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銀行理財產品不好選擇
A. 銀行理財凈值止跌,理財產品還能買嗎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其實一直可以買,但在取消剛兌後一定要注意購買的品種以及封閉期問題。很多朋友近段時間在銀行理財產品上吃了虧,有的人收益遠低於預期,還有的人本金都遭遇了虧損。
好在理財產品的凈值不再下跌了,重新恢復了「正軌」,那麼未來還能買理財產品嗎?買的話要注意哪些事項呢?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先講清楚理財產品前階段為何會虧損的原因。
1.不要買投資權益類比例較高的理財產品
風險和收益永遠成正比,這一點放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錯。有的朋友看到一些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很高卻沒有想過隱藏的風險。大家買理財產品為的是穩定點的收益,哪怕不高也行。追求高收益還不如直接買股票基金了。
因此,買理財產品前要看下產品說明書,除了注意風險等級外(R1、R2、R3、R4、R5)還要看產品投資的金融產品類型。我截取了某隻銀行理財產品的說明書,其中提到「本產品資金80%-95%投資於境內外依法發行的權益類資產」。換言之,這款產品風險很高,至少有80%的錢投入了股票,根本不適合保守投資者。
建議一:不願意承受風險的人不要購買投資權益類金融產品超過90%的理財產品。
2.盡量買開放式理財產品
開放式理財產品指的是隨時能夠申購與贖回的理財產品,而且沒有到期限制,買開放式理財產品有兩個好處。
一是隨時可以「割肉」。有的投資者受不了本金發生一絲虧損,無法接受虧錢的事實,封閉式理財產品未到期前是不能賣掉的,只能眼睜睜地看著下跌,開放式則可以隨時賣掉。
二是能夠等待反彈。最近理財產品的凈值不是上漲了嗎?但如果你買的是有期限的封閉式產品的話就沒法等待了,到期後結算收益或者虧損,之後的收益上漲和你沒有任何關系。以上兩點雖不能完全避免極端情況下出現理財虧損的事情但能盡量將概率降到最低,希望對大家有用。
B. 2022年以後,銀行的理財產品到底還能不能買為什麼
銀行的理財產品依然是能夠購買的,銀行的理財產品是非常穩定的,而且國有四大行和其他的商業銀行都能夠提供這些產品的。
銀行的理財產品,每年的銷售規模都是非常大的,在社會當中是非常受歡迎的,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主要是因為銀行理財產品的風險並不是很高,但是每年能夠獲得的收益率還是比較可觀的。銀行理財對於絕大部分的人來說,其實都是非常不錯的產品的選擇。
銀行理財的風險相對來說是比較低的
銀行理財的風險相對於其他的理財產品來說是比較小的,利率相對來說也是比較小的基金,每年收益率大概可以達到7%,但是基金的風險是比較高的,所以很多人寧願去選擇風險比較低的理財產品,也不會選擇購買基金的。
金融市場賺錢的速度是非常快的,但是必須要注意風險,任何的理財產品都是有風險的,在購買理財產品的時候,必須要購買大公司發行的理財產品,最好是購買國有四大行的理財產品。
C. 銀行為什麼會不斷地推薦理財產品購買理財產品應該注意什麼問題
之所以每次去銀行,工作人員都拚命的推薦我們購買理財產品,主要原因還是以下幾點。
01.銀行的大力推廣及要求。
銀行為了自身的發展,發展路線越來越向國外銀行看齊,除了存款業務以外,其餘中間業務也是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曾經的商業銀行,存貸款利差收入,將近占據了銀行收入的90% 現在的佔比依舊很高。但銀行發現,發達國家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佔比總收入將近50%
最後總結
銀行之所以不斷地推薦理財產品,也是業務所迫,但是大家在銀行辦理業務時,如果不需要的話,可以明確拒絕,明確拒絕以後,工作人員就不會上前打擾了。但大家如果想購買的話,也記得了解清楚產品內容,自己是否需要以後再簽合同。
D. 為什麼那麼多的人寧願把錢存定期,也不會去買理財產品
因為和去買理財產品相比,把錢存定期更加安全,風險更小。
1、 錢在銀行存定期的好處與壞處。定期存款很多人應該都是有所了解的,並且現在還有很多人去把自己的錢給存上定期,來讓自己的錢生錢,不得不說,在存款比較多的時候,這種方式還是非常好的,比如說我一個發小,家裡有一百多萬的存款,每個月的利息都有幾千塊錢,自己啥都不用干,光靠利息就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了,但是銀行的的定期存款和理財產品相比也是有一些不足的,比如說你存款少的時候定期帶來的收益很少,又或者你急著用錢,把錢提前取出來了,那定期就變成了活期,就很虧。
無論是銀行存定期還是買理財產品,都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決定,畢竟投資有風險。
E. 理財產品的風險變化;為什麼說銀行投資理財產品有風險
首先回答:銀行理財產品是有風險的,而且每一種產品都有風險。
2018年資管新規出台,明確要求銀行發行理財產品:不再推出保本型產品、徹底實現凈值化轉型、已發產品規模逐步壓降。也就是說,新規出台之後,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就不能再保息了,之前發行的保本保息產品,也必須在2020年年底之前全部到期,但因為疫情的原因,要等到2021年年底才能到期。
所有的理財產品都有風險,但是風險承受能力差的人不能再買了。一般銀行都會將其風險分為五個等級,風險等級由低到高依次為R1、R2、R3、R4、R5。在購買理財產品前,銀行要求我們先進行風險評估。通過對投資者的經驗和資產狀況的分析,將不同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分為保守型A1、謹慎型A2、穩健型A3、進取型A4、激進型A5。了解了理財產品的風險,了解了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後,選擇風險小於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理財產品。
F. 不建議買銀行理財產品,原因是什麼
因為多數主動型投資的年化回報都可以超過銀行理財產品,如果一個人有主動投資的能力的話,這個人一般不會選擇銀行理財產品。
對於多數普通人來說,很多人會選擇把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購買銀行理財產品,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較為穩定的投資回報。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是3%~6%之間,在行情好的時候,銀行里的產品不會給用戶更多的投資回報。在行情差的時候,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甚至低的可憐,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不去購買銀行理財產品的重要原因。
一、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並不高。
如果和儲蓄做比較的話,因為儲蓄的年化收益率只有0.5%~3.75%之間,銀行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一般都在3%以上,所以銀行的理財產品會更靠譜一些。但如果和主動性投資做比較的話,銀行理財產品基本上沒有任何優勢,多數人也不會選擇把自己的錢先放在銀行理財產品上。
G. 人們更喜歡利率偏低的定期存款,而不選擇4%-5%的理財,原因是什麼
相對而言,銀行的服務更穩定,而銀行提供的理財方式中除了定期存款,還有理財產品。據銀行職員稱,儲戶更喜歡利率偏低的定期存款,而不選擇4%-5%的理財,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據銀行職員稱,銀行提供的R3以下的理財服務的風險性並不大,並且年化利率可以達到4%-5%,比定期存款高了不少。但是在向儲戶推薦理財產品時,儲戶的接受度並不高,所以導致業績難達標。為此不少職員表示疑惑,為什麼大多數人更中意2%-3%的定期存款呢?
