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說話口音都不一樣
❶ 我國南北方的地域方言,為什麼差別那麼大
中國有56個民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方言,方言七大方言,分別是吳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閩方言、粵方言、贛方言。方言又分為南方方言和北風方言,像河南、陝西等北方地區的人,他們說話雖然有差異,可交流起來基本沒有障礙。可南方就不一樣了,江蘇人絕對聽不懂安徽話,安徽人聽不懂江西話,等等。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南方方言差別很大,北方方言卻都差不多?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在我們歸結了那麼多因素後,發現影響語言差異的核心因素可以由兩點來說,一個是地理因素,一個是南方多名族影響,首先,在地理因素上南方多丘陵、山地,而且大山隔閡也是非常的多,即使是在少數的平原地帶,在地理上,也是有很多的影響因素,所以,各地區在交流上就會受到阻礙,而沒有頻繁的交流,自然在語言上就會出現一定的偏差,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地方的語言表達方式。
而另一方面,就是北方在古代是戰亂之地,而戰爭的影響,會讓地方的人們到處的跑,各個省份的人總是會走到一起,然後在語言上自然少不了交流,久而久而就促成了語言融合,自然而然的,在後來的語言上慢慢就形成了一種共鳴,而語言差異自然就少了。
❷ 為什麼都是中國人,說出來的話會不同,為什麼各地有各地的方言
方言的來歷
方言是語言的變體,根據性質,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地域方言是語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別而形成的變體,是全民語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而在地域上的反映。社會方言是同一地域的社會成員因為在職業、階層、年齡、性別、文化教養等方面的社會差異而形成不同的社會變體。
地域方言和社會方言的異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考察。
二者的相同點:第一,都是語言分化的結果,是語言發展不平衡性的體現;第二,都沒有全民性特點,社會方言通行於某個階層,地域方言通行於某個地域,當然,就地域而言,地域方言在一定的范圍內是有一定的全民性的;第三,都要使用全民語言的材料構成。
在我國現代幾大漢語方言中,北方方言可以看成是古漢語經過數千年在廣大北方地區發展起來的,而其餘方言卻是北方居民在歷史上不斷南遷逐步形成的。在早期的廣大江南地區,主要是古越族的居住地,他們使用古越語,與古漢語相差很遠,不能通話。後來,北方的漢人曾有幾次大規模的南下,帶來不同時期的北方古漢語,分散到江南各地區,於是逐步形成現在彼此明顯不同的六大方言。現各方言之間差異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北方漢語與南方古越語在彼此接觸之前,其內部就有各自的地區性方言;二是北方漢語南下的時間不同,自然漢語本身就不相同;三是南方各方言分別在一定獨特環境中發展。
漢族社會在發展過程中出現過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統一,因而使漢語逐漸產生了方言。
現代漢語有各種不同的方言,它們分布的區域很廣。現代漢語各方言之間的差異表現在語音、詞彙、語法各個方面,語音方面尤為突出。但由於這些方言和共同語之間在語音上都有一定的對應規律,詞彙、語法方面也有許多相同之處,因此它們不是獨立的語言。根據方言的特點,聯系方言形成和發展的歷史,以及目前方言調查的結果,可以對現代漢語的方言進行劃分。當前我國語言學界對現代漢語方言劃分的意見還未完全一致,大多數人的意見認為現代漢語有七大方言:
北方方言
北方方言,即官話方言,是現代漢民族共同語的基礎方言,以北京話為代表,內部一致性較強。在漢語各方言中它的分布地域最廣,使用人口約占漢族總人口的73%,分布在北南文化線(通州縣東-南通市東-長江-靖江縣北-長江-鎮江市東-丹陽縣西-金壇縣西-溧陽縣西-溧水縣南-高淳縣北-廣德縣-郎溪縣-宣城市-蕪湖縣北-繁昌縣-南陵縣東-銅陵縣-銅陵市東-青陽縣東南-石台縣北-彭澤縣-湖口縣南-九江市南-瑞昌市-長江-黃石市-武漢市南-長江-臨湘縣-常德市-沅江-懷化市-靖州縣-通道縣-永州-郴州-桂林東-賀州-柳州南-河池南-百色)以北的全部漢族居住區。
北方方言可分為四個次方言:⑴華北、東北方言,分布在京津兩市,河北、河南、山東、遼寧、吉林、黑龍江,還有內蒙古的一部分地區。⑵西北方言,分布在陝西、甘肅等省和青海、寧夏、內蒙古的一部分地區。新疆漢族使用的語言也屬西北方言。⑶西南方言,分布在重慶、四川、雲南、貴州等省及湖北大部分(東南角咸寧地區除外),廣西西北部,湖南西北角等。⑷江淮方言,分布在安徽省、江蘇長江以北地區(徐州、蚌埠一帶屬華北、東北方言,除外)、鎮江以西九江以東的長江南岸沿江一帶。
