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半夜時分 » 聽說你沒有時間讀書是因為什麼

聽說你沒有時間讀書是因為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6-01 04:15:10

❶ 為什麼有些人總是沒時間閱讀

每個人都知道,要「生命不息,閱讀不止」,讀書是一輩子的事。然而真正肯花時間閱讀的人卻少之又少,據統計2015年中國平均閱讀數為4.5本(其中還包括教科書),在世界排名倒數。

這時候,肯定很多人會說:「工作很忙,根本沒時間」、「天天上課做作業,哪來的空閑?」但是,我們真的沒時間嗎?哪怕每天睡前抽出半小時、十五分鍾的時間都沒有?

今天要介紹的讀友寶樹,基本保持一周讀完一本書,在加入精讀讀友會將近1年的時間里,她已經閱讀打卡了近40本的書籍。她將證明,即使生活繁忙,照樣可以閱讀。所謂沒時間,都是懶惰的借口。


【一】

當音樂遇上閱讀

精讀君:看到「寶樹」這兩字就想到「謝家之寶樹」這句話,你為什麼會用它來做自己的昵稱?

寶樹:當時沒考慮那麼多,只是樹的頑強的生命力給了啟發。

精讀君:你的工作是?

寶樹:中專音樂老師。

精讀君:你平時有什麼興趣愛好?

寶樹:讀書、聽音樂。

精讀君:有什麼音樂想介紹給讀友嗎?

寶樹:以前經常聽西方的古典音樂,喜歡肖邦、莫扎特、勃拉姆斯。現在更喜歡中國的傳統音樂,特別是崑曲,它悠長的曲調和婉轉的行腔讓我著迷。

精讀君:我想到了《游園驚夢》。

寶樹:是的,現在常聽的是單雯的專輯,唱的婉轉動聽、韻味悠長。
【四】

閱讀,也是一個分享的過程

精讀君:看到你《查令十字街84號》的讀後感,這種惺惺相惜的知己感情的確讓人羨慕。但也有人說他們也許是愛情,你是如何看待他們之前的關系呢?

寶樹:志同道合的筆友吧,精神知己。不是所有男女的惺惺相惜就一定要給他們賦予曖昧的,覺得他們有一種心裡坦盪的光明。

精讀君:你有什麼想介紹給讀友們閱讀的書籍嗎?

寶樹:稻盛和夫的《活法》和袁了凡的《了凡四訓》。一直很喜歡佛法,也深受其益,它的因果教育可以給很多人啟發,也對端正世道人心具有極大的功效。

精讀君:最後,有什麼話想對讀友說的嗎?

寶樹:勤能補拙,加油吧!也許你現在並不優秀,但是只要秉承著信念,用心堅持、不忘初心,未來的日子你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你的問題 這里有答案 微信公眾號 【精讀君】

❷ 我們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讀書到底是為了什麼 ?

