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霧持續時間長為什麼
Ⅰ 水汽是怎麼凝結的霧的及霧的種類和特點是怎麼
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氣溫愈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愈多。1立方米的空氣,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氣溫是20℃時,1立方米的空氣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黏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里,這就形成了霧。霧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大霧的天氣
白天溫度比較高,空氣中可容納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間,溫度下降了,空氣中能容納的水汽的能力減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會凝結成為霧。特別在秋冬季節,由於夜長,而且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較夏天更迅速,以致地面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形成霧。秋冬的清晨氣溫最低,便是霧最濃的時刻。
霧形成的條件:①冷卻,②加濕,③有凝結核。而霧消散的原因:①下墊面的增溫,霧滴蒸發;②風速增大,將霧吹散或抬升成雲;③湍流混合,水汽上傳,熱量下遞,近地層霧滴蒸發。霧的持續時間長短,主要和當地氣候干濕有關:一般來說,乾旱地區多短霧,多在1小時以內消散,潮濕地區則以長霧最多見,可持續6小時左右。此外,有霧還不能有風。不然,空氣中的小水珠被風吹散,霧也是聚不起來的。
當你攀登黃山、廬山、泰山時,也許都有這樣的體會:有時從山下看去,山上白雲繚繞,山巒隱沒其中。當登上山頂後,山巒清晰可見,白雲卻在我們的腳下,人如同在霧里一般。根據水平能見度的不同,霧可分為重霧、濃霧、大霧、中霧和輕霧。重霧的水平能見距離不到50米;濃霧的水平能見距離為50~200米;大霧的水平能見距離為200~500米;中霧的能見距離為500~1000米,輕霧的能見距離在1000米以上。
霧的種類(1)輻射霧:輻射霧是地面空氣因夜間輻射散熱冷卻達到水汽過飽和狀態後形成的。這種霧大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氣又比較充沛的夜間或早晨。輻射霧的出現,一般表示當天的天氣晴好,因此有「十霧九晴」的說法。
(2)平流霧: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
(3)蒸發霧: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所以蒸發霧范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圍。
(4)上坡霧:這是潮濕空氣沿著山坡上升,絕熱冷卻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產生的霧。這種潮濕空氣必須穩定,山坡坡度必須較小,否則形成對流,霧就難以形成。
(5)鋒面霧:鋒面霧經常發生在冷、暖空氣交界的鋒面附近,鋒前鋒後均有,但以暖鋒附近居多。鋒前霧是由於鋒面上面暖空氣雲層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氣內,經蒸發,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凝結形成;而鋒後霧則由暖濕空氣移至原來被暖鋒前冷空氣占據過的地區,經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形成的。因為鋒面附近的霧常跟隨著鋒面一道移動,軍事上就常常利用這種鋒面霧來掩護部隊,向敵人進行突然襲擊。
(6)冰霧:當任何類型的霧氣里的水點被冷凝為冰片時便會生成冰霧,常見於南北極。
(7)谷霧:谷霧通常發生在冬天的山谷里。當較重的冷空氣移至山谷里,暖空氣同時亦在山頂經過時產生了溫度逆增現象,結果生成了谷霧,而且可以持續數天。
(8)煙霧:通常所說的煙霧是煙和霧同時構成的固、液混合態氣溶膠,如硫酸煙霧、光化學煙霧等。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鍋爐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
