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溫凝血時間為什麼比37度短
1. 試管里的血液37度10分鍾會不會凝固
通常以室溫溫度20攝氏度左右,濕度在80%,標准大氣壓和氧合的條件下.
血液只要是在人的身體以外部位既可以認為是裸露,包括在空氣中.凝血時間應該是玻片法一般在2-8分鍾,試管法在4-12分鍾.因為血液凝固需要適宜的環境和溫度,以及一系列酶,凝血因子的調節過程,因此凝固時間與血液的量和暴露環境相關.
2. 請問一下人血的凝固速度是多少,會隨哪些條件發生什麼變化
血液在體外25攝氏度室溫時的凝固時間正常是2.5-5.0s,溫度越低凝固時間越快.
一般說來,血液會在五到六分鍾內凝固,到24小時時凝血塊就會完全收縮,析出血清。而血塊的顏色也會隨著時間有暗紅色變成紅褐色,然後再變成褐色。但是紅細胞則不同。析出液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紅細胞,紅細胞經過一定時間逐漸被破壞,顏色由暗紅逐漸變成紅褐色、褐綠色、褐黃色、直至灰色。在非陽光直射的地方,數周至月余,才會由紅色變為紅褐色,到數年後,會變成褐色以及灰褐色;但是,在弱陽光下,數周後就會變成灰色;而在陽光直射的地方,幾個小時就可能變成了灰色。
2013.4.11
3. 血液放在37度恆溫箱凝固時間為什麼變長了
血液是流動在人的血管和心臟中的一種紅色不透明的粘稠液體。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一升血漿中含有900—910克的水,65—85克的蛋白質和20克的低分子物質,低分子物質中有多種電解質和有機化合物,血細胞包括紅細胞和白細胞和血小板三類細胞。紅細胞平均壽命為120天,白細胞壽命為9—13天,血小板壽命為8—9天。一般情況下,每人每天都有40ml的血細胞衰老死亡。同時,也有相應數量的細胞新生。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細胞功能和血漿功能兩部分,有運輸、調節人體溫度、防禦、調節人體滲透壓和酸鹼平衡四個功能。
主要成分為血漿、血細胞、遺傳物質(染色體和基因)。[1]是一種特殊的結締組織,[1]即生命系統中的組織層次。血液中含有各種營養成分,如無機鹽、氧以及細胞代謝產物、激素、酶和抗體等,有營養組織、調節器官活動和防禦有害物質的作用。血液儲存著人體健康信息,很多疾病需要驗血。包括遺傳病。
中文名
血液
外文名
blood
成分
血漿和血細胞
類別
結締組織
快速
導航
詳細解釋
血液成分
血液循環
血型
血細胞類別
功能
重要性
生理學
昆蟲的血液
病症
生成原理
造血物質
理化特性
血液傳播疾病
基本常識
血液是在心臟和血管腔內循環流動的一種組織。成人的血液約占體重的十三分之一,相對密度為1.050~1.060,pH值為7.3~7.4,滲透壓為313毫米每升。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血漿內含血漿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纖維蛋白原)、脂蛋白等各種營養成分以及無機鹽、氧、激素、酶、抗體和細胞代謝產物等。血細胞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機體的生理變化和病理變化往往引起血液成分的改變,所以血液成分的檢測有重要的臨床意義。ABO血型是人類的主要血型分類,可分為A型、B型、AB型及O型。
