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體可以抵抗短時間電擊
⑴ 人體被電擊的物理原理是什麼
原因是,足夠大電流流過人體,對人體產生傷害
不是有電流就會觸電,微弱的電流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傷害
比如用電筆測試火線時,電筆的氖膽亮了,電流就流過人體了,
但是電流很微弱,不會對人產生不良影響
而能讓人產生傷害的電流不見得要很大,mA量級的電流就足以致命
那是因為外電流,影響了人體生物電的信號,例如會造成心條停止從而威脅生命
當然,如果是很大的電流,那麼一下就可能把人燒
形成電流是,觸電,電擊的根本原因
而能形成電流,又需要有電壓(或叫做電勢差)並連成閉合的迴路
所以只碰到一根電線,沒有形成迴路就不會有電流,也不會觸電
但要注意,大地也是導體,並且火線和大地之間有電勢差
站在地上,觸碰火線同樣有觸電的危險
由於高壓能把空氣電離,將局部空氣變成導電的,
站在地上,離高壓的電線太近,並不一定要觸碰到高壓線也有可能觸電
⑵ 人能承受多大伏特的電擊
通常當一毫安的電流通過人體時,就會產生麻刺等不舒服感覺;如果10毫安以上的電流通過人體,就會產生麻痹、劇痛、痙攣、血壓升高、呼吸困難等症狀,通過人體的電流如果超過200毫安,將會立即致人於死地。電流的大小是由電壓和電阻決定的,人體表面的電阻越大,通過人體的電流就會越小,人體表面的電阻由於皮膚濕潤或乾燥原因也從1000歐姆到10萬歐姆不等,所以致命的電壓也從200伏到2萬伏不等。通常一顆健康的心臟理論上在承受27000伏的電擊後仍有倖存的機會。
⑶ 為什麼有的人可以抵抗電擊而不死
有的高電壓電流作用於人體卻未致死。說明人體對電流的抵抗或環境因素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人體電阻愈大,危險性愈小。 根據歐姆定律,當電壓不變時,電阻越大,電流強度越小,對人體的危險性也越小。人體皮膚接觸220伏特電壓電流時,其電阻平均值一般為2,000歐姆左右,而電流強度可達109毫安培左右,可使人致死;如果人體電阻為200,000歐姆時,則電流強度僅為1毫安培左右,因此對人體是無危險的。 皮膚角質層厚、汗腺少、多毛和乾燥的部位,電阻大,電流不易通過,對全身的危害性小些,但局部易致灼傷;皮膚角質層薄、汗腺孔多、毛少、出汗、充血、水腫等部位,電阻小,電流容易通過,危險大。 不同的組織,因其含水量的多寡不同,電阻也不一樣,導電性差異很大,如血液、肌肉、腦等均為良性導體,而骨骼、脂肪、毛發等,是不良導體。因電流燒灼的局部組織,電阻亦較大,有阻礙電流通過作用。所以,雖然有的電壓很高,但因電阻大,而免於死亡。
⑷ 為什麼低電壓長時間觸電則死,高電壓短時間觸電則殘
因為人體直接觸及電源或高壓電經過空氣或其他導電介質傳遞電流通過人體時引起的組織損傷和功能障礙,重者發生心跳和呼吸驟停導致死亡。
引起電擊傷的原因很多,主要系缺乏安全用電知識,安裝和維修電器、電線不按規程操作,電線上掛吊衣物。高溫、高濕和出汗使皮膚表面電阻降低,容易引起電損傷。意外事故中電線折斷落到人體及雷雨時大樹下躲雨或用鐵柄傘而被閃電擊中,都可引起電損傷。
⑸ 人體能承受多大的電擊,多少伏特的電壓人會有感覺
人體接觸電流或電弧可引起電擊傷,8-12毫安電流通過身體時,肌肉自動收縮,可有「一擊」感覺,無明顯損害。超過20毫安可導致接觸部位皮膚灼傷,25毫安以上電流可致心房纖顫及死亡。220-1000伏的電壓可致心臟和呼吸同時麻痹。電擊傷因損傷的嚴重程度而表現各異。輕度電擊傷者僅出現惡心、心浮、頭暈或短暫的意識喪失,恢復後多不遺留症狀。嚴重電擊傷者可致電休克、心室纖顫或呼吸、心跳驟停,甚至死亡。電休克恢復後可留有頭暈、心悸、耳鳴、眼花、聽力或視力障礙等症,多可自行恢復。電擊傷還可引起內臟損傷或破裂。電擊傷的局部損傷主要為燒傷。
治療及預防
