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旗艦為什麼稱守門員
A. 小米11零點首銷:超85萬人預約
距離2021年新年鍾聲敲響已不到7個小時,今夜,對於廣大米粉來說不僅僅是辭舊迎新的夜晚,也是迎接小米新十年的第一款旗艦——小米11到來的時刻。
2021年1月1日零點,小米11將在全渠道開啟首銷,售價3999元起。目前僅小米京東自營旗艦店,小米11的預約人數已超過85萬人,具體數字為85.4萬,可謂小米年度爆款。
本次,小米11不僅只在線上開售。不久前,小米集團副總裁、中國區總裁、紅米Redmi品牌總經理盧偉冰在微博表示,1月1號凌晨,171家小米之家首銷小米11,一起跨年,一起迎接2021。同時,盧偉冰稱,這一次小米為線下渠道准備了較多貨源。
靠著3999元起的售價和首發驍龍888晶元,網友將小米11稱為「旗艦機守門員」。的確,高通驍龍888晶元採用5nm製程工藝,相比驍龍865,CPU整體性能提升25%,功耗降低25%,同時GPU性能提升35%,功耗降低20%。此外,小米11還配備6.81英寸2K解析度120Hz四曲面柔性屏,峰值亮度高達1500nit,屏幕還獲得DisplayMate A+評級。
價格方面,小米11提供三種內存版本,包括8+128GB、8+256GB、12+256GB,價格分別為3999元、4299元、4699元。有煙紫色、卡其色兩款素皮版本,同時還有AG磨砂玻璃的藍色、黑色、白色款。
(7598362)
B. 小米vip禮盒怎麼領取
可以在淘寶或者在購買小米10的時候,商家會進行贈送的。
據報道,小米VIP禮盒包括米家插電夜燈、小米單動圈耳機產品。回到小米10,這款手機被稱為「2020年旗艦守門員」,因為無短板德配置,所以被稱為水桶旗艦。
在核心配置中,小米10採用雙曲面90Hz全面屏,屏幕尺寸為6.67英寸,搭載高通驍龍865旗艦處理器,配備LPDDR5內存,後置主攝為一億像素,電池容量為4780mAh。
值得注意的是,新版小米10已經獲得了網路接入許可,看起來很像小米10極限紀念版。這是小米旗下首款驍龍870手機,預計春節後發布。根據小米的性價比定位,新款小米10的價格預計會是一個驚喜,值得期待。
C. 小米11,終於「降價」,幸福來得太突然
2020年底,小米推出一款顏值超高的旗艦機——小米11,小米11堪稱旗艦手機守門員,是一款全能性的綜合旗艦,不管是外觀還是硬體,又或者是售價,都非常讓人滿意。小米11推出之後,深受消費者喜歡,它的熱度非常高,甚至一度比華為旗艦Mate40還要火。據筆者了解到的消息,目前在京東,小米11最終可以實現3599元的入手價,也就是說,僅需3599元,你就能夠買到這款「高顏值」旗艦。用一句話來進行形容,就是小米11堪稱國產「高顏值」旗艦,如今迎來降價,熱度超越華為Mate40!
一起看看小米11的降價情況,8GB+128GB版本,從3999降至3599,8GB+256GB版本,從4299降至3799,12GB+256GB版本,從4699降至4199元。簡單的講,除了8GB+128GB版本降價400元之外,其餘兩款的降幅達到500元,降幅如此之大,確實讓人喜歡,這也讓一些網友表示,小米11,終於「降價」,這幸福來得太突然!