霧與天氣變化
霧是千變萬化、紛繁復雜的,但常見的霧不外乎輻射霧、平流霧2種,現象雖紛紜,本質都是一個:水汽遇冷凝結而成。有時霧出預報晴,有時霧出預報雨,似乎混亂不堪,但是只要掌握了輻射霧、平流霧的特徵,多方觀察,仔細分析,就能准確地抓住霧與天晴、落雨的規律,以便預測天氣了。
霧能預兆晴雨
霧與未來天氣的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自古以來,我國勞動人民就認識這個道理了,並反映在許多民間諺語里。如:「黃梅有霧,搖船不問路。」這是說春夏之交的霧是雨的先兆,故民間又有「夏霧雨」的說法。又如:「霧大不見人,大膽洗衣裳。」這是說冬霧兆晴,秋霧也如此。
准確地看霧知天,還必須看霧持續的時間。輻射霧是由於天氣受冷,水汽凝結而成,所以白天溫度一升高,就煙消雲散,天氣晴好;反之,「霧不散就是雨。」霧若到白天還不散,第二天就可能是陰雨天了,因此民諺說:「大霧不過晌,過晌聽雨響。」
為什麼同樣是霧,有的兆雨,有的兆晴呢?這要從氣象學的知識里得到解釋。
秋冬季節,北方的冷空氣南下後,隨著天氣轉晴和太陽的照射,空氣中的水分含量逐漸增多,這也就是我們說的輻射霧,因此秋冬的霧便往往能預報明天的好天氣。春夏季節的霧便不同了,它大多來自海上的暖濕空氣流,碰到較冷的地面,下層空氣也變冷,水汽就凝結成霧,這也就是平流霧,它是海上的暖濕空氣侵入大陸,突然遇冷而形成的。這些暖濕氣流與大陸的乾冷空氣相遇,自然就陰雨綿綿了。所以,春夏霧預示著天氣陰雨。
霧與天氣的關系如此密切,故可以看霧知天氣的變化了。不過,上述的關於輻射霧、平流霧的解釋只是就大體情況而言的。霧與天氣的關系並不如此簡單,還有許多復雜的內容,因此不能生搬硬套,而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也就是說,要准確地看霧知天,還要作多方面觀察、分析,進行綜合判斷。
霧的影響與人類健康
霧是對人類交通活動影響最大的天氣之一。由於有霧時的能見度大大降低,很多交通公具都無法使用,如火車、飛機等;或使用效率降低,如汽車、輪船等。
霧一多就表示空氣中灰塵變多(例如「霧都」倫敦),這樣是危害人的健康的。有些人鍛煉身體很有毅力,不論什麼天氣,從不間斷。其實,有毅力是好事,但天天堅持也未必正確,比如霧天鍛煉就有些得不償失。霧天,污染物與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將變得不易擴散與沉降,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們經常活動的高度。而且,一些有害物質與水汽結合,會變得毒性更大,如二氧化硫變成硫酸或亞硫化物,氯氣水解為氯化氫或次氯酸,氟化物水解為氟化氫。因此,霧天空氣的污染比平時要嚴重的多。還有一個原因也需要強調一下,那就是組成霧核的顆粒很容易被人吸入,並容易在人體內滯留,而鍛煉身體時吸入空氣的量比平時多很多,霧天鍛煉身體吸入的顆粒會很多,這更加加劇了有害物質對人體的損害程度。如長時間滯留在這種環境中,人體會吸入有害物質,消耗營養,造成機體內損,極易誘發或加重疾病,尤其是一些患有對環境敏感的疾病,如支氣管哮喘、肺炎等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會出現正常的血液循環阻礙,導致心血管病、高血壓、冠心病、腦溢血等。
專家提醒,大霧天氣人們要減少戶外活動時間,在戶外時戴上圍巾、口罩,保護好皮膚、咽喉、關節等部位,中老年、兒童、身體虛弱的人更應重點防護。
Ⅱ 霧的別名
霧的別名:水雲,即含水量較多的雲。
定風波(蘇軾)中原文:綠鬢蒼顏同一醉,還是,六人吟笑水雲鄉。此水雲便指霧。
霧:在水氣充足、微風及大氣層穩定的情況下,如果接近地面的空氣冷卻至某程度時,空氣中的水氣便會凝結成細微的水滴懸浮於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見度下降,這種天氣現象稱為霧。霧的出現以春季二至四月間較多。 凡是大氣中因懸浮的水汽凝結,能見度低於1千米時,氣象學稱這種天氣現象為霧。 霧形成的條件: 一是冷卻,二是加濕,增加水汽含量。 霧的種類有輻射霧、平流霧、混合霧、蒸發霧、煙霧。霧與雲的主要分別是霧接觸地面,而雲則不會。
霧的種類
1、輻射霧:在日落後地面的熱氣輻射至天空里,冷卻後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氣。而潮濕的空氣便會因此降至露點以下,並形成無數懸浮於空氣里的小水點,這便是輻射霧。它主要在秋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風弱時出現,在日出後不久或風速加快後便會自然消散。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
