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減少光照時間花開的早
❶ 生物學怎麼解釋花在非花開時節開放
生物性狀一般都是由基因外界環境影響的。。基因沒有發生變化,只能從外界環境中考慮了。
而影響開花的因素,經過長期的科學研究,主要影響為光照時間,即光周期。當花的光周期大到一定長度時,植物就會開花。其次還有生理因素、水肥因素、溫度因素、土壤因素、插條因素。
一、生理因素。每一類花卉植物的花芽分化都有特定的要求。有的花芽一年內多次分化,如非洲菊、香石竹、茉莉、月季、四季桂等宿根花卉及木本花卉。它們在分化花芽和開花過程中,營養生長仍在繼續進行。有的為夏秋分化類型,花芽每年只分化一次,於夏秋6-9月的高溫季節進行,秋末分化完成後進入休眠狀態,並在低溫狀態下完成細胞分化,到次年早春或春夏間開花。如鬱金香、水仙、牡丹、山茶、杜鵑、梅花、玉蘭、垂絲海棠等。有的為冬春分化類型,花芽每年分化一次,於冬春(12月至下年3月)較低溫度下進行,其分化至開花期間短且連續,如報春花、三色堇、鳶尾、柑桔類等。有的為當年分化類型,於當年生枝的新梢或花莖頂端形成花芽,在夏秋開花。掌握了每種花卉植物的花芽分化特徵,在花芽分化期應盡量滿足其生長發育的條件,促使花芽盡量分化。
二、水肥因素。在花卉生長期間水肥過量,易引起枝葉徒長,影響花芽形成,導致不開花或少開花,即使能開花也易落花、落果。一般在偏施氮肥,而又缺乏磷鉀肥的情況下,會影響花芽形成。故此,在花芽分化期要注意增施含磷鉀肥的肥料,或噴施磷酸二氫鉀液(0.3%左右)。同時,孕蕾期施肥過濃,澆水忽多忽少,極易造成落花落蕾。
三、溫度因素。花卉的葉芽在向花芽轉變之前對環境反應非常敏感,適宜的環境條件能誘導開花,稱為成花誘導作用。根據成花誘導所需溫度的不同,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春性花卉,即要求溫度在5-12℃,5-15天完成誘導的花卉,如一年生花卉、秋季開花的多年生草花。二是冬性花卉,即要求0-10℃的低溫30-70天完成誘導的花卉,如二年生草花、早春開花的多年生花卉。三是半冬性花卉,即要求3-15℃的溫度15-20天完成誘導的花卉。在花卉栽培中,應盡量滿足成花誘導的條件,促使葉芽向花芽轉變。
四、土壤因素。大多數花卉喜酸性土壤或中性土壤,而怕鹽鹼,即使是耐鹼性土壤的花卉,PH值也只能在7.5左右,鹼性過高,影響開花結實;再如喜酸性的花卉山茶、梔子、米蘭、杜鵑等,栽培土壤PH值以5.5-6為宜,若是PH值在4左右,酸性太大,施磷肥就會失去肥效,有礙花芽分化。因此,應根據各種花卉的生態習性配好盆土,利於花卉生長。
五、插條因素。無性繁殖的插條,都必須從進入生殖期的成年母樹的樹梢部位截取,因為這些枝條為生殖枝,所繁殖幼苗可在當年開花。若用營養生長枝扦插,雖然新株生長健壯,但當年會無花可開。(
❷ 減少光照時間,可以使菊花提前開放嗎
可以,今年天氣多陰雨,太陽光比較少,所以菊花開的早。菊花屬於短日照植物,太陽光的多少決定開花的早晚。這是菊花的習性。
❸ 光照時間對園林植物的影響是什麼
光照時間的長短對園林植物花芽分化和開花具有顯著的影響。有些植物需要在白晝較短,黑夜較長的季節開花,另一些植物則需要在白晝較長,黑夜較短的季節開花,植物開花對不同晝夜長短交換的周期性的適應,叫做光周期現象。根據園林植物對光照時間的要求不同,可分為以下三類:
(1)長日照植物生長過程有一段時間需要每天有較長日照時數,或者說夜長必須短於某一時數,即每天光照時數需要超過12~14小時以上才能形成花芽,而且日照時間愈長開花愈早。否則將保持營養狀況,不開花結實。
唐菖蒲是典型的長日照植物,為了周年供應唐菖蒲切花,冬季在溫室栽培時,除需要高溫外,還要用電燈來增加光照時間。通常以春末和夏季為自然花期的觀賞植物是長日照植物,如採取措施延長日照時間,可以促使提前開花。