如果你是一般用戶,選擇8GB+128GB版本就好,僅3599元就能夠買到一款頂級驍龍888旗艦,確實非常超值。
小米11是一款超輕薄5G旗艦,厚度僅 8.06mm,重量僅 196g,正面是6.81英寸大屏幕,2K解析度,120Hz刷新率,支持同時開啟。小米11的處理器是驍龍888,搭載4600mAh大電池,支持55W有線和50W無線充電。在實際使用方面,小米11完全可以滿足用戶需求,不管是性能還是續航,都讓人滿意。
再說小米11的相機,它是後置三攝,有1億像素主攝,還有1300萬像素超廣角和500萬像素長焦微距。
小米11本身就是旗艦手機守門員,性價比非常高,現在降至冰點,更是讓人喜歡。屏幕前的朋友,你們最近要換手機嗎,如果想換的話,筆者首先推薦小米11,大家覺得如何呢?
D. Redmi 產品部被整合背後,是小米內部「以下犯上」的尷尬
近日,一封據信來自小米集團內部的郵件在微博上流傳,全文大意為 Xiaomi 產品部與 Redmi 產品部合並為手機產品部,並下設 Xiaomi 、Redmi 、Pad 產品部。產品部總經理直接向小米高級副總裁盧偉冰以及手機部總裁曾學忠雙線匯報。
簡而言之,過去 Redmi 手機設計(Redmi 產品部)與小米本部(小米產品部),是兩條相對獨立的研發線,而現在,他們變成了統一管理下的兩個平級部門。
這意味著,Redmi 將與小米數字系列產生更多的交集。而米粉們最關心的是,合並後,Redmi 會不會為了與小米數字系列拉開差距,而喪失性價比?
市場大跌,資源整合收縮成本
主品牌與子品牌的研發部門合並在手機行業並非首次,2021 年初,一加研發部門也曾與 OPPO 研發部門合並,劉作虎出任首席產品官。
有業內人士分析,主要原因之一是一加和 OPPO 的產品過於相似,需要做出更多差異化,以及讓一加回歸後幫助 OPPO 合力沖擊高端市場。
小米此時的做法和 OPPO 類似,但面臨的市場環境更加惡劣。
今年一季度,手機市場迎來最艱難的時刻。
Canalys 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跌 11% 。小米今年一季度財報顯示,全球手機出貨量 3850 萬台,較去年大跌 21.45% 。
此外,小米在全球印度、西歐等多個主要市場都錄得高達 25%-30% 的跌幅,國內市場則同比下跌 22% 。
小米集團總裁王翔在財報電話會議上稱,影響一季度的外部因素在二季度是否會有所改善,仍存不確定,但供應端可能會有改善。
在手機市場大蕭條的背景下,整合研發部門,降低內部資源消耗不失為一種 " 節流 " 方法。
為高端讓路,Redmi 還能性價比嗎?
Redmi K 系列自 K20 起就被盧偉冰稱作 " 旗艦守門員 ",或者 " 旗艦焊門員 "。
原因自然是因為 Redmi K 系列產品在採用時下最高端配置的同時,擁有相當低的價格,也就是外界最常說的 " 性價比 "。
最近兩年,由於 K40 和 K50 系列的不俗表現,甚至被不少人戲稱 "Redmi 干翻小米 "。
但在小米不斷沖擊高端市場的背景下來看,"Redmi 干翻小米 " 成了一種無言的痛。
如今小米旗艦走向 4000 以上價位段,寄希望於以更強的攝影能力和屏幕素質與 Redmi K 系列拉開差距。
