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鸡拉白痢一直不好为什么
㈠ 鸡拉白屎是什么疾病用什么药才能治好这种病
1. 肾传支
鸡肾型传支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病鸡前期表现为呼吸道症状,气管啰音、咳嗽、喷嚏、甩鼻、肿脸流泪,然后迅速波及鸡群;中期为假康复期,呼吸道症状减轻,无异常表现,呈“假康复”现象;后期病鸡拉白色粪便,粪便内有大量尿酸盐,肛门沾满白色稀便,脱水、皮肤干缩,肾肿大。
防治措施:注意鸡舍温度控制,做好通风、卫生工作,防止鸡舍内过于潮湿,合理控制鸡群密度;使用“肝肾康”饮水,预防肝肾病变。
2. 鸡新城疫(鸡瘟)
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病鸡短时间内大群精神变差,采食量下降,出现吭哧、呼吸困难等呼吸道症状,开始拉黄绿色或白色粪便,产蛋鸡群出现软壳蛋、白皮蛋、畸形蛋。
防治措施:做好日常消毒、杀菌工作,采用新城疫冻干苗饮水或滴鼻、点眼;使用新城疫药“独败”配合“杆立克”饮水,控制病毒感染,预防大肠杆菌混感。
二、肠道、生殖系统病
1. 雏鸡白痢
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传染性鸡病。多发生于7~15日龄的雏鸡,病鸡精神不振、怕冷、食欲下降、两翅下垂,拉白色浓稠、白色糊状粪便,如石灰状堵塞肛门造成死亡。
防治措施:引种时要慎重,选择健康、优良鸡苗,育雏期做好环境消毒工作;使用“开口乐”作为雏鸡开口药,预防雏鸡白痢,增强机体抗病力。
2. 大肠杆菌病
由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引起的传染病。病鸡精神沉郁、少食、咳嗽甩鼻,闭眼流泪、机体消瘦,腹泻,拉灰白色粪便,死前抽搐转圈,蛋鸡产蛋量下降,产蛋高峰短或没有产蛋高峰。
防治措施:做好疫苗预防,改善饲养条件,勤消毒;选择大肠杆菌药“杆立克”与“速安”交替使用,主治大肠杆菌病,防治急慢性败血症和肠道感染。
3. 传染性法氏囊
有传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传染性鸡病。雏鸡鸡群多发,病鸡精神沉郁、怕冷,食欲下降、渴欲增加,啄肛,拉白色水样或白色粘稠粪便。
防治措施:对鸡舍进行严格消毒,及时处理病鸡,减少人员出入,对发病鸡群降低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适当增加维生素含量;使用“杆立克”配合“肝肾康”,控制继发感染,保护肝肾、肠道,提高药物吸收利用率。
4. 禽霍乱
是一种出血败血型接触性鸡病。病鸡精神沉郁、呆立、羽毛松乱,闭目缩颈,呼吸困难,腹泻,关节肿大,拉灰白色稀便,内脏表面有白色尿酸盐沉积。
防治措施:严格执行卫生防疫工作,搞好环境卫生,带鸡消毒;使用“杆立克”饮水,控制全群病情,再做好消毒工作。
这些情况都会导致鸡拉白屎,希望能够帮助到您,最后提醒您,一定要对症下药。
㈡ 肉鸡拉白色稀便是怎么回事
这种情况有两种:一种是营养不良引起体内生成的尿酸盐过多,经肾脏排泄体外而成白色稀便,一种是鸡沙门氏菌引起的鸡白痢病,病鸡同样拉白色稀便。
当饲料中蛋白饲料含量过高或氨基酸不平衡,肉鸡采食后,鸡体产氨量过多,氨代谢产物最终是尿酸,经肾脏排除,就是白色的稀便。当血液中的尿酸过多,超出肾脏的排泄能力,尿酸在体内蓄积,会引起尿酸盐沉积症。
鸡白痢病是一种常见多发的传染病,
病因有好多,下面是主要的方面:
1.种蛋带菌、种鸡(包括公鸡)患慢性白痢或隐性带菌,其所产的种蛋就会有30%左右带菌。
2.孵化器内感染。由于带菌种蛋出雏后,雏鸡的胎粪、绒毛、蛋壳等 都含有大量鸡白痢沙门氏菌,
3.饲养管理不当,如育雏室的温度忽高忽低,通风不良,密度过大, 雏鸡饮水不卫生或不足,饲料品质不好,大小鸡混养等均可使本病发生。
4.消毒不彻底。鸡舍、用具没有严格消毒,粪便处理不当。
5.老鼠、飞鸟进入鸡舍,无关人员随便出入鸡舍。
6.从发病区的种鸡场引苗鸡。
等等,都可以引发鸡白痢病
净化种鸡是预防和消灭鸡白痢的根本办法。
㈢ 我们家的鸡拉白屎,没精神 然后就一个一个接着一个的死,是怎么回事
1. 传染性法氏囊。多发生在2-6周龄的鸡群,病鸡表现为缩颈、扎堆、嗜睡、两翅下垂,拉石灰样白色稀粪。
2. 鸡白痢。多发生在0-15日龄的雏鸡,发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扎堆,打颤,羽毛松乱,拉白色糊状粪便堵塞肛门。
3. 肾传支。发病初期有轻微呼吸道症状,然后消失,鸡群大量发病,饮水增加、厌食、扎堆,排白色水样稀粪,伴有大量尿酸盐。
4. 痛风。病鸡精神不振,食欲不振,机体消瘦,肉冠苍白,羽毛松乱。粪便稀薄呈淀粉糊样或石膏样,含有大量白色尿酸盐,污染泄殖腔周围羽毛。
二、应激。当鸡群突然断水断料、转群、断喙等引起应激反应,会导致鸡肠道内肠液分泌异常,出现一过性白色粪便。
三、用药不当。长期使用磺胺类药物、抗生素,或大量使用抗菌药,会破坏鸡体内菌群平衡,有益菌受到抑制,有害菌增加,产生毒素,肝肾严重受损,尿酸盐沉积,引起腹泻,拉稀的症状。
鸡拉白色稀粪怎么治?
