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港口為什麼便宜
1. 為啥國外的煤炭比中國的便宜而且為啥中國國內不自己消化自己生產的煤,而要大量進口
目前由於商品的全球化貿易,導致各國采購商在全球范圍內采購低價優質商品的趨勢。當然煤炭也不例外,由於中國的煤炭需求連年攀升,導致國內價格快速增長,已經超過了國際市場同類煤炭的價格。由於煤炭采購商有利可圖,便開始大規模從國外采購煤炭。導致這種現象的發生,主要原因就是價格。
2. 中國煤炭出口嗎
不出口。沿海七省20%用煤靠還要進口。中國進口煤的數量近期出現大幅縮減。海關提供的統計分析顯示,10月份,中國進口煤1233萬噸,環比下降近20%。這一狀況可能還將持續數月。國內最大的煤炭進口商之一的廣東亞太能源一高層12月9日透露,顧慮到進口電煤與國內電煤到岸價幾乎已無差價,近期未敢再簽新的煤炭進口合同。該公司近月的煤炭進口量已經比早前數月進口數縮減超過一半。不過,受訪分析人士們普遍判斷,即便國際煤價繼續上漲,中國的月度進口量也很難回到1000萬噸以下的水平,2009年確立的年度過億噸的進口格局還將會持續。正在醞釀中的煤炭「十二五」規劃,據傳將對煤炭產量設置「天花板」,上限數量可能設在37億噸,這一消息倘若兌現,中國進口商們將不得不尋求更為穩定的進口渠道。限產或致需求轉向進口煤近期中國進口商們減少煤炭采購的操作改變不了未來凈進口持續的格局。煤炭分析師李學剛估計,未來數月的月度進口量還將維持在1000萬噸以上,而明年凈進口還將持續,只是高煤價的抑制下,預計明年中國進口煤的數量很難出現明顯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數據,中國2009年凈進口煤炭1.14億噸,排名僅次於凈進口1.65億噸的日本。在當時歐美日韓煤炭需求大幅萎縮的情況下,中國需求支撐起國際煤價。截至目前,中國的煤炭進口仍然是由許多臨時性的因素驅動的,如庫存重建、西南乾旱、國內煤礦整頓和4萬億財政刺激計劃。麥格理的分析報告認為,中國進口煤炭視乎價格而定,不是非買不可。不過,如果正在討論中的煤炭「十二五」規劃最終要對煤炭產量進行嚴格限制的話,中國對進口煤的依賴可能加深。政府正考慮在「十二五」期間將煤炭的年產量限制在36億-38億噸之間。而國家能源局局長張國寶近期一次講話中也提到,不主張把中國的煤產量增加到每年40億噸以上。數位受訪煤炭業分析人士介紹,上限量可能鎖定在年產37億噸。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分析師李廷介紹,按這一數字估算,意味著未來5年煤產量的年增量將不足1億噸,而在「十一五」期間,年增量超過2億噸。「如果能耗不能降下來,中國必定要尋求更多的進口煤支撐經濟增長的需求。」他說。里昂證券近期的報告稱,中國的煤炭儲量約佔全球的14%,但煤炭消耗量佔全球的47%,是儲量比例的3倍以上,這種增長難以持續。「以1145億噸儲量為基數計算的話,即使中國未來的煤炭年需求增速放慢一半至5%,中國仍將在21年後出現煤荒,除非中國發現大規模的新儲量。」在2009年中國從煤炭凈出口國逆轉為凈進口國後,中國煤炭市場已經明顯分化為沿海市場和內陸市場兩大塊。廣東省負責煤炭協調的官員介紹,受運輸瓶頸的限制,兩個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完全不同,沿海市場受國際煤價波動影響更為明顯。今年上半年,廣州港煤炭的積壓,使得廣州港的動力煤報價脫離北方港口的動態,單獨下跌,這在過去幾乎沒有出現過。廣東是中國進口煤的最主要省份。上述官員說,該省今年進口煤預計將達到3600萬噸,佔1.45億噸消耗量的25%左右。