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局為什麼時間那麼長
① 你是如何度過長達三四小時的家庭聚餐的
我們的家庭聚餐基本都是在一些重大的節假日,比如說端午節或者說過年的時候大家才會聚到一起,就是自己父親的這個輩分的幾個孩子聚到一起,然後我們這幾個人聚到一起,大概兩桌左右吧,就是一天的時間,在爺爺奶奶家或者說姥爺講這樣的話,聚起來更方便一點,大人自然有他們要做的事情,比如說聊一些今天自己發生的有趣的事情,然後小孩子自然就是在一塊啊,比如說一起打個游戲,一起打個撲克什麼的打發一下無聊的時間,我覺得親人之間的聚會更多的就是以放鬆為主,不要刻意去准備什麼幾個人到了一起自然他就有話題,自然就有要去做的東西。
② 男人飯局正常的一般在晚上幾點結束
只要在十點前都正常,吃飯,有時酒喝多了點,話也多,說這扯那的,在加上,如果幾個人談得來,投機一點,吃了飯還不想走,可能還會找個地方喝點茶醒醒酒,這樣的話可能是一點左右才回來,對於一個經常應酬的男人來說,是這樣,不過,要勸少喝點酒,為了公事,最後把自已的身體喝跨了,不值。還有,夫妻之間要相互信認,別猜疑什麼,應酬,沒有太死的時間。放心吧,沒事的。
③ 飯局是個什麼局
農歷年歲末,是整理過去,迎接新年的時間,也是飯局扎堆的時間。這時候對中國人而言,最少不了的就是和熟人、陌生人、同事、客戶等各種對象的不同飯局。飯局對國人而言,具有重要而特殊的意義。表面上看是飯局,背後走動的是人情。 文 王俊逸 圖 顧汀汀 吃的是飯,要的是局 我們中國人,向來重視吃喝之事。 喜樂事,要吃。悲傷事,也要吃。結婚有喜酒,生孩子有滿月酒,整十有祝壽酒,節日也有各種請客吃飯。總之,找盡各種成立或不成立的理由,都要擺一桌飯局。從呱呱墜地,到作別人世,我們的一生,每個重要或不重要的時段,都與「吃喝」二字脫不了關系。 口腹之事,一旦添上一個「局」字,意味就變得深長。它與感情相關,與圈子相關,與人情世故相關,還與那說不清、道不明的國人心理相關。 據說,將吃飯與「局」字相連,是宋代文人的發明。「飯局」一詞淵源流長,已在國人口中說了1000多年。但將吃飯這樣簡單的事變成一個局,在宋代以前就早早存在。 風雅的飯局有曲水流觴的蘭亭宴。東晉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為「修禊事」齊聚一堂。在這場飯局上,中年的王羲之寫了一帖集自身書法之大成的《蘭亭集序》,流傳千古。 危險的飯局更多。遠的有歷史知名的「王的盛宴」——鴻門宴,稍近的有宋朝開國皇帝趙匡胤在宴請開國重臣時使的「杯酒釋兵權」。 還有其它懷揣各種心緒的飯局。比如顧閎中的長卷《韓熙載夜宴圖》中描繪的一場夜宴。南唐時的中書侍郎韓熙載為避免南後主李煜的猜疑,故作縱情聲色之態,夜夜笙歌,設宴款待賓客。 當然,如今的飯局自然沒有這般那般的復雜,也少了這些那些的紛爭。但飯局和我們普通人的生活,卻聯系得更加緊密。 網路上傳流著一句話:「一周一飯局是正常人,一天一飯局是大紅人,一天三飯局是交際花,一天N飯局是端盤子的。」這說明,一個正常的現代人,不可能沒有飯局,飯局也滲透進人們的日常社交中。 請客、吃飯,是交際的基本構成。從事公關、銷售、市場這些職位的人,是日常中飯局最多的主兒,也是吃得最累的人。因為飯局的對象,大都是客戶,也是需要維護良好關系的人。對那些在飯局中談業務的人而言,除了聯絡感情,飯局還承擔著「生意」的功能。 當然,也有相對輕松的飯局。我曾聽一個從北京漂移到上海工作的圖書編輯抱怨「上海同行業的聚會沒有北京多,感覺漂泊感很重」。