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英語為什麼和漢語不一樣呢

英語為什麼和漢語不一樣呢

發布時間: 2022-06-12 23:23:58

1. 英語與漢語的區別

一、英語多變化,漢語多重復

1、英語表達相同的意思時往往變換表達方式。第一次說「我認為」可以用「I think」,第二次再用「I think」顯然就很乏味,應該換成「I believe」或「I imagine」之類的表達。

2、相比之下,漢語對變換表達方式的要求沒有英語那麼高,很多英語中的變化表達譯成重復表達就行了。

二、英語多抽象,漢語多詳細

1、英文句子難譯主要難在結構復雜和表達抽象上。通過分析句子的結構,把長句變短句、從句變分句,結構上的難題往往迎刃而解。

2、表達抽象則要求譯者吃透原文的意思、用詳細的中文進行表達,這對考生往往具有更大的挑戰性。

三、英語多省略,漢語多補充

1、英語一方面十分注意句子結構,另一方面又喜歡使用省略。英語省略的類型很多,著名詞的省略,動詞的省略,有句法方面的省略,也有情景方面的省略。在並列結構中,英語往往省略前面已出現過的詞語。

2、而漢語則往往重復這些省略了的詞。

四、英語多前重心,漢語多後重心

1、在表達多邏輯思維時,英語往往是判定或結論等在前,事實或描寫等在後,即重心在前。

2、漢語則是由因到果、由假設到推論、由事實到結論,即重心在後。

2. 為什麼英語翻譯過來跟中文不同,為什麼英語翻譯有些要倒過來

英語翻譯過來與中文不同、英語翻譯有些要倒過來原因在於:語法、語言環境和使用習慣不同,也受文化差別影響。

最常見的倒裝句式:

一、全部倒裝

在全部倒裝的句子中,要把整個謂語放在主語的前面去而構成倒裝語序。

1、當there等副詞在句首,且謂語是come等動詞時,句子一般要全部倒裝。其意義在於引起他人的注意。如果這類句子的主語是代詞,則不用寫成倒裝句。如:

Now, here goes the story.

這個故事是這樣的。

2、表示方向或位置的副詞或介詞短語放到句首,該句要用全部倒裝。如:

High up into the sky went the kite.

風箏高高地飛向天空。

二、部分倒裝

在部分倒裝的句子中,只把謂語的一部分(如情態動詞、助動詞、或是系動詞be)放到主語的前面去,構成倒裝語序。

1、為了避免句子部分內容不必要的重復,常用「so + be動詞(助動詞、情態動詞)+主語」或「neither / nor + be動詞(助動詞、情態動詞)+主語」的倒裝句式。

其中第一個句式表示「與前面所述的肯定情況相同」, 第二個句式表示「與前面所述的否定情況相同」。如:

His brother is a college student; so is mine.

他弟弟是大學生,我弟弟也是。

2、具有否定意義的詞或短語置於句首時,除否定詞修飾主語外,句子一般要寫成部分倒裝句。

Hardly had she sat down when she heard someone knocking at the door.

她還沒來得及坐下來,就聽見有人敲門。

3、當so...that, such...that中的so...和such...放在句首時,句子一般要倒裝。如:

So serious was the situation that everybody faced a test.

形勢如此地嚴峻,每個人都面臨著一場考驗。

4、only修飾的狀語放到句首,主句要形成部分倒裝。如:

Only in this way can you come up with a solution to the problem.

只有這樣,你才有可能想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

(2)英語為什麼和漢語不一樣呢擴展閱讀

在現實的語言實踐中,由於語法結構的要求,或是由於修辭的需要,往往要改變句子的自然語序,把一些本應置於主語之後的句子成分提到主語之前。

我們稱這種語序的變化為「倒裝語序」這樣的倒裝語序可能使句子的內在含義產生細微的、甚至明顯的改變。

倒裝句一直是英語學習中一個難點和痛點,倒裝句的原理就是把想強調的句子部分提到句首。為了強調、突出等詞語的目的而顛倒原有語序的句式叫做倒裝句。

3. 中文和英語有什麼不同

一、語言類型學

英語是主語優先的語言,非常強調句子結構,表現在:主語不可或缺,因此即使主語沒有語義作用,也必須存在,哪怕是it,there等做的「假位」主語。謂語在人稱和數量上要和主語保持一致。

