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半夜时分 » 为什么说时间很短要对爸妈好

为什么说时间很短要对爸妈好

发布时间: 2022-08-05 00:39:18

❶ 怎样才能对父母好呢

其实孩子和父母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要互相沟通、谅解。没有沟通的家庭是不会快乐的。
1.学会主动帮父母做些家务,在劳动中和父母沟通。
2.换位思考。在父母的立场上去考虑一下,如果你是父母,那你有这样一个孩子,你会怎么样?
3.有不舒服的事情和父母讨论。其实人与人之间就是这样的只有多去关注别人才会了解他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所以这很重要。
以上三点是最基本的沟通条件,希望你以后能够好好和你的父母沟通。

❷ 人为什么对孩子比对父母好

先说一个有点武断的观点:大体上讲,每个人对自己的小孩要比对自己的父母好。这件事,从道理上是费解的。如果从知恩图报的角度想,父母的恩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孩子特别是刚出生不久的孩子还只给父母带来麻烦,不曾有什么贡献。那应该是每个人对父母要更好一些才对。因为父母予己的贡献已经存在,孩子予己的贡献还是一个未知数。难道说人们对一个已经存在的东西会比一个将来可能存在的东西更在意吗?如果说对小孩好是因为小孩更可怜,生命太脆弱,也很难讲得通。一方面,人们对自己的孩子好不只是表现在小孩的孩提时代,是一至延续到自己的生命结束的。另一方面,老人到生活不能自理的阶段,其实比婴儿更可怜。婴儿不能自理,只有生理上的痛苦,而老人除了有生理上的痛苦外,还有心理上的痛苦。从道理上很难讲得通,而事实又是不容置疑。那应该有它的理由(不是道理,因为道理中有“道”,理由不需要“道”)。下面我试着讲二点理由,可能这理由讲出来让人有点害怕,但是这理由可能就是真的存在的。
对父母差一些是“过河拆桥”,对孩子好一些是希望“放春风收夜雨”。父母对自己的好处大家心知肚明,但是等到自己有能力回报父母的时候,似乎不太怎么需要父母的照顾了。父母以前对自己的照顾他们又不可能收回去,于是对父母自然就不怎么上心了。但小孩不一样。人知道自己总是要老的,老了是希望孩子照顾自己的。所以人们为自己的将来着想,就对自己的小孩格外的好。这一点好多人是不会承认的。因为每个人在为孩子做每一件事的时候是不曾这样想过的。但是不曾想过不代表我说的这种现象是不存在的。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个老人在子女不孝时会指责他们:你小时候我是怎么对你的,没想到你现在对我会这样。这句话已经清楚的暴露了父母在为孩子付出时是存在现在“放春风”期望将来“收夜雨”的想法的。尽管这种想法多半会落空。这样讲来,牵涉到一个复杂的心理学的问题:人们对待有可能得到但还未得到的利益的关切度要远大于对已经得到的利益的关切度的。一个人控制另一个人的最好方法就是许诺给他一个在他看来是可以得到的利益而又不急于兑现。小孩天然地具有这种控制父母的能力。所以对小孩好“慈”,不需要太多的教育与引导,那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可以对父母好“孝”,那可是需要提倡的。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们是认识到这一点,一部《论语》有多少处讲到孝?二十四孝的故事不惜以关于孝的极端的故事来引起人们的关注。关于这一点,可以下一个基本的结论:慈是本能,是不自觉的,孝非本能,需要自觉。