在她懷念的那些飯局中,「吐槽」是飯局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哪本書做得很曲折,哪個作者很難搞,上司如何,譯者又如何……這些苦悶只有行內人懂,也只能說給業內人聽。出了這個門,就得閉嘴。但在飯局上,能一吐怨氣,吃完後自然心情舒爽,一身輕松。 功夫在吃外 雖說飯局有個飯字,但一旦扯上局,那「吃」就已經排在不知道倒數第幾的位置了。 有時候,吃的不是飯,是圈子。從飯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社交情況,以及所處的圈子。 飯局多,說明交際廣。老舍在《駱駝祥子》寫駱駝祥子拉車時遇上飯局多的客戶就能多賺些錢:「遇上交際多,飯局多的主兒,平均一月有上十來個飯局,他就可以白落兩三塊的車飯錢。」這當然還說明了別的事情,飯局也促進了社會經濟,不僅為各類餐廳飯館貢獻了收入,連周邊產業也一並發展了。 看一個人的社交,除了看飯局的數量,還有參與飯局的人,即飯搭子。王母娘娘的蟠桃宴,是不是飯局?當然是局。孫悟空就因不被邀請,進而看清了眾仙不接納自己的本質,看清自己縱然頂著弼馬瘟的頭街,也終究不是圈內人。因此才勃然大怒,上演了一出大鬧天宮。 所以重要的不是蟠桃,不是吃,而在人。在於你有沒有被邀請,有沒有在圈子裡。吳承恩體察世事人情,這一筆,也道出一種「出局」之人的心酸。 吃的不是飯,而是講究。飯局上的講究很多,主要宴請的是誰,約幾個陪客,點幾個菜,點多少錢的菜,約在周幾,約在什麼地方,都和這個「局」設得成不成功,「飯」得開不開心有關系。再講究一些的飯局,怎麼排位,幾時落座,幾時動筷,幾時敬酒,怎麼個說辭,幾時散夥……都有規矩。一個不注意,就會落得大家都不開心,整個飯局不歡而散。 最好的飯局自然是賓主盡歡。以聯絡感情、混圈子為主的,大家聊得開心,聊得投機。以託人辦事,有求於人為主的,當然是主賓吃得開心,而請客人也心知「事成了」。 關於飯局的笑話也有不少。比如有人自嘲,「提前一天預約的是真請你,提前半天你是作陪,上菜了才請你是湊數的。」這道出了飯局中人的幾種身份。大多數混跡飯局多年,社交經驗豐富的人看到都不由會心一笑,足見請客吃飯這件事在國人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人間處處皆有局 與社交相關的飯局,並非中國特產。在國際范十足的夜上海,也有西洋化的「飯局」,那就是宴會,再普通一點的就叫做「派對」,洋氣的直接叫它的原名「party」。 某某時尚晚宴,打著吃飯的名號,其實又有多少人是來吃這一頓飯的。還有某些打著慈善名號的宴會,又有多少人是沖著募捐而去。大都是穿著禮服、西裝,彬彬有禮地聊著文學、藝術、時尚、電影……實際上是建立關系,聯絡感情。這些洋派的聚會、吃飯,無非是中國式飯局的變種。但所謂宴會、派對、酒會、冷餐會……倒真不如飯局這般富有人情味,能上能下,能文能武。既能適應大塊吃肉、大口喝酒的豪爽氣氛,也能適應一邊吃飯、一邊喝茶、一邊聽曲的雅緻。既能在文人間攢成一局,也能在明星間攢成一局;既有同行業內的局,也有不同行業間相互交流的。 民以食為天。吃飯是件大事,各國都有關於吃的種種習俗和規矩,卻只有中國人將飯與局相連,發展出精深微妙的酒桌文化。 吃飯就是個掩飾 顧文豪 書評人、《文匯·讀家視點》欄目總監 生活周刊:在你看來,什麼樣的「吃飯」能稱為局? 顧文豪:我覺得能稱為飯局,是吃這個飯有目的,不管是個人的目的,還是集體的目的。大家有所求,不管你是請客的人,還是被邀請的人。