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男孩最近喜欢眨眼睛咧嘴
① 孩子总是无意识地频繁地眨眼睛,是怎么回事
是不是眼睛太干了?那样的话要避免看电视、电脑,要尽量少看。然后就是要多吃蔬菜,比如胡萝卜。如果是倒睫还是要做个小手术的。不过还是要听医生的话,不要瞎猜。抗生素的眼药水还是少滴为好。还有一点就是注意用眼部的卫生。
② 宝宝2岁啦,最近几天老是眨眼睛,很用力的
如果只是短时间最近才开始频繁眨眼睛的话,注意观察一下宝宝的眼睛有无倒睫,有无炎症,有没有进去异物,有没有注意卫生用眼,再看看有没有用眼过度的情况,如看多了电视、手机、Ipad等。
如果眨眼过于频繁,可以带宝宝去看看眼科,针对性的用眼药水和洗眼睛。
宝宝总端膀,需要观察持续时间有多长,也有可能是缺钙。如果宝宝端肩膀比较严重,除了眨眼睛外,且还有其他的怪样子,则需要做检查排除是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如抽动症。
也有可能是无意识的小动作,诸如睡觉时翻白眼,咧嘴微笑,都是正常的,随着年龄增长,动作会越来越多。
③ 小孩子不自主的眨眼睛怎么回事是不是抽动症
眨眼是眼部肌肉正常的生理活动,但如果小孩子频繁眨眼,且眼皮抖动无法控制的话,那么家长就要注意了,因为这样的眨眼很可能是由于某种疾病所致。在临床上,频繁眨眼睛是抽动症的早期典型症状,此时容易被家长忽略或误解为孩子的习惯性小动作,从而延误诊治!
抽动症,又叫“抽动障碍”或“多发性抽动“,是一种突发性、重复无规律的肌肉抽动或发出声音的综合征。本病常见于2~17岁儿童,男孩较女孩多见,多是童年起病,慢性病程。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并可伴有诸多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和情绪障碍等。抽动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清楚,遗传因素在该病发生中起重要作用,调查发现,抽动症病人的亲属中,本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群。通常抽动症可以分成短暂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运动性或发声性)和Tourette综合征。
运动性抽动的表现为突然的、快速的、无目的、不自主的、重复的肌肉抽动。抽动症状通常始于头面部,症状较轻,以后逐渐加重,累及部位可以沿头面部、颈部、肩部、上肢、躯干和下肢的顺序发展,部位可为单个部位或多个部位。面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则表现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
发声性抽动分为简单发声性抽动和复杂发声性抽动。简单发声抽动表现为快速地、无意义地单调的重复,如不断地清嗓子、咳嗽、哼声、吼叫声、吭吭声、尖叫声等;复杂发声抽动则发出一些似有意义的短句,或更复杂的句子,也有的表现为重复、刻板的完整语句,如某些语词声、模仿言语、重复言语,但表现为秽语者以成人病例居多,儿童病例少见。发声性抽动普遍具有口齿不清,鼻音及语言延迟、音调的强弱不均等特点。大部分病人是先出现运动性抽动,以后才出现发声性抽动;也有部分病人以运动性抽动和发声性抽动同时起病。
另外近年来,已逐步认识到有一些行为问题与抽动症相关联,其轻重程度不等,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轻者只表现躁动不安、过度敏感、易激惹或行为退缩等;重者则表现为强迫行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俗称多动症)、学习困难、睡眠障碍、自伤行为、情绪障碍以及品行障碍等。其中以多动、强迫行为最为常见。
所以,当孩子经常眨眼、挤眼时,不能轻易忽视,应首先仔细询问孩子眼睛有什么不舒服,是否发痒及有异物感等,如在眨眼的同时还伴有眼睛发红、发痒、分泌物增多、流泪等表现要及时带孩子去眼科排查原因。但一旦排除了以上的可能性,孩子还有频繁眨眼的情况,且持续了一段时间,就应该带孩子去专门科室进行检查,这样可以较大程度的避免误诊、漏诊的情况发生。
至于抽动症的治疗,可选择的方法有很多,常见的有药物治疗、行为心理治疗、手术等几种,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进行选择。
抽动症的药物治疗包括有: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可以改善50%-80%的抽动症状。目前常用的有盐酸硫必利、阿立哌唑、利培酮等,这些药物与传统药物疗效相当,但副反应低。其他药物:可乐定,胍法辛,巴氯芬,苯二氮卓类(如氯硝西泮),丙戊酸钠、托吡酯等。