(2)短日照植物生長過程需要一段時間是白天短、黑夜長的條件,即每天的光照時數應少於12小時,但需多於8小時,才有利於花芽的形成和開花。一品紅和菊花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它們在夏季長日照的環境下只進行營養生長,而不開花;入秋以後,當日照時間減少到10~11小時,才開始進行花芽分化。多數早春或深秋開花的植物屬於短日照植物,若採取措施縮短日照時數,可促使它們提前開花。
(3)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對日照時間不敏感,只要發育成熟,溫度適合,一年四季都能開花,如月季、扶桑、天竺葵、美人蕉等。
對光周期進一步研究證實,在白晝與黑夜交替的光周期現象中,對植物開花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黑夜的長短。即長日照植物必須在短於一定長度的臨界黑夜,而短日照植物則必須超過一定長度的臨界黑夜時才能開花。一般認為,黑夜的長短影響花原始體的形成,日照的長短影響花原始體的數量。因此,無論長日照植物或短日照植物,在滿足其白晝和黑夜交替的周期後,日照均有利於植物的大量開花。
植物的開花對光照時間的要求是其在分布區內長期適應一定光周期變化的結果。短日照植物都是起源於低緯度的南方,長日照植物則起源於高緯度的北方。一般短日照植物由南方向北方引種時,由於北方日照時數較長,常出現營養生長期延長,容易遭受凍害;長日照植物由北向南引種時,雖然能正常生長,但發育期延長,甚至不能開花結實。因此,在植物配置時應注意植物生長發育對光周期的需要。
❹ 光照對花卉的影響
光照影響著花卉的生長和發育。不同種類的花卉對光照的需求不同。一般露地花卉需陽光充足才能旺盛生長、開花繁茂。但宿根花卉玉簪只有在半陰的條件下才能生長良好,如果光照過強反而使生長、開花受到抑制。光照的強弱和有無影響著花卉的形態和生理變化。如它會影響花木葉片的大小、厚薄、莖枝的粗細、莖枝節間的長短、花色的濃淡、葉色的深淺等。光照的強弱與開花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決定著花朵的多寡。對於喜陽植物來說,在同一植株上,受光多的枝條上形成的花芽較背光面的枝條多。在夏季晴天多的年份,第二年開花植物的花朵會更繁茂。
光照的強弱決定著某些花朵開放的時間。如半支蓮、酢漿草的花朵只在晴天的中午盛開。月見草、茉莉花、晚香玉只在傍晚散發芳香。而曇花美麗的花朵在夜間吐露芬芳。牽牛花在清晨日出時刻最為美麗。
光照的強度影響著花色。高山熱帶花卉花朵的色彩較平地花卉花朵色彩更鮮艷。同一品種花卉其花色在室外較室內艷麗。
光照長短、強弱還影響著花卉種子的萌發。如報春花、秋海棠種子稱為光性種子,它們在曝光情況下發芽更好(不覆土),但喜林芋播種後必須覆土,在光照情況下不能發芽。光照還影響著花木營養器官的形成和生長、花卉的休眠等。
一般花卉最適宜在全光照50%~70%的條件下生長發育,如果所接受日光少於全光照的50%,花卉生長不良。如超過70%的全光照也會抑制花木生長發育。冬季在室內,若較長時間光照不足,會造成植株徒長,節間距離加長,開花品種的花卉著花少、花色淡,有香味的花,花香淡薄,花木分櫱能力差,而且抵抗能力減弱,易染病蟲害。
花卉對光照要求不同,以其對光照的需求多少不同可分為: 陽性花卉、中性花卉、陰性花卉 。
1、陽性花卉:
這類花木一般喜歡全光照,不耐陰。如果光照不充足會造成花木徒長、枝條瘦弱,花朵變小,花色變淡,甚至不能開花。大多數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如半支蓮、麥稈菊、雞冠花、千日紅、翠菊等均是陽性花卉。又如仙人掌類及多漿植物,如鼠尾掌、山影拳,原產於熱帶、溫帶、高山陽面的宿根花卉石鹼花、景天,木本花卉玉蘭、石榴、紫薇、合歡等也都是喜陽光充足的花卉。
2、中性花卉:
中性花卉喜陽光充足,但稍有蔽蔭也可正常生長發育、開花結果。大多數花卉均屬此類,如扶桑、梔子、八仙花、桂花、茉莉、桔梗、萱草等。
3、陰性花卉:
