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為什麼晚上睡覺不會意識
『壹』 為什麼動物是沒有意識的
書上說只有人有意識,是因為那些編書的人自認為很了不起,根本沒有從進化論考慮這個問題。
動物是有意識的,無論是現在的還是原始的。如果說吃飯、睡覺、生殖、躲避天敵是「下意識」,那麼動物的報恩行為算不算意識呢?我最近就看了一片蟒蛇報恩的報道(http://news.qq.com/a/20050820/000144.htm),這讓我感覺到這些被我們人類貶低為「低等動物」的生命有時卻比我們人類當中的一部分要有良心。
『貳』 動物的睡眠有哪幾種表現行為
動物睡眠的幾種行為表現:(1)長時間保持不活動狀態。雖然有些動物的睡眠時間很短,但大多數動物的睡眠都要持續很多小時,在這期間一直保持不活動狀態。動物在睡眠中一般要進行多次姿勢調整(特別是恆溫動物),幼小動物可在睡眠中吸吮奶汁,反芻動物也可在睡眠中進行反芻,甚至各種無意識的修飾活動也可在睡眠期間發生。但有一點是不變的,即動物在睡眠時絕不離開它們的睡眠地點。
(2)對外界刺激反應遲鈍。睡眠中的動物對外界刺激或是沒有反應,或是反應非常遲鈍。例如,一條正在睡覺的魚,有時可以把它拿在手裡,甚至把它拿出水面後它才開始掙脫。最膽小的動物往往也最難把它們從睡眠中驚醒,這是因為它們易受攻擊的特點常常使它們選擇最安全的地點睡覺,在這里它們通常是不會受到任何干擾的。但並不是所有動物的睡眠都很深,很多草食哺乳動物的睡眠是很淺的(如大象、野牛和野兔等),它們對哪怕是很小的危險都非常警覺,並能作出迅速而強烈的反應。對大象的觀察表明,它們在睡眠中對來自同伴的較大擾動毫無反應,但對它們所不熟悉的輕微響聲卻極為敏感。這說明,睡眠中的動物仍然保留著對環境刺激的辨別能力,而且對刺激的反應比蘇醒時有更大的選擇性。
(3)入睡與蘇醒互相交替。睡眠同昏迷、麻醉和葯物所引起的沉睡狀態不同,它很容易被強烈的刺激驚醒,並恢復到清醒狀態。一般認為,入睡和蘇醒都有特定的神經控制機理在起作用,這些機理對體內的生理條件和外界刺激都能作出反應。變溫動物從睡眠中醒過來的速度比恆溫動物要慢得多,因為它們的體溫在睡眠時可以大大低於最適體溫。
(4)睡眠姿勢五花八門。各種動物的睡眠姿勢是五花八門的,但同一種動物的睡眠姿勢通常是不變的。馬、象、牛和鹿等動物,由於有特殊的骨骼適應性,它們總是站著睡覺。樹懶和某些蝙蝠是頭朝下掛著睡覺。很多肉食動物都在不同程度上蜷曲著身體睡覺,蜷曲的程度常常與環境溫度有關。每一種動物的睡覺姿勢同它們的生理學和解剖學特點以及所處的環境特點最相適應。
(5)選擇睡眠地點各有所好。各種動物所選擇的睡眠地點是很不相同的,但同一種動物大都選擇相似的地點睡覺,而且天天都在同一個地方睡覺。動物的睡眠地點一般是經過仔細選擇的,一為減少被捕食的危險,一為不致暴露在嚴酷的環境條件(如極冷或極熱)。因此,很多動物都在地下洞穴里和高高的樹上睡覺。而一些兇猛的動物,如獅子則常常睡在毫無隱蔽的地方。還有一些動物主要是依靠高度的警覺性來保證睡眠時的安全,而不是靠選擇睡眠地點,因為生活在開闊草原上的大型食草動物很難找到隱蔽地點。動物的睡眠地點與活動地點通常是分開的。椋鳥夜晚在大城市中心睡覺,白天則飛到城郊區去覓食。河馬喜歡站立在湖裡睡覺,但取食時則要到河岸上去。牛鷺整個白天都棲息在食草動物的背上取食昆蟲,但夜晚卻要飛到幾公里以外的大樹上去睡覺。
(6)睡眠有節律。有的動物晚上睡覺,有的動物白天睡覺,還有的動物白天晚上都睡覺,只是在黎明和黃昏時活動。大多數動物都在一天的某一特定時刻睡覺,其中的道理很簡單:鳥類在黑暗中大都看不見東西,不能進行正常活動;爬行動物在夜晚時體溫最低,也不能有效地進行活動。捕食動物的活動時間則取決於什麼時候最容易獲得獵物。一般說來,動物的睡眠時間總是選擇在環境對它最不利和食物最短缺的時候。對陸生動物來說,晝夜交替是影響動物睡眠節律的主要因素,但是在海洋里(特別是沿岸帶)影響動物睡眠節律的最重要因子很可能是潮汐現象。
『叄』 世界上所有的動物都要睡覺嗎為什麼要睡覺
