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人為什麼會突然短時間頭暈

人為什麼會突然短時間頭暈

發布時間: 2022-08-18 18:47:07

⑴ 突然一陣頭暈。是怎麼回事

為什麼頭會突然一陣暈怎麼回事?頭一陣陣的暈,是很常見的情況,在很多的公共場合都看見過這樣的情況,有的人會突然的頭暈,暈倒,惡心,嘔吐等症狀,存在很大的危險性,下面看看為什麼會突然一陣暈怎麼回事呢?
當我們坐車乘船的時候,會有一陣陣頭暈的現象出現,可引起前庭前動脈栓塞,而致耳石膜變性、脫落,導致人體出現頭暈,惡心,渾身難受的症狀。
孩子還有可能出現頭暈腦脹症狀,主要是因為孩子本身的營養不良低血壓導致的頭暈症狀,或者是因為孩子前庭功能的問題,導致孩子出現頭暈,渾身無力的情況。
頭暈與我們的視覺有關,通過我們是雙眼可以看到物體的位置,當我們的視覺出現錯誤時,就會出現物體的位置幻覺,導致頭暈。例如屈光不正、視神經炎、視皮層缺血,甚至視皮層損害出現皮層盲。
老年性的頸椎病,老年人由於椎間盤的退變,椎間隙變窄,可使血管腔狹窄,即可壓迫椎動脈、終至椎動脈供血不足,導致椎基底動脈系統特別是內聽動脈血液循環而出現眩暈。

⑵ 突然頭暈目眩是什麼原因

突然頭暈目眩是什麼原因

突然頭暈目眩是什麼原因?相信不少人經歷過突然頭暈目眩,頭暈目眩非常不好受,會讓人感覺身體都不是自己的,這種症狀是有很多原因造成的。那麼接下來我帶大家一起詳細了解下突然頭暈目眩是什麼原因。

突然頭暈目眩是什麼原因1

血壓

經常性暈眩,首先就要檢查血壓是否正常。血壓過低或過高都會引起暈眩,35~40歲時期的女人易患高血壓或低血壓。

貧血

很多女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貧血,而貧血會直接導致體位轉換時大腦暫時缺氧或身體器官暫時性供血不足,引起暈眩。嚴重貧血還可能會暈得失去知覺。

低血糖

常在飢餓或進食前感覺暈眩,進食後症狀緩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勞感,就是低血糖性眩暈的表現。

腦血管

突然發生劇烈旋轉性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10~20天後逐漸減輕,多伴有耳鳴、耳聾,而神志清晰,就可能是腦血管疾病發出的早期信號。

腦腫瘤

常出現輕度眩暈,有搖擺、不穩感,少有旋轉感,常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進而發病一側有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的表現,就可能是腦腫瘤早期。

頸椎病

眩暈反復發作,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一般時間比較短暫,晨起時可能有頸項或後枕部疼痛,平時常出現手臂發麻、無力、耳鳴、頭痛的症狀,就是頸椎病的信號。

頭暈目眩——食物屏蔽難言之苦

暈眩是門診中的常見病,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都有過暈眩經歷。據統計,眩暈症占內科門診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門診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暈症,占老年門診的81%~91%;其中65歲以上老人眩暈發病率女性佔57%,男性佔43%。

清楚自檢:眩暈的5個表現

到底哪些症狀屬於病態暈眩

1、無緣無故地頭暈,有天旋地轉的感覺,往往還伴有眼花、眼前發黑,輕的閉上眼睛會停止,重的就好像坐車或船一樣不能站穩,甚至惡心、嘔吐、出汗、面色蒼白,以至於昏倒。

2、任何一種體位特別是下蹲、改為站立後都會頭暈,眼前一片漆黑,有窒息感,腳下發軟站不住,約1分鍾後才能緩過來。空腹時尤其容易發作。

3、睡覺起床後會出現頭暈的症狀,持續10~30分鍾後會減輕一些,但仍然感覺迷糊。有時也在夜裡突然發作。

4、突然扭轉頸部時會感覺暈眩,保持脖子不動才能慢慢好轉。有時伴有頸項部或肩臂的疼痛感,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感覺暈眩時,閉上眼會感覺好受一些,睜眼便加重。如有聲音、光線的刺激,或變換體位,也會加重眩暈感。有時有頭痛或耳聾、耳鳴的表現,或伴有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和語言障礙。

