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便宜好貨 » 心臟不好為什麼醫生讓多吃肉

心臟不好為什麼醫生讓多吃肉

發布時間: 2022-07-21 02:39:12

⑴ 吃很多肉對心臟有害嗎

早就知道外部膽固醇和動物脂肪會致癌。紅肉和結腸癌,加工肉使您罹患前列腺癌的機會增加16%。TMAO和IGF1溢出導致疾病。有大量證據表明,飲食中多吃肉會增加所有原因導致的死亡率。

⑵ 心臟不好該注意哪些

體重

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冠心病危險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比沒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戒煙

煙草中的煙鹼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過量吸煙又可使血壓下降)、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這些不良影響,使30—49歲的吸煙男性的冠心病發病率高出不吸煙者3倍,而且吸煙還是造成心絞痛發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戒酒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實驗證實乙醇對心臟具有毒害作用。過量的乙醇攝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對於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酗酒不僅會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並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環境

污染嚴重及噪音強度較大的地方,可能誘發心臟病。因此改善居住環境,擴大綠化面積,降低噪音,防止各種污染。

避免擁擠

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無論是病毒性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還是冠心病、風心病,都與病毒感染有關,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於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節,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飲食

應有合理的飲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營養有關,所以,從心臟病的防治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適量運動

積極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維持經常性適當的運動,有利於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身體正常的代謝,尤其對促進脂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對心臟病患者來說,應根據心臟功能及體力情況,從事適當量的體力活動有助於增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臟器機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過於劇烈的活動,活動量應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狀為原則。

規律生活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有規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

【特別提醒】

提醒一:多食素

很多人認為我們人類是食肉動物,因為我們基本上天天吃肉。但是人類進化和人類歷史研究卻證明,人類的身體結構及生理功能更像食草動物。大家一定覺得奇怪,那麼不妨看一下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的比較。

食肉動物和食草動物身體結構的主要差異(表格)

食肉動物 食草動物

肢體有爪 無爪的手或蹄

牙齒銳利 平鈍

腸短 長

飲水方式舔 飲

降體溫方式喘氣(無汗腺)出汗(有汗腺)

獲取維生素方式 自身製造 從食物中得到

一比較就一目瞭然了——人類不像食肉動物而更像食草動物。雖然在長期適應自然的過程中,人類逐漸成為雜食動物,但食草動物的基本特性一直沒有明顯變化而保留至今。但是在近200年來,經濟的發展使人類的食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尤其是人們開始遠離素食和谷類食品,攝入過多的肉類。與人類進化歷史相比,這種變化太快了,以至與「食草」為特徵的人類基因和生理功能無法適應以肉類食品為主的環境。這種不適應最終導致產生包括現代心臟病在內的許多新的疾病。

流行病學研究證明,「經濟發展→不健康生活方式流行→心血管病流行」是有明顯因果關系的三部曲。最典型的例子是諾魯。諾魯原來是一個貧窮的小島,60年代末發現了稀有礦產,這個國家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沒想到幾年以後,諾魯出現了糖尿病、肥胖、心血管病大流行,50歲以上的人群70%患有糖尿病,成為世界之最,政府和人民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經濟發展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提供了物質可能。因此,我們必須明確一點,心血管病流行雖然不能說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結果,但卻是人類違背了自然規律而得到的一種懲罰。如被西方國家視為垃圾的西式快餐,富含高熱量、高飽和脂肪酸,現在卻在我國廣泛流行,博得了不少孩子的青睞,長此以往,將嚴重影響健康。我們應該更多地效仿祖先,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谷類澱粉、蔬菜和水果),少吃動物性食物(魚類除外),尤其要少吃含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多的食物,遠離麥當勞、肯德基類「不健康」食品。

健康飲食標准表

(健康飲食應符合以下要求)