    我想很客觀的一個原因就是我們活在這個社會里,讀書已經從幾千年延續下來的必要成長歷程,已經帶有一定的遺傳了.而且,社會越是發展越需要人才,而人才的產生必須要通過學習,讀書就是一個傳統且很好的路徑. 因為讀書確實是有用的,從歷史以來,讀書給人的帶來的好處和發展是很重大的,如果沒有"讀書"而再有的文明,我看我們現在還活在蠻荒時代,永遠也不會有今天如此發達的科技文明,如此舒適的生活. 再來對於個人來講,讀書是很必要的.假如給你一個不讀書的人生,到了那人生之末,你會發現讀書是很必要的.而此對於現在的你是很難體會的.你必須要經歷才會懂得,但是它卻不容許你的一次經歷,人生就這么一次,沒有那麼長的時間讓你去經歷. 可是有些人卻明白,這是為什麼? 這是因為,是有人這么經歷過,如此而來的是把道理都寫在了書上,讓後代的人明白免得重踏舊途誤了一生! 讀書是有用的,不然一個國家政府也不會那麼重視,重重為讀書的人鋪好一條條道路,為的就是把知識傳遞下去,應用下去,讓人們懂得去禰補無知,讓這個世界更美好,人們活得更好! 不要去抱怨讀書苦啊,成功的背後是充滿艱辛的. 如果你讀過一點書,你也就應該懂得了,如果你真的讀過一點書,你才會發出這樣的疑問. 讀書為了什麼? 剩下的就留給你自己去感悟吧! 讀書為了更好的謀生,謀生就是為了賺錢,讀書就是為了賺錢 . 讀書是為了什麼?讀書就是為了增加知識,知識能夠提高工作能力,好工作可以賺許多錢 ,讀書就是為了賺錢 . 工作是為了什麼,是為了掙錢來生活,生活不一定是要很精彩,但是一定要自己開心,不是嗎?有句話叫做:寧願當虧錢的老闆,不願當受氣的員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可是很多人因為沒有足夠的錢而一直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如果我有了一億,我就可以實現自己的理想,這樣我很滿足,會很開心,我的生活就會有意義;但是錢不能夠代表一切,當我需要的是金錢所不能夠買到的,比如人的生命、過去的日子等等,這時候及時得到了一億我也不能夠開心,我的生活就失去了意義.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我們卻可以在做錯事情的時候用它來適當的彌補,或者用它來交換一些自己沒有的,用它來幫助那些貧窮的人,等等.話又說回來,如果有了一億等於有了所有,生活里就只剩下開心,沒有了不開心,那怎麼能夠對比出開心呢?所以什麼事情都不會完美,我們應該有所期待,有所追求,而現在,那一億塊就是我們的追求,可能永遠也得不到,但至少我們還有夢. 讀書是為了找工作,找工作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生存以及得到更好的生活.得到更好的生活最重要的是精神要得到滿足,其次才是物質上的滿足和享受.所以不要只顧著賺錢,而忘了你賺錢的目的是為了什麼. .媽媽告訴我,讀書是為了將來能有一個好的前途.但我想來想去,還是覺得她只說對了一半.書讀好了當然會有比較好的前途,難道書讀不好就一定不會有好的前途嗎?也不一定.很多歌星,影星,體育明星,書讀的都不怎麼樣,他們的前途不也很好嗎? 所以,問題的關鍵是,並不是什麼人都做得了歌星影星體育明星.在成為'星'之前,他們所付出的努力,只怕要比我讀書所付出的努力多很多倍.而我沒有歌唱天分,沒有演戲天分,沒有體育天分,即使願意付出和他們相同的努力,也成不了他們那樣的明星. 每個人都對未來的生活有著自己的期望.有的期望自由,有的期望富有,有的期望幸福.但不管期望什麼,在中國,甚至在全世界,讀好書,學好知識,鍛煉好頭腦,都是那些沒有明星潛質的人達成自己期望的最主要途徑.讀書不成功的人,長大了常常也無法成功,而且很容易就被別人控制,成了別人的奴隸.
      如果是少年,讀書當然是為了獲得知識,增長智慧.如果是成年人讀書是為了豐富自己,從而獲得尊重,也學會去尊重別人.工作以後讀書是想要獲得工作中需要的知識技能,學習為人處事的方式.現在很流行的一句話說「身體和靈魂必須有一個在路上」說的就是讀書和旅行.我覺得我們去讀書或是旅行是為了更好的了解這個世界,了解這個世界上生活的人,從而也就更加了解我們自己.畢竟人生有限,我們不可能走過所有地方,和每個人交談.所以我們讀書,去了解那些我們所未曾經歷的.喜歡讀書的人,對書有一種無欲的欲.有的人說我讀了很多書,最後都忘了,那麼讀書有什麼用?我想說我們一生也吃了很多飯,最後都忘了,但我相信有一部分變成了我們的血肉骨骼,改變了我們.讀書本身沒有為了什麼,上學的時候目的性會比較明確,為了通過考試取得好成績,證明自己的能力,找到好的工作,從而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真正離開校園以後,讀書反而變得單純得多,只是一種你生活的方式。
    讀書養性,讀書可以陶冶自己的性情,使自己溫文爾雅,具有書卷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多讀書可以提高寫作能力,寫文章就才思敏捷;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讀書可以提高理解能力,只要熟讀深思,你就可以知道其中的道理了;讀書可以使自己的知識得到積累,君子學以聚之.總之,愛好讀書是好事.讓我們都來讀書吧. 關於"讀書的好處"的議論文 書給我們帶來了遐想和樂趣,書給我們帶來了智慧的源泉和精神的力量.讀書能增長知識,開闊眼界;讀書能明白事理,增強能力;讀書能陶冶性情,德潤人心沿著書籍構成的階梯,學做人,學做事,攀上一個又一個科學的高峰.爭取不斷超越,走向卓越. 「開卷有益,讀書好處多」這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每一個人要想在知識的山峰上,登得越高,眼前展現的景色越壯闊,就要擁有淵博的知識.知識是人類通向進步\文明和發展的唯一途徑.書是前人勞動與智慧的結晶.它是我們獲取知識的源泉.我們要讓自己變得聰明起來,必須多讀書,讀好書. 讀書不僅可以使我們開闊視野,增長知識,培養良好的自學能力和閱讀能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課內學到的各種知識,提高我們的認讀水平和作文能力,乃至對於各科學習,都有極大的幫助. 我們的知識體系是通過課內外的自主學習而逐漸建立起來的.讀書是搜集和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我們從課堂上掌握的知識不是很具體和容易理解的,需要再消化才會吸收.大量的閱讀,可以將自己從課內學到的知識,融匯到從課外書籍中所獲取的知識中去,相得益彰,形成「立體」的,牢固的知識體系,直至形成能力. 讀書不僅對我們的學習有著重要作用,對道德素質和思想意識也有重大影響.「一本好書,可以影響人的一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我們都有自己心中的英雄或學習的榜樣,如軍人、科學家、老師、英雄人物等.這些令我們崇拜或學習和模仿的楷模,也可以通過閱讀各類書籍所認識.我們在進行閱讀時,會潛意識地將自己的思想和行為與書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進行比較,無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意識和道德素質.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如果學生的智力生活僅局限於教科書,如果他做完了功課就覺得任務已經完成,那麼他是不可能有自己特別愛好的.」每一個學生要在書籍的世界裡,有自己的生活.把讀書,應視為自己的樂趣. 有的同學可能會說:功課那麼多,作業要完成,那有時間看書?其實只要你肯擠時間來讀書,就不愁沒有時間.就像大文學家魯迅先生說的: 「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只要你願意擠,總是有的.」他自己就是把大家喝咖啡、談天的時間,用在了學習上.最終魯迅寫出了許多好文章,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我們可以用午休、放學做完功課以後、節假日等點滴時間來讀書.每天一小時,積少成多,積沙成塔. 同學們:「同沐四季風,共享讀書樂」讓我們與書交朋友吧!讓讀書之花,盛開四季校園。

