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為什麼我拍的閃電跟別人的不一樣

為什麼我拍的閃電跟別人的不一樣

發布時間: 2022-06-27 22:58:32

❶ 拍攝閃電的問題

一、安全是拍攝閃電的基礎

閃電,其美麗的外表之後卻蘊涵著冷冰冰的兩個字——危險。如果你想要拍攝閃電,至少應該離開閃電發生頻率較高的地區一段距離才可以,或者乾脆在建築物或車里拍攝,旅店或者留宿處最頂層的窗子都是拍攝的最佳位置。如果你已經置身於戶外,在閃電之前的風暴到來前給自己找個可以藏身的地方吧,至少你應該確保你的照相機和你自己不致被暴雨淋濕。

二、確定拍攝地點

拍攝閃電的地點很重要。由於拍攝閃電需要長時間曝光,就必須考慮背景光線的影響。一般要求背景光越暗越好。
在城市裡拍攝,由於有路燈和建築物的燈光輝映著雲彩,夜空顯然不會像野外那樣黑暗。這就是說,如果採用定時曝光,底片在幾秒鍾之後就會充分曝光,所以不論閃電是否出現,你都要把底片卷到下一張。由於背景光線太強,曝光時間無法設定得很長,效果不會太好。

對於背包客來說,在戶外活動時遇到大雨傾盆也不必沮喪,因為這是拍攝閃電的最佳時機。曝光時間可以設定得很長,就有可能得到較多拍到閃電機會。

由閃電發生點的距離來決定光圈

雷聲是估計閃電離開你有多遠的依據。由於拍攝閃電時的光圈是根據閃電的遠近來估計的。由於光速高達每秒鍾三十萬公里,我們可以忽略閃電光傳播的時間。而空氣中的聲速是每秒340米。根據看到閃電光到聽到雷聲之間的時間,可以估算出發生閃電的雲層離我們的距離。例如看到閃光後十秒才聽到雷聲,可以大致推斷出發生閃電的雲層離我們3.4公里遠。

光圈數據的決定要根據閃電離你的距離來決定。一般的規律是使用ISO 100感光度,拍攝大約8公里遠的閃電,f/8是最佳光圈選擇。如果閃電是在8公里以外發生的,最好是使用f/5.6光圈;如果是接近5公里,則使用f/11。

三、拍攝閃電的時機

無論在白天還是黑夜,你都可以拍攝閃電,通常來說,夜裡拍攝的閃電更加生動。白天拍攝閃電沒有什麼技巧可言,因為想要在白天拍攝到好的閃電圖片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背景光線太亮了。閃電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而且速度非常快。無論你的反應速度有多快,等你看到閃電,按下快門,在光圈打開之前,閃電就已經消失了。而且閃電的發生是偶然的,在同一地點連續發生閃電的機會是很小的。因此,白天拍攝閃電能夠得到好片子的機會微乎其微。

如果在夜間拍攝閃電,很有可能你會得到非常出色的閃電圖片,你可以將快門釋放速度控制在幾秒到幾分鍾之間來記錄一系列連續的閃電過程。拍攝的手法比較簡單,鏡頭焦距一般取標准鏡頭或略帶廣角。採用手動聚焦在無窮遠處。由於是長時間的曝光,當然應該使用比較穩固的三腳架和採用快門線或者遙控器。

在拍攝時,將相機架在三腳架上,選擇一個具有大片開闊天空的前景,如果使用ISO100的膠片,將光圈設置在5.6,將曝光速度選擇撥盤撥到「B」或「T」的位置上,釋放快門,如果閃電始終在所取景范圍之外閃光,一般不會產生曝光過度的現象,可以將快門保持在打開的狀態繼續曝光,直到閃電出現在取景框所包括的空間後才關閉快門。如果感覺閃電閃光的位置不夠理想,同一張底片也可以按照閃電的亮度不同進行2~4次的重復曝光,只要閃電不在畫面中同一區域出現,當然也不會出現曝光過度的困擾了。因此,曝光時間長短的把握,也不是完全取決於光圈的大小,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是否已經拍攝到閃電。

有些攝影愛好者以為閃電光線很強,為了防止曝光過度,以黑布來遮擋鏡頭,看到閃電時才把黑布移開,這是絕對錯誤的拍攝方式,因為無論你這個動作的過程有多快,都不可能有光速那麼快,所謂的「迅雷不及掩耳」,就是這個道理。

