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青馬為什麼不好養
Ⅰ 十二生肖什麼無法用語言來形容
十二生肖,象徵著十二個月份,但是,沒有人知道,他們也象徵著十二位守護者。十二位傳承著生肖血脈的守護者。他們擁有著自身屬相的能力,默默的守衛著東方。
十二生肖,象徵著十二個月份,但是,沒有人知道,他們也象徵著十二位守護者。十二位傳承著生肖血脈的守護者。他們擁有著自身屬相的能力,默默的守衛著東方。
鼠的文化象徵意義
鼠雖然口碑不佳,相貌也不討人喜歡,還落得個「老鼠過街,人人喊打」的千古罵名,但從社會、民俗和文化學的角度來看,它早已脫胎換骨,由一個無惡不作的害人精,演化出來一個具有無比靈性,聰慧神秘的小生靈。
我國民間早在幾千年前就流傳著所謂「四大家」、「五大門」的動物原始崇拜,即是對狐狸、黃鼠狼、刺猥、老鼠、蛇的敬畏心理的反映,人們普通認為,這些動
物具有非凡的靈性,代表著上天和鬼神的意志。鼠又一榜上有名,可見鼠委實與人類的生活千絲萬縷地糾纏在一起,鼠文化自然在人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加掩飾
地呈現出來,鼠文化使鼠變得越來越可愛,越來越神秘。
鼠的第一個象徵意義是靈性,又包括它的機靈和性能通靈兩個方面。
鼠嗅覺敏感,膽小多疑,警惕性高,加上它的身體十分靈巧,穿牆越壁,奔行如飛,而且它還兼有另兩項突生的本領:從數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空,樓頂
附落到地上,翻轉身,喘息一下便象沒事一樣該幹啥就幹啥,絕對沒有粉身碎骨的性命之憂;它雖說不是水生動物,也沒有超強的游泳本領,然而窄溝淺水池塘是擋
不住它的,為了求生,它可以一口氣在水底鑽好幾米遠(超過自己身長10倍以上的距離)於自己則毫發無損。所以要摔死或淹死老鼠那可真有些白費心機。
人們常用「比老鼠還精」來形容某人的精明的機靈,鼠的機靈成為一種類比的標准,可見它的機靈已經上了相當的檔次,正如人們形容轎車品質卓越一定會說「比賓士還好」,而不會說「比伏爾加還好」一樣。同樣,形容一個人行動迅速,順時應變,我們也常說他「象老鼠一樣善變。」
民間還認為鼠性通靈,能預知吉凶災禍。其實鼠生於自然,長於自然,對自然界將要發生的不測如地震、水災、旱災、蝗災等做出一定的行支反應是很正常的,這是地球生物具有的某種特殊本能,只是有些限於人類自身的知識,還未能揭示出它的神秘和規律罷了。
在唐山大地震前夕,人們驚驚異地發現鼠群向郊了外奔竄,或者三五結伙蜷縮在馬路,街道等相對空曠的地方,並不明這種跡象暗示著什麼。類似的事情,在古代必定重演過多次,所以老鼠在人類心目中變成了通靈的神物。我們通過周公析夢中關鼠的解釋就可略見一斑。
生活中,每個人都會做夢。夢中會出現五花八門的事物。如果你夢見了鼠,是喜是憂是福還是禍?俗話須:「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還是且聽聽古代周朝文王怎麼說:
如果夢見麝香鼠,事業成功。夢見有很多麝香鼠,困難和不幸要臨頭。
夢見老鼠,會樹敵過多。已婚女人夢見手裡托著家養的老鼠,要生孩子。夢見抓老鼠,會交上不誠實的朋友。夢見捕老鼠,會遭到敵人的陰謀暗算。夢見貓捉老
鼠,是福,敵人會互相殘殺,兩者俱亡。夢見死老鼠,要交好運。夢見有很多老鼠,失敗將不斷發生。夢見老鼠在自己的住室里打洞,家裡會遭偷竊。男人夢見老鼠
在咬自己,災禍會避免。醫生夢見老鼠,住地會出現傳染病。
夢見松鼠,艱苦奮斗定有所獲。女人夢見松鼠,會與丈夫分離。被驅逐的人夢見松鼠,自己的目標一定通達到,最後能返回自己的祖國。旅行會舒適,事業會成
功。夢見打死松鼠,是不祥之兆,會災難臨頭。夢見捉松鼠,或者把松鼠拿在手裡,是吉兆,會找到藏匿的財寶。夢見松鼠咬了自己,在主要問題上會與朋友產生分
歧。農民夢見松鼠,會豐收在望。
總而言之「老鼠相鬥有官事,鼠咬人不求所得」,「鼠大走主有善事,貓捕鼠者主得財。」
鼠的第二個象徵意義是生命力強。一者是它的繁殖力強,成活率高,譬如一隻母鼠在自然狀態下每胎可產出5-10隻幼鼠,最多的可達24隻,妊娠期只有21天,母鼠在分娩當天就可以再次受孕,幼鼠經過30-40天發育成熟,其中的雌性加入繁衍後代的行列。
如此往復,母鼠一年可以生育5000左右子女,至於孫子、孫女、曾子、曾孫輩已多到無法計算。據研究,鼠母體內含有一種獨特的化學物質,能夠刺激雄鼠永
遠拜倒在它的「石榴裙」下,這大概也是鼠界能生會養的原因之一,故而民間將子女居群的善生母親戲稱為「鼠胎」或「鼠肚」,比喻它的生育能力特強。
老鼠的成活率高,壽命長,如非遇到天敵貓的襲擊或人類大規模的撲滅行動,大多數都能安享晚年、壽終正寢、而且子孫滿堂,這是其它動物可望而不可及的。
鼠的第三個象徵意義是精緻細小,微末。鼠生就一副小巧玲瓏的體態,喜歡上竄下跳,是無法與「大」字聯在一起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篇叫《碩
鼠》是把貪污吏比做碩大的老鼠,並不是說真有這么大的老鼠;古書《韓詩外傳》中有《社鼠》篇,同樣也是老鼠託大的比喻:
齊景公問晏子:「做人最怕什麼?」
晏子笑了笑,嚴肅地說:「社鼠躲在土地廟里,跑出來只是為了偷吃東西。人們要捉,又怕毀了土地廟里的器物,得罪了土地爺遭到報應,所以拿它無可奈何。現在君王身邊就有這樣的社鼠,願君主別再庇護他們。」
這是晏子借鼠進言,向齊景公講述治國之道。就鼠的喻義而言。總與微不足道,無須掛齒連在一起,如鼠竊狗盜指一般的「小毛賊」,《舊唐書·蕭銑列傳》中描
述隋朝末年社會混亂狀況時說:「自隋朝維絕,宇縣瓜分,小則鼠竊狗盜,大則鯨吞虎距。」(隋末以來天下大亂,群雄並立,小偷強盜倒在其次,割地稱王者為害
最重。)
再如鼠技指雕蟲小技。《荀子·勸學篇》中說:「飛蛇無足而飛,梧鼠五技而窮,」字面意思有飛蛇雖然沒有腳但可以奔行如飛,梧鼠雖有多種本領卻難以施展,言外之意是精通一種本領夠你施展了,如果貪多不精,都才學會點入門功夫,就算會的再多也沒有多大用處。
其它如「鼠子」「鼠輩」等具有同意思,並隱含有鄙視,看不起的貶義。三國時王允討厭涼州胡文才,楊修二人,故意當眾說:「關東鼠子欲何為耶?」(這兩個關東小人想干什麼?)以此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情緒。
另外,因為鼠牙長勢兇猛,需要不斷磨牙才能保持其長度,人們常用「鼠牙雀辯」比喻那些喜歡逞口舌之利搬弄是非失。
牛的文化象徵意義
牛話牛說,牛字牛詞
中國的漢字中,只要與牛配伍的,不是有那麼點牛勁,就是有那麼些牛的精神,否則就是一頭貨真價實的牛。
「氂牛」、「牯」、「犢」、「犀」、「犋」等字指不同種類的牛。
「牧」指放牛之地。「犁」則指牛耕地之器物。「犧牲」古意為以牛充當的祭品。脾氣倔如牛的稱「犟」。牛角稱為「犄」。死不悔改的牛性謂之「牾」。此外,如「牡」、「物」、「特」、「牿」等也都是與牛沾親帶故的本家。