对成长的欣喜和对衰亡的沮丧。
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心理,对于成长的东西总是兴趣盎然,对衰亡的东西则提不精神来。人们喜欢养花养鱼大致都是出自这样一种心理。你可曾见过人们把一棵树连根拔起后放至家中欣赏它慢慢枯萎的。人们对小孩好,是因为它从为小孩的付出中随时能看到成长,从而收获到一种喜悦。比如说为婴儿洗尿布(现在有尿不湿用不着洗了),你会发现慢慢地尿布越来越少了,因为他会在你端着他吹一下口哨的时候把尿撒在尿盆里。可是对垂暮的老人,在他大小便失禁后,你要为他洗的尿布只会越来越多,直到他生命的终结。你在这里看不到任何的希望,只有无奈的沮丧与无尽的悲痛。有句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当一个老人刚生重病时,还是有一些儿女们抱定要孝顺的念头来服侍老人的。但是当天长日久,老人的病一天比一天重,麻烦一天比一天多的时候,还指望儿女们有越来越好的耐心去对待老人,难了。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提出一个反驳:为什么父母对重病的孩子能够一直有耐心呢?其实这不难回答。因为老人由重病走向死亡,是铁的规律,是明摆着没有希望的事。可生重病的孩子不一样,他的父母总是抱着希望的,因为他有起死回生的可能。
前面已提到两点分析是很可怕的。其可怕有二:一是上两条理由都说明了人的自私。因为这两条都是从人自身的利益的角度去考虑的。如对已得到的利益的漠视,对将要得到尚未得到的利益的重视,以及对欣欣向荣的喜爱和对衰败的厌恶。其二,虽然找到了病根,但是无药可治。
让人惊慌的亲情计算
周末参加朋友聚会,发现少了两个爱闹的家伙,问起,有人答曰,回家陪父母去了。
一个搞财会的姐们忽然有感而发,当即迅速地给我们算了一笔“亲情账”:假如我们的父母还能再活30年,而我们一年回老家两次,那么还能再聚60次;假如再活20年,还能聚40次;只活10年,就只剩下20次了。这还不包括天灾、人祸、疾病等“中断”时间的因素。如此说来,我们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真是屈指可数了……
一群没心没肺顾自狂欢的家伙们听了这笔数字账,像是全被高人瞬间点了穴,顿时变成沉默的、甚至泪光莹莹的木头桩子。
有些事情只要摆上桌面认真地盘点一回,去掉繁文缛节、枝枝叶叶,运用简单的加减乘除,令人不胜惊慌的核心数字便清晰显现在生活的屏幕上。
我们渐渐长大、渐渐离开父母的视线,并越走越远。学校、社会、朋友、恋人、异乡、漂泊……都在一点点拉开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一年之中留给父母的时间总是缩了又缩。对谁说忙,都不如对父母说忙那么的理直气壮。于是那原本就有限的亲情数据,在我们的账本上不停递减,有朝一日为零时,一切便永远地来不及了。
聚会到了最后,大家一扫平日的潇洒劲儿,分手时竟然依依惜别了。数字告诉我们,聚一次少一次呵。何况每个人都打算日后挤出时间,常回家看看父母,有条件的更要接父母一起住,绝不让“子欲孝而亲不待”的遗憾充斥我们的后半生。

