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男生女生 » 過去打孩子為什麼沒事

過去打孩子為什麼沒事

發布時間: 2022-08-29 03:38:00

⑴ 一般的小孩大人打了第二天就跟個沒事人一樣睡一覺就忘記了 為什麼我家孩子打了她,她可以連續幾天不理人

請問是什麼事打他的,要是是小事最好別打,需要溝通

⑵ 過去家長都打孩子,為什麼現在打孩子的就少了呢

父母是對的孩子應該聽父母的話,這已經成為一種社會心態,但由於這種心態,所有父母都把打孩子當成理所當然的事情,不管父母出於什麼原因和目的打孩子。後來所有人都把這當成一種心態,和所有心態一樣排外,封閉,排斥,最後承受心態的孩子會崩潰。

我只記得我媽跟我說過很多次,養狗不如養你。我是否帶著仇恨記住了這些事情?不。我也知道他們很好,他們給我提供食物,給我提供學習,他們花了我很多錢和擔心,但我就是忘不了。我記得我媽打我的背景,有一次被打得流鼻血,沒感覺。記憶可以通過刺激來記憶。這段記憶可能會持續一生

情緒特別容易波動不穩定。對於所有的父母來說,我們要時刻思考,我們總是有打孩子的沖動,是因為對自己失望,還是因為童年埋下的傷痛沒有得到治療,是不是除了打孩子,我們已經用盡了所有教育孩子的方法?

⑶ 為什麼我動手打了孩子以後,一點也不內疚

不是啊 雖然說現在都提倡要說服教育 不過有的時候面對熊孩子還是需要動手教育的。因為錯誤也分輕重 犯了大錯還不能打了嗎

⑷ 為什麼80年代的孩子怎麼打怎麼罵都沒事,現在的孩子卻打不得罵不得

孩子愛和家長嬉皮笑臉,這說明平時家長和孩子之間親子關系還不錯,但是家長卻用打孩子還體現自己的權威地位,卻是大錯特錯。學之源兒童教育專家建議,教育和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舉止,不是靠打出來的,而是應該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方法以及家長的榜樣作用培養出來的。再次,要採取事後教育的方式。在事後,當家長和孩子情緒都平穩時,和孩子講明他在什麼時間,什麼樣的言行舉止不是好孩子應該做的,同時告訴孩子,媽媽應該怎樣做,你應該怎樣做。用孩子能聽得懂的「孩子話」來與孩子溝通,效果會比較理想。

⑸ 感覺中國的孩子普遍被父母打過,為什麼成年後沒出現大規模的心理創傷

其一,家長心態的轉變。真正虐待孩子的父母畢竟是少數,而不是普遍現象。當今這個年代,父母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需要養活一大堆孩子。在這個年代,最多的正常家庭最多的也就只有4個孩子,以前的孩子多,又比較淘氣,這時候父母其中一個就會拿出掃把,打孩子的屁股。

但是現在,雖然也是打孩子,但沒有當時那個年代打孩子的狠勁了。打的力度減少,父母的心態有了明顯的轉變。由以前之後狠狠地打孩子才能聽話,到現在的先商量,商量不成、再訓斥,訓斥還是沒有用的,就只能掃帚上場了,只是想著意義上的打那麼幾下子就不打了。

父母的觀念的變化,使孩子受到肉體上的折磨減少。對父母的恐懼減少,這樣孩子願意跟父母溝通,跟他們說自己的不愉快的事情,當然孩子心靈上的摧殘會很少。孩子主動與父母溝通,更是促進家庭和睦關系的核心促進因素。

特別是青春期時的少年,情緒波動較大,如果父母只是棍棒決定的話,效果是適得其反的。父母心態轉變,對於孩子更多的是話語的商量,心靈的溝通,其實,孩子心理剛開始肯定是驚愕,我犯了這么大一個錯誤,他們居然不打我,而是跟我商量溝通,怎樣解決這件事情。孩子的心理有了觸動,就會主動與父母進行交流。

這時候,孩子其實對父母的恐懼會減少,更大膽地做他們想做的,並且正確的事情。有時候,商量比責罵管用一百倍。大多數的人用商量的語氣,得到的響應要比打你的響應好。而且,當代父母也讀過相應的育兒教育,不會特別的莽撞,情緒激動,對孩子說出傷害特別深的話。

所以,當代學生小時候被打,成年後,普遍沒有大規模的心理創傷,家長態度的轉變,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其二,學生心理抗壓能力增大。孩子自身的性格也是抗壓能力的影響因素。現在的學生是真的不容易。我看到更多的就是,孩子剛出生,家長就開始了高考倒計時,這屬實有些誇張。

更有誇張的,從幼兒園起,就讓孩子學習各種樂器,舞蹈,孩子的周六周日被各種補習班填充,藝多不壓身。孩子從小就要一個班接著一個班。學習奧數,算盤,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不僅學習上前幾,才藝上也不能落下。

