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恆星月和望月時間不同
A. 為什麼朔望月與恆星月時間長度不同
參考點不同。
天文上月的長度有四種:恆星月、近點月,交點月和朔望月,分別以恆星、近地點、黃白交點和太陽為參考點。
由於月球公轉的同時,地球也在公轉,在以恆星作為參考點計算恆星月時,由於恆星位置時分遙遠,地球與恆星間的角位移可忽略,因此,恆星月是月球繞轉地球的真正周期。
在以太陽作為參考點計算朔望月時,地球公轉不可忽略,月球必須多公轉約30度,才會達到朔的位置,故朔望月比恆星月長。
B. 朔望月的與恆星月
朔望月是指月朔到月朔,或月望到月望,或新月到新月之間周期的長度,即平均日數為29天12小時44分2.86秒。這一周期是月亮繞地球旋轉;地球繞太陽旋轉,三者之間相對運動而形成的,它不是月亮繞地球旋轉一周的實際時間。
如果不考慮地球圍繞太陽的轉動,單純計算月亮繞地球旋轉一周的時間,那隻是27天7小時43分11秒。那麼,為什麼一朔望月時間會是29天多呢?現在,以月的合朔日為起點加以說明:我們知道,月亮的合朔是太陽、月亮、地球三者正處於一條直線上,月亮居於太陽和地球中間,背向地球,人們絲毫看不見月亮的時候。這時假設地球停止繞日公轉,那麼,月亮繞地球一周後再回到相對地球的這一位置時,就是27天7小時43分11秒。這一長度叫做「恆星月」。但是,在月亮圍繞地球轉動時,地球也在圍繞太陽轉動,當月亮行走27天多,又回到上月合朔時相對地球的那一位置時,月亮已不再居於太陽與地球的直線之間了,因地球的向前運動已使原來相對月亮、太陽的位置向前移動,脫離開太陽與地球的連線,形成了一段距離。月亮只能繼續向前運動,走過這段距離,再達到太陽與地球新的連線的時候,才能再形成新的合朔,這段距離需要1~2日的時間,也就是所謂的一、二隱日。
那麼,為什麼把月亮繞地球轉動的實際周期稱為「恆星月」呢?這是由於在月亮繞地球轉動過程中,途徑28組恆星星座,作為月亮運行位置的記錄,每組恆星各有名目,通稱28宿(宮)。月亮每天運行一宿,近28天正好實際繞行地球一周,但如上所述,這時新月還不能出現,還要走完因地球公轉而脫離太陽與地球連線的距離,因而,月亮有28顯日,其後,還有1~2日的隱日。
C. 為什麼朔望月的周期為29.53天 而月球的公轉周期為27.3天, 兩者為什麼不同
朔望月
古稱「朔策」,即月相變化的周期。
浩瀚星空中,最引人注目的天體要數月亮了,它那變化萬千的外貌,它所承載的從古至今那麼多的美麗動人的神話傳說,為人間平添了多少詩情畫意!廣寒宮里瓊樓玉宇,有嫦娥仙子舞翩翩。不僅如此,月亮周期性的陰晴圓缺還是人們自古以來制定歷法的根據之一。
月亮圍繞地球公轉,同時也自轉,兩者周期相同,方向也相同(這種情況稱為「同步自轉」),因此月亮總以相同的一面對著地球,在人造衛星上天之前的漫長歲月里,人們從來沒見過月亮的後腦勺。
月亮為什麼會有陰晴圓缺的變化呢?大家知道,月亮本身不發光,只是把照射在它上面的太陽光的一部分反射出來,這樣,對於地球上的觀測者來說,隨著太陽、月亮、地球相對位置的變化,在不同日期里月亮呈現出不同的形狀,這就是月相的周期變化。進一步說,雖然月亮被太陽照射時,總有半個球面是亮的,但由於月亮在不停地繞地球公轉,時時改變著自己的位置,所以它正對著地球的半個球面與被太陽照亮的半個球面有時完全重合,有時完全不重合,有時一小部分重合,有時一大部分重合,這樣月亮就表現出了陰晴圓缺的變化。
當月亮處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時,它的黑暗半球對著我們,我們根本無法看到月亮的任何一點形象,這就是「朔」,朔在天文上是指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同的時刻。逢朔日,月亮和太陽同時從東方升起,即使地球把太陽光反射到月亮,然後再由月亮反射回來的那部分光,也完全淹沒在強烈的太陽光輝中。
