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為什麼葬禮晚上要去河邊放花燈

為什麼葬禮晚上要去河邊放花燈

發布時間: 2022-06-30 08:19:55

❶ 喪事禮儀注意什麼

1、服裝:男女均應穿黑色或藍色等深色的服裝,男士可內穿白襯衣或暗色調的襯衣,女士不應塗口紅,不可戴亮色調的圍巾。

2、飾品:盡量不要佩戴飾品,如需佩戴可考慮素色的飾品或盡量不要外漏,千萬不要外漏佩戴黃金,這是對死者的極大不尊重。

3、慰問句:關懷和安慰對於死者親屬是很必要的,一些過當的舉重如嚎啕大哭應盡量避免,在措辭上也應注意,作為慰問句語,一般可以這樣說:「發生這樣的事情真的令我很悲傷,請節哀」或「這次的事情太突然了,請保重好身體」。

4、措辭及舉動:在葬禮上一定要注意用語,不要出現「死」「慘」等使人聯想到不幸的詞彙;葬禮時肅穆的弔唁者應收斂,不要高談闊論。帶著兒童的,不要讓孩子嬉笑打鬧,說話聲音盡量壓低,舉止輕緩穩重,才能顯示出誠意。

(1)為什麼葬禮晚上要去河邊放花燈擴展閱讀:

弔唁的禮物選擇:

1.在追悼會上人們常常送的就是一些禮金,這是一種約定俗稱的交往禮物,又是你的一份心意,畢竟在開追悼會的時候總是需要花費和開銷的,你的禮金能夠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記得,這個禮金千萬不能用紅紙包裝,最好用白色或素色紙封套包好,在封皮上寫上「奠儀」、「帛金」之類的黑字並署名。

2.挽幛、挽軸、挽額也稱禮幛,題詞不拘形式,通常以四字為多,多是直寫,橫寫的稱「挽額」

3.祭奠禮品如贈送香燭紙錢、鞭炮、「三牲」、果品之類的祭祀用品,並隨祭品附送禮單帖。

4.花圈或花籃。鮮花或紙花均可,上寫有挽帶,有上下款,上款寫對死者的稱謂和極簡短的悼詞,表示對死者的懷念。不過送的花也有些講究,因為每種花所要表達的意思是不同的,總的來說送追悼的花,主要以黃色和白色為主,千萬不要送那些過於鮮艷的花。能送的花主要有:

(1)黃菊和白菊扎在一起表示肅穆哀悼。

(2)白菊表示真實的哀悼。

(3)翠菊表示追念和哀悼。

(4)黃色和白色的康乃馨表留戀之意,讓逝者走好。

(5)白色大麗花可布置靈堂、靈車,寄託哀思。

(6)白百合在印度寓意對亡靈的哀悼。

❷ 南方的葬禮需要敲鑼打鼓,這是什麼習俗呢

在老人過世以後,子女第一時間通知最重要的一些親朋好友,接著開始按照流程來。一般直到下葬需要四五天時間,具體流程實在太繁瑣!就不一一敘述了……我是湖南的,我們這里都是土葬。人去世之後就放到地下,然後把所以親戚朋友都叫過來,同時請道士做法事,我們這里也叫先生。一般的話是三天時間,就會歸山。

老牛抬起頭,仍然笑咪咪地說: 「不要傷心,經書是神仙送的,我是神仙派來幫你們做好事的。我年輕的時候幫你們犁田耙地,現在老了,做不了活,我還要幫你們做最後一件好事。」

❸ 關於中國的葬禮習俗,在各個地方都有什麼不同呢

各地的習俗都不一樣,各地有自己習俗習慣,不管是婚嫁、喪葬等,都是有一點差別的。


一般在家停留三天就出殯,所以出殯頭一天夜晚就要蓋棺蓋棺前去世老人的兒女、晚輩、親戚好友都要圍著棺材走一圈,目的是再見去世老人最後一面,蓋棺現在用的是鐵釘,就是用鐵釘把棺材蓋釘在棺材上。


墳地位置一般由喪事兒女與本門長輩或陰陽先生確定,葬前打井坑,我地是由九個人組成的“打井坑班”,棺材抬到後,孝子跪在坑前,由打井坑的九個人把棺材放入井坑裡,定好棺位,然後用土封上。


去世老人安葬後,前3天,每天晚上子女到墳上燒紙錢,第三天上土圓墳,孝子守父母的孝3年,3年內,春節不貼春聯,第三年後才能貼紅聯。


現代城市的葬禮都差不多,大部分都已經簡單化,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真正的喪葬文化在農村,一個省內就可能有幾十種喪葬習俗。



❹ 人去世後,為什麼要守夜

時間無常,人人都會死,人命只在呼吸之間。常常看到人們為死去的親人守夜,常常說不能讓貓狗靠近。那麼守夜的時候有什麼禁忌?下面小編將為大家解答!