1.每日膽固醇的攝入量不超過300毫克。

2.脂肪的攝入不超過總熱量的30%。

3.少吃或不吃蔗糖、葡萄糖等精糖類食品。

4.多食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水果、新鮮蔬菜、植物油。

5.少吃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蛋黃、動物油、動物內臟等。

6.飲食要高鉀低鈉,鼓勵食用豆製品,飲茶。

7.飲食有規律,不可過飢或過飽。

8.適當攝入纖維素食物(包括谷類澱粉類)以保持大便通暢。

提醒二:適宜運動

心臟發病的重要原因還有一個是缺乏運動。在同一環境里生活的人,經常坐著不動的,患冠心病比經常活動者高出2倍。

運動對心臟有什麼好處呢?運動可以促使心臟的小血管擴大、延長、增多,改善心肌的供氧狀況,改善血液中脂質代謝。運動還有助於改善心肌代謝,提高心肌的工作能力和心臟的代謝功能。此外,還能提高血液的纖維蛋白溶解活性,防止血凝過高,對預防和延緩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很有幫助。

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是防治心臟病的有效手段之一。要保護心臟,我們建議以下一些鍛煉方式:

體育鍛煉表

1.散步:散步可以使心肌收縮力增強,外周血管擴張,具有增強心功能,降低血壓,預防冠心病的效果。對於參加運動時會引起心絞痛的人來說,可以改善病情。每次散步可堅持20分鍾至1小時,每日1~2次,或每日走800~2000米。身體狀況允許者可適當提高步行速度。

2.慢跑:慢跑或原地跑步亦可改善心功能。至於慢跑的路程及原地跑步的時間應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而定,不必強求。

3.太極拳:對於高血壓病、心臟病等都有較好的防治作用。一般而言,體力較好的患者可練老式太極拳,體力較差者可練簡化式太極拳。不能打全套的,可以打半套,體弱和記憶力差的可以只練個別動作,分節練習,不必連貫進行。

體育鍛煉注意事項:

1.任何人,如果在運動結束10分鍾後,心跳次數每分鍾仍在100次以上,則不應再加大運動量,應根據情況適當減少運動量。

2.運動量應從小到大,時間從短到長,循序漸進。

3.進餐與運動至少間隔1小時以上。

4.運動最適宜的溫度是4℃-30℃。

5.運動時若出現頭暈,頭痛,心慌,惡心,嘔吐等不適症狀時,應立刻停止,必要時需就醫。

此外,有一點要提醒大家,不宜清晨鍛煉。根據國外學者測定,上午6時至9時是冠心病和腦出血發作最危險的時刻,發病率要比上午11時高出3倍多。另外,人體在上午時段交感神經活性較高,隨之而來生物電不穩定性增加,易導致心律失常,可能出現室顫,引起猝死。還有,人的動脈壓在上午較高,增加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的可能性,導致急性冠脈綜合症的發作。所以,大家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要避開心血管事件「高峰期」,將時間安排在下午及傍晚進行。

提醒三:心態平和

情緒與健康之間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論對什麼年紀的人來說,不良的情緒都是非常不利的。人的情緒一旦緊張、激動,會使得交感神經興奮,兒茶酚胺增加,結果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肌耗氧量亦明顯增加,加重冠心病、心衰患者的病情。更嚴重的是,這些變化有時會導致致死性的心律失常,引起心臟驟停。

大喜大怒都是忌諱的。中醫學認為,暴喜傷心,心氣渙散,會出現一系列心氣不足的症狀,如心悸、乏力、胸悶氣短、脈結代等症狀。嚴重者則會出現冷汗不止,四肢不溫,脈微欲絕及心悸、胸悶、胸痛等心陽欲脫的症狀。此種變化類似於冠心病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相反,怒則氣逆,氣的運行受阻。氣為血之帥,氣行則血行,氣滯則血瘀,氣滯血瘀的結局是不通,不通則痛。大怒導致的一系列反應,類似於冠心病心絞痛或急性心肌梗死等。由此可見,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對我們每個人都是十分重要。

古人所提倡「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這可說是保養心臟的一個座右銘。要經常與人交往,通過交談、來往,了解社會,了解環境,體會到自己是社會中的一員。老年朋友還可根據自己的愛好,種花、養魚,下棋、書畫,以此陶冶性情。

