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夢中的時間流逝比現實中快
① 夢里的時間快慢和現實中時間快慢有什麼關系
沒有什麼關系,完全沒有。
不過一般情況下夢境的時間比現實時間快,往往夢境中很久不過現實一瞬。
事實上在現實中我們每分每秒接受的信息量是很大的,而擬造夢境時只要有部分主要信息即可,同樣的記憶空間,能承載的夢境時間遠長於現實時間。
② 做夢時,夢境時間和現實時間是否同步
目前的結論是:大多數人夢中時速與現實一樣甚至更慢,少數人夢中比現實時速快。原因只有理論,沒有公認原因。即多數情況是1:1的速度。以下是一些實驗和討論:
普通做夢者的實驗與局限
清醒夢者的實驗與局限
可能的理論
我個人的推測
未來值得實驗的方向
1. 對於普通做夢者的實驗:
睡眠醫學之父William Dement在1950n做過兩個實驗,一個是讓做過夢的人寫下描述夢境的文字,他發現文字越多則夢越長。另一個實驗是叫醒在做夢的人然後問他們夢里經歷了多久,再與實際時間對比,有83%的人做出了與實際時間相符的判斷。他得出了夢里與現實時間流逝速度相符的結論。
我發現每個實驗里總是有1-2人在夢里用的時間更短,只是短得不很明顯。這說明清醒夢中經歷比現實時間更長的夢中時間也是有可能的。
③ 夢中的時間過得比現實中的時間快還是慢還是一樣 通常會覺得做夢時間會比現實中慢的多,因為很多時候夢
我覺得應該差不多,我10分做了7、8個夢。躺下去,睡著了,驚醒,繼續睡,又驚醒....感覺在同一地方做夢後,不起來繼續睡,會延續做夢的那個氣場,連續做夢,但時間會感覺很慢。
就好像做美夢過得快,做噩夢過得慢。但實際都一樣
④ 夢里的時間比現實快還是慢
當鬧鍾響起的時候,我通常會立刻按下暫停開關,縮回我那溫暖而安全的被窩里繼續打盹,這時往往伴隨著一個看似簡短的夢。也許是一個單獨的對話或一個短距離的散步,但當我醒來的時候,半個時辰已消逝。這讓我百思不得其解:
時間都去哪兒了?這種現象常見嗎?
如今,通過研究那些可以控制自己沉睡大腦的 「做清醒夢的人」,研究者們似乎已經找到了答案。這些人的經歷透露了一些奇異效果,例如有沒有可能睡眠狀態中撓自己癢癢。
人們通過清醒夢對沉睡的大腦進行的觀察已經超過了100年。早期夢境的研究者之一,19世紀的法國侯爵the Marquis d』Hervey de Saint-Denys自13歲時發現擁有操控自己夢境的能力後,直至未來數十年的時間里都在反復測試沉睡中大腦的極限邊界。
奇妙的旅程
他不僅嘗試了出軌,還嘗試站在高樓的頂端往下跳來測試是否可以夢到自己的死亡。但也有一成不變的時候,為了避免恐怖的結局,他不能改變夢境的場景。除此之外我們還注意到,在夢境中,他的視野里總是充斥著各種地點和人們,由此可以推斷出一個比當年唯心論者的理論更加合理的解釋:夢是由我們的記憶拼湊而成的。
這個領域的另一個先驅是EM Forster的侄女,20世紀20年代清醒夢指南的作者Mary Arnold-Forster ,她利用了自己對夢的覺察避免了無數場關於一戰的噩夢。
然而,Arnold-Forster和Saint-Denys的大部分努力都被忽視了,在接下來的幾十年間,清醒夢研究者們決定尋找一些更加「嚴肅」的研究方向。但近年來,神經科學家卻仍舊著手於一些同樣古怪的實驗。
例如在今年的早些時候,來自德國Johannes Gutenberg地區 Mainz大學的Jennifer Windt就決定嘗試在夢境中撓自己癢癢。聽上去這實在是異想天開,但事實上卻有助於測試夢境中自我意識的水準。
在現實生活中,由於我們清醒的認知,大腦抑制了我們咯咯大笑不止的感覺,以至於給自己撓癢很難達到給他人撓癢時的效果。在清醒夢中也是如此,由於受試者們對自己身體的動作和感覺高度的意識最大限度地減小了撓癢的影響,他們很難發笑。
有趣的是,Windt還要求受試者讓夢中的其他人物撓他們癢癢。「好幾次,夢里的人物都拒絕了。」Windt說,「他們表現得好像有自己的意識一樣。」當其他角色接受這一提案並行動的時候,往往卻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大腦還具有操控夢境中其他角色的能力。
夢游
研究關於睡夢中時間的流逝一直是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直到瑞士Bern大學的Daniel Erlacher開展了一個巧妙的實驗。
實驗開始於調查大腦想像的不同行動方式。當我們做夢的時候,我們是否同時激活了一場比賽中的不同場景?他早期的實驗給出了肯定的答案,這些場景似乎使得這場戰役變得曠日持久。
因此,他邀請了一些有經驗的清醒夢受試者來到他的睡眠實驗室完成各種任務,在他們的夢境里,一旦他們開始清醒,他們需要步行10步,數到30或描述一個常規的體操步驟。
為了記錄這些行動持續的時間,他使用了一個奇特的方式:用眼球的活動來代替靜止的身體。通過這種方式,受試者可以轉動他們左右眼的眼球來釋放行動開始和結束的信號。在這個過程中,Erlacher會測量他們大腦的活動和肌肉的運動,以確保他們不是假裝睡著了。