人死後為什麼要守夜


人死後要守夜是一種民間的習俗,就像古代新娘子要坐花轎,過年要分壓歲錢一樣。而且它是活著的人對去世的親人的一種紀念。


原因:


1、因為活著的人認為,他的親人雖然死了,但是靈魂還留在人間,沒有去陰間(陰間就是我們中國的天堂,人死了以後都會去那裡。)靈魂也很留戀他那些活著的親人哪,它也不願意一個人孤零零地去陰間那麼遠的地方,所以它會在去陰間之前,回到原來的家裡看一看。


2、活著的人害怕靈魂在回家的路上迷路,所以會點一盞燈,放在去世的人的遺體旁邊(接下來解釋古代的人會把去世的親人的屍體放在家裡的客廳里,而不是殯儀館的停屍房;還有古代人點油燈,而不是電燈的問題)。活著的人害怕燈熄滅了,而使去世的親人找不到家,於是他們就徹夜坐在停放屍體的房間,保證那盞指路燈是一直燃燒的。守夜七天。




人死後守夜的出處


人死後守夜也稱為守靈。古人認為人死後三天內要回家探望,因此子女守候在靈堂內,等他的靈魂歸來。每夜都有親友伴守,直到遺體大殮入棺為止。演變到現在,守靈便是親人們聚在一起,悼念死者,抒發緬懷之情。


《初刻拍案驚奇》中的出處


人死後,遺體要在家中稍事停留,謂「停靈」。入夜,則由家屬守護在旁,以盡孝道。《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三:「兒媳兩個也不守靈。」沈從文《邊城》二十:「剩下幾個人還得照規矩在棺木前守靈過夜。」


《禮記•問喪》中的出處


守靈基本上以三天為限,有在住宅內的靈棚、靈堂內守靈的,也有在殯儀館內租禮廳守夜的。在郊縣現在還有「擱三朝」之舉。《禮記•問喪》中有「三日而後殮者,以俟其生也。三日而不生,亦不生矣。孝之心亦益已衰亦。家室之計,衣服之具亦已成矣。親戚之遠者亦可以至矣。是故聖人為之決斷,以三日為之禮制也」。所以守靈三夜,並不完全出於迷信,而是三天的時間,准備工作都全了,遠方的親戚、朋友也能趕到,足以盡人情。




人死後守夜的傳說


我是個不相信迷信的人,可是很多事情總是讓我們不得不信。


記得很多年前,我奶奶還在的時候,她跟我講過一個事。村裡有個人死了,因為屍體要在家裡放3天,所以親人都會在那裡守夜。從屍體放置的那天晚上起,就在窗口發現一隻羽毛顏色和死者衣服一模一樣的鳥,停著一動不動,據說房間是封閉的。然後一直到第三天,不知道那鳥怎麼的就不見了。


前不久,我二舅舅去世了。守夜的地方飛進一隻蝴蝶,就釘在蓋我二舅舅骨灰的紅布上,一動不動,趕他走也不肯下來,怎麼抖都抖不下來。後來入棺的時候就飛到天花板上釘著,後來就不見了。


後來說起來,這種事情很多的,尤其是這種蝴蝶的事情。我想知道,這些算不算是他們的化生?人死後真的有靈魂嗎?


守夜的時候有什麼禁忌


何謂守靈、守孝。守靈是指先人從去世至火化、下葬這一時間段內,其後人及直系血親陪伴的時間為守靈,亦稱陪靈。守孝則是從先人下葬至先人去世三周年日這一時間段內,則為守孝,亦稱服孝。


1、守靈時,孕婦、產婦及流產人均不可進入靈堂,即便是先人的直系血親也同樣需要迴避。如果實在避諱不開,不得不去,孕婦、產婦及流產人務必身著五種顏色以上的衣物方可帶孝守靈祭拜。


