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灰牆漆為什麼滾不好
㈠ 暖白色 象牙白 淺灰色 這三種牆漆的區別
蘿卜白菜,各有所愛,兩者區別不大,可任意選擇,但本人認為純白色易污,也刺眼,不如象牙色柔和,也耐污染一些。
㈡ 請教怎麼刷牆漆
基層處理:混凝土及水泥砂漿抹灰基層:應滿刮膩子、砂紙打光,表面應平整光滑、線角順直。
塗飾施工一般方法:
1、滾塗法:將蘸取漆液的毛輥先按W方式運動將塗料大致塗在基層上,然後用不蘸取漆液的毛輥緊貼基層上下、左右來回滾動,使漆液在基層上均勻展開,最後用蘸取漆液的毛輥按一定方向滿滾一遍。陰角及上下口宜採用排筆刷塗找齊。
2、噴塗法:噴槍壓力宜控制在0.4~0.8MPa范圍內。噴塗時噴槍與牆面應保持垂直,距離宜在500mm左右,勻速平行移動。兩行重疊寬度宜控制在噴塗寬度的1/3。
3、刷塗法:直按先左後右、先上後下、先難後易、先邊後面的順序進行。
轉帖]刷牆漆有感
刷牆漆可算是我的得意作品之一。刷出來的效果證明了在此過程中每一步決定的正確性。
首先我選擇的是大師漆。我不知道別的牌子怎樣,比較了某牌子的牆漆氣味,我覺得大師的味道不重,有點酸奶的味道,我感覺可以接受。
牆漆的說明上說:大師漆建議不兌水,只在噴塗或夏季高溫時建議兌水5%.我家刷漆時間在深秋,而且我家的牆面打算用有顏色的牆漆,帶顏色的牆漆兌了水效果相比較要差很多。所以我一開始就打算嚴格執行操作說明,堅決不兌一丁點水。
從效果上來說,噴和滾各有千秋,很多人推崇噴的,但我和LG獨獨偏好滾的,有質感也有厚度。對於牆面我不追求象華潤樣板說的手背觸摸的平滑效果,因為我覺得牆面打磨的基材再怎麼樣也是區別於木製或紙制基材的,畢竟這種灰質材料的觸感和吸水率都是不相同的,另外據說如果牆面打磨的精細程度稍微有點偏差,噴塗的都會慘不忍睹,也不知道真假。
顏色上,我家房間向陽,採光很好,為避免視覺沖擊所產生的疲勞感,盡管刷的時候已經天氣很涼了,我也依舊很謹慎的避免使用高暖度的顏色,而採用冷色調。卧室我很傳統的選擇了紫色,但是,不是粉紫也不是雪青,而是挑了種不常用的含有灰色度的紫色,粗看有點粉紫,但是色調是冷的。客廳用我喜歡的綠色,養眼,不同於大家愛選擇的黃綠、草綠等明快的色調,我挑了顏色很純正的綠色,裡面同樣也含了灰色度。這兩款顏色看著都不太晃眼,我不太喜歡大面積用那種很眩的顏色,跟大膽用色無關,因為擔心那種時間一長就會感覺煩躁。書房的藍色,是LG選的,也同樣有灰色素,很冰冷的感覺,和我的顏色有統一的味道。來看的人,都說我選的兩款顏色舒服。而誇LG挑的那個顏色的人比誇我的少多啦,暗自竊喜中……
工人們對於我不兌水的要求都是大感詫異,他們用幾乎不能接受的眼光看我。總在跟我強調對於他們來說是一樣的滾,並不難做,但是對於我是大大的費漆。
——費漆?我早就有了心理准備。甘蔗沒有兩頭甜的。我怎麼可能追求結果的同時還要求不用料呢?
刷漆要用兩天,我請了兩天的假。准備和工人一起幹活啦。老公也是一樣,被我拉了一起請假,幹活有人陪著感覺就是好。
刷牆漆用的滾子的選擇很重要。刷子的好壞直接關繫到牆漆最後的塗刷效果,是不是有刷痕?連接的部分是不是有不同?