❷ 為什麼有的閃電形狀會像球一樣,不同於普通閃電

球狀閃電俗稱滾地雷,就是一個呈圓球形的閃電球。這是一個真實的物理現象,絕非科幻小說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這種現象早於1838年便有文獻記載,科學家已研究逾160年,有關的報告多達數千份,也有二千多份科學論文出版,但是我們對此現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釋,可是說它可以穿越任何物體是不可信的。

球狀閃電有可能激烈地爆發,也可能會安靜地突然消失。在顏色方面,則眾說紛紜,沒有一致的描述。球狀閃電具有破壞力。它既可以破壞玻璃窗,也能使牆壁的外層剝落。它也曾造成人和動物的傷亡,但由於資料不足,未能了解致死的真正原因。

沒有證據顯示球狀閃電會破壞樹木,這與普通閃電略有不同。球狀閃電幾乎無法被破壞,有人曾用步槍射中過球狀閃電,但是無效。由於球狀閃電出現的頻率很低,科學家難以做系統的觀測,至今也沒有人拍攝得高質量的照片來作科學研究。

理論方面,有人認為它是灼熱的空氣團或氣化了的元素,例如碳、鈉又或是銅。雖然這個理論可以解釋球狀閃電的部分特性,卻不能說明為什麼它可以在飛機倉內形成。此外還有許多不同的說法,如等離子體、離子、帶電的塵埃、有外層電子殼的水……,但沒有一個理論可以完滿地解釋這個科學懸案。

❸ 驚雷前的閃電其實不都是一個樣的,你知道他們的區別嗎

首先閃電根據不同的物理特徵分為以下幾個類型,第1種線狀閃電,線狀閃電屬於我們最常見的一種閃電,一般伴隨著驚雷的天氣都會出現這種閃電,而這種閃電的形狀就像一棵沒有樹葉的樹一樣,一條主幹,然後其它像一些樹枝一樣蜿蜒的分支曲折出來。

第7種閃電是黑色閃電,黑色閃電是在這么多閃電中表現出來的色彩是比較獨特的,一般黑色閃電都會呈現出藍色、紅色、白色或者是黑色,黑色閃電在平常看起來並不起眼,很容易被人們所忽略了,但是這一種閃電主要都是一些發熱的帶電物質的聚集物容易爆炸,再加上本身承載有大量的能量,所以其危害性和危險性都是很大的。

❹ 我用單反如何拍閃電

任何人都沒有抓拍閃電的反應,而且先看到閃電後聽到雷聲是基本常識,靠雷聲找閃電是不靠譜的。
閃電發生的瞬間其本體亮度是非常高的,而且會把視野內的景物照得很亮。現代單反是TTL即時測光的,理論上自動曝光能夠把握光線的瞬間變化,但實際上受種種條件限制,閃電這種瞬間顯著EV變化並不能每次都能做到准確。尤其是消費級別的DC和普及型數碼單反,往往會測光失誤,拍出的閃電不夠完美。
拍攝中我們就應該用B門或T門+很小的光圈。有閃電的夜晚雲層較厚,在閃電沒有亮起的時候EV不會很高,這樣如果用很小光圈,數十秒的曝光時間也不會過曝。這么做相當於以閃電閃亮的那一瞬間作為快門時間,靠光圈調節總的曝光量。這個原理和用閃光燈是一樣的,快門可能是1/250秒,實際上主要的曝光都是在閃光的1/10000s里完成的。

❺ 用相機拍攝閃電有哪些技巧怎麼才能拍到

拍攝閃電千萬不要隻身一人在突兀的山頂拍攝,很容易把閃電給吸過來的。拍攝閃電單反相機要略優於微單,因為微單是利用實時取景模式,快門反應要略微慢於單反。拍閃電,首先要支好並固定三腳架,做好防雨應急措施。白天拍攝:連接好快門線,相機設置為連拍模式。相機面向閃電比較頻繁出現的方向,憑感覺,感覺閃電馬上出現或者發現閃電正在發生,馬上按快門,多按一會兒也無妨,因為有快門線,你再著急或者再激動,也是按在快門線上,這樣能保持相機的穩定。

❻ 單反相機怎樣拍攝迷人的閃電 閃電的拍攝技巧

如何拍攝閃電歸結為以下四十個字,五句話:

先聽雷聲,後觀雲層。找對地點,支好腳架。光圈要小,快門要慢。耐心等待,大海撈針。野外拍攝,注意安全。

先聽雷聲,後觀雲層。

先聽雷聲?錯了吧?沒有錯!如果有人對你說拍攝閃電是抓拍,是搶拍,請你不要相信,因為這是不可能的。閃電來得快,去得也快,人是根本來不及反應的。拍攝閃電是等拍。如果有人對你說拍攝閃電要等雷響了後連拍,也請不要相信,因為這也是不可能的。閃電先來,雷聲後到,這是人都知道的常識。我說的先聽雷聲,後觀雲層的意思是:首先,要選擇合適的季節。一年中的第一聲雷一般是在三月份上旬來到,即過了驚蟄節氣之後,聽到雷聲之後,才是拍攝閃電的季節。其次,雷聲是估計閃電離開你有多遠的依據。由於拍攝閃電時的光圈是根據閃電的遠近來估計的(下面會談到),而正確估計雲層的高度對正確曝光是有幫助的。由於光速很大(每秒三十萬公里),我們可以忽略閃電光傳播的時間。而空氣中的聲速是每秒340米。根據看到閃電光到聽到雷聲之間的時間,可以估算出發生閃電的雲層離我們的距離。例如看到閃光後十秒才聽到雷聲,可以大致推斷出發生閃電的雲層離我們3.4公里遠。

找對地點,支好腳架。

拍攝閃電的地點很重要。由於拍攝閃電都用長時間曝光,就必須考慮背景光線的影響。一般要求背景光越暗越好。在城市裡拍攝,往往背景光線太強,曝光時間無法設定得很長,效果不會太好。如果有機會的農村,野外去拍攝,曝光時間可以設定得很長,就有可能得到較多拍到閃電機會。由於是長時間的曝光,當然應該使用比較穩固的三腳架和採用快門線或者遙控器(最好用B門或T門)。單反相機還應該用專用罩把觀景窗(VF)罩起來以免觀景窗漏光。

光圈要小,快門要慢。

光圈數據的決定要根據雷電的強度和雲層的高度。如何估計雲層的高度(閃電離你的距離)前面已經說過了。一般的規律是使用ISO 100感光度,拍攝大約8公里遠的閃電,f/8是最佳光圈選擇。如果閃電是在8公里以外發生的,最好是使用f/5.6光圈;如果是接近5公里,則使用f/11,當然拍攝太近的閃電往往是不安全的。

快門應該採用慢速,B門或者T門。由於不知道閃電出現在什麼時候,曝光時間越長越好,這樣才有更多的機會捕捉到閃電。想要在白天拍攝到閃電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背景光線太亮了。閃電可能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而且速度非常快。無論你的反應速度有多快,等你看到閃電,按下快門,在光圈打開之前,閃電就已經消失了。而且閃電的發生是偶然的,在同一地點連續發生閃電的機會是很小的。因此,拍攝閃電應在晚上。天空越黑暗,快門允許開啟的持續時間就越長,對拍攝閃電就越有利。
在拍攝閃電時,鏡頭焦距一般取標准鏡頭或略帶廣角。採用手動聚焦在無窮遠處。感光度一般設定為ISO100。

FC和DC哪種相機更有利於拍攝閃電呢?可以說各有長處,FC更好些。由於拍攝閃電是長時間的曝光,就必須考慮記錄介質在長時間,低照度下的特性。DC的記錄介質(CCD)在這種條件下,晶元的熱雜訊問題就變大了。因此,DC相機不可能有太長時間的曝光時間。而FC的記錄介質是膠片,在拍攝閃電時,膠片的倒易律失效會起作用。如果外界條件適合,背景光強足夠小時情況下,曝光時間可以長達十幾分鍾甚至幾十分鍾。這對於拍攝閃電是十分有利的。而DC就不能採取這樣長時間的曝光時間。用DC拍攝,曝光時間以不發生明顯噪點的時間為限(各種型號的DC降噪功能不一樣)。按這個時間來設定曝光時間,即使這次曝光沒有拍到閃電,也應該換下一張再曝光。好在DC的優點是拍攝不用膠片,即使拍了一大堆沒有閃電的廢片,只要有幾張也可以算是拍攝成功了。

這里順便說一說倒易律與倒易律失效。也只能點到為止,不作詳細討論。膠片經曝光後會起化學變化,這種變化的程度是用曝光量來描述的。曝光量是像面照度和曝光時間的乘積。即H=E*T,H就是曝光量,單位是勒克司*秒,E是像面照度,T是曝光時間。當像面照度高時,曝光時間就要縮短;當像面照度低時,曝光時間就要加長。只要總曝光量不變,效果也不變。這種總效果保持不變,像面照度和曝光時間可以互相調整的互易關系稱為倒易律。在照明光源恆定或頻率不太高(1KHz以內)的閃光照明時,這一定律是有效的。此時,膠片的黑化程度只和曝光量H有關,E和T可以互相調節大小。如拍攝運動物體時要求快門速度較高,即曝光時間T較小,則可由加大像面照度,即放大光圈來調節。