煤炭分析師舒大楓說,簡單估算下來,中國沿海七省市每年的煤炭消費量大約8億噸,今年若以1.5億噸的進口量計算,進口煤占這些省份煤炭消耗量約20%。內外煤價差逆轉沙鋼集團一人士介紹,近期高品質的進口煉焦煤的到廠價格已經比國內類似品質的煉焦煤大約貴了250元/噸,「價格差已經完全逆轉,在去年進口高峰時,進口煤到廠價要比國內煤便宜250元/噸。」沙鋼集團近月已經增大了國內焦煤的采購力度,部分替代昂貴的進口煤。海關的統計分析也顯示,1-10月份,中國累計進口煤1.3億噸,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01.5美元,比去年同期均價上漲超過20%。其中,10月份進口平均價格為每噸111.7美元,同比上漲41.2%,環比上漲4.2%。煤炭進口商之一的廣東物資集團一人士介紹,國際煤價的持續攀升致使近期進口煤風險加劇,該公司近期已經遭遇進口煤的成本價格高於合作電廠的報價。他稱,近期都沒敢簽署新的進口合同,預計要到明年3月份之後觀測國內、國外兩個市場的價格變化,再做定奪。電廠購煤的報價低與其存煤水平偏高不無關系。前述廣東省負責煤炭協調的官員介紹,截至目前廣東省內電廠的存煤可用天數還保持在20天以上。有受訪分析師也透露,雖然近月官方已經不再公布重點電廠的存煤數據,但據各地反饋的信息,重點電廠的存煤可用天數仍然處於比較高的位置,華東地區庫存水平稍低。也有分析師稱,中國連續兩年成為煤凈進口國,但進口依賴程度仍較低,中國可增加海外煤源的投資,以便應付可能出現的供煤制約。
3. 煤炭的港口提貨價是什麼艙底含稅價呢港口提貨價和港口主流報價有什麼區別啊詳細點謝謝,加分!
煤炭的港口提貨價通常買方只付裝車(船)運費。
艙底含稅價 通常買方需付卸船費、倉儲堆存費、裝車(船)運費.
港口主流報價 泛指 交易市場媒體公告價。實際成交價買賣雙方參考洽定
4. 誰能解釋下為什麼近年來,煤炭和稀有金屬掉價會掉的這么快
煤炭價格下降的因素:
1、經濟結構調整,煤炭需求不旺。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能源需求下降,經濟總體形勢處於轉型升級的調整期。加之外部形勢復雜,內生增長乏力,工業用電量不斷下降。
2、新投火電機組很少,現有機組負荷低。
受工業用電不足影響,即使在寒冷的冬季,華東、華南很多火電廠發電負荷機組也只有60%左右,部分電廠用電負荷只有30-40%,達不到滿負荷運轉,耗煤量較低,促使電廠對國內煤炭只維持剛性拉運,確保庫存不至於下降的過快而已。
新投火電機組較少,尤其沿海地區新投產火電機組很少,剛性拉運不足。原有的火電機組不能滿負荷發電,而新投產的火電機組又非常少,造成煤炭消耗保持低位。
3、家控制高耗能企業發展,發展清潔能源。
隨著環保壓力加大,政府對高污染、高耗能企業整治力度加大。
4、電廠以消化庫存為主。
電廠以消化自身高位的庫存為主,對三西 煤炭保持剛性拉運,影響了電廠拉運和采購的數量。
5、進口煤繼續沖擊國內市場。
《商品煤質量管理暫行辦法》開始實施,辦法規定了嚴格的環保指標,提高了煤炭進口門檻,新增微量元素檢測;同時,規定檢測不合格的直接退回,對進口煤形成一定遏制。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進口貿易商逐漸熟悉了進口煤的流程,繼續進口的決心沒有改變;加之很多電廠已經適應了進口煤的燃用,大唐、粵電等電廠繼續增加進口煤數量。進口煤仍然會繼續沖擊著國內煤炭市場。
6、降價是市場競爭的需要。
降價促銷一般是國內煤炭企業加強市場競爭、爭取用戶的一個主要手段,既能夠抵禦同行業的競爭,也能同進口煤做競爭。
7、煤企減產、控產力度略顯不足,供需矛盾嚴峻。
8、鐵路繼續大規模運輸,加重市場壓力。
9、港口能力提高,超過下游實際需求水平。