牛在十二生肖中,是體積最大的,與老鼠正成對比,所以人們在生活中以「鼠」喻小或少,以「牛」寓多或大。如大材小用為「牛刀小試」或「殺雞焉用牛刀」或「牛鼎烹雞」。「牛目、牛嘴、牛肛、牛腳」則形容人體某些部位粗大不雅。
罵人聲音粗野而難聽為「牛聲馬哮」或「牛聲馬調」。
說寧在小地方做首領,也不在大地方做部下為「寧為雞口,勿為牛後」。
牛體大,毛自然多,因此以「牛毛」喻眾多而細密。《抱朴子》書里說:「為學如牛毛,獲者如麟角」,強調做學問之不易。杜甫有「秦時任商鞅,法令如牛毛」的詩句,是古代法令繁苛的具體描寫。
古人以竹蒲作畫,以牛拉車載書,所以有「汗牛充棟」的故事。柳宗元文:「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出汗牛馬。」後人遂把書籍多稱為「汗牛充棟」,可見牛很早就沾染上了書香。
牛有四個囊,食下物後能反芻,食量很大,民人譏笑人食量大者為「牛肚」,稱人善飲的為「牛飲」,脾氣大的稱為「牛脾氣」。稱制止發脾氣或遏止說謊者為
「扯牛鼻」。罵人不愛惜物品為「牛神」。譏人粗野不潔為「牛樣」。稱人行動遲緩如牛為「牛步遲遲」。買妻求草者被諷為「夯牛頭」,即戴假而具以遮羞之意。
稱誇耀不實者為「吹牛」或「吹牛皮」。今稱企圖非份,信口開河,投機取巧的不法分子為「黃牛」。凡事兩情不符者為「風馬牛不相及」或「牛頭不對馬嘴」。事不關痛癢謂「蚊子叮牛角」,即一點知覺都沒有之意。好繞道旁門營私為「鑽牛角尖」。「泥牛入海」指代一去無返。
牛以愚忠聞名。人們常把不智不肖,愚笨者稱為「蠢牛」或「飼牛」。古時譏笑目不識丁者為「青瞑牛」(瞎眼牛)。世人謂不明話意為「對牛彈琴」。稱毀譽由
人為「呼牛呼馬」。正如從《莊子》所雲:「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謂之馬。」形容賢愚利鈍不分為「牛驥共宰」。形容貌丑或宵小朋友摯為「牛鬼蛇神」
(後老師意得以辱名)。報恩於人寧「做牛做馬」,即做牛馬為人耕作馱行之意。
漢書中有「獨念牛衣涕泣時邪」一句,故後人形容貧賤為妻之貧苦境況為「牛衣對泣」。
孟子雲「牛山之木嘗美矣」,本是指山東臨淄縣的牛山地方林木之美,後人借喻人之禿頂。韓愈雲:「牛溲、馬勃、敗鼓之皮」,後人遂形容極細微之物著也有用處,所謂「牛溲馬勃」。
此外,「歸馬放牛」比喻戰事結束,士兵解甲歸田永息兵弋。「九牛一毛」言極多數中的一小部分。「九牛一虎」形容極大的力量。「土牛林木馬」比喻有形而無實質。「騎牛找牛」比喻忘其本而有他求之意。「吳牛喘月」形容過分的懼怕。「老牛推車」譏人力盡無能。
在民間俚諺中,「黑漢、犁牛、鐵青馬、一個作活就頂兩」喻人身強體健,力氣大,一人做兩人的事。「有錢買牛馬,不如牛生氣」,謂人當選用有肚量的幹才,而不必人做事不把握重點,卻專門注意雞毛蒜皮的小事,可謂不切實際。「牛吃稻草,鴨吃魚蝦」,及謂各人福氣不用。
虎的文化象徵意義
情趣洋溢的諺語
諺語,有人說它是「智慧的花朵」。以十二生肖為內容的諺語數量眾多,流傳廣泛,是廣大群眾所創造並喜聞樂見的富有氣息和情趣的語言表達形式。如
「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牛不喝水不能強摁頭」、「兔子不吃窩邊草」……等等。與老虎有關的諺語也十分豐富,這些諺語有的反映了虎的性格特
征勇猛、威武、凶暴以至使人望而生畏,不敢親近,就如同在「帝王」或者權威的面前。
如封建社會中那些當官的,無論是生活在帝王身邊的文臣武將,還是那些達官顯貴的下屬,凡事總得謹小慎微,服從上級和帝王的意志,必須視帝王國君和達官顯
貴的眼色並迎合其好惡行事,否則一不小心,一思之念,一句之言都會觸怒他們,輕者有牢獄之災,重者就會招致鐐之禍,乃至斬首示眾,誅夷九族。
在官場或民間就流行著反映上述心態的諺語:「伴君如伴虎」、「老虎門下官難做」之類。在人們的心目中,老虎是威嚴與權勢的象徵,言談舉止一派凜然不可侵
犯的王者氣度,是不可得罪的也是惹不起的,於是民諺中就有這樣的說法:「老虎的屁股摸不得」、「老虎的鬍子誰敢摸?」、「老虎未吃人,樣子赫殺人」。
有些諺語表現了老虎的習性,以及它與人、與環境、與其他動物之間的某種特殊關系。前者如「老虎也有打盹的時候」、「老虎藏在洞里不顯威風」;後者如「前門拒虎,後門進狼」、「羊兒跑進虎群」、「老虎進了城,家家都閉門」、「好虎架不住狼群」……
有些諺語,絕大多數除了表面的具有比喻或象徵性的淺層含義之外,還有其本質的深層含義,表現為或具有某種人生哲理,或提示事物的本質特徵,或是人們生活
經驗的總結,或者在這些諺語的背後,潛藏著首先的意味和生活的情趣。這種諺語實際上是種比喻,可能是某種象徵,都是思維的美麗之花,是人們出於某種目的而
設想或虛構出來的。
如:「老虎頭上撲蒼蠅」、「老虎頭上搔癢」、「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羊披上虎皮,見到老虎還是害怕」、「羊跟老虎交朋友,總有一天會吃虧」、「豬給老虎拜年,有去而無歸」、「苛政猛於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這些諺語,都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都具有言在此而意在彼的特點,有的甚至可以就是寓言故事的概括與濃縮,是極為精湛的語言藝術。如上述所舉諺語中的
「羊披上虎皮,見到老虎還是害怕」,這與漢代揚雄在《法言·吾子》中所述的「羊質虎皮」的寓言故事,無論是構思的新穎,主旨的深刻,還是表現手法,都可以
就是含意深刻的古訓,又可以就是激勵人們為實現理想而艱苦奮斗的格言或名言、警語。
它的表層語意並不深秋,意思是說,如果你不進入老虎居住的洞穴,就無法得到你想得到的小老虎。但是,這條諺語由比喻而出來的的主旨卻十分深刻,它告訴人
們,你想實現自己的理想或達到某種目的,如果不冒風險,不以艱苦的努力與實踐,就不能取得成功和勝利,就不能如願以償,達到預期的目的。
這條諺語在民間或者是上層流傳都十分廣泛,其典出於《東觀漢記·一六·班超傳》原本作「不探虎穴,不得虎子」。這個典故是說:班超帶領漢軍去攻打在邊境
經常進犯匈奴,久而久之,將士都有些厭戰情緒。一次,班超與將士三十六人在一起飲酒,個個喝得面紅耳赤,情緒高漲勃發,興味盎然。於是班超就乘著酒興,面
對將士的厭戰,憤怒地激勵將士道:「不探虎穴,不得虎子。現在我們唯一的辦法,就是乘著漆黑之夜,以火攻去襲擊匈奴的兵營。這樣,不僅可以使匈奴不知我軍
的兵力到底有多少,而且攻其不備,一定會使匈奴之軍在不備而戰之中驚恐萬狀,措手不及,他們就會被我威武之師,消滅得乾乾盡盡!」
這個典故歷經演變,深入民間,成為人民大眾的口頭禪,婦孺皆知,童叟均曉。這條近乎格言或警語式的諺語,還有「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三國志·呂蒙
