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章与实物章大小为什么不一样
⑴ 电子公章的大小有标准吗
电子公章大小、样式、分辨率乃至颜色只是一个视觉上的感受,电子公章要具备真正的法律效力,应该具备以下这几个条件:锁定签约主体真实身份、有效防止文件篡改、精确记录签约时间。
我们考虑的,是它能否承载公章的法律效力。根据《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需满足:
(1)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2)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3)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4)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我平台电子公章同时做到了以下三点:
① CA机构颁发CA证书/公安部eID认证系统:采用国家机构认证技术,确保我平台电子合同签署主体真实身份;
② 防篡改技术:采用国际通用哈希值技术固化原始电子文件数据,轻松识别文件是否被篡改;
③ 第三方取时技术:精确记录签约时间。
因此,采用我平台电子公章签署的电子合同是具有和纸质合同同等的法律效力
当然, 为了使用的方便,上传电子公章的图片,在我平台有以下要求:
仅支持.PNG格式,文件大小≤2MB,长、宽均=166像素。必须上传背景透明的图,签章名称须与企业名称一致。
⑵ 电子印章跟物理印章有啥区别
表面上看,物理印章以实体形式存在,使用于纸质文档中,与之相对应,电子印章的形式可以直接加盖在电子文件上,免去了文件打印、寄送等繁琐步骤。
但是我们不妨再深层次比较电子印章与物理印章的不同,可以看出在印章使用效率、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二者也存在区别:
电子印章以网络环境为媒介,以数字签名、信息加密为核心,实现印章管控可追溯、电子化、移动化,提升公司印章管控能力。
使用物理印章有哪些问题?
1、印章种类多,统一监控难度大:公司印章一般分为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章、发票专用章。由于分子公司、下属部门的不断扩大,印章数量不断增加,统一监管越来越难
2、用印频次高,台账记录不精准:纸质合同盖章时一般需填写台账。但是填写易错写、漏写、涂改,台账对风险防范和用章监督的作用不大。
3、异地协同难,往返寄送成本高:分支机构用章需将纸质文件寄送至总部盖章后再回寄。分支机构经营自主权降低、印章使用成本增高
4、真伪鉴别难,印鉴鉴定程序繁:物理印章印鉴外观极易仿制,加之真伪鉴定程序繁琐、滞后,给印章伪造等不法行为留下可趁之机
与物理印章使用不足相比,电子印章可以改善效率、风控能力以及降低成本:
1、盖章在线化,协同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用章流程通过在线模式,取消区域、时间对盖章的限制,对跨区域经营的企业改善协作与沟通效率十分重要。
2、管章集中化,总部管章集权:可以实现印章使用权限统一管控,物理印章集中收归总部。无论是内部部门用章还是异地分支机构盖章,可规避印章偷用盗用等违规用章行为。
3、过程可追溯,电子数据留存:电子印章使用的每一次记录做数据留存,用印时间、用印身份、印章种类、用印合同内容等信息可实时审计,为公司管理人员监管审计、防范风险提供有效凭证。
4、归档电子化,调阅管理受控:对于数据化存储的合同文件,契约锁会同权威公证处提供公证服务,当合同产生纠纷可一键出证提供权威公证书,为用户提供维权保障。
⑶ 电子印章和传统印章有哪些差别
电子印章与传统印章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1、管理法规不一样。传统印章管理法规齐全,电子印章相关管理法规尚未出台;
2、所基于的防伪技术不同。传统印章易仿造,近年来出现的萝卜章事件都是传统印章的负面影响;而电子印章基于数字签名技术,真正实现了防伪防篡改,难以假冒,安全性更高;
3、使用范围不一样。传统印章适用于传统纸质文件盖章,而电子印章通常只用于电子文书;
4、不同使用场景下的电子印章法律效力不一样:通过普通打印机将带有电子印章的电子文书打印在纸介质上时,其法律效力相当于原件的复印件;通过专控打印机将带有电子印章的电子文书打印在纸介质上时,其法律效力还只限于系统内部。
5、传统印章只能本地盖章,受地域制约;电子印章方便异地盖章,节约了办公成本提高了盖章效率。
正基于此,电子印章将彻底改变人们习以为常的传统盖章方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
⑷ word文档中的公章图像打印出来后,和真实公章尺寸不符,怎么办
在图片上点右键--大小。可以设置图像的高度,宽度,缩放比例。