綜上所述,正是因為國內煤炭產能過剩、產量釋放,下游用戶煤炭需求不足、港口和鐵路運輸能力提高過快,才促使當前煤炭市場供求失衡;而市場壓力之下,煤企紛紛降價促銷,促使國內煤價持續走跌。
稀有金屬價格下降的原因:
稀有金屬長期面臨國內出口企業受制於國外采購商、沒有定價話語權的困局,這導致大量稀缺資源被低價賤賣。對內,稀有金屬供給過剩是一直以來的困局,其針對高端科技產業需求而國內產業轉型升級還在過程當中、經濟景氣度低迷導致需求難以在短時間內出現全面爆發以調節供需平衡。
資料來源:http://www.kuaiji.com/shiwu/2770516
5. 為什麼進口煤比我們國產煤便宜
我作為理財師,早就注意到這方面的情況,對於國外的進口煤比我們國家的國產煤便宜,我自己專門進行過一些調研,我發現其中的一些基本的情況,現在我把自己的一些個人意見和大家說一下,希望的大家可以參考,不對的地方多多指正:
第二、國外的煤炭貿易過多的費用,操作流程要簡化很多,而我們國內的煤附加費用太多,和國外煤相比沒有競爭實力,這點需要以後國家進行具體的調整,目前來說費用比較高是最大的原因之一。
第二、我們國家的煤炭企業,最大的問題是大多數是國企,這類企業的弊端也不小,因為本身競爭能力不太強,在這種情況下,成本就會上升,這也是煤炭價格比國外高出很多的原因之一。
第三、國內煤炭企業管理方面有很大的問題,特別是煤炭企業的內部管理比較混亂,所以我國政府已經開始著手進行煤炭企業的改革,就是為了提高煤炭企業的競爭力。
第四、我們國家的煤炭生產的科技水平落後,生產的方式十分單一,沒有一個統籌的科學生產機制,現在這種狀況沒有辦法避免,因為這是一個發展的過程,國內所有資源開採行業必將經歷的過程。
綜合上面的原因我們可以看到,煤炭企業的未來必須是稅費減少、企業改革有成效,這兩點至關重要,企業的產能和科技水平必須要提高,企業的內部機構也要進一步的完善,這樣才可以真正的做到跟國外媒體企業競爭。
6. 為什麼國外進口煤反倒比國內的便宜
國內的煤附加費用太多,和國外煤相比沒有競爭實力。聽郎咸平說過,國內煤炭企業必須要繳納各種稅、費達88種之多,而國內煤炭企業大多數是國企,本身競爭能力不太強,在這種情況下,勢必搞不過外國的煤炭企業。所以,國內煤炭企業必須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競爭力。當然,稅費太多也是很大的一個難點。
7. 煤炭價格到底由什麼決定及未來走勢
目前,煤炭市場上買賣雙方根據煤炭銷售中交割地點的不同,主要有三種類型的報價,即坑口價、車板價、平倉價。
1、坑口價
煤炭坑口價也稱出廠價,是指煤炭從地下採集到坑道口,買賣雙方在坑口直接進行交易的價格。日常披露的坑口價多為含增值稅的價格,煤炭坑口價=煤炭完全成本+利潤+各項基金+資源稅+增值稅+地方政府收費。其中,煤炭資源稅由煤炭企業繳納,地方財政徵收,2014年煤炭資源稅改革,自2014年12月1日起煤炭資源稅計量方法從以量計征改為以價徵收,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稅煤炭銷售額×適用稅率,煤炭資源稅稅率幅度為2%-10%(目前山西煤炭資源稅率為8%)。
2、車板價
煤炭車板價是指在火車已裝載煤炭、在出發前除火車運費以外的一切在火車站發生的費用。車板價=坑口價+汽車短途運費+站台費+地方煤運收費+代發費+稅費。其中,汽車運費是指從煤礦把煤炭經過短途運輸到達火車站的價格,根據煤礦與火車站之間距離的不同,運費約15~50元/噸公里。站台費可以理解為鐵路雜費,指煤炭運到鐵路發運站等待裝車,需要交納的各項費用,各地的收費標准有所不同,如內蒙古地區火車站台費15元/噸。
3、平倉價(FOB)