一旦發生電擊傷,應迅速使病人脫離電源,立即切斷電源,或用干木棒、竹桿等絕緣體將電源撥開。迅速將患者移至通風處,呼吸及心跳停止者宜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臟按摩,人工呼吸至少4小時,或直至自主呼吸恢復為止,有條件者應行氣管插管,加壓氧氣人工呼吸。不能輕易放棄搶救。出現神志昏迷不清者可針刺或指壓人中、中沖等穴位。電擊傷就地急救十分重要,不要因送醫院而延誤搶救時機。尚可並用抗菌素及破傷風抗毒血清等。
電擊傷的局部治療以暴露療法為好,其原則和方法同一般燒傷。
對電擊傷還應注意對症治療,因缺氧所致腦水腫可使用甘露醇、50%葡萄糖等脫水。出於電擊傷而致肢體肌肉強烈收縮,可針對骨折、脫位等治療。
⑹ 電擊對人體有沒有什麼好處呢
好處只有一個, 促進血液循環壞處很多了 電流通過人體後,能使肌肉收縮產生運動,造成機械性損傷,電流產生的熱效應和化學效應可引起一系列急驟的病理變化,使肌體遭受嚴重的損害,特別是電流流經心臟,對心臟損害極為嚴重。極小的電流可引 起心室纖維性顫動,導致死亡。電擊傷對人體的傷害 程度與電流的種類、大小、途徑、接觸部位、持續時間、人體健康狀態、精神狀態等都有關系。 1、通過人體的電流越大,對人體的影響也越大, 因此,接觸的電壓越高,對人體的損傷也就越大。一般將36伏以下的電壓作為安全電壓。但在特別潮濕的環境中即便接觸36伏的電源也有生命危險,所以在這種場所,要用12伏安全電壓。 2、交流電對人體的損害作用比直流電大,不同頻率的交流電對人體影響也不同。人體對工頻交流電要比直流電敏感得多,接觸直流電時,其強度達250毫安有時也不引起特殊的損傷,而接觸50赫交流電時只要有50毫安的電流通過人體,如持續數十秒,便可引起心臟心室纖維性顫動,擊導致死亡。交流電中28-300赫的電流對人體損害最大,極易引起心室纖維性顫動,20000赫以上的交流電對人體影響較小,故可用來作為理療之用。我們平時採用的工頻交流電源為50赫,從設計電氣設備角度考慮是比較合理的,然而50赫的電流對人體損害是較嚴重的,故一定要提高警惕,搞好安全用電工作。 3、電流持續時間與損傷程度有密切關系,通電時間短,對肌體的影響小;通電時間長,對肌體損傷就大,危險性也增大,特別是電流持續流過人體的時間超過人的心臟博動周期時對心臟的威脅很大,極易產生心室纖維性顫動。 4、通過人體的電流途徑不同時,對人體的傷害情況也不同。通過心臟、肺和中樞神經系統的電流強度越大,其後果也就越嚴重。由於身體的不同部位觸及帶電體,所以通過人體的電流途徑均不相同,因此流經身體各部位的電流強度也不同,對人體的損害程序也就不一樣。所以通過人體的總電流,強度雖然相等,但電流途徑不同,其後果也不相同。 5、電流對心臟影響最大。
⑺ 人可以忍受多強的電擊
- 01
有人被萬伏高壓電擊無大礙,卻有人被220V居民用電壓電死。人體能承受的最大電力要看運氣,不過一般情況下,規定36V為安全電壓。
人類會對1毫安培的電流有反應,200毫安培的電流則足以致命。根據歐姆定律,再考慮到人類皮膚的電阻范圍,對人類構成生命威脅的電壓范圍應該在200伏到20000伏之間。對一顆健康心臟的最高承受極限而言,2.7萬伏的電壓足以致命。
人體組織通電不是好玩的事,首先人體組織細胞的活動就是靠各種電生化信號,通電後可能引起心跳驟停等事件。另外人體電阻比較大,人體通電後,會迅速產生大量熱量,可以將人體組織燒熱燒熟燒焦。當經過人體的電流超過20~25mA時,手指關節就會麻痹,甚至肌肉猛地收縮,反而使手抓住導線。這就是為什麼有的時候說人被電吸住了。
當經過人體的電流超過80毫安時,就可能引起心房纖顫,引起血液迴流灌注不足,人會暈厥。如果超過100毫安,幾秒後心肌就可能麻痹停止跳動。人體能否承受住與通電時間密切相關,如果電流電壓較大,時間長組織就燒死了,即便脫離電源搶救回來,也可能有某種殘疾。如果斷路器及時斷開、或者僅僅是突然的瞬間電擊,那麼人還是有可能活下來的。