2、平流霧: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
3、蒸發霧: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所以蒸發霧范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圍。
4、上坡霧:這是潮濕空氣沿著山坡上升,絕熱冷卻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產生的霧。這種潮濕空氣必須穩定,山坡坡度必須較小,否則形成對流,霧就難以形成。
霧5、鋒面霧:經常發生在冷、暖空氣交界的鋒面附近。鋒前鋒後均有,但以暖鋒附近居多。鋒前霧是由於鋒面上面暖空氣雲層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氣內,經蒸發,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凝結形成;而鋒後霧,則由暖濕空氣移至原來被暖鋒前冷空氣占據過的地區,經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形成的。因為鋒面附近的霧常跟隨著鋒面一道移動,軍事上就常常利用這種鋒面霧來掩護部隊,向敵人進行突然襲擊。
6、混合霧:有時兼以上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
7、煙霧:通常所說的煙霧是煙和霧同時構成的固、液混合態氣溶膠,如硫酸煙霧、光化學煙霧等。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鍋爐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
8、谷霧:這個通常發生在冬天的山谷里。當較重的冷空氣移至山谷里,暖空氣同時亦在山頂經過時產生了溫度逆增現象,結果生成了谷霧,而且可以持續數天。
9、冰霧:當任何類型的霧氣里的水點被冷凝為冰片時便會生成冰霧。通常需要溫度低於凝點時亦會生成,所以常見於南北極。
Ⅲ 霧是什麼形成的 霧的成因與種類
霧形成的條件一是冷卻,二是加濕,三是有凝結核,增加水汽含量。一種霧是由輻射冷卻形成的,多數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氣象上叫輻射霧;另一種是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空氣中的水蒸汽逐漸受冷液化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做平流霧;有時兼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可以看出,能具備這些條件的就是深秋初冬,尤其是深秋初冬的早晨。
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鍋爐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蒸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如被稱為「霧都」的倫敦(註:倫敦現在已經不再有嚴重的霧霾現象了)。
霧消散的原因,一是由於下墊面的增溫,霧滴蒸發;二是風速增大,將霧吹散或抬升成雲;再有就是湍流混合,水汽上傳,熱量下遞,近地層霧滴蒸發。
霧的持續時間長短,主要和當地氣候干濕有關:一般來說,乾旱地區多短霧,多在1小時以內消散,潮濕地區則以長霧最多見,可持續6小時左右。
霧的成因
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空氣的溫度越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越多。1立方米的空氣,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氣溫在20℃時,1立方米的空氣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粘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秋冬早晨多霧的原因。
如果地面熱量散失,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
