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箏左右不一樣
㈠ 我學習古箏一年了,為什麼左手按弦跟不上右手,我想知道這跟假指甲有關還是需要大量的練習。
你可以去找那些專門練習左右手同步的練習譜,網上很多的,左右手不同步也和天賦啊,左右腦開發有關,不要太著急,彈箏還是為了陶冶情操,我學了六年才考完級,假指甲用玳瑁的最好了,彈出來聲音脆,也要長時間用同一副,多練習也很重要,想我那個時候每天被逼著練一小時,暑假還得練三小時......苦啊!
㈡ 古箏的一整根弦上各處的音調都一樣嗎就是琴馬左右兩側
右側為有效音區,發出的是樂音,左側為無效音區,主要輔助揉顫滑按技巧,右側彈奏位置不同會出現不一樣的音色,音高一致
㈢ 古箏為什麼分左右兩部分
以古箏弦下的琴碼為界,右邊是撥弦「彈奏區」,左邊是按弦「定音區」。
右邊一共21弦,從上的粗弦為「低音」,最下面細弦為「高音」,中間的弦為「中音」。每段音階為五音,1、2、3、5、6,以3音用綠弦標記,弦上沒有4、7。基本指法勾、托、抹、劈、搖。
左邊是按弦定音,定音就是4、7是右邊撥3音弦,靠左邊按下去弦多少來決定音準。還有下劃音、上劃音、顫音都是要左邊按弦表現出來的。
㈣ 古箏左右手的刮奏有什麼區別
有區別
花指就是在琴碼的右邊區域從高音到低音(一定是由高到低!)用大指連托
長度因曲而已
一般一兩個八度吧
刮奏是從高音到低音
或從低音到高音
或連續,即高-低-高
一般劃過四個八度
但也不一定
但是跨度肯定是比花指要長的
高往低用大指
低往高一般用食指
而且不一定在琴碼右邊區域
在左邊也可刮奏
很多曲子像溟山都有左邊區域刮奏的
㈤ 談古箏時左右手不協調 怎麼才能更加協調
古箏技法的一些領悟(續) 在練習的過程中有了一些領會。再來和各位箏友交流一下:
1.古箏在觸弦時講究手指的爆發力,也就是很突然的發力再放鬆的感覺。如果感覺不對。單純的理解為突然很用力的撥弦,那就會發出硬綁綁的聲音。其實更多的要注重內心的體會。還是要提到靜心的一個感覺。在彈大撮時更容易找到爆發力的感覺。把手放在指定的位置後,內心是放鬆的,但一定要感覺所有的力量都到了手指尖上後才開始彈。這種內心的意會一定要有。然後迅速的發力。一定要用指尖來彈才會發出好聽的聲音。練習琶音時也是同樣的。如果手沒擺好,沒有準備的就匆忙的去撥弦,彈出的音效是不好聽的。音也不會清晰和均勻。還是兩個字:慢練。一定要把手形擺好了後,然後內心有所意會,即所有的力聚集在指尖上了才彈,這樣才容易逐漸的找到感覺。當然找到感覺後,正確的爆發力就成了一件自然的事了。
2.彈曲子前的准備和曲中音之間銜接的准備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等到彈到那個音才去想,這里該用什麼指法,那是不行的。想想其實彈曲子就好象拼圖。把每一個塊都正確的拼上去了,才會顯出美麗的畫面來,任何一個細節都會導致整體的不完美。所以,也許你覺得手型不是那麼重要,到了一定的階段,你也能彈出高級以上的曲子,但外觀上看就不那麼美觀了。其實每種樂器都一樣,每個老師的教法也不同,常在網上視頻看見就連中音的一些教授彈出的手形也不一定好看。手形也千差萬別。雖然都能彈同級別的曲子,但整體來看就千差萬別了。就好象衣服穿上都能禦寒,但漂亮的衣服穿上又會別有一番風景了,所以我認為初期階段一定要追求一個標準的手形和彈奏方法。等練到一定的火候,手形。意境便可隨心所欲的變幻形成自己獨有的風格了。比如坐姿,彈曲之前的起手姿勢,表情。。其實太多的細節需要學習了。那次看到一個女孩彈了一首曲子,人很漂亮,曲子也彈得很不錯。意境也有。但只有一個細節沒做好,讓人看到就覺得總差了點什麼。在彈曲的過程中她的身體始終處於歪斜狀態。這就是坐姿的問題。初期階段基本功不扎實的時候,一個細節都會影響整首曲子的質量。有的人坐在琴凳上處於後仰姿態,除了導致姿態不美之外,身體的發力點也不是靠前的,就好象你端一根凳子,是後仰著能輕松的端起,還是前傾的力量更容易呢?所以不要小看這些細節。基本功沒到一定的火候,千萬不要加入莫須有的動作和自我的姿態,你得相信象朗朗那樣的傾情彈奏絕不是一個連手指都還站不穩的初學者能做到的隨心自如。先一步一步的走穩了,才有可能跑,跳和做出其它的姿勢。
