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孩子為什麼愛尿褲子
1. 著急啊,寶寶總是在幼兒園尿褲子怎麼辦
孩子在幼兒園頻繁尿褲子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幾點: 1.自我控制能力不夠 一部分孩子在家大小便基本都是家長在提醒,他們會依賴家長來做這個工作,自己無需去體驗什麼時候會有便意尿意。到了幼兒園,情況就不一樣了。一些比較傳統的幼兒園會在一些固定的時間提醒孩子們去大小便,但是老師的提醒未必及時,孩子失控的可能性還是有的。一些比較現代的幼兒園則不會提醒孩子去大小便,而是更多地讓孩子學會自主的處理這個事情,孩子尿褲子的機會就更多了。況且,對孩子來說,上廁所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掌握很多技巧——什麼時候去合適?怎麼坐在馬桶上?褲子脫到哪個位置最恰當?所有這些都是需要孩子慢慢摸索才能學會的。 2.內心緊張 新入園的孩子沒有度過分離焦慮期,他們還不太能夠接受幼兒園這個環境,進入這個環境會有些緊張,臨時性的出現大小便失控的現象也是常有的。 3.過於貪玩 因為幼兒園會安排各種游戲活動,也會給孩子一些自由活動的時間,有的因為貪玩,不肯及時去洗手間,等到憋不住了,才想起去解決尿尿的問題,但是往往來不及,於是就尿褲子了。這種情形通常發生在已經逐漸適應幼兒園的孩子身上。如果老師告訴你孩子因為太專注而尿褲子了,那麼恭喜你,說明孩子已經接納幼兒園了。 如果每天接孩子的時候都拿到幾條濕褲子,家長就會有各種各樣的擔心,諸如,擔心老師照顧孩子不夠細致,使孩子受罪;孩子總尿褲子,給老師增加工作量,擔心老師不高興;孩子原本控製得好好的,出現退化行為,是不是孩子有什麼問題等等。實際上,所有這些擔心都沒有必要。而且,家長越是糾結,孩子的這個問題就會顯得越加嚴重。 因為種種的擔心,家長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通常有以下幾種: *先是客氣地跟老師談孩子尿褲子的事情,希望老師多關照,繼而態度轉變,責怪老師,甚至找園長理論。 *給孩子施加壓力,每天在孩子面前反復念叨:「你再尿褲子,老師就該不喜歡你了。」「要尿尿的時候,要趕緊去洗手間。」「你怎麼又尿濕了?再尿就該打屁股了。」 *一家人私下裡談論幼兒園老師:「老師真不負責,孩子一天尿濕這么多褲子都不管。」 上述種種的做法對消除孩子尿褲子的現象沒有任何好處,相反,還會帶來很多負面的影響。責怪老師,會讓老師很有壓力,很不開心。一個情緒不佳的老師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不言而喻。嚇唬孩子,給孩子施加壓力,只會讓孩子更加恐慌,導致他適應幼兒園的速度減慢,甚至讓他更加難以接受幼兒園,適得其反。私下埋怨老師,不僅讓孩子對老師產生不好的認知,還會讓孩子把自己尿褲子的責任推給老師。 不管因為何種原因導致孩子頻繁尿褲子,都無需過於在意。孩子有他成長的步伐,很多事情急不得。家長一急就會帶給孩子壓力,孩子感受到壓力,就會因為緊張而「退化」,導致家長越發的焦慮,最終形成一個惡性循環。順其自然,等待孩子自己成長,對孩子來說有著非凡的意義。
2. 我家孩子在幼兒園經常尿褲子是什麼情況