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里,就形成了霧。它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白天溫度比較高,空氣中可容納較多的水汽。但是到了夜間,溫度下降了,空氣中能容納的水汽的能力減少了。因此,一部分水汽會凝結成為霧。特別在秋冬季節,由於夜長,而且出現無雲風小的機會較多,地面散熱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溫度急劇下降,這樣就使得近地面空氣中的水汽,容易在後半夜到早晨達到飽和而凝結成小水珠,形成霧。秋冬春的清晨氣溫最低,便是霧最濃的時刻。
霧的種類
1、輻射霧:在日落後地面的熱氣輻射至天空里,冷卻後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氣。而潮濕的空氣便會因此降至露點以下,並形成無數懸浮於空氣里的小水點,這便是輻射霧。它主要在秋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風弱時出現,在日出後不久或風速加快後便會自然消散。多出現在晴朗、微風、近地面水汽比較充沛且比較穩定或有逆溫存在的夜間和清晨。
2、平流霧:暖而濕的空氣作水平運動,經過寒冷的地面或水面,逐漸冷卻而形成的霧,氣象上叫平流霧。這種霧常伴隨毛毛雨的天氣。
3、蒸發霧: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蒸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所以蒸發霧范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圍。
4、上坡霧:這是潮濕空氣沿著山坡上升,絕熱冷卻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產生的霧。這種潮濕空氣必須穩定,山坡坡度必須較小,否則形成對流,霧就難以形成。
5、鋒面霧:經常發生在冷、暖空氣交界的鋒面附近,一般霧後便是持續性的降雨。鋒前鋒後均有,但以暖鋒附近居多。鋒前霧是由於鋒面上面暖空氣雲層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氣內,經蒸發,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凝結形成;而鋒後霧,則由暖濕空氣移至原來被暖鋒前冷空氣占據過的地區,經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形成的。因為鋒面附近的霧常跟隨著鋒面一道移動,軍事上就常常利用這種鋒面霧來掩護部隊,向敵人進行突然襲擊。
6、混合霧:有時兼以上有兩種原因形成的霧叫混合霧。
7、煙霧:通常所說的煙霧是煙和霧同時構成的固、液混合態氣溶膠,如硫酸煙霧、光化學煙霧等。
8、 谷霧:這個通常發生在冬天的山谷里。當較重的冷空氣移至山谷里,暖空氣同時亦在山頂經過時產生了溫度逆增現象,結果生成了谷霧,而且可以持續數天。http://www.doc88.com/p-1146349882708.html
9、冰霧:當任何類型的霧氣里的水點被冷凝為冰片時便會生成冰霧。通常需要溫度低於凝點時亦會生成,所以常見於南北極。在《環境監測》一書中按其形式把它分為分散型氣溶膠和凝聚型氣溶膠。常溫狀態下的液體,由於飛濺、噴射等原因被霧化而形成的微小霧滴分散在大氣中,構成分散型氣溶膠。液體因加熱變成蒸汽逸散到大氣中,遇冷後又凝集成微小液滴形成凝聚型氣溶膠。霧的粒徑一般在10μm以下。。。。。。。。。。。。。
Ⅳ 漠河冰霧頻繁的原因
「冰霧」是完全由冰晶組成的霧,又稱冰晶霧,常見於嚴寒地區的冬季,近地氣層溫度很低,一般多在-40℃以下,使其中水汽凝華而形成。冰霧是高寒地區人們鑒定極端氣溫的一種標志。
漠河縣位於中國大興安嶺北麓,中國版圖的最北端,是中國緯度最高的縣,冬季氣溫經常低於-40℃,出現冰霧很正常。漠河出現冰霧的時間大約在12月中旬至二月初,最長能持續50天之久,最短時在20天左右。冰霧能見度極低,經常在空氣乾冷、無風、天空無雲的清晨六到七時出現,持續到中午十一時左右散去。
Ⅳ 漠河零下41度冰霧天氣,在這種天氣下還有生物能生存嗎
漠河零下41度冰霧天氣,在這種天氣下還有生物能生存。人還有很多生物不都是活的好好的。
再打個比方吧!生物是具有一定的環境適應性的,要知道在南極那種情況下,企鵝依舊生存的好好的,所以這就說明了不同的天氣情況下,不同環境下的物種早就已經有了適應環境的基因。所以漠河哪怕出現這種極端天氣,生物也不會滅絕。再加上漠河這種天氣來得快也去得快並不會持續太長時間,所以對生物的影響也不會太大,頂多那一小段時間內生物可能在室外活動的頻率降低了而已。
用平常心來看待零下40度的漠河,畢竟這種情況也不是非常罕見,幾乎每年都會出現。還有補充一句冰霧天氣下可能會對人們的出行造成影響,希望漠河人在這種天氣下盡量少出行,如果出行也要注意安全。生命第一,安全第一!