⑸ 插入到word里面的印章,打印出来总是跟实际尺寸不一致(调整了近10次),如何解决
先将印章图片进行裁剪,使图片整体边缘接近印章边缘。
设置图片大小,使宽、高与实际相符。
试打印,测量误差,根据比例再设宽、高。
⑹ 电子印章和传统印章有哪些不同之处
可靠的电子印章同样具有法律效力,但它也和传统印章的有着不同之处:
介质不一样。电子印章一般只用于电子文书,传统实物印章应用于纸质文书。
防伪技术不同。电子印章所基于的数字签名技术,容易验证,安全性更高。而传统实物印章,由于生产技术相对简单,且缺乏经济便捷的验证手段,容易被仿冒。
可见,技术成熟的电子印章更加可靠。
⑺ 电子印章的格式、大小有什么要求吗
一般来说,电子印章的图片格式要求png格式,因为这个格式可以保证背景透明,以免使用时造成遮挡,另外以我平台还要求文件大小≤2MB,长、宽均≤200像素。
当然,这些要求并不是判断电子印章是否有法律效力的核心问题,电子公章是电子签名的一种应用,根据《电子签名法》的规定,锁定签约主体真实身份、有效防止文件篡改、精确记录签约时间的电子合同才被法律认可。
《电子签名法》第十三条规定:电子签名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视为可靠的电子签名:
(一)电子签名制作数据用于电子签名时,属于电子签名人专有;
(二)签署时电子签名制作数据仅由电子签名人控制;
(三)签署后对电子签名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四)签署后对数据电文内容和形式的任何改动能够被发现。
当事人也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其约定的可靠条件的电子签名。
《电子签名法》第十四条规定:可靠的电子签名与手写签名或者盖章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因此,电子印章的法律效力是技术手段保障的,我们可以做到——
① CA机构颁发CA证书/公安部eID认证系统:采用国家机构认证技术,确保电子合同签署主体真实身份;
② 防篡改技术:采用国际通用哈希值技术固化原始电子文件数据,轻松识别文件是否被篡改;
③ 第三方取时技术:精确记录签约时间
⑻ 企业管理中经常会用到电子印章和传统印章,这二者有哪些不同
表面上看,物理印章以实体形式存在,使用于纸质文档中,与之相对应,电子印章的形式可以直接加盖在电子文件上,免去了文件打印、寄送等繁琐步骤。
但是我们不妨再深层次比较电子印章与物理印章的不同,可以看出在印章使用效率、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二者也存在区别:
电子印章以网络环境为媒介,以数字签名、信息加密为核心,实现印章管控可追溯、电子化、移动化,提升公司印章管控能力。
使用物理印章有哪些问题?
1、印章种类多,统一监控难度大:公司印章一般分为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章、发票专用章。由于分子公司、下属部门的不断扩大,印章数量不断增加,统一监管越来越难
2、用印频次高,台账记录不精准:纸质合同盖章时一般需填写台账。但是填写易错写、漏写、涂改,台账对风险防范和用章监督的作用不大。
3、异地协同难,往返寄送成本高:分支机构用章需将纸质文件寄送至总部盖章后再回寄。分支机构经营自主权降低、印章使用成本增高
4、真伪鉴别难,印鉴鉴定程序繁:物理印章印鉴外观极易仿制,加之真伪鉴定程序繁琐、滞后,给印章伪造等不法行为留下可趁之机
与物理印章使用不足相比,电子印章可以改善效率、风控能力以及降低成本:
1、盖章在线化,协同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用章流程通过在线模式,取消区域、时间对盖章的限制,对跨区域经营的企业改善协作与沟通效率十分重要。
2、管章集中化,总部管章集权:可以实现印章使用权限统一管控,物理印章集中收归总部。无论是内部部门用章还是异地分支机构盖章,可规避印章偷用盗用等违规用章行为。
3、过程可追溯,电子数据留存:电子印章使用的每一次记录做数据留存,用印时间、用印身份、印章种类、用印合同内容等信息可实时审计,为公司管理人员监管审计、防范风险提供有效凭证。
4、归档电子化,调阅管理受控:对于数据化存储的合同文件,电子合同服务商会同权威公证处提供公证服务,当合同产生纠纷可一键出证提供权威公证书,为用户提供维权保障。
⑼ 电子章和实体章的区别
首先,我们来看电子印章与实体印章的区别。表面上看,实体印章以实体形式存在,使用于纸质文档中,与之相对应,电子印章的形式可以直接加盖在电子文件上,免去了文件打印、寄送等繁琐步骤。
但是我们不妨再深层次比较电子印章与实体印章的不同,可以看出在印章使用效率、成本以及风险控制等方面,二者也存在区别:
电子印章以网络环境为媒介,以数字签名、信息加密为核心,实现印章管控可追溯、电子化、移动化,提升公司印章管控能力。
使用实体印章有哪些问题?