正如他所預計的那樣,受試者會花費高於現實生活中50%的時間來完成這些常規活動,而他們卻並沒有意識到這些行動在夢里就變成了慢動作。「而他們卻說在夢境里的感覺和在現實中一模一樣。」 Erlacher這樣說道。
也許這可以解釋為什麼一個短暫的夢竟然要花費一個小時的時間。即便如此,對於Erlacher來說,還有一些無法解釋的現象。他認為,在睡眠過程中大腦可能只是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處理信息。
這是Erlacher工作中實用(或許有些荒誕)的一部分;他希望運動員能夠利用清醒夢來做一些額外的練習。
睡眠是鞏固記憶的關鍵,通過做夢來練習並鞏固新的技能是一種可行的方式。對於運動員來說當他們不能訓練,例如受傷的時候,他們能夠通過做夢來有效提高他們的技能。「當然,這樣的方式也有不能提高耐力的限制,但如果你大腦中的模擬器運行良好,它還是可以增強和穩定你的技能。
我認為這是一個具有高技術水平的技能。」他說,通過對諸多頂級運動員的采訪表明,許多人都已經開始在使用這一技術,而他也正在研究這種技術的好處。
他的小組實驗還包括一些標准實驗室的學習任務–例如掌握一系列的手指運動和一些像飛鏢一樣傳統的體育活動。他說,「雖然和實際訓練相比有些遜色,但卻比[有意識]的精神排練要好的多,」根據目前實驗的結果,他認為即使受試者需要更長的時間來執行任務,睡夢中時間的扭曲也不是什麼問題,因為所有事件的過程都被大腦完整地記錄下來了。
誠然,利用做夢進行自我提升只能呼籲我們之中那些十分嚴謹,野心勃勃的人。但至少,對於我來說,學習並掌握清醒夢的技能不失為一個戒掉賴床的好方法。
譯:符坤儀|壹心理翻譯團隊
⑤ 為什麼人總感到夢中的時間比實際時間要長很多
夢是一種夢態思維現象,它是人腦的一種思維表現形式,是大腦潛意識的反映。它的形成有著復雜的主客觀原因。夢態思維遵循著四個基本邏輯規律—自由律、偶然律、相似律、模糊律,並且有著四個主要功能—創造功能、審美功能、形象功能、隱意功能。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可能不是光速,而是思維。思維的速度很快,一瞬間,我可以想到宇宙的盡頭。PS:盜夢空間中只是展示了這種現象,並沒有提供可信的解釋。
⑥ 夢里的時間和現實里的時間是一致的嗎
夢里的時間和現實的時間肯定是不一樣的。
夢境中的時間,遠比現實時間流逝得更慢。很多時候午後小憩半個小時,就能經歷一段很長的夢境。有時在夢中「感受」了幾十年的歲月蹉跎,忽然醒來看見熟悉的天花板,才茫然若失地意識到只是一場夢。與一些朋友探討後,我發現自己對夢中時間的感知也是身邊很多人的體驗。
經典文學對夢境的描述,似乎為我的判斷提供了更多依據。唐代傳奇小說《枕中記》描述了「黃粱美夢」的故事,講的是唐開元時期的一名叫盧生的書生落榜之後,垂頭喪氣回家。一天在邯鄲的旅店裡,盧生遇到了呂洞賓,呂仙人就給了他一個瓷枕。盧生睡在瓷枕上就入夢了。在夢里他迎娶了大家閨秀,中了進士,一路高升,最後成為為戶部尚書兼御史大夫、中書令,封為燕國公,他的五個孩子也是個個高官厚祿。
盧生在朝枚之年壽終正寢。斷氣之時,盧生一驚而醒,這才發現飯館主人煮的黃米飯還沒熟呢,而他明明已經歷了榮華富貴的一生,連每個孩子的名字、每一次陞官的場景都歷歷在目。
與「黃粱美夢」相似的「南柯一夢」典故也來自一本唐代傳奇小說《南柯太守傳》,講述了淳於棼做夢到大槐安國做了南柯郡太守,享盡富貴榮華,醒來才知道是一場大夢。原來大槐安國就是住宅南邊大槐樹下的蟻穴,南柯郡就是大槐樹南邊的樹枝。雖然只是一場空歡喜,卻似只在須臾之間感受了歷經滄桑的人間冷暖。
⑦ 為什麼夢和現實有時差聽我慢慢說來。
雞先叫了下,刺激了你的大腦,讓你做了個和雞有關的夢,然後等你醒來雞又叫了一聲,跟第一聲很像。一般情況來說雞是不會只叫一聲的,大多數動物都這樣,公雞一般都叫三聲以上。
⑧ 為什麼夢里一小時現實中才十幾分鍾
時間和現實世界等價的,在現實中三小時,在夢中也會是真實世界三小時限制,不同的是夢里感知時間會發生錯誤!時間會過的飛快,在夢里把夢事件故事走一遍,做一場夢,根本不會按照現實中的時間體系運作。現實中夢是斷斷續續的相連的做,每一小段持續時間多則十幾分鍾,少則三分鍾,在夢里所有事件是相連的,並沒有停頓。就好像你想一件事永遠比你做一件事要快一樣,夢里的時間是無法超越現實時間的,這是絕對的!時間是等價的!但是夢里的感受系統有問題!可以用三十分鍾過完現實三小時,如果要與現實時間同步或超越是有可能的,因為你所處在是一個虛擬的時空,但是這樣做是無法成功的,你的身體是絕對不會允許的!它有自我保護系統!你的夢體,心靈,是根本無發承受的!夢里一旦時間變慢你就會立刻覺醒!!!知道在做夢,之所以無法知夢是因為夢世界的時間太快,不會有任何停頓!你閑不下來!明白了嗎!自身的能量限制只能屈服在身體的保護機制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