中文是話題優先語言,更加強調情景,通過建立情景傳遞信息,句子結構鬆散,有時候甚至沒有主語。

二、思維不同

在表達上面,中文更加註重迂迴漸進,起承轉合,常常先說理由再引出結論,而英文更加開門見山。

中文先解釋理由,再說出觀點。英語更多的先表明觀點再說出理由。這就是兩種思維上的不同。

三、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由於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於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

四、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

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復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接,整個句子盡管表面上看錯綜復雜卻是一個整體。

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鬆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五、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

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系代詞,在長而復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復,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

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於結構相對鬆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楚。

六、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英語比較喜歡用被動語態,科技英語尤其如此。漢語雖然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是被動的,但這種表達遠沒有英語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英語中的被動在漢譯中往往成了主動。

4. 英語和漢語的區別

一、含義不同

漢語,即漢族的傳統語言,又稱華言、華語、唐話,是中國通用語言、國際通用語言之一,屬漢藏語系,與藏語、壯語、侗語、黎語、彝語、苗語、瑤語等都是親屬語言。

英語(English)是印歐語系-日耳曼語族下的語言,是歐盟以及許多國際組織以及英聯邦國家的官方語言,擁有世界第三位的母語使用者人數,僅次於漢語和西班牙語母語使用者人數。

二、發展歷史不同

1、英文字母淵源於拉丁字母,拉丁字母淵源於希臘字母,而希臘字母則是由腓尼基字母演變而來的。

英語由古代從丹麥等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以及德國、荷蘭及周邊移民至不列顛群島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朱特部落的白人所說的語言演變而來,並通過英國的殖民活動傳播到了世界各地。

由於在歷史上曾和多種民族語言接觸,它的詞彙從一元變為多元,語法從「多屈折」變為「少屈折」,語音也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

2、漢語屬於漢藏語系。漢藏語系起源尚無定論,一說漢藏原始語言源於中國的北方地區,大約六千年前分化形成了漢藏語系的各種語言。另一種假說則認為該語系來自當今中國的西南部四川,大約在一萬年前就已開始分化。漢語是從漢藏語系中分化出的語言之一。

三、地位不同

1、英國以及美國在文化、經濟、軍事、政治和科學在世界上的領先地位使得英語成為一種國際語言。如今,許多國際場合都使用英語作為溝通媒介。

英語也是與電腦聯系最密切的語言,大多數編程語言都與英語有聯系,而且隨著網路的使用,英文的使用更普及。英語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

2、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世界上使用漢語的人數至少15億 ,超過世界總人口的20%,是中國的官方語言,是新加坡的四種官方語言之一,亦是聯合國六種工作語言之一。

主要流通於中國和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等東南亞國家以及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等國的華人社區。

5. 英語中的句式為什麼跟中文的不一樣 是不是背後有什麼含義

這主要是英語與漢語的差異造成的,具體是體現在價值體系與思維模式方面
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是先整體後細節,而英語則與我們的不一樣,它是先細節後整體,以個別部分為起點,然後把這些部分拼合成一個整體。如果這樣說還籠統的話,再說一個:在時間取向上,我們以過去為主,往往考慮過去做什麼。而他們則是著眼與未來,最直接的例子是:After
school
I
went
home
(放學後我回家),還有一種寫法是:I
went
home
after
school
寫法是對的,但是很少用,就是體現在時間取向上。

以上可以解答你的問題,這主要就是英語與漢語的差異造成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6. 英語的語序為什麼和漢語不一樣呢

英語的基本語序為SVO,且基本上不能任意變換語序,除了在少數詩詞以外;另一方面,有時英語會使用OSV的語序。如下所示:

There are birds flying in the sky/(天空有飛鳥)

此句直譯為:那裡、是、鳥、飛、(介詞)、(定冠詞)、天空

Jennifer saw Brittany/(珍妮佛看見了布里特妮)