傳》);但後世用得最多的還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有的從正面說,也寫作「入虎穴而得虎子」;最後濃縮為成語「虎穴得子」。
由此可見,與虎有關的任何一條諺語,從其創造或演變的過程來看,不知凝聚了人民大眾中多少的智慧與心血,它是一語言礦山中提煉出來的一克鐳,也是語言中的精化或者精萃。
虎是山中之君、百獸之王,人們愛虎而畏虎。因此人們也將虎視為兇猛、殘暴的動物,民間有不少打虎的傳說,出現了不少獵虎、打虎、射虎的猛將與壯士,從漢代射虎入石的李廣虎將,到黑旋風李逵為救母而殺虎、行者武松於景陽岡打虎……等等。
這些故事在今天看來,對於保護人類的生態環境搶救並保護現已瀕臨絕種的老虎的現實而言,是逆其道而行之的,甚至於是違法的。但是從這些故事的歷史背景及產生的社會心理來看,卻反映了人類保護自己、免受虎害的心理,這種心理在民間傳說或民諺中也有反映。
因此老虎雖然威武兇猛,但也有英雄壯士不畏虎凶虎威,有勇氣有膽量去打「虎」,將「虎」與某種強權惡勢聯系起來以英勇無畏之氣魄去「打虎」、「斗虎」、「滅虎」,這里的「虎」已不是自然界之虎,而是強權惡勢力的象徵之物。寄寓人們上述心理或思想、願望的諺語也不少。
如:「敢把皇帝拉下馬則老虎也得掰掉牙」、「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陽被犬欺」、「老虎尾巴掛掃帚,威風掃地」、「狼怕鞭,虎怕圈,狗怕低頭撿大磚」、
「虎入陷井,走投無路」……這說明,「虎」是可以征服的,也是不足為懼的,還說明,凶惡、殘暴的「老虎」,作為某種權勢或權威的象徵,它也會有「虎」死倒
威的時候,壽終正寢的命運。這些諺語的寓意或主旨,對於肖虎的人來說,是足以為訓的。
再說與虎有關的歇後語。歇後語也是俗語的一種,多為群眾創造並喜用、慣用,具有幽默詼諧、通俗形象的特點和特殊結構之定型語句。歇後語一般由前後兩部分
作用於成:前一部分是比喻事隱語;後一部分是本意,是對前一部分的解釋或引伸。使用時通常是只說第一部分而隱去後一部分,有意停歇,讓聽者玩味揣摩,故又
稱"歇後"或隱語。歇後語可分為兩種,一是諧音的,一種是比喻的。
在各民族的語言中與虎有關的歇後語也是十分豐富和精彩的,如果從內容的性質來給與虎相關的歇後語分類,可分為如下凡類:
表現老虎的性格特徵勇猛、威武、剛強、膽魄、活力等的:
老虎進村:沒人敢理
老虎栽跟頭:腰板挺硬
老虎戴轡頭:沒人敢去騎
老虎嘴邊的胡須:誰敢去摸
老虎下山:來勢兇猛
老虎上山:誰敢阻攔
具有特殊的象徵義、比喻義、引伸義的有:
老虎屁股上拔毛:斷後
老虎尾巴掛炮竹:轟出去了
老虎陰山卧:躺下裝死
老虎追得貓上樹:多虧留了一手
老虎的朋友:沒善獸(錫伯族)
老虎跳山澗:玄(懸)起來了
兔的文化象徵意義
「兔」在中國是一個美好的字眼。它既是人的生肖之一,也與人類的生命、人們的美好的希望密切相連。
「兔」,是動物兔的象形字。漢代許慎《說文解字》解釋說:「兔,獸名,像距後其尾形。」其甲骨文、篆文描畫的正是「兔」的長耳短尾的形象。
由「兔」字派生出的漢字並不多,但都很有特點。
例如,「逸」是一個會意字。兔子跑得快稱為「逸」。《說文解字》等書都認為「逸」字表示兔子「善逃」。
這表明,兔子當之無愧的長跑冠軍。於是又有「奔逸」、「逃逸」、「逸失」、「游逸」、「隱逸」、「安逸」、「逸聞」、「超逸」等語匯。三隻兔疊在一起組成一個漢字,表示跑得飛快的樣子。
Ⅱ 你們知道的最冷的冷知識是
駁(bó):毛色不純的馬。
馰(dí):額白色的馬。
驤(xiāng):後右蹄白色的馬。
馵(zhù):後左腳白色的馬。
騱(xí):前腳全白的馬。
騚(qián):四蹄全白的馬。
驓(céng):膝下白色的馬。
驠(yàn):屁股毛色白的馬。
騴(yàn):尾根白色的馬。
駺(láng):白尾馬。
驄(cōng):青白色的馬。
驒(tuó):有白色鱗狀斑紋的青馬。
騅(zhuī):毛色蒼白相雜的馬。
駰(yīn):淺黑雜白的馬。
駂(bǎo):毛色黑白相雜的馬。
駩(quán):黑嘴白毛的馬。
駯(zhū):黑嘴的馬。
驙(zhān):脊背黑色的白馬。
駱(luò):尾和鬣毛黑色的白馬。
駹(máng):面、額為白色的黑馬。
驈(yù):股間白色的黑馬。
騽(xí):背脊黃色的黑馬。
驔(diàn):黃色脊毛的黑馬。
騩(guī):毛淺黑色的馬。
駽(xuān):青黑色的馬。亦稱「鐵青馬」。
騥(róu):多鬃的青黑色馬。
騏(qí):有青黑色紋理如棋盤格子紋的馬。
驖(tiě):赤黑色的馬。
驪(lí):純黑色的馬。
騢(xiá):毛色赤白相雜的馬。
騵(yuán):赤毛白腹的馬。
驊(huá):赤色的駿馬。
騮(liú):黑鬃黑尾巴的紅馬。
騝(qián):黃脊黑鬃黑尾巴的紅馬。
騂(xīng):赤色的馬。
騜(huáng):毛色黃白相雜的馬。
駓(pī):毛色黃白相雜的馬。亦稱「桃花馬」。
驃(biāo):黃毛夾雜著白點子的馬。
騧(guā):黑嘴的黃馬。
騟(yú):紫色馬。
馼(wén):紅鬃、白身、黃眼的馬。
驕(jiāo):六尺高的馬。
騋(lái):七尺高的馬。
駥(róng):八尺高的馬。
駒(jū):兩歲以下的馬。
騑(fēi ):三歲的馬。
駣(táo):三四歲的馬。
Ⅲ 描寫草原的文章
張承志《黑駿馬》(節選)
黑駿馬 第一章(1)
漂亮善跑的――我的黑駿馬喲
拴在那門外――那榆木的車上
在遠離神聖的古時會盟敖包和母親湖、錫林河的荒僻草地深處,你能看到一條名叫伯勒根①的明凈小河。牧人們笑謔地解釋說,也許是哪位大嫂子在這里出了名,所以河水就得到這樣有趣的名字。然而我曾經聽白發的奶奶親口說過:伯勒根,遠在我們蒙古人的祖先還沒有游牧到這兒時,已經是出嫁姑娘「給了」那異姓的婆家,和送行的父母分手的一道小河。
我騎著馬嘩嘩地?著流水,馬兒自顧自地停下來,在清澈的中流埋頭長飲。我抬起頭來,顧盼著四周熟悉又陌生的景色。二十來年啦,伯勒根小河依舊如故。記得我第一次來到這里時,父親曾按著我的腦袋,吆喝說:「喂,趴下去!小牛犢子。喝幾口,這是草原家鄉的水呵!」
前不久,我陪同畜牧廳規劃處的幾位專家來這一帶調查仔畜價值問題,當我專程趕到鄰旗人民委員會探望父親時,他不知為什麼又對我發了火:「哼!陪專家?當翻譯?哼!牛犢子,你別以為現在就可以不挨我的鞭子……你應當滾到伯勒根河的蘆葦叢里去,在河水裡泡上三天三夜,洗掉你這股大翻譯、大幹部的臭味兒再來看我!」
父親,難道你認為,只有你們才對草原懷著誠摯的愛么?別忘了:經歷不能替代,人人都在生活……
河灣里和濕潤的草地上密密地叢生著絨花雪白的蘆荻,大雁在高空鳴叫著,排著變幻不定的隊列。穿行在葦牆里的騎手有時簡直無法前進;剛剛降落的雁群吵嚷著、歡叫著,用翅膀撲楞楞地拍濺著浪花,蘆葦被擠得嘩嘩亂響。大雁們在忙著安頓一個溫暖的窠,它們是不會理睬自然界中那些思慮重重的人的。
我催馬踏上了陡峭的河岸,熟悉的景物映入眼簾。這就是我曾生活過的搖籃,我闊別日久的草原。父親――他一聽到我准備來這里看望就熄了怒火,可他根本不理解我重返故鄉的心境……哦,故鄉,你像夢境里一樣青綠迷濛。你可知道,你給那些棄你遠去的人帶來過怎樣的痛苦么?