提醒四:堅持服葯

還要提醒大家的是,心臟有病不能等到發作時才去醫院,平時就要堅持服葯。只有常服葯,才是控制病情的最佳手段。許多冠心病人身邊都備有一盒麝香保心丸,但一半以上的人都不吃,有的還捨不得吃,都要等到心絞痛發作了才吃,有的自認為自己還沒到需服葯的程度。這其實是一個用葯的誤區。麝香保心丸是一種常服才能發揮最大效果的葯物,只有常服才能改善心血管機能,逆轉心臟肥厚,保護心臟功能,降低心絞痛的發生率。

⑶ 心臟有問題的人究竟能不能吃肉,為什麼有的人越吃越瘦

義烏陳大伯半年前發現自己的腳開始出現浮腫的情況,他說“腳背上一按一個坑”,起初他沒放在心上,後來 腳腫 得越來越厲害,並且經常出現起床時眼前發黑、渾身無力的情況。


另外,早上起來多做深呼吸。最重要的別動怒,急躁脾氣要不得

⑷ 心臟不好的人,多補哪些食物,心臟越來越健康

健康是現代最重要、人們最關心的話題。現在的人們都非常注重保健,養生等方面的問題,因為人們也意識到了身體是最重要的,健康才是生活的最高要求,最高理想。但是很多的人卻非常的大一,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斷的摧毀著自己的身體:熬夜喝酒、暴飲暴食、生活不規律、勞累過度、工作過量……正因為人們這樣的不良習慣,讓自己的身體出現了很多問題,心腦血管,心臟等疾病頻發。其實這些疾病都是可以通過調理飲食來防範的,今天我們一起來說一說,心臟不好的人都補哪些食物,心臟越來越健康?

多吃水果蔬菜和富含纖維素,維生素的食品。還可以泡一點玫瑰花、丹參、絞股藍等。

心臟不好的人,多補以上這些食物,心臟越來越健康。

⑸ 心臟不好該禁忌哪些運動飲食上怎麼來調理大神們幫幫忙

心臟不好不能做劇烈的運動 控制體重 研究表明:體重增加10%,膽固醇平均增加18.5,冠心病危險增加38%;體重增加20%,冠心病危險增加86%,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比沒有糖尿病的高血壓病人冠心病患病率增加1倍。 戒煙 煙草中的煙鹼可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過量吸煙又可使血壓下降)、心臟耗氧量增加、血管痙攣、血液流動異常以及血小板的粘附性增加。這些不良影響,使30—49歲的吸煙男性的冠心病發病率高出不吸煙者3倍,而且吸煙還是造成心絞痛發作和突然死亡的重要原因。 戒酒 美國科學家的一項實驗證實乙醇對心臟具有毒害作用。過量的乙醇攝入能降低心肌的收縮能力。對於患有心臟病的人來說,酗酒不僅會加重心臟的負擔,甚至會導致心律失常,並影響脂肪代謝,促進動脈硬化的形成。 改善生活環境 污染嚴重及噪音強度較大的地方,可能誘發心臟病。因此改善居住環境,擴大綠化面積,降低噪音,防止各種污染。 避免擁擠 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無論是病毒性心肌炎、擴張型心肌病,還是冠心病、風心病,都與病毒感染有關,即便是心力衰竭也常常由於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急性加重。因此要注意避免到人員擁擠的地方去,尤其是在感冒流行季節,以免受到感染。 合理飲食 應有合理的飲食安排。高脂血症、不平衡膳食、糖尿病和肥胖都和膳食營養有關,所以,從心臟病的防治角度看營養因素十分重要。原則上應做到「三低」即:低熱量、低脂肪、低膽固醇。 適量運動 積極參加適量的體育運動。維持經常性適當的運動,有利於增強心臟功能,促進身體正常的代謝,尤其對促進脂肪代謝,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有重要作用。對心臟病患者來說,應根據心臟功能及體力情況,從事適當量的體力活動有助於增進血液循環,增強抵抗力,提高全身各臟器機能,防止血栓形成。但也需避免過於劇烈的活動,活動量應逐步增加,以不引起症狀為原則。 規律生活 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生活有規律,心情愉快,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勞累。 飲食上最好的方法就是用粥療,一日一次或者一日兩次,這個粥可以是大米粥、黑米粥、也可以是玉米粥,粥一定要燒的爛爛的,吃的菜、肉要按食物的屬性吃,只能吃性平的、性溫的食物,性寒的食物全部停掉,性涼的食物也只能放在夏天適當的吃一些,仍以性平的為主。菜、肉燒好後,按你吃的量,蔬菜和肉的比例是1:1或3:2,一定要吃肉,這是補足血液的關鍵,將這些菜肉放入食品加工機里粉碎,粉碎後的菜肉倒入粥內,一起吃下。 你會發現,平時吃肉多了胃腸會不舒服、不消化,而你將肉打碎後再吃,這種現象就消失了。這就說明不是肉吃了不消化,而是你虛弱的胃腸消化不了肉,當你改變了肉的形狀,變得細小,胃腸是沒有負擔的,就能順利的接受它,並吸收它,成為身體康復最重要的能源。如果實在覺得在粉碎機里絞碎後口感不好,可以將燒好的食物剁的碎碎的再吃。胃腸不好,每天早晨空腹的時候可以喝上一碗生薑紅棗煮的水沖雞蛋茸,可以暖胃腸。 早上的粥可以放入雞蛋攪碎後煮熟吃,也可以放8-10 粒的紅棗,或是核桃仁1-2粒,或是花生10-15粒,也都是要打的碎碎的,在粥已煮爛了以後再放入,煮10-15分鍾就可以了,如果是三樣都放,那每樣的量就要適當的減少一些。固元膏,一天3次,一次一勺,吃不加酒的。同時停掉一切寒涼的水果,只要蔬菜保證,不吃水果不會生病,喝水只喝白開水或將紅棗在鐵鍋內炒的表皮發黑後,每天取4-6粒用開水沖泡當茶喝,還可以在裡面放1-2片生薑,都有祛寒,暖胃腸的作用。平時的零食也要少吃,如餓了,盡量吃軟一些的蛋糕、麵包、餅乾等。 祛寒的關鍵就是盡量不吃寒涼的食物,避免受涼,少下冷水洗東西,還有就是每晚用桶泡腳,泡到全身微微發熱,出一點點汗就可以了,不要出大汗,這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各臟器的功能,消除身體疲勞、祛寒濕的最好方法,一定要長年堅持泡,夏天也要堅持。 可以一周做一次全身艾熏,祛寒濕,疏通經絡,做完後喝濃濃的紅棗桂圓茶,連吃幾天海蝦。

