高於鴨子本身。所以,「速成鴨」這個原因還不可取!
一家新烤鴨店的出現,必然會引來一股銷售潮流。對於美食,人們總是會抱著嘗嘗鮮的態度。當一家新店出現時,人們會從街坊鄰居那裡打聽味道怎麼樣,好不好吃?一旦人們說好吃就會去購買,藉此機會嘗嘗鮮。因此很多商家利用了人們的從眾消費心理,把價格調低。有一句話不是說的薄利多銷嘛,刺激消費!讓人們心裡覺得買一隻烤鴨18元很便宜,自己又不用動手,只需要等待烤鴨的出爐,包裝好,付錢就可以了。實際上並不便宜,與菜市場的鴨子相比較起來。
以下為網友自述:烤鴨一隻賣18元一隻為為什麼這么便宜?道理很簡單,因為拿貨便宜成本低,所以便宜。一隻二斤三兩的白條鴨成本是10:05元,加上佐料,水電費房租也就是3元左右,賣十八元一隻也有五元利潤。平均一天賣40個鴨也有2oo元純收入,像我們兩口子駐在禹州市一天花30元自已做飯吃足夠了。十多年前我來屬卅賣烤鴨,跑了漯河市平頂山、唐河、盧山南陽、新鄉、山西平陸縣丶運城市等二十多個縣市,才落戶禹州市。
那時禹州市只有汽車站有兩個烤鴨店,農貿市場就沒有賣北京烤鴨的,只有賣鹵鴨的。我的烤鴨店一開張剛開始也不行,因為人們對烤鴨還不太了解,好吃不好吃不知道?經過三個月的知道和試吃期,才慢慢打開銷路,一天最多賣過32o只,一天就賺一千五六百元,十來年只有過一次,主要客戶是酒店,農村飯店帶客使用。現在我的烤鴨店是禹卅最老的烤野店。現在烤鴨不行了,人們都吃夠了,嘗鮮期過去了,也只有飯店帶客使用了,平均一天能賣二十個就不錯了。
有人說烤鴨用的都是病鴨,這純粹是謠言。自從我賣烤鴨十多年,我三四天就得吃一隻烤鴨,大肉雞肉都不想吃了,幾天不吃想的慌,喉嚨庠控制不住就是想吃。不過我生產的烤鴨也就好吃,風味獨特,群眾都喜歡,把我的烤鴨都當作禮物了,走親訪友就賣我的烤鴨去許昌市。現在周圍的群眾十多年都在繼續吃。我自己一年也得一百多隻烤鴨吃,如果象傳說的群樣,病鴨我自己能吃嗎?千萬不要相信謠言。我身體好跟吃烤鴨有關系。我六十四歲像五十多歲的人,我感覺身體渾身有勁,給四十歲的感覺沒有區別。希望大家以後大膽的吃烤鴨,確實有保健作用,有益於健康,不要虧待自己。謝謝大家!