Ⅵ 霧的類型
1、蒸發霧:
即冷空氣流經溫暖水面,如果氣溫與水溫相差很大,則因水面蒸發大量水汽,在水面附近的冷空氣便發生水汽凝結成霧。這時霧層上往往有逆溫層存在,否則對流會使霧消散。所以蒸發霧范圍小,強度弱,一般發生在下半年的水塘周圍。
2、上坡霧:
這是潮濕空氣沿著山坡上升,絕熱冷卻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產生的霧。這種潮濕空氣必須穩定,山坡坡度必須較小,否則形成對流,霧就難以形成。
3、鋒面霧:
經常發生在冷、暖空氣交界的鋒面附近。鋒前鋒後均有,但以暖鋒附近居多。鋒前霧是由於鋒面上面暖空氣雲層中的雨滴落入地面冷空氣內,經蒸發,使空氣達到過飽和而凝結形成。
而鋒後霧,則由暖濕空氣移至原來被暖鋒前冷空氣占據過的地區,經冷卻達到過飽和而形成的。因為鋒面附近的霧常跟隨著鋒面一道移動,軍事上就常常利用這種鋒面霧來掩護部隊,向敵人進行突然襲擊。
4、谷霧:
這個通常發生在冬天的山谷里。當較重的冷空氣移至山谷里,暖空氣同時亦在山頂經過時產生了溫度逆增現象,結果生成了谷霧,而且可以持續數天。
5、煙霧:
通常所說的煙霧是煙和霧同時構成的固、液混合態氣溶膠,如硫酸煙霧、光化學煙霧等。城市中的煙霧是另一種原因所造成的,那就是人類的活動。
早晨和晚上正是供暖鍋爐的高峰期,大量排放的煙塵懸浮物和汽車尾氣等污染物在低氣壓、風小的條件下,不易擴散,與低層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比較容易形成煙塵(霧),而這種煙塵(霧)持續時間往往較長。
(6)冰霧持續時間長為什麼擴展閱讀:
霧的形成原因:
當空氣容納的水汽達到最大限度時,就達到了飽和。而空氣的溫度越高,空氣中所能容納的水汽也越多。1立方米的空氣,氣溫在4℃時,最多能容納的水汽量是6.36克;而氣溫在20℃時,1立方米的空氣中最多可以含水汽量是17.30克。
如果空氣中所含的水汽多於一定溫度條件下的飽和水汽量,多餘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當足夠多的水分子與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結合在一起,同時水分子本身也會相互粘結,就變成小水滴或冰晶。空氣中的水汽超過飽和量,凝結成水滴,這主要是氣溫降低造成的。這也是為什麼秋冬早晨多霧的原因。
如果地面熱量散失,溫度下降,空氣又相當潮濕,那麼當它冷卻到一定的程度時,空氣中一部分的水汽就會凝結出來,變成很多小水滴,懸浮在近地面的空氣層里,就形成了霧。它和雲都是由於溫度下降而造成的,霧實際上也可以說是靠近地面的雲。
Ⅶ 什麼叫凍霧
霧是接近地面的雲。它是當大氣里的濕氣由地球表面蒸發,上升並冷凝後生成的。霧與雲的主要分別是霧接觸地面,而雲則不會。霧有數種不同類型,主要根據凝固的成因不同而作出分辨。
輻射霧∶在日落後地面的熱氣幅射至天空里,冷卻後的地面冷凝了附近的空氣。而潮濕的空氣便會因此降至露點以下,並形成無數懸浮於空氣里的小水點,這便是輻射霧。它主要在秋天或冬天的清晨,天晴且風弱時出現,在日出後不久或風速加快後便會自然消散。
平流霧∶當暖濕空氣平流到冰涼的地面上,較下方的空氣會冷卻而生成霧。這種現象通常在冬天發生,持續較長時間,有時甚至可達數百米厚度。
