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為什麼會情緒泛濫
㈠ 什麼時候你會情緒泛濫
不得不承認女生的心思是很敏感的,因此總會有忽而開心得像個孩子忽而又多愁善感的情況發生。我覺得我有時候就會這樣,前一刻看綜藝節目開心的哈哈大笑,下一刻心靜下來的時候就會覺得心裡空盪盪的開始思緒萬千。所以對於我來說,真的不能確定自己什麼時候會情緒泛濫,因為自己下一秒就可能是這種狀態,有時候都會懷疑自己是不是有「心理疾病」。
我有時候沒事乾的時候就會翻看自己的空間,看看自己有什麼樣的動態,下邊的人評論了些什麼,或者是看看自己的留言板,不管是別人給留下的腳印還是自己有感而發的一些句子,都可以表現出來當時的友情或者是自己的心情。但是現在每次看完這些之後就覺得自己挺感慨的。感慨當時和自己明明關系很好的人不知道怎麼了就不再聯系了,感慨有些人從之前的自己不喜歡卻發展到了現在的好朋友。
有時候真的覺得生活是很戲劇性的,我們永遠無法預料到下一秒會發生什麼事兒。而我們也都會慢慢忘記曾經是什麼事兒讓我們悲傷又有什麼事兒讓我們感覺到歡樂,但是一些文字就可以來記錄這些東西,許多人不明白為什麼總有人在朋友圈發一些生活的瑣事兒,而我現在越來越懂得這些人的想法。
當我翻出朋友圈空間的動態時,就會去回憶當時的事情,曾經的一幕幕也會重新再腦海里上演一遍,時間帶走了我們身邊的一些人,但是卻抹不掉我們曾經在一起的事跡,該走的始終也留不住,而那些該待在我們身邊的人趕都趕不走。
㈡ 為什麼深夜常常會出現想找人聊天的沖動
我還以為只有我一個人有這種想法和沖動呢!
我覺得能產生這種想法和沖動的人吧,其實都是很孤獨,寂寞的人吧,知道為什麼嗎!因為一般幸福的人啊,都是誰的很安穩的,要麼是有著美好的生活或者是枕邊有著陪伴的人,所以不會到了深夜還不睡覺的,那麼深夜還不睡覺,並且身邊沒有人可以聊天的一般都是內心孤獨的人啊。
那麼為什麼是在深夜會出現這種想找人聊天的沖動呢?首先,是因為深夜,我一直覺得深夜其實是很神奇的,我覺得就算一個人白天表現的有多開朗,快樂,但是到了深夜,總是要回歸寂靜,寂寞的,大概是因為深夜裡,特別安靜,沒有了白天的喧囂, 更容易靜下來去想一些事情,思考一些事情,所以深夜有種情緒可能就會上來。再加上白天可能都有相處的人,但是對於寂寞的人來說,深夜沒有了陪伴的人會覺得更加寂寞,所以就會有想找人聊天的沖動。
我記得我之前也是這樣,失戀的那段期間,白天還好,因為還有很多人陪著我,但是到了晚上就很容易情緒泛濫,我一個人不能挨住失戀的苦,所以真的很想找人傾訴,才能度過這樣一個傷心的夜晚,所以就會想找人聊天。
一直覺得這樣的人,真的活得不幸福,要我說啊,其實真的沒必要,到了深夜,就早點睡吧,不要熬夜了,睡得安穩一點,因為深夜最容易感受寂寞,也容易矯情,其實早點睡,一覺醒來又是美好的一天,何必要一個人去刻意度過那寂寞的夜晚呢?
㈢ 我跟我男朋友異地,白天都好好的,可是我到了晚上就特別難受。為什麼啊
異地戀真的很辛苦的,白天你忙忙碌碌不覺得,晚上靜下來一個人孤獨寂寞,給男朋友視頻或者語音聊聊都會好一點的。祝你幸福!