左側山岡上有一群散開的羊在吃草,我遠遠看見,那牧羊人正歪在草地上曬太陽。我朝他馳去。
「呃,不認識的好朋友,你好?呃……好漂亮的黑馬喲!」他乜斜著眼睛,瞟著我的黑馬。
「您好。這馬么,跑得還不壞――是公社借給我的。」我隨口應酬著。
「呃,當然是公社借你的――我認識它。嗯,這是鋼嘎?哈拉。錯不了,去年它在賽馬會上跑第一的時候,我曾經遠遠地看過它一眼。所以,錯不了。公社把最有名的鋼嘎?哈拉借給你啦。」
鋼嘎?哈拉?!像是一個炸雷在我眼前轟響,我雙眼昏眩,騎坐不穩,險些栽下馬來。但我還是沉住了氣:「您的羊群已經上膘啦,大哥。」我說著下了馬,坐在他旁邊,遞給他一支煙。
哦,鋼嘎?哈拉……我注視著這匹骨架高大、腳踝細直、寬寬的前胸凸隆著塊塊肌腱的黑馬。陽光下,它的毛皮像黑緞子一樣閃閃發光。我的小黑馬駒,我的黑駿馬!我默默地呼喚著它。我怎麼認不出你了呢?這個牧羊人僅僅望過你一眼,就如同刀刻一樣把你留在他的記憶里。而我呢,你是知道的,當你作為一個生命剛剛來到這個世界上時,也許只有我曾對你懷有過那麼熱烈的希望。是我給你取了這個驕傲的名字:鋼嘎?哈拉。你看,十四年過去了。時光像草原上的風,消失在比淡藍的遠山和伯勒根河源更遠的大地盡頭。它拂面而過,逝而不返,只在人心上留下一絲令人神傷的感觸。我一去九年,從牧人變成了畜牧廳的科學工作者;你呢,成了名揚遠近的駿馬之星。你好嗎?我的小夥伴?你在嗅著我,你在舐著我的衣襟。你像這個牧羊人一樣眼光敏銳,你認出了我。那麼――你能告訴我,她在哪裡嗎?我同她別後就兩無音訊,你就是這時光的證明。你該明白我是多麼惦念著她。因為我深知她前途的泥濘。你在搖頭?你在點頭?她――索米婭在哪兒呢?
《狼圖騰》 作者:姜戎
第一章(1)
「犬戎族」自稱祖先為二白犬,當是以犬為圖騰。
——範文瀾《中國通史簡編·第一編》
周穆王伐畎戎,得四白狼、四白鹿以歸。
——《漢書·匈奴傳》
當陳陣在雪窩里用單筒望遠鏡鏡頭,套住了一頭大狼的時候,他看到了蒙古草原狼鋼錐一樣的目光。陳陣全身的汗毛又像豪豬的毫刺一般豎了起來,幾乎將襯衫撐離了皮肉。畢利格老人就在他的身邊,陳陣這次已沒有靈魂出竅的感覺,但是,身上的冷汗還是順著豎起的汗毛孔滲了出來。雖然陳陣來到草原已經兩年,可他還是懼怕蒙古草原上的巨狼和狼群。在這遠離營盤的深山,面對這么大的一群狼,他嘴裡呼出的霜氣都顫抖起來。陳陣和畢利格老人,這會兒手上沒有槍,沒有長刀,沒有套馬桿,甚至連一副馬鐙這樣的鐵傢伙也沒有。他們只有兩根馬棒,萬一狼群嗅出他們的人氣,那他倆可能就要提前天葬了。
陳陣又哆哆嗦嗦地吐出半口氣,才側頭去看老人。畢利格正用另一隻單筒望遠鏡觀察著狼群的包圍圈。老人壓低聲音說:就你這點膽子咋成?跟羊一樣。你們漢人就是從骨子裡怕狼,要不漢人怎麼一到草原就凈打敗仗。老人見陳陣不吱聲,便側頭小聲喝道:這會兒可別嚇慌了神,弄出點動靜來,那可不是鬧著玩的。陳陣點了一下頭,用手抓了一把雪,雪在他的掌心被捏成了一坨冰。
側對面的山坡上,大群的黃羊仍在警惕地搶草吃,但似乎還沒有發現狼群的陰謀。狼群包圍線的一端已越來越靠近倆人的雪窩,陳陣一動也不敢動,他感到自己幾乎凍成了一具冰雕……
這是陳陣在草原上第二次遇到大狼群。此刻,第一次與狼群遭遇的驚悸又顫遍他的全身。他相信任何一個漢人經歷過那種遭遇,他的膽囊也不可能完好無損。
兩年前陳陣從北京到達這個邊境牧場插隊的時候,正是十一月下旬,額侖草原早已是一片白雪皚皚。知青的蒙古包還未發下來,陳陣被安排住在畢利格老人家裡,分配當了羊倌。一個多月後的一天,他隨老人去80多里外的場部領取學習文件,順便采購了一些日用品。臨回家時,老人作為牧場革委會委員,突然被留下開會,可是場部指示那些文件必須立即送往大隊,不得延誤。陳陣只好一人騎馬回隊。臨走時,老人將自己那匹又快又認家的大青馬,換給了陳陣,並再三叮囑他,千萬別抄近道,一定要順大車道走,一路上隔上二三十里就有蒙古包,不會有事的。
陳陣一騎上大青馬,他的胯下立即感到了上等蒙古馬的強勁馬力,就有了快馬急行的沖動。剛登上一道山樑,遙望大隊駐地的查干窩拉山頭,他一下子就把老人的叮囑扔在腦後,率性地放棄了繞行二十多里地走大車道的那條路線,改而徑直抄近路插向大隊。
天越來越冷,大約走了一半路程,太陽被凍得瑟瑟顫抖,縮到地平線下面去了。雪面的寒氣升上半空,皮袍的皮板也已凍硬。陳陣晃動胳膊、皮袍肘部和腰部,就會發出嚓嚓的磨擦聲。大青馬全身已披上了一層白白的汗霜,馬踏厚厚積雪,馬步漸漸遲緩。丘陵起伏,一個接著一個,四周是望不到一縷炊煙的蠻荒之地。大青馬仍在小跑著,並不顯出疲態。它跑起來不顛不晃,盡量讓人騎著舒服。陳陣也就松開馬嚼子,讓它自己掌握體力、速度和方向。陳陣忽然一陣顫栗,心裡有些莫名的緊張——他怕大青馬迷路,怕變天,怕暴風雪,怕凍死在冰雪荒原上,但就是忘記了害怕狼。
快到一個山谷口,一路上大青馬活躍亂動、四處偵聽的耳朵突然停住了,並且直直地朝向谷口的後方,開始抬頭噴氣,步伐錯亂。陳陣這還是第一次在雪原上單騎走遠道,根本沒意識到前面的危險。大青馬急急地張大鼻孔,瞪大眼睛,自作主張地改變方向,想繞道而走。但陳陣還是不解馬意,他收緊嚼口,撥正馬頭繼續朝前小跑。馬步越來越亂,變成了半走半跑半顛,而蹄下卻蹬踏有力,隨時就可狂奔。陳陣知道在冬季必須愛惜馬力,死死地勒住嚼子,不讓馬奔起來。
大青馬見一連串的提醒警告不起作用,便回頭猛咬陳陣的氈靴。陳陣突然從大青馬恐怖的眼球里看到了隱約的危險。但為時已晚,大青馬哆嗦著走進了陰森山谷喇叭形的開口處。
當陳陣猛地轉頭向山谷望去時,他幾乎嚇得栽下馬背。距他不到40米的雪坡上,在晚霞的天光下,竟然出現了一大群金毛燦燦、殺氣騰騰的蒙古狼。全部正面或側頭瞪著他,一片錐子般的目光颼颼飛來,幾乎把他射成了刺蝟。離他最近的正好是幾頭巨狼,大如花豹,足足比他在北京動物園里見的狼粗一倍、高半倍、長半個身子。此時,十幾條蹲坐在雪地上的大狼呼地一下全部站立起來,長尾統統平翹,像一把把即將出鞘的軍刀,一副弓在弦上、居高臨下、准備撲殺的架勢。狼群中一頭被大狼們簇擁著的白狼王,它的脖子、前胸和腹部大片的灰白毛,發出白金般的光亮,耀眼奪目,射散出一股凶傲的虎狼之威。整個狼群不下三四十頭。後來,陳陣跟畢利格詳細講起狼群當時的陣勢,老人用食指颳了一下額上的冷汗說,狼群八成正在開會,山那邊正好有一群馬,狼王正給手下布置襲擊馬群的計劃呢。幸虧這不是群飢狼,毛色發亮的狼就不是餓狼。