⑧ 日本人的實際生活水平為什麼不怎麼樣
1.收入與購買力日本人固定月工資一般可以簡單的計算,大約多少歲每月就可以掙多少萬日元,例如30歲拿30萬日元,50歲拿50萬日元,再加上夏季和年終的兩次共2-5個月的獎金。所以30歲年收一般是450萬日元,40歲年收600萬日元,以上是稅後收入,低於這個數的是混的不好,高於這個數的是事業有成。稅收及保險等等一般佔10-20%,都在工資里扣過了由公司或銀行直接繳納給相關部門。這個夏季獎和年終獎很重要,臨時工沒有,只有正式職工有,在一個公司乾的越長越高,買房買車等基本都靠它。臨時工工資一般是700-1000日元/小時,一天工作八小時每月26天工作166400日元/月。
日元/人民幣匯率變動較大,但一般可按1萬日元為700人民幣計算。還有個最粗略的計算方法就是100 美元=1000元=10000日元。日本現在到處都有百元店,日常用品成千上萬種什麼都是100日元,也就是人民幣7塊,在中國要賣10多元的東西如捲尺,工具等等在那裡也是100日元。超級市場里的蔬菜水果等也都是一個或一把100日元。10個雞蛋10日元10斤大米一千日元的特例除外,100日元的購買力和1-7元人民幣的購買力基本相等,也就是說在中國1-7元可以買到的東西在日本都可以用100日元買到。
月購買力即中國月工資/物價=1500元/7元=214件,日本30歲工人的月工資/物價=300000日元/100日元=3000件,日購買力中國214件/30天=7件/天,日本3000件/30天=100件/天。反過來理解物價/工資比就是中國物價一天工資能買7件,日本一天工資可以買100件。
除了新鮮蔬菜外購物都是全家開車去,水果,啤酒,零食等等都是各樣一箱,到百元店也是一大筐才幾千日元。東西太便宜了我們搬一次家就得給出扔掉幾箱東西。從前輩留學生或日本友人那裡我們經常得到物資捐助,畢業工作後我們經常給出東西,包括彩電冰箱空調電子琴汽車計算機等等。其他國家也基本這樣,剛去是別人給你東西,幾年後你給別人東西。我愛好旅遊,去過許多國家,不論是東南亞印度還是歐美澳,客觀的比較物價/工資,中國的物價/工資比是世界最貴的。你只需算一個月工資能買多少東西就足夠了。大家的工資漲上10倍,物價降一半的生活就是先進國家目前的生活。
2.教育我孩子在日本出生長大,我在那裡博士畢業,所以對小孩出生到博士畢業的整個過程的所有花費有切身經歷。
懷上小孩go-vern-ment就開始發給營養費,每天給你家送牛奶。出生時直接到市go-vern-ment領取30萬日元交醫院費再買所有嬰兒用品後還剩幾萬。幼兒園1個月就可以送去,go-vern-ment的公辦幼兒園費用大約是1-3萬日元/月,私立幼兒園費用大約是公辦的2倍以上。幼兒園是社會福利的一部分,收入少的可以申請少交或不交。
小學到初中學費為零,花費就是每天中午的午餐費約3000日元/月,一年給學校的所有交費就是3萬日元左右,相當於3天工資。一次從一個城市搬家到另一個城市,因為教科書不一樣,那個學年的所有課本又領了一套。高中開始不是義務教育,學費大概是10多萬日元,一年花費20萬打住了就是不到1個月工資。
私立大學學費約100萬日元/年,國立大學學費約50萬日元/年,有各種獎學金助學貸款等等。從幼兒園到大學幾乎都可以申請費用減免,我作為留學生給孩子和我自己上學都是申請的半費減免。
(想想我們國家的義務教育與人民教育以及所謂party的教育事業,我們發現中國真的在這方面是不行,很不行!!!)
