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晚上美團的配送費那麼貴
① 美團外賣上的配送費怎麼那麼貴
關鍵是消費習慣培養起來了,所以外賣就開始提高你們偷懶的成本,還是選擇放棄外賣就不會關心他配送費了
② 美團會員配送費更貴美團回應是怎麼回事真的是殺熟嗎
隨著天氣越來越寒冷,遇到休息日相信大家都和小編一樣,特別不願意出門,就連吃飯也更願意從手機上下單點外賣。外賣點多了,自然也就攤上事了,近日網路上一篇文章名為《我被美團會員割了韭菜》的文章,文章表示美團外賣會員配送費更高引發網友熱議。
美團外賣這種殺熟的行為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對此小編也想也表示也想說希望這些平台們不要再出什麼花樣了,既然是會員,就應該給予會員真正的優惠,多為用戶爭取更多的利益,而不是在背後搞這些虛招,讓一些老客戶感到失望,為了一些蠅頭小利而損失客戶,也損壞自己的品牌名譽也是非常不值得的。
③ 美團外賣半夜會不會貴一點
商品價格不變,配送費會更改增加,白天3元,夜間可能就6-9元。有優惠券除外。一般不會貴多少i.
④ 為什麼最近外賣平台的配送費變貴了呢
套路,統統是套路。
某月的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老公一臉憂愁的向我哭訴此刻他肚子的「傷心」,我乃是「憐香惜玉」之人,怎能看到傷心之人而置之不理。
「你知道嗎?我姐姐今天花一分錢買了一個漢堡,一杯可樂」「?????」「我姐說下載注冊餓了么就會贈送十五元現金卷,可一分購,你等等我幫你叫外賣」
在我們縣城最早的外賣是嘿飯,可送外賣也可同城取貨,送貨,換句話只要不是危險級物品都可以幫你代買,代送。說來「嘿飯」沒有「餓了么」聰明,因為嘿飯在我們這最初期沒有像餓了么了一樣首載注冊用戶可以得到現金卷,送餐費全免,所以至始至終我從沒想在嘿飯下單。
在兒子未滿一周時有次發燒正趕上我老公出差不在家,還湊巧發燒貼沒了,不想麻煩家人,想著帶兒子下樓買,兒子因發燒不好受也不聽話,最終導致沒法下樓購買發燒貼。這時我想起了嘿飯APP,找到葯店,加購退燒貼,付款,一氣呵成。我記得當時的運費是五快,配送員還挺快,不到十五分鍾就送到了。
嘿飯解決了我的燃眉之急,自那次在嘿飯下單後,我在不願出門買東西時就下單外送,還沒下單幾回呢!這配送費就蹭蹭的往上漲,七快,十塊。
嘿飯呀!你為什麼要讓我愛上你,又為何忍心傷害愛你之人。。。。卸載。
"新寵"餓了么讓我倍感欣喜,不光是最初的贈送現金卷,免運費,滿減都是滿滿的漲粉的「姿勢」,可好景不長,在我們縣城吸粉無數後也變得如嘿飯那麼無情,哼!套路,滿滿的套路。
⑤ 外賣配送費為什麼那麼高
現在社會,網路的發達,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想吃飯,不想自己做,也不想出去,美團外賣;想穿新衣服,不想去逛商場,淘寶。
說到這兒,只要是訂過外賣的人(美團外賣,餓了么,網路外賣,口碑等等)都會發現,外賣的配送費非常高,5塊,8塊,10塊都很正常。但是,平時在淘寶,天貓,蘇寧易購,京東或者其他購物平台買東西,快遞費也就5塊錢左右,並且寄的距離那麼遠。那麼為什麼3公里以內的外賣和全國范圍的快遞,價格相差了這么多呢?
