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系統當中為什麼設立前目錄
A. 在文件系統中,目錄的作用是什麼有哪些不同的目錄組織形式試舉一個例子說明根據文件名在目錄中查找
/var 文件系統
/var 包含系統一般運行時要改變的數據。通常這些數據所在的目錄的大小是要經常變化或擴充的。原來 /var 目錄中有些內容是在 /usr 中的,但為了保持 /usr 目錄的相對穩定,就把那些需要經常改變的目錄放到 /var 中了。每個系統是特定的,即不通過網路與其他計算機共享。下面列出一些重要的目錄 ( 一些不太重要的目錄省略了 ) 。
1. /var/catman : 包括了格式化過的幫助 (man) 頁。幫助頁的源文件一般存在 /usr/man/catman 中;有些 man 頁可能有預格式化的版本,存在 /usr/man/cat 中。而其他的 man 頁在第一次看時都需要格式化,格式化完的版本存在 /var/man 中,這樣其他人再看相同的頁時就無須等待格式化了。 (/var/catman 經常被清除,就像清除臨時目錄一樣。 )
2. /var/lib : 存放系統正常運行時要改變的文件。
3. /var/local : 存放 /usr/local 中安裝的程序的可變數據 ( 即系統管理員安裝的程序 ) 。注意,如果必要,
即使本地安裝的程序也會使用其他 /var 目錄,例如 /var/lock 。
4. /var/lock : 鎖定文件。許多程序遵循在 /var/lock 中產生一個鎖定文件的約定,以用來支持他們正在使用某個特定的設備或文件。其他程序注意到這個鎖定文件時,就不會再使用這個設備或文件。
5. /var/log : 各種程序的日誌 (log) 文件,尤其是 login (/var/log/wtmplog 紀錄所有到系統的登錄和注銷 ) 和 syslog (/var/log/messages 紀錄存儲所有核心和系統程序信息 ) 。 /var/log 里的文件經常不確定地增長,應該定期清除。
6. /var/run : 保存在下一次系統引導前有效的關於系統的信息文件。例如, /var/run/utmp 包含當前登錄的用戶的信息。
7. /var/spool : 放置 「 假離線 (spool)」 程序的目錄,如 mail 、 news 、列印隊列和其他隊列工作的目錄。每個不同的 spool 在 /var/spool 下有自己的子目錄,例如,用戶的郵箱就存放在 /var/spool/mail 中。
8. /var/tmp : 比 /tmp 允許更大的或需要存在較長時間的臨時文件。注意系統管理員可能不允許 /var/tmp 有很舊的文件。
/etc 文件系統
/etc 目錄包含各種系統配置文件,下面說明其中的一些。其他的你應該知道它們屬於哪個程序,並閱讀該程序的 man 頁。許多網路配置文件也在 /etc 中。
1. /etc/rc 或 /etc/rc.d 或 /etc/rc?.d : 啟動、或改變運行級時運行的腳本或腳本的目錄。
2. /etc/passwd : 用戶資料庫,其中的域給出了用戶名、真實姓名、用戶起始目錄、加密口令和用戶的其他信息。
3. /etc/fdprm : 軟盤參數表,用以說明不同的軟盤格式。可用 setfdprm 進行設置。更多的信息見 setfdprm 的幫助頁。
4. /etc/fstab : 指定啟動時需要自動安裝的文件系統列表。也包括用 swapon -a 啟用的 swap 區的信息。
5. /etc/group : 類似 /etc/passwd ,但說明的不是用戶信息而是組的信息。包括組的各種數據。
6. /etc/inittab : init 的配置文件。
7. /etc/issue : 包括用戶在登錄提示符前的輸出信息。通常包括系統的一段短說明或歡迎信息。具體內容由系統管理員確定。
8. /etc/magic : 「file」 的配置文件。包含不同文件格式的說明, 「file」 基於它猜測文件類型。
9. /etc/motd : motd 是 message of the day 的縮寫,用戶成功登錄後自動輸出。內容由系統管理員確定。常用於通告信息,如計劃關機時間的警告等。
10. /etc/mtab : 當前安裝的文件系統列表。由腳本 (scritp) 初始化,並由 mount 命令自動更新。當需要一個當前安裝的文件系統的列表時使用 ( 例如 df 命令 ) 。
