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白酒重復蒸餾酒質好還是不好
當然好,這叫復蒸,酒會更香更醇,口感更好。只是會花更多時間和成本,
Ⅱ 為什麼有的燒酒喝過後會頭疼
燒酒喝過後會頭疼是因為燒酒內含有雜醇油,這個是引起頭痛的主要原因。
喝酒頭痛(俗稱打頭)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平時人們選酒時往往都非常關注是否「打頭」,也是釀酒行業最忌的一個詞。所有負責任的廠家都將不上頭作為基本的要求來做。經過多方面的努力,「打頭」的機理已經基本摸清,雜醇油高是主要原因。它的中毒和麻醉作用比酒精強,能使神經系統充血,使人頭痛。特別是雜醇油在人體內的氧化速度比酒精慢,在機體內停留時間長,有些人喝了酒以後,到第二天盡管不醉了,但還是頭痛,就是體內雜醇油逐漸作用的結果。國家規定其在白酒中的含量不準超過0.2克/100毫升。
Ⅲ 相比之下純手工釀造的白酒價值更高,為什麼普通的白酒不行呢
這裡面原因很復雜。大家都知道,中國的白酒是分地域的,比如四川,是產很多名酒的地方,為什麼四川產好酒多,那是因為當地的水好、氣候環境好,適合釀酒。東北、西北就產不了好酒,這是地域問題。發酵不好,蒸酒過程火控制不好都會影響酒的品質。

生活達到小康水準的,買酒辦宴席都是要一兩百一瓶的吧。如果我們只是單純的買來喝,那價格肯定不是最主要的,自己喝一般就是根據自己的經濟實力加口感喜好來選擇,不是一味的選擇名酒。各個名酒廠家爭相填補空餘出來的空白價格帶,也為了維護各自品牌高端形象,多次調價,讓代理商通過調價獲得一部分利潤,因此,這就是在高端白酒品牌中越來有越多千元以上的產品了。
Ⅳ 剛出鍋的白酒為什麼不能喝
剛剛出鍋的白酒之所以不能喝,就是由於裡面含有硫醇,醛類和乙醇等刺激性很強的物質,需要儲存很長的時間才能夠飲用。在農村很多的人家製作白酒都是經過蒸餾得出來的,意思就是將大米或者是一些糧食通過酒麴的方式進行發酵,然後放在大鍋上進行蒸餾,得出了我們的白酒剛剛蒸餾出來的白酒是不能夠直接喝的,因為裡面含有很多的刺激性物質,需要儲存很長的時間才能夠引用,接下來就從細節給大家好好的講解一下,為什麼不能夠這樣。
對這個問題你還什麼更好的想法,歡迎寫在評論下方,我們一起討論吧。
Ⅳ 韓國燒酒和其它酒有什麼不同嗎為什麼很容易醉
1、韓國燒酒的酒精度,幾乎全部在20°左右,比中國南方的黃酒度數稍高。
2、韓燒酒的特點是入口清新,爽口,刺激性很小,這種特點適合作為燒烤,海鮮生食的配飲。凡是喝過韓國燒酒的人,絕大部分第一次都極不適應,從而放棄再次嘗試。
3、韓燒入口不難,有酒精度數低的原因,但是韓燒後味都很甜。韓燒不辣口,加上幾乎沒有酒香,所以大部分國人覺得不好喝。但如果是喜歡的人,或許會覺得喝韓燒還是可以做為一種享受的。

(5)燒酒為什麼不好擴展閱讀:
地位:
韓國是個酒精飲料消費大國,居世界前列。
相應的,韓國燒酒在供應本國同時,也大量出口到世界其他地方。在歐美,韓國燒酒已經確立了白酒老大的地位,歐美人對韓國燒酒有極大的認同感,跟認同法國紅酒一樣,他們認為韓國燒酒是白酒中的極品。