朋友之間一起吃飯的話,不會期待吃飯後達後什麼事情。飯局,吃飯本身並沒有吃飯之前和吃飯之後重要。飯局,其中一方肯定是被動性的,以對方開不開心為判斷,不會以自己為標准。普通的話,雙方之間喜歡怎麼吃就怎麼吃。當然,吃飯的禮貌是另外一件事情。飯局的話,人數會多一些,有主角、配角、陪客。有些人負責照顧別人,有些人負責調節氣氛。 生活周刊:那圈子的飯局呢?這種飯局並不以達成事情為目的。 顧文豪:圈子裡的飯局,主要還是溝通感情。互相比較熟悉的人,聚在一起,就像動物需要聚在一起一樣。坐在一起聊一聊,談一談。 生活周刊:年末飯局特別多,有些人已經吃到無力吐槽了,但還是不得不參加各種飯局。你怎麼看「不得不參加」這種情況? 顧文豪:這種就是「發嗲」。我這個不想去,那個不想去,但還是每個都要去。被飯局控制的話,證明你被需求。飯局的數量多,證明你被需求得多。好比別人都想跟你談戀愛一樣的。被需求得太多了,就很討厭。一次都沒有,也是很寂寞的。飯局多,證明你的社交圈子中,可能是一個中心。吃飯無肉不歡,飯局無你不歡。 生活周刊:什麼是比較好的比較開心的飯局? 顧文豪:吃得開心,就是要聊得開心。吃得很爽,聊得不爽,那也不爽。人逢知己千杯少,中國人的飯局就是話局。飯局上如果有討厭的人在的話,那就看喜歡的人的吸引力足不足以讓你去參加飯局,還有看討厭的人和喜歡的人參加的比例。 生活周刊:在你看來,為什麼中國人這么重視飯局?顧文豪:。一本正經談事情,談得不好談得好,都沒有掩飾,就會有些尷尬。中國人喜歡掩飾,喜歡來虛的。談得開心,那吃得也開心;談得不開心,也有吃飯做借口。這跟個性委不委婉沒關系,跟虛偽有關系。 既是社交場,也是吐槽坑 許萍 公關公司執行總監 生活周刊:在你看來,? 許萍:飯局,能聯絡感情,能獲得情報,能搞定事情或者被搞定。飯局的重點在局,而非飯,在哪吃,花多少錢吃,比吃的到底是什麼有講究。既然是個局,就需要攛。美食、社交、生活方式三者需要兼顧。 生活周刊:既然要攛,怎麼約局有講究嗎? 許萍:約局時間有講究,周一忙,周五私人安排多,周六日家庭時間不宜打擾,所以業務局,最好擱中午或周二至周四。約局成員有講究,一對一太乾巴,一對多沒誠意,一對二三,也得看對方二三人是否年齡、八字、氣場、愛好、職位相符?張羅飯局的人,不可草率,時間、地點、人員、甚至預約人的名字,都得上心安排。 生活周刊:什麼樣的局是好局?什麼樣的局是壞局? 許萍:沒有最好,找對地方,環境味道人都對了就挺好。最不好應該是參加別人組織的飯局,人多,氣場不一定都合,自己還遲到或者說錯話,超囧。最好的搭子需要人隨和,愛分享,聊得到一起,是吃貨。約局的得盤清楚來的人,是不是一夥的。 生活周刊:更喜歡熟人多的飯局還是陌生人多的?有討厭的人出席的飯局會參加嗎? 許萍:我喜歡熟人在一起聊天吃飯的飯局,但需要可以和陌生人結交的飯局。
④ 為什麼真正幹事兒的人,很少參加飯局
我們每個人最後都會大學畢業,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工作,然後走進職場。職場是一個很不好待的地方,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因為假如一旦你有一些什麼事情做錯了的話,就可能會面臨被辭職的危機。所以在職場中人脈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而發展自己的人脈,最好的方式就是多跟他們去線下交流,所以就衍生出了職場飯局這個東西。而當你做的時間久了就會發現,為什麼有一些真正做事的人很少參加飯局呢?