此句直譯為:珍妮佛、看見了、布里特妮。

比起其他印歐語系的語言,雖然英語的屈折變化數量大幅減少,但名詞、動詞等依舊有相當數量的不規則變化與強變化。

漢語是一種孤立語(分析語),不同於印歐語系的很多具有曲折變化的語言,漢語的詞彙只有一種形式而沒有諸如復數、詞性、詞格、時態等曲折變化。漢語的語素絕大部分是單音節的(手│洗│民│失)。

語素和語素可以組合成詞(馬+路→馬路│開+關→開關)。有的語素本身就是詞(手、洗),有的語素本身不是詞,只能跟別的語素一起組成復合詞(民→人民│失→喪失)。現代漢語里雙音節詞占的比重最大。

大部分雙音詞都是按照上面提到的復合方式造成的。有些語素雖然在現代漢語里不能作為一個詞單獨用,但是有時候在借用古漢語的詞句時,也偶爾作為詞來使用。


(6)英語為什麼和漢語不一樣呢擴展閱讀:

英語語法基於日耳曼語源,雖然一些18世紀和19世紀的學者試圖把法語和古拉丁語的語法應用於英語,但是並不成功。

英語與其他所有的印歐語系語言相比,沒有那麼復雜的屈折變化,也失去了幾乎所有陰陽性變化,基本上,英語除了人稱代詞以外,已失去了性和格的分別了,它更強調詞語間相對固定的順序,也就是說英語正朝向分析語的方向發展。

如貓尾可以寫作cat tail,而不必寫作cat's tail,這里的貓cat直接用了詞根原形,而沒用屬格詞綴cat's。

參考資料:網路-英語

網路-漢語

7. 英語和漢語有什麼不同之處嗎

英語與中文在表達上的不同之處
例l:「是」還是「否」——思維方式差異
是非問句在漢語和英語中都很常用,看起來也很簡單,但對是非問句的應答卻反映出不同語言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如有一次老師組織外國學生去頤和園游覽,當老師聽說一個叫約翰的學生不去時,想確認一下他是不是真的不去,就問:「約翰,你不去嗎?」約翰回答說:「不,我不去.」
約翰的回答顯然是不合漢語習慣的.這不是語法形式或詞語用法造成的偏誤,而是其本族語和漢語在對是非問句的應答「是」或「非」時的著眼點不同.漢語中回答是非問句時的「是」或「非」,是對提問者所說的話做肯定或者否定的回答.如對「你不去頤和園嗎?」的肯定回答是:「對/是的,我不去.」否定回答是「不/誰說的,我去.」英語對是非問句的肯定或否定回答不是針對對方,而是表達答話人自己「去」或者「不去」的意向.「去」則做肯定回答,「不去」則做否定回答,不考慮是否與問話者的語氣相承.所以英語中回答「Aren't you going to the Summer Palace?」時,或者是「Yes,I am.」或音是「No,I am not.」
外國人用自己民族的思維習慣套用漢語,在回答「你不去頤和園嗎?」時,就出現了以上的語用失誤.
例2:「這星期六」還是「下星期六」
一次,一個外國學生拜訪他的中國老師,老師想請他吃飯,就說:「你下星期六來我家吃飯,好嗎?」學生很高興地接受了邀請,並約好了具體時間.過了兩天,到了星期六,學生來了.老師感到很意外.由於毫無准備,老師很尷尬.幸好跟這個學生很熟,於是就說:「前天我說的是下星期六請你.你看,今天我什麼也沒准備……」學生說:「前天你說下星期六請我吃飯,不就是今天嗎?」
這場誤會完全是對「下星期六」的不同理解造成的.在不少教材中和課堂上,給學生講「上星期」就是「last week」,「這星期」就是「this week」,「下星期」就是「next week」.這樣講不能說錯,但在實際運用中,如「上星期六」和「下星期六」與英語的「last Saturday」「next Saturday」有時卻不是對應的,其區別是英語和漢語觀察時間的參照點不同.漢語中說「下星期六」時,是以說話時的那個星期為參照點.例如,說話時是星期四,那麼說「下星期六,就是指過了這個星期以後下一個星期的星期六.而英語則是以說話時的這一天為參照點.假如說話時是星期三,那麼說「下星期六」是指過了星期三以後即將到來的那個星期六.於是就發生了上面所說的誤會.
與此類似的還有「去年X月」和「明年X月」的理解也不同.漢語是以說話時的年度為參照點,如現在(1992年)說「去年3月」,則是指1991年3月.而英語則以說話時的月份為參照點,如現在是l992年5月,那麼英語中的「last March」月份,即1992年3月.由於觀察事物的角度不一樣,造成語言運用中的差異,常常導致交際中的失誤.
例3:「這」不是「那」
我們在上課時,比如課堂討論,當老師介紹一個故事後讓學生發表見解時,學生常說「那是老師講的故事,我認為……」或者在談完自己的觀點後說:「那就是我的意見,我說完了……」
這里兩處「那」都使中國人感到別扭.「這」(this)是近指,「那」(that)是遠指.漢族中用於總結即回指時,把剛剛過去的當做「近」,因而習慣用「這」,如說了一段話後常說;「這就是我的意見.」英語則認為已經過去的就是「遠」,所以用「that」,學生說漢語時也按照英語的思維和觀察事物的習慣說成「那就是我的意見.」使中國人聽起來很不地道.
從以上個具體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外國人學習漢語在語言-語用方面的失誤不是因違反語法規則或用詞不當而引起的,是使用漢語語言形式或詞語時因思維方式和習慣的不同或觀察事物的角度、范圍有差異而造成語言表達和理解上的失誤.