不是所有的動物都需要睡眠。
睡眠的恢復和保養。即睡眠可幫助恢復精力,消除疲勞。曾經風行一時的觀點是人們清醒的時候,大腦里會積累某種「睡眠因子」,達到一定濃度後,必須通過睡眠才能「解鎖」,恢復精力。許多睡眠因子被紛紛發掘出來,包括細胞因子、腎上腺素、前列腺素、花生四烯酸衍生物、多肽等。清醒時那些大腦運作時必須的蛋白質和RNA等物質被耗盡,必須通過睡眠時再合成進行補充。通過動物實驗的確發現,慢波睡眠時這些物質的合成增加。
睡眠的功能性。睡眠是為了實現某種功能。例如弗洛伊德就認為,睡眠時的夢境可以讓人們實現在現實中得不到滿足的願望。證據充足的是「記憶鞏固說」。不少睡眠剝奪實驗顯示睡眠會影響長期記憶的鞏固。不管是動物還是人,在學習新知識和復習回顧之間睡上一覺的話,效果會好得多。支持該論點的著名動物實驗發生在大鼠身上,清醒的大鼠在探索周圍的過程中海馬細胞的一系列電活動,在它們睡眠時會回放,並且此重現過程對大鼠後來的探索表現很關鍵。在人身上也觀察到了類似的現象,在慢波睡眠時海馬細胞會回放之前學習過程中的電活動,並且海馬電活動越激烈,第二天被試的表現更好。
『肆』 為什麼動物沒有意識
動物沒有意識是因為動物無法對信息進行歸納處理,簡而言之就是動物無法獲取知識。意識是思維主體對信息進行處理後的產物,沒有思維主體及思維活動就不可能產生意識,思維主體是可對信息進行能動操作的物質。
『伍』 為什麼說動物沒有意識
意識是思維主體對信息進行處理後的產物。沒有思維主體及思維活動就不可能產生意識。思維主體是可對信息進行能動操作(如採集、傳遞、存儲、提取、刪除、對比、篩選、判別、排列、分類、變相、轉型、整合、表達等等作業)的物質。
思維主體既有自然進化而形成的動物(比如人類),也(會)有逐漸發展完善的人工智慧產品。
信息是能被思維主體識別的事物現象及表象,是思維活動的操作對象。思維活動所產生的意識以信息的形式儲存、表現和傳遞輸出,意識傳播的實質是信息傳播。意識往往又會成為思維主體進行下一步思維的基礎。
意識的產生需要能量,意識的存在和傳播需要介質(物質),總之,意識的存在是依附於物質的。意識與其物質載體本身的現象往往並不是一回事。撇去載體的因素,意識不佔據空間,而物質存在是占據空間的,這就是意識與物質的根本區別。
由於思維主體在獲取及處理信息時,信息可能發生種種變異,因此意識的內容不一定真實的反映了客觀事物,意識可能超越客觀事物,也可能是對客觀事物的歪曲反映。
(5)動物為什麼晚上睡覺不會意識擴展閱讀:
達爾文主義認為,人類道德起源於動物本能,其中的群居行為、互助行為和利他行為等直接演化成了人類道德。
不過,人類道德是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而動物的本能行為更多是從遺傳中繼承而來的,如協作捕獵、照顧幼小等是動物生存、繁衍所必需的,有這些本能的動物才能活下去並留下後代,經過一代代的自然選擇,合群、互助就牢牢地寫入了動物基因。
動物的本能既沒有意識選擇,也沒有是非善惡評價,與人類的道德還是有本質區別的。因此,動物是沒有形成像人類這樣真正意義上的道德觀的。
『陸』 動物(人除外)為什麼沒有意識
追問: 我們政治老師說沒有意識 回答: 意識是思維主體對信息進行處理後的產物。沒有思維主體及思維活動就不可能產生意識。思維主體是可對信息進行能動操作(如採集、傳遞、存儲、提取、刪除、對比、篩選、判別、排列、分類、變相、轉形、整合、表達等等作業)的物質。思維主體既有自然進化而形成的動物(比如人類),也(會)有逐漸發展完善的人工智慧產品。在心理學中,意識是「人所特有的一種對客觀現實的高級心理反映形式」。 哲學研究的是作為名詞使用的「意識」,即與「物質」相對立的意識,是總體研究人的意識,其基本問題是意識對存在的關系問 題,即指個人意識,也指社會意識 補充: 所以,我想你們政治老師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解釋的。如果動物沒有意識,那它們作出的是機械反應?同學,和老師辯論去~ 追問: 教科書上說意識的物質器官是人腦 不是大腦 動物又怎麼有意識呢 回答: 天吶,你們老師說動物的反應是本能?我暈!你要知道人也是動物!人不要太自以為是,政治書上說意識是區別人與動物的最本質標志,那個意識是從心理學上說的,說的是人類所特有的心理活動。 補充: 又或者說,人的意識也是一種本能,和其他動物一樣。