而像大部分職場中的人員,做了一點工作就覺得很累了,然後一直拖拖到最後,實在不能拖了才開始做。還總是去參加一些不太重要的飯局。他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明明已經很努力去做自己的本職工作了,還很努力的去擴展自己的職場人脈了,為什麼他還是不升職呢?做本職工作要細心還有耐心,少去參加一些沒有用的飯局,多去做一些有用的事情,你就離升職不遠了。
⑤ 為什麼長春市地稅局涉外分局晚上的飯局一吃就得8個小時向上,一頓飯能吃那麼長時間嗎還是可能幹了什麼呢
說不好,因為我有同學在稅務局,他們一般都很平靜,沒什麼額外的應酬。除非領導他們,應酬不斷,至於什麼應酬,干什麼只有他們自己知道。
⑥ 飯局,真的是在浪費時間嗎
這要看是什麼樣的飯局,
大部分確實是在浪費時間,
但是假如一群優秀的人,
那麼這樣的飯局就很有必要,
畢竟能學習到很多東西,
哪怕不要人脈也無所謂的
希望能幫到你
⑦ 我男朋友每次去聚餐喝酒都回來的很晚。我每次打電話問他幾點回來,他說一會就回來,可是他這個一會時間特
你男朋友可能是在躲著你,我認為可能是你平時管的太嚴了,他有些抵觸,你打電話打的也比較勤,經常這樣他就會覺得你整天在查崗,讓他覺得透不過氣來,他不一定是不想跟你繼續下去,就是覺得他每次和朋友聚會喝酒也是想放鬆一下,但是你還是一個電話接一個電話,他的心情一直提著,讓你這么管著讓他覺得在朋友面前沒面子,所以他總是敷衍你,這樣你會生氣他也覺得不好受,他覺得你這樣的關心讓他很壓抑吧,適當的放鬆一下吧
⑧ 大家用餐都用多長時間啊
這個因人而異,因場合而異。
比如軍*人平時就餐,一般也就是幾分鍾,在規定的幾分鍾內必須吃完;普通人平時吃飯一般都在30分鍾左右;如果是朋友聚會,則就餐時間就會長很多,比如2~3小時等等。
正常情況下普通就餐,一般時間也就是在20~30分鍾。
⑨ 有多少飯局是在浪費時間
你所謂的飯局,其實是在浪費時間
如果要評選時間成本最高的幾件小事,飯局當在其中。
吃飯,正在成為一件極度浪費時間的事,尤其在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裡。
作家張五毛先生就曾經說過:北京相當於2.5 個上海,8.4 個深圳,15 個香港,21 個紐約,27 個首爾。在北京,交換過名片就算認識,一年能打幾個電話就算至交。
在北京,如果要從城東跑到城西赴宴,不算其他,光是耗在路上的時間,可能都趕得上一趟短程出差。
需要強調,我不是說,要拒絕所有的飯局。有幾種聚會,你一定要參加:
比如,同事和朋友組織的飯局,時間允許,感覺舒暢,就盡量參加,這是人情;
再比如,無法避免的工作應酬,如果對方大方得體,你就要參加,打扮要端莊,態度要熱情,這是職業。
其他時候,你大可視心情和場合去選擇。
北京時間比紐約時間早12 個小時,但紐約時間並沒有變慢。
有人依然單身,同時也有人已婚。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展時區,你活在自己的時區里,和舒服的人呆在一起,就足夠了。
有句話說,成熟的標志之一,是你吃自助餐不會撐著了。
活得通透的人,會知道保持距離。你不需要一場又一場飯局,你需要的是一次次有價值的遇見。
⑩ 飯局中的講究
1—座次