一、理財產品有門檻,而存款門檻低
對於中老人儲戶而言,如果想要選擇投資理財產品,就會對相關的產品進行充分的理解,一定會慎重再慎重。銀行的理財結構中主要是在黃金、外匯等方面,需要中老年人了解得比較多。這種情況下,雖然有可能收益率比較高,但是麻煩並且風險比較大,還不如選擇銀行存款,省心到期拿錢就行。
總結
綜上所述,儲戶不願選擇理財產品更傾向於定投的原因,主要還是風險性偏高,而收益率不高。我國的理財方式很多,但遵循的都是風險與收益並存的原則。如果承受力高,並且資金充足的情況下可以選擇股票債權等方式。反之則可以選擇銀行存款等服務。
H. 現在去銀行買理財,為什麼買不到穩定利率的理財產品
因為穩定利率的理財產品的年化利率太低了,很多用戶根本就看不上這樣的理財產品。為了進一步促銷自己的銀行理財產品,銀行會推出浮動利率的理財產品,通過這樣的方式產生更高的投資回報。
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的時候,多數用戶其實並不會選擇穩定利率的理財產品,因為這種理財產品的年化收益率僅僅比定期存款高一些而已,很多人也會認為沒有必要因此而鎖定自己的資金。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浮動利率的銀行理財產品,此類銀行理財產品的銷量也越來越高。
一、這主要是跟市場需求有關。
這個需求主要指的是銀行用戶需求,因為銀行用戶希望通過銀行理財產品獲得更高的年化回報,所以他們會優先考慮浮動利率的銀行理財產品,穩定利率的銀行理財產品的銷量自然就不高了,銀行也不會重點推出此項業務。
I. 為什麼銀行不建議買理財產品
陷阱1:預期收益代替實際收益
消費者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是為了獲取更高的收益,因此,高收益也成為了銀行宣傳理財產品,吸引消費者眼球的一個撒手鐧。
為了吸引客戶,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時往往會刻意誇大收益,不少工作人員在給客戶講解時,也會口頭保證預期收益。銀行會在宣傳中強調此前發行的同類理財產品均達到預期收益,令客戶對收益產生心理預期,把預期收益當作是實際收益。而實際情況是,有很多結構型理財產品都沒有達到預期收益,有的甚至本金都虧損。
陷阱2:理財產品偷梁換柱
小心理財產品變身保險!據統計,有30%的客戶在購買理財產品時被誤導,把保險當成了理財產品。不少保險公司的銷售人員會在銀行內推銷保險產品,而且銀行的工作人員也會給用戶推銷其代售的保險產品,客戶在銀行內很容易被「忽悠」,稀里糊塗的就買了保險。
陷阱:3:收益率≠年化收益率
很多理財產品在說明書中會故意模糊收益率和年化收益率的區別,雖然看起來差不多,但是錢數真的差很多。
理財經理為了完成任務,不會把這個問題給你講清楚的,你糊里糊塗買完了,他好交差。
收益率指合同到期後,本金的收益水平。例如10萬元本金,5%收益率,理財期限是30天,則30天後的收益為100000*5%=5000(元)。
而年化收益率,指一年365天到期後的收益,則10萬元本金、年化5%、理財30天後的收益率為(5%/365)*30*100000=410.96(元)。
5000元和410元是不是相差非常之大?購買前,親們一定要問清楚,到底是收益率,還是年化收益率,千萬不能聽銀行推銷人員的一面之詞。
J. 打死都不能買銀行的理財,這是為什麼
打死都不能買銀行的理財,這是為什麼?是因為銀行理財沒保障?還是銀行理財利息太低?我感覺應該是對銀行的理財產品有一定歧義或者是偏見導致的。
為什麼我會認可銀行的理財產品,首先銀行直屬國家監管的,咱們中國的四大國行就不多少了,就說一些地方性民營銀行,也是經過國家嚴格調查允許的,而且受國家監管,如果出現坡參或者違規50萬以內國家都會兜底,這就是對我們的保障。
以上是小編的個人看法,希望可以幫到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