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滅亡時間為什麼不一樣
『壹』 東周怎麼滅亡的,什麼時候滅亡的
至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東周被秦國所滅,同年周赧王病死,東周覆亡。東周共傳25王,歷時515年。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 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後,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
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國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滅亡。前249年,秦相邦呂不韋又帶兵滅掉了位於鞏邑(今河南鞏義)的東周公。
前230年,韓國首先被秦國滅亡。前228年趙國被滅,前227年,秦國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前225年,魏國被秦國滅。前223年,秦國滅楚。前222年,秦國滅燕、滅越。前221年,秦國滅齊,統一中原。
(1)東周滅亡時間為什麼不一樣擴展閱讀
東周王城遺址北依邙山,南臨洛河,平面大體呈正方形。西北角在今東干溝村北,東北角在今洛陽火車站東約1公里,西南角在今興隆寨村西北,東南城角被洛河沖毀。今五女冢村附近地勢較高,城牆遺跡保存較好,地面上仍能看到殘存的東周王城城牆。
整個王城周長約15公里,與晉《元康地道記》「王城去洛城(指漢魏故城)四十里,城內南北九里七十步,東西六里十步,為地三百頃一十二畝三十六步」這一記載基本吻合。
勘察表明,東周王城城牆始建於春秋中期,戰國至秦漢時曾多次修補。到西漢後期,整座城池開始荒廢。而漢河南縣城則是在東周王城舊址上興建的。
春秋時期,盡管諸侯稱霸,王室衰微,但東周王城作為天子之都的重要意義,遠非列國都城所能比擬。在近三個世紀的歷史時期一直處於中國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地位。
東周王城遺址的發現,為研究周代政治、經濟、文化和整個城市發展史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是中國城市考古的重大收獲,具有重要意義。該遺址為洛陽市著名的「五大都城遺址」之一,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為保護這一重要城址,在該城址的中心區域修建有王城公園對遊人開放。
『貳』 東周是什麼時候滅亡的,被誰滅的
東周公元前256年滅亡的,被秦國滅的。
東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東遷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後,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周平王東遷以後,管轄范圍大減,形同小國,而春秋時共有140多個諸侯國。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並,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打著「尊王攘夷「的口號團結自衛。
周襄王十七年(公元前635年),發生子帶之亂,周襄王不能平,求救於晉文公,文公誅叔帶,遂為伯而得河內地。周襄王二十年(公元前632年),襄王為晉文公所迫,於河陽踐土會盟。
周考王時,國勢益弱,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7]。
周赧王八年(公元前307年),秦國借道東周攻打韓國,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東周國與西周國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周赧王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西周國為秦國所滅,同年周赧王病死,周亡。七年後,東周國亦為秦所滅。
東周共傳25王,歷時515年,這一時期是中國的社會制度劇烈轉變的時期,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志。
『叄』 東周是什麼時候滅亡的,被誰滅的
東周是公元前256年滅亡的,是被秦國所滅。
中國歷史上的朝代,西周覆滅後,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
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後,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
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發生子帶之亂,周襄王不能平,求救於晉文公,文公誅叔帶,遂為伯而得河內地。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為晉文公所迫,於河陽踐土會盟。
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國借道東周攻打韓國,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
東周王城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
至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被秦國所滅,同年周赧王病死。
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東周滅亡。
(3)東周滅亡時間為什麼不一樣擴展閱讀
西周滅亡,平王東遷後,周王室衰弱。各國諸侯均進行了不同程度的變法,成功的變法能夠適應國家政治經濟的需要,上層建築的改革又反過來促進了經濟基礎的發展。《國語·鄭語》記載有:「及平王之末,而秦、晉、齊、楚代興。」大國相繼興起,開始爭霸、會盟攻伐。歷史進入了春秋時代。
『肆』 東周滅亡的時間
.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斗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赧王遷都西周。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兩周之間攻韓,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 。東西兩周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 。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被秦所滅,同年赧王病死,秦奪九鼎,東周覆亡 。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 。東周共傳25王,歷時515年, 這一時期是中國的社會制度轉變的時期,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志。
『伍』 請問東周和戰國的滅亡時間不同,但為什麼說東周包括春秋戰國 東周的滅亡時間不同的資料不一樣
你好!
東周包括戰國,這是一種粗略的說法。
東周256年滅亡,這沒錯。
戰國221年結束,這也沒錯。
中間相隔35年,東周的那些小諸侯國還沒滅亡,嚴格意義上說,不能算東周奴隸制的結束。
所以史學界在研究的時候,把這35年歸入東周時期。
『陸』 東周滅亡為何定為公元前256年,而不是定為秦始皇稱帝的公元前221年
因為在東周滅亡之後到秦始皇稱帝中間這段時間是戰亂時期,那個時候東周已經不存在了。東周滅亡的標志是秦收九鼎,而秦始皇稱帝是秦統一六國。
『柒』 東周是什麼時候建立的什麼時候滅亡的
東周公元前770年建立,公元前256年滅亡。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繼西周之後的朝代,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延續周朝,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以別於西周。
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後,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
(7)東周滅亡時間為什麼不一樣擴展閱讀:
東周滅亡,秦的統一:
前271年,客卿張祿(即范雎)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秦昭王接納,於前262年出兵伐韓,切斷上黨郡與韓都城新鄭的聯系。
韓國欲將上黨郡割給秦國,但是上黨軍民不從,向趙國求救。趙派老將廉頗率軍駐守長平,聲援上黨。
前260年,秦大將王齕奪取上黨,與廉頗軍在長平對峙,雙方僵持達四月之久。秦施以反間計,使趙國以只會紙上談兵的年輕將領趙括代替廉頗。
秦國同時秘密調來大將白起。長平之戰以趙軍慘敗,四十萬降卒被坑殺為結局,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抗秦國的進攻。
前258年魏信陵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軍於邯鄲城下,信陵君也於後來率軍於函谷關外大勝秦軍,但這些已不足令秦國衰落。
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國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滅亡。前249年,秦相邦呂不韋又帶兵滅掉了位於鞏邑(今鞏縣)的東周公。
前230年,韓國首先被秦國滅亡。前228年趙國被滅,前227年,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前225年,魏國被滅。前223年,滅楚。前222年,滅燕、滅越。前221年,滅齊,統一中原。
參考資料:網路---東周
『捌』 東周什麼時候算滅亡的
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被秦所滅,不久赧王崩,秦國遷走九鼎,宣告西周覆亡。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
滅亡:
東西兩周位於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被秦所滅,不久赧王崩,秦國遷走九鼎,宣告西周覆亡。七年後,東周國亦被秦所滅。共傳25王,歷時515年,這一時期是中國的社會制度轉變的時期,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志的。
『玖』 東周前256滅亡和戰國前221滅亡,為什麼不是同時間
周天子被推翻的時候,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