❸ 你們因為什麼不上學的

因為成績不好,沒有考上就不讀了唄,或者有些人就是不想讀書了,現在應該讀不起書的人不多吧,都是看自己能不能讀或者想不想。

❹ 你是在什麼時候開始意識到自己很久沒讀書了

看著眼前的書架已經布滿了灰塵,我就意識到自己已經很久沒有讀書了,提筆都開始忘字了,大腦該充電了,不然會退化的。

❺ 為什麼我沒有時間休息從小到大很辛苦的去上學讀書!很累!從來沒有人關心過我!沒有放鬆過!

那就是你沒安排好你的生活
時間像海綿里的水 擠擠就有了 往往說自己沒時間的人 其實是心理空虛的一種表現

❻ 在上學呢,沒啥時間

在上學時間就應該把精力都用在學習上,免得以後後悔一輩子。在學習階段也要注意休息,合理安排時間,勞逸結合,注意身體,只要你認真學習了總能考出來一個好成績。

❼ 如果有人勸你少讀書,更有可能是因為什麼

我覺得當別人勸你少讀書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下面幾個原因。

首先,如果是一些中年成功的商人,那隻要跟他們的自己的經歷或者是他們經歷的年代有關。在他們的印象里,那個時候大家都沒怎麼讀過書,也一樣可以取得很多的成就。相反,那些一些讀書的人卻生活的不怎麼樣。

因為自己或者是別人不讀書卻也賺大錢的經歷,他們肯定很容易得出這樣的觀念,不讀書等於一樣賺錢,讀書等於賺不了太多,所以書還是別讀太多比較好。他們用他們成功的案例,熱情地講自己的想法告訴我們,希望我們也過上更好的人生。

父母心疼地說出這些話,不是因為他們覺得讀書不重要,也不是他們覺得讀書也不能讓我們富有,而是心疼我們。看著台燈下繾綣著的我們,他們什麼也說不出。到底是多心疼才能說出這樣的話語啊。

但是自從那次之後,我就覺得每一個努力都是值得的。我不但沒有放棄學習,或者是少讀書,而是更加努力,這樣我的父母才能不再擔心。我也一定要更好地生活,讓他們知道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綜合以上幾種原因,有人勸你少讀書是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我覺得我們要做的就是堅持自我,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❽ 沒有什麼時間是不能用來讀書的

