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風雨為什麼時間那麼短
⑴ 暴風雨天氣是怎麼形成的
暴風雨的形成:
首先要有充沛的水汽,大氣中水汽含量越豐富,產生暴雨的機會就愈大。形成暴雨還必須有強烈持續上升運動,這樣才能使大氣中的水汽持續不斷地發生凝結並形成雨滴下落。
來自熱帶洋面的西南或偏南氣流是水汽的輸送帶,高壓西北側的西南氣流一般都攜帶有充足的水汽。當低空的西南氣流達到一定強度(風速超過12米/秒)時稱做低空急流,在其他條件有利時,低空急流一般都能形成暴雨。
當然,單有水汽條件還不夠,還必須有造成持續強烈上升運動的冷空氣條件,這一般要由高空槽來完成。高空槽後的西北氣流攜帶的是乾冷空氣,當乾冷空氣與暖濕西南氣流相遇,在低層就會產生輻合上升運動,水汽上升降溫凝結成雨滴。
當大氣的高層有利於輻散維持時,上升運動就會持續,於是暴雨就形成了。
(1)暴風雨為什麼時間那麼短擴展閱讀:
暴風雨危害:
1、雷擊是常見的暴風雨天氣災害,常發生在戶外活動多的場所,不易受人們重視,但其破壞性是巨大的。
2、雷雨天氣有可能造成一些高壓或低壓供電線路斷線,還有可能導致供電設備短路和放電。如果在這種天氣出行或滯留在戶外,需要注意預防觸電的情況發生。
3、漬澇危害由於暴風雨急而大,排水不暢易引起積水成澇,土壤孔隙被水充滿,造成陸生植物根系缺氧,使根系生理活動受到抑制,加強了嫌氣過程,產生有毒物質,使作物受害而減產。
4、洪澇災害由暴風雨引起的洪澇淹沒作物,使作物新陳代謝難以正常進行而發生各種傷害,淹水越深,淹沒時間越長,危害越嚴重。特大暴風雨引起的山洪暴發、河流泛濫,不僅危害農作物、果樹、林業和漁業,而且還沖毀農舍和工農業設施,甚至造成人畜傷亡,經濟損失嚴重。
5、暴風雨還會造成山洪與河流洪水暴發、引發泥石流、山體滑坡等一系列的水文與地質災害。
⑵ 暴風雨是如何形成的
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較大的暴雨。引起中國大范圍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有鋒、氣旋、切變線、低渦、槽、台風、東風波和熱帶輻合帶等。此外,在乾旱與半乾旱的局部地區熱力性雷陣雨也可造成短歷時、小面積的特大暴雨。
在中國,暴雨的水汽一是來自偏南方向的南海或孟加拉灣;二是來自偏東方向的東海或黃海。有時在一次暴雨天氣過程中,水汽同時來自東、南兩個方向,或者前期以偏南為主,後期又以偏東為主。中國中原地區流傳「東南風,雨祖宗」,正是降水規律的客觀反映。
大氣的運動和流水一樣,常產生波動或渦旋。當兩股來自不同方向或不同的溫度、濕度的氣流相遇時,就會產生波動或渦旋。其大的達幾千千米,小的只有幾千米。在這些有波動的地區,常伴隨氣流運行出現上升運動,並產生水平方向的水汽迅速向同一地區集中的現象,形成暴雨中心。
另外,地形對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響。例如,由於山脈的存在,在迎風坡迫使氣流上升,從而垂直運動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脈背風坡,氣流下沉,雨量大大減小,有的背風坡的雨量僅是迎風坡的1/10。
暴雨是指降水強度很大的雨,常在積雨雲中形成。中國氣象上規定,每小時降雨量16毫米以上、或連續12小時降雨量30毫米以上、24小時降水量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稱為「暴雨」。
⑶ 暴雨那麼形成的