小學基本上是沒有成績的壓力,但是到了初中,高中壓力不止一點點。初中還好,壓力是隨著年級的增加而增加。小時候,孩子不願意學習,確實父母會打。在上一個原因中我也提到,父母心態的轉變,不僅有利於孩子對父母打自己的心理創傷會減少。有可能也會對孩子參加這些補課班的積極性提高。

家長心態的轉變,學生抗壓的能力也提高了。特別是高三時期,高三時期,既考驗了學生的學習知識,也在考驗著學生的抗壓能力。所以學生的抗壓能力也在提高。

這樣我們就可以推測,中國的孩子被自己父母打後,成年時,沒有發生大規模的心理創傷,是學生抗壓能力的提升。這樣也有效地防止了抑鬱症的出現,減少了社會上大多數青年學生心理壓力過大,造成心情抑鬱,最後出現傷害自己的事情。

所以,抗壓能力的增加,減少了青少年的心理創傷。大多數的青少年活潑開朗,大大咧咧,不把任何傷心難過的事經常掛在耳邊,反映給我們的更多是青春的活力與動力。

但有些天天大大咧咧,性格活潑開朗的學生,也只是偽裝她內心的悲傷而已。也多虧了學生抗壓能力的提高,要是每個孩子都像瓷娃娃那樣,一碰就碎。那心理創傷面積肯定是超大規模。他們擁有著良好的心態,與面對未來的勇氣。

其三,父母對孩子的感情不會改變。父母打完孩子後,對孩子的愛是不會減少的。還會像以前一樣關心孩子,照顧孩子的起居。有可能很小的孩子,會有不安全的感覺。覺得自己犯了錯,父母打自己,打完之後就會不愛自己。

這個問題小孩子是不懂的,就像小孩子總是問爸爸媽媽他是哪來的。每次都是父母逗他玩,騙孩子是垃圾堆里撿來的。小孩子什麼也不懂,真的會當真。但是,長大這些都會明白。父母打完孩子,對孩子的愛依舊像原來那樣,所以,孩子擔心的事情不會發生。

孩子的安全感就會增加,減少那個年紀的胡思亂想。父母對孩子愛的增加,也會使孩子對父母愛的增加。孩子會有家庭特有的安全感和幸福感,覺得家是自己的避風港灣。父母對孩子的態度,其實也側面了影響了孩子性格的養成。

父母給的愛足夠,孩子在幸福的家庭中成長,大多數的孩子都會性格開朗活潑,對世界充滿興趣、陽光,正能量滿滿,會為他人著想。

如果父母打孩子,只是為了撒氣,沒有給這個孩子足夠的安全感。那麼這個孩子的後天性格就不是大大咧咧,性格開朗,而是孤獨內向,缺乏安全感,總是會多想別人對他說的話,每天悶悶不樂。這就是父母情感對孩子性格養成的影響。

⑹ 過去的孩子也不少挨打挨罵,為什麼就沒有那麼多心理問題

現在的小孩子他們有的時候在犯錯誤的時候,父母也會對他們進行相應的責罵。但是在現在的生活之中,如果說對孩子進行相應的批評還有可能會讓孩子引起一些心理問題,這也是很多人都沒有想像得到的了。在過去的生活之中,很多的父母他們總是相信在棍棒之下就能夠去出現孝子這樣的一個事情,也沒有造成孩子的心理問題。

孩子現在在成長過程之中,更多的還是需要一些身心的放鬆,如果在這個時候讓他們進行一個盲目的周而復始的復雜學習的話,這也是非常的影響個人的心理的,不能夠讓孩子的生活過於的緊綳,對於他們的身心和一個心理健康而言是非常不好的。在這樣一個壓力之下,我們需要讓孩子的有一定的時間,可以去釋放自己的身心,這樣勞逸結合對於孩子的發展有很好的影響的。

⑺ 為什麼大人越打孩子,孩子越不聽話。還會更不服氣,小的時候都不是這樣的....

孩子最害怕什麼?玩具丟失了?還是好吃的沒有了?都不是,孩子最擔心最害怕的都與父母有關,你們才是孩子心中最重要的。多看看孩子擔心的事,然後以後注意不要再犯,別再傷害了孩子的心。

爸爸媽媽吵架了

曾有一家兒童心理研究機構對3000餘名學齡兒童進行了一次心理狀況調查,其中有一條是「你最怕爸爸媽媽的是什麼」,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媽媽生氣,怕他們吵架」。

有一個答卷寫得很生動:「我最怕爸爸生氣,他生氣的樣子可凶啦!把媽媽都氣哭了,我嚇得像一隻小老鼠,心裡直撲騰,飯也吃不下去……」

爸爸媽媽又發脾氣了

孩子簡直像極了蠟筆小新,又在惡作劇了,當你都催了十遍他還是不動窩的時候,勞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對孩子吼了起來。

對孩子發脾氣,確實會讓孩子害怕。在恐懼中,孩子那些讓父母心煩的行為暫時看不見了。但他會怎麼樣呢?有這樣幾種可能:

乖乖地聽你指揮,你讓干什麼,就干什麼;

他被嚇呆了,愣在那兒不動;