但是由於膠片的光化學特性,像面照度低於某個閥值或者曝光時間小於某個值時,膠片並不發生化學變化。也就是說,在特暗的環境下,無法用加長曝光時間來調整得到預定曝光量,在超短脈沖光的照射下,也不能用加強像面照度來調整曝光量。這就是所謂的倒易律失效。倒易律失效是膠片在拍攝夜空(星光,閃電,月亮等)時能採取長時間曝光的主要原因。

耐心等待,大海撈針。

所以我們說拍攝閃電並不是抓拍或者搶拍,DC的快門延遲也變得不重要了。主要是耐心等待,就象大海撈針一樣。如果用FC拍攝,則見到閃電就可以關閉快門(B門是釋放快門,T門是再按一次)。准備拍攝下一張。有些DC有定時拍攝的功能,如美能達D7可以自已設定時間間隔,定時拍攝多達99張照片。也許在這99張照片中會有幾張很好的閃電照片的。在拍攝閃電時,也可以採用多次曝光。也就是在城市裡拍好背景,再到野外黑暗環境里去拍閃電,最後合成能得到很漂亮的照片。

野外拍攝,注意安全。

最後,拍攝閃電時必須注意安全。特別在野外拍攝,由於閃電往往伴隨著大雨,雷擊的危險是存在的。拍攝閃電前,一定要通過觀察,摸清閃電的活動規律,以便作好准備工作。選擇拍攝地點時要遠離制高點;不要在樹下拍攝等等。如果能用紅外線遙控器或較長的快門線(美能達的電子快門線可長達5米)則更好。

❼ 拍閃電的問題.

拍閃電用B門拍.
在先天雷雨的時候,一般閃電都是集中出現在某一區域.在發現某天空出現閃電後,對著那片天空對好焦,光圈放小點,開B門,等閃電的再次出現.一般過不久就會出現的.

❽ 怎麼拍攝閃電,有什麼技巧嗎

閃電是夏季常見的一種自然景象。每當暴雨降臨之際,大風驟起,烏雲滾滾,頃刻間大雨如注,傾盆而下。雷鳴電閃也隨之而來,轉眼之間,大地變成了另外一種景象。這時候多數人是回到室內躲雨,或者隔窗觀賞室外的雨景。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如何通過攝影來表現這種奇妙的大自然景象?就成了值得探討的問題。

說到閃電,我們常常會聯想起電影、電視中出現的電閃雷鳴現象,殊不知這些大都是人工製造的,並非真情實景。作為一個攝影愛好者,誰也不會願意花工夫拍攝這種假的電閃雷鳴照片,為什麼電影、電視中都採用假的雷鳴閃電現象,而不去拍攝真景呢?這完全是由於攝制工作的需要,並非是真的閃電不能拍攝。就攝影來說,過去確曾有人拍攝出非常精彩的閃電照片。我們只要掌握了閃電的產生規律和拍攝技巧,是完全可以拍出精彩的閃電照片的。

拍攝閃電,人和照相機的安全都很重要,必須十分注意,不要因為拍照片而招致意外的危險。一般地講主要危險是遭致雷的襲擊,避免的方法是不要躲在大樹下邊、高層建築的邊上進行拍攝活動,以防止在拍攝時遭到雷擊的危險。

雨中拍攝閃電,還要注意不要讓雨水淋濕照相機和鏡頭。特別是變焦鏡頭,如果鏡頭筒上淋上了雨水,一定要盡快將雨水擦乾凈以後,再進行變焦使用,切不可使雨水浸人鏡頭內部,造成不應有的損失。

在雨中拍攝閃電,最好在鏡頭前加用合適的濾色鏡,套上遮光罩(可以防雨水落到鏡頭上),有條件的還可以使用照相機防雨套,或者用塑料薄膜自己加工。確保照相機和鏡頭的安全。使用結束以後,還要細心地檢查、擦乾水漬,方可收起。

