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為什麼短時間內會變黑
1. 為什麼香蕉放久會變黑
這與蕉表皮細胞中含有氧化碳素有關。平時,細胞膜把氧化碳素嚴密包裹保護起來,而香蕉一旦被磕碰,或在低溫下挨凍,細胞膜破損,內部的氧化碳素接觸到了空氣中的氧氣,被氧化後變成黑色,隨之就出現小斑點。
做一個簡單的實驗即可證實:把一些沒有斑點的香蕉拿出來放在冰箱里,數小時後香蕉皮上就會出現黑斑。因此,在冬天的時候,賣香蕉的攤販會用塑料把擱香蕉的筐子包起來,就是為了防止香蕉在低溫下變黑,影響賣相。
香蕉保鮮的幾招小竅門
①不要放在冰箱中冷藏。貯存香蕉的適宜溫度約為13℃,而冰箱中存放果蔬的溫度約為4℃,達不到要求。
②如果想延長香蕉的保存時間,可用保鮮膜將香蕉的根莖部包裹住。原理很簡單,香蕉釋放的乙烯氣體可以加速香蕉成熟,而大部分乙烯氣體來源於香蕉的根莖部,裹住後就能減慢香蕉成熟過程。
③在切開的香蕉根莖部位抹點檸檬汁或者食醋,能防止其變成褐色。
2. 香蕉放置一段時間後變成黑色、為什麼是黑色的
在香蕉皮的細胞里,通常有一種氧化酵素。平常,它被子細胞膜緊密地包裹著,不與空氣接觸,可是,如果受凍,碰傷,細胞膜被破損了,那氧化酵素就會流出來,並且與空氣中的氣氛發生氧化作用,從而生成一種黑色的復雜物質
3. 為什麼香蕉放一兩天就會變黑
放在冰箱里的香蕉,比起放在冰箱外,表皮更容易變為棕黑色,不過這並不影響食用。我猜想這是一個氧化過程。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這個過程為什麼在冷藏環境反而進行得更快?
香蕉保鮮,放在冰箱里不是一個好辦法。同所有活的有機體一樣,香蕉也要根據它們正常生長的溫度來調節它們的細胞膜的組成,以保證細胞膜的流動性恰好適合那個溫度。調節的機制,是改變細胞膜脂質內不飽和脂肪酸的含量:放在較低溫度下的香蕉,不飽和脂肪酸的水平會變得較高,細胞膜在設定的溫度下也能夠有較好的流動性。但是香蕉是熱帶水果,你如果把這種水果保存在過低的溫度中,細胞膜的某些區域就會變得過於黏稠,失去將細胞內空間分隔成不同小室的作用。在這種情況下,生物酶與本來被細胞膜分隔開來的底物(酶作用物)就會混合在一起。
把熟透的水果放在冰箱外,由於同樣的原因,它們的表皮也會逐漸變為棕黑色。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出現細胞膜損壞,是有機體組織普遍衰老的正常現象。在商業冷藏條件下,對於熱帶水果,被碰傷其實才是大問題。溫帶水果,如蘋果和梨,則最好是貯存在接近冰點的溫度。因此我懷疑,香蕉存放在冰箱里,它們的味道是否真的比存放在外面會更好。順便提一句,西紅柿是一種亞熱帶水果,也不宜放在冰箱里。
許多水果在冷藏條件下容易保鮮,然而大多數的熱帶和亞熱帶水果(特別是香蕉)都容易被凍傷。貯藏香蕉的理想溫度是13.3℃。低於這個溫度,腐爛過程反而會因生物酶的釋放而加快,香蕉皮在一夜之間就會變黑,果肉和果皮都變軟。生物酶是從細胞內泄漏出來的,泄漏的原因是細胞膜的滲透性變大了。細胞膜滲透性變大則是水果所產生的乙烯氣體引起的。當出現凍傷或者被蟲蛀一類事件時,水果就會隨之生成乙烯氣體,乙烯氣體能夠加速水果的熟化過程。
有兩種生物酶會破壞維持植物結構的主要聚合物。它們是纖維素酶和果膠酶,前者破壞纖維素,後者破壞果膠。澱粉酶類的生物酶能夠破壞水果中的澱粉,結果也會導致水果組織腐爛。
水果皮發黑是由於釋放另一種生物酶,即聚苯氧化酶(PPO)引起的。這是一種需要有氧才能夠起作用的酶,其作用是把香蕉皮中天然存在的酚類聚合為多酚,而這種多酚類似於人的皮膚被日光曬黑時所形成的黑色素。
聚苯氧化酶可以被酸抑制,這就是為什麼檸檬汁可以用來防止切開的蘋果變黃發黑。香蕉的酸度很低,這可能就是它們會很快變黑的一個原因。最後我想說的是,把香蕉塗上一層蠟,與氧氣隔絕,可以減緩它們發黑。
對貴刊以前的回答作一點補充。誠然,香蕉皮變黑是一種氧化反應,而且起因的確是由於受了凍。但是我要說,低溫本身並不會加快香蕉的氧化反應。
4. 為什麼香蕉放置時間長了就會發黑
香蕉的自然成熟周期相當長,生產成本比較高,而且熟香蕉在運輸中容易腐爛,為搶市場,果農不等香蕉成熟便將皮青、肉硬的香蕉銷往各地,由果販催熟。香蕉收購站也不要熟香蕉,只要皮青、肉硬的香蕉。所以人們買回來的香蕉存放時間難超過3天,表皮就發黑,果肉開始腐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