總的來講,座次是「尚左尊東」、「面朝大門為尊」。若是圓桌,則正對大門的為主客,主客左右手邊的位置,則以離主客的距離來看,越靠近主客位置越尊,相同距離則左側尊於右側。若為八仙桌,如果有正對大門的座位,則正對大門一側的右位為主客。如果不正對大門,則面東的一側右席為首席。
如果為大宴,桌與桌間的排列講究首席居前居中,左邊依次2、4、6席,右邊為3、5、7席,根據主客身份、地位,親疏分坐。如果你是主人,你應該提前到達,然後在靠門位置等待,並為來賓引座。如果你是被邀請者,那麼就應該聽從東道主安排入座。一般來說,如果你的老闆出席的話,你應該將老闆引至主座,請客戶最高級別的坐在主座左側位置。除非這次招待對象的領導級別非常高。
2—點菜
如果時間允許,你應該等大多數客人到齊之後,將菜單供客人傳閱,並請他們來點菜。當然,作為公務宴請,你會擔心預算的問題,因此,要控制預算,你最重要的是要多做飯前功課,選擇合適檔次的請客地點是比較重要的,這樣客人也能大大領會你的預算。況且一般來說,如果是你來買單,客人也不太好意思點菜,都會讓你來作主。如果你的老闆也在酒席上,千萬不要因為尊重他,或是認為他應酬經驗豐富,酒席吃得多,而讓他/她來點菜,除非是他/她主動要求。否則,他會覺得不夠體面。如果你是赴宴者,你應該知道,你不該在點菜時太過主動,而是要讓主人來點菜。
如果對方盛情要求,你可以點一個不太貴、又不是大家忌口的菜。記得征詢一下桌上人的意見,特別是問一下「有沒有哪些是不吃的?」或是「比較喜歡吃什麼?」讓大家感覺被照顧到了。點菜後,可以請示「我點了菜,不知道是否合幾位的口味 」,「要不要再來點其它的什麼」等等。點菜時,一定要心中有數。點菜時,可根據以下三個規則:
一看人員組成。一般來說,人均一菜是比較通用的規則。如果是男士較多的餐會可適當加量。
二看菜餚組合。一般來說,一桌菜最好是有葷有素,有冷有熱,盡量做到全面。如果桌上男士多,可多點些葷食,如果女士較多,則可多點幾道清淡的蔬菜。
三看宴請的重要程度。若是普通的商務宴請,平均一道菜在50元到80元左右可以接受。如果這次宴請的對象是比較關鍵人物,那麼則要點上幾個夠份量的菜,例如龍蝦、刀魚、鰣魚,再要上規格一點,則是鮑魚、翅粉等。
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的是,點菜時不應該問服務員菜餚的價格,或是討價還價,這樣會讓你公司在客戶面前顯得有點小家子氣,而且客戶也會覺得不自在。
3—吃菜
中國人一般都很講究吃,同時也很講究吃相。隨著職場禮儀越來越被重視,商務飯桌上的吃和吃相也更加講究。以下以中餐為例,教你如何在餐桌上有禮有儀,得心應手。中餐宴席進餐伊始,服務員送上的第一道濕毛巾是擦手的,不要用它去擦臉。上龍蝦、雞、水果時,會送上一隻小小水孟,其中飄著擰檬片或玫瑰花瓣,它不是飲料,而是洗手用的。洗手時,可兩手輪流沾濕指頭,輕輕涮洗,然後用小毛巾擦乾。用餐時要注意文明禮貌。對外賓不要反復勸菜,可向對方介紹中國菜的特點,吃不吃由他。
有人喜歡向他人勸菜,甚至為對方夾菜。外賓沒這個習慣,你要是一再客氣,沒准人家會反感:「說過不吃了,你非逼我干什麼?」依此類推,參加外賓舉行的宴會,也不要指望主人會反復給你讓菜。你要是等別人給自己布菜,那就只好俄肚子。客人入席後,不要立即動手取食。而應待主人打招呼,由主人舉杯示意開始時,客人才能開始;客人不能搶在主人前面。夾菜要文明,應等菜餚轉到自已面前時,再動筷子,不要搶在鄰座前面,一次夾菜也不宜過多。要細嚼慢咽,這不僅有利於消化,也是餐桌上的禮儀要求。