陳陣在那一瞬其實已經失去任何知覺。他記憶中的最後感覺是頭頂迸出一縷輕微但極其恐怖的聲音,像是口吹足色銀元發出的那種細微振顫的錚錚聲。這一定是他的魂魄被擊出天靈蓋的抨擊聲。陳陣覺得自己的生命曾有過幾十秒鍾的中斷,那一刻他已經變成了一個靈魂出竅的軀殼,一具虛空的肉身遺體。很久以後陳陣回想那次與狼群的遭遇,內心萬分感激畢利格阿爸和他的大青馬。陳陣沒有栽下馬,是因為他騎的不是一般的馬,那是一匹在狼陣中長大、身經百戰的著名獵馬。
事到臨頭,千鈞一發之際,大青馬突然異常鎮靜。它裝著沒有看見狼群,或是一副無意沖攪狼們聚會的樣子,仍然踏著趕路過客的步伐緩緩前行。它挺著膽子,控著蹄子,既不掙扎擺動,也不奪路狂奔,而是極力穩穩地馱正鞍子上的臨時主人,像一個頭上頂著高聳的玻璃杯疊架盤的雜技高手,在陳陣身下靈敏地調整馬步,小心翼翼地控制著陳陣脊椎中軸的垂直,不讓他重心傾斜失去平衡,一頭栽進狼陣。
可能正是大青馬巨大的勇氣和智慧,將陳陣出竅的靈魂追了回來。也可能是陳陣忽然領受到了騰格里(天)的精神撫愛,為他過早走失上天的靈魂,揉進了信心與定力。當陳陣在寒空中游飛了幾十秒的靈魂,再次收進他的軀殼時,他覺得自己已經僥幸復活,並且冷靜得出奇。
陳陣強撐著身架,端坐馬鞍,不由自主地學著大青馬,調動並集中剩餘的膽氣,也裝著沒有看見狼群,只用眼角的餘光緊張地感覺著近在側旁的狼群。他知道蒙古草原狼的速度,這幾十米距離的目標,對蒙古狼來說只消幾秒鍾便可一蹴而就。人馬與側面的狼群越來越近,陳陣深知自己絕對不能露出絲毫的怯懦,必須像唱空城計的諸葛孔明那樣,擺出一副胸中自有雄兵百萬,身後跟隨鐵騎萬千的架勢。只有這樣才能鎮住兇殘多疑的草原殺手——蒙古草原狼。
他感到狼王正在伸長脖子向他身後的山坡望,群狼都把尖碗形的長耳,像雷達一樣朝著狼王張望的方向。所有的殺手都在靜候狼王下令。但是,這個無槍無桿的單人單馬,竟敢如此大膽招搖地路過狼群,卻令狼王和所有的大狼生疑。
晚霞漸漸消失。人馬離狼群更近了。這幾十步可以說是陳陣一生中最凶險、最漫長的路途之一。大青馬又走了幾步,陳陣突然感到有一條狼向他身後的雪坡跑去,他意識到那一定是狼王派出的探子,想查看他身後有無伏兵。陳陣覺得剛剛在體內焐熱的靈魂又要出竅了。
大青馬的步伐似乎也不那麼鎮定了。陳陣的雙腿和馬身都在發抖,並迅速發生可怕的共振,繼而傳染放大了人馬共同的恐懼。大青馬的耳朵背向身後,緊張關注著那條探子狼。一旦狼探明實情,人馬可能正好走到離狼群的最近處。陳陣覺得自己正在穿越一張巨大的狼口,上面鋒利的狼牙,下面也是鋒利的狼牙,沒准他正走到上下狼牙之間,狼口便咔嚓一聲合攏了。大青馬開始輕輕後蹲聚力,准備最後的拚死一搏。可是,負重的馬一啟動就得吃虧。
陳陣忽然像草原牧民那樣在危急關頭心中呼喚起騰格里:長生天,騰格里,請你伸出胳膊,幫我一把吧!他又輕輕呼叫畢利格阿爸。畢利格蒙語的意思是睿智,他希望老阿爸能把蒙古人的草原智慧,快快送抵他的大腦。靜靜的額侖草原,沒有任何回聲。他絕望地抬起頭,想最後看一眼美麗冰藍的騰格里。
突然,老阿爸的一句話從天而降,像疾雷一樣地轟進他的鼓膜:狼最怕槍、套馬桿和鐵器。槍和套馬桿,他沒有。鐵器他有沒有呢?他腳底一熱,有!他腳下蹬著的就是一副碩大的鋼鐙。他的腳狂喜地顫抖起來。
畢利格阿爸把自己的大青馬換給他,但馬鞍未換。難怪當初老人給他挑了這么大的一副鋼蹬,似乎老人早就料到了有用得著它的這一天。但老人當初對他說,初學騎馬,馬鐙不大就踩不穩。萬一被馬尥下來,也容易拖鐙,被馬踢傷踢死。這副馬鐙開口寬闊,踏底是圓形的,比普通的淺口方底鐵鐙,幾乎大一倍重兩倍。
狼群正在等待探子,人馬已走到狼群的正面。陳陣迅速將雙腳退出鋼鐙,又彎身將鐙帶拽上來,雙手各抓住一隻鋼鐙——生死存亡在此一舉。陳陣憋足了勁,猛地轉過身,朝密集的狼群大吼一聲,然後將沉重的鋼鐙舉到胸前,狠狠地對砸起來。
「當、當……」
鋼鐙擊出鋼錘敲砸鋼軌的聲響,清脆高頻,震耳欲聾,在肅殺靜寂的草原上,像刺耳刺膽的利劍刺向狼群。對於狼來說,這種非自然的鋼鐵聲響,要比自然中的驚雷聲更可怕,也比草原狼最畏懼的捕獸鋼夾所發出的聲音更具恐嚇力。陳陣敲出第一聲,就把整個狼群嚇得集體一哆嗦。他再猛擊幾下,狼群在狼王的率領下,全體大回轉,倒背耳朵,縮起脖子像一陣黃風一樣,呼地向山裡奔逃而去。連那條探狼也放棄任務,迅速折身歸隊。
陳陣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如此可怕龐大的蒙古狼群,居然被兩只鋼鐙所擊退。他頓時壯起膽來,一會兒狂擊馬鐙,一會兒又用草原牧民的招喚手勢,掄圓了胳膊,向身後的方向大喊大叫:豁勒登!豁勒登!(快!快!)這里的狼,多多的有啦。
可能,蒙古狼聽得懂蒙古話,也看得懂蒙古獵人的手勢獵語。狼群被它們所懷疑的蒙古獵人的獵圈陣嚇得快速撤離。但狼群撤得井然有序,急奔中的狼群仍然保持著草原狼軍團的古老建制和隊形,猛狼沖鋒,狼王靠前,巨狼斷後,完全沒有鳥獸散的混亂。陳陣看呆了。
狼群一眨眼的工夫就跑沒影了,山谷里留下一大片雪霧雪砂。
天光已暗。陳陣還沒有完全認好馬鐙,大青馬就彈射了出去,朝它所認識的最近營盤沖刺狂奔。寒風灌進領口袖口,陳陣渾身的冷汗幾乎結成了冰。
狼口餘生的陳陣,從此也像草原民族那樣崇敬起長生天騰格里來了。並且,他從此對蒙古草原狼有一種著了魔的恐懼、敬畏和痴迷。蒙古狼,對他來說,決不是僅僅觸及了他的靈魂、而是曾經擊出了他靈魂的生物。在草原狼身上,竟然潛伏著、承載著一種如此巨大的吸引力?這種看不見、摸不著,虛無卻又堅固的東西,可能就是人們心靈中的崇拜物或原始圖騰。陳陣隱隱感到,自己可能已經闖入草原民族的精神領域。雖然他偶然才撞開了一點門縫,但是,他的目光和興趣已經投了進去。
