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為什麼晚上祝壽
『壹』 跪求東北、蘇杭、廣西的年俗!!TAT
東北:
東北人過年講究熱鬧、喜慶,年俗也就特別多。
■吃帶硬幣餃子交好運
過年吃餃子是北方人的習俗。東北民間在除夕有守歲的習慣。大年三十晚上辭舊迎新,一定要吃餃子,在眾多的餃子中只包上幾只帶有硬幣的(現在人們講究衛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來代替。),誰吃到了這樣的餃子就預示著在新的一年裡會交好運,有吉祥之意。
此外,東北人在「初五」這天一定要吃餃子,也稱「破五」,就是把餃子咬破,寓意將不吉利的事都破壞,有驅災避邪之意。
■年夜飯後吃凍梨
由於東北天氣寒冷,一些水果凍過之後,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見的是冰梨和凍柿子。據了解,最純正的是凍秋梨,在北方有一種梨叫秋梨,這種梨剛摘下來的時候又酸又澀,於是人們就把這種梨採摘下來直接放在樹下,蓋上一層樹葉,經過冰凍之後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凍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裡解凍,年夜飯後吃這種梨能解酒、解油膩。
■年三十點長壽燈
東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點長壽燈,徹夜通明。大年三十一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每家每戶都要掛紅燈籠,到了晚上就要點亮燈籠,而且要點一宿,不能關燈,意味著益壽延年,香火不斷。
■正月不剪頭
東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農歷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頭,如果剪頭會克(死)舅舅,所以東北人很忌諱這點,沒有人會在正月里剪頭。「二月二,龍抬頭」這表示著二月初二這天人們剪頭會很吉利,所以在這一天很多人都會爭相剪頭,討吉利。
■初一初二不掃地
在東北,上了年紀的老人都有這樣一個說法,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不掃地,就是不願將好運氣、財氣掃走。所以只有等著到了初三才可以掃地
蘇杭:
農歷正月初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蘇杭各地的風俗與全國一樣,新春佳節也特別隆重、熱鬧、慶祝活動以吉祥為核心,豐富多彩;主要有放爆仗、拜年、吃年糕等吉祥風俗。
1、初一必講吉利話:
《西湖瀏覽志》載,明代蘇杭等地春節每家每戶在廳堂上把柏樹的枝桿插在柿餅上,下面以大桔子托住,應「百事大吉」之句;因為柏、柿、桔即「百事吉」諧音。
2、小年夜的習俗:
蘇杭一帶把正月初三作為「小年夜「的習俗,這一天不能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這天每戶接灶神,凡宅旁有井之家,早晨備香火,素菜供奉於井欄旁,並將除夕在井欄上新貼的紅紙封條揭去,名曰:「開井」。
新年初五,蘇杭的一般居民家家戶戶購買「寸金糠」供祖宗,討個「日進寸金」的吉利。
廣西:
桂西一些地區,世代流傳的舞雞、舞春牛活動,增添了春節的喜慶氣氛。舞雞的年青人提著用木頭、木瓜做成的兩只斗雞,打著鑼到村中各家各戶去賀年。舞雞歌吉慶幽默,使主家喜笑顏開。送給賀年的舞雞者紅包,從「斗雞」身上拔幾根雞毛插在自家的雞籠上,以祈求六畜興旺。舞春牛更為有趣。「春牛」是用竹片巧妙編織而成,牛頭、牛角糊上綿紙,畫上牛眼,牛身是一塊黑布或灰布。舞牛人敲鑼打鼓在村中表演,鑽進布底的兩人,一人在前撐牛頭,一人在後彎腰拱背甩尾巴,後面跟著的是一個手拿犁架的漢子。此外,還有敲鑼打鼓的,領唱春牛歌的,他們走到哪裡,哪裡就有歌聲笑聲。舞罷上村又到下村,從初一鬧到元宵節。舞春牛的人們為農家帶來了節日的歡樂,同時,也寄託著對農家豐收、祥和的祝願。「正月舂堂閉轟轟,今年到處禾黍豐。」這是廣西馬山、都安、上林、忻城等地壯家流傳的一首古諺。唐代劉詢在其《嶺表錄異》中曾生動地記載了舂堂的舞韻:「春堂者,以深木刻而槽,一槽兩邊,約排了檸,男女立以舂稻梁,敲磕槽舷,皆有遍拍,槽聲若鼓,聞於數里,雖思婦之巧弄秋砧,不能比其瀏亮也。」今天,代替舂竹的是農家的扁擔,木板代替了大木槽,古老的舂堂以打扁擔的娛樂形式煥發了生機。從每年的除夕到正月十五,輕快悅耳的「登登打、登登打、登登打嘟打」的打扁擔聲,響遍了壯族山鄉。打扁擔是傳統的自娛自樂活動,每一個壯家人都是打著堂的演員,婦女的動作輕巧優美,男子的動作剛勁有力,自娛自樂的「打著堂」,寄託著壯族人民祈望豐收的願望。打扁擔的舞蹈形式有雙人舞、四人穿花、多人穿花等各種套式。舞者多為雙數。表演者手拿扁擔,圍在長凳或舂米槽旁,有節奏地時而敲打板凳,時而互相撞擊扁擔。扁擔在手中運用自如,或正面、或反面、或側面敲打,發出的聲音或脆、或沉,聲聲相異,形成節奏明快、起伏有致的韻律。在扁擔不斷相擊中,表演者不停地穿花轉動,更使人眼花繚亂。技巧嫻熟的各種動作,在聲聲扁擔撞擊聲中輕松完成。「打扁擔」的舞蹈語匯,具有豐富的農耕文化色彩,舞蹈造型與農耕勞作密切相關,表演內容有:耙田插秧、戽水耘田、收割打場、舂米嘗新等。藝術形象的生活化、勞動化特點極為突出,它牢牢紮根於壯家土壤,必將生命長青。
『貳』 南方晚上放鞭炮什麼意思啊
有喜事就得挑個吉時,吉時到了就得放, 不管幾點.