大多數室內觀葉花木均屬此類。該類花木忌夏日陽光直射,要求一定的蔭蔽度。陽光過強會造成葉片焦枯。如蘭科植物、荷包牡丹、玉簪等。天南星科的花卉要求80%的蔭蔽度;杜鵑花、茶花、各種秋海棠要求50%的蔭蔽度才能正常生長發育。除此之外,鳳梨科、竹芋類、耬斗菜、荷包牡丹、玉簪等,也是陰性花卉。有些花卉對光照的要求多少是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如仙客來、大岩桐、含笑、梔子花、倒掛金鍾、君子蘭等夏季要遮陰,而冬季要求陽光充足。
二、長日照花卉、中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
不同種類的花卉開花所需的日照時數有多有少,根據其需要的差異可分為:
1、長日照花卉:
一般在早春初夏開花的一二年生花卉大多屬於此類。它們每天需要14~16小時的光照才能使花芽分化和花朵開放。如果光照時數不足就不開花。如一年生草花波斯菊在自然條件下,春季播種發芽後,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秋季開花。如果春季播種過遲,到了秋季雖然植株矮小,也能開花。早春開花的宿根花卉福祿考,冬季低溫處理後,在春季長日照下可開花。二年生秋播草花經過了春化低溫階段後,還需經過一定光照才能開花。如三色堇、金盞菊、龍頭花、雛菊等。木本花卉白蘭花、茉莉、米蘭等也屬長日照花卉。
2、中日照花卉:
光照時間的長短對開花的影響不太明顯,大約每日在6~10小時的光照下可正常開花。如室內栽培的香石竹、扶桑,室外栽植的大麗花、月季等,只要溫度合適,營養充足,一年四季均可開花。
3、短日照花卉:
一般在晚夏和秋季開花的一二年生花卉,每日光照時數在8-12小時,如果超過時數,反而會延遲開花期。這類花卉是在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立秋後,日照時數縮短才進行花芽分化,如一品紅、菊花、波斯菊、葉子花、蟹爪蘭等。
❺ 為什麼縮短光照時間可以讓菊花早開花
菊花為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涼爽、較耐寒,生長適溫18-21℃,地下根莖耐旱,最忌積澇,喜地勢高、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在微酸性至微鹼性土壤中皆能生長。而以Ph6.2-6.7最好。
為短日照植物,在每天14.5小時的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每天12小時以上的黑暗與10℃的夜溫適於花芽發育。
❻ 植物的開花與光照有關系嗎
早在20世紀初,植物學家在研究煙草新品種時,就已經發現了植物對光照的敏感。種煙草是為了收獲煙草而非種子,煙草若是開花結籽,養料就會消耗到這上面而影響煙葉生長。於是有人就絞盡腦汁培育只長葉子不開花的煙草,結果成功了,新品種在整個夏季和秋季都不開花。但是新的問題又出來了:不開花就不結籽,沒有種子第二年拿什麼播種呢?人們只得在嚴寒來臨之前把煙草從地里挖出來搬進溫室。值得慶幸的是,煙草到了溫室不久就開花結籽了。人們對這一現象發生了興趣:煙草為什麼在露天地里不開花,進了溫室就開花?是不是溫度的關系呢?這個假設很快就被實驗否定了。難道是移動的關系嗎?這個假設不久又被否定了。是不是光照時間不同造成的呢?人們建了一座密不透光的房子,在夏天把種在花盆裡的煙草搬進搬出,讓它像冬天一樣,每天只能見到六七個小時的陽光。煙草果然在夏季開花了。為了使數據更科學更准確,人們又做了一個恰好相反的實驗。在冬季太陽落山後,對溫室里的一部分煙草用電燈再額外補充幾小時光照,使煙草受光照時間和夏天一樣長。結果煙草像夏天一樣不開花,而沒有得到額外光照的煙草卻都開花了。煙草開花的秘密終於被揭開了。
通過實驗研究已經證實,接受光照時間的長短,是植物決定開花與否的原因之一。世界上的植物大致分三種情況:有光照時間必須在12小時以上才能開花的「長日照植物」,如小麥、蠶豆等;也有光照時間短於12小時才能開花的「短日照植物」,如大豆、煙草等;還有一種「中性植物」,它們開花對光照時間並無特殊要求。