暴雨形成條件所以暴雨形成一定是有這三個條件:第一個有豐富的水氣。既然是暴雨,那就是雨量很大。那麼我剛才講了,1998年7月21號在武漢引起這么大的暴雨,有1.5倍東湖的水量從空中掉下來。那你可想而知它的水氣有多大、多豐富。第二個它一定要很強的上升運動。那麼我們想想看,它在三天時間里邊把1.5倍的這個東湖的水要托到空中,那你想像看它要多大的力量。第三個你要造成第二個條件,大氣里邊一定是非常地不穩定。也就是冷的空氣拚命向下走,而暖的空氣拚命向上走。就造成很大的翻騰,這樣就像我們水裡一樣,我們大家知道燒開水要開的時候,下面的水泡泡一定啪啪啪啪翻上來。你到水燒滾的時候,也就是到了攝氏一網路的時候,那整個水泡泡啪啪啪啪都翻上來。這個和大氣運動是類似的,如果你底下很熱,你就必然的是熱的空氣拚命朝上跑。而上面的空氣冷,下面的空氣熱。熱的空氣拚命朝上跑,冷的空氣拚命向下掉。所以這就像水裡面燒開水一樣,燒開水你仔細看,這個水裡邊就拚命地在那裡翻騰。大氣其實也是一樣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上來講,它這三個條件是必備的。第二個台風,比台風強度弱一點的我們就叫熱帶氣旋。那麼這兩個一個是弱一點的小弟弟,一個是大一點的老大哥。僅僅是這個差距,它在結構上基本上非常地類似。我們現在從我們衛星角度上來講,我們可以非常正確地觀測這個台風。這個就是從衛星上看到的台風,我們可以看,這個台風有非常強地螺旋狀的雲帶。也就是說它的氣流從外邊卷到里邊,這就是台風。卷到里邊所以中間有個叫台風眼。藍的可不是雲,恰恰是好天。所以中間有一個台風眼,那麼台風眼什麼樣子的呢?其實老一些的同志很有經驗,以前我們家裡邊有個水缸,我們小孩子小時候都喜歡拿個竹竿,在這個水缸里,「啪」一攪。一攪它就轉起來,因為中間會空,水會掉下去。兩邊的水會豎起來的,這就是和台風一樣的。你看這個中間沒有水,它掉下去。水就在邊上,台風就是這樣子。所以台風它是空氣裡面一個強烈的渦旋,就像我們拿個竹竿在水缸裡面攪一攪一樣。當然這個不是說上面有個上帝在那兒攪,它就是因為某種大氣的條件,使得整個的大氣在那裡旋轉。轉得越來越快,到最後它就像我們在水缸裡面一個棍子在那裡攪拌一樣。所以這個台風它的結構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稍微有一點點以前生活經驗的同志你同他一講他很能理解什麼叫做台風眼。這個其他地方都降水,這里怎麼是好天?就是這個道理。那麼第三種暴雨我很簡單的講一下,就是我們夏天看到的熱對流引起的暴雨。也就是我今天非常熱,明天稍微有一點點冷空氣來,這個地面上非常熱的空氣就一下子就抬升上去,抬升上去以後凝結就變成了暴雨。而這種暴雨下的時間短,范圍小,和我剛才講的梅雨風暴雨那是完全不可以比擬。所以通常來講,我們有這樣三種暴雨:一種是梅雨鋒。那就是在季節過渡的時候,由春季到夏季南方一定經歷過這個時期。第二種就是台風引起的暴雨。台風引起的暴雨就是這個台風一來,暴雨就來了。台風一走,暴雨就走了。第三種那我們北京也經常會下,下個長一點兩個小時,短一點一下子閃過,那麼這種就是熱對流引起的暴雨。
⑷ 中央氣象台發布暴雨和強對流雙預警,暴風雨天氣會持續多久
相信大家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會感受到我們天氣的變化,真的是非常快的,而且很多時候真的是沒有一點預兆,尤其是在貴州這個地方,下雨本身就非常的多,尤其是在上個星期的時候。連續一個星期都是在下暴雨,而且每天下雨的量也是非常大的,所以當我們在網上看到中央氣象台發布暴雨和強對流雙預警的這件事情的時候,很多人就會產生這樣的疑問,就是暴風雨天氣會持續多久呢?對這一問題的回答。這很可能會持續一個星期左右,很多地方都出現這種狀況,下面我們具體的了解一下。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也應該要更多的去關注這方面的問題,對於每一個人而言,天氣的變化我們每個人都無法改變,我們最應該做的就是應該要提前做好一些防禦措施,尤其是在暴風雨。天氣的時候應該要盡量減少出行,因為這樣的天氣裡面如果外出開車的話,可能視線會受到阻礙,而且地面會比較濕滑,這樣的話就會嚴重影響開車,以上就是我總結的一些對於這個問題的相關認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⑸ 暴風雨是如何產生的,形成時間是多久
暴雨形成的過程是相當復雜的,一般從宏觀物理條件來說,產生暴雨的主要物理條件是充足的源源不斷的水汽、強盛而持久的氣流上升運動和大氣層結構的不穩定。大中小各種尺度的天氣系統和下墊面特別是地形的有利組合可產生較大的暴雨。