2、守靈時,若後人直系血親中有新婚未出百天人,新婚人務必帶好紅白孝布,以免喜煞沖白煞。從而不光導致先人不得順利西去,後人也更受呼氣影響不斷。


3、守靈時,先人屍身若散發出異味,均應馬上處理,禁忌不可說出嫌棄之語。不然無論如何處理,異味不光不會減少,反而重重增強。


4、守靈時,素顏端莊,不可佩戴首飾,男子不可穿辦褲,女子不可穿裙子,不可披頭散發,不可濃妝艷裹,尤其是不可穿拖鞋,露出腳趾,就是夏天守靈也要堅持忍耐。


5、守靈時,不可閑言碎語,尤其是後人不可為了先人葬禮之事在靈棚內爭吵。後人縱是有天大的委屈也應讓先人體面的走好人生最後一站,再行解決也不遲。


6、守靈時,不可在靈棚內男女曖昧,不可在靈棚、靈堂、孝房內發生任何淫亂行為,不然輕者霉運不斷,重者精盡人亡,血光橫死。


7、守靈時,若有膽小害怕白事葬禮之人,還是別去為佳,這是最好的迴避方法。守靈時若受到驚嚇,是最不好收魂的,也是最難復原的。


8、守孝期內,先人若報夢給後人交代一些事宜,均應按照先人遺願打點明白為佳。萬不可糊弄死人,以免孝氣不散,霉運纏身。


9、守孝期內,先人各個祭日均應妥善祭拜,萬不可遺忘。如有遺忘,均應聯系信得過的堂口師傅幫忙化解為佳。尤其是七個「七日祭」及「百日祭」不可忘記。


10、守孝百天內,其後人男女皆可婚配;超出百天之後,三周年祭日以里則不可婚配。守孝百天內,家中如有新生兒出生,則需祭祖稟明,以免孝氣壓新人。


守靈守孝作為一種傳統習俗,它表達的是對生命的終極關懷,對逝去親人的無限思念。這種行為本身表達出的對生命的尊敬,對逝者的懷念,是面對親人已逝的現實時,對自己悲痛心情的一種寄託。這些注意事項是為了悲痛和思念之下對逝者的尊重,是發自內心的祈願。

❺ 喪禮為啥要敲鑼打鼓

中國很多地方都有這樣的習俗,也被稱為「紅白喜事」,紅一般指結婚生子這類喜事,但是「白」為什麼也叫做「喜事」呢?其實對於一個家庭來說,一個上了年紀的老人去世了,家人雖然有一點難過,但是對於老人,自己的人生修煉已經結束,要回歸故里,入土為安了,這種事一般被稱為「喜喪」,家屬應該敲鑼打鼓送葬,特指老人去世。但是年輕人去世就不行了,對於年輕人去世,屬於非常晦氣的,家人是非常難過的,不能白發人送黑發人,讓家屬傷心過度,不能敲鑼打鼓,應該盡早火化,入土為安。在很多地方,年老的人死了那叫「喜喪」,家人雖然悲痛,但也會請道士做法,為家人祈福,為逝去的老人超度。喪禮過程,簡單的有三天五天,有的老人死去的日子特別,為了選到一個好日子出殯,可能會在家裡停放十幾二十天。老人死了,那是功德圓滿了,在這世間受過的苦,有過的難都結束了,已經心無掛礙了,去了,便是修成正果了。家人敲敲打打,為的是送死去的人最後一程,同時也是給自己心裡一點安慰。

❻ 喪葬中為什麼要點油燈有什麼含義

在喪葬過程中於死者的靈堂上點長明燈,是民間風俗。把油燈當做死者的靈魂之所,如果油燈保持不滅,那麼死者的靈魂就可以保持完整,進而順利的轉世輪回。

守靈期間,靈堂的供桌上燃有一盞油燈,時時加油,不使熄滅,號為"長明燈"。現在有特大號的蠟燭,能連續燃燒幾天,可減輕守靈人的負擔。

民間認為,守靈時圍觀伴宿者越多,喪家臉上就越光彩。

靈前安放一張桌子,懸掛白桌衣,桌上擺著供品、香爐、蠟台和長明燈等。在沒有收殮之前,這盞長明燈不管白天晚上都要有人看守,不能讓它熄滅。

據說,這盞燈就是死者的靈魂。屍體和靈柩都忌諱停放在光天化日之下。據說,怕受所謂"日晶月華",更怕沖犯上天過往的神靈。因此只要是舉行簡單的祭奠儀式,就必須要搭靈棚。