這讓中國、日本等白酒生產大國忿忿不平。多年來,韓國燒酒不斷更新工藝,從時尚性口味性出發,借韓劇、電影、體育賽事等,持續不斷將韓國燒酒文化介紹到全世界。韓國燒酒進入中國大概有10年的歷史。
Ⅵ 純糧白酒為啥不好喝
純糧白酒應該是好喝的。
若是以小燒酒為例,那是所有白酒中最低檔的。
小燒酒,就是小作坊生產,生產工藝落後,導致雜味大。
管理不善,衛生不夠好,出酒率不是很高。
使用的微生物種類少,造成酒水裡面香味物質 含量低。
Ⅶ 地瓜燒酒為什麼不受歡迎
不會的。很受歡迎。地瓜燒是由山東三多酒業有限公司研發的一款濃香型白酒,是以地瓜干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具有「甜、綿、軟、凈、香」的風格以及不口乾、不頭疼、經典瓶形、簡單包裝,大眾化口感等特點。

(7)燒酒為什麼不好擴展閱讀:
人們對「地瓜燒」的了解,知識,基本處在民國之初到解放之後80年代。
民國期間軍閥混戰,糧食依舊緊俏,大多數人用地瓜釀酒,由於釀酒工藝簡單,釀出的地瓜酒味道並不好喝,只用來解饞,喝辣的而已。
抗日戰爭期間,用糧食釀酒更是奢侈,釀酒主要材料依然是地瓜,直到新中國成立,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糧食逐漸富餘,人們不再追求口感差的地瓜燒,進而更多人選擇高粱,小麥,玉米,豌豆。
以前拿幾斤地瓜干加幾分錢換一斤地瓜酒的時代一去不復返。隨著全國地瓜種植越來越少,加上人們對白酒口感的追求越來越高,絕大多數酒廠也舍棄地瓜酒的釀造工藝,目前依舊保留地瓜燒原始釀造工藝的只有山東,福建兩地,寥寥幾個酒廠而已。
Ⅷ 做燒酒出酒少是什麼原因
接下來我將介紹5個不同因素對出酒率的影響,以及相應的調整方法,大家可以結合自己烤酒經歷進行對照。
第一大因素:控制初始澱粉濃度在合適的范圍
為什麼我將這個因素放在第一位呢?這是因為很少有人進行澱粉濃度的精細化控制,或者做了相應調整不知道為什麼這樣做,只有理解了才可以在做酒過程中靈活調整。
首先我講一下白酒發酵的基本原理:
白酒發酵的過程是澱粉經過糖化過程轉化成葡萄糖,然後酵母菌再將葡萄糖在厭氧條件下轉變成乙醇。
註:釀酒酵母是不能直接利用澱粉的,必須是澱粉先變成糖,再變成酒。
白酒發酵所有的操作及控制條件都是圍繞這個基本原理進行的。
糧食中的澱粉是產酒的有效成分,澱粉濃度的概念是澱粉占整個物料的比例,比如大米的澱粉含量70%,那麼就是說100斤大米就含有70斤的澱粉,這70斤澱粉才是產酒的關鍵。
做酒初始澱粉濃度一般控制在20~30%最佳,我們做酒的糧食澱粉含量一般在60~70%之間,不同的糧食澱粉含量也不同,比如:
糧食
澱粉含量
大米
70%左右
玉米
65%左右
小麥
65%
高粱
70%
常用的控制初始澱粉濃度的方法一般有兩種:
第一種做液態發酵,一般100斤糧食加200~300斤水。
第二種做固態發酵,加配糟,配糟就是蒸完酒後的酒糟,涼到合適溫度後使用,配糟添加比例一般是100斤糧食加300到500斤配糟。
根據季節以及配糟殘余的澱粉含量而定,夏季溫度高,一般需要把澱粉濃度控制在相對較低水平,所以配糟必要要大一點,冬季升溫慢,就需要把澱粉濃度控制在較高的水平。
如果初始澱粉濃度沒有控制在20~30%會出現什麼情況呢?