突然頭暈目眩是什麼原因2

頭暈的症狀可分為四大類,所造成的疾病均不同:

非特異性頭暈(ill-defined dizziness)

頭暈不屬於眩暈(vertigo)、昏厥(syncope或presyncope)、不平衡感(disequilibrium)這三項,但又難以描述得很准確。這是門診中最常見的頭暈,通常與工作忙碌、壓力大、焦慮、憂郁有關,就像上述門診的那位病患。葯物(感冒葯、鎮靜劑等)或貧血等也屬於這類頭暈。

眩暈(vertigo)

感覺本身或外在環境在旋轉,即所謂的天旋地轉,常合並惡心、嘔吐,是因前庭神經系統受到影響的關系。大部份是屬於耳鼻喉科的.病症,如前庭神經炎、良性陣發性姿勢性眩暈、梅尼爾氏症等。但有小部份是腦干或小腦的中風或後顱窩瘤(如聽神經瘤)等病變所引起,通常還會合並其他神經病症,如手腳不靈活、言語不清晰、復視等,此種病症較嚴重,有時會有生命危險。

不平衡感(disequilibrium)

大部份是神經系統毛病,如腦干腫瘤、巴金森氏症、小腦病變等。老人家則應考慮「多種感覺缺失」,即因年紀大,可能視力減退或有白內障,動作緩慢,神經感覺遲鈍或合並有糖尿病引起的周遭神經病變,又加上服用各種葯物(如高血壓、鎮靜劑)等所引起的。

昏厥(syncope 或presyncope)

短暫(幾秒或幾分鍾)的喪失意識,最常見的是心律不整、姿勢性低血壓或因情緒受刺激而造成血管性反射昏厥等。

雖然大部份頭暈只是令人煩惱和不舒服,但是如心律不整、腦干中風等引發的頭暈則較嚴重。因此當頭暈合並以下幾種症狀之一時,請給與重視!!

1、發生新的、不同型態或嚴重頭痛

2、視力模糊或看到雙影

3、聽力喪失

4、說話不清晰或語辭表達困難

5、手或腳無力

6、意識不清

7、走路困難、不穩或易跌倒

8、手腳麻木

9、胸痛或心跳變慢

許多患者總是在工作忙碌、壓力大的時候眩暈發作,中醫認為可能是痰濕或虛造成。此外,頸部肌肉僵硬也會眩暈,藉由針灸與手法調整也能緩解眩暈。因脖子肌肉緊綳、頸椎結構變異,都有可能壓迫到頸動脈血流,進而造成眩暈。

有些人在剛起床或側睡某個角度時,會暈得特別厲害,可能就是「落枕」引起,頸部肌肉僵硬不協調,會影響到頸動脈血流,導致眩暈。熬夜、太過疲勞或是枕頭不適合自己,較容易落枕。

其實健康的生活是通則。

不少人只要疲倦、忙碌、壓力大,眩暈就容易復發。因此,平時應該多休息、適度運動、避免壓力及勞累;煙酒、咖啡、濃茶及重口味食物都具有刺激性,最好少碰。壓力大除了會影響免疫系統外,也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可能引發眩暈。