而當地球處於月亮與太陽之間時,雖然三個星球也是處於一條線上,但這時,月亮被太陽照亮的半球朝向地球,柔和的月光整夜灑在大地上,這就是滿月,也就是「望」。這時月亮黃經和太陽黃經相差180度。
因為月亮與地球的距離相對於日地距離來說太短了,在天球上,月亮東移的速度比太陽大很多,每天月亮由西往東前進13度多點,而太陽卻只前進1度。 因此,朔之後,月亮很快地跑到了太陽的東邊,一兩天後,太陽一落下去,西邊的天空就可見到一彎新月,兩個尖角指向東方。此後,月亮升起的時間越來越遲,月亮也逐漸豐滿起來。約在朔後七天,月亮的黃經剛好超過太陽90度,我們看到的月亮是圓弧朝西的半圓,這就是上弦月。以後月亮繼續向東,更加豐滿,升起的也更遲了,直到望。從朔到望,月亮離開太陽的距離越來越大。
過瞭望後,月亮逐漸向太陽移近,月面逐漸消瘦下去。 當月亮黃經超過太陽黃經270度時,它又變成了半圓形,但圓弧朝東,這就是下弦月。這時候,當太陽從東方升起時,月亮正高懸在正南的天空上,自然,我們的肉眼這時是看不見月亮的。下弦以後,月亮要到後半夜才從東方出來,它的半個圓面逐漸消蝕下去,變成狹窄的鐮刀形,尖角向西。從望到朔,月亮與太陽靠得越來越近,以至再次與太陽黃經相同,消失在晨曦中。
月相變化的周期,也就是從朔到望或從望到朔的時間,叫做朔望月。觀測結果表明,朔望月的長度並不是固定的,有時長達29天19小時多,有時僅為29天6小時多, 它的平均長度為29天12小時44分3秒。
月亮與某一恆星兩次同時中天的時間間隔叫做「恆星月」,恆星月是月亮繞地球運動的真正周期。朔望月比恆星月長,道理與太陽日比恆星日長是一樣的。恆星月與日常生活關系不大,而朔望月卻因為是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與地球上漲潮落潮有關,與航海、捕魚有密切的關系,對人們夜間的活動有較大的影響,同時在宗教上月相也佔有重要位置,所以人們自然地以朔望月作為比日更長的記時單位。
D. 什麼是恆星月,什麼是朔望月,兩者有何不同
恆星月和朔望月的定義和區別:
1、定義不同:
(1)恆星月是指月球對於一顆恆星來說的公轉周期。如果月球上某一點,本來面向著太陽,在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一點又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上,這一周期就稱為恆星月。
(2)朔望月又稱「太陰月」。月球繞地球公轉相對於太陽的平均周期。為月相盈虧的平均周期。
2、時間不同:
(1)一個恆星月就有27.322天,或27天7小時43分11.51秒。
(2)朔望月的長度並不是固定的,有時長達29天19小時多,有時僅為29天6小時4分多, 它的平均長度為29天12小時44分3秒。
3、對人類影響不同:
(1)恆星月與日常生活關系不大。
(2)朔望月卻因為是月亮圓缺變化的周期,與地球上漲潮落潮有關,與航海、捕魚有密切的關系,對人們夜間的活動有較大的影響,同時在宗教上月相也佔有重要位置,所以人們自然地以朔望月作為比日更長的記時單位。
E. 為什麼朔望月與恆星月時間長度不同
因為朔望月與恆星月的定義不同。
看上面的圖。恆星月是指月球對於一顆恆星來說的公轉周期。如果月球上某一點,本來面向著太陽(為朔日),也向著某顆恆星(圖中的A點)。在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一點又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上,重新對著這顆恆星(圖中的B點),這一周期就稱為恆星月。