⑹ 心臟不好的人,吃什麼能保護好心臟呢

心臟是身體之本,為血液的流動提供動力。心臟的活動是由日間與夜間的自主神經交替支配的,如果長期熬夜就會導致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容易使心臟出現不適。



按這個穴位

能保護心臟


在日常的生活中,按壓內關穴,針對失眠眩暈、心悸胸痛等症狀,起到護心的作用。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手腕橫紋上約三個手指的距離,輕揉之下有酸脹的感覺。每次按壓 5~10 分鍾。

吃份西蘭花

養好心臟

材料准備:西蘭花400克,大蒜4瓣,小米椒5個,生抽半勺羹、油適量。

製作步驟:姜、蒜切碎,小米椒切粒;西蘭花洗凈切塊,開水下鍋煮三分鍾,然後撈起裝入盤中;往切好的姜蒜米椒里加入生抽、醋、鹽;熱鍋放油,油熱以後放入調好的佐料,把香味炒出來,然後關火,倒在西蘭花上即可。

⑺ 生病時醫生說的清淡飲食可以吃肉嗎為什麼

現在人們的經濟水平普遍提高,每天都能吃到各種營養豐富的食物。如果他們喜歡,甚至可以每天「吃大魚大肉」。因此,「營養過剩」的人數也在普遍增加。慢慢的,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飲食觀念也在發生變化。「清淡飲食」逐漸受到大家的追捧。生病時醫生說的清淡飲食可以吃肉嗎?為什麼?