古時候的人們相信靈魂不死,他們認為死亡僅僅是靈魂擺脫了肉體的束縛,必須使靈魂有一個安頓之處,演變到後來,便出現了靈堂。人死後,喪家在家門口外搭建靈棚,或在廳堂內設靈堂,使死者靈魂有安息之處,也是親友吊喪死者的場所。

(6)為什麼葬禮晚上要去河邊放花燈擴展閱讀:

喪葬文化

中國的喪葬文化其實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原始社會時期,人死後像動物一樣,無人問津;在氏族公社時期,活人不忍心看見逝者身體腐壞,便為逝者蓋上柴草,埋於野外,這其實就是最早時期的土葬。

當人類開始相信有靈魂的存在後,便添加了隨葬品的應用。繼而,柴草換成了棺材,隨葬品的樣式也越來越豐富;等級制度存在後,人們開始有了宗教信仰。

喪葬儀式便開始分為三六九等,厚葬之風開始盛行,奴隸主利用宗教維持其統治,大力提倡厚葬,甚至把奴隸作為殉葬品埋葬。

天子、諸侯、大夫、士、百姓、奴隸,在殮、殯、祭上,都有等級的區分;民俗理念的出現,人們對喪葬文化又添加了許多神話色彩,奈何橋、望鄉台、孟婆湯、惡狗村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

喪葬主要包括停屍儀式、報喪儀式、弔唁儀式、入殮儀式、喪服習俗、出喪擇日儀式、哭喪儀式、下葬儀式、做七習俗、招魂送魂習俗、下葬擇日這十一個部分,每一個部分都有其重要的意義,都是一門藝術。

❼ 傳統葬禮上有什麼規矩

埋葬流行於世界各地。約產生於舊石器時代中期。在西歐,莫斯特期墓葬是所知最早的土葬。原始公社時期,各氏族均有固定的墓地。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各家庭亦有固定的墓葬場。土葬墓一般葬一個遺體,但也有數人或氏族合葬的。

漢族土葬有幾千年的歷史,古時講究入土為安,因《周禮》規定「眾生必死,死必歸土」,厚葬才是孝順。新中國建國後則統一改為了火葬。愛斯基摩人居於冰天雪地無法土葬,每築一小型圓頂雪舍安葬死者。

葬死者,最初視為聖地,但後來則視為不潔之地加以迴避,並用石灰塗成白色俾便辨認而免誤入,此即隱喻之語源。但此類洞窟墓地極多民族仍視為聖地並予朝拜,如西印度及斯里蘭卡數以千計之岩窟廟即是。

(7)為什麼葬禮晚上要去河邊放花燈擴展閱讀:

死者一般作卧姿,面對方位每與宗教有關,如穆斯林死者必令右側朝著聖地麥加;佛教徒頭部北指;古埃及人面西,當即是通往西方極樂世界之謂。

非洲達加里族男女有別,據某學者謂:男屍面東,意指日出而作——狩獵耕種;女屍面西,意指日落應炊晚膳。巴比倫及蘇美人卧姿僅限高階層身分,賤役只能作屈身姿,像是在待命侍候。

美洲印第安人死者土葬時踡伏作胎兒狀,似有返本歸源之意。若干民族采立葬,1970年維也納有所謂「立葬愛好者俱樂部」,會員死後置入塑膠筒,掘地為洞直立埋葬。

❽ 關於葬禮上為什麼要放煙花

1 應該是送上天。我是溫州地區的人,據我了解人活著一生都很不容易,死後的都想風光一把。放煙花意味著可以讓大家都知道自己。而且在浙江這一代,宗教思想都很多的。認為人死能上天,所以用煙花來助他早日登天。
2 南方人很多想法都很傳統,他們講究開枝散葉。而煙花一爆炸,火葯都向四處飛。希望下一代能把家族昌盛,像煙花,能炸開一大片。
3 鎮山鬼。意思是,怕自己的親人被山鬼給帶走,去當替死鬼。南方多山,山上有很多的墳墓。有人死的地方肯定有一些人是被冤死的,他們覺得投不了胎,就像水鬼一樣,必須有人代替。而放煙花和鞭炮的意思就是,把他們嚇走,這樣自己的親人就安然無恙了。
4還有一些是跟風的想法。有人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而有一些人看別人這么做跟著去做。就想是哭喪,在河南人一死,在葬禮的時候,必須有人大哭,有的人覺得不過癮,請人來哭,呵呵,可別小看哦,一次好幾千呢。大家一看這樣真的很風光,於是都這樣干,導致有一些專門哭喪的職業..............我也挺無語的...............
其實這一切沒什麼的,只是大家的想法不一樣,習慣就好了。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❾ 農村葬禮都有什麼規矩