⑶ 人為什麼會突然眩暈

眩暈症

眩暈症是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隨著人口老齡化,本症發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國內外醫務界廣泛重視。Smith(1993)報道眩暈是門診常見症狀的第三位。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據統計,眩暈症占內科門診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門診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暈症,占老年門診的81-91%;其中65歲以上老人眩暈發病率女性佔57%,男性佔39%。
什麼是眩暈?
眩暈是目眩和頭暈的總稱,以眼花、視物不清和昏暗發黑為眩;以視物旋轉,或如天旋地轉不能站立為暈,因兩者常同時並見,故稱眩暈。
眩暈的分類:真性眩暈、假性眩暈
1、真性眩暈
是指由於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根據受損部位不同,可以分為眼性、本體感覺障礙性和前庭性眩暈。
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眩暈多數症狀較重,如美尼爾綜合征、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梗塞等,常反復發作。
眼性眩暈可以是生理現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車上長時間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現眩暈及鐵路性眼震;在高橋上俯視腳下急逝的流水,會感到自身反向移動和眩暈。這些都是視覺和視動刺激誘發的生理性眩暈,脫離環境症狀就會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現復視和眩暈。
本體感覺障礙引起的眩暈稱為姿勢感覺性眩暈,見於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覺障礙和運動失調而引起的眩暈。
2、假性眩暈
是指由於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葯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到「飄飄盪盪」沒有明確的轉動感。
病史和臨床症狀體征
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
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
2、眩暈發作情況
(1)夜間還是晨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
(2)首次發病還是反復發病;
(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
(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
(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
3、眩暈伴發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
(2)耳部症狀:耳聾,耳鳴,耳悶;
(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復視,視物模糊;
(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
眩暈應該做哪些檢查?
前庭功能檢查:
(1)診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檢查:包括直立傾倒試驗、原地踏步試驗、扭頸試驗等;
(2)眼球震顫
(3)眼震電圖
(4)平衡姿勢圖
聽功能檢查:
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等以明確有無頭部佔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內科檢查:包括血壓、心電圖、生化檢查等。
伴眩暈的各種常見全身性疾病
1、腦血管性眩暈:突然發生劇烈旋轉性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10-20天後逐漸減輕,多伴有耳鳴、耳聾,而神志清晰。
2、腦腫瘤性眩暈:早期常出現輕度眩暈,可呈搖擺感、不穩感,而旋轉性眩暈少見,常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
3、頸源性眩暈:表現為多種形式的眩暈,伴頭昏、晃動、站立不穩、沉浮感等多種感覺。眩暈反復發作,其發生與頭部突然轉動有明顯關系,即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有時呈現坐起或躺卧時的變位性眩暈。一般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鍾不等,亦有持續時間較長者。晨起時可發生頸項或後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頸神經根壓迫症狀,即手臂發麻、無力,持物不自主墜落。半數以上可伴有耳鳴,62-84%患者有頭痛,多局限在頂枕部,常呈發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暈:非運動錯覺性眩暈,主要表現為不穩感,用眼過度時加重,閉眼休息後減輕。眩暈持續時間較短,睜眼看外界運動的物體時加重,閉眼後緩解或消失。常伴有視力模糊、視力減退或復視。視力、眼底、眼肌功能檢查常有異常,神經系統無異常表現。
5、心血管性眩暈:高血壓病引起的眩暈通過血壓測定可以明確診斷。頸動脈竇綜合征可以導致發作性眩暈或暈厥。發病誘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頸動脈受壓的因素,如急劇轉頸、低頭、衣領過緊等。
6、內分泌性眩暈:低血糖性眩暈常在飢餓或進食前發作,持續數十分鍾至1小時,進食後症狀緩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勞感,發作時檢查血糖可發現有低血糖存在。甲狀腺功能紊亂也可以導致眩暈,臨床以平衡障礙為主,對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檢查可以確診。
7、血液病導致的眩暈: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檢查可以確診。
8、神經官能性眩暈:病人症狀表現為多樣性,頭暈多系假性眩暈,常伴有頭痛、頭脹、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鳴、焦慮、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多種神經官能症表現,無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晃動感。對於45歲以上的婦女,還應注意與更年期綜合征鑒別。
眩暈的預防和治療
患有眩暈的病人外出時應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發生。
1、腦血管性眩暈:夏冬季節由於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發生各種腦血管意外,導致腦血管性眩暈的發生。應注意多飲水,不要突然改變體位,如夜晚上廁所時猛起,都容易引發腦血管性眩暈。一旦發生,應盡快到醫院就診,經確診後可以適當給以擴血管葯物、抗血小板聚集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葯物等。
2、腦腫瘤性眩暈:此類眩暈發病多較緩慢,初期症狀較輕,不易發現。對於逐漸出現的輕度眩暈,若伴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或其他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應盡早到醫院診治,明確診斷,早期手術治療。
3、頸源性眩暈:應注意平時工作學習的體位,在長時間伏案工作後應適當活動頸部。枕頭高度適宜,不能墊枕過高,以導致頸源性眩暈的發生。治療上多採用康復方法,如頸椎頜枕吊帶牽引、推拿手法治療、針灸等,嚴重的需要手術治療。
4、對於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內分泌 性眩暈、高血壓性眩暈、眼源性眩暈,應積極治療原發病,如控制血壓,治療眼科疾病,在原發病恢復的基礎上,眩暈可以自然緩解。
5、神經官能性眩暈:對於因精神因素導致的眩暈,首先應解除病人的焦慮不安情緒,可適當給以抗焦慮或抗抑鬱葯物,但要避免長時期使用鎮靜葯物,以免增加葯物的耐受性和依賴性。
結語
眩暈症臨床表現復雜多樣,涉及到多種學科,幾十種疾病。患者應積極預防,控制原發病;一旦出現症狀應盡快到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治眩暈症驗方