寶寶幼兒園尿床、尿褲子的原因 當孩子進入一個全新環境時會不自主地有一份陌生感和膽怯感。這個環境不僅僅講的實體的環境,更多的是陌生的小朋友和老師的新面孔對孩子所造成的看不見的壓力。一般來說,剛上幼兒園的孩子會經常出現尿床、尿褲子的現象。 而現在看來,寶寶較為緊張的恰恰就是大小便問題。尿床、憋便都可能是因為怕去廁所(新環境)、怕找老師(新面孔)幫忙,所以情願憋著。 很多孩子在上幼兒園初期都有這樣的問題。應對方法可以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不:不打不罵孩子「你真笨」 寶寶回家了,媽媽不妨先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直接告訴他:媽媽知道寶寶不是故意與老師作對而尿床,也知道寶寶心裡有多難受。 永遠都不要在屎尿事情上羞辱或責罵孩子,無論你當下有多麼厭煩、憤怒,多麼無依無靠,你都必須控制好情緒。因為只有當你孩子感受到你是他的「堅實堡壘」,他才會解除心中的恐慌和懼怕,才能更開放地嘗試融入新環境。 早訓練:習慣養好需要時間 孩子習慣養成並固定下來,需要3-6個月,那麼三歲入園里所需要的各項習慣應該從一歲起就有意識的去訓練了。如廁訓練在18個月至2歲開始較合乎孩子的身理心理發育。我反對給孩子穿開襠褲,因為會養成隨地大小便習慣,到了幼兒園會非常不適應集體作息的生活。 多鼓勵:鼓勵孩子正視自己的問題 不妨與老師溝通,讓寶寶自己將尿濕的被褥、衣物放到洗衣籃或塑料袋裡帶回家,甚至可以鼓勵寶寶參與到媽媽洗刷衣物被子的過程中來,讓他正視自己的「問題」,並明白為何自己要管好大小便——「為了讓媽媽有更多時間陪寶寶玩」! 求助:立即去約見老師,尋求幫助 讓老師在午睡前或活動前提醒並陪伴孩子上廁所,老師溫和的態度和鼓勵的神情會讓孩子慢慢放鬆心情。你說孩子怕抽水馬桶,其實只是一個表象,他還是因為沒安全感。可以讓他離開廁所後讓老師幫助抽水。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只要幾個星期就會融入孩子群中去的。 調時:盡量調整孩子上大號的時間 讓孩子慢慢調整到早上上學前把臭臭拉完或調到在下午放學後或睡前。孩子的作息規律性很強,一旦建立就會很准時,媽媽耐心試試看。 預防:多備一套隔尿床單及被褥 出於減輕老師的工作量的考慮,可以和幼兒園老師商量,是否可以備一套隔尿或防水床單在幼兒園,甚至多准備一套被褥,讓清潔工作變得盡量容易些。老師麻煩少了,態度也會更柔和。 多陪伴:家長轉移生活的重心多予以陪伴 家長付出更多的時間與耐心,與寶寶一同度過這段「非常」時期。你的態度將決定寶寶如何看待自己,所以擁有積極良好的心態也會帶動寶寶盡快從陰霾中走出。不妨把近期的工作調整一下,多放點時間在寶寶身上,呆在一起,講故事玩游戲看似平常,實質對寶寶而言是天大的樂趣。 易穿脫:為孩子著想是王道 不給孩子穿得里三層外三成,讓他行動不便,又急又慌必定自控不好。杜絕好看卻難脫難解的背帶褲,松緊褲是最佳選擇。
3. 為什麼寶寶總在幼兒園尿褲子
「寶寶尿褲子」這個現象,一般在他們2-3歲左右,就已經得到很好地控制了,在家長的教育下,孩子逐漸形成了去廁所方便的習慣,不再想尿就尿。
然而,不少家長反應,在家表現很好的孩子,去了幼兒園,反而又開始尿褲子,她們對此很是不解,甚至懷疑是不是老師虐待孩子,不讓寶寶上廁所?畢竟這種事情之前不是沒有發生過。
一例、兩例可以用巧合來判定,但作為一種多發現象,它肯定是有原因的。
4、大幅改變孩子的生活,以毒攻毒
當上述方式嘗試完,孩子的病情依舊不見起色時,可以參照國際應用行為分析師湯姆教授提供的方法:用新的刺激去掩蓋已有刺激,用中醫術語來說,就是「以毒攻毒」。
孩子在幼兒園頻繁尿褲子,家長找出原因卻無法解決,轉移注意力也不好使,這時候可以直接將孩子帶出去旅遊,不需要太長時間,3-4天即可。通過這種方式,讓孩子暫時性脫離恐懼環境,外界巨大的刺激會大幅減少孩子內心的不安,等他們再回來,就不會再沉浸在舊有焦躁中了。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這種「猛料」是有風險的,如果孩子出去一圈回來,再次「生病」,其持續的時間與發作幅度將大為增加。
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嘗試這種方法。