大哭起來,不會再干你不希望他乾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讓他乾的事;

學著你的樣子,也發起火來,把你心愛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對人的情緒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發脾氣,也一定會影響到孩子的行為和情緒。

但是,孩子還弄不清,父母為什麼發脾氣。也就是說,在很多父母發脾氣的時候,孩子雖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為,但他們並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錯了什麼。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發脾氣,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發了火,發完脾氣後,最好向孩子解釋清楚,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該怎麼做,同時還要通過行動讓孩子感受到你的關心和愛護。

可能的話,發脾氣前最好提出預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發火了,你能趕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別……」。但是決不能因為發脾氣後的內疚,就放鬆對孩子的要求,該堅持的必須堅持。

在客人面前指責孩子

人來客往,親朋好友相聚,談論各自的孩子,常常成為重要話題之一。

很多父母喜歡在眾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別人訴苦,說自己教育這樣一個孩子多不容易。

但孰不知,自己只顧著吹毛求疵地指責他的短處,這無形中,讓孩子覺得自己什麼都不行,沒人賞識他,例如學習不行,長相不行,交際不行,幹家務不行,讓家人為他受累,也覺得父母對自己不滿意,和父母逐步疏遠。

從以上七件孩子害怕父母做的事中不難看出,孩子心目中的好父母、好家庭,應該有友愛、輕松、寬容、民主和活潑的氣氛。相反,他們最頭痛的是氣氛冷淡、緊張、沉悶、專橫、毫無生氣的家庭。

⑻ 我們小時候挨打就沒事,為何現在的孩子就打不得了

在我們小的時候可以說受到了很多的挨打,但是現在的小孩子是不能夠挨家長的打的。因為他們的心理已經很成熟,如果一旦挨打的話,就有可能會產生叛逆的心理。一旦他們做出了偏激的行為,就有可能讓一個生命的逝世。所以作為家長還是不要去打罵孩子,盡量的對孩子進行勸說。當孩子心理面有問題的時候,其實他們更願意家長能夠了解他,而不是對他進行打罵。

現在已經長成大人的成年人,他們在小的時候基本上都因為不聽話,被家長打罵過。而且那一些老一輩的人也認為孩子如果不聽話的話,打一頓就好了,棍棒底下才能夠成才,才能夠讓孩子成為一個品行端正的人。但其實這樣的方式是很嚴厲的,如果拿到現代去打罵孩子的話,那麼孩子就會越來越不聽話,甚至會產生叛逆的想法。

這樣的孩子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有自己的主見和見解,對於孩子來說是很有幫助的。他能夠讓自己更好的和他人相處,而且表達自己的感情。相對來說,比之前的孩子要聰明一些。其實孩子在小的時候如果被打慣了的話,那麼他在長大之後也覺得沒什麼。現在的孩子他們已經很成熟,如果再去打他們的話,那麼他們也會大膽的反抗。

⑼ 我們小時候挨打沒事,為什麼現在的孩子就打不得了

對許多家長來說,他們都發現了現在這樣一種狀況,就是在自己小的時候總是去挨自己父母的打罵。但是對於現在的子女,如果總是打他們的話,他們就會產生一種逆反的心理,也讓他們感覺到十分苦惱的一個方面。他們覺得自己都是被父母打罵所長大的,那麼為什麼自己對於自己的孩子就不能實施一個打罵的態度呢?其實我們可以發現這樣一種情況,就是現在的孩子,他們自己的心理健康已經達到了一種穩定的局面。而且對於他們來說,如果自己的父母總是對於自己打罵的話,很有可能會讓他們面臨著一個心理缺陷。

現在的孩子他們一旦被父母責罰之後,他們自己對於父母就會有一種非常不好的看法。而且對於現在的父母來說,他們通常都會非常的喜歡自己的孩子,如果打罵自己的孩子的話,他們心裏面會感覺到非常的沉痛,所以他們不會對於孩子進行這樣打罵的方式。如果因為自己的打罵讓孩子的發展受到了影響,他們也會覺得這件事情並不能接受。

熱點內容
為什麼originos找不到主題了 發布:2025-05-19 18:55:10 瀏覽:57
晚上睡了口乾喉嚨干不知道為什麼 發布:2025-05-19 18:52:43 瀏覽:29
咸鴨蛋為什麼顏色很深 發布:2025-05-19 18:42:47 瀏覽:386
為什麼越對孩子大聲吼 發布:2025-05-19 18:41:19 瀏覽:720
為什麼男朋友的社交軟體都搜不到 發布:2025-05-19 18:40:26 瀏覽:305
為什麼女人那裡很熱 發布:2025-05-19 18:38:07 瀏覽:555
台式電腦夜間模式為什麼是黃色的 發布:2025-05-19 18:20:31 瀏覽:434
掃描的文件紙張大小為什麼不讓選 發布:2025-05-19 18:18:43 瀏覽:172
為什麼金槍比三文魚便宜 發布:2025-05-19 18:04:06 瀏覽:967
為什麼我們有記錄東西的習慣 發布:2025-05-19 18:03:11 瀏覽: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