頭暈眼花,自覺身體或周圍事物在定向旋轉,不能站立,不能睜眼,甚者惡心嘔吐。多因肝腎虧損,肝陽上擾所致。

處方:獨活150克,雞蛋10個。

製法:每天取獨活30克,雞蛋2個,加水適量一起放砂罐內燒煮,待蛋熟後輕輕敲碎蛋殼再煮一刻鍾,如同燒茶蛋一樣,使葯液浸入蛋內,並用筷子輕輕攪動一下蛋和葯液使其均勻。燒煮完畢棄葯渣及余湯,去蛋殼,單吃雞蛋。每日1次,每次吃2個雞蛋,連吃5天,效果特佳。一般治癒後多不復發。

怎樣食療頭暈目眩?

(1)天麻10g,豬腦1個,鹽、味精適量。將天麻切片,豬腦洗凈,置於瓦盅內。並加適量清水。將瓦盅置於蒸鍋內隔水燜蒸,至天麻爛軟,豬腦熟後即成。食用時加鹽、味精調味,每日或隔日一次,服用3~4次後見效。

此方適用於眩暈眼花、頭風頭痛、肝虛型高血壓、動脈硬化、神經衰弱和腦血管意外後半身不遂、語言障礙等症。有祛風、開竅、通血脈、鎮靜、滋養等功效。

(2)何首烏100g,雞蛋2個,蔥、姜、食鹽、料酒、味精、豬油各適量。將何首烏洗凈,切成長13cm、寬15cm的塊;把雞蛋、何首烏放入鍋內,加水適量,再放入蔥、姜、食鹽、料酒等調料。將鍋置武火上燒沸,改文火熬至蛋熟,將蛋取出用清水泡一下,剝去蛋殼,再放入鍋內煮2分鍾。食用時,加味精少許,吃蛋喝湯,每日一次。

此方適用於血虛體弱、頭暈眼花、須花皆白、遺精、脫發,以及血虛便秘等症。最適於虛不受補的患者,有補肝腎、益精血、抗早衰的功效。

(3)黃芪30g,枸杞子30g,乳鴿1隻,鹽、味精適量。將黃芪、枸杞子洗凈,乳鴿去毛和內臟、洗凈,放入瓦鍋內,加水適量。將瓦鍋放於蒸鍋內,置文火上燜蒸,至鴿肉熟即成。食用時加鹽,味精調味,飲湯吃鴿肉。一般三天燉一次,3~5次見效。

此方適應於病後中氣虛弱、體倦乏力、表虛自汗等症,也可用於治療癤瘡潰後久不癒合以及慢性癤病等。

參考資料:http://www.med66.com/html/2006/9/zh9711011018960023110.html

⑷ 有時候突然頭暈是怎麼回事啊

頭暈

頭暈,很多人認為是小毛病,餓時會頭暈、經期前後會頭暈,蹲久了站起來會頭暈。間中頭暈,應無大礙。不過,如果長時間頭暈,就當小心,因為可能是重病的先兆。

感冒時,可能會附帶有頭暈的病徵,部分女性有時會將血虛與感冒混淆,因為兩者都有疲憊、頭暈、作悶徵狀。血虛的情況,容易在女性懷孕期間出現,貧血者亦經常有此問題。不過,要提醒各位,頭暈並非女性專利,大男人同樣有機會。當然,女性患頭暈的比例較高,確是事實。

西醫將原因不明的頭暈,歸類為耳水不平衡,但從中醫角度來看,這情況往往是因壓力太大、或睡眠長期不足,一時虛弱所致。其他不可不防的頭暈病因包括:
腦瘤:壓著腦神經,造成各種不明症狀