裝修剛開始采購輔料的時候,我不太理解滾子好壞的重要性,買了兩個最便宜的不到20元的,隊長又買了50元的帶托盤的,結果統統被油工否決,就要克里斯汀的。結果四個低檔滾子的下場就是1個被退了回去,另外三個淪為了油工試驗、瓦工拉毛、刷防水的命運。老公去買了兩個最貴的克里斯汀黃色絲光滾子,但是不夠用,我很摳門的去買了羊毛的滾子,結果油工說羊毛的因為邊緣不整齊,在每道漆之間會留下印子,我又很折騰的拿去換了藍色絲光的。現在我知道了,買一個滾子軸,再根據需要買若干個藍色絲光滾子芯,(藍色的比黃色的薄一點也便宜一點)最劃算。
為了節約,要求油工刷牆的時候,先用一個滾子刷白色底漆,用後洗干凈泡在水裡,等以後用來刷白色的面漆,然後再洗干凈,繼續泡在水裡,最後用來刷一種帶顏色的面漆。這樣,我家三種彩色牆漆、白色頂漆,用了2個全套滾子加一個頭,一共是88*2+48=224元。如果誰家只有白色一種顏色,就買一個好了,完全可以應付得過來。
牆面的打磨精細程度是牆漆塗刷效果的基礎。牆面上所有的凹凸不平、小小的顆粒,在刷上牆面漆後全部被放大了,變得清晰可見,所以打磨是必須非常重視與小心的。最好的檢驗辦法就是用200W的裝修燈泡打著光,或是在陽光下從側面觀察,都能夠比較輕松的找到瑕疵。
對於發現的細微瑕疵,我選擇立刻自己動手,用打磨器磨光,我沒有指望著每一處都和油工講,然後再等他來,自己動手做,感覺很不錯。
每一道牆漆都要等到上一遍完全乾透再刷下一遍。一般來說,牆漆都是底漆一遍,面漆兩遍。刷底漆的時候,我沒有全在現場,我相信工人一定是兌了不少的水,刷面漆的兩遍我全到現場。我家底漆和面漆間隔的時間比較長,如果間距不長,也一定要等牆漆全部干透再操作。
滾刷牆面是非常簡單的,就是用滾子來來回回的滾。因為我家的滾刷很好,也因為牆漆沒有兌水,根本看不到所謂的接茬和泛水光。沒有兌過水的牆漆很容易就干透了,幾乎刷完第二間屋子,第一間就幹了。大師漆的味道和效果我也很滿意。
刷漆的前後應該保持環境干凈盡量減少落灰。在刷第一遍面漆的時候,首先要做一些准備工作。在所有的踢腳板的上端貼上美紋紙的一個邊,使得美紋紙立在踢腳板上。作用是用來接打磨下來的牆灰。所有木工活的部位也要用報紙貼好,以防刷上別的顏色。然後要再次打磨牆面,把之前所有有磕碰或是疏漏的牆面瑕疵,只要能發現的都進行一遍打磨,沒有發現問題的也要大致打一下,然後撣掉牆麵灰塵。最後用吸塵器吸凈踢腳板上美紋紙上接的灰塵。我也一起看需要打磨的地方,這個吸灰的工作就是我自己全做的。
關於原漿刷漆雖然強調了若干遍,結果油工還是慣性的去兌水,顯然沒有把我的話記在心裡。
中間我出去買了一趟東西,回來就問:兌水沒有?LG大意了,說是一個沒留神已經到進小半桶水了,所以說工人所謂20%也好,30%也好,其實根本就是個人掌握,沒有什麼精確計量。所幸這兌了水的一桶漆是白色的、刷在最小屋裡房頂的,不會太影響總體效果。後面的刷漆,我是盯牢,堅決強調不能兌水,我可沒有LG那麼容易糊弄。經過我的親手滾牆,發現工人所謂的不兌水的漆粘稠不好刷,根本就是托辭,至少大師漆很容易刷,據工人說,大師還算粘稠的漆呢!
油工兌水超標,於是我家木工對於5%的兌水量提出一個問題:如何控制呢?我想這是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不用換算水的具體份量,只要看著桶的深度就可以了。所以說不管幹什麼,就算是個簡單的小問題,也應該好好琢磨,不能看著大概齊、差不離即可,實則差之千里。
沒有兌過水的漆刷在牆面上,沙沙的伴著滾子拉起和落下的聲音,很好聽。一遍下去就有了成品的模樣,沒有一絲的水紋、反光、色差,就好像別人已經刷過兩遍的樣子。近看有一點點尖尖的小毛茬,紋路不象噴得那樣光滑也不象說得那樣毛糙;遠看穩穩的透著質感,色澤全部一般的勻實,非常的棒。
結果我是有對比的。
小區別人家用了多樂士,兌了水,噴塗的,有專業的噴塗機器。他家在噴過第一遍的時候我去看了一下,說實話,進門我就愣了,牆面的顏色,深淺不一、有著那種大家說得水光一樣泛開來的感覺、還有水暈和攤開來的紋路。如果說我刷一遍就能頂兩遍的效果,比起來,這話就一點也不誇張了。他家工人說:第一遍的水比較多,到了第二遍就不能兌這么多了,那時就看不出來了。他家第二遍的時候,我不放心又去看了一下,顏色的確勻實多了,也能過得去了。但我這人就是裝修里養了個壞毛病——眼特毒,總是一眼就能看到做差的那個地方。終究還是被看出來泛光的感覺。另外,紋路上,他家的牆面全部是那種爬爬的一圈圈攤開來的樣子,不光是因為噴塗,更多是因為水的緣故。
我家木工來我家,看牆上的漆,用很怪的口氣問我:你是不是用原漿刷的牆?而且不告訴我為何一眼能看出來,那又有何難?通過幾次去鄰居家比較觀察,我發現就是這尖尖的紋路和圈圈的紋路之區別。
我家牆漆第二遍用量少了很多,想想看,第一遍的時候,乾乾的灰牆刷刷地、一個勁地喝漆,多費呀!