『叄』 66歲生日有什麼講究
在東北老年人六十六大壽,傳統習俗有,為老人包六十六個餃子吃、吃長壽面(面條)、吃麻花。
包六十六個寓意祝賀六十六大壽,吃長壽面寓意祝老人健康長壽,吃麻花寓意祝老人越活越有勁。
古代,人們過生日,都是從60歲開始過生日,例如,60、66、70、80;在中國傳統習俗中,人們普遍認為,自己的生日就是母親的受難日,母親在世不過生日。
還有一種說法是「人活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所以在老人66歲生日的的時候,出嫁的女兒要為父母祝壽。一般都是將豬腿肉切成六十六小塊給父母,寓意老人長壽。在北方,老人過66歲大壽時,後輩要包66個餃子給老人吃,如果能一次吃完,就能平平安安跨過這個坎。還有些地方是要送68塊肉,敬天一個,敬地一個,祝願老人健康長壽。
『肆』 老人六十六歲生日有什麼講究
看地區。魯西南地區看重六十六、七十七、八十八歲壽辰,逢老人六十六歲生日時,至孝的兒女或侄女輩會送上66塊肉,若壽者吃素,則用數量相同的豆腐乾代替。東北老年人六十六大壽,傳統習俗有:為老人包六十六個餃子吃、吃長壽面(面條)、吃麻花等。
『伍』 擺壽宴時間有什麼講究是中午還是下午
舉辦壽宴的時候一般開席時間選擇是在中午最好,切記不要選擇在晚上。
壽宴都是喜宴,按照中國大部分地區的習俗來說,應該都是中午12點前開席,寓意朝氣蓬勃長長久久,現在發展到已經無所謂時間了,這件事還是老人為主。
在中國還是有很多的習俗,特別是在老人舉辦壽宴的時候是特別需要各位晚輩注意的,首先要說的就是舉辦壽宴的日期。在選擇日期的時候切忌不要選擇生日當天,也不能推後。一般情況下舉辦時間都是在生日之前。
擺壽宴注意以下幾點:
一、不宜過生日才擺壽宴,應該在生日前擺酒,無論六十大壽、七十大壽皆如是。
二、若果當時運氣很差或多病痛,最好不要擺壽酒,改為擺七十一大壽、七十二大壽。
三、擺壽宴不可忘記的,便是預備壽桃。
四、有些人喜隨酒席送給宴客金壽桃作紀念,金壽桃非真金,二十金色的桃形飾物。而擇日子方面,可選擇天德、月德、歲德、德、陰德、福德吉星值日。
『陸』 請問辦壽宴的時間是中午或晚上哪個時間段開席好
從健康角度來說是中午好,午餐可以多吃點、吃好點;晚上吃太多太好不易消化
從時間配合來說是晚上好,晚上了放學下班,老人有更多的人為他祝壽
『柒』 東北人過66歲大壽是怎麼個意思呢
北方過66是有講究的,六十六,吃姑娘的肉。
父母66歲生日那天,出嫁的閨女回娘家給父母拜壽,壽禮少不了一塊肉。這塊肉,意味著女兒是父母身上的一塊肉,女兒長大了,趁父母生日之時,買肉來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雖然是買的肉,也象徵著是割自己身上的肉。買肉時不能計較肉的多少,須一刀割下來,以示兒女對老人的敬意。有的兒女則購六斤六兩肉為父母祝壽,還要蒸小饅頭66個,請老人食之,別人不得分食,否則謂之「奪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