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間為什麼有爭議
Ⅰ 為什麼有人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是在1931年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9.1-1945.8.15)是迄今為止,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大的全球性戰爭。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國投降而告結束。
然而,從戰爭的進程來看,戰爭的起點卻有可能靠前。
戰爭的原因是由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的興起而造成的。
1922年10月30日右翼政客本尼托·墨索里尼(Benito Mussolini)以及他所領導的法西斯黨組成了義大利政府。
1933年1月30日,魏瑪共和國年邁的總統興登堡元帥(Paul von Hindenburg)正式任命阿道夫·希特勒為共和國總理(Reichskanzler)。
1930年代開始,,「軍部」作為日本軍事力量的司令部被賦予比以前更多的權力。
這三個新興的法西斯政權在其建政初期發動了一系列對較弱國家的侵略戰爭:
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日本)
1935年10月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義大利)
1936年的西班牙內戰(德、意)
有些人主張將這些不是直接針對西方傳統大國(如英、法、美)的、法西斯建立初期的侵略戰爭也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
在這三次前期戰爭中,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最早。因此有人建議把1931年算作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起點,更有些中國人建議把1931年算作抗日戰爭的起點。
Ⅱ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時間為什麼是1939年9月1日,而不是1937年7月7日
因為德國入侵波蘭,使得英、法、德、波同時被捲入戰爭。而中日戰爭的交戰方只有中國和日本。1937年7月7日還不存在軸心國,軸心國的成立是在二戰爆發後的1940年。
1939年9月1日凌晨,德國突然出動58個師,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和6000門大炮,向波蘭發起「閃電式進攻」。9月3日,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對於二戰來講,它應該算是世界上有史以來規模最大一次戰役。並且除了規模大之外還有就是戰爭所造成的人員傷亡的數字也是最龐大的。所以說二戰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改變了一定的世界格局的。
1939年9月1日,席捲整個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火在德波邊境熊熊燃起,數千萬無辜者因之罹難,堪稱現代歷史上的最大浩劫。
然而,當我們的視線從個體無辜者身上挪開,目光放大到國家的層面,就會發現,在歐洲大陸這個延續三百年的列強競技場上,發動戰爭者、承受戰爭者,乃至戰爭的中立者們,無一例外地都談不上無辜。
這場戰爭與其說是德國法西斯單獨的瘋狂,莫若說是整個歐洲的政客們共同癲狂的盛宴,是他們一同製造了這場人類浩劫,就如人類歷史上絕大多數的浩劫一樣。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核心問題是解決德國問題。許多人認為:協約國不承認德國的大國地位是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根本原因。
因此,當時許多歐洲政治家天真地相信:只要能夠處理好這一問題,就可以使歐洲避免另一場戰爭。但是,英、法、美三國操縱簽訂的《凡爾賽和約》在處置德國時採取了「以暴治暴」的方法,使德國喪失了1/8的領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國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種子。
作為一個世界大國,「勢力均衡」的舊傳統和「光榮孤立」的影子使英國定位在充當歐洲的制衡者和仲裁人,扶德抑法成了英國當時對外政策的主題。丘吉爾也毫不避諱地說過:「唯一關心的是,誰是最強大的…因此,我們不怕別人說我們親法反德,如果情況改變,我們同樣會以親德反法」。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土耳其宣布中立的原因主要是擔心納粹的入侵,它在1941年春德國佔領巴爾干半島後迅速同納粹簽訂了友好協定。土耳其沒有公開反對納粹,而納粹也並未侵犯土耳其的邊境。總的來說二戰期間土耳其就像在綳緊的鋼絲上的雜技演員,努力在軸心國和盟國之間尋求平衡。
Ⅲ 二戰全面爆發時間為什麼會有爭議
「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個名詞表述意味著20世紀30年代末和40年代初爆發的多重沖突,在時間范圍上卻很籠統。這一時期內,幾乎所有的大洲都經歷了戰爭,但這個歷史名詞並沒有定義不同戰爭參與者及其不同目的。1936年至1939年的西班牙內戰經常被描述為世界大戰前的「演練」。蘇聯與芬蘭在1939年11月與1940年3月之間開展的冬季戰爭又該算作一場什麼樣的戰爭?還有很重要卻常被遺忘的、在蘇聯與日本之間展開的哈拉哈河戰役,它應該算作「二戰」的一部分嗎?