3.住房日本的住房很貴,不過除了東京特別貴以外其他城市都還可以是東京房價的1/2以下。普通3口之家住舊房3-5萬日元/月,我在中等城市住兩層別墅前有花園後有菜園月租7萬日元。普通工人按揭買房子月交3-5萬日元計20年的很多,也就是住了幹了幾十年房子就是自己的了。普通30歲的白領30萬/月或450萬/年的十年工資能買套房,不過因為按揭消費有稅控除的優惠,大部分都按揭。稅控除就是你的所有買房,買車,看病等等的花費都控除後只有剩下的收入繳稅。
順便談一下車子。一般大學生大學一年級暑假學完車就買輛舊車,5-10萬日元。我的Honda車是同學給的零元,他考上研究生家裡120多萬日元給買了輛新Corolla,大學生剛畢業工作買的車一般都是這個檔次(Corolla, Vios)和價位(80-150萬日元)。也就是說大學生打工一個月可以買輛舊車,工作了借家長的獎金(2-5個月工資)可以買輛新車。我的Honda在第11年賣給回收廠,負5000元。開了8年的日產藍鳥賣了2萬日元。
有車還得說油,2006年4月中國汽油4.6元/升,美國汽油4.8元/升,澳洲汽油3.1元/升,日本汽油6.3元/升,印度汽油2.7元/升,油價每天變化不太精確但是誤差不會超出正負1元。在國外一天工資可以買100多升汽油,在中國一天工資可以買10升汽油。
4.醫療日本醫療的最大特點就是所有人都加入國民健康保險。國民健康保險分3等級,分別是老闆級,普通級和家屬級,自己開公司或收入特別高的屬老闆級,絕大多數人都是普通級,沒工作的家屬和兒童從家長的工資里繳,從成年起必須獨立繳納。一個月約幾千-幾萬日元主要按收入多少繳納,直接從工資走我從來沒有操心過忘了具體數也許是5%左右。看病都得帶國民健康保險證,醫療費個人交10-20%,保險里出80-90%,太高了比如超過工資的幾倍了還可以申請減免。
國家和國家之間的差別比你我想像的要大的多,達到小康水平還需要我們認真刻苦不懈的努力,二戰後人家埋頭苦幹了幾十年,我們鬥了幾十年。我帶中國中學生十幾人到日本轉了兩星期,回來後我說你們要好好學習努力縮短50年差距的重任就落在你們肩上了,學生說是100年的差距他們的任務太艱巨了,那天晚上我心裡流淚了。然後,我回國了。
(我們該好好的了解一下人家,對比一下我們的差距,好好的努力,而不是每天的歌功頌德或者瞎搞!)
還有1點是我們社會缺少的信用.日本的社會風氣是不講信用的人,很難在社會上生存.
在我們的社會信用是分文不值的.即使受過良好的教育的人也是將錢看的比信用重
過去20多年特別是最近10多年中,中國經濟建設突飛猛進,日本卻陷於停滯甚至負增長的泥潭。面對中國蒸蒸日上,日本似乎走下坡路的趨勢,某些人的頭腦中逐漸形成一個"幻覺":中國即將超越日本。在日本,有人炮製有人相信所謂的"中國威脅論";在中國,一些熱血青年,亦正日益表現得對日本滿不在乎。
在我的經濟學同行中,甚至也出現了高看中國輕看日本的傾向。有段時間,北京盛傳著一個笑話,說將來全球只要有三個經濟學家就夠了,一個懂美國經濟,一個懂歐洲經濟,還有一個懂中國經濟的。至於日本,回答是輕蔑的一笑:日本,哈哈,日本可以不用管它了! 中國正在快速崛起。這是事實。但只是部分事實。從諸多指標看,中日兩國的差距依然十分懸殊,在許多方面中國要趕上日本,不僅非常遙遠而且困難重重。中日兩國的差距,中國真正的狀況值得國人警省,而不能再陷於自欺欺人的幻覺之中不可自撥。
讓我們先來看基本數據。中國的國土面積是960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日本的國土面積是37.8萬平方公里,人口1.3億。中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從版圖和人口數量而言,中國的確是大中國,日本的確是小日本。
但是,兩國的經濟總量卻掉了個個。2003年,按世界銀行2004年《全球發展指標》統計,中國的GDP116898億人民幣,合美元1.4萬億美元,屈居全球第七位。日本的GDP卻高達4.3萬億匯率折算的經濟總量比較中難免有誤差的成分。然而,改以購買力平價或真實比價計算,大多數的統計結果表明,中日之間經濟總量仍相差1-2倍。
中國近年來崛起的步伐不算慢。然而,在戰後的第一個4/1世紀,日本即輕松成為全球第二號發達國家。而中國,盡管經歷了過去20多年有史以來最快的增長,GDP總量仍在全球排第六、第七的位置,並且以諸多指標衡量,根本不可能進入發達國家行列。
日本的經濟實力既表現在國內,也表現在海外。中國近年來以引進外資多多為傲,然而日本卻是全世界最大的債權國。2000年底,日本的海外總資產達到3.2萬億美元,相當於2003年中國全部GDP的2.3倍,其製造業在海外的銷售總額為1.3萬多億美元,與中國的GDP相當(唐淳風,2001)。如此強大的一個隱形的"海外日本",足令開放了20年如今才雄心百倍,喊著口號,邁著步伐要"走出去"的中國企業汗顏!