11. /etc/shadow : 在安裝了影子 (shadow) 口令軟體的系統上的影子口令文件。影子口令文件將 /etc/passwd 文件中的加密口令移動到 /etc/shadow 中,而後者只對超級用戶 (root) 可讀。這使破譯口令更困難,以此增加系統的安全性。
12. /etc/login.defs : login 命令的配置文件。
13. /etc/printcap : 類似 /etc/termcap ,但針對列印機。語法不同。
14. /etc/profile 、 /etc/csh.login 、 /etc/csh.cshrc : 登錄或啟動時 bourne 或 cshells 執行的文件。這允許系統管理員為所有用戶建立全局預設環境。
15. /etc/securetty : 確認安全終端,即哪個終端允許超級用戶 (root) 登錄。一般只列出虛擬控制台,這樣就不可能 ( 至少很困難 ) 通過數據機 (modem) 或網路闖入系統並得到超級用戶特權。
16. /etc/shells : 列出可以使用的 shell 。 chsh 命令允許用戶在本文件指定范圍內改變登錄的 shell 。提供一
台機器 ftp 服務的服務進程 ftpd 檢查用戶 shell 是否列在 /etc/shells 文件中,如果不是,將不允許該用戶登錄。
17. /etc/termcap : 終端性能資料庫。說明不同的終端用什麼 「 轉義序列 」 控制。寫程序時不直接輸出轉義
序列 ( 這樣只能工作於特定品牌的終端 ) ,而是從 /etc/termcap 中查找要做的工作的正確序列。這樣,多數的程序可以在多數終端上運行。
磁碟緩存對XP運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B. linux文件系統中用來放置系統管理員的家目錄的分區或目錄為什麼
linux文件系統中用來放置系統管理員的家目錄的分區或目錄root是超級管理員,和普通用戶是有區別的,兩個目錄的許可權也是不一樣的。
系統配置文件存放的目錄,不建議在此目錄下存放可執行文件,重要的配置文件有/etc/inittab/etc/fstab、/etc/init.d、/etc/XI1、/etc/sysconfig、/etc/xinetd.d修改配置文件之前記得備份。
文件系統:
在Linux中普通文件和目錄文件保存在稱為塊物理設備的磁碟或者磁帶上。一套Linux系統支持若干物理盤,每個物理盤可定義一個或者多個文件系統。
每個文件系統由邏輯塊的序列組成,一個邏輯盤空間一般劃分為幾個用途各不相同的部分,即引導塊、超級塊、inode區以及數據區等。
在文件系統的開頭,通常為一個扇區,其中存放引導程序,用於讀入並啟動操作系統;超級塊:用於記錄文件系統的管理信息。特定的文件系統定義了特定的超級塊;inode區(索引節點):一個文件或目錄占據一個索引節點。
C. 什麼是文件目錄文件目錄中包含哪些重要信息常用的文件目錄分為哪幾種結構
文件目錄是指為實現「按名存取」,必須建立文件名與輔存空間中物理地址的對應關系,體現這種對應關系的數據結構稱為文件目錄。
文件目錄表目至少要包含文件名、文件內部標識、文件的類型、文件存儲地址、文件的長度、訪問許可權、建立時間和訪問時間等內容。
文件目錄(或稱為文件夾)是由文件目錄項組成的。文件目錄分為一級目錄、二級目錄和多級目錄。多級目錄結構也稱為樹形結構,在多級目錄結構中,每一個磁碟有一個根目錄,在根目錄中可以包含若乾子目錄和文件,在子目錄中不但可以包含文件,而且還可以包含下一級子目錄,這樣類推下去就構成了多級目錄結構。
(3)文件系統當中為什麼設立前目錄擴展閱讀:
採用多級目錄結構的優點是用戶可以將不同類型和不同功能的文件分類儲存,既方便文件管理和查找,還允許不同文件目錄中的文件具有相同的文件名,解決了一級目錄結構中的重名問題。Windows、UNIX、Linux和DOS等操作系統採用的是多級目錄結構。
如果文件系統支持長文件名,則每個表項為64個位元組,其中,前32個位元組為長文件鏈接說明;後32個位元組為文件屬性說明,包括文件長度、起始地址、日期、時間等。如不支持長文件名,則每個表項為32個位元組的屬性說明。
D. 文件系統中用()管理文件
1,文件系統中用(目錄)管理文件。
2,文件目錄:是為了便於對文件進行存取和管理,計算機系統建立文件的索引,即文件名和文件物理位置之間的映射關系。文件目錄,為每個文件設立一個表目。文件目錄表目至少要包含文件名、文件內部標識、文件的類型、文件存儲地址、文件的長度、訪問許可權、建立時間和訪問時間等內容。
E. 文件系統中目錄的作用
索引節點是UNIX文件系統的一個重要部分. 通常用戶不用考慮它們,但知道它們是什麼確實很有必要.