血壓高

肝風內動:患者經常自覺口乾口苦、燥熱萬分。遇有這情況切忌進補,否則愈補愈暈。

頸椎骨退化:由於長期姿勢或睡姿不良,造成頸椎增生、變形、退化,頸部肌肉扯緊,動脈供血受阻。這情況非葯物能治癒,必須由改善姿勢入手,加以推拿、針灸等治療。

愈補愈暈

很多人或會認為,頭暈皆因體虛引致,因而一覺得頭暈,就馬上進補。不過,站在中醫的角度來看,並非所有頭暈症狀都受得起補品,不少情況是愈補愈暈的,例如:
感冒:不論是風寒或風熱、畏冷還是發燒,暫時都不宜進補;

血壓高:不論是虛證或實證,都不宜進補,因為補品均會助長血壓上升。極度陰虛火旺者,更要遠離補品,因為補葯一方面會刺激血壓,同時助長陽火,吃了有弊無利。

肝風內動:患者體內盛熱,經常自覺口乾口苦、燥熱。
我曾有一名病人,20來歲,一個月內連暈數次,跌至頭腫面瘀,一次暈倒醒來,已身在醫院。家人有見及此,常常給他吃川芎、白芷魚頭湯,以及貓頭鷹天麻湯,誰知他愈吃愈暈。

我第一次見他,他雙眼滿布紅絲,嘴唇焦黑、面呈瘀紅色,感到頭部脹痛,一邊耳朵聽覺有困難。原來這小子一向不吃蔬果,只愛吃煎炸食物,致令情況如此惡劣。我給他的葯,非但不補,而是屬於極寒之葯,例如生地、麥冬、丹皮、燈芯花、淡竹葉、蓮芯、白芍、石決明、黃柏,主力清熱瀉火。因為此證屬於熱極生風,熱到頭脹、血管不流通。如果再給他吃補葯,肯定會出事。

止暈有方

有條止暈方,非常出名,就是川芎、白芷煮魚頭,以及貓頭鷹配天麻。

說是治暈方,但偏偏很多人越吃越暈,卻不明所然。其實,這兩條方本身並無問題,只是熱盛的人不宜吃,因為有熱在身,血管已呈脹大,再用葯催谷,只有更暈。

我用的止暈基本方萬變不離其宗:天麻、白芷、蒿本各叄錢、川芎一錢,再因應病人不同需要配搭用葯-
血虛、低血壓型頭暈
配八珍湯(即歸頭、川芎、白芍、熟地、黨參、白術、雲苓、炙甘草),但只宜無熱在身者服用