煤炭平倉價是指煤炭運到中轉港口並裝貨到船(既越過船舷)的價格,包含上船之前的所有費用(港雜費及堆存費等),但不包括其後的相關費用(海運費等),可以理解為賣方承擔的之前陸地運輸及裝船費用等後形成的價格。其中,港雜費為各個港口收取,包括場地費和裝卸費等;堆存費指的是煤炭買賣雙方未能及時將到港貨物完成裝卸,到港煤炭在港口堆放時間超出港區所規定堆放時間而產生的費用。例如,2017年4月1日起,秦皇島港港雜費上調為23.5元/噸(之前為22.5元/噸),1~10天內免堆存費,11~20天堆存費為0.2元/噸天,超過20天按照0.3元/噸天收取;而曹妃甸港口的港雜費上調為14.5元/噸(之前為13.5元/噸)。
8. 煤炭價格2015年便宜原因
經濟增速放緩,需求量下降。
暖冬,用電量、耗煤量都有所下滑。
產能過剩,供大於需。
進口煤沖擊,進口煤仍較國內煤便宜幾十塊錢。
9. 簡述近來來我國煤炭市場價格持續走低的主要原因地理知識
一、原煤產量同比上升
10月份,全國原煤產量28354萬噸,同比增長1.5%。1-10月份全國累計生產原煤285279萬噸,同比增長4.8%。
10月,陝西生產原煤5004.73萬噸,同比增加554.03萬噸,增幅為12.45%;1-10月,陝西累計生產原煤43589.62萬噸,同比增加7020.98萬噸,增幅為19.20%。
此外,前三季度內蒙古原煤產量68066萬噸,佔全國累計產量的26.3%,同比增長12.8%;山西原煤產量64184萬噸,佔全國累計產量的24.8%,同比增長7.5%;陝西原煤產量41294萬噸,佔全國累計產量的15.9%,同比增長12.2%。
三省區上半年生產原煤17.35億噸,佔全國原煤產量的67%。隨著國家層面有步驟地釋放優質產能,全國煤炭供應形勢逐步寬松。
二、大秦線沿線港口庫存居高不下
監測數據顯示,10月份秦皇島港口煤炭庫存呈穩步回升的態勢。截至11月8日秦皇島港煤炭庫存雖受大秦線檢修影響有所回落,但庫存依然處於高位,較去年同期回升270萬噸,漲幅達63.16%。
1-9月份全國主要港口累計發運煤炭5.44億噸、同比增加7580萬噸、同比增長16.2%。
9月下旬以來,隨著國家發改委的保供應政策顯效,鐵路總公司、太原鐵路局加大調運力度,日均裝車高位運行,日均運量穩定在120萬噸以上,秦港方面也高效接卸,港口日均卸車穩定在8000車以上,對港口煤炭場存形成了明顯的補充。
三、港口貿易商拋貨情況逐漸增多
近期由於沿海電廠耗煤量持續下滑,庫存量明顯提升,加之長協煤保供以及對後市預期偏悲觀的影響下,整體終端對市場煤采購積極性不高,在買漲不買跌的心態下,實際交易較為冷清。
港口貿易商拋貨情況逐漸增多,不乏有一些低價貨出現。在市場下行的過程中,終端接貨也會帶一部分預期來出價,所以整體還盤接貨價格壓得很低,報還盤價差較大,實際成交稀少。
進口動力煤市場也非常冷清,報盤和詢盤都比較少。由於外礦當月可售貨源不多,多數貨量在貿易商手上,離岸報價相對比較堅挺,然而由於中國國內煤價開始走弱以及進口煤減少等因素影響,下游觀望增多,需求明顯減弱,進口貿易商也有開始拋貨的情況,另外國際海運費也有下降,使得進口煤到岸價較前期有一定幅度的下跌。
四、供暖季需求不佳
10月份沿海六大電廠平均日耗、庫存均呈回落的態勢。當月沿海六大電廠日均庫存量為1032.00萬噸,較上月回落30.01萬噸,環比跌2.83%,日均耗煤量為63.64萬噸,較上月回落7.54萬噸,環比跌10.60%。
數據顯示,2017年9月份全國絕對發電量522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3%,環比下降12.2%,其中,全國火力絕對發電量3623億千瓦時,同比下降0.5%,環比下降15.94%。