索引節點是磁碟上用於描述文件的一種數據結構. 它保存了文件的大部分重要信息,包括文件數據塊(用戶關心的文件部分)在磁碟上的地址. 每個索引節點都有自己的標識號, 稱為索引號(i-number). 實際上用戶根本不需要關心文件在磁碟上的物理地址, 也不用關心索引號----除非是要找出對文件的鏈接. 但用戶關心下列信息, 而它們都被保存在文件的索引節點中:
文件所有權: 擁有文件的用戶和組
文件訪問模式: 不同的用戶和組是否可以讀, 寫或執行文件.
文件時間標記: 文件最後一次被修改的時間, 最後被訪問的時間和索引節點最後被修改的時間.
文件類型: 是否為常規文件, 特殊文件或者其他類型的抽象偽裝文件.
文件系統第一次被創建時(通常是磁碟第一次初始化時), 會為每一個文件系統創建若干數量的索引節點. 該數目是文件系統所能容納的最大文件數. 只要不重新初始化文件系統, 就不能改變這個數目, 否則會損壞該文件系統上所有的數據. 很有可能(雖然很少見)文件系統會將索引節點全部用光,就像有可能用完存儲空間一樣----當文件系統中有很多很多小文件時,這種情況就可能發生.
使用ls –l命令會顯示出在大部分信息. ls –i option顯示文件的索引號. 而stat命令則可以列出索引節點中的幾乎所有信息.
這樣可以么?
F. 文件管理中設置當前目錄的原因
為了讓系統更加的簡單明了,找文件管理文件更加便捷
G. 什麼是文件目錄、目錄文件與當前目錄
文件目錄、目錄文件與當前目錄分別是:
1、文件目錄:為實現「按名存取」,必須建立文件名與輔存空間中物理地址的對應關系,體現這種對應關系的數據結構稱為文件目錄。
2、目錄文件:為了實現文件目錄的管理,通常將文件目錄以文件的形式保存在外存空間,這個文件就被稱為目錄文件。目錄文件是長度固定的記錄式文件。
3、當前目錄:當一個文件系統含有許多級時,每訪問一個文件,都要使用從樹根開始直到樹葉(數據文件)為止的、包括各中間節點(目錄)名的全路徑名。
同時由於一個進程運行時所訪問的文件大多僅局限於某個范圍,因而非常不便。基於這一點,可為每個進程設置一個「當前目錄」
,又稱為「工作目錄」。
(7)文件系統當中為什麼設立前目錄擴展閱讀
目錄結構功能介紹和種類:
目錄結構的組織,關繫到文件系統的存取速度,也關繫到文件的共享性和安全性。因此,組織好文件的目錄,是設計好文件系統的重要環節。目前常用的目錄結構形式有單級目錄、兩級目錄和多級目錄。
1、單級目錄結構
這是最簡單的目錄結構。在整個文件系統中只建立一張目錄表,每個文件佔一個目錄項,目錄項中含文件名、文件擴展名、文件長度、文件類型、文件物理地址以及其它文件屬性。此外,為表明每個目錄項是否空閑,又設置了一個狀態位。
2、兩級目錄
為了克服單級目錄所存在的缺點,可以為每一個用戶建立一個單獨的用戶文件目錄UFD(User
FileDirectory)。這些文件目錄具有相似的結構,它由用戶所有文件的文件控制塊組成。
此外,在系統中再建立一個主文件目錄
MFD(MasterFileDirectory);
在主文件目錄中,每個用戶目錄文件都佔有一個目錄項,其目錄項中包括用戶名和指向該用戶目錄文件的指針。
3、多級目錄結構
對於大型文件系統,通常採用三級或三級以上的目錄結構,以提高對目錄的檢索速度和文件系統的性能。多級目錄結構又稱為樹型目錄結構,主目錄在這里被稱為根目錄,把數據文件稱為樹葉,其它的目錄均作為樹的結點。
H. 操作系統中設計目錄文件的最主要的目的是目的通常包括哪些內容
1 實驗目的與要求
(1) 學會安裝和配置文件伺服器。
(2) 學會伺服器端共享文件夾的配置和管理。
(3) 學會客戶端訪問共享文件夾的方法。
(4) 學會分布式文件系統的設置方法。
(5) 實驗學時:2
2 實驗相關理論與知識
計算機網路的基本功能是在計算機間共享信息,文件共享可以說是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種網路服務。雖然越來越多的用戶購置專用文件伺服器(如NAS),但是通用操作系統提供的文件伺服器功能也非常實用,完全能滿足一般的文件共享需求,下面主要介紹Windows Server 2003文件伺服器的配置、管理和應用。