腎虛陰虛、高血壓型頭暈
配以六味地黃(即山葯(准山)、雲苓、澤瀉、山萸、丹皮及熟地,為免過分燥熱,可改用生地)。

頸椎型頭暈
先治理頸椎毛病,再以基本方配牛大力、千斤拔、桑寄生、寬根藤等,舒筋活絡。

參考資料:http://..com/question/3036220.html

⑸ 為什麼有時候會突然頭暈怎麼解決

頭暈不可輕視
一.旋轉性眩暈 按其病因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類。 1. 周圍性眩暈:是指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導致的眩暈症。常見於梅尼埃病<曾譯美尼爾病)、迷路炎、葯物性眩暈(用鏈黴素或慶大黴素等葯後引起的)及前庭神經炎等。
2. 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干、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常見於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顱內腫瘤、顱內感染、多發性硬化、眩暈性癲癇及外傷性眩暈等。
二.一般性眩暈
1.心源性眩暈:常見於心律失常、心臟功能不全等。
2.肺源性眩暈:可見於各種原因引起的肺功能不全。
3.眼源性眩暈:常見於屈光不正、眼底動脈硬化、出血及眼肌麻痹等。
4.血壓性眩暈:高血壓或低血壓均可引起眩暈。
5.其它:貧血、頸椎病、急性發熱、胃腸炎、內分泌紊亂及神經官能症等均可引起頭暈
(1)貧血 老人如有頭暈、乏力、面色蒼白的表現,應去醫院檢查一下,看是否貧血。老年人如果不注意營養保健,很容易患貧血。此外,消化不良、消化性潰瘍、消化道出血以及慢性炎症疾病的老年患者均可繼發貧血。(2)血粘度高 高血脂、血小板增多症等均可使血黏度高,血流緩慢,造成腦部供血足,發生容易疲倦、頭暈、乏力等症狀。其中造成高血脂的原因很多,最主要的是平時飲食結構的不和理。(3)腦動脈硬化 患者自覺頭暈,且經常失眠、耳鳴、情緒不穩、健忘、四肢發麻。腦動脈硬化使血管內徑變小,腦內血流下降,產生腦供血、供氧不足,引起頭暈。(4)頸椎病 常出現頸部發緊、靈活度受限、偶有疼痛、手指發麻、發涼,有沉重感。頸椎增生擠壓頸部椎動脈,造成腦供血不足,是該病引起頭暈的主要原因。(5)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除頭暈之外,還常伴隨頭脹、心慌、煩躁、耳鳴、失眠等不適。(6)心臟病 冠心病早期,有的人可能感覺頭痛、頭暈、四肢無力、精神不易集中等。主要是因心臟冠狀動脈發生粥樣硬化,造成供血不足而引起頭暈。
三.頭暈處理
1. 對頭暈最好的解決辦法還是預防。
2. 老人應定期作血壓、心音、心律,以及血常規、血脂、血黏度、腦電圖、腦血流圖、頸部x線等檢查,防患於未然。

⑹ 為什麼人會突然頭暈

頭暈也分好幾種情況。
從症狀上分有幾種可能的原因。
眩暈可以歸納為兩大類,一類是「普通頭暈」,另一類是因為平衡系統出現問題而引致的「反復性眩暈」。唐醫生指很多頭暈的例子,都屬於「普通頭暈」,可能是由於感冒、身體感染,又或血壓過高或低而起,不過當這些毛病消失,眩暈情況亦會減退。至於一般被形容為「耳水不平衡」的病症,通常是因為平衡系統出現毛病,以致出現天旋地轉、暈船浪的感覺。
成因有頸椎病引起的,還有的暈是因為大腦的平衡能力地下造成的,比如美尼爾氏病」(Meniere's Disease)為例,它是一種因內耳淋巴囊腫大或積液而引起頭暈的病症,患者會突然感到天旋地轉,通常只維持幾十秒,