血液的功能包含血細胞功能和血漿功能兩部分,有運輸、調節人體溫度、防禦、調節人體滲透壓和酸鹼 平衡四個功能。紅細胞主要功能是運進氧氣運出二氧化碳,白細胞的主要功能是殺滅細菌,抵禦炎症,參與 體內免疫發生過程,血小板主要在體內發揮止血功能,血漿功能主要為營養,運輸脂類,緩沖,形成滲透壓,參與免疫,參與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人體內血液的總量稱為血量,是血漿量和血細胞的總和,但除紅細胞外,其它血細胞數量很少,常忽略不計。每個人體內的血液量,是根據各人的體重來決定的。正常成人的血液總量,男子約占體重的8%,女子約占體重的7.5%左右。人體的血液總量不但在性別之間有差異,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情況下也會有一定的改變。身體健壯的人比瘦弱的略多,運動員的血量較一般人多,妊娠期婦女血量增加較多。不過,在正常情況下,人的血量是相對恆定的,一般的增減不超過10%。[2]
安全的血液指的是這樣的血液,它不含有任何病毒、寄生蟲、葯物、酒精、化學物質或其他能給受血者帶來損害、危險或疾病的外來物質。獻血者必須身體健康,沒有也未曾得過任何嚴重的疾病。受血者不應因受血而受到損害,獻血者也不應因獻血而招致風險。
血液的顏色是有差別的,血液的紅色的來自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血紅蛋白含氧量多時呈鮮紅色(動脈血),含氧量少的呈暗紅色(靜脈血)。通常獻血抽的是靜脈血,所以外觀看上去呈暗紅色。若血含較多的是高鐵血紅蛋白或其他血紅蛋白衍生物,則呈紫黑色。血漿(或血清)因含少量膽紅素,看上去呈透明淡黃色;若含乳糜微粒,則呈乳白渾濁;若發生溶血,則呈紅色血漿。
4. 血液在體外什麼溫度下凝結的最快,為什麼
離體的血液在離體後會自動激活凝血酶,進入凝血過程,其中的凝血酶在37度的情況下的酶促反應效率是最高的,所以離體的血液在37度的時候,凝血最快在不同的實驗反應裡面還有很多對血液凝固的要求,都是不一樣的在體內的血液雖然是在37度狀態下,但是凝血酶沒有被激活,所以是不會凝固的很多傷口流出來的血都是在37度狀態下凝固的
5. 凝血時間
凝血時間是指血液離開血管,在體外發生凝固的時間,主要是測定內源性凝血途徑中各種凝血因子是否缺乏,功能是否正常,或者是否有抗凝物質增多的一種檢查。凝血時間的延長或是縮短都是不正常的,建議到醫院的血液內科進行系統的檢查,希望對你有用。
6. 為什麼0度血液不會凝固
血液凝固的原因
這是由凝血因子參與的一系列蛋白質有限水解的過程。血液凝固的關鍵過程是血漿中的纖維蛋白原轉變為不溶的纖維蛋白。多聚體纖維蛋白交織成網,將很多血細胞網羅其中形成血凝塊。在血液凝固過程後1~2小時,血凝塊在血小板的作用下發生收縮並析出的淡黃色液體,這種液體被稱為血清。與血漿相比,血清缺乏纖維蛋白原和少量參與血凝的其他血漿蛋白質,又增添了少量血凝時由血小板釋放出來的物質。 不凝固的原因 酶促反應需要一定的溫度才能發生,一般是20度左右,而0度以下酶反應根本就不會發生
人體的血液在體外,凝固時間最短的溫度是37°c最接近於體溫血液凝固是一個生化反應,生化反應一般都要酶的參加,酶的活性和溫度還有pH有關,一般該酶所在內環境的溫度和pH為最佳。
而在血液凝固中起作用的酶就是促凝血酶原激酶,促凝血酶原和凝血酶,
他們的最佳活性溫度就是人的體溫
7. 觀察實驗「影響血液凝固的因素」過程,並回答以下關於實驗目的、原理、過程及結果的問題
). 關於實驗目的的描述,錯誤的是
A. 以發生血液凝集的時間為指標
B. 向血液中加入或去除某些因素
C. 改變血液某些條件
D. 觀察對血液凝固的影響
E. 觀察對止血過程的影響
滿分:4 分
2). 關於實驗原理的描述,正確的是