1.沒人為你的懶惰買單
淘寶,天貓,蘇寧易購,京東等這些購物平台,確實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改變了我們購物的習慣。但是,正常情況下,在這些平台買的東西都不是急需的,衣服鞋子,可以過兩天再穿;傢具電器,晚兩天裝也不是很打緊。但是,飯不可能等兩天之後再去吃。
連吃飯都偷懶,不願意自己做,連走點路去吃都不願意,那麼,誰會為你的懶惰買單。
2.運營成本
平台是要賺錢的,外賣的收入由兩塊組成,商品本身的成本和配送費,商品本身的成本,也就是飯錢是要給飯店(平台入駐商家)的,配送費也要給配送人員,所以,配送費不高的話,平台要怎麼贏利。
另一方面,快遞員配送可以全天,而送外賣每天就只有那麼幾個小時,外賣配送人員要保證收入,必須要高額的配送費。
3.違背傳統
你去店裡吃飯,碗筷都是可以重復使用的,但是,你叫外賣,打包盒,筷子都是一次性的。我們一直以來都在講求節約和可回收,但是,你叫外賣就是一種浪費。一方面,打包盒,筷子,必然是有成本的;另一方面,違背了傳統,浪費也需要付出代價。
⑥ 我是美團商家,我美團外賣上面的配送費怎麼這么高
目前外賣市場被美團和餓了么霸佔,點要收多高就多高。另外美團外賣的專送和自配送的點不一樣。專送高。
⑦ 為什麼外賣配送費越來越高
外賣配送費越來越原因:
1、點餐距離,距離越遠,配送費越高。
2、配送難度,難度越大,配送費越高(比如你點了超市,重量和距離會同時決定配送費高低)。
3、選擇專送騎手配送的配送費一般都會比較穩定,不會出現大幅漲跌,商家自行配送或者商家找第三方配送的配送費一般比較高。
4、點餐時間會影響配送費,夜間配送費一般較高,因為夜間可支配的人力有限,成本高。
5、品牌店配送費會比較高,品牌店靠著門店規模優勢,和平台簽的扣點會比較低,但是這種店單量又會多,再加上人工工資,平台也需要保持盈利。
⑧ 為什麼美團外賣的配送費比餓了么要高
可能和所在區域有關,
可能和你所查看的時間段有關,
可能商家和你的距離有關,
可能和你所點商品的重量有關,
可能和平台服務費多少有關,
現在外賣平台,配送費都是動態顯示,
並不是一成不變,請注意多觀察幾次!
⑨ 美團調整抽成規則,遠距離深夜單收費高,怎樣的抽成才合理
我覺得美團可以根據配送的時間段以及距離的遠近,進行合理的收費。
美團在之前配送過程中,有些單子的距離特別的遠,但是相比近距離的單子的價格並沒有相差很多,所以這對於外賣員來說是非常的不公平的,並且有的深夜的單子本來相比白天外賣人員來說就是非常的辛苦,所以到了晚上特別是深夜的單子,收費的價格應該相應的提高給予外賣員一定的補償。
美團是怎樣調整規則的?