清晨時湖面霧氣彌漫,但天空仍然明朗蒸氣霧∶這通常在冷空氣流過較暖的水面時形成。水蒸氣會很快便經由蒸發作用而進入大氣層並且逐漸降至露點以下而冷凝,最後形成蒸氣霧。蒸氣霧通常會在極地發生,並且最常見於晚秋及早冬時的大型湖泊旁。它與大湖降雪效應及大湖降雨效應有密切關系,並且通常會生成凍霧或白霜。
鋒面霧∶鋒面附近的空氣里的水滴或雪等降水粒子向下降至雲層以下,並使水點蒸發為水蒸氣,當水蒸氣在露點凝固後發生冷凝現象而生成鋒面霧,氣溫下降而導致空氣飽和時亦會生成。
上坡霧∶當風將空氣吹向山坡時,使其向上流動,再因絕熱膨脹而冷凝時產生上坡霧。
清晨時的霧谷霧∶這個通常發生在冬天的山谷里。當較重的冷空氣移至山谷里,暖空氣同時亦在山頂經過時產生了溫度逆增現象,結果生成了谷霧,而且可以持續數天。
城市裡的冰霧冰霧∶當任何類型的霧氣里的水點被冷凝為冰片時便會生成冰霧。通常需要溫度低於凝點時亦會生成,所以常見於南北極。
凍霧∶當霧里的水點在物體表面凝固時生成白霜,這時的霧景被稱為凍霧,常見於雲層底部的山頂。
低霧∶當霧掩蓋天空的范圍不及60%時,稱為低霧。
所有霧均是在相對濕度達100%及空氣溫度降至露點以下時生成,這是水蒸氣在這種環境會受壓而冷凝的關系。
在理論上,所有類型的霧均會在受到日照後逐漸消散。而霧一般會在清晨時份出現,下午時份最少出現,這是因為日照猛烈的關系。
雲是指停留大氣層上的水滴或冰晶膠體的集合體。
雲是地球上龐大的水循環的有形的結果。太陽照在地球的表面,水蒸發形成水蒸氣,一旦水汽過飽和,水分子就會聚集在空氣中的微塵(凝結核)周圍,由此產生的水滴或冰晶將陽光散射到各個方向,這就產生了雲的外觀。因為雲反射和散射所有波段的電磁波,所以雲的顏色成灰度色,雲層比較薄時成白色,但是當它們變得太厚或濃密而使得陽光不能通過的話,它們可以看起來是灰色或黑色的。
雲形成於當潮濕空氣上升並遇冷時的區域。
霧本來就是雲的一種,而且地球上整個水環境是循環的,不僅霧被風吹到天上是雲,蒸汽蒸發到天上也能變成雲.
Ⅷ 阿木爾的地理環境
阿木爾林業局地處寒溫帶,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低,冬季在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下,氣候寒冷乾燥而漫長,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的影響,降水集中,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濕熱,日照時間長,晝夜溫差大。南部山地受地形影響,小氣候變化多端。春秋兩季,氣候多變,春季多大風,溫度上升快,降水偏少,物燥乾旱,易發生森林火災;秋季降溫急劇,常有早霜和凍害發生。風向主要受大氣環流和地形影響。全年主風向為西風和西北風。冬季在西伯利亞冷空氣控制下,盛行西北風;春季常有低壓系統從貝加爾湖入境,盛行西風;夏季本局位於大陸低壓北部西,受海洋氣團影響,多盛行東南風;秋季風向大變,由東南轉東北風向,再轉北和西北風向。年平均風速為1.9米/秒,7~8級大風日數為6~10天,大風多出現在4~6月份,多偏西風以靜風頻率最多。