文件伺服器負責共享資源的管理和傳送接收,管理存儲設備(硬碟、光碟、磁帶)中的文件,為網路用戶提供文件共享服務,也稱文件共享伺服器。除了文件管理功能之外,文件伺服器還要提供配套的磁碟緩存、訪問控制、容錯等功能。部署文件伺服器,主要要考慮以下3個因素。
·存取速度:快速存取伺服器上的文件,例如可提供磁碟緩存加速文件讀取。
·存儲容量:要有足夠的存儲空間以容納眾多網路用戶的文件,可使用磁碟陣列。
·安全措施:實現網路用戶訪問控制,確保文件共享安全。
文件伺服器主要有兩類解決方案,一類是專用文件伺服器,另一類是使用PC伺服器或PC計算機組建的通用文件伺服器。
專用文件伺服器是專門設計成文件伺服器的專用計算機,以前主要是運行操作系統、提供網路文件系統的大型機、小型機,現在的專用文件伺服器則主要指具有文件伺服器的網路存儲系統,如NAS和 SAN。NAS獨立於操作系統平台,可支持多種操作系統和網路文件系統,提供集中化的網路文件伺服器和存儲環境,比一般的文件伺服器的功能更強大,可看作是專用存儲伺服器,可為那些訪問和共享大量文件系統數據的用戶提供高效、性能價格比優異的解決方案。SAN全稱存儲區域網路,是一種用戶存儲服務的特殊網路,通常由磁碟陣列、光碟庫、磁帶庫和光纖交換機組成。NAS可作為獨立的文件伺服器,提供文件級的數據訪問功能,更適合文件共享。而SAN提供數據塊級的數據訪問功能,更適合資料庫和海量數據。
目前一般用戶使用PC伺服器或PC計算機,通過網路操作系統來提供文件服務,UNIX、Linux、Novell、 Windows等操作系統都可提供文件共享服務。Windows網路操作系統,如Windows NT Server、Windows2000 Server和最新的Windows Server 2003由於操作管理簡單、功能強大,在中小用戶群中的普及率非常高,許多文件伺服器都運行Windows網路操作系統。下面將重點以Windows Server 2003為例介紹文件伺服器的配置、管理和應用。
3 實驗環境與設備
C/S模式的網路環境,包括一台Windows XP客戶機和一台Windows Server 2003伺服器。
兩種可選的物理拓撲(交叉線連接或通過集線器/交換機用直連線連接)。
4 實驗內容與步驟
4.0 伺服器的基本網路配置,包括IP地址為「192.168.105.XX」、網關為「192.168.105.254」等。(註:「XX」代表你配置機器的主機編號,「nXX」代表你的伺服器主機名,例如你坐在5號機上則「XX」代表「05」,「1XX」代表「105」,配置此機的IP地址為「192.168.105.5」、主機名為「n05」,下同)。
4.1 安裝和配置文件伺服器
文件伺服器提供網路上的中心位置,可供存儲文件並通過網路與用戶共享文件。當用戶需要重要文件時,可以訪問文件伺服器上的文件,而不必在各自獨立的計算機之間傳送文件。如果網路用戶需要對相同文件和可通過網路訪問的應用程序的訪問許可權,就要將該計算機配置為文件伺服器。默認情況下,在安裝Windows Server 2003系統時,將自動安裝「Microsoft網路的文件和列印共享」網路組件。如果沒有該組件,可通過網路連接屬性對話框安裝。
1.准備工作
在部署文件伺服器之前,應當做好以下准備工作。
·劃出專門的硬碟分區(卷)用於提供文件共享服務,而且要保證足夠的存儲空間,必要時使用磁碟陣列。
·磁碟分區(卷)使用NTFS文件系統,因為FAT32缺乏安全性,而且不支持文件和文件夾壓縮、磁碟配額、文件加密或單個文件許可權等重要特性。
提示:使用Windows Server 2003自帶的工具即可將FAT32轉換成NTFS格式。該工具名為Convert.exe,位於Windows安裝目錄下的System32目錄中。在命令行狀態運行該工具即可,如Convert E:/FS:NTFS。