根據相關的媒體報道,美團調整了配送的規則,新模式下技術服務費和配送服務費將分開計算,並且配送的服務費在商家選擇平台費用的時候才會產生,隨著時間段和距離以及單價這三個因素的變化,美團將根據距離的遠近以及價格的高低進行收費,這種情況類似於計程車打表,美團將收費分為了技術服務費和履約服務費兩大部分,這種規則對於外賣員來說是很不錯的。
⑩ 美團外賣配送費晚上九點漲價嗎
美團外賣配送費夜間是要加價的,就跟夜間的計程車一樣,收夜間費的,具體時間每個城市都不一樣。
美團外賣晚上配送費會提高,而且配送范圍會減少。並不是晚上配送費高,某些特殊天氣狀況配送費也會提高,比如狂風暴雨等。
(10)為什麼晚上美團的配送費那麼貴擴展閱讀
2017年 8月5日,《外賣配送服務規范》在北京發布,本標准規定了外賣配送的服務機構要求、服務人員、服務流程、異常情況處理、服務質量控制和服務質量持續改進等方面內容,為外賣行業健康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外賣配送服務規范》是由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聯合網路外賣共同起草,將於2017年9月1日起正式實施。
在配送服務機構方面,「規范」明確規定外賣配送機構應具備企業法人資質,且具有固定辦公場所和規模化的配送隊伍,同時配送箱、配送車和頭盔等也應符合相關法律規定;在服務人員方面,要求配送人員宜年滿18周歲,且應對配送人員進行身份審核。
《規范》要求,外賣配送機構應具備企業法人資質,且具有固定辦公場所和規模化的配送隊伍,同時要有完善的配送箱、配送用車和頭盔等設備,外賣配送員應在外賣配送服務信息技術平台派單後5分鍾內接單。
網路外賣趙經理表示,除了這些,他們自己還規定了4大標准20條規定,比如:不能跟客戶爭吵,不逆行,不闖紅燈,不得騎車過程中接打電話,每個騎士都還要有健康證。
這是我國首部外賣服務規范,由中國貿促會商業行業分會聯合外賣配送平台共同起草。《外賣配送服務規范》主要內容包括商戶應在消費者下單後10分鍾內確認訂單;外賣配送員應在外賣配送服務信息技術服務平台派單後5分鍾內接單;外賣配送員要統一著裝,不應進入消費者家中、收取小費或有其他不文明舉止等。
針對此次推出的《規范》,不少業內人士表示,很多內容都是針對目前行業實際問題推出的,對企業很有參考意義。但另一方面,該規范只是一個團體標准,並非國家強制性標准,因此很難從根本上解決目前外賣配送的諸多問題。
不過,河南省國厚律師事務所律師焦敏認為,此次推出《規范》的最大意義不在於其本身是否具有強制性,而在於對外賣配送的各個環節做了全面系統的規定。
比如規定外賣配送機構應具備企業法人資質;配送人員須年滿18周歲,且應對配送人員進行身份審核。這些內容對行業健康發展具有很好的引導作用。
他同時表示,《規范》只是針對當前外賣配送行業的問題開出了初步「葯方」,許多方面的條款內容仍顯粗略,需進一步完善細化。
北京市同創律師事務所律師王殿明也表示,《規范》中的一些條款規定仍比較模糊,需進一步明確。「比如規定送餐員不能收小費。目前,主要送餐平台上都有給送餐員打賞的功能,金額從1.1元起不等,有的平台甚至上不封頂,這算不算小費呢?」王殿明說。
從實際情況看,目前外賣配送行業的大部分商家都在執行各自的規章制度,但一家一套標准,並不利於外賣配送行業的長遠發展,也可能會給消費者帶來困擾。
中物聯電商物流和快遞分會秘書長萬瑩介紹,我國的標准可粗略分為團體標准、地方標准、行業標准、國家標准四個層面。社會團體可在沒有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和地方標準的情況下制定團體標准,快速響應創新和市場對標準的需求,填補現有標准空白。
有專家表示,作為一項團體標准,《規范》能引起各方對外賣配送問題的關注,也能建立和促動行業內部自律。但《規范》要得到實施,必須依靠商家、外賣服務公司和消費者等共同遵守。
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次《規范》實施後,從某種意義上對配送企業和消費者都是一次引導,消費者會對照《規范》來選擇配送服務企業,而難以「達標」的配送企業可能面臨被市場淘汰的壓力。
快遞物流資訊網首席顧問徐勇表示,隨著外賣配送行業的進一步發展,亟須建立更具普遍約束力和強制力的行業標准或國家標准,為整個行業的規范發展創造條件。
「此次《規范》推出後,如果經過實踐檢驗,確實比較科學,而且有一定可操作性,不排除這種標准經過不斷完善和國家的認可後,最終形成行業標准甚至成為國家標准。」徐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