閱讀是提升個人素養的最有效路徑之一。不少人抱怨說根本沒有時間讀書,非常羨慕讀書多又能寫書賺錢的人。對此我認為彭小六的觀點可以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閱讀是種交換,你願不願意用你一天的收入交換幾本書?你願不願意用一天一個小時的時間換這些書的內容?如果你願意,讀書,自然可以發生,不願意你也沒有抱怨和羨慕的資格。
閱讀和你自己的時間根本不存在沖突,和你內心真正的選擇存在沖突。

願意讀書的人該如何更好地讀書呢?首先要進行一個閱讀速度和理解力測試。選定一本書的五十頁為目標,以能理解文章意思的最快的速度來讀,看一下你需要多長時間。這個時間是你以後安排閱讀的基本組塊時間。有人很擔心讀這么快記不住,也沒有自己的想法。真沒必要擔心,不動筆墨不讀書針對的是有了一定閱讀基礎的人。易仁永澄在文章中說,對於小白讀者來說,什麼都不管,先讀二百本再說。我很認可這個觀點,只要你能理解,就快速讀完。很多書,只要能有一句話讓你受益,你就沒有白讀。所以,速度和理解力測試時就大膽去做,不要有太多顧慮。
通過速度和理解力測試,找到了適合自己的閱讀速度後,就可以把你一天的時間進行細化,刨除你正常工作時間以外的時間,自己以半小時為單位進行組塊劃分,看看自己還有幾個剩餘組塊。根據自己能力設定適合自己的閱讀時間組塊。對於剛剛開始讀書的人,每天設定一個組塊就可以了,設定的太多,容易形成閱讀疲倦,時間長了讀不下去,會導致嚴重的挫敗感,這就得不償失了。等到自己利用這個時間組塊讀完幾本書以後,可以適當增加一個組塊。一天兩次閱讀,每次半小時,基本能讀完5-10萬字,這樣兩到三天,你基本上可以讀完一本書,你的綜合素養會飛速提升。
劃定好閱讀時間組塊後,就要專注於閱讀。在閱讀時要拒絕一切干擾,關閉一切干擾消息來源,自己找個安靜的地方去讀書。不少女性仍然擔心會被家人打擾,特別是自己的孩子。實際上你真去試一下的時候會發現,別人的干擾都是很小的,你最難克服的,其實是自己對外界的依賴性注意。比如有些人有嚴重的手機依賴症,一會兒不用手機就難受。這樣的人想讀書,就要考慮半小時內能不能抗拒手機的誘惑。對此,我們可以利用番茄工作法。應用商店裡有很多的番茄工作法的手機app,在你用番茄工作法的時候,每一個番茄工作時間,都是不允許被打斷的,如果你打斷的話呢,你這個工作時間就會作廢,這可以有效的阻止你使用手機。
只有擁有了無干擾的閱讀時間,讀書才能真的發生。