阿木爾林業局為中低丘陵區,森林覆蓋度大,空氣濕度大,山地有林地相對濕度大於無林地河谷平原,年平均相對濕度60%左右,林分內為70%左右,草甸平原為30%。四季之中,春季5月份相對濕度最小,夏季7月相對濕度最大。出現霧日數要比平原多。霧的形成主要是濕度和地形,呈現相鄰地區明顯差異。河谷地帶傍晚和清晨時有雲霧出現。霧凇主要在冬初和春初為多,偶爾在冬季也會出現。出現霧凇天氣一般都在寒冷季節,天氣突然變暖,乾冷空氣與雲量配合。阿木爾林業局一般在4月份、12月份常見,霧凇多在夜間形成,形成霧凇的第二天一般為溫暖和晴朗天氣,日出之後,一切空間地物沾滿霧掛,霧凇景象十分可觀,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魅力。冰霧是阿木爾林業局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冰霧多出現在極寒冷的月份。一般氣溫在-45°C以下時出現,本地人稱作「冒白煙」。冰霧是高寒地區人們鑒定極端氣溫的一種標志。出現冰霧時間約在12月10日至1月底40天之內,最長持續日期50天,最短時20天左右。冰霧現象,是在空氣乾冷、無風、天空無雲、清晨6時至7時出現,持續到中午11時散去。冰霧中能見度極低,10米距離外不見人影,汽車白天在冰霧中行駛要開大燈。可謂滴水成冰。本局年平均氣溫在-5.5°C。各月平均氣溫在0°C以下的月份長達8個月之久。氣溫年較差為49.3°C。平均無霜期為86.2天。年平均降水為400~500毫米,全年降水70%以上在7~8月,7~8月為汛期,5~6月為旱季。冬季降水佔全年的10%左右。太陽輻射總量年平均在96~107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時數為2377~2625小時。10°C的積溫為1436~2062°C。
春季當貝加爾湖、蒙古低壓向東移動經過本局時,在其前部往往出現強盛西氣流,後部則有猛烈的西氣流侵入,多大風天氣。4月中下旬到5月末,日平均氣溫穩定通過0°C,進入春季後,冰雪融化,土壤解凍,多風少雪,早晚涼,中午熱。當日平均氣溫達到5°C以上時,野生植物開始生長,到5月下旬日平均氣溫穩定超過10°C時,是農作物開始播種的季節。
夏季處於大陸低壓東北部,太平洋出現高壓系統,帶著潮濕的空氣自南向北推進,同時北方的冷空氣南侵,在7月份,冷暖氣流匯合,產生頻繁降雨。有時本地在單一氣團控制下,出現長時間晴朗無雨天氣,發生夏季乾旱。氣候特點為氣溫高,濕度大,雨水多而集中,風向不定,風速不大。夏季平均氣溫在17.7°C左右,極端最高氣溫可達35°C。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間,時有暴雨。日照時間長,落葉松、樟子松、雲杉等樹種和其他野生植物進入旺盛生長時期,光、熱、水資源充沛,森林生長條件良好。7月份是全年溫度最高、降水最多、濕度最大的月份。月平均氣溫在16°C左右。7月份降水量在140毫米左右。6~8月份降水量佔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7~8月份是濕度最大的月份,時有大霧氣候。
秋季同樣有低壓經過本局,但發展機會不多,常形成持久的晴朗天氣。氣溫比春季略高,風速則比春季減小,夜長晝短,地面輻射冷卻濕熱較多,平均氣溫急劇下降,一般在9月上旬即有早霜出現。太陽輻射降低,氣溫下降,天氣轉涼,季平均氣溫在2.3°C上下。9月下旬平均氣溫降到5°C,日極端最低氣溫降到-5°C以下,開始降雪,樹木和野生植物停止生長、枯萎,進入休眠狀態。降水減少,全季一般降水在104毫米左右,低溫乾燥,草木枯乾,是護林防火的又一關鍵時期。10月上旬積雪覆蓋山川大地,日最低氣溫降到-10°C以下,秋季結束。
