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恒星温度越高颜色越冷
1. 为什么恒星颜色不一样
淡黄色的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宇宙中恒星可不都是淡黄色的,它们颜色五彩斑斓,一颗颗恒星就像珠宝盒里五颜六色的珠宝,
恒星的颜色取决于他们自身的温度,光以波的形式传播辐射,相邻波峰之间,距离就叫做光波的波长,光波很短,短到什么程度呢?如果将一英寸分成25万份,那么一个光波的长度,仅相当于其中几份加起来那么长!但无论光波多么短,她的变化却足以引起人们视觉上很大的差异,因为,波长的变化反映在人眼里就是颜色的变化,比如,红光的波长,约是蓝光的1.5倍,而各种波长,(|也就是各种颜色)的光混在一起就是白光,
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发现,等物体的温度改变的时候,它的颜色也会变化,比如,一块冷的烙铁是黑色的,把它放进火炉里,一会儿的功夫,他表面就变的呈暗红色,随着加热时间越来越长,它就会变得越来越红,如果继续加热,在融化之前,它会有红色变为橘红色,然后变为黄色,白色,最后会变成蓝白色,
2. 恒星温度与颜色的有什么关系
恒星的颜色是由温度来决定的,表面温度比较低的恒星,表面为红色,亏并其次为橙色,表面温度中等的祥旅恒星为黄色,谨空凳就像太阳,表面6000摄氏度,而表面温度比较高的恒星,表面为白色,其次为蓝色,还有温度可以低至零度以下的恒星,它是黑矮星,那里的温度可以有-500度呢!
3. 恒星的颜色与其温度的关系
简单的说就是蓝光能量大,因为光子能量E=hv,h为普朗克常数,v为光的频率,频率越大则能量越大,蓝光频率比红光大,按赤橙黄绿青蓝紫的顺序,频率依次增大。肯孝键定有关系,有专门的恒星模型来考虑热辐射,可以推算核心温度,不过过于复杂。计算核心温度一蠢塌般不是靠表面温度来推算,而是分析恒星元巧档巧素构成,推断出此恒星中的核反应式,再根据这个反应发生的条件来算出核心温度。
4. 恒星发光的颜色由其表面的温度决定吗
是的,恒星发光颜色与温度密切相关。缺悄
恒星瞎扰表面温度越低,颜色越红,表面温度只有2000-3000度;到橙黄色,温度为5000-6000度,太阳是橙黄色恒星,表面温度为5700度左右。到白色时,温度为8千-1万度。到蓝色时,最高温度可达3万度伏神渣。
5. 蓝色星球是冷的吗
你是指恒星还是行星?
如果是行星,太阳系中的蓝色行星是核携海王星。海王星的大气层80%是氢,19%是氦,也存在着微量的甲烷。主要的吸收带位于600纳米以上波长的红色和红外线的光谱位置,故呈现出蓝色的色调。
因为轨道距离太阳很远,海王星从太阳得到的热量很少,所弊皮以海王星大气层顶端温度只有-218℃,但其内部是热的,温度可能为5400 K。
恒星的温度与颜色
6. 为什么恒星表面温度越高,恒星越呈蓝色同
同时会从暗蓝色变成暗紫色。如果温度升高到上亿度(中子星温度),连这种暗紫色都会基本消渣宽晌失。温度高达10万乃至100万k,峰值会进入软X射线甚至硬X射线区。
如果温度继续升高,恒星辐射的峰值波长势必更短根据普朗克定律,黑体辐射的峰值波长随温度增加而缩短(与绝对温度成反比)。所以实际上恒星温度超过10000k之后,峰值波长已经移动到了紫外区,我巧春们看到所谓蓝色实际上是它的长波部分。如果要形容一下这样的恒星(白矮星)的颜色,只能说它看上亮度随着温度升高变得越来越暗,它的长波部分留在可见光区的越来越少如锋
7. 一颗恒星的质量、亮度、温度、颜色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
它们之间的关系很复杂。看赫罗图。
上面三张图都是赫罗图。
一颗恒星从诞生到死亡,它的质量变化不大,但它的亮度、温度和颜色是变化的。
恒星的质量是诞生时就基本确定的。除密近双星外,恒星在它的各个演化阶段,质量基本不变。
恒星的亮度一般称为光度,就是恒星的发光能力。在天文学上,用星等表示,星等越高,亮度越低。二等星比一等星光度暗10倍,比一等星亮10倍的就是0等星,依此类推。
星等有视星等和绝对星等之分。视星等是我们从地球上看上去的星等;绝对星等是把所有恒星都放在距离我们10秒差距(32.6光年)的地方,再看恒星的星等,它反映的是天体的真实光度。
在赫罗图中,用的是绝对星等代表的真实光度。
在主序星阶段,恒星的亮度、温度和颜色变化不大,亮度基本由它的质量决定。恒星质量小,核聚变反应的强度相对较低,对外输出能量少,则直径小,发光面积小,亮度就低。恒星质量大者饥,核聚变反应的强度相对较高,对外输出能量多,则直径大,发光面积大,亮度相应就高。这是在主序星阶段的亮度与质量的关系。