此後的兩年裡,陳陣再沒有見過如此壯觀的大狼群。他白天放羊,有時能遠遠地見到一兩條狼,就是走遠道幾十里上百里,最多也只能見到三五條狼。但他經常見到被狼或狼群咬死的羊牛馬,少則一兩只,兩三頭,三四匹,多則屍橫遍野。串門時,也能見到牧民獵人打死狼後剝下的狼皮筒子,高高地懸掛在長桿頂上,像狼旗一樣飄揚。
畢利格老人依然一動不動地趴在雪窩里,眯眼緊盯著草坡上的黃羊和越來越近的狼群,對陳陣低聲說:再忍一會,哦,學打獵,先要學會忍耐。
有畢利格老人在身邊,陳陣心裡踏實多了。他揉去眼睫毛上的霜花,沖著老人坦然眨了眨眼,端著望遠鏡望瞭望側對面山坡上的黃羊和狼群包圍線,見狼群還是沒有任何動靜……
自從有過那次大青馬與狼群的短兵相接,他早已明白草原上的人,實際上時時刻刻都生活在狼群近距離的包圍之中。白天放羊,走出蒙古包不遠就能看到雪地上一行行狼的新鮮大爪印,山坡草甸上的狼爪印更多,還有灰白色的新鮮狼糞;在晚上,他幾乎夜夜都能見到幽靈一樣的狼影,尤其是在寒冬,羊群周圍幾十米外那些綠瑩瑩的狼眼睛,少時兩三對、五六對,多時十幾對。最多的一次,他和畢利格的大兒媳嘎斯邁一起,用手電筒數到過二十五對狼眼。原始游牧如同游擊行軍,裝備一律從簡,冬季的羊圈只是用牛車、活動柵欄和大氈子搭成的半圓形擋風牆,只擋風不擋狼。羊圈南面巨大的缺口全靠狗群和下夜的女人來守衛。有時狼沖進羊圈,狼與狗廝殺,狼或狗的身體常常會重重地撞到蒙古包的哈那牆,把包裡面貼牆而睡的人撞醒。陳陣就被狼撞醒過兩次,如果沒有哈那牆,狼就撞進他的懷里來了。處在原始游牧狀態下的人們,有時與草原狼的距離還不到兩層氈子遠。只是陳陣至今尚未得到與狼親自交手的機會。極擅夜戰的蒙古草原狼,絕對比華北的平原游擊隊還要神出鬼沒。在狼群出沒頻繁的夜晚,陳陣總是強迫自己睡得驚醒一點,並請嘎斯邁在下夜值班的時候,如果遇到狼沖進羊群就喊他的名字,他一定出包幫她一起轟狼打狼。畢利格老人常常捻著山羊鬍子微笑,他說他從來沒見過對狼有這么大興頭的漢人。老人似乎對北京學生陳陣這種異乎尋常的興趣很滿意。
陳陣終於在來草原第一年隆冬的一個風雪深夜,在手電筒燈光下,近距離地見到了人狗與狼的惡戰……
「陳陳(陣)!」「陳陳(陣)!」
那天深夜,陳陣突然被嘎斯邁急促的呼叫聲和狗群的狂吼聲驚醒,當他急沖沖穿上氈靴
和皮袍,拿著手電筒和馬棒沖出包的時候,他的雙腿又劇烈地顫抖起來。透過雪花亂飛的手電筒光亮,他竟然看到嘎斯邁正拽著一條大狼的長尾巴。這條狼從頭到尾差不多有一個成年人的身長,而她居然想把狼從擠得密不透風的羊群里拔出來,狼拚命地想回頭咬人,可是嚇破膽的傻羊肥羊們既怕狼又怕風,拚命往擋風牆後面的密集羊群那裡前撲後擁,把羊身體間的落雪擠成了臊氣烘烘的蒸氣,也把狼的前身擠得動彈不得。狼只能用爪扒地,向前猛躥亂咬,與嘎斯邁拚命拔河,企圖沖出羊群,回身反擊。陳陣跌跌撞撞地跑過去,一時不知如何下手。嘎斯邁身後的兩條大狗也被羊群所隔,干著急無法下口,只得一個勁狂吼猛叫,壓制大狼的氣焰。畢利格家的其他五六條威猛大狗和鄰家的所有的狗,正在羊群的東邊與狼群死掐。狗的叫聲、吼聲、哭嚎聲驚天動地。陳陣想上前幫嘎斯邁,可兩腿抖得就是邁不開步。他原先想親手觸摸一下活狼的熱望,早被嚇得結成了冰。嘎斯邁卻以為陳陣真想來幫她,急得大叫:別來!別來!狼咬人。快趕開羊!狗來!
嘎斯邁身體向後傾斜狠命地拽狼尾,拽得滿頭大汗。她用雙手掰狼的尾骨,疼得狼張著血盆大口倒吸寒氣,恨不得立即回身把人撕碎吞下。狼看看前沖無望,突然向後猛退,調轉半個身子,撲咬嘎斯邁。刺啦一聲,半截皮袍下擺被狼牙撕下。嘎斯邁的蒙古細眼睛裡,射出像母豹目光般的一股狠勁,拽著狼就是不鬆手,然後向後猛跳一步,重新把狼身拉直,並拚命拽狼,往狗這邊拽。
陳陣急慌了眼,他一面高舉手電筒對准嘎斯邁和狼,生怕她看不清狼,被狼咬到;一面掄起馬棒朝身邊的羊劈頭蓋腦地砸下去。羊群大亂,由於害怕黑暗中那隻大狼,羊們全都往羊群中的手電筒光亮處猛擠,陳陣根本趕不動羊。他發現嘎斯邁快拽不動惡狼了,她又被狼朝前拖了幾步。
「阿、阿!阿!」驚叫的童聲傳來。
嘎斯邁的九歲兒子巴雅爾沖出了蒙古包,一見這陣勢,喊聲也變了調。但他立即向媽媽直沖過去,幾乎像跳鞍馬一般,從羊背上跳到了嘎斯邁的身邊,一把就抓住了狼尾。嘎斯邁大喊:抓狼腿!抓狼腿!巴雅爾急忙改用兩只手死死抓住了狼的一條後腿,死命後拽,一下子減弱了狼的前沖力。母子兩人總算把狼拽停了步。營盤東邊的狗群繼續狂吼猛斗,狼群顯然在聲東擊西,牽制狗群的主力,掩護沖進羊群的狼進攻或撤退。羊群中西部的防線全靠母子二人頑強堅守,不讓這條大狼從羊圈擋風氈牆的西邊,沖趕出部分羊群。
畢利格老人也已沖到羊群邊上,一邊轟羊一邊朝東邊的狗大叫:巴勒!巴勒!「巴勒」蒙語的意思是虎,這是一條全隊最高大、兇猛亡命、帶有藏狗血統的殺狼狗,身子雖然不如一般的大狼長,但身高和胸寬卻超過狼。聽到主人的喚聲,巴勒立即退出廝殺,急奔到老人的身邊。一個急停,哈出滿嘴狼血的腥氣。老人急忙拿過陳陣手裡的電筒,用手電筒光柱朝羊群里的狼照了照。巴勒猛晃了一下頭,像失職的衛士那樣懊喪,它氣急敗壞地猛然躥上羊背,踩著羊頭,連滾帶爬地朝狼撲過去。老人沖陳陣大喊:把羊群往狼那兒趕!把狼擠住!不讓狼逃跑!然後拉著陳陣的手,兩人用力趟著羊群,也朝狼和嘎斯邁擠過去。
惡狠狠的巴勒,急噴著哈氣和血氣,終於站在嘎斯邁的身邊,但狼的身旁全是擠得喘不過氣來的羊。蒙古草原的好獵狗懂規矩,不咬狼背狼身不傷狼皮,巴勒仍是找不到地方下口,急得亂吼亂叫。嘎斯邁一見巴勒趕到,突然側身,抬腿,雙手抓住長長的狼尾,頂住膝蓋,然後大喊一聲,雙手拼出全身力氣,像掰木桿似的,啪地一聲,愣是把狼尾骨掰斷了。大狼一聲慘嚎,疼得四爪一松勁,母子兩人呼地一下就把大狼從羊堆里拔了出來。大狼渾身痙攣,回頭看傷,巴勒乘勢一口咬住了狼的咽喉,不顧狼爪死抓硬踹,兩腳死死按住狼頭狼胸。狗牙合攏,兩股狼血從頸動脈噴出,大狼瘋狂地掙扎了一兩分鍾,癱軟在地,一條血舌頭從狼嘴狼牙的空隙間流了出來。嘎斯邁抹了抹臉上的狼血,大口喘氣。陳陣覺得她凍得通紅的臉像是抹上了狼血胭脂,猶如史前原始女人那樣野蠻、英武和美麗。
死狼的濃重血腥氣向空中飄散,東邊的狗叫聲驟停,狼群紛紛逃遁,迅速消失在黑暗中。不一會兒,西北草甸里便傳來狼群凄厲的哀嚎聲,向它們這員戰死的猛將長久致哀。