我們需要認識到,太平洋戰爭絕非只是二戰中的一個簡單的章節,這場15年的戰爭幾乎讓該地區的國家無一倖免。日本從佔領中國東北開始,擴張的腳步一直到東南亞,這一步步導致它在珍珠港事件後與美國的對峙。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投降,這場戰爭對於日本來說宣告完結,但並未在亞洲結束。中國又經歷了內戰及一系列國家建設,在亞洲浴火重生。
Ⅳ 二戰中,德國內部關於登陸英國的時間產生過哪些爭議
盡管希特勒下達了關於准備在英國登陸的第16號指令,但他對能否順利登陸沒有把握。7月31日,希特勒在與三軍首腦會談時,就入侵的時機、海潮、天氣和能見度以及船隻的集中等問題進行了協商。在入侵時機問題上,一種觀點認為,在1940年實施登陸是可能的,但無法在9月15日前准備好。雷德爾認為,登陸的最佳時間應在5月或6月,因此,登陸將推到1941年。但是,希特勒認為推遲登陸,將給英國留下喘息時間,使英軍恢復元氣,因此堅持在1940年實施登陸。不過,希特勒答應如果德國空軍不能徹底摧毀英國的海空軍的話,登陸行動可以推遲到1941年5月。
Ⅳ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間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在東京灣「密蘇里」號上舉行了日本正式投降簽字儀式,但是有部分日本軍人並沒有停止作戰,所以1945年8月15日,只能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標志時間,第二次世界大戰到底哪一天停止的,仍然是有爭議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一次大規模戰斗發生在黑龍江省虎林縣的虎頭要塞,虎頭要塞一直到1945年8月26日才被蘇軍攻克。而黑龍江省的東寧要塞被攻克時間則遲至1945年8月28日。對虎頭、東寧兩個要塞的戰斗,已經有過許多報道,並認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斗終點。其實,戰斗並沒有就此結束,1945年9月25日在齊齊哈爾南一個叫申地房子的小村子,蘇聯紅軍與日本軍隊又發生了一次戰斗,這次戰斗,可以說是目前所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一次戰斗。
Ⅵ 二戰的爆發時間聽說有許多說法
在歐洲各國都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為開始時間。在亞洲中國和朝鮮和韓國等國專門研究二戰的學者一致認為開始時間是日本1937年7月7日進攻盧溝橋。在非洲國家都認為二戰開始時間是1935年10月3日,義大利突然進攻衣索比亞軍隊。在前蘇聯國家一致認為開始時間是1941年6月22日德國突然進攻蘇聯。而美國單方面認為二戰時間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空軍突然襲擊美國珍珠港。
中國的歷史書上是以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為二戰全面爆發時間。
全世界都有一個統一的二戰結束時間: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向美國、中國、英國、蘇聯等盟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Ⅶ 為什麼中國學者說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時間是1931年9月18日
1931年9月18日,駐中國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炮擊中國東北軍的北大營並向沈陽進攻,製造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
第二次世界大戰對中國來說,主要是抗日戰爭。
這么說是把日軍入侵我國作為二戰的開始,有一定道理。
世界上普遍認同的二戰時間為: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
1939年9月1日,德國進攻波蘭。9月3日,英國和法國對德國宣戰。9月5日,美國發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
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代表在美國戰艦「密蘇里」號的甲板上簽署無條件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
Ⅷ 為什麼二戰的時間不是1931.9.18---1945.8.15
二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兩個字很重要,我們雖然是中國人,有很濃厚的愛國情節,但也要顧及全世界人民的感情。1931年是中國的九.一八事變,是中國和日本的矛盾,還沒有涉及到全球,所以不能叫世界大戰。那個時候全球主要的幾個大國並沒有進行戰爭,即使到了1937年,戰爭還沒有發展到全球性的,所以這一直都不能算第二次世界大戰。直到1939年,德國進攻波蘭,英法美等國相繼對德國宣戰,這個時候雖然戰爭並沒有在美洲爆發,但有許多美洲國家派兵到了歐洲,基本上主權國家都開始進行戰爭,這樣,才可以稱為世界大戰,由於在1914年—1918年之間也爆發過全球性的戰爭,所以把1939年—1945年的戰爭稱為第二次世界大戰!
把自己由中國人上升到世界人,站在全世界的立場上看,這個問題就很好理解!
Ⅸ 二戰開始的時間為什麼不按中國
這有一個很明顯的地理因素,德國距離中國那麼遠,如果他大老遠的把軍隊調過來打中國那是必敗無疑,因為中國雖弱,卻可以以逸待勞。
而且英法等國在歐洲與他打的不可開交,將希特勒牽制住了,所以他也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來打中國。
中國這邊有日本,如果他強行插入日本侵略中國的步伐,即使是同盟,也會有利益沖突,更何況中國這邊不需要希特勒來。
蘇聯也是共產主義,是歐洲大國,假如蘇聯不能阻止希特勒繼續擴張,那麼希特勒也許就不會失敗了。而且中國和德國在二戰中沒有一點瓜葛,誰都沒招惹誰。在二戰後期蘇聯對希特勒發起總攻,致命一擊,而中國抗日的狂潮也無比強大,他們都日薄西山。
基於這幾點,德國打中國也是不劃算的,所以就沒打中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