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包和面为什么有时候和不好
㈠ 为什么自制面包不软和呢
面包松软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和面过程很重要。
入坑烘焙的人都知道做面包最好可以揉出成功的手套膜,这样做出来的吐司或者餐包都可以实现拉丝的效果。一般吐司会更强调一些,餐包大部分揉到扩展阶段就可以接受,但手套膜始终是很多人做面包过不去的坎儿。
成功的手套膜延展性很好,拉开薄到可以看清指纹,光滑细腻而且面团的韧性也是很好的。影响手套膜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配方的含水量、含油量以及揉面的方式等等
厨师机和面包机都是可以出膜的,手揉对大部分人来讲都比较费劲,一般我自己厨师机揉面最多不超过30分钟,时间太长也会影响面团状态,揉过头面就断筋了。
我自己烤好的吐司、欧包都是放凉切片分装保鲜袋冷冻的,餐包这类就直接分装冷冻。复烤都是拿出来不解冻,150度烤10分钟-15分钟左右就好了。或者你喜欢更脆的一点延长时间加高温度都可以,烤出的面包和刚出炉的面包没有区别。
以上就是我觉得做面包松软的关键,其实自己做的面包比外面做的好吃多啦,注意这几点完全可以做出松软可口的面包的!
㈡ 为什么自制面包不软和呢
为什么自制的面包不软和呢?其实原因有这几个:面没和好、没饧发好、没揉透、没烤好,这几个是最主要的原因,只要解决好这几点,保证能烤出完美松软的面包。
面包看起来简单,吃起来非常美味,但制作起来,说实在话,确实挺麻烦的,因为要经过很多个流程,并且每一步都要精心的完成,只要有一步失误,全盘皆坏,真的是这样,我也是做了很多次的面包,后来总结经验,才制作好的,下面我详细分享下
饧发后,继续整到案板上,这时候少微揉一分钟,然后整理出面包坯子,并放入模具中,接下密封起来,进行二次饧发,这一步非常非常关键,很多人就是忽略了这一步,所以烤出来面包才会比较硬的。
二次饧发,同样在35度左右的环境下,基本上饧发15分钟就可以了,然后就放烤箱开火烤就可以了。
㈢ 做面包揉面越揉越稀咋回事
原因比较多:
1、配方中的水量不对,太高了。
2、配料时水没有称对,加多了。
3、面粉质量太差,吸水率不够。
4、揉面时间太久,面筋断裂。
5、揉面时温度太高,淀粉糊化。
建议对照改变一下,从而揉出合格的面团。
㈣ 自己做的面包不松也不筋道,这是什么原因
一是发酵不完全,松软的面包通常要发酵两次。一块小小的面团,经两次发酵以后体积变大4倍,空气进入面团中,所以吃起来才松软。如果面团没有发酵完全,吃起来就会很硬哦面粉没用对。面包需要用高筋面粉,超市里也很少见,所以很多人就用普通面粉来做,虽然我用普通面粉也能做出松软的面包,但对新手来说,刚开始做面包还是用面包专用。
面包品种繁多,各具风味,非常好吃。很多朋友自己做的时候会发现在家做的面包不够松软,特别是表皮,还有一些硬硬的感觉,口感上不是特别好,主要是因为发酵,揉面等一些温度和湿度。面包的醒发和发酵对温度和湿度都有要求。工厂都有专门的醒发设备或醒发车间,在家里则很难对温湿度做出控制。温湿度一是会影响面团发酵的速度,二是面团的时候不让面团醒发,有时怕面团醒发一边和面一边加入冰块呢。和面的时间也有规定的。
㈤ 为什么我每次做面包面团都发酵不起来的
面团发不起来原因有很多,如:1、酵母量不够;2、酵母失去活性;3、冰水放太多面团打好后温度太低;4、面团搅拌不足或面团搅拌过度;5、面团温度太高汤死酵母了;6、面团水份少太干了;7、发酵时的温度不够或太高;8,发酵时的湿度不够、9,糖和盐过多等
解决办法:1,干酵母用量是面粉的5%左右;2、酵母开封后尽快用完;3、面团打好的温度尽量控制在24--26度;4、软质面包面团大部分都是打到第四阶段(手套膜);5、面团温度尽量不超过30度;6、软质面包水是面粉的50%--75%;7、醒发温度为32--38度;8、醒发湿度75%--85%;9、糖的量不超过面粉30%,盐的量不超过面粉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