我真沒用,膽小如羊。陳陣慚愧地嘆道:我真不如草原上的狗,不如草原上的女人,連九歲的孩子也不如。嘎斯邁笑著搖頭說:不是不是,你要是不來幫我,狼就把羊吃到嘴啦。畢利格老人也笑道:你這個漢人學生,能幫著趕羊,打手電筒,我還沒見過呢。
陳陣終於摸到了余溫尚存的死狼。他真後悔剛才沒有膽量去幫嘎斯邁抓那條活狼尾,錯過了一個漢人一生也不得一遇的徒手斗狼的體驗。額侖草原狼體形實在大得嚇人,像一個倒地的毛茸茸的大猩猩,身倒威風不倒,彷彿只是醉倒在地,隨時都會吼跳起來。陳陣摸摸巴勒的大頭,鼓了鼓勇氣蹲下身,張開拇指和中指,量起狼的身長,從狼的鼻尖到狼的尾尖,一共九紮,竟有一米八長,比他的身高還長幾厘米。陳陣倒吸一口涼氣。
畢利格老人用手電筒照了照羊群,共有三四隻羊的大肥尾已被狼齊根咬斷吃掉,血肉模糊,冰血條條。老人說:這些羊尾巴換這么大的一條狼,不虧不虧。老人和陳陣一起把沉重的死狼拖進了包,以防鄰家的賴狗咬皮泄憤。陳陣覺得狼的腳掌比狗腳掌大得多,他用自己的手掌與狼掌比了比,除卻五根手指,狼掌竟與人掌差不多大,怪不得狼能在雪地上或亂石山地上跑得那樣穩。老人說:明天我教你剝狼皮筒子。
嘎斯邁從包里端出大半盆手把肉,去犒賞巴勒和其它的狗。陳陣也跟了出去,雙手不停地撫摸巴勒的大腦袋和它像小炕桌一樣的寬背,它一面咔吧咔吧地嚼著肉骨頭,一面搖著大尾巴答謝。陳陣忍不住問嘎斯邁:剛才你怕不怕?她笑笑說:怕,怕。我怕狼把羊趕跑,工分就沒有啦。我是生產小組的組長,丟了羊,那多丟人啊。嘎斯邁彎腰去輕拍巴勒的頭,連說:賽(好)巴勒,賽(好)巴勒。巴勒立即放下手把肉,抬頭去迎女主人的手掌,並將大嘴往她的腕下袖口裡鑽,大尾巴樂得狂搖,搖出了風。陳陣發現寒風中飢餓的巴勒更看重女主人的情感犒賞。嘎斯邁說:陳陳(陣),過了春節,我給你一條好狗崽,喂狗技術多多地有啦,你好好養,以後長大像巴勒一樣。陳陣連聲道謝。
進了包,陳陣餘悸未消說:剛才真把我嚇壞了。老人說:那會兒我一抓著你的手就知道了。咋就抖得不停?要打起仗來,還能握得住刀嗎?要想在草原呆下去,就得比狼還厲害。往後是得帶你去打打狼了,從前成吉思汗點兵,專挑打狼能手。
陳陣連連點頭說:我信,我信。要是嘎斯邁騎馬上陣,一定比花木蘭還厲害……噢,花木蘭是古時候漢人最出名的女將軍。
老人說:你們漢人的花……花木拉(蘭),少少地有;我們蒙古人的嘎斯邁,多多地有啦,家家都有。老人像老狼王一樣呵呵地笑起來。
從此以後,陳陣就越來越想近距離地接近狼,觀察狼,研究狼。他隱隱感到草原狼與草原人有一種神秘的關系,可能只有弄清了草原狼才能弄清神秘的蒙古草原和蒙古草原人。而蒙古草原狼恰恰是其中最神出鬼沒,最神秘的一環。陳陣希望自己能多增加一些關於狼真實具體的觸覺和感覺,他甚至想自己親手掏一窩狼崽,並親手養一條看得見摸得著的草原小狼——這個念頭冒出來的時候,連他自己也嚇了一跳。隨著春天的臨近,他對於小狼的渴望越來越強烈了。
Ⅳ 慧駰國永遠處在僕人地位的是什麼顏色的馬
慧駰中的白馬、栗色馬和鐵青馬外形和火紅馬、深灰色斑紋馬和黑馬並不一樣,天賦也不同,沒有改變的可能,所以它們永遠處於僕人的地位。
Ⅳ 瑤山大剿匪邱雨唱的是什麼歌
歌名叫《遠在小河的對岸》,也就是電視劇《瑤山剿匪記》的片尾曲。
這是首蘇聯歌曲,是電視劇《鋼鐵是怎麼樣煉成的》的主題歌,是用俄文演唱的。
這首歌是由《黑鴨子》組合翻唱的,歌詞也作了一些改動。在電視劇《瑤山剿匪記》中也許是為了配合劇情的需要把改變翻唱的第二段刪除了,歌詞是:
倒在地上他慢慢地合上雙眼
他向自己的鐵青馬叮嚀
馬兒我的戰友轉告我的親人
我為工人階級而犧牲
馬兒我的戰友轉告我的親人
我為工人階級而犧牲
希望能喜歡這首歌。
Ⅵ 煊字與雷州話同音字怎讀
宣
[xuān]
1.公開說出來;傳播、散布出去:~傳。~布。~誓。心照不~。2.宣召。3.疏導:~泄。4.(Xuān)指安徽宣城,雲南宣威:~筆。~腿。5.指宣紙:玉版~(色白質堅的宣紙)。虎皮~(有淺色斑紋的紅、黃、綠等色的宣紙...
暄
[xuān]
1.(太陽)溫暖:寒~。2.物體內部空隙多而松軟:饅頭很~。沙土地~,不好走。
軒
[xuān]
1.高:~昂。~敞。~朗。2.姓。3.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舊時多用為書齋名或茶館、飯館等的字型大小):來今雨~。4.古代一種有帷幕而前頂較高的車。5.窗戶;門。
喧
[xuān]
聲音大:~嘩。~鬧。鑼鼓~天。
弲
[xuān] [yuān]
1.鑲角的弓。2.弩弓。
蝖
[xuān]
1.〔~螜(hú)〕即「蠐螬」,金龜子的幼蟲。2.飛:「~飛蠕動,各樂其性」。
軒
[xuān]
見「軒」。
鞙
[juān] [xuān]
1.有嚼口的馬絡頭。2.馬尾。
媗
[xuān]
古女子人名用字。
駽
[xuān]
青黑色的馬。亦稱「鐵青馬」。
鰚
[xuān]
鯔魚和鱒魚的異名(日本漢字)。
諼
[xuān]
見「諼」。
翾
[xuān]
飛翔。
喧
[xuān]
1.同「喧」。2.古同「諼」,欺詐。
鍹
[xuān]
鍋。
塇
[xuān]
方言,松軟;鬆散:~土。饅頭又大又~。
揎
[xuān]
1.捋袖子露出手臂:~拳捋袖。2.用手推:~開大門。3.打:~了他一拳。
萱
[xuān]
萱草,多年生草本植物。花黃紅色,可供食 用和觀賞。
Ⅶ 狼的傳說
☆ 牧羊人與狼
牧羊人撿到一隻剛剛出生的狼崽子,把它帶回家,跟他的狗喂養在一起。小狼長大以後,如有狼來叼羊,它就和狗一起去追趕。有一次,狗沒追上,就回去了,那狼卻繼續追趕,待追上後,和其他狼一起分享了羊肉。從此以後,有時並沒有狼來叼羊,它也偷偷地咬死一隻羊,和狗一起分享。後來,牧羊人覺察到它的行為,便將它弔死在樹上。
這故事說明,惡劣的本性難以改變。
☆ 牧羊人與狼崽
牧羊人發現了一隻小狼,帶回家喂養。小狼長大後,牧羊人教它去偷搶附近別人家的羊。已馴化的狼卻說:「你要我養成了偷搶的習慣,那最好首先請你看守好自己的羊,別丟失了。」
這是說,唆使別爍苫凳攏�紫仍庋甑氖親約骸?