⑺ 為什麼突然會覺得頭暈目眩但是一會就好了

引起眩暈的疾病很多 ,我分析你主要是與貧血或低血壓有關。當然還可能與其它病有關: 1.高血壓病 :高血壓所致的眩暈多數是由於情緒變化、精神緊張或受精神刺激等因素的影響 ,使血壓產生波動而引起的。也有的是濫用降壓葯 ,使血壓突然大幅下降 ,發生眩暈。 2.低血壓症 :低血壓眩暈也是非常多見的 ,特別是年輕人 ,容易反復發作。姿勢性低血壓眩暈則多見於中老年人 ,在起立或起床時突然眩暈 ,旋即消失 ,再做同樣動作時又覺眩暈。 3.動脈硬化症 :動脈硬化造成腦血栓附著可誘發腦缺血發作。這種腦缺血如果來自頸內動脈 ,就可出現浮動性眩暈和眼前發黑。 4.腦瘤 :發生在中樞前庭系的小腦、腦干易發生旋轉性眩暈。腦瘤引起的眩暈一方面是由於顱內壓增高 ,另一方面則是由於腦瘤的壓迫而致血循環障礙 ,使前庭神經核區及其通路直接或間接受損而造成眩暈。 5.腦血栓 :輕度的腦血栓可引起眩暈。這是因為動脈硬化造成動脈管腔內膜病變出現狹窄後 ,其遠端部分仍可通過自動調節 ,使血管阻力減低 ,並建立側支循環而維持「正常」的血流量 ,暫時不使腦血栓形成。但是患者仍可出現頭暈或眩暈。一側肢體麻木或無力等症狀。 6.貧血 :貧血容易引起腦缺氧而出現眩暈 ,惡性貧血眩暈尤為明顯 ,患者可因中樞神經系統缺氧 ,導致神經系統的器質性變化。因此 ,患者的運動或位置感及下肢震動感均可喪失 ,眩暈加重。 7.甲狀腺功能減退 :本病患者血壓低、心臟輸出血量減少、血流遲緩而致前庭系缺氧出現眩暈。此外 ,新陳代謝較低 ,血中乳酸聚集波及內耳 ,也可引起眩暈。 8.運動不足 :有些人平時缺乏鍛煉、心肺功能較弱 ,如果突然劇烈運動 ,可出現頭暈。運動時間過長 ,體內營養物質耗損過多 ,血糖濃度降低 ,或者劇烈運動時 ,呼吸加快體內氧氣供應不足也易產生眩暈。 9 .內耳疾病 :耳源性眩暈常見者有美尼爾氏綜合征 ,迷路炎、前庭神經炎等。 眩暈症是最常見的臨床綜合征,隨著人口老齡化,本症發病率日益增高,受到國內外醫務界廣泛重視。Smith(1993)報道眩暈是門診常見症狀的第三位。它涉及多個學科,絕大多數人一生中均經歷此症。據統計,眩暈症占內科門診病人的5%,占耳鼻喉科門診的15%。生活在家中的老人50-60%有眩暈症,占老年門診的81-91%;其中65歲以上老人眩暈發病率女性佔57%,男性佔39%。 什麼是眩暈? 眩暈是目眩和頭暈的總稱,以眼花、視物不清和昏暗發黑為眩;以視物旋轉,或如天旋地轉不能站立為暈,因兩者常同時並見,故稱眩暈。 眩暈的分類:真性眩暈、假性眩暈 1、真性眩暈 是指由於眼、本體覺或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有明顯的外物或自身旋轉感。根據受損部位不同,可以分為眼性、本體感覺障礙性和前庭性眩暈。 前庭系統疾病引起的眩暈多數症狀較重,如美尼爾綜合征、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腦干梗塞等,常反復發作。 眼性眩暈可以是生理現象,也可以是病理性的。如在列車上長時間盯住窗外的景色,可以出現眩暈及鐵路性眼震;在高橋上俯視腳下急逝的流水,會感到自身反向移動和眩暈。這些都是視覺和視動刺激誘發的生理性眩暈,脫離環境症狀就會消失。眼睛的疾病,如急性眼肌麻痹可以出現復視和眩暈。 本體感覺障礙引起的眩暈稱為姿勢感覺性眩暈,見於脊髓空洞症、梅毒患者因深感覺障礙和運動失調而引起的眩暈。 2、假性眩暈 是指由於全身系統性疾病引起的眩暈,如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貧血、尿毒症、葯物中毒、內分泌疾病及神經官能症等,幾乎都有輕重不等的頭暈症狀,患者感到「飄飄盪盪」沒有明確的轉動感。 病史和臨床症狀體征 1、眩暈發作前的情況 發病前有無煙酒過度、精神情緒不穩、勞累失眠等因素。 2、眩暈發作情況 (1)夜間還是晨起發病,突然發病還是緩慢發病, (2)首次發病還是反復發病; (3)何種情況下發病,體位改變、扭頸,或某種特殊體位發病; (4)眩暈的形式是旋轉還是非旋轉性的; (5)強度能否忍受,意識是否清楚; (6)睜、閉眼時眩暈是減輕還是加重,聲光刺激、變換體位時眩暈是否加重。 3、眩暈伴發症狀 (1)自主神經症狀:血壓變化,出汗,面色蒼白,腹瀉; (2)耳部症狀:耳聾,耳鳴,耳悶; (3)眼部症狀:眼前發黑,復視,視物模糊; (4)頸部症狀:頸項部或肩臂疼痛,上肢麻木,活動受限; (5)中樞神經系統症狀:頭痛,意識障礙,感覺運動障礙,語言或構音障礙等。 