抽动症患儿的行为心理治疗是相当重要的,治疗的目的不是直接消除抽动症状,主要是支持和帮助病人消除心理困扰,减少焦虑、抑郁情绪,适应现实环境。精神心理治疗往往需要医生、家庭和学校三方面充分合作,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其中主是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心理支持和指导。治疗本病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教给病人及家庭成员关于抽动症状及与之相关的行为障碍方面的知识,帮助患儿消除紧张和自卑心理,正确认识本病,特别是要让家长知道患儿所出现的症状是疾病本身的病态表现,不是患儿调皮或有意所为,千万不可因此责备或惩罚他们。要给患儿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合理安排好患儿的日常生活,鼓励和引导患儿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活动以转移其注意力,避免过度兴奋激动和紧张疲劳,减轻学习压力和负担,不要贪玩电子游戏和观看恐怖电影或电视,不要勉强患儿做一些患儿极为反感的事情,对患儿予以关心和理解,增强患儿的自信心,这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抽动症的行为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正性强化法、消极练习法、集结练习法、自我监督法、松弛训练和行为反向训练等。对同一个病人可以联合使用一种上的方法。
另外,手术治疗也对抽动症患者有效。临床上,只有不到20%的抽动秽语综合征病人会发展成药物难以控制的重症,表现为频繁的发声、秽语,肢体或躯干频繁抽动,甚至有严重的戳眼睛、拔牙齿、戳鼻子、打自己头面部等自伤行为。有部分患者虽然没有自伤行为,但会出现严重的强迫症。如果出现以上情况,是可以通过手术来控制抽动或强迫症状的。
④ 小孩子突然总眨眼
习惯性眨眼:有部分孩子因为曾经有上述病因之一导致频繁眨眼的历史,通过治疗,在病因除去之后,仍然保留着频繁眨眼的习惯。还有的孩子由于平时不注意,喜欢模仿其他人频繁眨眼,结果形成习惯性的频繁眨眼。父母应及时提醒帮助孩子自我控制。 炎症刺激:这是最常见的原因,可能是细菌、病毒、衣原体等感染所致,如结膜炎、角膜炎等,除了眨眼增多之外还有诸如:眼睛发红、发痒、分泌物增多、流泪等表现,小新就属于这种情况。细菌性炎症刺激引起的频繁眨眼的治疗,可用妥布霉素眼液或0.1%利福平眼液点眼,每日3-6次,还可用红霉素等抗生素眼膏涂眼,每晚一次。严重者可增加眼药水的次数至每1-2小时一次。如果是病毒引起的炎症,则使用阿昔洛韦或安达芬眼液点眼,每1-2小时一次。严重者需全身用药治疗。 先天性眼睑内翻和倒睫:部分孩子因为先天性的眼皮(医学上称为眼睑)内翻,使睫毛倒伏在眼球表面,刺激角膜(黑眼球的表面)引起流泪。这种情况以下眼睑内翻最常见,细心的家长都能发现。治疗方面,轻者可将眼睑轻轻外翻至正常位置,用胶布贴在局部的皮肤上牵引固定,随着孩子身体的发育,眼睑内翻有望自愈。重者则需手术矫正。 眼疲劳性眨眼:包括视力疲劳,如屈光不正,特别是远视、近视、散光未矫正造成眼睛视觉疲劳而引起的。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不断眨眼可以调整眼球曲率,使视觉清晰。这种情况应适当安排孩子的学习生活,告诉孩子看书和看电视、电脑的时间不宜过长,督促孩子做眼保健操,必要时验光配眼镜。 神经性眨眼:由于支配眼轮匝肌的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频繁收缩所致。治疗上可用局部按摩和热敷,内服镇静剂如巴氏合剂、三溴片等,还可使用神经营养剂如维生素B1、肌苷等药物。 儿童多动症:是指孩子身体某部位突然的、不自主的收缩运动,如眨眼、皱额、歪嘴、耸肩等,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行为改变。有的孩子同时会发出怪声,甚至骂人、说脏话等,这种情况医学上叫做儿童多动污言秽语综合征。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精神因素,如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等有关。前面所说的小明就属于这种情况。这种疾病严重影响孩子的正常生活、学习和心理健康。治疗主要以行为矫正为主,家长应配合医生及时提醒帮助孩子自我控制,但是也不能太性急,切勿训斥打骂孩子,需要逐渐诱导,耐心劝说。 总之,引起孩子频繁眨眼的原因较多,治疗也不同,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诊断和治疗。家长一旦发现孩子频繁眨眼,应该及早就医,以免疾病加重。只要及时发现和治疗,一般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