大腦大部分的時間都在神遊,你這會兒看我的分享的同時想到了什麼?是不是也在神遊?如果你想讓閱讀對你真的起作用,就必須關閉大腦的神遊模式,開啟專注模式,但這非常不容易。
我有兩種方法可以讓你讀書時更加關注。第一種方法:先設定好一個時間組塊內要看的頁數,然後拿一支筆,指著一行行讀,眼睛隨著筆的移動快速去讀,當然筆移動的速度,以你能理解為准。這樣做的好處是筆把你的注意力吸引了,你很難走神去想別的。持懷疑態度的人可以先試一下。第二種方法是讀電子書。我利用的是網路閱讀,網路閱讀里有聽書功能,打開聽書功能,在聽書的同時看書,這樣效果也是非常好的,神遊幾乎不會發生。這兩種方式,大大提高了我閱讀的速度,以前兩三天讀完一本書,現在基本上一天可以讀兩本書。
有人又會質疑我讀書的質量,會不會因為片面求快,什麼也沒記住。對此,我還是那句話,先讀二百本再說。任何事情沒有量變就不要考慮質變。另外人的大腦非常神奇,只要你能理解得了,在一定的情境中,你讀過的書都會猛然間又浮現出來,我已經有過好幾次這種感觸了。專注的去大量的讀比你拚命的求質量而讀書太少,有用得多。
讀書達到一定數量之後,你會不由自主的想發表自己的見解。就像練氣功的人練到一定的水平之後,就會有一口氣頂在那裡,你只有大聲吼出來,發泄出來才舒服。讀書達到這種地步,就得開始考慮自己的思考及吸收了。你想讓思考吸收得更全面更充分,你得有自己的閱讀的腳手架,腳手架穩固了,才能保證你向更高處建築。
1000個人眼裡有1000個哈姆雷特,說明人與人的腳手架不同。我推薦兩個不錯的腳手架:一、三維知識提取架。三維知識,指的是學科知識,方法知識,本質知識。這個我在《你真的知道知識嗎》這一文章中,已經提到過。任何一本書都是由這三種知識構成的,比如剛讀完的《麥肯錫工作法》,我提取的學科知識是:麥肯錫公司工作的各種理念及工具。方法知識是:作者的寫作方法,以文字和案例為主,我以後寫類似的文章可以用這一方法。本質知識是:任何人的經歷,都足以改變世界,只要你肯表達出來。通過這三方面知識的提取,我的思想又往前邁了一步。二、主題閱讀寫作架。讀書和寫作,都有的放矢,效果更好。閱讀時定好主題,多選同主題的書,在短時間內大量閱讀,可以有效的在頭腦中形成知識組塊,根據自己的分析,融合自己的經驗寫出來,這個主題便可以為你所用。比如,上個月看完的《學習之道》一書,我學習時設定的主題是正確的學習。因為在教學中發現很多學生,不管教師和父母怎麼努力,總是提不起成績來,我便期望通過讀書及經驗積累,打造一套系統。看完學習之道後,我自己有不少零碎的感悟,隨手都記了下來。之後通過整理,寫了《你的學習屬於哪個時代》。除了這篇文章之外,其他的一些感悟會再整理成學生成績提升系統。通過這樣的閱讀,學習這一主題,我便有了一定的發言權,對自己的教學也有了很大的促進。

❾ 長期不讀書會造成什麼影響

在快節奏的時代,我們的注意力被大量的短視頻和短文字「切碎」。短短1.5小時的電影,中途都忍不住要摁亮手機屏幕看看,根本坐不住。上一次讀書,好像已經是大學的時候了。互聯網信息繁雜,各種讀書筆記、讀書摘要應有盡有。自己安靜地坐下來看一本書,好像已經沒有「必要」了。
但真的是這樣嗎?
近日,#長期不讀書會造成什麼影響#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不少人反應在停止閱讀後,自己的文字表達能力大幅下降,已經無法撰寫出完整的一段話,語言能力「退化得像個猴」。當自己想要表達觀點、復述一件比較長的事的時候,就會出現卡殼、邏輯混亂、顛三倒四的情況。長期不讀書,大腦就會得到一個「不需要吸收新知識」的信號。由於人體的每個部分都遵循「用進廢退」的原則,久而久之,思考能力和語言能力真的會退化。
日本知名的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曾出版《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一書。書中提到「讀書能讓我們借鑒作者的經驗,吸收他們的知識,從而在腦中反復理解、思考,最後形成自己的智慧」。
茂木健一郎在劍橋大學時, 每周要開一次讀書報告會, 大家要選一篇論文討論, 但他們討論的重點不是論文的實驗結果,而是論文背後的原因,比如:為什麼選擇這篇論文?為什麼做這樣的實驗?你會提出怎樣的問題?怎樣使實驗變得更加有趣?回答這些問題,都需要他們跳出自身的角度,站在他人的角度看待問題。因為科學的特點,就是要擁有客觀看待事物的能力,也就是站在他人角度思考的能力。雖然我們不是科學家,但是可以通過讀書,通過思考,客觀地看待事物,不狹隘,不偏激,不盲從,拓展自己的眼界,去發現自己不知道的,不清楚的,不同的觀點。
讀書,不僅能夠提升自我的認知深度和水平,還能夠讓人更加長壽。耶魯大學的一項研究曾發現,每天讀書30分鍾的人比不讀書的人壽命更長。在12年的隨訪期間,不愛讀書的人死去了33%,而愛讀書的人只有27%過世了。
在這篇論文中,學者們寫道,在閱讀過程中有兩個認知過程可以創造「生存優勢」。首先,閱讀書籍促進了「深度閱讀」的「緩慢、沉浸式過程」,「當讀者與材料的其他部分建立聯系,找到外部世界的應用,並對呈現的內容提出問題時」,這是一種認知參與。
他們寫道:「認知投入可以解釋為什麼詞彙、推理、注意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都能通過閱讀得到提高。」其次,他們表示,書籍「可以促進同理心、社會感知和情商,這些認知過程可以提高生存能力」。
讀書既能陶冶情操,還能延年益壽。這個周末,不妨給自己留半天的空隙,好好坐下來讀一本書吧。