㈣ 為什麼有些人一到晚上就開始情緒泛濫
多交些朋友,也有可能想二樓說的,性格就是這樣,我白天忙工作,晚上我就想靜一靜,抽抽煙,一晚上要一包,抽完就沖涼睡覺
㈤ 易發怒生氣是什麼原因
人人都會產生情緒,但並非人人都能管理情緒,管理情緒的第一步是是首先要在情緒來時,對情緒有覺察,然後能識別它,再然後是使用控制技巧去控制它。
那些現實中經常情緒化的人最欠缺的不是管理情緒的意識,而是在第一步就出現了問題,也就是當一個情緒出現的時候,當事人並沒有自我覺察的意識,也就無法識別這是情緒,然後被情緒帶著跑,就表現為一個人的喜怒哀樂不穩定,受外界影響很大,所謂的跟著感覺跑。
很多人都會認為情緒化可能都是不好的,其實也未必,很多的藝術家依靠大量的情緒和感覺進行創作,他們必須要有一定的情緒,來推進他們的靈感,所以情緒不是壞事,情緒化也並不一定都是貶義,一個人保持對藝術有感覺,會有所謂的藝術家的氣質和脾氣,這時可能情緒就是他的天賦。
歷史上很多的藝術家、文學家患有抑鬱躁狂症(雙相情感障礙)的特別多,這種人格特質給他們的生活帶來了麻煩,但不可否認卻給他們的藝術帶來了輝煌和貢獻。
所以,首先,看我文章的你,如果是一個在現實中非常情緒化的人的話,先不要急著否定自己,看看這種情緒化是否給你帶來了好處,比如對世界有特別獨特而強烈的感知,在情緒化的過程中,體驗到了別人沒有體驗的東西,並且把情緒化用於了創造。嗯,情緒化的你可能是有一些創造的天賦的,所以除了看後邊的怎樣調控情緒的技巧外,你還可以把自己情緒化的這一部分加以利用,讓情緒來豐富你的生命,而不是帶來障礙。
在情緒產生的強度和穩定性上,也並非人人都一樣,具有某些人格特質的人可能生下來就天生比別人在情緒上來的緩慢一些,強度也會小,比如黏液氣質的人。而抑鬱質和膽汁質的人天生就會對某種情緒更敏感,抑鬱質的人更容易產生悲傷 傷感 等自憐性情緒,並且情緒波動性也強烈,更加容易情緒不穩定,而膽汁質的人天生對憤怒敏感,他們更容易沖動,憤怒來的快也去的快,俗稱急性子。多血質的人容易產生樂觀的情緒,心境較為積極,情緒也容易穩定。
也是就說除了後天的情緒控制技巧外,天生的氣質類型也決定了一些人比另一些人更容易情緒化,更容易情緒失控,因而在後天的情緒控制技巧的學習上他們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樂觀的是,隨著人的成長,有了一定的閱世經驗,在個性上會日漸趨於成熟和穩定(藝術家除外,這就是為什麼藝術家經常被稱為小孩子脾氣),情緒的管理能力也會得到極大提升。
從這一點上來說,情緒管理能力完全是人適應外界環境的結果,是一次次人與世界,與其他人互動而有意識的調整自己的行為以取得更有效的適應能力的成果。
所以你總是情緒化,背後反映的問題可能是你的人格還不夠成熟,心理年齡很小,還是用一種孩子氣的反應來面對世界。
~2~
情緒管理既然是一種主要依賴後天訓練養成的能力,自然和家庭的教育父母的影響密不可分。
有情緒化問題存在的人,很可能他的父母也有情緒化存在的問題,甚至他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等等。在這樣的家庭里情緒化它從來就沒有被標記為是一個問題, 家庭成員自然發生情緒反應被認為是正常的,不需要改正的。如果你生在這樣的家庭里,自然不會有管理情緒是門技術這樣一種意識,更是分不清當你出現暴躁、抑鬱、頹廢時,會意識到這是情緒來了,所以你就會任由這種情緒泛濫,自己沉浸在裡面,任其擺布,並且發發生情緒化推理。
所謂的情緒化推理就是根據你當前的情緒去評價外在的世界、事件或他人,也就是說當你心情好的時候,你給什麼都打優,天下一切都是好人;當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比如抑鬱的時候,你就覺得世界毫無出路,沒人會對你感興趣,你的一切都不夠好等等之類的。即你的理性認識受控你當前的情緒體驗。所以你對事物和人的態度就會極度不穩定,表現出對一個人一會喜歡的不得了,一會又憎恨的不得了,別人一句話就會讓你手舞足蹈,但可能下一句話就會讓你暴跳如雷,你的反應讓人摸不到頭腦,並且會讓別人覺得你極度不可靠。因為你的狀態、態度、認知太不穩定了。