一、预防:
1.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除了做好日常的卫生、消毒、通风、密度安排工作之外,还应注意饲喂鸡群的原料、饲料正常无霉变,保证饮水的清洁干净;
2. 饲喂和饮水时间要有规律,不能过于频繁,也不能突然断料断水;
3. 尽量避免转群、惊吓等因素对鸡群造成应激;
4. 对鸡病进行治疗时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用药,不要私自长期对鸡群使用抗生素或抗菌药物,防止鸡群肝肾、肠道受损。
二、药物:
1. 传染性法氏囊。使用抗病毒药“呼独康”配合保肝利肾药“肝肾康颗粒”;
2. 鸡白痢。“开口乐”作为开口药饮水,添加抗菌药“杆立克”,配合“速补21”补充维生素;
3. 肾传支。抗病毒药“呼独康”配合“肝肾康颗粒”,和“感用”饮水3-5天;
4. 痛风。“肝肾康颗粒”饮水3天。
㈣ 鸡拉白屎怎么办
鸡拉白屎很可能是因为感染了鸡白痢,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
1、用酸化剂饲料添加剂。
2、使用益生菌复合中草药制剂。
3、用庆大霉素每只10万单位饮水,连用2 天,也可用氟呱酸、乐美仙0.1%饮水,土霉毒、四环毒、氯霉素、磺胺类药物拌料饲喂 ( 按 0.2%比例拌料 )。
4、花椒15g,蜂蜜30g,大黄、甘草各6g,加水200ml,煎汁100ml和面粉做成 小丸,每只小鸡1d喂3次,每次1-3丸。也可煎汁两次,浓缩汁为30ml,每天鸡 服3-5滴,或稀释3倍自饮。
5、使用“三黄白”制剂系中药三颗针、黄芩、白头翁等研粉。 鸡白痢的治愈率 在 95%以上。
鸡拉白屎多由于肠黏膜分泌大量的肠液及尿酸盐增多造成,引起肾脏损害的营养性因素或传染性因素都可使尿酸盐排泄障碍,而导致白色稀粪的。
(4)大鸡拉白痢一直不好为什么扩展阅读:
复合中草药制剂用于鸡白痢沙门氏菌人工感染鸡的预防和治疗, 保护率达88%~ 90% , 治愈率为75%~ 84. 4%;而“三黄白”制剂系中药三颗针、黄芩、白头翁等研粉,使鸡白痢的治愈率 在 95%以 上;1%混合酸对鸡白痢的预防效果明显,,保护率达97%。
㈤ 鸡拉黄白痢是怎么回事,该怎么治疗
鸡黄白痢是由沙门氏杆菌引起雏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以1周龄-3周龄以内的雏鸡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以雏鸡拉白色稀便及糊肛为主要特征,严重影响着育雏成活率及鸡群质量,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
预防好鸡白痢,在饲养管理上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做好对育雏温度的控制。无论是采取哪种育雏方式,都要使育雏室内达到所需要的育雏温度,否则的话,如果温度控制不好,无论使用什么药物也可能起不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当采用地面平养、火炉或锅炉取暖时,如果育雏室面积或空间较大,一开始可以先用塑料油纸隔开一块较小的空间进行育雏,随着雏鸡日龄的增长,再逐渐扩展育雏空间,这样有利于对温度的控制。立体笼式育雏时,可在育雏室内多设几个取暖点,以保证温度的均匀分布。在实际生产中,宜提倡高温育雏法。即前三天育雏温度达到36—38℃,然后每天下降o.5℃,直至降到21℃,夜间比白天高l一2℃。首先,采用高温育雏,可以促进雏鸡卵黄的吸收,减少雏鸡出皱与人舍时温度差造成的冷应激,降低鸡白痢和痛风病,明显地提高雏鸡的成活率;其次,对育雏前的消毒工作,对育雏舍内湿度、通风、育雏密度的控制等也不能忽视。
另外,进行合理的药物预防也是不可缺少的。一般可在2—7日龄内,在饲料或饮水中加入对鸡白痢敏感的药物,如 雏鸡白痢药“开口乐”,发生该病后,首先要改善饲养管理方面的不足之处(特别是温度方面),同时才是用药,管理用药相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育雏效果!