❿ 1,書有很多,不知道該讀哪些書.2,沒時間看書.3,讀了很多力書,但大部分

1、選擇一本書之前,先確定選書的方向。

具體可以通過三個問題來選擇:我當下面臨的挑戰或困難是什麼?我想要強化的技能或想學習的新知是什麼?我當下想享受哪一類書籍帶來的樂趣?然後根據這些問題確定選書的方向,然後再根據書籍目錄,以及如下的一些技巧,挑選到既好又適合自己的書。

2、有了方向目標之後,確定具體選擇某本書的小技巧。

初選一本書,可以參考知識淵博的專家或厲害的作者,讓他們給你做一個初步篩選。如果你不了解作者,可以先花一點時間了解作者在該知識領域中的地位和能力,然後據此判斷這本書的價值。

拿起書來快速翻閱,看看書籍目錄和書中的條列內容,如果條列出的內容是全書精華、論述精闢、點與點關聯性強,或是容易執行的戰術經驗,那這本書通常也值得一看。同時可以看看書中的專有名詞,如果書中專有名詞愈多,讀者就愈想查證,所以書中專有名詞愈多,可信度相對就愈高。

如果書籍的前幾頁就值得你「畫線」,至少說明對你是一本不錯的書。

另外,翻譯書中的好書幾率「相對」較高,因為它們中的多數是被淘汰剩下的,但翻譯書也有一些差的,或者翻譯得差的,所以做一個參考就好。

3、選好書只是開始,如何閱讀才是關鍵。

很多人感嘆讀書沒用、沒有收獲,其中一個主要原因就在於會不會讀書。

對於一本「致用類」的好書,我是這樣閱讀的:選擇並拿到一本書之後,先看看前後序言、目錄等基本信息,然後根據這些基本信息、以及自己看這本書的目的,提出幾個問題,然後「用自己現有的一些知識來回答」我提出的問題。

然後對書籍進行快速閱讀。我通常是以每分鍾兩千字左右的速度(學習「精英特速讀記憶軟體」掌握的)對整本書籍、或某些章節進行快速閱讀,由此建立該本書的脈絡、知識架構。期間我會找到這本書中我感興趣的地方、對我重要的地方、或者一些看不懂的地方,然後對這些內容進行簡單快速標記。如果有必要,會對這些內容進行二次閱讀、以及精讀。

在讀完這本書之後,再「根據書本內容」對閱讀前提出的問題進行再一次回答。作答之後,把「閱讀前的答案和閱讀後的答案」進行比對,看看自己的回答有多少和作者講的一樣,還有哪些遺漏和差距,然後特別關注這些遺漏、差距、不一樣的地方。

這樣的一個讀書方法乍一看很麻煩,其實非常節約時間,而且hi提高你的閱讀收獲,因為它可以很好地鍛煉你的閱讀理解能力、分析整合能力、思考能力。

熱點內容
為什麼孩子比自己的命重要呢 發布:2025-05-15 19:25:26 瀏覽:640
為什麼小米官網老是配貨未出庫 發布:2025-05-15 19:18:48 瀏覽:336
為什麼會有陪佛修煉的女人 發布:2025-05-15 19:01:42 瀏覽:258
為什麼女人喜歡流浪 發布:2025-05-15 19:00:25 瀏覽:547
看圖為什麼默認蘇打看圖軟體 發布:2025-05-15 18:54:16 瀏覽:166
為什麼快遞派件要很長時間 發布:2025-05-15 18:53:31 瀏覽:563
為什麼難言的黃金風衣不一樣 發布:2025-05-15 18:26:45 瀏覽:423
為什麼男生表白後又不主動了怎麼辦 發布:2025-05-15 18:23:04 瀏覽:103
u盤為什麼裝不了文件 發布:2025-05-15 18:21:59 瀏覽:874
小米手機為什麼用的時候沒有聲 發布:2025-05-15 18:15:15 瀏覽: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