有些小說里寫道「天真的年輕人常常被別人幾句好話就收買了」。說好話其實就是利用年輕人涉世不深的幼稚,利用好話對其進行情緒刺激,達到管理人,籠絡人,讓其為自己的目的和利益服務的目的。
越是在與社會中與人打交道、周旋水平越高的人,越是能精細的覺察自己內心的一絲一動,他能精細的區分出內心的判斷是由情緒引發的還是由理智引發的,這種高度的冷靜和理智特別適用於商業活動和政治活動中,可以說那些在商業活動和政治活動中表現突出的人,他們的情緒控制能力和管理能力水平都非常高,不僅能管理住自己,而且能破解對方發來的招數,利用情緒向對方發起招數,也就是所謂的心理戰術。而所謂的權術應用的基礎就是對自己心理和對方心理的深度洞察,其中情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操控點和觀察點。
我們形容一個人城府深的時候一般會說他深藏不露,所謂的深藏不露一方面指不隨便表露自己的觀點和態度外,更主要的是指這個人不顯露自己的情緒,從而讓你無法揣測推斷他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意圖。
有的人無法管理自己的情緒,喜怒哀樂都掛在臉上,並且在有的環境里因為過於情緒化會影響自己的生活,給自己帶來很多麻煩。而有的人是情緒控制的高手,在不動聲色之中完成了一場情緒操控大戰,這就是對情緒認識的深刻程度,覺察程度和管理水平的差異。
~3~
所以為什麼你會情緒化?
是因為你本身所在的原生家庭對情緒的認識就是空白的,父母和祖輩本身就沒有覺察情緒、管理情緒的意識,這樣長大的你自然就不具備這種意識。
另外就是你一定是被父母保護或自我保護的特別好,社會經驗嚴重不足,以至於缺少了反思自我,讓人格走向成熟的機會。很多里里外外孩子氣的人(不是那種保持了赤子之心和在親近的人面前展示孩子一面的孩子氣)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吃的苦頭還不夠,對自我的要求還太低,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混個三五年,碰壁多了,自然對情緒的關注和調控就多起來。
所以為什麼你會情緒化,除了沒有掌握情緒控制的技巧外,一個重要的因素就在於你始終認為你有任性的資本啊。而一個成年人的世界,就是去掉這個可以認為自己可以任性的過程。以前的你自我為中心,認為世界總會圍著你轉,並且應該圍著你轉,你在社會上混了幾年,發現,屁啊,世界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這任何人中自然包括你,不僅不圍著你轉,而且需要你緊緊的圍著它轉,即便你緊緊的圍著它轉,也不一定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
這種情況下,你哪裡還有整天可以放縱自己任性的優越感和意識,你發現生活處處充滿危機,充滿陷阱,你需要調整自己去獲取你想要的東西,而這個調整的過程就是一個學會情緒控制的過程,這時,你情緒調控的動力已經滿足,你只需要的是一些方法和技巧。
而恰時你讀到了一些情緒控制的文章或者遇到了一個可以教會你情緒控制的貴人,OK,你的問題就解決了。所以情緒控制是一個人深度捲入社會化的過程,即便有時候這種過程通過父母的傳授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我們掌握,它的作用依然是用來更好的適應群體社會。
~4~
鑒於對大部分人來說,生活充滿著如此現實的一面,我們在一定程度上認為控制不了自己情緒的人就控制不了自己得人生。當受到失意打擊或者挫折來臨時,這種人容易半途而廢,並且這種人耐不住寂寞,不肯為了自己的目標做一些忍耐的努力,他們會過度的被當前暫時是否爽所控制,而不會設定長遠的目標,很多情況下,他們不清楚自己想要什麼,也就會隨著外部刺激的變化而變化,他們沒有控制自己的意識,自然人生會有更多跌宕起伏。
當然有的人可能會說,我就是不想有目的性太強的人生,我只想體驗生活,感受生活,那麼我覺得這也是一種對自己的認識和定位,你可能屬於藝術家性格和氣質的人,所以你可能適合走藝術路線,但是在藝術創作的背後,大部分藝術家依然需要面對大量瑣粹的堅持和對平淡生活的耐力,所有任性的表象背後都有著不能任性的一面(當然除非你是天才,比如你有李白一樣的天賦)。