❾ 一瞬間的精彩 教你如何拍閃電

這幾天加拿大安大略地區處於高雷區,雷電不斷,每天晚上都被吵醒。醒著也是醒著,於是架起三角架,穿上外衣去陽台上試著拍下這大自然的壯麗奇觀。也許這樣聽起來挺容易的,其實真的拍攝過程中的滋味並不是很好,因為拍攝閃電,攝影者往往需要在漫長黑夜忍受著寒冷,苦苦的等待。當然,當閃電瞬間由高空揮舞向地面,並且成功捕捉到這畫面時,內心的欣喜是無與倫比的。皇天不負苦心人,記錄下「剎那間的永恆」,這份內心的喜悅與成就感,可不是每個人都有體會的哦。 :) 先看這張,雷雨前的情況,烏雲密集,海鷗低飛,這時候就應該知道會有雷閃的可能性。所以可以事先架好三角和相機,設定好一些基本設定,開始一些觀察。 白天的閃電不容易拍,因為背景亮,有時無法辨別閃電和天空亮度的區別,所以在晚上拍,往往可以拍出更加精彩的閃電圖片來。經過上面一些所謂經驗的分析,我把三腳架設定在這塊閃電出現機率比較高的方向,並且捕捉到了這個畫面。 拍攝閃電切記得一點就是要注意安全,為了拍攝閃電而不顧自身生命安全是犯不著的。拍攝閃電最好是在完全黑暗,視野寬廣的地方進行,可是現實生活中這樣的可能性不大,一是寬廣遼闊的地方拍攝閃電比較危險,二是這樣的機會也是一萬分之一,發現有閃電再趕去黑暗遼闊的地方,恐怕趕到了閃電早沒了。所以大部分我們拍攝閃電都是在城市區域中進行,這樣也就意味著對於曝光的控制很重要,即不可以曝光過度導致主體閃電過曝,細節全失;也不能曝光過於不足導致畫面黯淡,主體不凸現。下面我就來說說我拍攝閃電後的一點拙見,希望可以給一些希望有機會嘗試拍閃電的朋友有一些小小的幫助,不足和錯誤之處,歡迎指出,讓大家共同進步。

❿ 拍閃電如何設置快門,我看別人都是用長時間曝光,閃電不就虛無了嗎

拍攝閃電的地點很重要。由於拍攝閃電需要長時間曝光,就必須考慮背景光線的影響。一般要求背景光越暗越好。
拍攝閃電對機器有一定的要求了,
因為閃電是一閃而過,所以都要靠長時間曝光來實現拍攝。
有些卡片機或長焦機有最長30秒曝光功能。
一般對准雷區固定好相機最低ISO最小光圈曝光30秒即可,
抓不抓的到純屬運氣。
為什麼要長時間曝光:好處有2點
1、能完整捕抓閃電的光流。
2、取景范圍內的景物能有足夠的亮度,不會黑乎乎的一團。

另外光圈設置有以下的要求:
由閃電發生點的距離來決定光圈
雷聲是估計閃電離開你有多遠的依據。由於拍攝閃電時的光圈是根據閃電的遠近來估計的。由於光速高達每秒鍾三十萬公里,我們可以忽略閃電光傳播的時間。而空氣中的聲速是每秒340米。根據看到閃電光到聽到雷聲之間的時間,可以估算出發生閃電的雲層離我們的距離。例如看到閃光後十秒才聽到雷聲,可以大致推斷出發生閃電的雲層離我們3.4公里遠。
光圈數據的決定要根據閃電離你的距離來決定。一般的規律是使用ISO 100感光度,拍攝大約8公里遠的閃電,f/8是最佳光圈選擇。如果閃電是在8公里以外發生的,最好是使用f/5.6光圈;如果是接近5公里,則使用f/11。

熱點內容
魔獸世界boss為什麼不掉東西 發布:2024-03-29 08:37:36 瀏覽:213
淘寶分享鏈接為什麼沒有網址 發布:2024-03-29 08:32:27 瀏覽:634
為什麼用了迅雷電腦很卡 發布:2024-03-29 08:24:22 瀏覽:252
小米門鎖為什麼需要配備藍牙網關 發布:2024-03-29 08:15:25 瀏覽:143
歐洲男人為什麼會掉頭 發布:2024-03-29 07:47:02 瀏覽:106
眼睛斜為什麼會出現血塊 發布:2024-03-29 07:42:10 瀏覽:865
為什麼瘋的時間長了頭會疼 發布:2024-03-29 07:42:03 瀏覽:783
為什麼新手機摸起來很粗糙 發布:2024-03-29 07:41:19 瀏覽:249
吃熱的東西牙為什麼敏感 發布:2024-03-29 07:30:13 瀏覽:153
為什麼晚上字畫摔碎了 發布:2024-03-29 07:21:31 瀏覽: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