1、印章种类多,统一监控难度大:公司印章一般分为公章、财务专用章、合同专用章、法定代表人章、发票专用章。由于分子公司、下属部门的不断扩大,印章数量不断增加,统一监管越来越难
2、用印频次高,台账记录不精准:纸质合同盖章时一般需填写台账。但是填写易错写、漏写、涂改,台账对风险防范和用章监督的作用不大。
3、异地协同难,往返寄送成本高:分支机构用章需将纸质文件寄送至总部盖章后再回寄。分支机构经营自主权降低、印章使用成本增高
4、真伪鉴别难,印鉴鉴定程序繁:物理印章印鉴外观极易仿制,加之真伪鉴定程序繁琐、滞后,给印章伪造等不法行为留下可趁之机。
与实体印章使用不足相比,电子印章可以改善效率、风控能力以及降低成本:
1、盖章在线化,协同安全高效:电子化的用章流程通过在线模式,取消区域、时间对盖章的限制,对跨区域经营的企业改善协作与沟通效率十分重要。
2、管章集中化,总部管章集权:可以实现印章使用权限统一管控,物理印章集中收归总部。无论是内部部门用章还是异地分支机构盖章,可规避印章偷用盗用等违规用章行为。
3、过程可追溯,电子数据留存:电子印章使用的每一次记录做数据留存,用印时间、用印身份、印章种类、用印合同内容等信息可实时审计,为公司管理人员监管审计、防范风险提供有效凭证。
4、归档电子化,调阅管理受控:对于数据化存储的合同文件,电子合同平台会同权威公证处提供公证服务,当合同产生纠纷可一键出证提供权威公证书,为用户提供维权保障。
针对部分企业必须要使用实体印章的情况,目前部分电子合同平台通过智能印控仪将实体印章的使用过程与权限控制收归到线上管控,基于系统可以实现电子印章与实体印章的一体化管控。
⑽ 电子公章的尺寸大小有要求吗
有要求。
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第二条开始 )
二、国务院的印章,直径6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一),由国务院自制。
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各部委的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二),由国务院制发。
四、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的印章,正部级单位的直径5厘米,副部级单位的直径4.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三),由国务院制发。
五、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印章,正部级单位的直径5厘米,副部级单位的直径4.5厘米,经国家机构编制管理部门认定具有行政职能的单位的印章中央刊国徽,没有行政职能的单位的印章中央刊五角星,国徽或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四),由国务院制发。
六、国务院议事协调机构和临时机构的印章,直径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五),由国务院制发。
七、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的印章,直径4.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六),由国务院制发。
八、国务院部委的外事司(局)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七),由国务院制发。
国务院部门的内设机构和所属事业单位,法定名称中冠“中华人民共和国”或“国家”的单位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八),由国务院制发。
九、自治州、市、县级(县、自治县、县级市、旗、自治旗、特区、林区,下同)和市辖区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径4.5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九),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发。
十、地区(盟)行政公署的印章,直径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十),由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发。
十一、乡(镇)人民政府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十一),由县级人民政府制发。
十二、驻外国的大使馆、领事馆的印章,直径4.2厘米,中央刊国徽,国徽外刊机关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十二),由外交部制发。
十三、国家行政机关内设机构或直属单位的印章,直径不得大于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或者名称前段自左而右环行、后段自左而右横排(图十三),分别由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制发。
十四、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印章,直径不得大于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单位名称,自左而右环行(图十四)。制发办法由公安部会同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以上内容参考: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和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印章管理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