但現實是,小米長期以來的 " 發燒友 " 文化培養了大批更看重處理器和屏幕的米粉,而這兩部分恰恰是 RedmiK 系列一直主打的賣點。
因此,雖然 K 系列與小米數字系列在價格上拉開了差距,但小米的目標用戶對它們的需求卻沒有發生實質性改變。也就是說,原本許多可能成為小米數字系列的高端用戶,在 Redmi 的吸引下,依然留在了 " 性價比 " 價位。
有一組數據說明了兩者的 " 相愛相殺 "。
從京東自營手機銷量排行榜來看,2021 年 4 月 Redmi K40 的銷量高居第五,而同時期的小米 11 系列在榜單上未見蹤影。
今年 4 月的數據也顯示,Redmi K50 與降價後的小米 11 Ultra 銷量同占銷量榜前十,新發布的小米 12 反而不溫不火,不在榜單內。
換言之,Redmi 為小米留住了原來的性價比用戶,但同時也限制了他們成為小米數字旗艦系列用戶的可能,威脅到了小米原本可能爭取到的高端用戶群。
對言必稱 " 沖擊高端 " 的小米來說,這顯然不是什麼好消息。
但另一方面,如果 Redmi 與小米數字系列拉開太大差距,又很可能降低對性價比用戶的吸引力,同樣可能威脅到 Redmi 的目標用戶。
顯然,如何平衡兩者將是對小米的一大考驗。
ZAKER 科技 出品
文 / 實習生 陳澤鈞
編輯 / 劉凡
E. 我們來看看旗艦「守門員」Redmi K40的優點
前段時間 紅米發布的自家極致性價比的手機紅米K40系列 不得不說 這次盧偉冰可真是莽足了勁要干翻友商和自家大哥小米11啊
K40的發布 只能用一個字「有點狠」來形容 在你面前的是Redmi旗艦產品
有點狠的驍龍888 性能優越
有點狠的E4旗艦直屏 獲國際權威認證
有點狠的一億像素影像系統
有點狠的電競級 游戲 體驗
以及有點狠的設計、工藝、電量...
狠突破 狠硬核 紅米K40狠良心
依舊 介紹性能 高通驍龍888全家桶 5nm製程工藝 性能進一步優化
內存&存儲
LPDDR5 + UFS 3.1流暢運行
向來唯快不破
操作疊加式優化提速 大型 游戲 載入 多文件讀取瞬時完成 全局操作流暢如絲般順滑
性能有點狠
屏幕:這次的紅米 屏幕成為最大亮點 新一代 E4 旗艦直屏達成11項屏幕紀錄
配備一塊超越以往 Redmi旗艦的全新屏幕 新一代 E4 發光材質 原色屏 True Tone 專業屏幕體驗 還有2.76mm的小中孔 更小的中孔 讓視野更純粹 玩 游戲 時 更少遮擋 體驗更友好 這一切 都讓這塊屏與眾不同 不止亮眼 還很省電
屏幕有點狠
音質上 音質大滿貫
Dolby Atmos
杜比全景聲
高端沉浸式音質體驗
杜比全景聲是源自影院的高品質音效技術 自推出以來廣受電影從業者青睞和好評 優越的空間感 360 全環繞 塑造讓你身臨其境的聲音 更有震撼的重低音 自然而逼真
拍照上 一億像素夜景相機 夜幕下 大作上演 K40 Pro+ 配備一億像素夜景相機 高達12000*9000的驚人解析力 每一張照片 都有數倍於普通相機的圖像信息 每一次快門都是 Redmi影像的至高水準
旗艦影像有點狠
續航上 4520毫安時電池+33W閃充 雖是33W 但媲美傳統的55W
其他你可能關心的:雙揚聲器 Nfc IP53防水防塵 紅外遙控 MIUI12 這個價格 我覺得可以交個朋友!