冬季10月中旬至次年4月中旬,在極地大陸氣團控制下,冷空氣從北和西北侵入,盛行西北風。每當西風帶低槽自蒙古東移到大陸東岸時,槽後強烈的冷空氣隨之自西北向東南推進,氣溫驟降,異常寒冷。冷鋒過境時,常有大風天氣,有時產生雪暴。霜降前後,大地封凍,河水結冰,氣溫下降,日可見光不足,雲不密而雪花飛。冬至前後,白晝最短,早8點30分出太陽,下午3點即落日。一般在元旦前後20天左右,氣溫急劇下降,嚴寒低溫,多冰霧天氣,有時晴空飄清雪和冰針,被人們稱為「冒白煙」。冬季降水較少,僅佔全年降水的8~10%左右。冬季漫長寒冷,太陽輻射弱,光照時間短,因受西伯利亞寒流侵襲頻繁,冬季平均氣溫在-25.9°C,日照143.1小時左右。1月份氣溫最低,極端最低氣溫可達-49.4°C。 白卡魯山
羊山
鳳水山
麵包山
交魯山
平頂山
孤尖山
東天山
海亞魯山
嘎來奧伊山
嘎來奧山
小白嘎拉山
饅頭山
扎林庫爾山
崖頭峰 黑龍江
額木爾河
瑪斯立那河
嘎來奧河
阿夫科洛希河
阿興奇河
喬魯巴河
阿里亞奇河
奧拉奇河
楚龍溝河
小寶爾奇河
大寶爾奇河
博拉驀里河
庫烏埃提河
馬大爾河
高里大溝河
直趟子河
北二根河 阿木爾林業局植被屬歐亞寒溫帶針葉林南延部分。樹種主要以落葉松為主的針葉林所構成,屬於寒溫帶針葉林區。本局內仍保留面積不等的原始針葉林自然景觀。代表性的植被類型是以興安落葉松為主所組成的針葉林。落葉松適應性很強,分布極廣,其次是白樺、樟子松、山楊和叢樺。除地帶性原生植物類型外,還有天然和人為活動後形成的次生白樺、山楊與落葉松混交林,林下有各種灌木叢和喬本植物。由於條件不同,各地段的森林植物分布及生長狀況各有差異,在地理因素和區域氣候影響下,本局的植被分布隨著海拔高度的增高和環境條件的不同,而呈規律性變化,在垂直分布上大體可分為三個植被帶。
Ⅸ 為什麼山上會起霧
這個通常發生在冬天的山谷里。當較重的冷空氣移至山谷里,暖空氣同時亦在山頂經過時產生了溫度逆增現象,結果生成了谷霧,而且可以持續數天。
冰霧:
是由懸浮在空氣中的大量微小冰晶組成的霧,又稱冰晶霧。冰霧常見於嚴寒地區的冬季,由於近地氣層溫度很低,一般多在-40℃以下,使空氣中的水汽凝華而形成。冰霧的顏色同水汽霧一樣呈灰白色,如果伴有灰霾顏色會略深一些。同時,冰霧還是高寒地區人們鑒定極端氣溫的一種標志。
冬季出現的極寒天氣是一種災害性天氣,如果伴有能見度極低的冰霧或降雪,危害性將更大經常引發公路交通、飛行航運等安全事故。冰霧中常伴有煙幕、一氧化氮和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質,這是因為形成的冰霧阻礙了城市空氣中原有塵埃、汽車尾氣等物質的擴散,導致空氣污染進一步加劇。
(9)冰霧持續時間長為什麼擴展閱讀:
1、影響交通
霧是對人類交通活動影響最大的天氣之一。霧天能見度惡化,易引發交通事故,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中,因濃霧等惡劣天氣而造成的交通事故約占總數的四分之一,不僅阻礙交通,更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2、影響健康
霧天,污染物與空氣中的水汽相結合,將變得不易擴散與沉降,這使得污染物大部分聚集在人們經常活動的高度。而且,一些有害物質與水汽結合,會變得毒性更大,如二氧化硫變成硫酸或亞硫化物,氯氣水解為氯化氫或次氯酸,氟化物水解為氟化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