8. 英語語法和中文為什麼不一樣

你好
英語語法與漢語語法的比較 對於一種語言的學習,想快速地從整體上把握它的規律,往往先從它的語法開始.這是因為語法是從眾多的語法單位里抽象出其中共同的組合方式或類型及如何表達語義的規則,它是從詞和句的個別和具體的東西中抽象出來,把作為詞的變化和用詞造句的基礎的一般的東西,當然也是最根本的東西.既然語法是對語言普遍規律的總結,那麼不同的語法之間是否也存在著相同的點呢?答案是肯定的. 對於當今世界使用最廣的英語與漢語,在某些方面一定是有相似性的,在學習的過程中,二者可以成為幫助掌握對方語言的一種工具,但就對於其中一種語言的學習與研究不可完全套用另一種的語言的語法,這是因為在更大程度上二者是不同的.下面我將對此進行詳細論述. 首先來看漢語語法與英語語法的一致性. 漢語里有主謂賓、動詞、名詞、形容詞,英語也有.比如,「孩子們喜歡漂亮的花朵.」翻譯成英文則是「Children like beautiful flowers.」在這句話當中,漢語與英語的主語分別是「孩子們」和「Children」,謂語是「喜歡」和「like」,賓語是「漂亮的花朵」和「beautiful flowers」.動詞、名詞、形容詞也很明顯是一致的,漢語與英語中用來修飾名詞的定語同時又是形容詞的「漂亮的」和「beautiful」也一一對應.在這種句子結構完全一
滿意請採納

熱點內容
為什麼陌陌不刷新時間 發布:2025-05-19 19:48:16 瀏覽:229
一年級讀書為什麼找不到 發布:2025-05-19 19:43:07 瀏覽:175
為什麼紅綠燈有四個顏色 發布:2025-05-19 19:43:06 瀏覽:731
為什麼設置到一半電腦白屏了 發布:2025-05-19 19:41:32 瀏覽:687
美甲為什麼兩個手顏色不一樣 發布:2025-05-19 19:36:14 瀏覽:714
為什麼女人的嘴唇顏色淡 發布:2025-05-19 19:31:55 瀏覽:679
為什麼微信掃描二維碼老是彈出來 發布:2025-05-19 19:28:34 瀏覽:584
為什麼originos找不到主題了 發布:2025-05-19 18:55:10 瀏覽:58
晚上睡了口乾喉嚨干不知道為什麼 發布:2025-05-19 18:52:43 瀏覽:29
咸鴨蛋為什麼顏色很深 發布:2025-05-19 18:42:47 瀏覽:3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