恒星的亮度还与恒星的演化阶段有关。一旦恒星脱离主序星阶段,亮度变化是很大的。当恒星从主序星演变为一颗红巨星时,外层膨胀,恒星体积增加,表面积增加,发光面积增加,亮度会增加。当小质量恒星外层物质继续膨胀,并逐渐消散于宇宙空间后,露出内部的白矮星,发光面积迅速减小,光度也会迅速减小,有时会因为太小而变得不可见。当大质量恒星外层物质膨胀时,内部物质会收缩。直到内部能够进行核聚变反应的物质都消耗完了,恒星会以超新星的形式突然爆炸,在极短时间内,光度会上升数十万倍,有时,会比一个星系的亮度还要高。但很快(几个月到几年内),随着爆炸物质的消散,亮度会迅速下降。对于恒星的颜色,不论质量大小和演化阶段,恒星的颜色只与表面温度有关。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把一根铁棍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铁棍先是变成暗红色,再变红,再变高蠢成橙色、黄色、黄白色、白色,如果忽略铁是否固态、液态等等,如果继续加热,它还会变成蓝白色、蓝色。这说明,物体温度升高时,就会向外发出辐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频率越高。
恒星也是一样的。恒星质量大时,对外输出能量多,表面温度高,恒星的颜色也就越趋向于白色、蓝色;恒星质量小时,对外输出能量少,表面温度相对较低,,恒星的颜色也就越趋向于橙色、黄色,甚至红色。我们的太阳是一颗处于主序星阶段的小质量恒星,它的表面温度约为5700度,相应地,发出橙黄色的光。参宿七的表面温度12000K,是一颗蓝白色星;天狼星的表面温度约为10000K,织女星的表面温度为9700K,都是白色星;心宿二的表面温度为3650K,参宿四的表面温度约3500K,温度比太阳低得多,是红巨星,发出红色光。恒星演化至白矮星时,表面温度成为白矮星的温度,而它的温度通常是超过1万度的,于是,白矮星发出白色光。
超新星爆发后,在残留的星云中央,通常会留下一颗中子星,中子星的直径只有几十公里,太小,不管温度多高,在可见光波段也看不到。但它会发出不可见的高频射线,可以被探测到。首念返
恒星的质量、亮度、温度、颜色之间的关系,大体就是这样。
总之,对于主序星,质量决定大小,大小决定亮度。质量决定温度,温度决定颜色。
对于红巨星,大小决定亮度,且高亮度、低温度,温度决定颜色。
对于白矮星,大小决定亮度,且高温度、低亮度,温度决定颜色。
8. 为什么蓝色恒星最热,红色最冷
颜色可以代表它的温度。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烧一块铁块,它会从暗色(近黑色)慢慢地变成暗红色,再让姿禅变成鲜红色。继续加热,会变成橙色、黄色,然后就会熔化成液态的铁水。如果继续加热,铁水会变成白色。假如再加热,铁水可能会蒸发变成气态,并呈现出蓝白色了,而此时,它的温度已经超过1万度了。这就是颜色与温度的对应关系。
再往深里说,温度是物质内能的外在表现。有温度,就会向外界辐射能量。内能越高,辐射的能量也越高。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进行的,在电磁波谱中,波长越长,能量越低;波长越短,能量越高。当物体变热后,它首先会辐射出波长较长、能量较低的红外线。我们冬天家里用的暖气,辐射出的就是红外线。温度再升高一些,就会发出红光,说明该物体的辐射已经进入红色可见光波长了。温度再升高,物体辐射波长会继续缩短,到黄色光、白色光、蓝色光的波长段。如果温度还要升高,那么辐射波长会继续变短,再次离开可见光波长,进入X射线、甚至伽玛射线波长。
恒星也是如此。一颗恒星如坦尘果呈红色,它表面的温度只有2000-3000度。橙色恒星的表面温度在5000-6000度。白色恒星的表面温度可达1万度,到恒星发出蓝色光时,该恒星的表面温册搭度会上升到最高3万度。
所以,蓝色恒星最热,红色最冷。
9. 恒星的颜色与温度有什么关系
有的恒星以蓝色光为主,呈蓝色,称为蓝星;有的以红色为主,呈红色,称为红星。蓝星表面温度很高,约为25000℃以上,蓝白星和白星次之,黄白星、黄判丛星和红橙星又次之,红星温度最低,约为3000℃左右。还有一类主要辐射红外线的红外星,这类恒星表面温度比一般恒星亏液低得多,只有几百摄氏度,可算是已知温度最低的恒星。光谱型为O、B、A的三型称为早型,这类恒星呈蓝色和白色,表面温度为25000~10000℃;F和G型称为中型,这类恒星大致为黄色,表面温度为8000~6000℃;K和M型是晚型,基本呈红色,表面温度只有4000~3000℃。太阳掘空樱的光谱型是G2型,是颗中型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