下期想看什麼手機 評論區留言哦~
F. 小米口碑最好的手機
小米口碑最好的手機:
第一款:小米6
提到小米手機旗下的釘子戶機型,相信大家都能夠想到的應該是小米6,即使到現在,依舊有非常多的米粉正在進行使用,因為產品本身的流暢度還算可以,即使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但整體的均衡性確實很不錯。
比如小米6的做工都是旗艦級別的,實打實的不銹鋼中框,加上產品小屏設計的光環加持,小米6能夠獲得較高的口碑也很正常。
第二款:小米2S
在大多數米粉心目中,小米2S應該是首款被認知的機型,雖然當時的小米2也很出色,但和小米2S相比,還是有著非常大的差距。先說銷量,小米2S是第一款銷量破千萬的國產手機,而且隨著小米2S的火爆,小米在學生黨、剛出社會的年輕人等人群中積累了一大批用戶。
第三款:小米10
小米10有兩個特點,第一是能帶來極致性能體驗,給人帶來流暢絲滑的操作風格。
第二是帶來高性價比,小米10被廣大米粉親切的稱作是旗艦手機守門員,再加上OLED屏幕、90Hz屏幕刷新率、曲面屏設計、一億像素、驍龍865處理器、NFC、對稱式雙揚聲器、紅外遙控等功能,小米10能夠獲得良好的口碑也很正常。
G. 小米手機為何成為守門員
因為小米11在年末發布驍龍888晶元,他把價格定的非常的低,對於21年想發布888新機的廠商來說無異於把門焊死了,定價太低沒錢賺太高會被噴。
H. 小米12 Pro深度體驗:不再「發燒」,做水桶旗艦「守門員」
智東西(公眾號:dxcom)
作者 | 雲鵬
編輯 | 心緣
智東西1月5日消息,近日小米的首款驍龍8旗艦手機小米12系列已經上市,並在5分鍾內達成了18億元的銷售額。
小米集團高級副總裁、手機部總裁曾學忠曾在接受智東西等媒體采訪時透露,這次小米推出的握感尺寸極佳的小米12,在銷量上已經可以跟小米12 Pro旗鼓相當,可以說小米這次的大膽嘗試是得到市場認可的。
智東西也提前拿到了大杯旗艦小米12 Pro,在幾天的深度體驗後,可以說,小米依然延續了自己的傳統,在做「驍龍8旗艦機守門員」這件事上,小米是認真的。
在全面升級之外,小米對於驍龍8功耗的控制、性能的調教,以及拍照演算法、快充方面的提升,都給我留下了比較深刻的印象,可以說,小米的自研技術正在各類產品中扮演著愈加重要的角色。
這次小米12 Pro系列從外觀上來說改動還是比較大的,跟上代小米11系列的設計語言可以說完全不同。據了解,這次小米12系列的外觀設計由小米產品經理魏思琪負責,而她操刀的上一款產品就是主打顏值和拍照的小米Civi系列。
總體來說,小米12 Pro在外觀上顯得比較內斂,我拿到的版本是藍色AG磨砂玻璃背板,磨砂顆粒度比較細膩,觸感較好。
小米12 Pro這次的鏡頭模組設計比較新穎,增加的幾條分割線,呈現出一種「秩序感」,而頂部一顆碩大的主攝鏡頭,又表明自己拍照「很有料」。
雖然小米12主打的是「最佳握持尺寸」,但實際上,稍大一些的小米12 Pro,對於我這種手比較大的用戶來說,也可以輕松單手握持使用,甚至手指環握還能留有餘量,並且通過過渡比較自然的屏幕、中框以及背板的銜接,小米12 Pro的握持感比較舒適。
其實近年來,各家廠商在手機ID設計上可謂是絞盡腦汁,但終歸逃不過「方圓之間」,而是否延續前代設計,各家也有自己的思考。如榮耀、華為就比較傾向於延續自己標志性的設計元素,小米、OPPO、vivo以及他們的子品牌則在外觀設計上經常帶來新意。
如今各種智能硬體也進入「顏值當道」的時代,如何通過外觀設計快速抓住目標用戶的關注點,是對廠商們的考驗。