眩暈應該做哪些檢查? 前庭功能檢查: (1)診室或床旁前庭功能檢查:包括直立傾倒試驗、原地踏步試驗、扭頸試驗等; (2)眼球震顫 (3)眼震電圖 (4)平衡姿勢圖 聽功能檢查: 影像學檢查:頭顱CT、MRI等以明確有無頭部佔位、缺血性或出血性疾患。 其他內科檢查:包括血壓、心電圖、生化檢查等。 伴眩暈的各種常見全身性疾病 1、腦血管性眩暈:突然發生劇烈旋轉性眩暈,可伴有惡心嘔吐,10-20天後逐漸減輕,多伴有耳鳴、耳聾,而神志清晰。 2、腦腫瘤性眩暈:早期常出現輕度眩暈,可呈搖擺感、不穩感,而旋轉性眩暈少見,常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隨著病變發展可出現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 3、頸源性眩暈:表現為多種形式的眩暈,伴頭昏、晃動、站立不穩、沉浮感等多種感覺。眩暈反復發作,其發生與頭部突然轉動有明顯關系,即多在頸部運動時發生,有時呈現坐起或躺卧時的變位性眩暈。一般發作時間短暫,數秒至數分鍾不等,亦有持續時間較長者。晨起時可發生頸項或後枕部疼痛。部分患者可出現頸神經根壓迫症狀,即手臂發麻、無力,持物不自主墜落。半數以上可伴有耳鳴,62-84%患者有頭痛,多局限在頂枕部,常呈發作性跳痛。 4、眼源性眩暈:非運動錯覺性眩暈,主要表現為不穩感,用眼過度時加重,閉眼休息後減輕。眩暈持續時間較短,睜眼看外界運動的物體時加重,閉眼後緩解或消失。常伴有視力模糊、視力減退或復視。視力、眼底、眼肌功能檢查常有異常,神經系統無異常表現。 5、心血管性眩暈:高血壓病引起的眩暈通過血壓測定可以明確診斷。頸動脈竇綜合征可以導致發作性眩暈或暈厥。發病誘因大多是突然引起頸動脈受壓的因素,如急劇轉頸、低頭、衣領過緊等。 6、內分泌性眩暈:低血糖性眩暈常在飢餓或進食前發作,持續數十分鍾至1小時,進食後症狀緩解或消失,常伴有疲勞感,發作時檢查血糖可發現有低血糖存在。甲狀腺功能紊亂也可以導致眩暈,臨床以平衡障礙為主,對甲狀腺功能的相關檢查可以確診。 7、血液病導致的眩暈:白血病、惡性貧血、血液高凝疾病等均可引起眩暈,通過血液系統檢查可以確診。 8、神經官能性眩暈:病人症狀表現為多樣性,頭暈多系假性眩暈,常伴有頭痛、頭脹、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鳴、焦慮、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等多種神經官能症表現,無外物旋轉或自身旋轉、晃動感。對於45歲以上的婦女,還應注意與更年期綜合征鑒別。 眩暈的預防和治療 患有眩暈的病人外出時應由家人陪伴,以防意外事件發生。 1、腦血管性眩暈:夏冬季節由於血液粘稠度增加,容易發生各種腦血管意外,導致腦血管性眩暈的發生。應注意多飲水,不要突然改變體位,如夜晚上廁所時猛起,都容易引發腦血管性眩暈。一旦發生,應盡快到醫院就診,經確診後可以適當給以擴血管葯物、抗血小板聚集葯物(如阿司匹林)、抗凝葯物等。 2、腦腫瘤性眩暈:此類眩暈發病多較緩慢,初期症狀較輕,不易發現。對於逐漸出現的輕度眩暈,若伴有單側耳鳴、耳聾等症狀,或其他鄰近腦神經受損的體征,如病側面部麻木及感覺減退、周圍性面癱等,應盡早到醫院診治,明確診斷,早期手術治療。 3、頸源性眩暈:應注

熱點內容
用蘋果12自拍背景為什麼是糊的 發布:2025-05-12 17:36:58 瀏覽:619
小米燈開關為什麼不亮 發布:2025-05-12 17:01:46 瀏覽:270
為什麼沒加微信好友還能聊天 發布:2025-05-12 16:26:40 瀏覽:573
為什麼紅米軟體打不開 發布:2025-05-12 15:34:31 瀏覽:946
為什麼血小板顏色會不一樣 發布:2025-05-12 15:34:27 瀏覽:91
為什麼酶活力保存時間長而降低 發布:2025-05-12 14:49:17 瀏覽:462
為什麼長時間玩手機臉起痘 發布:2025-05-12 14:29:04 瀏覽:187
顏色越深分度值一樣是為什麼 發布:2025-05-12 13:40:08 瀏覽:294
15歲男生為什麼會高血壓 發布:2025-05-12 12:47:09 瀏覽:576
韓國簽證為什麼找不到信息 發布:2025-05-12 11:56:49 瀏覽: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