A. 血液凝固分為內源性凝血系統與外源性凝血系統
B. 凝血過程分為凝血酶原激活物形成、凝血酶形成、纖維蛋白原形成
C. 實驗直接從動物動脈放血,其凝血過程主要由外源性凝血系統所發動
D. 各種凝血因子可間接影響血液凝固過程
E. 溫度不會影響血液凝固過程
滿分:4 分
3). 取干凈的小試管,准備各種不同的實驗條件,然後加入血液2ml,經觀察凝血時間最短的是
A. 空白管
B. 試管內放棉花少許
C. 試管置於有冰塊的小燒杯中
D. 試管保溫於37°C水浴糟中
E. 試管內加入肺組織浸液0.1ml
滿分:4 分
4). 實驗過程為動物准備,試管的准備,放開動脈夾,每管加入血液2ml步驟,記錄凝血時間等。以下為記錄凝血時間的具體要求,其中錯誤的是
A. 每個試管加血2ml後,即刻開始計時
B. 每隔15s傾斜一次,觀察血液是否凝固
C. 血液成為凝膠狀不再流動為止,記錄所經歷的時間
D. 加肝素8單位、草酸鉀1-2mg的試管加入血液後不得搖動
E. 加肺組織浸液0.1ml的試管加入血液後,用拇指蓋住試管口將試管顛倒兩次
滿分:4 分
5). 加入肝素的實驗結果是血液不凝固,其原理是
A. 抑制酶促反應
B. 增強抗凝血酶的作用
C. 使血漿中Ca2+顯著減少
D. 使血漿中K+顯著減少
E. 凝血因子Ⅻ不易激活
滿分:4 分
您不登錄也可以回答問題
8. 凝血酶的最適溫度為什麼是體溫為什麼體內的血液不會被凝血酶凝固
因為凝血酶在血液中是以沒有活性的凝血酶元形式存在的,一般情況下只有在形成傷口後,組織中和血小板中釋放的凝血致活酶作用於凝血酶元,使其成為有活性的凝血酶,才能對凝血起作用。
9. 凝血酶原時間活動度低55.3是什麼意思
病情分析:您好,凝血酶時間低就是說明你的血液凝固的時間比較短,意義是您的血液存在凝血功能過高的現象,和你的膽固醇甘油三酯高,結果符合,建議當地降脂處理的同時低糖低脂低膽固醇飲食,少吃含糖量高的食物和水果,少食油膩食物,少吃蛋黃
10. 出凝血時間的注意事項
PT,APTT凝血實驗檢查均使用靜脈血.采血人員應技術熟練,以防止組織損傷,外源性凝血因子進入針管. 2.凝血實驗標本最好不與其他實驗一起採集,否則由於標本的分配,分裝等使用血液停留在針管的時間延長.一般血液採集,進入 容器至進行實驗所用的時間越短,所分析的凝血因子被保護得越好.從輸液三通管取出血的做法不可取.
3.取血時病人應鬆弛,環境溫暖,防止靜脈攣縮,止血帶的壓力要盡可能小,壓力大及束縛時間長可影響局部血液的濃縮和內皮細 胞釋放組織纖溶酶原活物(t-PA),後者將引起纖溶性增強,血小板短和內徑應標准化,國際上推薦用21G1.5或20G1.5 針頭.取血時,拉針栓的速度要慢而均勻,使血液平穩地進入注射器,防止氣泡的產生.
4.一旦取樣完畢,立即與抗凝劑充分混合,一般提倡使用真空采血管.此管有充分的透明度,根據取血量設計,有2.0,5.0 ,10ml各種血液收集管,真空負壓並有定量的抗凝劑,能保證抗凝劑與取血量的比例,且能有充分的空間便於血液和抗凝劑混合.
5.用硅化玻璃或塑料注射器采血.考慮結果的精確性,應將試管刻度的可能誤差控制在既定體積的10%以內.
6. 采血後標本在低溫保存且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筆者曾對不同條件保存的血漿因子變化進行了探討,結果顯示在32℃保存血漿6,12, 24hⅧ因子活性可分別消失50%,60%95%,即使保存在4℃也分別消失5%,55%,70%.V因子活性在32℃分別消失 25,40,80%,而在4℃則僅損失0%,5%,10%.因此測定APTT的血漿在-80℃至少可保存1個月,4℃為6h,2 0℃為6h,而32℃僅為血漿,在4℃為24h,20℃為6h,32℃為2h.