『柒』 動物睡覺時警惕性高,人類睡覺時一點意識都沒有,在史前是怎麼存活下來的
人類睡眠後雖然意識也暫時「休眠」,但是聽力、嗅覺等感覺器官依然在收集外界信息,當然能夠察覺到潛在的威脅。只不過人類實力強大,感覺系統比起祖先有所削弱。
很多人小時候都有經驗,睡覺的時候做夢找廁所,然後就感覺到一股溫熱,緊接著就醒來了,那是因為尿床了,而溫熱的感覺是真實存在的,並不是夢中的感受,是尿床了,也是刺激人從夢中醒來的一個因素。
在人類掌握火焰之後,人類在自然界沒有對手,大型猛獁象和劍齒虎都在自然變遷和人類的捕獵活動中而消失,所以現代絕大多數的野生動物也不會主動攻擊人類,除非是某些單獨行動、又距離野生動物太近導致它們覺得有威脅。以火為界,可以阻擋野獸的侵襲,原始人類也多以地下洞穴等易守難攻的環境生活,使得人類能夠相對放心地睡覺。
人類感覺的弱化和睡眠的特點是由於人類的實力,就像大熊貓一樣,坐地上啃竹子,光明正大地把腹部柔軟的部位暴露出來,是因為在它們生活的環境中沒有能產生威脅的物種,而非洲草原上的獅子在面對鬣狗群的時候,會以夾緊尾巴、蹲坐等方式保護柔軟腹部,避免被「掏gang」。
『捌』 動物睡覺時警惕性很高,人類睡覺時沒有意識,那人類是怎麼存活下來的
動物睡覺時警惕性非常高,人類睡覺時也是有意識的,只不過沒有動物的警覺性那麼高而已,一些上過戰場的士兵,因為曾經接受過訓練,並且在戰場上經歷過戰爭,他們在睡覺時,可以很快的進入深層次睡眠,但同時槍不離身,可以保持很高的警惕性,稍微有點風吹草動,就會立馬醒來,瞬間進入防衛或警戒狀態。此外,人類存活下來與人類睡覺是否有意識無關,人類在自然進化過程中懂得趨吉避凶,在危險的環境下不可能進入深層次睡眠。
人類之所以能夠活下來,是因為人學會了思考,學會利用身邊的一切事物來保護自己,比如使用工具、蓋房子、耕種等等,這都是人類為了保護自己、為了讓自己可以生存下去發明、創造、掌握的東西。此外,再加上人類族群足夠強大,屬於群居生物,大家會聯合起來抵抗自然界中的一些危險,這就是人類沒有滅絕的主要原因。
『玖』 請教一下各位,為什麼哲學上說動物沒有意識呢
意識,是能夠將自己與外部世界分開。
比如,機器人肯定沒有意識,喝醉的人也會喪失意識。
自我意識,是能夠把自己與外部世界分開。然後,再從外部的角度看自己。也就是反思。
所以,准確的說,動物有意識,但是沒有自我意識。
以上理論出自黑格爾。
--------
關於你所舉得例子,
不能說動物發明什麼,只能說明動物有自己的先驗能力。
這種先驗,似乎只能叫做先天直觀,而不能算是先驗理性。
以上理論出自康德。
『拾』 動物為什麼要睡眠晝伏夜出和晝出夜伏動物的區別是什麼冬眠與夏眠的區別是什麼 請用生物學知識回答
從進化上說,睡眠的出現根源於地球上晝夜的交替。其天敵或其食物的晝夜規律,都可能導致一種動物是白天活動還是夜間活動。由於神經系統的出現就是要認識世界與調整自己的活動,晝夜的交替當然也會導致神經系統在不同的時間進行不同的活動。活動期間需要綜合各種外界信息、模擬、運算及做出相當的反應,需要注意力或者說意識的清醒;而在非活動時間,最好的做法當然是降低神經系統的活躍度以節省能量,深層次地整合當天新接收的信息和長期以來形成的記憶,以及恢復活動期間的疲勞,而在這些活動中清醒的意識是不需要的,其表現形式就是睡眠。
從廣義上說,睡眠也不僅是由於每天晝夜的交替,因為像冬眠、夏眠等也可以算作是睡眠,進化原因也差不多吧。因此,不睡眠不是優勢,而是劣勢。
睡眠通常都是在安全的地方進行的,至於食物嘛,要知道尋找食物也是有代價的,有的動物沒有光就找不到食物,有的動物在大白天活動自己就變成了食物。所以,進化的結果就是只在最適合的時間用最少的代價尋找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