❼ 光照對花朵的影響
光照強度是陽光在物體表面的強度。光照強度的大小,決定於可見光的強弱。在自然條件下,由於天氣狀況,季節變化和植株度的不同,光照強度有很大的變化。陰天光照強度小,晴天則大。一天中,早晚的光照強度小,中午則大。一年中,冬季的光照強度小,夏季則大。植株密度大時光照強度小,植株密度小時光照強度大。
光照強度對植物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它直接影響植物光合作用的強弱。在一定光照強度范圍內,在其它條件滿足的情況下,隨著光照強度的增加,光合作用的強度也相應的增加。但光照強度超過光的飽和點時,光照強度再增加,光合作用強度不增加。光照強度過強時,會破壞原生質,引起葉綠素分解,或者使細胞失水過多而使氣孔關閉,造成光合作用減弱,甚至停止。光照強度弱時,植物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質比呼吸作用消耗的還少,植物就會停止生長。只有當光照強度能夠滿足光合作用的要求時,植物才能正常生長發育。
日照時間對植物生長發育的影響
日照時間是指每天從日出到日落,直接照射到地面的時數。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日照時間,還包括曙暮光在內,因為曙暮光也能使一些植物進行光合作用。
1.光照時間影響植物的開花。
白天的光照和夜間黑暗交替,即它們的持續時間對植物的開花、結實、休眠期等系列發育過程有很大的影響。根據植物的光周期現象可以把植物分為長日照作物、短日照作物和中性作物,長日照作物只有在日照長度長於某一時間才能開花,若短於某一時間則延遲開花或不開花。短日照作物,短於某一時間才能開花,中性作物僅在某一日照時間范圍內開花。
2.光照時間影響植物的引種。
長日照植物,北種南移,選擇較早熟的品種。南種北移,選擇較遲熟品種。短日照植物,北種南移,選擇原產地、遲熟品種及感光性弱的品種。南種北移,應引早熟及感光性弱的品種。具體引種時,除考慮光照時間的長短外,還要注意熱量條件。
太陽輻射是以光譜、光照強度、日照時間、影響植物生長發育的,太陽輻射是影響植物生長發育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氣象要素。
植物開花要求一定的日照長度,是植物在發育過程中對於所處的生態環境長期適應的結果。短日照植物起源於低緯度地區(夏半年晝夜相差不大,但白晝比高緯度地區短),長日照植物則起源於高緯度地區(夏半年晝長夜短)。在臨近赤道的地帶,長日照植物一般不能開花結實,只有短日照植物分布;在高緯地帶(緯度66.5°以上),夏季幾乎24小時都有日照,短日照植物不能生長發育,只有長日照植物分布;而在中緯度地帶,兼有長日照和短日照條件,所以長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都能生存,但長日照植物多在春末夏初開花,短日照植物多在秋季開花。。短日照植物大多數原產地是日照時間短的熱帶、亞熱帶;長日照植物大多數原產於夏季日照時間長的溫帶和寒帶。如果把長日照植物栽培在熱帶,由於光照不足,就不會開花。同樣,短日照植物栽培在溫帶和寒帶也會因光照時間過長而不開花。這對植物的引種、育種工作有極為重要的意義。由於我國南方處在低緯度地區,所以沒有長日照植物,只有短日植物;我國北方處在中緯度地區,所以長日照植物和短日植物都有;長日植物在春末夏初開花,而短日植物在秋季開花;而我國東北的北部在高緯度地區,由於短日時氣溫已低,所以,只能生存著一些要求日照較長的植物
只要是在夏至到冬至之間開花的都叫短日照植物,夏至到冬至要經過秋分。在對於北半球而言,秋分之前,太陽在北半球,緯度越高,日照時間越長。短日照植物黃麻在秋分前開花,所以緯度越高開花越晚,以致於不能開花。我們需要黃麻的莖,不能開花,產量提高。那些需要短日照才能開花的,稱為短日植物,如菊花~牽牛~金盞花~蟹爪蘭等;需要長光照條件才能開花的,稱為長日植物,如石竹~紫羅蘭~雛菊~風信子等.