3.為什麼人家能彈快,我不能呢?其實問題有幾個:1.基本功沒到一定火候,彈快了手就僵,僵了的東西是動不了,就象手變冷了,動作自然就減慢了,只有暖和起來,才能自如的加快。所以多練習基本功和時間的積累是必不可少的,忙是忙不了的。2.任何一首曲子都需要在慢-快-慢-快這樣的反復分解的練習中才可以達到速度的。3.曲中很快的快板部份,要彈得幾乎閉著眼都能找到位置了才快得起來。也就是熟悉到手能很自然的就擺那個音去了,根本沒有空餘的時間去想哪根弦。如果每個音都能去想,就絕對快不起來的。彈的時候心中就只有一串連貫的音符,而在對曲子的走向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過程後,手指就如一種貫性,很自然的就放那裡去了。就象走路,左腳走了就會換右腳,很自然的事。不需要去多想。一句話曲子要熟悉到不能再熟悉。
4.曲子強弱的轉換不一定只在單獨的左手或右手上。就象兩只手握在一起做波浪形一樣。時高時低(左右手等同於曲子的時強時弱)有時是從左手傳遞到右手去的,左手弱下來,右手又強起來,突出重點,音樂聽起來才會更多彩。當然這個也需要對曲子的細節反復練習和基本功的扎實才能做到並很好的去控制它。
5,不要單獨的去強調快,而不考慮到音色和音的清晰度。就好象漁舟唱晚的快板部份。有的人雖然能很快了,但音域聽來一片模糊。虛有其表,毫無美感可言。但在強調音的清晰度時,又不能把音符彈成一個個太獨立的音了,那樣就顯得呆板,雖然由單個音符組成,但音樂應該是柔和的。是具有旋律感的。就象走路。自然的擺動。如果太強調每一步的姿勢,就變成了機器人。呵呵。
6。曲譜上常標注有強弱的記號F或P等。但不是說一下就強起來或是一下就變弱了。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當然排除某些曲中情緒的突然轉變。但一定得有明顯的對比才能體現強弱的表現力。弱一定要弱下去,強也一定要強起來。音樂才好聽。不然就聽不出,都是一個感覺。
7.在彈奏的曲中,一定要用音位來更好的表現曲意,彈奏的位置不是始終處於靠前岳山一掌的位置的。靠右邊彈奏音色會顯得很硬。左邊就顯得柔和一些,需要根據曲意來分配每個音符應該處於的位置,曲子中有的地方需要硬朗的感覺,有的地方則需要柔美的感覺。這樣一鋼一柔才更具有表現力。就如春有百花,夏有月,秋有落葉。冬有雪。姿態萬千,各有美態。拘泥於一種感覺。樂曲便少了很多色彩。
8.入境:在學琴的過程中。如果能涉足其它的藝術門類就更好了,比如書法,繪畫。太級。。等。不要認為有些武,有些文,有些靜,有些動,其實學過之後就會發現,這些東西都是相通的。動靜相宜才好。在這方面的體會同樣可以用到其它門類上。就象書法講究平心靜氣。必然沉浸在一種情緒里。再未完成之前,甚至連呼吸也驟停了,這樣說稍有一些誇張,但大致意思是這樣的。要不然你常看很多書法家寫完一幅作品或是演奏家彈完一首曲子後,會暗自呼出一口氣。慢慢的才從曲中的情緒中走出來,這就是一種意境了。沒有入境是出不了好作品的。彈出的只是技術,絕不是真正的技巧性的東西。很多圍棋大師。看著都顯得很呆木,但心裡卻可以對棋子計算多步。曾聽一位下棋的朋友說過,當棋藝精進到一定高度的時候,棋盤上仿似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你相信嗎?你能看到嗎?當然不能。因為你沒有入境。自然看不到,就好象人與人的相處,永遠都不能完全的了解別人內心真正的感受一般。