決不能大塊往嘴裡塞,狼吞虎咽,這樣會給人留下貪婪的印象。不要挑食,不要只盯住自己喜歡的萊吃,或者急忙把喜歡的菜堆在自己的盤子里。用餐的動作要文雅,夾萊時不要碰到鄰座,不要把盤里的菜撥到桌上,不要把湯潑翻。不要發出不必要的聲音,如喝湯時「咕嚕咕嚕」,吃菜時嘴裡「叭叭」作響,這都是粗俗的表現。不要一邊吃東西,一邊和人聊天。嘴裡的骨頭和魚刺不要吐在桌子上,可用餐巾掩口,用筷子取出來放在碟子里。掉在桌子上的菜,不要再吃。進餐過程中不要玩弄碗筷,或用筷子直向別人。
不要用手去嘴裡亂摳。用牙簽剔牙時,應用手或餐巾掩住嘴。不要讓餐具發出任何聲響。用餐結束後,可以用餐巾、餐巾紙或服務員送來的小毛巾擦擦嘴,但不宜擦頭頸或胸脯;餐後不要不加控制地打飽嗝或噯氣;在主人還沒示意結束時,客人不能先離席。
4—喝酒
俗話說,酒是越喝越厚,但在酒桌上也有很多學問講究,以下總結了一些酒桌上的你不得不注意的小細節。
細節一:領導相互喝完才輪到自己敬酒。敬酒一定要站起來,雙手舉杯。
細節二:可以多人敬一人,決不可一人敬多人,除非你是領導。
細節三:自己敬別人,如果不碰杯,自己喝多少可視乎情況而定,比如對方酒量,對方喝酒態度,切不可比對方喝得少,要知道是自己敬人。
細節四:自己敬別人,如果碰杯,一句,我喝完,你隨意,方顯大度。
細節五:記得多給領導或客戶添酒,不要瞎給領導代酒,就是要代,也要在領導或客戶確實想找人代,還要裝作自己是因為想喝酒而不是為了給領導代酒而喝酒。比如領導甲不勝酒力,可以通過旁敲側擊把准備敬領導甲的人攔下。
細節六:端起酒杯(啤酒杯),右手扼杯,左手墊杯底,記著自己的杯子永遠低於別人。自己如果是領導,知趣點,不要放太低,不然怎麼叫下面的做人?
細節七:如果沒有特殊人物在場,碰酒最好按時針順序,不要厚此薄彼。
細節八:碰杯,敬酒,要有說詞,不然,我干嗎要喝你的酒?
細節九:桌面上不談生意,喝好了,生意也就差不多了,大家心裏面了瞭然,不然人家也不會敞開了跟你喝酒。
細節十:假如,純粹是假如,遇到酒不夠的情況,酒瓶放在桌子中間,讓人自己添,不要傻不垃圾的去一個一個倒酒,不然後面的人沒酒怎麼辦?
關於敬酒 1、主人敬主賓。 2、陪客敬主賓。 3、主賓回敬。 4、陪客互敬。 記住:作客絕不能喧賓奪主亂敬酒,那樣是很不禮貌,也是很不尊重主人的。
5—離席
一般酒會和茶會的時間很長,大約都有在兩小時以上。也許逛了幾圈,認得一些人後,你很快就想離開了。這時候,中途離席的一些技巧,你不能不了解。常見一場宴會進行得正熱烈的時候,因為有人想離開,而引起眾人一鬨而散的結果,使主辦人急得真跳腳。欲避免這種煞風景的後果,當你要中途離開時,千萬別和談話圈裡的每一個人一一告別,只要悄悄地和身邊的兩、三個人打個招呼,然後離去便可。
中途離開酒會現場,一定要向邀請你來的主人說明、致歉,不可一溜煙便不見了。和主人打過招呼,應該馬上就走,不要拉著主人在大門大聊個沒完。因為當天對方要做的事很多,現場也還有許多客人等待他(她)去招呼,你佔了主人太多時間,會造成他(她)在其他客人面前失禮。有些人參加酒會、茶會,當中途准備離去時,會一一問她所認識的每一個人要不要一塊走。結果本來熱熱鬧鬧的場面,被她這么一鼓動,一下子便提前散場了。這種鬧場的事,最難被宴會主人諒解,一個有風度的人,可千萬不要犯下這鍾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