從植物對陽光喜愛的程度可以看出它們原始的生活環境:生活在開闊沙漠和草原的種類適應強烈陽光,被稱為喜陽植物,如果沒有足夠強的陽光,它們就會生長不良,甚至萎縮,例如太陽花~向日葵~波斯菊~雞冠花~仙人掌就屬於這種類型;而生活在茂密森林下層的植物很少能接受強烈陽光,逐漸就適應了較陰的環境,在強光下反而不適應,因此被稱為陰性植物,代表性的植物如絕大多數的蘭花~鳳梨和觀葉植物.
大部分觀花的植物都喜愛陽光,因為綠色植物都要吸收陽光的能量,同化二氧化碳和水,製造有機物質並釋放出氧氣,這樣的過程稱為"光合作用".沒有光線就沒有光合作用,沒有光合作用的植物就不能生長,所以光照仍然是養好家養植物的第一要素.
光照的強弱與開花也有著密切的關系,它決定著花朵的多寡。對於喜陽植物來說,在同一植株上,受光多的枝條上形成的花芽較背光面的枝條多。在夏季晴天多的年份,第二年開花植物的花朵會更繁茂。
光照的強弱決定著某些花朵開放的時間。如半支蓮、酢漿草的花朵只在晴天的中午盛開。月見草、茉莉花、晚香玉只在傍晚散發芳香。而曇花美麗的花朵在夜間吐露芬芳。牽牛花在清晨日出時刻最為美麗。
光照的強度影響著花色。高山熱帶花卉花朵的色彩較平地花卉花朵色彩更鮮艷。同一品種花卉其花色在室外較室內艷麗。
一般花卉最適宜在全光照50%~70%的條件下生長發育,如果所接受日光少於全光照的50%,花卉生長不良。如超過70%的全光照也會抑制花木生長發育。冬季在室內,若較長時間光照不足,會造成植株徒長,節間距離加長,開花品種的花卉著花少、花色淡,有香味的花,花香淡薄,花木分櫱能力差,而且抵抗能力減弱,易染病蟲害。
花卉對光照要求不同,以其對光照的需求多少不同可分為: 陽性花卉、中性花卉、陰性花卉 。
1、陽性花卉:
這類花木一般喜歡全光照,不耐陰。如果光照不充足會造成花木徒長、枝條瘦弱,花朵變小,花色變淡,甚至不能開花。大多數一二年生草本花卉,如半支蓮、麥稈菊、雞冠花、千日紅、翠菊等均是陽性花卉。又如仙人掌類及多漿植物,如鼠尾掌、山影拳,原產於熱帶、溫帶、高山陽面的宿根花卉石鹼花、景天,木本花卉玉蘭、石榴、紫薇、合歡等也都是喜陽光充足的花卉。
2、中性花卉:
中性花卉喜陽光充足,但稍有蔽蔭也可正常生長發育、開花結果。大多數花卉均屬此類,如扶桑、梔子、八仙花、桂花、茉莉、桔梗、萱草等。
3、陰性花卉:
大多數室內觀葉花木均屬此類。該類花木忌夏日陽光直射,要求一定的蔭蔽度。陽光過強會造成葉片焦枯。如蘭科植物、荷包牡丹、玉簪等。天南星科的花卉要求80%的蔭蔽度;杜鵑花、茶花、各種秋海棠要求50%的蔭蔽度才能正常生長發育。除此之外,鳳梨科、竹芋類、耬斗菜、荷包牡丹、玉簪等,也是陰性花卉。有些花卉對光照的要求多少是隨季節變化而變化的,如仙客來、大岩桐、含笑、梔子花、倒掛金鍾、君子蘭等夏季要遮陰,而冬季要求陽光充足。
二、長日照花卉、中日照花卉、短日照花卉
不同種類的花卉開花所需的日照時數有多有少,根據其需要的差異可分為:
1、長日照花卉:
一般在早春初夏開花的一二年生花卉大多屬於此類。它們每天需要14~16小時的光照才能使花芽分化和花朵開放。如果光照時數不足就不開花。如一年生草花波斯菊在自然條件下,春季播種發芽後,長日照下進行營養生長,秋季開花。如果春季播種過遲,到了秋季雖然植株矮小,也能開花。早春開花的宿根花卉福祿考,冬季低溫處理後,在春季長日照下可開花。二年生秋播草花經過了春化低溫階段後,還需經過一定光照才能開花。如三色堇、金盞菊、龍頭花、雛菊等。木本花卉白蘭花、茉莉、米蘭等也屬長日照花卉。
2、中日照花卉:
光照時間的長短對開花的影響不太明顯,大約每日在6~10小時的光照下可正常開花。如室內栽培的香石竹、扶桑,室外栽植的大麗花、月季等,只要溫度合適,營養充足,一年四季均可開花。
3、短日照花卉:
❽ 為什麼減少光照會使菊花提早開放
菊花為短日照植物,一般日照時間,每日不宜超過10小時才能開花。要想使菊花提前開花,就必須控制日照時間。當菊花植株生長到一定階段後,氣溫在25-30度時,每日日照時間控制在8-10小時以內,植株可在2個月至2個半月孕蕾開花。每天給菊花的遮光時間以早晚為宜。
❾ 光照對花卉開花有哪些影響
通常人們栽培觀花類花卉的目的就是讓它開出更多的花朵。花卉開花除了與它自身的遺傳性有關外,光照是促進花芽巹成塑開花最有效的外因。在同一株花卉上,充分接受光照的枝條花葶多;受光不足的枝條花芽少。夏季晴天多時,花卉接受陽光聾足,第二年花開就多。這主要是自然條件好,花卉體內碳水化合物積累得多的緣故。
光照時間的長短對花卉花芽分化和開花具有顯著的影響。根據花卉對光照時間的要求不同,通常將花卉分為三大類。
(1)長日照花卉一般每天的日照時間需要在12小時以上才能形成花芽的花卉,叫做長日照花卉。如果在發育期始終達不到這一條件,就不會開花或延遲開花。多數自然花期在春末和夏季的花卉,多屬於長日照花卉,如唐菖蒲、鳶尾、錐花福祿考、翠菊、鳳仙花等。這類花卉日照越長,發育越快,植株茁壯,花序豐滿,花色艷麗,種實飽滿。否則植株細弱,花色暗淡,結實率低。
(2)短日照花卉要求每天日照時間短於12小時的條件下才能形成花芽正常開花的花卉,叫做短日照花卉。多數自然花期在秋、冬季節開花的花卉,屬於短日照花卉。菊花、一品紅、蟹爪蘭等為典型的短日照花卉,它們在夏季長日照的環境下只能進行營養生長,而不開花,入秋以後,當光照減少到10~11小時以後,才開始進行花芽分化而開花。
(3)中日照花卉又叫日中性花卉,這類花卉其花芽形成對日照長短要求不嚴格,只要溫度適合,一年四季都能開花,如月季、香石竹、扶桑、天竺葵、美人蕉、馬蹄蓮等。
在生產實踐中,人們常常利用不同花卉正常生長發育所需光照長短的特性,對花期進行調控,如菊花可通過短日照處理提前開花。還可以通過調節光照時間,改變一些花卉的開放時間,如使晚間開放的曇花在白天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