適當吃肉:清淡飲食應適量吃些肉。可以選擇瘦肉,因為瘦肉富含蛋白質,讓你有飽腹感。不要吃肥肉,肥肉脂肪含量高,容易發胖。比如可以吃雞、鴨、魚等。,熱量低,營養不流失,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們還需要正確理解清淡飲食。並不是說不吃一口肉,而是少吃油,尤其是高脂肪的食物。每天的用油量控制在25g以內,盡量選擇蒸、煮、燉、燜、燒,既能減少油脂又能保留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是一舉多得的好方法。

⑻ 心臟不好應多吃什麼

心臟病飲食禁忌

含鐵過量對心臟不利 (文章來源:新華社北京)
專電美國科學家最近的研究表明,含有過量鐵的食物容易使人患心臟病。
荷蘭科學家發現人體內一種基因發生變異時,心臟病發病的可能性增加一倍。而這種基因與一種血色素症有關,這種病會導致患者從食物中攝取過量的鐵。一般人體內含有2到4克鐵,而患這種血色素症的患者體內鐵含量高達20克。在美國,平均每3000人中就有一人患有此症。

高脂早餐易誘發心臟病 (文章來源:四川日報)□蒲昭和
「早餐要吃好」是較為流行的觀點。最近,荷蘭科學家提出,早餐攝入較多的脂肪可能誘發心臟病,因為所有的脂肪都是惡性的。
荷蘭瓦格尼根大學的營養學家認為,吃什麼樣的脂肪油,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倒沒有什麼關系。起決定作用的是量。因為食物中的高脂肪含量會造成凝血因子VⅡA上升,從而導致凝血酶急劇升高,酶在引起產生梗死的血小塊時起催化劑作用。
科研人員把91名年老的婦女分成兩組進行測試。第一組在驗血前吃一頓豐盛的早餐,脂肪含量達50%。這時,她們血液中的VⅡA的含量大提高。另一組則只吃酸奶、水果和麥片等低脂肪的食物。結果,她們的VⅡA含量在早餐後明顯比以前低。
研究人員在去年曾經做過類似的實驗:受試者分別進食4種早餐,每種早餐都由脂肪提供50%熱量,但所含脂肪酸的種類各不相同,其中包括高度飽和的動物脂肪、硬脂酸、亞油酸及亞麻酸。早餐物品包括小圓麵包、人造黃油、火腿和糕點及橘汁等。實驗結果顯示:所有脂肪都使凝血因子升高,脂肪的種類不造成任何差異。

心臟病患者不宜過量補鈣 (文章來源:文摘報)
大量科研證實,人們日常飲食中缺鈣導致高血壓,故許多臨床醫生都倡導心血管病患者宜高鈣飲食。然而,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克盧克辛教授等人經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補鈣過量可引起猝死。
克盧克辛教授指出,美國每年有20萬致命性心臟病發作病人,主要由於心臟缺血,二氧化碳濃度突然升高,造成鈣離子大量流入心肌細胞內,發生鈣沉積而猝死。有學者指出有猝死預兆的心臟病患者,應長期服用小劑量的鈣拮抗劑以減少猝死的發生。因此,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宜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合理攝取鈣或服用鈣劑來達到降血壓的目的。(《上海家庭報》99.8.25江鳴文)

吸煙也能引起心血管疾病 (文章來源:北京青年報)■文/肖拜雲
眾所周知,吸煙可能引發肺癌,但您可能不知道,吸煙也會危害心血管。它會引發以下心血管疾病:
動脈硬化 前瞻性追蹤屍檢研究和回顧性吸煙調查屍檢研究表明:吸煙與動脈粥樣硬化有著相當密切的關系。吸煙能促進動脈壁粥樣斑塊的形成和使之加劇。有人研究了吸煙與心肌內小動脈損傷的關系,發現其動脈壁病變、纖維化增厚、粥樣化、鈣化、玻璃樣增厚與吸煙密切相關。世界衛生組織指出,吸煙與營養過度的雙重作用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發展有肯定的作用,且腦力勞動者比體力勞動者更為明顯。
冠心病 吸煙是冠心病的3個獨立因素之一。大量的研究證明,不管其他危險因素存在與否,吸煙能獨立起作用。美國冠心病死亡率的30%歸咎於吸煙,吸煙者冠心病死亡率比非吸煙者高70%。吸煙與冠心病死亡率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劑量———效應關系,一般吸煙年數越多,冠心病總死亡率越大。
腦血管疾病 煙霧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可引起腦動脈硬化、血管腔狹窄,而且一氧化碳使血氧含量降低,造成腦細胞缺氧及功能減退。美國腫瘤協會的研究表明,腦血管病死亡率的比值吸煙者高於非吸煙者,戒煙後中風死亡率很快降到非吸煙者水平。
外周血管粥樣硬化性疾病 吸煙是外周動脈粥樣硬化性閉塞性疾病最強烈的誘發因素。吸煙損傷肝細胞功能、導致高血脂症,產生外周血管疾病。調查表明,吸煙患者的臨床表現比非吸煙者早出現8—10年。戒煙對外周動脈閉塞性疾病的影響是間接的,逐漸戒煙者外周血管疾病的危險也逐漸接近於非吸煙者。