❸ 年纪越到越能感觉到亲情的重要,但是和家人相见的时间很少,如何才能更好地陪伴他们

在现在这个压力巨大的社会下,很多人不得不背井离乡,跟妻子孩子,父母分离,去外出打工,有的为了省一点路费,甚至过年都不回来,所以现在在农村大多数会有很多留守儿童还有留守老人。那些夫妻一起出去的还好些,毕竟有个伴儿,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商量着来,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又想骨肉分离,远离父母呢?

工作之余多打打电话,跟父母说说知心话,跟孩子也说说话,让孩子也感受带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对他的爱一点也不少。

❹ 为什么你越长大越没办法和爸妈好好说话

和爸妈好好说话,是他们这一生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我一直和我妈抱怨,这些年为什么好像只有我一路走来特别不顺。

每次我妈都说是我心态的问题,她这样一说,我就不开心嘟囔几句,然后两人不欢而散。

我们两个没法讨论过的好不好,顺不顺的问题,一说保准两个人都各自掉头回房间生闷气。

01

成长这些年,读书读的笨,成绩不如隔壁家的孩子,努力的大部分没结果,珍惜的多半离开,我似乎憋了一肚子怨气,无处发泄。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这八个字足以形容我的怨气有多深。

别人是十八岁上大学开始离家,与父母过上平行空间的生活,我则刚好相反。

十八岁之前,大部分时间我和外婆在一起,其余的时间要不住在邻居家,要不有亲戚来陪我住。

十八岁以后,我突然成了一个恋家的人。

读书在本地,几乎每个周末都回家,我妈从周二开始就打电话问我周末想吃什么,周五我回去简直就是满汉全席。

周六周日她带我去超市买吃的,带我去商场买衣服,每次去超市我都嫌她选东西慢,去商场给我买衣服嫌她眼光不好,让我别玩电脑早点睡觉,我嫌她烦。

总之,不管她做什么,我都有一万个嫌弃她的理由。

某一段艰难的时光里,我甚至嫌弃他们无能,没有让我有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他们做尽一切可以为我做的,希望填补和我之间的空白,无奈我并不领情。

事实是我把遇到的各种不好和不幸福怪到他们身上,为自己的不强大以及无法正确处理事情找一个理由,让自己看起来没那么糟糕。

我们已成人,在三观建立,能分辨是非黑白的时候,父母的责任和义务已经告一段落,后面发生的都是需要自己承担的。

我们纠结于爸妈做父母是否做得成功正确,可忘了他们也是第一次为人父母,很多事也是在我们出生后才逐渐学会的。

他们将宝贵的青春、油腻的中年、淡然的晚年通通奉献给了当初的那个孩子,无所谓什么成功的父母,能一起在这世上生活一遭已足矣。

不用多成功或者受万人瞩目,很多时候,和爸妈好好说话已经是他们这一生收到的最好的礼物。

图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特此感谢!

❺ 父母是我们一辈子的恩人,面对父母,我们该如何去回报他们

父母的恩情大于天,从我们生下来到抚养我们长大,这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不容易,作为父母,对于自己的子女永远都是无私付出,而不懂得索取。所以当我们长大成人之后,也要尽自己所能回报自己的父母,让他们能够有一个安详的晚年,而我们也能够不辜负父母的期望。

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我们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对于父母来说,可能想要的不是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是儿女承欢膝下的快乐。所以对待父母,最好的陪伴就是经常陪伴他们,可能我们长大之后,也会有自己的人生,有自己的家庭,但是不要忘记生养自己的父母,有时间多回去陪陪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围绕在身边。所谓陪伴就是如此。

父母于我们来说,是非常特殊的存在,是血浓于水的亲情,所以这辈子我们最应该感恩的就是父母。

❻ 男人为什么要求我对他父母好,他才会对我好,而且告诉我要找一个能伺候他妈的,而不是男友对我好,我自然

这样的男人就是离开,对父母好是应该的,结婚的话不是最好的,这样男人在他们心中就是父母永远排在第一,你排在最后。

❼ 两个处得非常好,处了半年,别人介绍,男生想来叫我爸妈,但我爸觉得时间有点短。男生问了我好多遍,我

直接把原因告诉男友就行,不用不好意思。
遮遮盖盖的,反而会令其误会。
婚姻是大事,慎重一些是应该的。
父母又没说不同意,只是想再考察考察这个男孩是不是你的良配。
时机一成熟,自会水到渠成。

❽ 为什么不要对父母太好

对父母孝顺应该的,但是不管对和错都听就不行了,不然他们认为他们怎么做都是对的,自己一家人,不必要刻意对谁特别好,那样感觉不是家人,是客人,还是该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反而自在些

热点内容
经常吃快餐为什么不好 发布:2025-05-17 14:00:06 浏览:515
为什么孩子总爱说不总爱发脾气 发布:2025-05-17 13:57:04 浏览:724
炸鸡腿为什么炸的不好 发布:2025-05-17 13:56:55 浏览:66
为什么小米手机上那么多广告 发布:2025-05-17 13:51:57 浏览:416
为什么好男人这么难找对象 发布:2025-05-17 13:50:02 浏览:379
oppo手机为什么看视频就闪 发布:2025-05-17 13:42:39 浏览:480
为什么淘宝我的视频显示审核失败 发布:2025-05-17 13:10:51 浏览:700
电脑上的音频为什么听不成 发布:2025-05-17 13:10:02 浏览:325
做完近视眼手术眼睛酸是因为什么 发布:2025-05-17 13:05:05 浏览:59
电池同样的尺寸为什么容量不一样 发布:2025-05-17 13:02:07 浏览: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