☆ 野驢和狼
有一天,野驢的腳被刺扎了,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十分痛苦。一條狼見到了受傷的野驢,想要吃掉這唾手可得的獵物。野驢請求他說:「你幫我拔出腳上的刺,消除我的痛苦,使我毫無痛苦地讓你吃。」狼用牙齒把刺拔出來,野驢不再腳痛了,頓時,他的腳也有力了,便一腳踢死了狼,逃到別處,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這故事說明,對敵人行善,不僅得不到好處,還會遭到不幸。
☆ 小羊羔和狼
狼追趕小羊羔,小羊羔逃到一座廟中躲藏。狼向他叫喊:「和尚如把你捉住,會把你殺了去祭神。」羊羔回答說:「在廟中祭神,比讓你吃掉好得多。」
這是說,無論遭到怎樣的危險,也比死在惡人手中好。
☆ 狼 醫 生
驢子在牧場上吃草,看見一隻狼向他跑來,便裝出瘸腿的樣子。狼走過來,問他腳怎麼啦。他說越過籬笆時,踩著了刺,扎傷了腳,請狼先把刺拔掉,然後再吃他,免得扎傷喉嚨。狼信以為真,便抬起驢的腿來,全神貫注地認真檢查驢的蹄子。這時,驢子用腳對准狼的嘴使勁一蹬,踹掉了狼的牙齒。狼十分痛苦地說:「我真活該!父親教我做屠戶,我幹嘛要去做醫生呢?」
這是說,那些不安分守己的人往往會遭到不幸。
☆ 狼與狗打仗
有一次,狼與狗宣戰。一隻希臘狗被選為狗將軍,他遲遲沒有應戰,狼卻不斷地大肆威脅他們。希臘狗說道:「知道我為什麼猶豫不決嗎?戰前謀劃至關重要。狼的種類與毛色幾乎相同,我們卻種類不同,性格不同,加上我們毛色五顏六色,有的黑色,有的紅色,還有的是白與灰色。帶領了這些完全不能統一的狗,如何能去應戰呢?」
這是說,人們必須團結一致、一心一意,方能戰勝敵人。
☆ 狼、羊群和公羊
狼派使者到羊那裡去,說羊群若把守護他們的狗抓住殺了,便與他們締結永久的和平。那些愚蠢的羊許諾了狼。這時,有隻年老的公羊說:「怎麼使我們信任你們並與你們一起生活呢?有狗保護我們時,你們還攪得我們不能平安地吃食呢。」
這是說,人們不能相信壞人假惺惺的誓約,而放棄自己的安全保障。
Ⅷ 求2首關於蒙古族民風民俗的古詩!
蒙古民族對馬的特殊感情是其他民族無法理解和比擬的,史詩《江格爾》中的人與馬的情感、戰馬的人格化,表現出了蒙古人對馬的價值取向和審美觀念。新疆蒙古族的「江格爾齊」說唱《江格爾》時,刻畫、描繪最多的是馬的形象。例如對英雄江格爾的坐騎「神馬阿蘭扎拉」的介紹,對洪格爾的鐵青馬、阿拉坦策吉的大紅馬、薩布爾德栗色馬的描述中,都有真誠的贊美,表現出了濃郁的草原游牧文化。如對「阿蘭扎拉神馬」聽覺形象的描述:
如同離弦的箭一樣快,
像火花似的閃耀,
氣勢磅礴。
像萬馬奔騰,
像萬牛怒吼。
讓那公牛和大象嚇得心驚膽戰。
人們一看那漫天的紅塵,
就知道是阿蘭扎爾神駒來臨。
對洪格爾鐵青馬聽覺形象的描述:
鐵青馬聽了洪格爾的話語,
放開四蹄疾馳如飛。
兩條前腿一跳,
跳過三座高山。
兩條後腿一躥,
躥過無數的丘陵和平原。
對阿拉坦策吉大紅馬的聽覺形象的描述:
在魔王的國土上,
這駿馬是馳名的千里駒,
它的毛色如火炭。
四腿腳間,
臀肉滾圓。
蒙古地區普遍傳唱的一首《蒙古馬之歌》,生動地謳歌馬與人的關系以及戰馬在戰場上如何保護受傷的主人的情景。歌中唱到:
護著受傷的主人,不讓敵人靠近;
望著犧牲的主人,兩眼淚雨傾盆。
仁慈的蒙古馬呦,英雄的蒙古馬呦。
Ⅸ 夢見我以前的鐵青馬
夢見騎馬,不久會名利雙收。
夢見從騎背上摔下來,是降職名毀的先兆。
夢見全身披掛的馬,會豐衣足食。
夢見騍馬和小馬駒朝自己走來,能發財。
夢見無人騎的馬緊隨身後,不久會被授予名譽頭銜。
夢見騎馬,倒霉的事要到來。
夢見買馬,不久會結婚成家。
夢見訓馬,意味著被國家任命擔任特殊職務。
夢見有很多馬,會成為百萬富翁。
夢見給馬喂水,職務低微。
Ⅹ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片尾曲
電視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片尾曲是《遠在小河對岸》。
電影版《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片尾曲是《國際歌》。
歌曲:遠在小河的對岸
作曲:羅.博伊珂
專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片尾曲
具體歌詞:
遠處的河岸點起了燈火
晚霞消失在晴朗的夜空
跨上戰馬 背起長槍
年輕的布瓊尼士兵整裝出發
跨上戰馬 背起長槍
年輕的布瓊尼士兵整裝出發
廣袤的原野上一片寂靜
戰士們機警地搜索著敵情
黑暗中有刺刀的寒光閃亮
他們遭遇上敵人的伏兵
勇士們高喊著沖向敵群
草原上展開了殊死的抗爭
一個戰士中彈滾下了戰馬
他是為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獻身
歌曲:國際歌
作詞:歐仁·鮑狄埃
作曲:皮埃爾·狄蓋特
語言:俄語
發行時間:1871年
具體歌詞:
Вставай, проклятьем заклеймённый,
Весь мир голодных и рабов!
Кипит наш разум возмущённый
И в смертный бой вести готов.
Весь мир насилья мы разрушим
До основанья, а затем
Мы наш, мы новый мир построим, —
Кто был ничем, тот станет всем.
Припев:
|: Это есть наш последний
И решительный бой.
С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ом
Воспрянет род людской! :|
Никто не даст нам избавленья:
Ни бог, ни царь и ни герой.
Добьёмся мы освобожденья
Своею собственной рукой.
Чтоб свергнуть гнёт рукой умелой,
Отвоевать своё добро, —
Вздувайте горн и куйте смело,
Пока железо горячо!
Припев:
|: Это есть наш последний
И решительный бой.
С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ом
Воспрянет род людской! :|
Лишь мы, работники всемирной
Великой армии труда,
Владеть землёй имеем право,
Но паразиты — никогда!
И если гром великий грянет
Над сворой псов и палачей, —
Для нас всё так же солнце станет
Сиять огнём своих лучей.
Припев:
|: Это есть наш последний
И решительный бой.
С Интернационалом
Воспрянет род людской! :|
中文:
起來,被詛咒烙印的你們,
全世界飢寒被奴役的你們!
我們憤愾的心智沸騰
准備好領導我們進入死亡戰斗。
我們將摧毀這暴力世界
沒有人將給與我們救助,
沒有上帝,沒有沙皇,沒有英雄。
我們將贏得我們的解放,
用我們很自主的手。
要以技巧的手扔掉壓迫,
取回屬於我們的
大膽點燃火爐以及鐵錘,
趁鐵仍然熱燙!
副歌:
|: 這是我們最後
以及決定性的戰斗。
以英特納雄耐爾
人類將起來。 :|
僅有我們,全世界工作者
勞動大軍
有權利擁有土地。
但寄生蟲,從不!
而且如果大雷滾過
一群狗以及劊子手,
對我們,太陽仍然將
以它火熱的光芒照耀。
副歌:
|: 這是我們最後
以及決定性的戰斗。
以英特納雄耐爾
人類將起來。 :|
直到根基,然後
我們將建立我們的新世界,
它本來一無所有,將成為一切。
副歌:
|: 這是我們最後
以及決定性的戰斗。
以英特納雄耐爾
人類將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