使用這一方言的人約佔中國人口的70%。
北方方言的明顯特點包括:失落了大部分的中古輔音韻尾。中古漢語中的"-p,-t,-k,-m,-n,-ng"現在已經只剩下"-n,-ng"。同時,與其他方言相比,北方話的聲調較少。(這是因為北方話中只有平聲區分陰陽。)因此,北方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應產生的復合詞。這在其它方言中比較少見。
官話一般分為六大區,即北方官話、秦晉方言、蘭銀官話、中原官話(中部官話)、西南官話、江淮官話。
北方官話內部又分為膠遼官話、冀魯官話、北京官話、東北官話。 膠遼官話分布在山東半島、遼東半島;冀魯官話分布在河北省、山東省西部、內蒙古寧城縣;北京官話分布在北京、河北省北部、內蒙古赤峰市;東北官話分布在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北部、內蒙古東北部。
秦晉方言分布在山西省、陝西北部、內蒙古河套、張家口西北、河南省新鄉安陽以西。秦晉方言分布區交通閉塞,十里不同音,對古音的保留相對頑固一些,比如保留了入聲。由於該方言區歷史上一直漢族與阿爾泰民族雜居的地方,所以秦晉方言里也留下了一些少數民族的痕跡。戰國時期,該方言佔領了今河南省黃河以北西部地區,1722年該方言又佔領了內蒙古的河套地區。
❸ 為什麼各地人說話口音不一樣
因為在很久很久以前,各地和各地之間都隔著山,交通不方便,就形成了各各地方的人說的口音不一樣,向浙江分很多中的方言都不一樣。
❹ 為什麼南方人說話口音跟北方人說話口音不一樣
南北口音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情況下一聽就能區分出,特別是福建和廣東兩省的口音與其他省有著很大的不同,幾乎一聽就知道是這兩省的人。
平時也有很多人惡搞福建人和廣東人說話,而且現在有很多腦殘人士喜歡學這兩省的口音,我沒有貶低福建和廣東,因為我是福建人。
北方講究字正腔圓,所以口音上更加接近普通話,而南方很多省份的方言與普通話相差較大,所以南北口音自然而然就有很大的不同,所謂南腔北調單從字義上理解,可以看出南方的方言不同之處在於腔,顧名思義也就是同一個字在南方很多省份的方言種發音可能完全不同,我這里方言「要不要的要」發音是「弟」廣東和浙江的發音可能就完全不同。
而北方大部分地區的方言不同之處在於調,顧名思義同一個字的發音不同之處只在於調上,沒有根本上的區別,說白了就是口音不同但是基本可以聽懂,比如四川話和重慶話,它們的不同只在於調,也就是口音大家互相可以聽懂而且可以交流,而這種情況在中國東南或者正南完全不可以存在,比如福建的閩方言
閩北話
閩東話
莆田話
閩南話
客家話
這五個方言完全無法直接交流,它們的不同之處都在於腔上而不是北方的調。
❺ 為什麼各個地方的人說話口音都不一樣
歷史原因和地理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因為古代在 人發源的時候可能是講同樣的話,然後我們的祖先為了生存有的去了北方,有的來到了南方,於是一代一代的傳下來有些音就發生了變化,加上受環境地理位置的影響,很多名詞是之前沒有的,於是各自按照各自的口音給一樣的東西起了不一樣的名字,因為古代交通不發達認的交流也比較閉塞,於是在這個小圈子裡代代相傳,然後又有人圍了生存遷移去別的地方,同樣的一個演變過程,就形成了中國的方言,若你自己可以發現其實地域比較進的地方,方言是很相似的,這就是我之前說的道理
❻ 為什麼中國人的發音和老外的不一樣
中國人是用舌前端發音,所以發音較細。而外國人說英語都用舌後根發音,所以發音較渾厚。只是音質上的差異並不影響聽音。所以,我們聽得懂他們說話,他們也聽得懂我們說英語。至於學的一樣,可以有意識的去模仿外國人的發音習慣,並且了解音標的發音位置與運氣方法就可以了。不過,語言嘛,只要能交流就行了,何必學的一樣呢!至於美式英語與英式英語,從現在的社會形勢來說美式應該更受歡迎。
❼ 不同地區的人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口音
不同地區的人為什麼會有不同的口音?
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口音是因為外界的影響對人們的語言形成產生了一定的作用。漢語是世界上比較難學的語言之一,而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方言又不盡相同,甚至誇張到不同的小鎮不同的村子口音都會有微妙的區別。歷史上發生的一些事情,也可以對地方口音產生一些較大的影響。像在中國封建社會時階級的分化讓語言本身在不同的群體產生了一些差異。 還有歷史上不同的生活方式,像蒙古族牧馬為生的人民與南方農耕水稻為生的人民語言的差異就十分的巨大。語言的差異一般可以體現在語法、語音、詞彙等方面,而不同地區方言的不同,主要體現在語音上而語法就較為相似。據調查表明,閩語和粵語大部分是保留了許多上古語言特徵。我們現在通用的普通話,選擇的是由我國最多人數民族——漢族,所使用的官話方言中的北京話。怪不得閩語和粵語與普通話會有這么大的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