希望能够帮助到你。
㈥ 为什么鸡拉白色的粪便还无精打采的老是蹲着不动。一赶就跑,好像吃东西也没食欲
应该是因为生病了。依据你说的,应该是得了鸡白痢疾。
鸡白痢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鸡场常见病。带菌母鸡产出带菌蛋,孵出病雏,病雏的分泌物和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土壤、垫草,健雏采食后经消化道传染,从而使该病在鸡群中流行。发病后,将病鸡隔离,喂服氟苯尼考,环丙沙星。 加强对雏鸡的饲养管理在养鸡生产中,育雏始终是关键,饲养应格外细心。对温度、湿度、通风、光照都应严格控制。
㈦ 鸡拉白屎怎么办
鸡拉白屎 是鸡的一种极其常见的传染病。幼雏往往表现为急性型,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最急性的一般在孵化时已感染,往往现壳不久就死亡。多以5天后发病,十来天死亡达到高峰,以大群饲养特别是注意此病;后期以白痢症状为主,死亡较少。病鸡怕冷,挤堆在一起,精神沉郁、不食,拉出白色为主的稀粪,象白灰一样粘在肛门周围,母鸡产蛋明显减少。 鸡白痢防治方法:防治鸡白痢的原则是设法消灭在鸡群中传播病菌的带菌鸡,同时结合加强孵化育雏的消毒卫生工作。 1、在饲料中添加2.5%恩诺沙星或0.5%磺胺甲基嘧啶连用1周。 2、每公斤体重用土霉毒200毫克,每只每天喂20—30毫克,连续5天。
㈧ 鸡白痢如何防治
鸡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氏菌引起的以2~3周龄雏鸡下痢和败血症为特征的传染病。本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是危害雏鸡成活率的因素之一。
(1)流行特点本病最常发生于鸡,且肉用品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蛋用品种的抵抗力较强。成年母鸡感染白痢后,多成为慢性或隐性带菌者。近年来,发生特点出现新的变化,即青年鸡也可发生,所造成的损失比雏鸡和成年鸡更大。本病主要传播途径是种蛋垂直传播;消化道感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方式。雏鸡饲养中忽冷忽热、卫生差、密度大、潮湿、通风不良、饲料配合不当和营养缺乏促使白痢的暴发。
(2)主要症状和剖检变化由于种蛋带菌孵出的雏鸡常常一出壳就死亡。如果是孵出后被感染的,一般从5~10日龄开始发病,至2周龄达高峰。病雏表现怕冷,蜷缩或拥挤在一起,闭眼昏睡,翅下垂。病雏呼吸急促,常见肛门露出,并一伸一缩地活动着,病雏排粪时常尖叫,排白色糨糊样稀粪,肛门周围的绒毛上常粘着石灰样粪便,干后结成硬块,堵塞肛门。3周龄以上的病雏发生呼吸症状的较少,白痢症状较少,一般较少死亡。成年鸡主要症状是产蛋量下降,排青棕色稀粪,营养性消痩。
(3)防治 预防:预防鸡白痢最重要的原则,就是设法消除在鸡群中传播病菌的带菌鸡,特别是对于种鸡群要做得格外彻底,积极建立和培养无白痢的种鸡群,同时加强孵化、育雏的消毒卫生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检疫净化鸡群。诊断检疫鸡白痢须在2日龄开始每隔15天进行一次检疫,连续4次,以后隔月一次直至连续2次均不出现阳性反应鸡,可改为隔6个月或1年检疫一次。将阳性反应鸡全部隔离淘汰。
第二,严格消毒。孵化用的种蛋必须来自检疫阴性的种鸡,种鸡在入孵前可用甲醛熏蒸(即进行蛋壳消毒)后再孵化,鸡舍、地面和用具彻底消毒,定期对鸡群进行带鸡消毒。
第三,加强雏鸡的饲养管理。育雏室经常保持清洁干燥,温度要恒定,垫草勤晒勤换,雏鸡不能过分拥挤,饲料槽和饮水器防止被鸡粪污染。
第四,及时投药预防。在鸡白痢的传染来源还没有充分控制的情况下,在一些经常发生鸡白痢的鸡场,配合必要的药物预防,有助于控制发病。
治疗:治疗鸡白痢的药物较多,选用药物时,必须注意到近年来由于广泛使用磺胺类和抗生素类药物,病菌易产生耐药性问题,应换用不同的药物,交叉给药,有条件的地方应该先做药敏试验,选用有效药物。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土霉素、金霉素和四环素按0.2%拌料,甲砜霉素按0.1%~0.2%浓度饮水,用药2~3天减少或停止死亡,可继续用5~7天;或卡那霉素每只鸡0.1万~0.2万单位肌肉注射,或用庆大霉素按0.1%~0.2%添加于饮水中给病雏饮服,连用3~5天;氟哌酸按每千克饲料添加0.05~0.1克,拌料,连用3~5天;或敌菌净按每千克饲料添加0.2克,拌料,连用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