低脂飲食對冠心病不利 (文章來源:生活時報)韓揚
一些冠心病患者認為飲食要低脂肪低膽固醇,因此不敢吃肉類和雞蛋、牛奶,甚至連植物油都很少吃,以致身體日漸消瘦。由此造成人的血紅蛋白很低,供應心肌的冠狀動脈血液帶氧量減少,引起心肌缺血。在這種狀態下,只有靠加快血液循環來補償。加大血液循環自然會加大心臟的工作量,由此形成惡性循環。重度貧血對心臟健康的人也可導致貧血性心臟病,對於冠心病患者危害更大。因此,冠心病人過分強調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是不正確的。
==========================================
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的飲食要求是什麼?
高血壓病和心臟病患者的飲食調養,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一般來說,應注意以下問題:
(1)控制食鹽量食鹽的主要成分為氯和鈉。如鈉鹽攝入過多,在某些內分泌素的作用下,能引起小動脈痙攣,使血壓
升高。同時,鈉鹽還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如果食入鈉鹽過量,體內水分儲留,就會增加心臟負擔。因此,每日飲食中鈉鹽供應量以低於3克為宜;鹹菜、榨菜、醬豆腐等過鹹的食品以少吃、不吃為佳。
(2)控制熱能供應量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應多食用含熱量低的食物。因總熱能過高時,血清膽固醇通常升高。如患者體重過重,應節制飲食。
(3)限制脂肪量和膽固醇量每日膳食中,盡量避免食用含動物性脂肪及膽固醇較高的食物,如動物油脂、肥肉、肝、
腎、腦、肺、蛋黃、魚子等。以食用植物油及豆製品為宜。但植物油也不可過多,因過多的植物油也會促使患者肥胖。
(4)忌食刺激性食物飲食中盡量少用生薑、辣椒、胡椒面等辛辣調味品,嚴禁吸煙、飲酒,去掉喝濃茶、濃咖啡等不良
嗜好。
(5)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常吃一些新鮮蔬菜、瓜果、豆芽、海帶、紫菜、木耳等食物,有防止血管硬化的作用。經常食
用芹菜、草莽、西紅柿等食物,可降低血壓。心臟病患者宜多食山渣、金櫻子、草萄果等水果。
======================================
風濕性心臟病要忌的飲食因素

(1)禁止食用苦寒及辛辣食物:風心病病人多屬心脾陽氣不足,如過食苦寒食品,會損傷人體陽氣,加重病情。此外,因辣椒、芥末等食品,能使心跳加快,增加心臟負擔。且這類食品能導致大便秘結,因排便困難過於用力,可加重心臟負擔,甚至發生不測。�

(2)嚴格控制食鹽攝入量:嚴格控制食鹽的用量,對各種用鹽腌制的食品量也應嚴格限制,以免造成體內水鈉瀦留,加重心臟的負擔。

(3)戒除煙酒、濃茶和咖啡:因為香煙在燃燒時,可以產生大量的一氧化碳,當一氧化碳吸入體內後,可以導致全身血管收縮,並可與血中的血紅蛋白結合,使其輸送氧氣的功能下降,造成心肌缺血缺氧,對心臟不利。而酒、濃茶、咖啡等興奮刺激性飲料,可使血壓升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增強,導致心率加快,甚至誘發心律紊亂,從而加重心臟負擔,使心肌瓣膜功能受到損害。所以,風心病人應禁煙及興奮刺激性飲料。