顏色上,刷第二遍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更接近我想要的了。
在刷牆頂面之間留下的那一小條空白時,要用小刷子。這部分油工經我同意加了點水,否則刷子太粘了,而我又很不為油工考慮的不肯用石膏線(石膏線的作用其實主要是遮醜,美觀倒在其次;沒有了石膏線,油工務必要將陰腳做直,牆漆刷直,否則一眼就可以看到了)。
剩餘的漆全部好好保留。據說沒有兌過水的牆漆可以保留很長的時間,而兌過水的過一個夏天就容易臭了。將來我家牆面磕碰了,我就可以自己修補。
順便說一下我將來的牆面修補辦法:用剩餘的牆堌(或是膩子粉)(牆堌比膩子粉貴一倍)加水搞成粘稠的糊狀,然後刮在磕碰的地方,等待全部干透,用高標號的砂紙打磨(正規刷牆要根據底漆、第一遍牆漆、第二遍牆漆的順序打三遍砂紙,標號由低到高。咱們如果是很小點點的瑕疵,我覺得這樣一次用高標號的也差不多啦),然後充分攪勻牆漆再刷漆。如果有裂縫,就要鏟開來,填好縫,再用牛皮紙或是的確良布貼牢,然後重復上面的方法。(這個是我自己總結的,不知道是不是專業?)這里我發現沒兌水的又一好處是顏色前後一致,看著也不象補的,美~~
最後說說我家的刷牆漆開支:我家買的全部是小桶的大師漆(5加侖合3.72升)。第一次買:底漆4桶,面漆6桶,打9折且送兩桶面漆,後期又補漆3桶,不打折,一共用15小桶。剩餘漆:白色底漆、白色面漆、紫色、藍色各半桶,綠色大半桶。一共是:4*199.8+6*259.2+3*288=3218.4 元,我家使用面積也就70多,客廳、卧室都是落地窗,客廳還有1.8米的玻璃廚房門,夠費漆的吧?我還是現場盯著的,沒有什麼小動作,估計這就是原漿的代價。
㈢ 牆漆輥塗好,還是噴塗好
滾塗較好優點如下:
1、施工速度較快;
2、省漆
3、有肌理效果。 噴塗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氣噴塗,一種是高壓無氣噴塗。有氣噴塗會在牆面上留下很多氣泡,雖然施工速度快,但效果會很差,不建議在室內使用。高壓無氣噴塗這幾年剛在國內開始流行,但在國外,高壓無氣噴塗內外牆乳膠漆早已被廣泛採用。其具體的施工方法是用專門的高壓無氣噴塗機,將獲得高壓的塗料通過高壓軟管輸送到噴槍,經由噴槍釋放壓力形成霧化,從而在牆體表面形成光滑緻密的塗層
㈣ 牆漆是噴好還是滾好
如果某人或某施工隊對你這樣說:噴漆的漆膜比刷漆的薄的話,那它可以說這樣的觀點是完全錯誤的,或在騙你,或另帶某種目的對你說的。你想像一下:在相同比重油漆的前提下,噴漆加水比刷漆加水稀釋少得多,(我們先不談油漆的結構分子因加水多少所受的破壞情度吧。)那麼在相同面積的情況下,當然噴漆用量就比刷漆的用得多,那麼這些稀釋的漆都是用在同面積的牆上,你說那個漆膜厚薄呢?那不是不攻自破嗎?