屏幕素質過硬已經成為了小米手機的代表性優勢之一,這次小米12 Pro也搭載了一塊三星頂級AMOLED E5材質屏幕,支持最新的LTPO技術,在色彩顯示和高刷動態調整方面比較突出,不過關於高刷新率的調教,我們放在後面系統部分再詳細分析。
從屏幕本身的顯示素質來看,小米12 Pro支持2K解析度和120Hz刷新率同時開啟,保證了發燒友用戶們的極致顯示追求。
另外,小米12 Pro的色彩風格支持比較全面,包括高級模式下的自然色彩顯示,同時也支持根據環境光線動態調整色溫的真彩顯示模式,根據實際體驗來看,屏幕色溫的變化還是比較敏銳的。
當然,既然作為小米首款驍龍8旗艦機,這顆驍龍8調教的到底如何,是消費者們普遍關心的。
這次我重點關注了小米12 Pro的 游戲 和充電續航體驗。在 游戲 部分,我選擇了MOBA類手游《王者榮耀》以及重度負載類手游《原神》,在兩款 游戲 中,均以能夠開啟的最高畫質選項運行。
《原神》畫質設置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這次在開發者選項中增加了一項「極致模式」選項,開啟後,可以最大化釋放性能。
測試中,軟體對於小米12 Pro的CPU核心溫度讀取出現了一些問題,因此CTemp一項可以暫時忽略,具體溫度以我實際體驗為准。
在《原神》 游戲 中,小米12 Pro的表現比較穩定,在場景比較復雜的璃月港場景中, 游戲 幀率基本上能夠穩定在55-58幀之間,在少部分場景比較簡單的狀態中,可以達到60幀滿幀。
《原神》 游戲 幀率曲線,開頭部分為啟動 游戲 和選項設置部分,幀率波動較大屬於正常現象
《原神》 游戲 幀率表現
在激烈戰斗或者畫面渲染壓力較大時,幀率偶爾會波動到48幀左右。
令我比較驚喜的是小米12 Pro的溫度控制,即使在《原神》這類重度負載 游戲 中,小米12 Pro的機身背部溫度依然只是保持「溫熱」狀態。
機身背部發熱區域
要知道,此前各家廠商不少搭載驍龍888的旗艦手機,都曾因為高發熱問題引起熱議,甚至有些會在《原神》 游戲 中觸發溫度過熱警告,當然,這與SoC本身的高發熱有比較大的關系。
根據媒體實測,驍龍8的峰值功耗要超過驍龍888,因此小米12 Pro比較出色的溫度控制,並不是SoC本身功耗降低了,而是小米的調教和演算法起到了作用。
《原神》 游戲 幀率表現
目前,對於手機SoC的調教,廠商們有兩種路線,一種是專注峰值性能的釋放,而在溫度方面「放飛自我」,另一種是有嚴格的溫度控制,但犧牲幀率表現。
這次小米顯然選擇了一種比較折中平衡的方案,據了解小米內部將溫度線定在了48 C左右,這個溫度既能夠保證手機「不發燙」,維持溫熱的狀態,但又可以將 游戲 幀數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總體來說,小米這種策略雖然看起來有些「保守」,但實際上是比較聰明的,因為消費者對於溫度問題十分敏感,過熱發燙基本上是「一票否決」,而在實際 游戲 中,3-5幀的幀率犧牲,卻感知不強。
可以說,在發熱和性能的平衡上,小米選擇了優先保證體驗,而非極致的幀率表現。
除了《原神》這款重度負載的 游戲 ,在《王者榮耀》這類MOBA手游中,小米12 Pro基本上可以說是輕松應對。即使開啟了120Hz高幀率模式,手機仍然可以在 游戲 全程保持120Hz穩定運行。
《王者榮耀》幀率曲線
即使在激烈團戰中,手機也沒有出現卡頓掉幀現象。而在溫度表現方面,在運行《王者榮耀》這類 游戲 時,手機基本上只有比較輕微的發熱,顯然,小米12 Pro應對這些 游戲 是游刃有餘的。