第一種是澱粉濃度很高,比如蒸完糧食攤涼加曲葯後直接桶發酵,這種情況我們用什麼曲葯糧食都會發酵不完全,這種情況可以產酒,但是糧食的出酒率很低。
第二種情況,如果澱粉濃度很低,比如做液態發酵100斤糧食加了500斤水,發酵液很稀,這種情況發酵的強度低,發酵緩慢,並且還容易染菌,也時常會出現出酒率低的問題。
我們了解了這個原理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就可以靈活調整,這是初始澱粉濃度對出酒率的影響。
第二大因素:適當的溶氧
適當的溶氧通俗一點講就是在做酒過程中需要有適量的空氣。
首先還是先講一下原理:
白酒發酵的前期是酵母菌、根霉等微生物利用空氣中的氧氣進行有氧發酵,細胞數增多、代謝糖化酶、澱粉酶等一些酶系幫助糧食分解,到了發酵的中後期,氧消耗完,這個時候酵母菌就開始厭氧發酵產乙醇。
如果控制不好就會出現發酵異常現象,
第一種情況溶氧太少,如果是做液態發酵發現冒泡少,發酵沒有動靜,做固態發酵發現升溫緩慢,這個時候就要考慮是否是溶氧不足;
第二種情況溶氧過多,溶氧多最容易出現的情況是酸敗,因為大部分雜菌都是好氧菌,如果雜菌數量在前期起來後,發酵就會直接失敗。
控制溶氧的實際操作:
第一種做液態發酵,發酵的前3天,每天對發酵液攪拌1~2次,攪拌完後立馬密封好,攪拌的過程一方面是將沉降的糧食打散,防止結團,另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是溶解一部分氧氣到裡面去。
第二種做固態發酵,固態發酵會出現糟子板結,結團等現象,遇到這種情況要加大糠殼的使用,糠殼的主要目的是起疏鬆作用,只有糟醅足夠疏鬆,在入池發酵的時候才會有適當的溶氧,才會發酵正常。糠殼的主要成分是纖維素,本身是不會產酒的,牲口吃含有糠殼的酒糟適口性要差一點。此外糠殼對蒸酒也很有幫助,發酵完後的糟醅比較板結,不容易蒸酒,這個時候添加一部分糠殼可以更容易把酒蒸出來。
第三大因素:控制發酵溫度
首先我們還是先了解一下基本原理:
酵母菌最適的生長繁殖溫度是20~30℃,最適的發酵溫度是38~40℃。
根據這個基本原理我們知道初始溫度在20~30℃酵母菌都可以長起來,發酵的最高溫度不宜超過40度。
實際操作情況如下:
第一種是採取暴露在外面的發酵容器做酒,這種方式做酒環境溫度的高低以及波動會對發酵容器的溫度造成較大的影響。
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干預外界條件來創造合適的發酵環境,比如夏季做酒就採取降溫措施以及低的初始溫度來達到,冬季做酒就要對發酵容器進行保溫處理,防止散熱快發酵溫度過低。
第二種採取窖池或者地缸發酵,這種操作方法環境溫度變化相對來說對發酵體系溫度影響不是特別大,也很難通過環境溫度的干預來改變發酵體系的溫度,一旦入池封窖後我們就很難做出調整。
這個時候就要設定合理的入池溫度以及調整合適的入池澱粉濃度,比如入池澱粉濃度在22,入池溫度我們一般控制在24~26℃左右,冬季高一點,夏季低一點,主要考慮到在封窖之前環境溫度對發酵體系溫度的影響。
總而言之,發酵前期溫度宜控制在30℃以下,發酵中後期頂溫不要超過40℃,這是發酵溫度控制的基本原則。
第四大因素:抑制雜菌的生長繁殖
抑制雜菌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滅菌,就是要做好消毒以及環境的衛生工作;
另一個方面是抑制雜菌的生長,不讓雜菌迅速長起來。
第一點很好理解,對發酵容器、發酵用水、涼床、操作工具等進行消毒處理,比較簡單方面的是用熱水消毒,如果染菌比較嚴重的可以用生石灰、雙氧水等化學葯品消毒。
第二點抑制雜菌生長主要是利用了雜菌的生長特性,白酒生產中主要的雜菌種類包括醋酸菌、乳酸菌等,大部分是需要氧氣才能生長的,並且最適生長溫度在30℃以上,我們可以設置較低的初始溫度來達到抑制雜菌生長的目的,當酵母菌數量長起來後就會抑制雜菌生長了,達到以菌抑菌的目的。
第五大因素:邊糖化邊發酵生產工藝在白酒生產中的應用
通俗一點講就是在白酒發酵開始到結束,澱粉的糖化和葡萄糖轉化成乙醇的過程始終在協調進行。
如果澱粉轉化成葡萄糖的速度慢於酵母菌利用葡萄糖轉化成乙醇的速度,那麼酵母菌容易提前衰退,如果速度過快,高葡萄糖濃度會抑制酵母菌產乙醇。
所以我們要選取糖化與發酵相對匹配的酒麴才能把出酒率做到較高水平,如果還有在使用糖化酶加乾酵母生產工藝的朋友就可以嘗試一下邊糖化邊發酵工藝
Ⅸ 未成年人長期吃用燒酒做的菜會對身體不好嗎
這個東西是絕對絕對不好的。這對小孩子的身體發育是非常有影響的。容易造成脂肪肝之類的。所以說建議千萬不要給他們吃啊,如果給他吃可以適量的吃偶爾吃一次就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