經濟結構比較:1999年,日本的三次產業結構比例是2:36:62,早已是明顯的"後工業社會"。1975年,日本第三產業的就業人員比率首次超過50%,標志著日本早在70 年代就逐步進入了服務業為中心的"後工業化"時代。相比之下,2003年,中國的三次產業結構是14.7:53:32.3,中國甚至沒有完成前工業化社會向工業化社會的過渡。
按國家統計局的工業化定義,一個國家工業化全部實現的標志:一是農業產值在15%以下,這條線中國可以說剛剛跨過;二是農業就業在20%以下,中國目前仍高達50%,可以說還遠遠不夠線;三是城鎮人口比重須在60%以上,中國目前大概只有40%,亦有很遠的距離。
日本的城市化水平是多少呢?1950年日本的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為38%,大概與今天的中國相當,而今天的日本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城市。
2003年,中國重工業增長超過輕工業4個百分點,重工業的投資開始進入旺盛期。舉國上下為中國經濟進入"重化工業"階段歡欣鼓舞不已。然而,中國人很少知道,早在1955年日本就進入到了重化工業的高度加工階段,並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經濟過渡。僅從工業結構上看,中國大約只相當於日本40年前的水平。
中國目前的增長動力主要是來自於"世界工廠"的牽引。據筆者的測算,2003年中國工業增長對GDP的貢獻高達63%。然而,從製造業總量看,2003年日本是9111億美元,中國為3825億美元。日本是中國的2.4倍。顯然,中國遠稱不上"世界工廠",日本卻是名符其實的國際製造業中心。
⑨ 日本的百元店都有賣什麼的啊
給你列份清單吧,我在日本呆了8年,以下這些我覺得有必要要帶的。1.葯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剛剛到那裡多少回人生地不熟,以為上火引起的小毛病會有的。(放在托運箱里)2.自己的印章,但最好是圓形或橢圓形的(名字最好用繁體刻)日本全是繁體中文3.換季的衣物,每個季節的帶2.3件沒有必要帶太多,有喜歡的可以在那隨時買,既便宜又時髦的多得是4.學慣用品,筆(最好是碳素筆)還有自動鉛筆,橡皮,大的筆記本,中日詞典(不要在國內買電子詞典,有些根本就是垃圾)5.背包,上學用的包包和平時用的6.洗漱用品,牙膏牙刷,香皂,毛巾,浴巾,洗發露7.生活用品,睡衣,手帕,傘,指甲鉗8.證明照,幾張就可以9.少帶些小食品或乾果沒事的時候還可以打牙祭如果要帶被褥的話最好用壓縮袋壓縮,衣服也可以,既不佔地方又好攜帶在日本學校會給你辦醫療保險,留學生每年只交很少的錢,看病看牙醫都可以用,日本國家給報百分之七十,學校還給報一部分,所以自己只會拿很少,很好的所以一定要參加保險。如果可以的話最好給老師帶點小禮物,比如中國的糖果,手機鏈等有中國特色而又不貴的。帶上飛機的包不可帶液體,葯品,熟食
⑩ vivo×50市面上為何比官網便利幾百元
主要還是因為官網多了一個宣傳的作用,所以那些價格都是原價而且沒有什麼活動的呢,這個畢竟就是它的作用嘛。
所以其他的店就是有一個利潤的差距在哪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