對於一般普通人來說,要提升自己管理情緒的能力,除了自己的動力充足(人格成熟)外,一個常用的好用的技巧就是加強自己對情緒的覺察意識和能力,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記筆記的方式對自己的情緒進行覺察、命名,當情緒來臨時,自己經歷了什麼,做出了什麼行為,為什麼會做出這些行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情緒,當時自己得感受是什麼,現在在理智狀態下我再回顧那個情緒,我可能會怎麼做,之後再遇到類似情況發生時,應該怎麼做等等之類的進行記錄,反思和總結,記錄要越詳細越好,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你的情緒覺察能力、識別能力及應對能力都會有大幅度提高。
另外除了對自己進行記錄,還可以觀察別人,對別人進行記錄,尤其是別人的應對方式,吸取那些好的,警戒那些不好的,一段時間下來,也會收獲很多。
最後說一句,情緒化不可怕,背後的不願成熟不願成長才可怕
㈥ 為什麼人一到晚上就變得感性,情緒泛濫
晚上時 人的感性大於理性 白天所表達不出的負面情緒都在黑夜的時候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出現 應當和朋友們聊聊天 看看電影 盡量不要在晚上做決定
㈦ 現實生活中,為啥別在深夜的朋友圈去撩撥任何人
心情不佳,一個人淺酌幾杯,便已不勝酒力。
慵懶地躺在沙發上,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一個人的時候,沙發是最溫暖的懷抱。
而窗外的萬家燈火,早已變成一片黑寂。這孤獨的夜晚,還有誰與自己一同心碎。
怕是再無一人。其實心裡想的卻是,就算全世界的人都與自己無關,但只要有一個人,足矣。
輾轉反側,久不成寐,信手在朋友圈裡發下一串話「那些說不出口的話,以為你都懂」。
成年人的世界,有時真的是荒涼,情緒不能夠寫在臉上,而是藏在深夜的朋友圈裡。
每個人的朋友圈,其實都是一出精彩的人生。
只不過有人能從華麗詞藻下讀得懂對方深夜不為人知的一面,有些人隱藏的再好,在黑暗來臨的時候,難免也有屬於自己的孤獨和脆弱。
有時候在朋友圈裡,寫下一長串自己也說不清楚的文字,一方面是期待著有人看到,有人讀懂,一方面又不希望所有的人都看到。
於是朋友圈裡開始有了時間分段,有了分組,有了各種迎合你需要的方式。
有時候明明覺得與對方關系很深了,點開他的頭像是卻發現朋友圈對自己是關閉的。
其實,又有什麼呢。
漸漸地,你就會明白,每個人都會在自己內心留有一塊自留地,而朋友圈,有時候恰是一個最合適不過的地方。
想讓你明白的,終會對你開放,哪怕寫了再刪除。
不想讓你懂的,你只能在時光的縫隙中,去尋找蛛絲馬跡。
㈧ 為什麼人到夜晚情緒就很容易激動
當夕陽紅西下,黑夜降臨。人們從白日的忙碌和喧囂中,走入了滿天星斗、靜寂的夜,有的人,喜歡在晚上挑燈熱戰,玩游戲、玩手機、忙工作,有的人喜歡看電視,被劇情感染。有的人,神經衰弱,躺在床上望星星。有的人,因為生計、病痛等難以成眠……
人,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就容易思緒萬千,思前想後 。有時胡思亂想,感悟人生,感悟生活,感悟工作。憶往昔,思未來。情緒泛濫,夜不能寐 。
有時人閑起來多思、多想,特別是在晚上,靜靜的夜裡。有時會變的喜怒無常 ,我聽過樓上、隔壁小兩口爭吵,平日里他們還挺恩愛,可能是晚上黑喑,人更容易激動、易恕。睡眠質量差,也容易煩惱……
所以,人應該熱愛生活,無論苦與樂,都要勇敢去面對……
㈨ 一到深夜就情緒泛濫嗎
晚上時 人的感性大於理性 白天所表達不出的負面情緒都在黑夜的時候尤其是一個人的時候出現 應當和朋友們聊聊天 看看電影 盡量不要在晚上做決定
㈩ 為什麼同一件事情,白天能想得開,晚上卻非常想不開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