引起大范圍暴雨的天氣系統主要有鋒、氣旋、切變線、低渦、槽、台風、東風波和熱帶輻合帶等。此外,在乾旱與半乾旱的局部地區熱力性雷陣雨也可造成短歷時、小面積的特大暴雨。
暴雨常常是從積雨雲中落下的。形成積雨雲的條件是大氣中要含有充足的水汽,並有強烈的上升運動,把水汽迅速向上輸送,雲內的水滴受上升運動的影響不斷增大,直到上升氣流托不住時,就急劇地降落到地面。積雨雲體積通常相當龐大,一塊塊的積雨雲就是暴雨區中的降水單位,雖然每塊單位水平范圍只有1~20千米,但它們排列起來,可形成100~200千米寬的雨帶。一團團的積雨雲就像一座座的高山峻嶺,強烈發展時,從離地面0.4~1千米高處一直伸展到10千米以上的高空。越往高空,溫度越低,常達零下十幾攝氏度,甚至更低,雲上部的水滴就要結冰,人們在地面用肉眼看到雲頂的絲縷狀白帶,正是高空的冰晶、雪花飛舞所致。地面上是大雨傾盆的夏日,高空卻是白雪紛飛的嚴冬。
大氣的運動和流水一樣,常產生波動或渦旋。當兩股來自不同方向或不同的溫度、濕度的氣流相遇時,就會產生波動或渦旋。其大的達幾千千米,小的只有幾千米。在這些有波動的地區,常伴隨氣流運行出現上升運動,並產生水平方向的水汽迅速向同一地區集中的現象,形成暴雨中心。
另外,地形對暴雨形成和雨量大小也有影響。例如,由於山脈的存在,在迎風坡迫使氣流上升,從而垂直運動加大,暴雨增大;而在山脈背風坡,氣流下沉,雨量大大減小,有的背風坡的雨量僅是迎風坡的1/10。
另外,暴雨產生時,一般低層空氣暖而濕,上層的空氣干而冷,致使大氣層處於極不穩定狀態,有利於大氣中能量釋放,促使積雨雲充分發展。
⑹ 為什麼降雨歷時越短,重現期越長,暴雨強度越大
這個,一句話解釋不清楚,看看水文學原理的教材吧。
關鍵的兩個概念是,
1、這里的暴雨強度,是最大時段平均雨強,所以歷時越短,強度越大
2、通俗地說,對於暴雨這種極端事件,重現期越長,越稀遇,就越大
⑺ 一般暴雨會維持多少時間
要看看天氣預報
一般持續1-2天,一般情況下夜間雨勢最大。
雷陣雨持續1-4小時,短時間降雨極其猛烈。
如果水汽供應充沛、雲系發展旺盛、冷暖空氣交鋒激烈並繼續維持、製造暴雨的天氣系統穩定發展、對流天氣形勢持續時間長、一個暴雨系統或台風剛走,另一個接踵而至這幾種情況其中任意3條左右都符合的話,暴雨將持續2-4天,甚至5-7天以上,將造成毀滅性災難。
⑻ 暴風雨的持續時間為什麼那麼短
因為這是自然規律
⑼ 為什麼降雨歷時越短,重現期越長,暴雨強度越大
重現期通俗的說就是「多少年一遇」,所以當然是重現期越大,雨水量越大。比如一百年一遇是指一百年左右出現一次或幾次的雨量,五十年一遇就是五十年左右出現一次或幾次的雨量,P=100當然要大於P=50了,當然以此計算出暴雨量強度也是100年大於50年了。
「重現期越大不是表明出現大於等於這個降雨量的時間越長」的觀點是錯誤的,重現期越大說明此量級出現的幾率越小,暴雨量等級越高,降雨量越大。
關鍵的兩個概念是
1、這里的暴雨強度,是最大時段平均雨強,所以歷時越短,強度越大
2、通俗地說,對於暴雨這種極端事件,重現期越長,越稀遇,就越大
⑽ 暴雨並非都傾盆而下,有的細水長流,原因是什麼
暴雨並非都是傾盤而下,有的是細水長流,其實這個說法有點不對,畢竟如果是暴雨了,那麼就證明短時間內降雨量是比較驚人的,這不存在所謂的細水情形。當然暴雨也是有可能會一直下的,形成一種我們所謂的雨一直下的情景。
當然,知道這種原因之後我們沒有辦法進行改變,畢竟這是自然因素,並不是人為可以改變的,能做的也就是在下持續性大暴雨的時候少點外出,多注意自己的安全。我們現在這么多人關注著暴雨天氣,主要還是受到時事新聞的影響,這也證明我們的素質其實提高了挺多的了,遇到這種天氣還是能躲就躲、能避就避,千萬不要胡亂外出,這樣是會加大自己的危險系數的。
綜合以上種種,暴雨並非都是傾盤而下,有的甚至是細水長流,原因就在於氣流、地形、台風等等自然因素不一致,這才導致了暴雨類型的不同。遇到暴雨的時候,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遇到危險及時撥打援救電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