《王者榮耀》激烈團戰時的幀率表現
這也體現出了小米在調度策略層面的優化對於 游戲 體驗的提升是比較有效的。
除了性能表現,手機的續航和快充也是這次小米12 Pro升級的重點,並且既然小米12 Pro支持2K 120Hz同時開啟,那麼續航就更加受到用戶關注了。
這次我在2K 120Hz同時開啟的狀態下,進行了半小時的《原神》重度 游戲 後,手機電量的消耗僅有12%左右。
《原神》半小時電量變化
在進行半小時的1080P高清視頻觀看後,手機電量消耗只有4%左右,令我比較意外。
觀看視頻半小時電量變化
充電方面,這次小米12 Pro搭載了小米自研的澎湃P1快充晶元,實現了業內第一個單電芯120W有線快充,根據我的實際測試,手機從65%的電量充到100%,只需要10分鍾。
也就是說,粗略估算的話,充電10分鍾,小米12 Pro可以連續玩一個半小時的重度負載 游戲 ,或者連續觀看4個半小時的1080P視頻。
這對於充電體驗來說,可以說是一種「質變」了,也基本上可以杜絕「充電焦慮」的發生。
除了性能和快充,這次小米12 Pro在拍照方面的提升也比較顯著。
尤其是在軟體層面,小米推出了自研的「小米影像大腦」,結合驍龍8這次在AI能力方面的提升,帶來了不少比較令我驚喜的拍照體驗改善。
拍照對焦的優化一直是小米重點發力的方向之一,因為此前幾款旗艦機在硬體素質過硬的前提下,對焦體驗卻略有遺憾。
這次在小米12 Pro中,小米增加了「萬物追焦」能力,根據我實際體驗來看,在拍照預覽畫面中,手機的確可以對畫面中的人物進行快速且精確地捕捉。
即使偶爾人物消失在了畫面中,手機依然可以在其回到畫面中時進行快速捕捉。可以說,這樣的功能對於拍照體驗的提升是非常明顯的。
對焦的另一個用武之地就是在背景虛化方面,可以看到,小米12 Pro對於場景中虛化部分的判斷是更加准確的,比如畫面中心的葉子和背後的門就做了比較好的區分。
人像模式拍攝
這次在連拍速度方面,小米12 Pro也進行了重點優化,在與上代超大杯旗艦進行對比的過程中,我可以明顯感受到,小米12 Pro的成像速度更快,但是畫面質量依然能夠有保障。
小米12 Pro連續拍照
在白天光線充足的場景中,小米12 Pro能夠在10秒內拍攝約45張照片,相比之前的旗艦機型提升比較明顯。
連續拍照10秒,所得照片數量
從拍攝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小米12 Pro並沒有因為提升拍照速度而犧牲畫質,這與IMX707感測器、小米自研影像演算法以及驍龍8的ISP處理能力的提升都有密切關系。
在光線較暗的場景下,這樣的拍照速度優勢也比較明顯,在光線較暗的樓道內,小米12 Pro可以在10秒內拍下約10張左右的照片,而小米11 Ultra在同樣時間內可以拍下5張左右。
在夜晚極暗光場景下,小米12 Pro可以在20秒內拍下約6張照片,而小米11 Ultra能夠拍下3張左右,速度的提升是實打實的。
左:小米12 Pro拍攝的照片數量,右:小米11 Ultra拍攝的照片數量
抓拍體驗的升級對於用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有時候偶爾看到一個精彩或者感動的瞬間想記錄下來,抓拍「不糊」的能力是非常關鍵的。
比如在這組夜晚抓拍樣張中,小米12 Pro的抓拍畫面中心區域的清晰度是比較好的,僅在邊緣出現了一定的模糊,要知道,這是在夜晚快速跑動的狀態下進行抓拍。
在追焦和抓拍能力升級之外,大部分日常拍攝場景中,小米12 Pro的表現又如何呢?