恆星月是月球真正的公轉周期。一個恆星月的長度是27.322天,或是27天7小時43分11.51秒。
但你看一下,這時從地球上看月亮,月亮是否又回到地球和太陽中間了呢?是不是又到了朔日呢?還沒有,此時從地球上看,月亮還有一個小月芽,凸面向東,叫殘月。還要再過幾天,月球再在公轉軌道上運行一段距離,才會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C點),才是下一個朔日,才是一個朔望月。
朔望月是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的公轉周期。一個朔望月平均為29.530589天,或是29天12小時44分3秒。
所以,朔望月與恆星月時間長度不同。恆星月時間長,朔望月時間短。
F. 恆星月周期與朔望月周期有什麼區別
深入淺出的說,恆星月是月球公轉360度的周期,這個是真正的周期;
而朔望月是指兩次滿月的時間間隔,這個可以理解為日地月兩次排成一直線的周期。因為地球會繞著太陽公轉,所以如果月球只繞地球公轉360度的話,地球其實已經不在一個月前的位置了,所以三者還沒是一直線,月球必須在公轉過一點才可以,所以朔望月比恆星月長。
至於兩者的長度相信樓主能夠在網上查出來,就不復制了。其實這跟恆星日與太陽日的差異有異曲同工的道理。
G. 什麼是恆星月什麼是溯望月二者有何區別
恆星月是指月球對於一顆恆星來說的自轉周期。如果月球上某一點,本來面向著太陽,在經過一段時間後,這一點又回到了原先的位置上,這一周期就稱為恆星月。一個恆星月比一個月要少一點點。一個月有27.9天,而一個恆星月就有27.322天,或是27天7小時43分11.51秒。在天文學中,有三種主要的旋轉周期:天(太陽—地球)、恆星月(月球—地球—恆星)、年(太陽—地球—恆星)
月亮的圓缺周期〈即溯望月,等於29。5306日〉為一個月
參考的對象不一樣
H. 為什麼恆星月與溯望月時間不同
樓上的回答是正確的,但是估計樓主沒有聽懂。
給樓主找了一個回答,應該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
從日月相合,經過日月相沖,再到日月相合,即月球中心自西向東連續兩次通過日心與地心連線的時間間隔,叫做朔望月。朔望月就是日月會合運動的周期。
朔望月的長度是29日12小時44分3秒,即29. 5306太陽日。由於月球在繞著地球公轉的同時,還和地球一起繞日公轉。當月球完成了360°公轉(運行一個恆星月)時,地球已不在原來的位置,而是圍繞太陽向東運動了大約27°,因而此時月球尚未到達日地中心連線,還必須繼續向東公轉一段距離之後,方能完成一個朔望月。在月球繼續運行完成這段公轉歷程的期間,地球也在繼續向東運行,又前進了大約2。的距離。所以,實際上月球必須繞地球運行大約389°,才能真正回到日地中心連線的位置,即完成了一個朔望月。
實際上,地球在公轉軌道上的位置變化,對恆星月這種周期,也有類似對朔望月那樣的影響。由於恆星比太陽遙遠得多,這種影響對於朔望月來說非常顯著,必須加以考慮;而對於恆星月來說,則極其微小,是可以忽略不計的。因此,在恆星月的度量中,完全沒有考慮地球公轉這一因素的影響。這樣,恆星月的長度也就比朔望月少了2. 2089天。
圖片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BA%E3%D0%C7%D4%C2&in=32199&cl=2&lm=-1&pn=70&rn=1&di=11446149885&ln=1&fr=bk&ic=0&s=0&se=1&sme=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