► 結語通常情況下,行為倒退這種現象本身對孩子並不會造成什麼樣子危害,基本就是丟一些面子,吃點苦,等過一段時間,他們自然會適應外界變化。
4. 為什麼很多寶寶上幼兒園後愛尿褲子
後台收到寶媽留言表示:寶寶已經學會自如如廁了,但是上幼兒園後經常尿褲子,想了解解決辦法。
01
其實寶寶2歲之後就過了肛門期了,訓練好自主如廁能力後尿褲的現象基本就不會出現了,但是很多寶寶都出現上幼兒園後不能控制大小便了,家長遇到這種情況也比較著急。其實孩子到了一個不太熟悉的環境下尿褲子是可以理解的。
一般情況下寶寶尿褲子和疾病沒有關系,具體原因可以分為一下幾點:
1.從小穿尿不濕:很多家庭不提倡「把尿」,給寶寶穿紙尿褲一直到三四歲,從小穿尿不濕長大的寶寶習慣了直接大小便,造成孩子沒有形成上廁所要到廁所蹲下來解決的意識。
2.玩耍時太過投入。寶寶在幼兒園和小朋友們玩耍的時候太過投入了,不願意或者忘記要上廁所,等到憋不住的時候已經來不及到廁所。
3.到陌生環境後不願意上廁所。有的寶寶只喜歡在自己家裡上廁所,不喜歡學校里的馬桶或者不喜歡和小朋友一起上廁所等。
4.寶寶不敢跟老師說要上廁所。學校里的小朋友比較多到了集體上廁所的時間老師照看不過來,很多小朋友可能到廁所溜一圈就出來了,等到想上廁所的時候又不敢跟老師說;還有可能寶寶膽子比較小,比如老師說過午休的時候不可以說話,寶寶想上廁所的時候便不敢跟老師說了。
02
作為父母或者老師看到寶寶尿褲後的第一反應非常重要,處理不好會給孩子帶來心理傷害,嚴重的話還會阻礙寶寶自主如廁。很多媽媽每天照顧寶寶非常累,不僅需要帶娃還要洗衣做飯打掃衛生等,看到患好最後一套干凈衣服的寶寶又尿褲子了便會非常暴躁,切記這種情況千萬不要大聲呵斥批評寶寶,也不要對孩子置之不理,要動作輕柔幫寶寶換號干凈舒適的衣服,然後把尿褲子這件事情當做我們平常吃飯、睡覺一樣品嘗,處理的時候不要給寶寶帶來任何壓力。
03
正確做法
1.首先給寶寶選擇方便穿脫的褲子。寶寶年紀尚小穿脫衣物不方便,最好選擇簡單的沒有拉鎖、背帶和過度繁瑣裝飾的褲子,避免寶寶上廁所的時候因為解不開扣子而尿褲子。另外可以給寶寶穿開檔棉褲或者毛褲,上廁所的時候只需要脫下單褲就可以了,這樣可以大大減少如廁難度。
2.家長的態度一定要端正。不管是在家中還是在學校發現寶寶尿褲了,都不要批評呵責,可以跟寶寶講每個小朋友都有尿褲的時候,這並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另外看到別的寶寶尿褲子後不要嘲笑別人,藉此幫助寶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3.家長不必過度擔心。很多家長擔心寶寶長大後依然尿床認為寶寶有可能生病了,其實大多數情況下寶寶是因為白天玩的太累了、睡覺之前吃了很多水果或者喝水太多造成的尿褲子,加上寶寶還小難免有控制不住的時候,所以沒有必要過分擔心。
4.教寶寶如何處理上廁所問題。當寶寶著急上廁所卻解不開扣子的時候不要羞於向周圍人求助,可以找老師或者同學尋求幫助;如果午休期間想上廁所也要及時向老師反饋,例如教寶寶小聲跟老師說:我今天喝水太多了,想上廁所。另外當寶寶尿褲子後要及時跟孩子溝通,明確寶寶不想或者不能上廁所尿的原因,只有明確了解寶寶尿褲子或者不想到廁所小便的原因,才能從根本上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其實寶寶剛剛到幼兒園還有很多地方不適應,遇到孩子尿褲的情況也不必過分擔心,不可以過分焦躁或者給孩子帶來心理壓力,否則會造成寶寶排斥幼兒園、厭學等情況,切不可操之過急。
5. 三周歲小班小朋友老是尿褲子,該怎麼辦
三周歲的小班小朋友在學校裡面總是會容易出現尿濕褲子的現象。作為家長在得知孩子總是尿濕褲子,家長就不得不提前在孩子的書包裡面多准備兩條褲子,這樣可以給孩子進行調換。如果孩子在學校里邊總是尿褲子,應該先詢問一下孩子為什麼會喜歡尿褲子。可能是由於孩子在有尿的時候,孩子因為過於緊張的情緒,不好意思去向老師說自己想上廁所,導致孩子尿來急的情況下就直接尿褲子了。