㈤ 多樂士五合一牆面漆調成中灰色為什麼刷出來容易花
在某些情況下,底漆絕對是要用的,否則像5合1這樣的高檔漆,施工稍不小心,能像一張皮一樣就給撕下來了。就像外牆彈性塗料最頭疼的事情一樣,現場做的樣板,往往一撕就掉。但是現在真能把基層做成這樣的水平的太少見了,這樣偷工減料的,我除了見過一家,在路邊店買1塊錢1袋「石粉」的出過這樣的情況,還沒有見過。沒有什麼遮蓋力的底漆刷不好後面很麻煩,特別是彩色漆。底漆很多情況下都是為了多賣漆才說必須要用底漆的。最簡的說吧,國家標準是把漆刷在底漆上檢測的嗎?在實驗室在面漆的小樣需要刷過底漆再刷面漆嗎?再把國家施工標准翻番看,有必須刷底漆再刷面漆的嗎?要刷底漆,理論上要刷在滿批膩子的下面,原牆面的上面才叫底漆,那個滿批的膩子叫中塗,膩子本身就是塗料的一種。再上面的才叫面漆..
㈥ 在刷牆的時候,滾漆和噴漆應該選擇哪個
家裡牆面的面層施工,如果是採用的乳膠漆的話,這時就有兩種乳膠漆的施工方法供我們選擇。第一種就是使用棍子滾塗的方法,第二種是使用噴槍噴塗的方法。其實另外還有一種就是使用毛刷來刷的,現在使用的非常少了,也就不在這里介紹了。可是這兩種方法有什麼區別呢?例如現在有朋友問這樣一個問題:家裡牆面乳膠漆使用滾塗和噴塗,到底有什麼區別?應該怎麼選擇?
結束語
關於家裝中乳膠漆的施工是選擇滾塗還是噴塗,家居雜壇通過分別對輥塗和噴塗的介紹,最後個人給出的觀點就是在家庭裝修的時候還是盡量選擇滾塗。另外也給出了幾點個人的建議。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大家還有不同的意見或者是建議,也歡迎大家分享出來,以供我們共交流探討學習,謝謝大家!
㈦ 房子牆漆是灰色吉不吉利
這個倒沒有什麼吉不吉利的一說關鍵是房子牆漆是灰色的,不好看,一般牆漆都是白色的白色的顯的明亮。嗯,漂亮也沒腫。很少刷灰色的,太難看了
㈧ 刷牆漆方法是滾好還是噴塗好
在家居裝修中,選擇油漆是一個關鍵。但是用哪種方式來弄也常常會詢問專業人士,按照裝修師傅的來,噴塗還是滾塗哪種方式效果更好呢?
現在常用的乳膠漆施工有滾塗和噴塗兩種,這兩種工藝都是在已經完成膩子處理後進行的,施工工藝上有所以區別。
滾塗:乳膠漆滾筒是手工操作,要用到滾筒、排刷、扁漆刷等。大面積的牆面施工,大多滾筒施工是排刷來進行。如果是一些小面積或者兩種顏色的交界處時,就要改用扁漆刷,這樣能把細節處理得更好。
噴塗:乳膠漆噴塗是採用噴槍來施工。工人噴漆噴槍要握穩,噴嘴要與牆面垂直,噴嘴距離牆面大約40厘米左右,這樣更能保證噴塗的效果。噴塗式如果遇到兩種顏色的交界處,要在已經施工的部分做好成品保護,才能噴上另外一種顏色,防止兩種顏色相互污染。
差異:除了施工工藝的不同,這兩種施工方式對乳膠漆的使用量也不同。一般來說噴塗會比滾塗多用20%左右的乳膠漆。從施工效果來看,只要施工到位,效果都會很好。如果是做小范圍的修補,滾塗的方式施工會更加簡單,而整面牆的重新施工,用噴塗施工則更節省時間。根據自家的裝修情況來選擇牆面上乳膠漆該用到何種施工工藝。
㈨ 急急急!!牆面漆是用滾子滾好 還是噴好
我來說,不怕人家罵我,首先說噴吧,什麼無氣噴塗不過是商家用來浪費消費的利益來促銷自己產品的一種手段.雖然噴起來是不錯的效果,但那樣的浪費簡直就是坑人.而且以後要是修復,也很難搞好,對我們專業的人員來說,是用乳膠漆專用的細毛滾子滾出來的乳膠漆好,其中的奧妙我也不用多說了,差的乳膠漆用來噴的好,但差的乳膠漆如果是用來刷還是滾就達不到好的效果.好的乳膠漆無論刷還是滾效果都不錯.因為好的乳膠漆有流平性不必在意刷還是滾,差的沒有流平性,但噴出來是稀薄霧化的效果,所以無所謂好差了.
㈩ 牆漆,滾的漆和刷的角顏色不同
一般在視覺上來看滾的漆和刷的漆的確有所不同。主要還是紋理上不一樣,刷出來的是直紋而滾出來的卻是斑紋,可是有些死角滾筒卻滾不到所以只能用刷子刷。建議用噴漆的方式來做牆面這樣做出來的牆面紋理均勻基本上沒有什麼色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