9.投入:要想達到一定的高度,一定要傾情的投入才有成效。教授英語的李洋說過。天才都是經過反復的練習達成的。這句話並不是沒有道理,當然排除一些天賦極高的人,那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人要想出神入化,必定經過刻苦的練習才做得到。聽聞古時一位書法家途經一座涼亭,看到亭柱上刻的字,便入了迷,站在那裡看了兩天。人家都說他是獃子。其實那是他內心入境的一種享受。旁人是無法理解的。以前教過我書法的一位老師,現在八十多了,我很欣賞他的字畫,他告訴我。在他那個年代,三歲多他就開始練習書畫了,到如今看來,他寫過的字和繪過的畫,至少可以拉一卡車了。具體能有多少未可知,但這樣的說法只證明了,他是在反復的練習中和不斷的學習中達到這樣的高度的。
10.堅持:要堅持下去,應該對學的門類抱有極大的熱情,熱愛是一切的動力。熱愛讓學習變成了有樂趣的事情。怎麼樣來培養熱情呢?一定要在堅持中不間斷的學習和練習,才不會導致學習興趣的減弱 ,人都是有惰性的,有時候懶下來了,就結束了。。。
呵呵。暫有這些體會,總結到這里 ,請各位箏友指點一二。
㈥ 古箏彈時左手是不是總要跟著右手
左手不用隨右手走完每一根弦,左手的靈活度不如右手,不需要左手彈奏的時候,自然放於琴碼左側即可,你說的這種情況下左手是不用跟著彈奏的,否則難免會出現手忙腳亂的情況。
古箏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因此它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現在也出現了小古箏、攜帶型古箏、迷你古箏、半箏、新箏、十二平均律轉調箏。
古箏是一件伴隨中國悠久文化,在這肥沃的黃土地上土生土長的古老民族樂器。結構由面板、雁柱、琴弦、前岳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岳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
(6)為什麼古箏左右不一樣擴展閱讀
演奏技巧:
古箏傳統的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無名四指撥弦,演奏出旋律、掌握節奏,左手演奏法還有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弦音的變化,以調整音高,完善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勾、托、劈、挑、抹、剔、打、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
古箏的傳統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趙玉齋先生創作了《慶豐年》,解放了左手,曲調上運用復調的手法,採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聲部演奏手法,大大豐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箏的演奏技術得到一個突破性的發展。
㈦ 古箏為什麼兩個架子不一樣
它們倆高度相差不是很多,但精確計算的話,一個高,一個低,你仔細看一下,古箏擺在家裡,是不是右邊高,左邊低?這樣可以起美觀作用,還便於彈奏。
另外,兩個架子的寬度也不一樣,左邊的窄,右邊的寬。
只有這樣,才能與琴完美的結合
以上如圖所示
㈧ 古箏左右手極度不協調怎麼克服
慢慢來,多練習!我也是學過古箏的,剛開始是有點難過!但多練習就好了!你要先去掌握那個要領,左右手分別練習,慢慢的合作起來!我學古箏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了,現在也不怎麼談,也許教不了你!只能靠你自己去練,你也可以問老師啊,讓老師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