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工資差不多打稅不一樣
㈠ 所得工資一樣為什麼扣稅不一樣
工資扣除個人所得稅不一樣,是因為你們兩個人的情況不一樣,如果一樣的話,扣稅肯定是相同的。比如被贍養老人數,撫養子女數,住房貸款,被贍養老人子女數,這些都可能有差別。
㈡ 兩個人稅前工資一樣,個人所得稅卻不一樣
工資一樣並不能證明你們兩個人的社保是一樣的,還有一個是專項附加扣除,這個是導致你們交的個人所得稅不一樣最大的區別。
㈢ 為什麼每個月繳納的個稅不一樣,而且相差很大
原因如下:
過去的個人所得稅是以月為單位計稅,並且工薪族每月工資與扣除項不變的情況下,所扣繳的個稅是一樣的。
但在新稅法下,即使每月工資一樣,扣繳的個稅也可能會不一樣。
因為從2019年1月份開始,我們的工資採用「累計預扣法」按年計稅,每個月工資不再孤立地計算,而是要累計起來計算。
累計預扣法是指,扣繳義務人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以截至當前月份累計支付的工資薪金所得收入額減除累計基本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累計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預繳應納稅所得額。
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出累計應預扣預繳稅額,減除已預扣預繳稅額後的余額,作為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
簡單的說,當年已發生月份的累計收入,減去當年累計發生的不需要繳稅的部分,按照稅率表計算後,再減去當年已交過的稅錢,得出的就是當月應預扣預繳的稅。
㈣ 和同事同樣的工資為什麼扣的稅怎麼不一樣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稅起征點是50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㈤ 實發工資相同為什麼本月稅金不同導致實發工資變少
因為個稅申報的工資是扣除社保後的工資數,而實發工資是用人單位代扣除社保和個人所得稅之後的工資,所以工資數是不一樣的。根據《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剋扣勞動者工資。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代扣勞動者工資:
(一)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二)用人單位代扣代繳的應由勞動者個人負擔的各項社會保險費用;
(三)法院判決、裁定中要求代扣的撫養費、贍養費;
(四)法律、法規規定可以從勞動者工資中扣除的其他費用。
個人所得稅工資:
是指個人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工資,根據我國個人所得稅管理的要求,用戶的個人所得稅工資是指個人所有收入減去五險一金、抵扣項目、專項抵扣項目後的收入。
對個人收入的組成進行分析,個人的收入需要扣減五險一金,這部分是國家要求個人繳納的,發放工資的企業會代員工進行相關費用的申報;其次還要扣減抵扣項目,抵扣項目是指個人每月5000元的個人所得稅起征金額,在這個金額內的收入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
最後一部分是專項抵扣項目,包括個人租房、房貸支出、贍養老人、子女教育等相關用途。個人所有的收入在扣除以上三大類項目後得出的收入就是個人所得稅對應的工資,這個收入是在沒有扣除個人所得稅之前的收入。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實發工資
㈥ 為啥個人所得稅扣的不一樣
個稅每個月扣得不一樣,主要是因為實施了新的稅法。在以前,計算個人所得稅是按月計稅,當每月工資與扣除項不變時,扣繳的個稅是一樣的。但從2019年1月份開始,工資採用「累計預扣法」按年計稅,即每個月工資不再獨立計算,而是累計起來計算,最後再得出每月應交稅額。也因此,即使每月工資一樣,扣繳的個稅也可能會不一樣。
簡單來說,累計預扣法,是在一個納稅年度內,以截至當前月份的累計收入,減去當年累計發生的不需要繳稅的部分,在對照綜合所得稅率表計算後,再減去當年已交過的稅錢,得出的就是當月應預扣預繳的稅額。相關的計算公式為: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累計收入-累計免稅收入-累計減除費用-累計專項扣除-累計專項附加扣除-累計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本期應預繳稅額=(累計預繳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繳稅額。其中,累計基本減除費用,按照5000元/月乘以當前月份數計算。
【拓展資料】
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本年度累計應發稅前工資—累計個稅起征點—累計五險一金個人部分—累計專項附加扣除。本期應預扣預繳稅額=(累計預扣預繳應納稅所得額×預扣率-速算扣除數)—累計已預扣預繳稅額。
稅率:
一、工資范圍在1-5000元之間的,包括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0%。
二、工資范圍在5000-8000元之間的,包括8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
三、工資范圍在8000-17000元之間的,包括17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10%。
四、工資范圍在17000-30000元之間的,包括3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0%。
五、工資范圍在30000-40000元之間的,包括4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25%。
六、工資范圍在40000-60000元之間的,包括60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0%。
七、工資范圍在60000-85000元之間的,包括85000元,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35%。
八、工資范圍在85000元以上的,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為45%。
㈦ 為什麼工資一樣有的人扣了稅。,有的人沒扣稅。
可能兩個人承擔的壓力不一樣,比如其中一個人上要養老下要養小,還有房貸要還!那麼根據扣除這些專項附加稅扣除的項目後,他就滿足不了上稅標准,就不用上稅了!
㈧ 同樣在廠里上班同樣的工資為什麼個人所得稅都不一樣
減免的不一樣,有無孩子,有無60歲以上父母,有無房貸租房這種,所以不一樣很正常
㈨ 為什麼每個月的工資單和個稅app上交的稅不一樣
這個兩者有區別是正常的,個人所得稅APP系統顯示的工資薪金是你的稅前工資。因為實際發的工資扣除了你的「三險一金」和預扣預繳的個人所得稅。具體「三險」指的是三種保險,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和失業保險。「一金」指的是住房公積金。三險一金比五險一金少一個「生育保險」和「工傷保險」。
公司還可能扣除了一些公司為你代墊的費用。比如水電費、房租等,可能每個公司規定情況不一樣,有的公司可能沒有這些扣除費用。因此建議你認真查閱公司提供的工資明細單,如果沒有,可以咨詢財務部人員。
如果你的稅前工資和你的工資明細表應發工資不一樣,可能申報就有問題,說明公司申報的工資有問題,虛報了你的工資薪金收入,虛增了成本費用。