7.國際血液學標准化委員會(ICSH),國際血栓與止血委員會(ICTH)推薦使用3.2g/dl(含2H2O)或0.109mo l/L的枸櫞鈉作為凝血因子檢查的抗凝劑.另外,近年來,許多試驗室採用緩沖抗凝劑,這種試劑對標本經冷凍保存後再行分析更為適 宜.因為無緩沖劑,血漿pH值隨時間而增加,凝固時間可延長,特別是Ⅷ因子即使是在-20℃保存,其凝血活性也可減少50%.緩 沖劑的作用是維持血漿恆定pH,防止易變因子失活.抗凝劑在血標本的絕對含量可改變血漿中鈣離子濃度,進而影響試驗結果,一定要 注意采血時血液與抗凝劑的比例.應指出,所謂血液與抗凝劑按9:1比例混合,實際上是指抗凝劑與正常壓積血液之間的比例而言.因 此應根據患者紅細胞比例(Hct)狀況隨時調整抗凝劑用量. 1. 凝血活酶應注意的問題:
(1)組織凝血活酶標准化應用的國際參考品(international reference preparation, IRP),有下列幾種:單一組織凝血活酶國際參考品:是一種組織提取物的生理鹽水懸液制劑.WHO在英國使用的統一標準的英國 比較凝血活酶,編號67/40.同時又以BCT67/40為基礎標准化了次級參考品.如牛腦組織凝血活酶,編號68/434; 兔腦為70/178等.復合組織凝血活酶國際參考品:它是組織提取物的生理鹽水懸液中加入適量纖維蛋白原,因子V和氯化鈣組成的 制劑,如牛組織凝血活酶OBT/79等.
(2)組織凝血活酶工作制劑的國際敏感指數(ISI),由於不同組織凝血活酶對凝血因子 的敏感性不同.為了使不同敏感性的組織凝血活酶在檢測PT中能得到同樣的結果,必須要制定一個共同的敏感性指標.自製的試劑要與 國際參考品(IRP)進行比較,然後得出一個校正值(即ISI).ISI值越接近於1.0,表明組織凝血活酶試劑越敏感,因此, 生產和出售得產品必須標有ISI.
(3)儀器特有的ISI:上述PT根據報告方式適用於手工法(試管傾斜法)測定PT.但是手工 法與儀器法以及儀器法與儀器法測定PT的國際標准化比值(INR)之間,仍有差異.為此,專家們提出建議:同一組織凝血活酶試劑 用於不同儀器時,可用所謂的儀器特有的ISI或稱區域性ISI來計算INR.每台儀器所用的凝血活酶試劑都應該有特定的IS I值,重新標定ISI值的做法是購買標有INR的凍干血漿,然後在自己的儀器上再標定所使用凝血活酶試劑的ISI值,這樣才可使 病人的INR具有可比性.
(4)某些凝血活酶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並不一定與某此儀器相匹配.渾濁的或含微粒的凝血活酶和部分活化 凝血活酶不能運用通過光學系統測定終點的儀器進行檢測.
(5)凝血活酶和部分活化凝血活酶的使用步驟必須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通 常在使用前必須充分混勻試劑,以使微粒重新均勻懸浮於液體中.按說明書要求的溫度存放試劑,並且試驗過程中,將試劑置於37℃下 的時間不能長於說明書中規定的溫度.
(6)做APTT實驗時所用的活化劑不同,對血內肝素,狼瘡抗凝物質及因子Ⅷ,Ⅸ缺乏症的敏 感性也不同,要根據檢測項目來選擇不同活化劑的APTT試劑.同樣PT延長時反遇有關凝血因子中單一因子或幾個因子缺陷引起的病 理現象,由於不同疾病可能僅反映某一因子的變化,因此一種特定試劑不可能對這些疾病的變化的敏感性一致.由於不同廠家生產的PT 試劑質量不同,因此,同一份標本用不同PT試劑其結果可有明顯的差異.因此PT實驗最好採用INR的報告方式.
2. 試劑准備過程中應該使用去離子水.如果pH值增高的水沒有得到適當的緩沖,將會延長測定結果.如果用含氨的水配製抗凝劑,會導致 V因子活性快速降低,從而延長凝血酶原時間.凝血活酶,部分活化凝血活酶,緩沖液和抗凝劑須在4-10℃條件下貯存,但在室溫下 保存氯化鈣和水.
3. 正常對照血漿通常將多份健康人血標本混在一起,以彌補個體誤差.正常對照血漿要求20份以上健康,年齡在18-55歲間的男女個 體,且刪除服葯者,須在平靜,休息狀態抽血.樣本離心取出血漿後混勻,分裝小瓶,凍存於-80℃備用,或冷凍乾燥.