單從感測器尺寸上來看,小米12 Pro使用的索尼IMX707是小於小米11 Ultra的三星GN2的,兩者的像素數相同,也就意味著,小米12 Pro的單像素尺寸要略小。
在日常的建築物拍攝中,兩者表現基本相同,看不出明顯差別,不過在色彩的處理上,小米12 Pro的成片在部分場景中更加「討喜」。
主攝建築拍攝對比
主攝建築拍攝對比
在拍攝植物時,小米12 Pro的成像色彩飽和度更高,而用戶對於不同的色彩表現也有不同的喜好傾向,不好做過多評判。
主攝植物拍攝對比
在一些逆光場景中,小米12 Pro成像的暗部細節更多,兩者對於高光的抑制基本相同,此時小米11 Ultra的畫面色彩飽和度反而要更高。
在夜景拍攝方面,雖然小米12 Pro的底更小,但是畫面中夜空的純凈度得到了很好的保證,噪點明顯控制的更好,同時對於建築燈牌的高光抑制也更到位。
不過在夜景拍攝的色彩平衡方面,小米還需要進一步調教。
主攝夜景拍攝對比
目前智能手機在影像技術方面的發展,有一種軟硬體結合的突出趨勢,各家廠商都開始加深軟體演算法與硬體感測器、SoC等部分的融合。因此在硬體趨同的大背景下,自研演算法就成為了各家「獨門秘籍」的所在。
小米自研影像大腦的推出,也是小米對自身拍照軟體技術的一次底層系統性梳理,其效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提升手機拍照的「下限」,讓更多人可以輕松、快速、簡單的拍出好照片,是提升拍照基礎體驗的關鍵。小米這次,可以說是「方向對了」。
最後,我們來說說小米12 Pro的軟體體驗,既然是小米,那麼MIUI操作系統自然是關注的重點之一。
這次其實在系統UI界面上,小米沒有做較大改動,MIUI 13系統在我使用的這幾天里,基本維持了一個比較穩定的運行狀態,極少發生卡頓或掉幀現象。
MIUI 13日常操作
這次受到消費者廣泛關注的,是在小米自研調度策略以及LTPO屏幕的加持下,實現了10Hz、30Hz、60Hz、120Hz等多個刷新率段位的自適應切換。
之所以稱之為自適應,是因為刷新率的切換是「無感」的,我在使用的過程中感受不到刷新率的變化。
總體來說,小米12 Pro的屏幕刷新率在用戶操作手機時,基本都維持在120Hz運行,保持流暢度,而在不同的應用和使用場景中,會自動調整相匹配的刷新率。
微博刷新率變化情況
比如在刷微博時,手指滑動時幀率為120Hz,一旦停止滑動,幀率就會降低到60Hz,最終降低到30Hz。
比較「智能」的是,當手機檢測到有視頻播放時,會根據視頻幀率調整到30Hz或者60Hz,而在微博中觀看靜態圖片時,刷新率會調整到60Hz。
而在一些應用的主頁靜止畫面,或者手機桌面靜止狀態下,手機屏幕的刷新率會降低到10Hz左右。
桌面刷新率變化情況
可以說,在屏幕實現了真正的動態刷新率調整後,120Hz屏幕才解鎖了自己的「完全形態」,也實現了高刷屏與功耗的平衡。
此前,安卓陣營率先應用了120Hz高刷新率屏幕,但是蘋果卻後來者居上,第一個在120Hz屏幕上實現了Pro Motion自適應刷新率調節,實現了從1Hz到120Hz的八檔位自適應調整,也體現出蘋果在軟硬體協同調教方面的深厚功底。
這次小米是安卓陣營中首個實現相似功能的廠商,也體現了小米對於前沿技術的 探索 是走在前面的。
B站刷新率變化情況
通過幾天的深度體驗,小米12 Pro在性能、屏幕、充電、拍照、系統等幾個智能手機核心特性方面都有比較明顯的體驗提升。可以說,這是一部沒有明顯短板的「水桶旗艦」,也成為了安卓陣營驍龍8高端旗艦機的「守門員」。
從澎湃P1自研晶元、小米影像大腦到驍龍8的調教,我們能夠看到自研技術已經成為了小米產品核心優勢的關鍵來源,而小米死磕硬核技術,也是認真的。
雷軍在發布會上說,小米今後將正式對標蘋果。我們都知道,蘋果的優勢不僅在於硬體,更多的在於硬體、軟體以及生態的整體協同能力,對於小米來說,前面還有不少硬仗要打。