如果家長才知道孩子有尿濕褲子的行為,也千萬不要總是想著去批評孩子,這樣也並不利於對孩子的教育。因為孩子都已經面臨著上幼兒園的年齡,孩子也都是有自尊心的,如果家長總是去批評孩子,會使得孩子的自尊心變得越來越強。家長應該在家裡面多次的去訓練孩子,慢慢的減少孩子在學校裡面尿濕褲子的現象。
6. 上幼兒園的孩子了老尿褲子怎麼辦
怎麼說吶,其實小孩子尿褲子是正常的。因為在家家人會經常提醒,問孩子要不要尿尿,或者要孩子尿尿,進了幼兒園後,沒人提醒了。 那麼建議在家的時候多告訴孩子,要尿尿一定要提前告訴大人,去幼兒園要尿尿了一定要告訴老師。 或者可以給他將故事的方式告訴孩子。
7. 孩子總在學校尿褲子,是身體原因還是心理原因
記得之前我家孩子上完學回來之後,發生了這樣一件事情:在大家都吃飯的時候,他一直站在桌子旁邊不肯坐下。
當時丈夫看到這樣的情形也是十分的納悶,丈夫好說歹說了半天孩子還是肯坐下,感覺特別變扭的樣子。
丈夫的暴脾氣一下上來了,差點想直接給孩子一巴掌,孩子也被嚇到了,隨即開始哭了,這時候我跑到孩子旁邊看,才發現他尿褲子了。
看到這樣的情形也是有些難過,去年開學的時候,想著孩子已經可以去接受幼兒園教育,隨即選擇了周圍比較近的幼兒園給孩子報名。
沒想到三天兩頭,老師就打電話說「你家孩子總在學校尿褲子,不行那就帶回去先教育他本身的自理能力吧」。
4)和學校老師一起糾正孩子的習慣
孩子進入幼兒園後,老師是他們相處較多的一個人,當我們家孩子出現了問題,其實作為家長就可以考慮和老師商量,並且去糾正他們身上所存在的這些問題。
現在一些孩子不願意聽從父母的話語,但是卻對老師非常尊重,所以,作為家長就可以利用這樣一種方式,和孩子老師進行交流溝通。
長時間的協助也會促使孩子變得更加優秀,畢竟孩子進入學校後,父母、家長、學校的三方聯合才能讓孩子更加優秀,因此我們一定要記住這個特點。
相信大部分的孩子在進入幼兒園後,一定有尿褲子的經歷,那麼作為家長如果不希望孩子有這樣的行為。
在了解到這些問題後,就應該在生活中進行一定的鍛煉,只有了解孩子本身問題,並且利用較好的方式去解決,才能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8. 孩子上幼兒園容易尿褲子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說起寶寶入園,家長們最焦慮的莫過於孩子第一次離開家長,難免會因為分離出現哭鬧的現象,可小陳卻遇到了比孩子哭鬧更要命的事兒。
3、家長給孩子穿了不合適的衣服
這種現象雖然越來越少見了,但還是有必要提一下,有些家長給孩子穿衣服時,沒有注意衣服是否方便穿脫,導致孩子在上廁所時一緊張、一著急,褲子沒完全脫下來就尿出來了。
家長們遇到孩子入園後尿床、尿褲子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呢?
孩子到了上幼兒園的年齡都是有自尊心的,他們知道尿床是一種不好的現象,也會感到羞愧,所以家長們遇到孩子在幼兒園尿床、尿褲子,不要忙著指責,不妨用安慰、鼓勵的方式幫助孩子慢慢糾正這個現象。
除了繼續鍛煉孩子如廁,家長還可以在孩子出現一些排尿信號時,帶著孩子如廁,比如孩子夾緊膝蓋、身體扭動,只要出現這些動作,家長們就帶著孩子上廁所,這樣孩子就能意識到身體上的表現說明自己想上廁所,及時排尿的習慣也會逐漸形成。
另外,家長們要教孩子勇敢地表達自己想要排尿的需求,如果孩子身體上出現這些排尿信號,或者孩子明顯感覺到想要尿尿,都要及時跟老師說,這樣就能逐漸糾正孩子尿床、尿褲子的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