出殯 出殯又叫"出山",出殯要先請陰陽先生選擇吉日吉時,叫做"開殃榜"。出殯之前,先要 辭靈。先裝"餡食罐",把最後一次祭奠的飯食裝在瓷罐里,出殯時,由大媳婦抱著,最後 埋在棺材前頭。然後是"掃材",即把棺材頭抬起,孝子放些銅錢在棺下,然後用新笤帚、 簸箕掃棺蓋上的浮土,倒在炕席底下,取"捎財起官"的意思。 出殯的程序為:先轉棺,將棺材移出門外,再抬起棺材頭,備好祭祀用口,由禮生主持禮儀 ,喪主跪拜,禮生讀完祭文後,由僧道引導孝男教婦"旋棺",在棺材周圍繞行三圈之後, 再用繩索捆好棺材,蓋上棺蓋。 抬棺即將起行,送葬隊伍也要准備好,一般是長子打幡在前,次子抱靈牌,次子以下的孝屬 們持裹著白紙的"哭喪棒",大兒媳抱"餡食罐"。准備妥當後,即可起杠,伴隨起杠,還 有兩項禮儀:一項是把死者生前所用的枕頭拆開,把里邊的蕎麥皮等和枕頭套一起燒掉;另 一項禮儀是"摔盆",即把靈前祭奠燒紙所用的瓦盆摔碎。這個盆叫"陰陽盆"俗稱"喪盆 子",不過也叫"吉祥盆"。這個儀式很重要,摔盆者一般是死者的長子或長孫,是關系非 常近的人,如果無兒無孫,而不得不由別人來摔盆,這一儀式就會使摔盆者與死者的關系變 近,甚至確立財產繼承關系。摔盆講究一次摔碎,甚至越碎越好,因為按習俗,這盆是死者 的鍋,摔得越碎越方便死者攜帶。瓦盆一摔,杠夫起杠,正式出殯。送葬隊伍隨行。 出殯的順序一般為: 草龍--銘旗--孝燈--吉燈--放生籠--銘旌--香亭--像亭--魂轎--紙橋- -樂隊--靈柩--遺族--僧道--金童玉女--送葬親友。 當然,各地風俗不同,出殯的隊列、形式也有差別。富裕人家儀式隆重講究,冥器齊全,窮 人家的葬禮,則可能要簡單得多,講究也會少一些。 在傳統喪禮出殯路上,還有幾項禮儀。如揚紙錢,擺茶桌路祭等。 揚紙錢是揚撒由白紙做成的狀如銅錢的紙錢,一般由專人在孝子前面揚撒。在起杠後,遇有 路祭,經過十字路口,河沿,橋梁祠廟,城門,以及下葬時,都要揚撒紙錢。 茶桌和路祭棚多為喪家的親朋擺設,對喪家表示哀悼和慰問。茶桌供孝子和親友飲水,孝子 要跑下叩謝。路祭是指在出殯隊伍所經之路設供桌或祭棚,祭奠亡靈,遇有路祭,送葬隊伍 一般要停柩進行祭奠和答謝,祭奠完畢即起棺繼續前行。 落葬 到達墓地後,再次整理墓坑,把隨葬的餡食罐、長明燈放在墓坑壁上龕內,掃去腳印,然後 將棺木徐徐放下,由陰陽先生用羅盤儀矯正方向,由喪主鏟土掩棺,並堆土成墳堆。居喪 在親人去世之後的一段時間里,必須要在生活的許多方面進行節制,以表示對親人的哀悼和 思念。這就是居喪。居喪之禮節,對於孝子要求更嚴。 ?新式喪禮一般有以下程序: 1、移屍:確認老人已經死亡,可將其遺體移到廳堂或靈堂中,一般仍要燃放鞭炮,點上香和 燭。 2、報喪:死者家人在親人去世後,應盡快通過各種渠道通知親友,通知的方式可以是電報、 電話、訃告或親自登門通報。 3、整容:為死者擦洗身子,梳好頭發,換上比較整潔的衣服,並將其移入棺材。 4、訃告:用訃告的形式向親友近鄰進行通報。 5、開追悼會 追悼會一般在喪家所設的靈堂里舉行。先要布置靈堂: 靈堂要庄嚴肅穆,在正後方牆壁上要扎"花牌",一般以深綠色為底色,配上黃色花朵圖案 。花牌正前方放靈桌,靈桌後方正中央放死者遺像,周圍放黃色鮮花,靈桌上可置備素色鮮 花,中間放靈位。會場中央懸掛黑色或藍色橫幅,用白紙黑字書寫"×××追悼會"字樣, 遺像正後方花牌上掛孝家的輓聯,靈堂兩邊的牆壁上則可掛客人送的換聯換幛。花圈、花籃 則放在屋內門口兩側。靈堂內左右可擺放長桌子,並配座椅、桌子,可旋轉茶水,以備弔唁 者休息時用。在靈堂門外兩邊分別放一長桌,一處用來收禮,一處用來簽名。 追悼會一般在原設靈堂舉行,也可另找場地,死者的骨灰盒要擺放在靈堂中間的桌子上,遺 體未火化的,可放於靈堂中間。在追悼會儀式上,親屬一般站左邊,主要親屬在前排,弔唁 者站正中,面向遺像或像體。主持者站前排左邊,側身,一半向著死者家屬,一半向著弔唁者。 追悼會的儀式大致為: ①在會場門口迎候親友和來賓,並發給白花功黑紗。迎候者一般為喪家委託的親友。 ②宣布追悼會開始,奏哀樂。 ③宣讀悼詞。 ④來賓致衰辭或發言,宣讀唁電、唁函。 ⑤眾人繞遺體一周,向遺體告別。 ⑥慰問逝者親屬。 ⑦追悼會結束。 弔唁者要注意自己的穿著和談吐,不可穿紅戴綠,濃妝艷抹,不可三五成群,竊竊私語,不 可漫不經心,東張西望,行禮時動作要真摯自然。 6.喪服 現在喪葬提倡不穿白戴教,只在左胳膊上帶一黑布,上面寫一"孝"字,表示老人去世,自 己正在教期,還表示對亡者的哀思懷念。一般黨政機關領導幹部去世後,舉行追悼大會時, 在場的同志左胳膊上也都套戴黑布,表示對亡者哀悼,但不寫"教"字。 最後要強調的是現在大力提倡火葬,因此一些傳統的喪葬儀式有些變化