隨著天氣逐漸轉涼,發電用煤需求隨之走低,六大電力集團沿海電廠日均耗煤不斷下行,庫存不斷攀升。截至11月3日,沿海六大電廠煤炭庫存為1235.85萬噸,日耗煤量為49.39萬噸,存煤可用天數恢復至24天,目前下游電廠隨著日耗的走低,采購積極性減弱,助推港口煤價進一步下行。
五、限產或停產影響
環比來看,9月份除水泥產量略有增加外,火電、生鐵產量增出現下降。根據《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在採暖季前(11月15日前),「2+26」城市完成72台機組、398萬千瓦的燃煤機組淘汰,淘汰的燃煤機組要實現電力解列或煙道物理割斷。
鋼鐵、焦化、建材、有色等多個行業在採暖季將錯峰生產。除了保障供暖等民生任務,水泥、磚瓦窯、陶瓷、石膏板等建材行業採暖季全部實施停產。下游限產、停產之下,對煤炭需求會有減少。
六、政策調控防止「煤超瘋」
國家相關部門為穩煤價提前打出了一套組合拳,包括釋放產能、監管煤價、推進中長協合同的簽訂及履行等,有效的控制了市場的炒作因素。而11月神華長協價格出爐,年度長協價格較上月降了3元/噸。
通過對比了近四年的煤價走勢。明顯看出,2014、2015年煤價持續走低,2016年下半年煤價瘋漲,今年煤價雖有波動,但波幅小於去年,季節性因素導致的上漲也較去年提前了一月。
後期,隨著產能的不斷釋放,晉陝蒙等主要產地煤炭供應穩中趨升,供應偏緊局面將得到緩解,整體供應趨於寬松。需求來看,雖然臨近冬季用能高峰,但下游電廠日耗回落明顯,加之供暖期錯峰生產影響,需求預期並不樂觀。
受供應趨於寬松影響,預計後期動力煤將呈現「旺季不旺」的態勢,價格下跌趨勢將繼續蔓延。
10. 煤炭行業為什麼持續不景氣為什麼煤炭價格下降
這和中國30多年的經濟結構有很大關系。30多年來,中國始終沒有擺脫政府主導型的經濟結構。國有資本最喜歡投資的就是高投入低產出的行業。再加上中國30年的持續工業化伴隨著持續的城鎮化過程,這都造成對基建行業的較高需求。尤其是2008年之前的10年,中國的城鎮化處於加速階段,伴隨著這個加速就是全世界范圍內的大宗商品的大漲價。當時煤炭、水泥行業的瘋狂,各地政府瘋狂圈地賣地您肯定也見過了。
但是,隨著中國進入工業化中期,這種基建需求必然要逐步下降。但是原有的煤炭產能卻是在極樂觀的預計下建設的,產能過剩肯定要出現。但是,倒霉的是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國內經濟的下滑,中央為了防止政治危機的出現,被迫採用極端的4萬億投資拉動經濟。而這4萬億全部集中在固定資產投資行業,使的原本就過剩的煤炭產能進一步非理性擴張。
但是中國畢竟已進入工業化中期,在基建需求基本飽和的情況下再搞大規模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只能是高通脹,加大貧富分化,激化各類社會矛盾,最終甚至導致社會動亂。這也是為什麼同樣的修鐵路,08年就不如97年亞洲金融危機後的效果好的原因。
所以,明智的政府肯定要在金融危機過後,壓縮固定資產投資,想方設法通過制度的變革改變經濟結構,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逐步消化4萬億的負面影響。這點您從本屆政府的一些做法已經感覺到了吧。縮小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和擴張的煤炭產能之間的矛盾就是您看到的煤炭行業的蕭條。那些拍馬屁的媒體整天誇這屆政府如何英明。什麼英明啊,不這么干就死路一條而已。哈哈。將來中國經濟能再延續奇跡,就看體制變革的深度了。
問題挺復雜的,只能簡單聊聊,供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