4.參比血漿:標准化是質控的重要組成部分,方法標准化對有的實驗室來說是困難的,因有設備條件方面的限制.為了使結果大同一實驗室 的不同時期具有可比性,必須使用標准品或參比血漿.WHO已建立了10多種國際標准品. 1.玻璃器皿的要求:貯存和測試時應選用干凈,沒有劃痕的試管.酸清洗法(鹽酸3mol/L)被公認為適用於凝血研究清洗玻璃製品的 最佳方法.玻璃製品必須通過徹底沖洗,以去除殘留的酸,避免改變容器表面的pH值.一次性玻璃和塑料製品分開保存.手工法PT或 試管法全血凝固時間測定時,試管口徑為8mm,直徑越大,CT越長.
2.溫度的要求:人工測定終點法要求水浴箱的溫度必須保持在(37±1)℃,並且周圍照明設備要好,便於讀取終點.如果為了讀數而將 試管從水浴箱中拿出,傾斜觀察,此時動作應迅速,否則試管中的血漿溫度將很快下降.
3.儀器的選擇:自動終點測定法有半自動和全自動兩種類型,區別在於前者在試劑和血漿移液步驟上仍是手工的;而後者完全由儀器自動操 作.自動終點法測定所得結果重復性好,大大提高了不同試驗室結果間的可比性.
應該根據儀器的精密度,可靠性,使用和維修的簡易程度來選擇所購買儀器.現在已有不少用合成底物法代替以凝固為終點的生物學測定 法的報道.但是,這兩種測定方法的臨床意義不盡相同. 1. 許多試驗誤差都來源於技術的錯誤.在實驗技術,試劑,溫度及pH值上很微小的變化都會導致試驗結果明顯的變化.孵育時間與溫度是 在一期法凝血酶原時間測定時應嚴格控制的參數.血漿不能在37℃下放置超過10min,凝血活酶放置時間也不能超過說明規定的時 限.
2.手工法PT或試管法CT檢查時,傾斜試管動作一定要輕,角度要小,以減少血液與管壁的接觸面積.同一標本要做二管(有文獻報告試 管法CT檢查要3管)並取均值報告.每批實驗必須有正常對照.
3.血液凝固主要是酶催化的反應,所以實驗過程中要嚴格控制理想的pH環境和溶液的離子強度.多數常規試驗都在處於血液生理pH值緩 沖范圍的緩沖系統中進行.反應混合物的pH值必須處於7.2-7.4之間.
4.試驗結果准確還取決於所用的反應物的量,加入順序和不同反應物的孵育時間.如每次APTT試驗時,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試劑和血漿混 合物的孵育時間必須一致. 混勻過程決定了APTT試驗中接觸活化的量,在孵育時如果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與血漿混合的技術不佳,將會改變測定結果。
5. APTT,PT需乏血小板血漿.一般3000r/min離心10min後分離血漿.離心前注意標本量,離心後注意血漿的量(Hc t)以保證抗凝劑與標本量最適比例.
6. 試驗前檢查血漿是否有溶血,黃疸,脂血和出現凝塊.紅細胞膜含有磷脂,溶血標本具有與血小板第Ⅲ因子(磷脂)相似的凝血活性,這 種磷脂能縮短溶血血漿的APTT值.標本中如果出現凝塊,無論凝塊多麼小,均會影響試驗結果.
7.報告方式:(1)以PT的秒(s)數報告.(2)以患者PT(s)/正常對照(s)的比(PTR)報告.(3)在口服葯物治療監 控時以INR報告.(4)ICSH規定,不再用百分比(活動度)報告.(5)APTT以秒報告。 繪制質控圖並隨時分析其變化趨勢是質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在每天工作中,同時測正常和氨基常對照血漿(商品或自製),並用Le vey-Jeuny質控圖檢查有無失控.其步驟為,首先在常規的實驗條件下(包括高素質的實驗人員,規范的操作,穩定的儀器), 對質控品至少進行10次測量,計算出X及標准差,然後繪出質控圖,質控物的X值為基線,縱軸有X±2s.每次試驗時質控物與標本 一起檢測,並把當日的結果點在圖表上.下列的質量變化圖形有利於操作人員判斷結果是否有所失控.當失控時,按下述步驟(圖1)檢 查原因.
室間質評:各實驗室必須積極參加由檢驗中心組織的室間質評活動,以便了解本單位的結果准確性,因儀器和試劑不同,同一份質控 血漿可行到不同結果,應將回報結果根據儀器試劑分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