❿ 不同地方的風俗不同,你家鄉的葬禮風俗是怎樣的

因為我國地域寬廣,所以很多習俗也不盡相同。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說的就是如此。所以說,每個地方的喪禮肯定不會一樣,下面就將我們老家的喪葬習俗和大家聊一聊。

下葬的第三天清晨,子女在天未亮的時候,帶著五穀雜糧到墳上「圓墳」,將五穀雜糧撒在新墳上,然後將水潑灑在上面。日後五穀雜糧生根發芽,則預示著後代生生不息,香火旺盛。

從死者去世的第一天算起,每七天到墳上祭奠一次,稱為「燒七」。總共燒七個七,其中以五七最為隆重。如果是哪個七逢農歷初七、十七、二十七時,便要在墳上插旗,死者多大年齡,便要做多少個紙旗插在墳上,稱為「添七」。到一百天的時候,燒「百日」。然後每年死者的生日燒「生日包袱」,到了周年的時候,燒周年。其中,又以三周年最為隆重。三周年過後,就是清明、月一的時候前去掃墓祭奠了。

熱點內容
天空因為什麼變化不同顏色 發布:2025-05-17 23:17:07 瀏覽:250
電腦壁紙很糊為什麼 發布:2025-05-17 23:15:28 瀏覽:256
為什麼qq下線了還顯示手機在線 發布:2025-05-17 23:14:47 瀏覽:880
微信為什麼點不開拼多多 發布:2025-05-17 23:09:23 瀏覽:417
小米為什麼電腦搜不到自己的熱點 發布:2025-05-17 23:08:32 瀏覽:47
泡的枇杷酒為什麼上下兩種顏色 發布:2025-05-17 23:02:54 瀏覽:787
為什麼淘寶可以看到訂的房間 發布:2025-05-17 23:01:34 瀏覽:739
新開的淘寶店鋪評論為什麼看不到 發布:2025-05-17 22:54:43 瀏覽:462
為什麼電腦的刷新鍵不能使用 發布:2025-05-17 22:48:08 瀏覽:121
男孩子為什麼會早熟 發布:2025-05-17 22:43:00 瀏覽: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