⑼ 心臟不好,多吃三紅,少做三事,勤動三處,心臟越來越健康!具體都指什麼

一、多吃三紅,哪三紅?
心臟不好多是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所致冠心病、心肌營養不足,因此多吃抗氧化、降血脂、營養素豐富(特別是鉀)的物質對心臟是非常好的。
1)紅薯:
紅薯富含蛋白質、脂肪、磷、鉀、胡蘿卜素、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其中很多成分都有益心臟健康,特別是鉀有助於*細胞液體和電解質平衡,維持正常血壓和心臟功能。維生素C和胡蘿卜素還可以抗氧化,預防動脈粥樣硬化,因此紅薯當屬最佳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食物。
2)葡萄柚:
葡萄柚富含鉀卻不含鈉,可以稱為水果中維護心血管健康的最佳水果,常吃葡萄柚可以滋養組織細胞,增強食慾,提高肝細胞功能,改善水腫、淋巴系統疾病,對於降低血壓,維持心肌細胞營養非常重要。
3)紅豆:
我們古代的醫學家李時珍曾將紅豆譽為「心之谷」,這說明紅豆對心臟健康非常有益,日常生活中多吃紅豆能補氣補血,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心肌缺血。
二、少做三事,哪三事?
1)少熬夜: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但熬夜對心臟健康是非常不利的,心臟是最怕累的,工作了一天也想趁著休息之際放鬆一下,過度勞累就會引發心臟的急性疾病的發作,心力憔悴、功能失調。
2)少吃紅肉:
現代餐桌上肉的比例越來越大,但是長期吃肉特別是紅肉會使脂肪攝入過多,年復一年,血管內也會越來越狹窄,隨著年齡增大得冠心病的風險就越來越高。因此,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對心臟最為有利。
3)少喝酒,要戒煙:
喝酒已經公認是有害健康行為,因此喝酒者務必控制酒量。吸煙是導致心肌梗死的獨立危險因素,因為香煙中的尼古丁和一氧化碳等物質會隨煙霧進入血液使血管收縮、心跳加快,從而引發心梗。而且尼古丁還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分子,會引發血小板聚集粘附,因此大家為了心臟健康要戒煙。
三、勤做三處,哪三處?
1)拍手:拍手既可以健腦,又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加快血液流動,可以起到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雙腳自然站立,雙手伸直相對擊掌,每次20次,早中晚各做一次。
2)踮腳:腳是*的第二心臟,經常踮腳可以刺激腳上經絡和穴位,可以改善冠心病人群的胃腸不適。做法為立直身體,腳跟抬起,踮腳尖20次。
3)拍腋窩:腋窩處有一處穴位叫極泉穴,經常按摩對心臟健康是非常有益的,位於腋窩頂端動脈搏動處,伸開手臂後用另一隻手每次按摩20下即可緩解心絞痛。
勤做三處其實更多的意義在於動起來,防止久坐不動,通過多運動,血液循環暢通,身體組織細胞更富於活力,心臟自然也會好起來。
總之,心臟養護需要全方位注意,飲食、健康生活方式、運動這3駕馬車之外,其實還需要定期體檢,發現問題及時就診,規范治療,這樣才能保證心臟越來越好。

熱點內容
嚼東西為什麼有咽下去的沖動 發布:2025-05-18 01:31:35 瀏覽:749
為什麼電腦無系統 發布:2025-05-18 01:22:28 瀏覽:652
為什麼點了很長時間的蚊香沒效果 發布:2025-05-18 00:56:22 瀏覽:313
進學校發傳單的駕校為什麼便宜 發布:2025-05-18 00:56:20 瀏覽:363
為什麼感覺自己在浪費時間呢 發布:2025-05-18 00:56:19 瀏覽:452
看電視為什麼毀眼睛 發布:2025-05-18 00:54:55 瀏覽:817
為什麼小孩子一出生有金發 發布:2025-05-18 00:36:58 瀏覽:681
為什麼晚上講課都問候早上好 發布:2025-05-18 00:36:47 瀏覽:918
智齒為什麼容易晚上疼 發布:2025-05-18 00:36:46 瀏覽:622
為什麼一個飛機艙位價格不一樣 發布:2025-05-18 00:28:54 瀏覽: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