·確定是否要啟用磁碟配額,以限制用戶使用的磁碟存儲空間。
·確定是否要使用索引服務,以提供更快速、更便捷的搜索服務。
2.配置文件伺服器
只要將Windows Server 2003計算機上的某個文件夾共享出來,就會自動安裝文件伺服器,也可通過「配置您的伺服器向導」工具來安裝文件伺服器角色。這兩種方法的差別是,第二種方法提供更多的選項,並在程序菜單中提供文件伺服器管理台工具。這里介紹採用第二種方法的基本步驟。
(1) 啟動「配置您的伺服器向導」工具。默認情況下,登錄Windows Server 2003時將自動啟動「管理您的伺服器」(也可從控制面板中選擇【管理工具】→【管理您的伺服器】),單擊【添加或刪除角色】。另一種方法是直接從控制面板中選擇【管理工具】→【管理您的伺服器】→【配置您的伺服器向導】。單擊【下一步】按鈕。
(2) 在【配置選項】界面中選擇【自定義配置】,單擊【下一步】按鈕。
(3) 在【伺服器角色】界面中,如果【文件伺服器】的【已配置】狀態為「否」,就單擊【文件伺服器】,然後單擊【下一步】。
注意:如果【文件伺服器】的【已配置】狀態為「是」,就單擊【文件伺服器】,再單擊【下一步】按鈕打開【角色刪除確認】界面,並選擇【刪除文件伺服器角色】復選框,即可刪除文件伺服器角色,這樣該伺服器上的文件和文件夾就不再共享,依賴於這些共享資源的網路用戶、程序或宿主都將無法與它們連接。
(4) 出現【文件伺服器磁碟配額】對話框中,為伺服器上所有NTFS分區設置默認的磁碟配額。勾選【為此伺服器的新用戶設置默認磁碟空間配額】和【拒絕將磁碟空間給超過配額限制的用戶】。單擊【下一步】按鈕。默認情況下是沒有啟用磁碟配額。
(5) 出現【文件伺服器索引服務】對話框,確定是否要使用索引服務。單擊【下一步】按鈕。一般情況下不需索引服務,只有在用戶要經常搜索該伺服器上的文件內容時才啟用它。
(6) 出現【選擇總結】對話框,查看和確認已經選擇的選項,單擊【下一步】按鈕。
本例中有「設置默認磁碟配額」、「安裝文件伺服器管理」和「運行共享文件夾向導來添加一個新的共享文件夾或共享已有文件夾」等選項。
(7) 自動完成相關配置後,出現共享文件夾向導,根據提示配置共享文件夾以供其他用戶共享。只有配置了共享文件夾之後,文件伺服器才能建立。
(8) 單擊【下一步】按鈕,出現【文件夾路徑】對話框,指定要共享的文件夾路徑。可通過【瀏覽】在C盤目錄下新建一個【FileShare】作為共享目錄,此時【文件夾路徑】輸入框中將出現【C:\FileShare】(如果C盤中已經建立過此文件夾,才可以在此輸入框中直接輸入)。
(9)單擊【下一步】按鈕,出現【名稱、描述和設置】對話框,指定共享名。
(10) 單擊【下一步】按鈕,出現【許可權】對話框,指定共享許可權為【管理員有完全訪
問許可權;其他用戶有隻讀訪問許可權】,單擊【完成】按鈕。這里提供了幾種預置的許可權,也可以自定義許可權。
(11)【共享成功】對話框中顯示共享成功,給出新建共享文件夾的信息。如果要繼續設置其他共享文件夾,則選中下面的復選框。單擊【關閉】按鈕,【完成】。
至此文件伺服器配置就完成了。接下來可執行各項文件管理任務。
3.文件伺服器管理工具(以下方法至少掌握一種)
Windows Server 2003提供了用於文件伺服器配置管理的多種工具。
·文件伺服器管理控制台:打開「管理您的伺服器」工具,在【文件伺服器】區域單擊【管理此文件伺服器】,打開該控制台。要使用「配置您的伺服器向導」工具安裝文件伺服器,可從程序菜單中選擇【管理工具】→【文件伺服器管理】命令打開該控制台。
·「共享文件夾」管理工具:也可通過「計算機管理」工具中的「共享文件夾」管理工具來執行共享文件夾的配置管理,從程序菜單中選擇【管理工具】→【計算機管理】,展開【共享文件夾】節點即可。
·Windows資源管理器:可直接將文件夾配置為共享文件夾。
·命令行工具:如net share可顯示有關本地計算機上全部共享資源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