世界上曾有人被雷劈,雷電的威力比一般我們用的家用電能量大(相同時間),但是由於人體通電時間短,組織未必會受到很大的傷害。人體能承受多大的電壓,有時候真的是看運氣的。不過如果電壓實在太高,就沒辦法了,短時間的通電也會極大的破壞人體。強電流通過人體還可能引起延遲損害,就是說看起來暫時沒事,要不了多久卻突然發作。
⑻ 人容易受到靜電電擊的原因是什麼
人容易受到靜電電擊的原因是外界作用如摩擦等會使原子的正負電出現不平衡。
一、產生靜電的原理
任何物質都是由原子組合而成,而原子的基本結構為質子、中子及電子。科學家們將質子定義為正電,中子不帶電,電子帶負電。在正常狀況下,一個原子的質子數與電子數量相同,正負電平衡,所以對外表現出不帶電的現象。
但是由於外界作用如摩擦或以各種能量如動能、位能、熱能、化學能等的形式作用會使原子的正負電不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摩擦實質上就是一種不斷接觸與分離的過程。有些情況下不摩擦也能產生靜電,如感應靜電起電,熱電和壓電起電、亥姆霍茲層、噴射起電等。
二、避免靜電的方法
1、進出門前可適當放電。
在冬天的時候,進出家門的時候,觸碰完金屬門把手之後,盡量把鑰匙趕緊放入到自己的口袋,然後在牆上用手摸一下,這樣就可以適當的放電。
2、時刻保持室內的空氣濕度。
冬季的空氣是比較乾燥的。因此,要在室內擺放一盆水或者放置一下花草盆景,對保持室內的空氣濕度上也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濕度一旦提升,靜電出現的頻率也會降低。
3、盡量穿著純棉的衣服,且避免與衣服摩擦
很多毛類或者化纖類的衣物在無意間觸碰的時候,都是會產生靜電的。因此,在冬天的時候應該有意識地去購買一些純棉的衣物穿著,且盡可能減少手與衣服的摩擦,這樣的話才能夠避免較多靜電情況的出現。
(8)為什麼人體可以抵抗短時間電擊擴展閱讀
許多生活中常見的現象,都與靜電的原理有關。例如塑膠袋與手之間的吸引、似乎是自發性的谷倉爆炸、在製造過程中電子元件的損毀、影印機的運作原理等等。任何兩個不同材質的物體接觸後再分離,即可產生靜電,而產生靜電的普遍方法,就是摩擦生電。材料的絕緣性越好,越容易產生靜電。
因為空氣也是由原子組合而成,所以在人們生活的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都有可能產生靜電。要完全消除靜電幾乎是不可能的,但可以採取以上一些避免靜電的措施從而使靜電不產生較大的危害。
⑼ 人體為什麼能導電
人體里有電流,因此有電解質像鈉、鉀、鈣等在,電解質便在人的體液中。人體里含有的大量血液、淋巴液與腦脊液主要是用水組成的,人體中的每個細胞全充滿著水,之中溶解著各類電解質,所有這些,構成了人的體液。體液存在人體中,占的分量十分大,是體重的70%。電解質溶解於人的體液中,便形成了帶電的離子,這些離子在外電場的作用下,於體液內作定向移動,便形成了電流,人體同樣就有了導電性,成了導體。除了人身體里含有水量之外,人的兩支腳形成了一個通路。。致使電可暢通無阻地流動。如果你所經過的地方有高壓電線出故障,請遠離。當然,如果剛覺得身體有點刺激的時候不要慌,可以把一隻腳抬起來,慢慢跳出!有些機器(如冰箱洗衣機)安裝三個插頭孔就是這個原因了。還有,濕皮膚的電阻約為1000歐姆,乾皮膚的電阻約為500千歐姆。體內的組織和器官其電阻要小得多,約為100至500歐姆之間。觸及的電壓低,人體電阻值較大;電壓高,則電阻值明顯下降。所以,人很容易觸電。通過人體的電壓:較高的電壓對人體的危害十分嚴重,輕的引起灼傷,重的則足以使人致死。較低的電壓,人體抵抗得住,可以避免傷亡。從人觸碰的電壓情況來看,一般除36伏以下的安全電壓外,高於這個電壓人觸碰後都將是危險的。通過人體的電流:決定於觸電者接觸到電壓的高低和人體電阻的大小。人體接觸的電壓愈高,通過人體的電流愈大,只要超過0.1安就能造成觸電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