I. Redmi K40使用2個月,我願稱它為「好守門員」,但它沒有守住大門
3月中旬入手的Redmi K40這款手機,買它的理由很簡單,預算不足買不起旗艦手機,最終挑來挑去,還是選擇了Redmi K40,畢竟人人都說Redmi主打性價比,盧偉冰做人厚道,甚至還把Redmi K40比喻成了2021「旗艦焊門員」,為了好理解,我就叫它「守門員」吧。
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Redmi K40這款手機, 我認為它是一名合格的「守門員」,但它沒有守住大門, 原因且聽我慢慢分享,如有與您存在分歧的地方,可能是日常使用差異造成的,屬於常見現象。
優點1:側邊指紋解鎖更高效
Redmi K40配備6.67英寸AMOLED屏,這塊屏幕素質先不談,先說它不支持屏幕指紋識別這件事,起先我很納悶,為什麼沒有屏幕指紋?直到我看到同事使用的小米11才不禁感慨, 還好Redmi K40是側邊實體指紋識別,識別成功率比屏幕指紋高、盲解鎖方便,而且不用擔心油污和水漬。
優點2:機身很薄,外觀大氣
Redmi K40機身厚度僅7.8mm,初次上手就感覺到了確實很薄。外觀上我購入的是「墨羽」配色,乍一看感覺像是沒有擦凈的水漬,不過這種外觀挺新穎,如今我還時不時摘掉手機殼,仔細凝視它的外觀,我覺得還是挺高大上的, 但是外觀這個東西吧,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反正我覺得挺好看。
優點3:屏幕觀感不錯,屏佔比高
Redmi K40並沒有像主流千元機一樣,擁有寬大的下巴,屏佔比還是挺高的,居中挖孔屏個人感覺要比左上角或右上角挖孔看起來舒服些,E4材質、120Hz刷新率,峰值1300nit亮度,屏幕顯示的顏色足夠艷麗,滑屏體驗也很流暢絲滑,白天在太陽底下也能看清屏幕。
優點4:夜景拍照個人很滿意
Redmi K40後置4800萬主攝+800萬超廣角+500萬長焦微距三攝,可喜可賀,Redmi沒有選用200萬的湊數鏡頭,日常拍照體驗不錯,尤其是夜晚拍照時,雖然快門需要轉動好幾圈才能顯示成片,但拍出來的效果我還是挺滿意的,畫面足夠亮,色彩足夠艷麗,我放了兩張夜景直出的照片,大家可以評判下效果如何。
需要說明的是,盡管這些照片看上去很亮,細節滿滿,但經不起放大, 一旦把照片放大觀看,演算法的塗抹感十分明顯,而且噪點也能夠察覺到,不過畢竟是2000檔的機型,這樣的效果我已經很滿意了。
缺點1:續航不夠優秀,打 游戲 很費電
Redmi K40搭載驍龍870+LPDDR5+UFS3.1,性能沒啥吐槽的,只不過玩 游戲 比較費電,我將Redmi K40電池充至98%,然後玩了兩個小時王者,結果剩餘45%左右的電量,我覺得這個耗電相比我上一款手機K30 Pro高很多。
缺點2:充電速度慢,羨慕友商的65W快充
我嘗試過將Redmi K40電池耗至1%,然後插上原裝33W充電器, 結果充滿4520mAh電池用了快一個小時時間,這個速度放在2021年我覺得有些慢了, 相比友商65W+4500mAh,只需要半小時充滿,Redmi K40顯示有些不足。
Redmi K40的缺點我都可以包容,因為以它的售價來看,已經帶給我超乎想像的體驗了,大部分體驗我都比較滿意,如果再給我一次機會,我可能還會選擇Redmi K40,所以我願意稱它為一名「好守門員」,但我覺得它並沒有守住大門,因為隨著realme GT、GT Neo,以及自家的K40 游戲 增強版發布,Redmi K40的優勢越來越小了。 最後,我想吐槽下MIUI系統,小功能確實多,但廣告是真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